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学院精品课程申报表_第1页
新乡学院精品课程申报表_第2页
新乡学院精品课程申报表_第3页
新乡学院精品课程申报表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乡学院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推 荐 单 位 物 理 系 所 属 学 校 新乡学院(非部属) 课 程 名 称 热 学 课 程 类 型 理论课(含实践)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理 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物 理 学 课 程 负 责 人 姚 恺 申 报 日 期 2010.1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二九年三月填 写 要 求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

2、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1.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名姚恺性别女出生年月1969.8最终学历本科职 称副教授电 话03733683009学 位硕士职 务教研室主任传 真所在院系新乡学院物理系E-mailYaokay2004通信地址(邮编)新乡学院物理系 453003研究方向物理教学、凝聚态物理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

3、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普通物理学 专业基础课 6 4届,共267人 热学 专业课 4 3届,共179人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名称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指导毕业论文 3届,共32人 指导平时试说、试教 3届,共25人指导教育实习 3届,共27人普通物理实验 1届,共65人热学实验 2届,共130人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1)浅析力学中功的定义陕西师大学报,独著;(2)气体扩散系数的一种简单推导方法河南职技师院学报,第一作者

4、;(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独著;(4)地方院校理科生“双证书”制教学模式研究新乡教育学院学报,第二作者。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2007年校级文明教师;(2)2006年新乡师专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3)2006年河南省教学竞赛二等奖;(4)电磁学省级优秀课程; (5)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力培养的几点设想,获得河南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征文三等奖。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5、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学术研究课题:(1)“高等师范院校优秀课程建设的研究”(结项)省教育厅,第三名;(2)“多媒体教学无线遥控器”(05年鉴定)省科技厅,第五名;(3)“巨磁阻材料和SrFeMno6的制备、输运特性的研究”(在研)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第三名;(4)“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结项),省教育厅,第四名;(5)普通物理学陕西人民出版社ISBN7-224-06651-6出版,编委。2.发表的学术论文:(1)在La5/8Ca3/8MnO3体系中Co替代效应的正电子实验研究 核技术,CN31-1342/TL ,2006年第1

6、期,第一作者,核心期刊,EI检索;(2)Co掺杂La5/8Ca3/8MnO3体系的结构和输运特性研究低温物理学报CN34-1053/04 2005年第2期,第一作者,核心期刊;(3)Co掺杂对La5/8Ca3/8MnO3体系铁磁有序的影响与电子的局域化效应低温物理学报2005年第5期,第一作者,核心期刊;(4)体系电阻率低温最小值现象的散射机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9 第3期,第二作者,核心期刊;(5)Reentrant spin glass behaviour and CE-type AFM Phase in half doping (La,Pr)1/2Ca1/2MnO3 mangani

7、tes,Chinese Physics Letters,(2005)22,第四作者,SCI、EI收录;3.学术研究表彰/奖励:(1)Co掺杂La5/8Ca3/8MnO3体系的结构和输运特性研究,2005年9月,新乡市科委优秀论文一等奖(2)LnMnO3体系的结构、磁电特性及Ln位掺杂效应,2005年9月,新乡市科委优秀论文一等奖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2.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名程素君性别女出生年月64、5最终学历本科职 称副教授电 话3683009学 位硕士职 务物理系副主任传 真所在院系新乡学院物理系E-mailCsj1963通信

8、地址(邮编)新乡学院物理系 453003研究方向物理教学、理论物理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力学 专业基础课 6 3届,共158人 普通物理学 专业基础课 4 2

9、届,共120人2.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名称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指导专科生毕业论文 3届,共25人 指导平时试说、试教 3届,共23人力学实验 3届,158人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1)高等师范院校优秀课程建设的研究(05年结项)省教育厅。(2)“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结项),省教育厅4.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1)对范氏气体的讨论 新乡师专学报 独著 (2)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新乡师专学报 独著 (3)对范氏气体的再讨论 新乡师专学报 独著 (4)地方院校理科生“双证书”制教学模式研究 第一作者(5)略论

10、在产学研合作教育中推进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第一作者5.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2004年度获河南省教育厅骨干教师;2005年度考核优秀。2007年新乡市优秀教师。 6主编的教材大学物理学实验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8年9月 ISBN 978-7-80748-316-8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学术研究课题:(1)巨磁阻材料和SrFeMno6的制备、输运特性的

