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五课件_第1页
病理学五课件_第2页
病理学五课件_第3页
病理学五课件_第4页
病理学五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28病理学五1第四节第四节 炎症炎症一、炎症概述一、炎症概述二、炎症局部的临床症状及全身反应二、炎症局部的临床症状及全身反应三、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三、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四、炎性细胞四、炎性细胞五、炎症介质五、炎症介质六、炎症分类六、炎症分类七、炎症的结局和生物学意义七、炎症的结局和生物学意义2022-2-28病理学五2一、炎症概述一、炎症概述1. 概念概念炎症是机体在致病作用下产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炎症是机体在致病作用下产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应答性反应。它是机体全身性反应在局部的表的应答性反应。它是机体全身性反应在局部的表现,其局部临床症状为红、肿、热、痛、机能障现,其局部

2、临床症状为红、肿、热、痛、机能障碍,其基本病理变化为变质、渗出、增生。碍,其基本病理变化为变质、渗出、增生。本质:本质:清除与消灭引起损伤的各种致炎因子和促进损伤的修复清除与消灭引起损伤的各种致炎因子和促进损伤的修复2022-2-28病理学五32. 致炎因子致炎因子凡能引起机体组织损伤的因素,皆可成为致炎因子。凡能引起机体组织损伤的因素,皆可成为致炎因子。v 生物性因子生物性因子:最为常见(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最为常见(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等)支原体、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等)v 化学性因子化学性因子:较常见(强酸、强碱、松节油等):较常见(强酸、强碱、松节油等

3、)v 物理性因子物理性因子:高温、放射线、紫外线和电击等:高温、放射线、紫外线和电击等2022-2-28病理学五4v 变态反应变态反应:青霉素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反应 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传染性肉芽肿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传染性肉芽肿 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着引起的肾小球炎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着引起的肾小球炎v 某些排泄物或内容物异位某些排泄物或内容物异位: 胃、肠穿孔或膀胱破裂所导致的腹膜炎胃、肠穿孔或膀胱破裂所导致的腹膜炎 家禽的卵黄进入体腔引起的卵黄性腹膜炎家禽的卵黄进入体腔引起的卵黄性腹膜炎2022-2-28病理学五5第四节第四节 炎症炎症一、炎症概述一、炎症概述二、炎症局部的临床症状及全身反应二、炎

4、症局部的临床症状及全身反应三、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三、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四、炎性细胞四、炎性细胞五、炎症介质五、炎症介质六、炎症分类六、炎症分类七、炎症的结局和生物学意义七、炎症的结局和生物学意义2022-2-28病理学五6二、炎症局部的临床症状及全身反应二、炎症局部的临床症状及全身反应1. 炎症的局部症状炎症的局部症状(五大临床症状)(五大临床症状)热热 红红 肿肿 痛痛 功能障碍功能障碍2022-2-28病理学五7红(红(rubor):):由充血所致。初期呈红色,炎症的由充血所致。初期呈红色,炎症的发展转为暗红色或紫红色。发展转为暗红色或紫红色。肿(肿(tumor):):由充血、炎性

5、水肿以及组织细胞变由充血、炎性水肿以及组织细胞变性肿胀所致。性肿胀所致。热(热(calor):):动脉性充血时,分解代谢增强,产热动脉性充血时,分解代谢增强,产热增加,发热症状。一般体表的急性炎症比较明显。增加,发热症状。一般体表的急性炎症比较明显。热热 红红 肿肿 痛痛 功能障碍功能障碍2022-2-28病理学五8热热 红红 肿肿 痛痛 功能障碍功能障碍痛(痛(dolor):):主要是由炎症介质、钾离子主要是由炎症介质、钾离子和氢离子刺激神经末梢所致。和氢离子刺激神经末梢所致。机能障碍(机能障碍(loss of function):):上述临床表上述临床表现综合作用的结果。现综合作用的结果。

