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材理解19* 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教材解读1 课文简说。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课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 段至第 3 段) ,简要叙述了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重点描述了明代的万户
2、所尝试的人类首次火箭飞行。第二部分(第4 段至第 9 段) ,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的勃勃生机,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第三部分 (第 10 段) , 简要描绘了炎黄子孙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太空。课文重点叙述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经过。具体叙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艰巨和困难;广大科技工作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和成功返 回及其伟大意义。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从中体会
3、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学习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2词句解析。( 1 )对句子的理解。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这句话一方面承接上文,用万户的火箭飞行失败说明中华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的失败和挫折;另一方面开启下文,说明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放弃飞天的梦想,而始终坚定执著,不断努力。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句子中的三个最
4、字,充分说明了载人航天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显示出的巨大的勇气和决心,也充分说明了中国航天工作者将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 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的伟大意义,是几千年的梦想变成现实,是几代人数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奋斗的结果,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挑战的精神。 2)对词语的理解。九天揽月:揽,采摘。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绚烂:光彩炫目。先驱:在前面开路引导,也指引导的人。
5、积劳成疾: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风华正茂: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猝然:突然;出乎意料。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2、 教学目标1 正确读记瑰丽、尝试、 火箭、 捆绑、 惨重、 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
6、、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3、 教学建议1 课前可以让学生搜集关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资料,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概况,丰富背景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课中,这些搜集到的资料可以引入到课堂教学,补充、丰富和拓展课程内容;课后,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搜集的资料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比如,编小报、办墙报、搞展览。2出示课题,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课题字面的意思,特别要理解圆的意思, 圆就是使完满、使周全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归类梳理,大致可以归纳为这样几个问题:千年的梦是指什么?千年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千年的梦今朝圆了?这些问题可以成为研读课文的主要线索。3这篇课文比较
7、长,是略读课文,要培养学生在快速默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可以简单宽泛地提示学生你读懂了什么;也可以抓住梦和圆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提示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梦?怎么圆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默读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4课文不仅叙述了千年飞天梦今朝得以圆的结果,而且用大量的事实来说明梦圆背后的精神和力量,这应该成为课文研读重点。千年梦圆在今朝研读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过程方面,千年的寻梦过程中,中国人民充分表现了炎黄子孙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二是探索方面,神舟五号的研制过程,充分表现了中国的航天工作人员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
8、索的精神。5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中国人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值得全体炎黄子孙自豪的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有关句段,比如,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心中的民族自豪感。课文后面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也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民族自豪感。四、教学案例片段:细读文本,寻根溯源师:千年梦圆在今朝。神舟五号能顺利升天,你认为应该归功于谁?请你仔细读读课文,在有感触的地方圈圈画画,特别有感触的地方可以有感而发,写上批注。(学生认真地读课文。)生:我认为杨利伟是一个功不可没的功臣。生:我也有同感,作为太空飞行第一人,他对祖国忠诚的爱,对航天事业无限的执著,都
9、令我们敬佩。师:是啊,随着神舟五号的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出示一组身穿太空服的杨利伟图片,师生共同回忆2003 年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师:杨利伟用三句话概括了他21 个小时的太空旅行,这三句话找到了吗?生: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师:读了课文,你怎样理解杨利伟的这三句话?生:我认为这三句话是杨利伟对飞船的评价,也是对研制飞船的航天人的赞扬。生:我认为这三句话说明神舟五号飞船是很安全、很稳定的,也说明我国的航天工作人员的水平很高。生:我从课文第5、 6 自然段看出,杨利伟说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对航天工作者的崇高评价,他们是默默的无名英雄。师:能说具体点吗