11、研究.(在研)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结项),省教育厅2.发表的学术论文:(1)匀加速直线运动的Kerr黑洞的特征曲面 物理学报(核心期刊) 第一作者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稳态Kerr黑洞的热性质 北师大学报(核心期刊) 第一作者 (3)匀加速直线运动动态黑洞的3类特征曲面 北师大学报(核心期刊) 第二作者 (4)荷电匀加速动态黑洞的三种类视界超曲面 中国科学(核心期刊) 第三作者 (5)体系电阻率低温最小值现象的散射机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9 第三期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名

12、吴花蕊性别女出生年月76.2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讲师电 话3683009学 位硕士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新乡学院物理系E-mailwuhuarui通信地址(邮编)新乡学院物理系研究方向物理教学、凝聚态物理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1.近

13、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热学 专业课 4 3届,共158人 光学 专业课 4 1届,共50人原子物理学 专业课 4 6届,共280人大学物理学 专业基础课 6 4届,共420人2.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名称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指导专科生毕业论文 3届,共25人 指导平时试说、试教 3届,共23人热学实验 3届,158人光学实验 1届,共50人原子物理学实验 6届,共280人大学物理学实验 4届,共420人3.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2009年校级优秀教师2010年论文浅谈高校如何推进素质教育获河南省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优秀论文二等奖。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

14、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发表的学术论文:(1)Exciton in wurtzite GaN/AlxGa1-xN coupled quantum dots,Journal of Luminescence 118(2006)139-146,第二作者 SCI(2)耦合GaN/AlxGa1-xN量子点中的激子特性,液晶与显示,(中文核心),第二作者(3)Al含量对GaN/AlxGa1-

15、xN量子点光学性质的影响,新乡学院学报,独著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名梁彦天性别男出生年月1958、2最终学历本科职 称教授电 话03733683009学 位理学学士职 务物理系主任传 真所在院系新乡学院物理系E-mailYtl1958通信地址(邮编)新乡学院物理系453003研究方向物理教学、凝聚态物理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

16、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周学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力学基础 专业基础课 5 3届,共205人 普通物理学 专业基础课 6 2届,共148人2.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名称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 指导毕业论文 5届,共100人 指导平时试说、试教 5届,共52人指导教育实习 5届,共35人 力学实验 3届,248人 普通物理学实验 2届,136人3.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 省级“蓄电池容量检测仪的研究(结项);2.省级“产学研

17、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结项)3.省级“高师理科课程改革研究”(结项)。4 . 省级高等师范院校优秀课程建设的研究(结项)5.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育生态化研究,省“十一五规划”课题,08年立项4.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    1、“复讲法”初探.农村成人教育(核心期刊)。2、 场强在电介质分界面上的折射规律,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核心期刊);3、 电介质分界面上正负极化电荷分布的确定,物理通报;4 、“纠正一幅静电场中的导体的图象”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核心期刊);5、电力线图象应正确表达,河南科技学院学报;在其他学报上发表共计10余篇。5.

18、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1)曾宪梓教育基金优秀教师三等奖;(2)力学基础河南省优秀课程,主持;(3)新乡市文明教师。多次校级优秀教师(4)省级项目面向农村办学的探讨获得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完成人(5)校级教科研先进个人;6主编的教材大学物理学实验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8年9月 ISBN 978-7-80748-316-8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课

19、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主讲教师情况2(4)-1基本信息姓名段世政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1最终学历本科职 称高级实验师电 话3683009学 位理学士职 务实验室主任传 真所在院系新乡学院物理系E-mail通信地址(邮编)新乡学院物理系研究方向实验教学2(4)-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

20、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热学实验 5届,500人2.近五年来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名称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指导毕业论文 1届,共20人 普通物理实验实验 2届,400人 电工学实验 3届,240人2(4)-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 电脑计数器在力学实验中的应用 20

21、03年第2 期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CN41-1258/G41 第一作者 (2) 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的研究 2004年第2 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期刊)CN41-1109/N 第二作者 (3)严格规范管理 提高实验素质 2004年第17期中国教学纵横杂志CN(HK)4159/87/02 独著 (4) 金属丝杨氏弹性模量实验的调整技巧 2004年第2 期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CN41-1258/G41 第三 作者 (5)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2004年第5期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CN41-1258/G41 独著 (6)语音信号端点检测方法研究 2007年第2