6、2022-2-28病理学五92. 炎症的全身反应炎症的全身反应发热发热致热原致热原的作用(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的作用(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组织细胞的坏死崩解产生、其代谢产物、组织细胞的坏死崩解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淋巴因子等)抗原抗体复合物、淋巴因子等)适度发热对机体有一定的抗损伤作用,但是过适度发热对机体有一定的抗损伤作用,但是过度发热对机体是不利的。度发热对机体是不利的。2022-2-28病理学五10 发热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以抗损发热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以抗损伤为主的防御适应反应,对机体有利也有弊。伤为主的防御适应反应,对机体有利也有弊。有利方面:

7、有利方面:总体来看一定程度的发热有利于机体抵抗感总体来看一定程度的发热有利于机体抵抗感染,抑制对机体有害的致病因素,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染,抑制对机体有害的致病因素,能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提高机体对致热原的清除能力。此外,还能使肝系统,提高机体对致热原的清除能力。此外,还能使肝脏氧化过程加速,提高其解毒能力。脏氧化过程加速,提高其解毒能力。不利方面:不利方面:包括体温升高本身的危害,以及发热激活物、包括体温升高本身的危害,以及发热激活物、内生性致热原和发热性中枢介质的不利作用。内生性致热原和发热性中枢介质的不利作用。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发热的生物学意义2022-2-28病理学五11v白细胞增多白细

8、胞增多炎症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多炎症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多化脓性炎症时中性粒细胞增多化脓性炎症时中性粒细胞增多寄生虫性炎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寄生虫性炎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w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与机能亢进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与机能亢进肝、脾和局部淋巴结肿大,其中的网肝、脾和局部淋巴结肿大,其中的网状细胞以及血窦、淋巴窦的内皮细胞状细胞以及血窦、淋巴窦的内皮细胞增生,吞噬功能增强。增生,吞噬功能增强。2022-2-28病理学五12x血清急性期反应物形成血清急性期反应物形成C-反应蛋白反应蛋白 血清淀粉样物质血清淀粉样物质A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1-抗糜蛋白酶抗糜蛋白酶 铜蓝蛋白、运铁蛋白铜蓝蛋白、运铁蛋白具有

9、保护炎区组织细胞、促进损伤组织修复、激活补体和抑制血凝等作用。y实质脏器变质性变化实质脏器变质性变化2022-2-28病理学五13第四节第四节 炎症炎症一、炎症概述一、炎症概述二、炎症局部的临床症状及全身反应二、炎症局部的临床症状及全身反应三、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三、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四、炎性细胞四、炎性细胞五、炎症介质五、炎症介质六、炎症分类六、炎症分类七、炎症的结局和生物学意义七、炎症的结局和生物学意义2022-2-28病理学五14三、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三、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1. 任何炎症的局部都有变质、渗出和增生3种变化,缺一不为炎症。2. 因致炎因子、炎症类型或炎症的时期

10、不同,三者的变化程度有所差异。3. 炎症初期或急性炎症,常以变质、渗出变化为主,增生不明显,慢性炎症尤其后期,则多以增生变化为主。有时它们也可互相转化。组织损伤变质(alteration)血管反应渗出(exudation)细胞增生增生(proliferation)2022-2-28病理学五161. 形态变化形态变化形态的变化发生在实质细胞或间质,表现变形态的变化发生在实质细胞或间质,表现变性、坏死。性、坏死。2. 代谢变化代谢变化炎区代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分解代谢增强和炎区代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分解代谢增强和组织内渗透压升高,局部出现酸中酸。组织内渗透压升高,局部出现酸中酸。3. 功能变化功能变化

11、功能降低至完全丧失。功能降低至完全丧失。变质(变质(alteration)变质是指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发生变性或坏死的过程。变质是指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发生变性或坏死的过程。2022-2-28病理学五17渗出(渗出(exudation)炎症应答炎症应答过程复杂过程复杂:多细胞、多系统、多环节:多细胞、多系统、多环节炎症应答过程表现:炎症应答过程表现:以血管为中心,有血管扩以血管为中心,有血管扩张、血浆渗出、白细胞渗出等变化张、血浆渗出、白细胞渗出等变化炎症应答过程炎症应答过程=渗出渗出(血管中的血浆和白细胞的渗出(血管中的血浆和白细胞的渗出是整个应答的核心)是整个应答的核心)概念:概念:炎症时血液中炎