10、?生:从一百一十多个单位多达三千多个可以看出参加研制、建设、发射的单位及工作人员之多。师:这么多的单位和工作人员要完成同一件事情,最需要的是什 么精神?生:同心协力生:团结合作。师:对,只有团结合作,同心协力,才能完成神舟五号这样大的系统工程。千年梦圆在今朝生:夜以继日这个词语仿佛让我看到了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苦战情景。师:从中你看到的是一种什么精神?生:忘我工作的精神。生:默默奉献的精神。师:是啊,为了神舟五号,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时间,是智慧,甚至 一生命。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有的人这个句段。(学生朗读。)师:同学们,一个英雄的背后往往还站着无数的无名
11、英雄。你知道吗?一-6出示课件)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了20 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 139 个; 8 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他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能看到飞天成功的壮丽场景。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这段话,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学生朗读。)师:正是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团结合作、默默奉献、才换 来了这个美丽的辉煌的结果,才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五、相关链接1.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一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 24 日 21 时 35 分,东方红1 号卫星由长征1 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中国
12、进军太空的万里长征。东方红 1 号卫星进入轨道以后,运行情况良好,各种仪器工作正常。卫星上的短波无线电发射机,循环播送东方红乐曲和遥测信号,乐曲声音清晰嘹亮。每分钟循环一次,首先以40 秒的时间连续播送两次东方红乐曲,间隔5 秒钟后,播发遥测信号10 秒钟,又间隔5 秒钟,进入另一个循环。人造地球卫星上的遥测仪器不断地发回各种数据。人们从广播和报纸上获知卫星什么时候经过各大城市上空的信息,这个时间一临近,人们情不自禁地走到室外,兴奋地观看自己国家的卫星。东方红 1 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技术取得的首次重大突破,使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自行研制和发射航天器的国家
13、。2中国为何要发展载人航天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载人航天,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被关注的问题。载人航天是当代最具代表性的高科技工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对于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国防和人 才培养等诸多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载人航天,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当今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载人航天更能充分展示一个国家的综 合国力。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科研能力,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 基础和强劲的经济能力,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的。因此,我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 威望,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充分显示我国的综合国力, 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
14、进步。载人航天,对科技发展具有强大的牵引作用。载人航天技术,集中了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多种学科、 多种技术领域尖端技术的集大成者,载人航天在应用这些已有的技术 成果的同时,为促进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和载人航天的实现,又对这 些科学技术领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实现这些目标所做出的努 力和取得的技术成果,客观上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向前发展。因此,载人航天,对于科技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载人航天,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目前,虽然载人航天直接经济效益还不明显,但是,载人航天活 动开发的许多新技术、新产品,已经在带动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提高 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
15、了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人到太空中,可以利用太空环境进行一系列的试验,这些试验将不仅可以获得在地面条件下无法生产加工的新材料,还可以获得新工艺和方法。这些工艺和方法将为促进经济建设,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产生积极的影响。载人航天,可以促进科学研究工作的深入。载人飞船为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有效载体。从太空观察地球,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构造,探明地球的资源、预测地震、洪水、飓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可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美国航天员在太空实验室里进行了146 项地球观察,其中包括农作物的长势、病虫害的蔓延、森林火灾、积雪的覆盖融化情况等。将观察到的资料提供给有关部门的专家,就可以对地质、地理、农业、生物、水文、环境污染和矿藏等进行研究和评估。3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分作三步走按照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分三步来实施。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随着我国第一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校预算执行管理的现状与优化路径
- 电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病原菌分子标记-洞察及研究
- 肾上腺疾病与糖尿病代谢紊乱-洞察及研究
- 一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集锦
- 第一节 压强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2024)北师大版(2024·郭玉英)
- 2025年全科医学综合知识考核试卷答案及解析
- 网格治理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1.3 树立正确在线观念(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川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
- 听障者信息交互设计-洞察及研究
- 苏教版分式章起始课-展示课件
- 《茶文化与茶健康》第一讲
- OBE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设计反向思路初探
- GB 24541-2022手部防护机械危害防护手套
- 《PLC与变频器控制》课件 1.PLC概述
- 智慧产业园综合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 国王的恩赐-传奇-任务全书
- 资产负债表(个体工商户)
- 手枪射击技巧
- 水浒人物介绍-鲁智深
-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