12、症时血液中液体成分液体成分和和细胞成分细胞成分透过透过微静脉和毛细血管进入炎区的现象,称为渗出。微静脉和毛细血管进入炎区的现象,称为渗出。炎性渗出液+炎性细胞=炎性渗出物2022-2-28病理学五18*渗出过程血管的反应 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管通透性升高 液体渗出细胞的反应 白细胞的渗出2022-2-28病理学五191. 血管的反应血管的反应(微循环血管)(微循环血管)血液动力学改变血液动力学改变高流动相:高流动相:致炎因子引起微动脉扩张,血流加快,流入炎致炎因子引起微动脉扩张,血流加快,流入炎区组织中的血流量增多。区组织中的血流量增多。(炎性充血)(炎性充血)低流动相:低流动相:继高流动相后出

13、现血流变慢,主要由于血浆渗继高流动相后出现血流变慢,主要由于血浆渗出后血液粘滞性增高,白细胞附壁以及血栓形成,增加血出后血液粘滞性增高,白细胞附壁以及血栓形成,增加血流阻力造成。流阻力造成。血流瘀滞相:血流瘀滞相:由于造成低流动相的因素作用加剧,血流由于造成低流动相的因素作用加剧,血流由慢而完全停止。血流瘀滞常发生于微静脉,血管内可见由慢而完全停止。血流瘀滞常发生于微静脉,血管内可见微血栓形成。微血栓形成。(淤血)(淤血)O 炎性充血淤血:炎症早期组织发红的病理学基础2022-2-28病理学五20炎症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模式图炎症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模式图2022-2-28病理学五21v血管通透性升高

14、血管通透性升高 血管通透性升高是导致炎症局部液血管通透性升高是导致炎症局部液体和蛋白质渗出的最重要原因。体和蛋白质渗出的最重要原因。正常的液体交换和血管通透性的维正常的液体交换和血管通透性的维持主要依赖于结构完整、功能正常持主要依赖于结构完整、功能正常的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时血管通透性升高主要与炎症时血管通透性升高主要与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细胞的改变有关。的改变有关。机制2022-2-28病理学五22w液体渗出(炎性水肿)液体渗出(炎性水肿)微循环血管通透性升高的结果:微循环血管通透性升高的结果: 导致血浆成分的渗出并形成炎性水肿导致血浆成分的渗出并形成炎性水肿O 炎性水肿:炎症局部

15、组织肿胀的病理学基础2022-2-28病理学五23炎性水肿液炎性水肿液渗出液渗出液 非炎性水肿液非炎性水肿液漏出液漏出液原因原因蛋白量蛋白量比重比重有核细胞数有核细胞数醋酸沉淀试验醋酸沉淀试验凝固性凝固性外观外观渗出液渗出液炎症炎症30g/L以上以上1.018以上以上1000106/L阳性阳性自凝自凝混浊混浊漏出液漏出液非炎症非炎症30g/L以下以下1.018以下以下300106/L阴性阴性不自凝不自凝澄清澄清2022-2-28病理学五24炎性渗出液的生物学意义炎性渗出液的生物学意义对机体有重要的防御作用对机体有重要的防御作用p稀释毒素及炎症病理产物稀释毒素及炎症病理产物p渗出液中的抗体和补体

16、有利于防御、消灭病原微生物渗出液中的抗体和补体有利于防御、消灭病原微生物p渗出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并交织成网,限制病渗出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并交织成网,限制病原菌扩散,使病灶局限,并有利于吞噬细胞发挥吞噬作用原菌扩散,使病灶局限,并有利于吞噬细胞发挥吞噬作用对机体也有不利的作用对机体也有不利的作用p过多的渗出液压迫邻近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不良后果过多的渗出液压迫邻近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不良后果(如肺泡腔内渗出液可影响换气功能)(如肺泡腔内渗出液可影响换气功能)p渗出液中大量纤维蛋白不能完全被吸收时,最终发生机渗出液中大量纤维蛋白不能完全被吸收时,最终发生机化粘连,影响器官功能化粘连,影

17、响器官功能(如心包粘连可影响心脏的舒缩功能)(如心包粘连可影响心脏的舒缩功能)2022-2-28病理学五252. 细胞的反应细胞的反应白细胞的渗出白细胞的渗出机体在炎灶中所出现的细胞反应主要是白细机体在炎灶中所出现的细胞反应主要是白细胞的渗出,胞的渗出,渗出的白细胞称为炎性细胞渗出的白细胞称为炎性细胞概念:概念:在炎症过程中,伴随着局部血流组织减慢在炎症过程中,伴随着局部血流组织减慢及血浆成分的不断渗出,白细胞也主动通过微血及血浆成分的不断渗出,白细胞也主动通过微血管壁进入炎区内,这种现象称为白细胞的渗出。管壁进入炎区内,这种现象称为白细胞的渗出。炎性细胞浸润炎性细胞浸润:渗出的炎性细胞在炎区

18、内聚集。:渗出的炎性细胞在炎区内聚集。2022-2-28病理学五26白细胞的渗出构成炎症反应的主要防御环节白细胞的渗出构成炎症反应的主要防御环节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 随着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流缓慢,白随着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流缓慢,白细胞进入边流,靠近血管壁,并沿内皮滚动。最细胞进入边流,靠近血管壁,并沿内皮滚动。最后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上。后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上。白细胞边集和附壁白细胞边集和附壁主要是由于白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和血管内皮细主要是由于白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和血管内皮细胞受体结合引起的。粘附受体包括四种家族:选胞受体结合引起的。粘附受

19、体包括四种家族:选择素、免疫球蛋白、整合素和粘液样糖蛋白。择素、免疫球蛋白、整合素和粘液样糖蛋白。v白细胞粘附白细胞粘附2022-2-28病理学五27白细胞边流贴壁2022-2-28病理学五28粘附于内皮细胞表面的白细胞沿内皮表面缓粘附于内皮细胞表面的白细胞沿内皮表面缓慢移动,在内皮细胞连接处伸出伪足,整个慢移动,在内皮细胞连接处伸出伪足,整个白细胞逐渐以阿米巴样运动方式从内皮细胞白细胞逐渐以阿米巴样运动方式从内皮细胞缝隙游出,到达内皮细胞和基底膜之间,最缝隙游出,到达内皮细胞和基底膜之间,最终穿过基底膜到血管外。终穿过基底膜到血管外。w白细胞游出白细胞游出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的过程称

20、为游出。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周围组织的过程称为游出。2022-2-28病理学五29白细胞游出(透射电镜)2022-2-28病理学五30是指白细胞向着炎症区域的化学刺激物所在部是指白细胞向着炎症区域的化学刺激物所在部位作定向移动,而这些化学刺激物称为位作定向移动,而这些化学刺激物称为趋化因趋化因子子(如细菌产物、(如细菌产物、C3a、C5a、白三烯、白三烯B4等)。等)。p 趋化因子的作用是有趋化因子的作用是有特异性特异性的,即不同的趋化因子的,即不同的趋化因子只对某一种或几种炎细胞有趋化作用。只对某一种或几种炎细胞有趋化作用。p 不同细胞对趋化因子的反应能力不同细胞对趋化因子的反应能力也不同,

21、粒细胞和也不同,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对趋化因子的反应较强,而淋巴细胞对趋化单核细胞对趋化因子的反应较强,而淋巴细胞对趋化因子的反应则较弱。因子的反应则较弱。x趋化作用趋化作用2022-2-28病理学五31白细胞的渗出过程2022-2-28病理学五32y吞噬作用吞噬作用吞噬过程包括识别和粘附、摄入及降解三个阶段吞噬过程包括识别和粘附、摄入及降解三个阶段 白细胞渗出至炎区,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各种异白细胞渗出至炎区,吞噬和消化病原体、各种异物及坏死崩解产物的过程称为吞噬作用。物及坏死崩解产物的过程称为吞噬作用。吞噬的过程吞噬的过程识别和粘附识别和粘附:吞噬细胞表面吞噬细胞表面Fc受体和受体和C3b受体识

22、别被抗体或受体识别被抗体或补体包被的细菌,经抗体或补体与相应受体结合,细菌就被粘附在补体包被的细菌,经抗体或补体与相应受体结合,细菌就被粘附在吞噬细胞的表面。吞噬细胞的表面。摄入摄入:“吞噬体吞噬体”、“吞噬溶酶体吞噬溶酶体”降解降解:溶酶体的酶解作用和吞噬细胞代谢产物的作用溶酶体的酶解作用和吞噬细胞代谢产物的作用2022-2-28病理学五33白细胞吞噬过程模式图 调理素:一类能增强吞噬细胞吞噬活性调理素:一类能增强吞噬细胞吞噬活性的血清蛋白质(主要是的血清蛋白质(主要是IgG和和C3b)中性粒细胞(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小吞噬细胞)对大多数病原微生物、细小的组织碎片对大多数病原微生物、细小

23、的组织碎片及抗原抗体复合物有极强的吞噬力及抗原抗体复合物有极强的吞噬力巨噬细胞(大吞噬细胞)巨噬细胞(大吞噬细胞)吞噬能力很强,既能吞噬中性粒细胞能吞噬能力很强,既能吞噬中性粒细胞能吞噬的成分,也吞噬它所不能吞噬的一吞噬的成分,也吞噬它所不能吞噬的一些病原微生物(如结核分支杆菌、寄生些病原微生物(如结核分支杆菌、寄生虫及虫卵、较大的组织碎片)虫及虫卵、较大的组织碎片)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吞噬力较弱,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吞噬力较弱,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2022-2-28病理学五35增生(增生(proliferation)概念:概念:炎灶内的细胞成分、间质成分进行炎灶内的细胞成分、间质成分

24、进行分裂、增殖的过程。分裂、增殖的过程。增生的过程增生的过程p初期: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增生(清除初期: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增生(清除病理产物)病理产物)p后期: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后期: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形成肉芽组织(修复)增生,形成肉芽组织(修复)2022-2-28病理学五36小结变质、渗出、增生同时存在才可谓炎症,缺变质、渗出、增生同时存在才可谓炎症,缺一不可。一不可。不同时期三者的明显程度不同:早期变质和不同时期三者的明显程度不同:早期变质和渗出明显,增生在晚期较明显。渗出明显,增生在晚期较明显。变质属损伤性变化,渗出和增生属抗损伤变变质属损伤性变化,渗出和增生属抗

25、损伤变化。但变质可刺激渗出和增生。化。但变质可刺激渗出和增生。2022-2-28病理学五37第四节第四节 炎症炎症一、炎症概述一、炎症概述二、炎症局部的临床症状及全身反应二、炎症局部的临床症状及全身反应三、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三、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四、炎性细胞四、炎性细胞五、炎症介质五、炎症介质六、炎症分类六、炎症分类七、炎症的结局和生物学意义七、炎症的结局和生物学意义2022-2-28病理学五38四、炎性细胞四、炎性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肥大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巨噬细胞网状细胞网状

26、细胞炎症细胞群2022-2-28病理学五391.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性、游走能力和吞噬能力具有很强的趋化性、游走能力和吞噬能力(小吞噬细胞)(小吞噬细胞)常见于急性炎症、化脓性炎症及炎症早期常见于急性炎症、化脓性炎症及炎症早期化脓性细菌感染中,死亡的中性粒细胞构成脓的成分之一病毒性感染中性粒细胞2022-2-28病理学五40化脓性肺炎:肺泡腔内中性粒细胞2022-2-28病理学五412.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多种功能:吞噬异物多种功能:吞噬异物 释放炎性介质释放炎性介质 抗寄生虫感染抗寄生虫感染 过敏性炎症的修复过敏性炎症的修复 凝血抑制作用凝血抑制作用常见于过敏性炎症和寄

27、生虫感染常见于过敏性炎症和寄生虫感染2022-2-28病理学五42肝间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2022-2-28病理学五433. 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主要功能通过主要功能通过脱颗粒脱颗粒来实现来实现脱颗粒过程由脱颗粒过程由IgE和补体成分和补体成分介导介导在速发性过敏反应、迟发性过敏反应及寄生在速发性过敏反应、迟发性过敏反应及寄生虫疾病中,机体产生大量虫疾病中,机体产生大量IgE和补体成分与嗜和补体成分与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导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脱颗粒,颗粒中的各种炎性介质启动急性致脱颗粒,颗粒中的各种炎性介质启动急性和慢性炎症反应的发生

28、和慢性炎症反应的发生2022-2-28病理学五444.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很强的变形运动能力,可吞噬单核巨噬细胞具有很强的变形运动能力,可吞噬体积较大的微生物、衰老细胞及肿瘤细胞体积较大的微生物、衰老细胞及肿瘤细胞常见于急性炎症的后期常见于急性炎症的后期一些慢性细胞内感染的细菌(如结核杆菌、布氏一些慢性细胞内感染的细菌(如结核杆菌、布氏杆菌、李氏杆菌)及病毒感染的主要炎性细胞杆菌、李氏杆菌)及病毒感染的主要炎性细胞骨髓多潜能干细胞骨髓多潜能干细胞分化分化血液:单核细胞血液:单核细胞组织:巨噬细胞组织:巨噬细胞2022-2-28病理学五45巨噬细胞形态大小差异大

29、当巨噬细胞吞噬了含蜡质膜的细菌(如结核分当巨噬细胞吞噬了含蜡质膜的细菌(如结核分支杆菌)时,其胞质增多,染色变淡,称为支杆菌)时,其胞质增多,染色变淡,称为上上皮样细胞皮样细胞。如吞噬脂质较多,胞质内出现许多脂滴空泡,如吞噬脂质较多,胞质内出现许多脂滴空泡,呈泡沫状,称为呈泡沫状,称为泡沫细胞泡沫细胞。如异物体积较大,巨噬细胞可通过多个细胞的如异物体积较大,巨噬细胞可通过多个细胞的融合或核分裂而胞质不分裂形成融合或核分裂而胞质不分裂形成多核巨细胞多核巨细胞。2022-2-28病理学五46上皮样细胞与多核巨细胞是肉芽肿性炎症的标志上皮样细胞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多核巨细胞2022-2-28病理学五

30、475.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淋巴细胞分为淋巴细胞分为T、B、K、NK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由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演变而来淋巴细胞演变而来主要参与机体免疫反应主要参与机体免疫反应常见于慢性炎症及炎症晚期常见于慢性炎症及炎症晚期一些病毒性疾病及过敏反应的主要一些病毒性疾病及过敏反应的主要炎性细胞炎性细胞2022-2-28病理学五48脑血管周围的淋巴细胞浸润浆细胞2022-2-28病理学五49第四节第四节 炎症炎症一、炎症概述一、炎症概述二、炎症局部的临床症状及全身反应二、炎症局部的临床症状及全身反应三、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三、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四、炎性细胞四、炎性细胞五、炎症介质

31、五、炎症介质六、炎症分类六、炎症分类七、炎症的结局和生物学意义七、炎症的结局和生物学意义2022-2-28病理学五50五、炎症介质五、炎症介质p概念:炎症介质概念:炎症介质是指在致炎因子作用下,是指在致炎因子作用下,由局部组织或血浆产生和释放的一类诱导由局部组织或血浆产生和释放的一类诱导或调控炎症反应的化学活性物质或调控炎症反应的化学活性物质。p有有外源性外源性(主要是细菌及其产物)和(主要是细菌及其产物)和内内源性源性(由多种细胞和血浆产生)两大类。(由多种细胞和血浆产生)两大类。p大多数的炎症介质是通过与其靶细胞上大多数的炎症介质是通过与其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的。的特异

32、性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的。2022-2-28病理学五51炎症介质种类炎症介质种类1. 血管活性胺类(组织胺、血管活性胺类(组织胺、5-羟色胺)羟色胺)引起小动脉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小动脉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2. 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体温升高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和体温升高3. 激肽激肽引起平滑肌收缩、全身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升高引起平滑肌收缩、全身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升高4.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趋化、激活、促进增殖分化功能趋化、激活、促进增殖分化功能5. 补体补体:机体防御功能:机体防御功能2022-2-28病理学五52 一般在炎症早期,以一般在炎症早期,以血

33、管活血管活性胺性胺和和激肽激肽作用为主,而在后期作用为主,而在后期则以则以前列腺素前列腺素、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和和溶酶溶酶体体成分作用为主。成分作用为主。炎症过程的主要介质2022-2-28病理学五53第四节第四节 炎症炎症一、炎症概述一、炎症概述二、炎症局部的临床症状及全身反应二、炎症局部的临床症状及全身反应三、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三、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四、炎性细胞四、炎性细胞五、炎症介质五、炎症介质六、炎症分类六、炎症分类七、炎症的结局和生物学意义七、炎症的结局和生物学意义2022-2-28病理学五54六、炎症分类六、炎症分类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增生性炎2022-2-28病理学五551.

34、变质性炎变质性炎X 变质性变化明显,而渗出、增生性变化变质性变化明显,而渗出、增生性变化轻微的炎症。轻微的炎症。X 常见于各种实质器官:常见于各种实质器官: 肝变质性炎肝变质性炎如病毒性肝炎如病毒性肝炎 心肌变质性炎心肌变质性炎如猪口蹄疫如猪口蹄疫2022-2-28病理学五56肝变质性炎镜检:肝细胞广泛镜检: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肝血变性、坏死,肝血窦扩张充血。窦扩张充血。2022-2-28病理学五57心肌变质性炎镜检:心肌纤镜检:心肌纤维变性,纤维维变性,纤维间炎性细胞浸间炎性细胞浸润。润。2022-2-28病理学五582. 渗出性炎渗出性炎p以渗出性变化为主,变质和增生性变化以渗出性变化为

35、主,变质和增生性变化较轻微的炎症。较轻微的炎症。p按按渗出物渗出物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的性质不同可分为: 浆液性炎(浆液性炎(血清血清) 纤维素性炎(纤维素性炎(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化脓性炎(化脓性炎(粒细胞伴坏死粒细胞伴坏死) 出血性炎(出血性炎(红细胞红细胞)2022-2-28病理学五59浆液性炎浆液性炎特点:特点:以渗出大量血清为特征以渗出大量血清为特征,渗出物含,渗出物含3%5%蛋白质蛋白质,淡黄色或浑浊淡黄色或浑浊,易凝固易凝固。发生部位及病理变化发生部位及病理变化疏松结缔组织浆液性炎:皮下炎性水肿疏松结缔组织浆液性炎:皮下炎性水肿粘膜的浆液性炎:浆液性卡他粘膜的浆液性炎:浆液性卡他浆

36、膜浆液性炎:体腔积液浆膜浆液性炎:体腔积液肺浆液性炎:肺炎性水肿肺浆液性炎:肺炎性水肿2022-2-28病理学五60皮肤水泡(浆液性炎)皮肤水泡(浆液性炎)表皮内局限性浆液性渗出,浆液含蛋白和少数炎性细胞表皮内局限性浆液性渗出,浆液含蛋白和少数炎性细胞2022-2-28病理学五61急性肠卡他急性肠卡他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固有层毛细血管充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固有层毛细血管充/出血出血2022-2-28病理学五62体腔积液体腔积液浆膜腔内有浆液蓄积,浆膜充血、肿胀浆膜腔内有浆液蓄积,浆膜充血、肿胀2022-2-28病理学五63肺炎性水肿肺炎性水肿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其中混有中性

37、白细胞和脱落的上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其中混有中性白细胞和脱落的上皮细胞,间质内有浆液渗出皮细胞,间质内有浆液渗出2022-2-28病理学五64v纤维素性炎纤维素性炎特点:特点:渗出物中含大量的纤维素渗出物中含大量的纤维素根据损伤程度不同可分为:根据损伤程度不同可分为:浮膜性炎浮膜性炎常发生在粘膜、浆膜(胸膜、腹膜、心包常发生在粘膜、浆膜(胸膜、腹膜、心包膜)和肺脏;渗出的纤维素形成一层淡黄色、有弹性膜)和肺脏;渗出的纤维素形成一层淡黄色、有弹性的膜状物被覆在炎灶表面,易于剥离。的膜状物被覆在炎灶表面,易于剥离。固膜性炎固膜性炎常见于粘膜;渗出的纤维素与坏死的粘膜常见于粘膜;渗出的纤维素与坏死的

38、粘膜组织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不易剥离,剥离后粘膜组织组织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不易剥离,剥离后粘膜组织便形成溃疡。便形成溃疡。2022-2-28病理学五65浮膜性炎:绒毛心浮膜性炎:绒毛心心外膜上的纤维素性炎,形成无数绒毛状物心外膜上的纤维素性炎,形成无数绒毛状物2022-2-28病理学五66浮膜性炎:因组织损伤轻微,可迅速溶浮膜性炎:因组织损伤轻微,可迅速溶解吸收,损伤部位再生性修复解吸收,损伤部位再生性修复固膜性炎:肉芽组织、瘢痕组织修复固膜性炎:肉芽组织、瘢痕组织修复纤维素性炎结局2022-2-28病理学五67w化脓性炎化脓性炎特点:特点:以以嗜中性白细胞大量渗出嗜中性白细胞大量渗出为特征,常

39、为特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组织坏死和和脓液形成脓液形成。常见于。常见于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等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等化脓菌感染化脓菌感染。脓液脓液即脓性渗出液,由脓细胞、细菌即脓性渗出液,由脓细胞、细菌和液体成分构成。和液体成分构成。脓细胞脓细胞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2022-2-28病理学五68化脓性炎三种类型化脓性炎三种类型-1脓肿脓肿:组织内发生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组织内发生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局部有大量的嗜中局部有大量的嗜中性白细胞浸润性白细胞浸润浸润的白细胞崩解浸润的白细胞崩解释放的蛋白水解酶将释放的蛋白水解酶将坏死组织液化坏死组

40、织液化形成含有脓液的形成含有脓液的空腔(脓肿)空腔(脓肿)肾脓肿:中性粒细胞浸润,中心有菌团肾脓肿:中性粒细胞浸润,中心有菌团 2022-2-28病理学五69化脓性炎三种类型化脓性炎三种类型-2蜂窝织炎蜂窝织炎:弥漫性化脓性炎症:弥漫性化脓性炎症(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病理变化:大量嗜中性白细胞在较疏松的组织间隙病理变化:大量嗜中性白细胞在较疏松的组织间隙中弥漫浸润,使得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中弥漫浸润,使得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心肌蜂窝织炎:肌层弥漫心肌蜂窝织炎:肌层弥漫性中性粒细胞浸润伴坏死性中性粒细胞浸润伴坏死 2022-2-28病理学五70化脓性炎三种类型化脓性炎三种类型-3表面化脓(脓性卡他)表面化脓(脓性卡他):浆膜或粘膜组织的:浆膜或粘膜组织的 化脓性炎化脓性炎嗜中性白细胞向粘膜表面渗出,深部组嗜中性白细胞向粘膜表面渗出,深部组织没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如化脓性织没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如化脓性脑膜脑炎)脑膜脑炎)2022-2-28病理学五71x出血性炎出血性炎特点:渗出物中含有特点: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大量红细胞的炎症的炎症原因:主要引起血管严重损伤的病原微原因:主要引起血管严重损伤的病原微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