22、 期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CN41-1258/G41 第二作者 3.教学队伍情况3-1人员构成(含外 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姚 恺女1969.8副教授(硕士)物理学课程负责人,主讲吴花蕊女1976.2讲师(硕士)物理学课程主讲程素君女1964.5副教授(硕士)物理学课程主讲梁彦天男1958.2教 授物理学课程主讲段世政男1962.5高级实验师物理学实验课程主讲赵红枝女1977.11讲师(硕士)物理学课程主讲,辅导蒋利娟女1972.12讲师(在读博士)物理学课程主讲,辅导徐彦女1980.8讲师(博士)物理学课程主讲,辅导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

23、、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热学”课程现有八名主讲教师,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职称梯度恰当、学缘关系互补、学历层次高。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4人,高级职称占教师比例为50%;硕士研究生2人,博士2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比例达75%;平均年龄40岁。毕业学校分别为河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信阳师范学院。担任的课程有:热学、力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大学物理学及实验、热学实验、力学实验、电磁学实验等。年度考核均为优秀或合格。有4位教师分别到不同的高校接受继续教育,效果明显。梯队年龄结构具有中青

24、年结合的特点,其中有三名青年教师的年龄都在35岁以下。本课程教学团队勤业精业,年富力强,学术视野开阔,专业基础厚实,教学能力强,8位主讲教师均独立讲授过2门以上基础课程和1-2门选修课,整体教学效果优秀。从师资的配置上看,本课程每学期都可安排两名以上主讲教师授课,保证了学分制下,学生选择任课教师的需要。该课程相应的实验课与理论课基本上同步进行,并且能够保证每23人一套实验器材,实验课由专职实验课教师担任或由理论课教师兼任,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辅导教师结合起来与学生的比例达1:35左右。3-3教学改革与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一、教学改革近五年来,总结以

25、往的教学经验、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师资配置,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系列尝试和改进:1. 针对学生生源层次的不同(本科生、专科生、非物理专业学生)以及就业理想的不同,实行了分层次教学的初步探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2. 实施“复讲法”。对教材中一些经典物理内容,教师在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后,采取老师讲授和学生复讲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强化了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意识; 3.修订了适合我系学生的教学大纲,新的大纲突出了师范教育为主的特色;4.提倡学生听取一定数量的与物理和新技术有关的科技讲座,学生可根据要求参与专题讨论会的研讨。5. 成立了热学课程教学团队,负责组织实施教学

26、改革,教材选编、教学评价等工作。6.在教学方面,要求教师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7.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重视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充分利用课程网站的辅助教学功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二、教学研究成果1、教学研究项目(1)高等师范院校优秀课程建设的研究(05年结项)省教育厅。(2)“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结项),省教育厅(3)“地方院校理科大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在研(4)河南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氧化物

27、材料的修饰及光催化性能研究(5)河南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原子与分子碰撞反应生成分子矢量相关的研究。(6)“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结项),省教育厅。(7)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育生态化研究 2008-JKGHAGH-572,省级立项;(8)物理学科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2009-24-13,校级立项;(9)2010年论文浅谈高校如何推进素质教育获河南省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优秀论文二等奖。(10)物理教学过程中能力培养的几点设想,获得河南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征文三等奖。2、教学研究论文(1) 浅析力学中功的定义陕西师大学报,核心期刊;(2)“复讲法”初探农村成人教

28、育,核心期刊;(3)场强在电介质分界面上的折射规律,陕西师大学报,核心期刊;(4)电介质分界面上正负极化电荷分布的确定,物理通报,核心期刊;(5)纠正一幅静电场中的导体的图象,河南师大学报,核心期刊;(6)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的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核心期刊;(7)气体扩散系数的一种简单推导方法河南职技师院学报;(8)对范氏气体的讨论,新乡师专学报;(9)对范氏气体的再讨论,新乡师专学报; (10)高师教育现状分析与物理课程体系改革构想,现代教育科学。 3-4青年教师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对中青年教师培养采取教学和科研两手抓。教学上实行培养辅导制,为刚进校的青年教师配备一名教学经验

29、丰富的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其教学指导老师,进行随堂听课、辅导,并逐章把关。科研方面实行“帮带制”,由学术造诣深的老师对青年教师的科研方向、论文选题、科研立项、研究过程进行全方位指导。每学年组织一次老教师的教学示范课和一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全体教师参加听课、评课、议课,相互间取长补短,使青年教师受益匪浅。通过以上措施,使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尽快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先后派出多名同志到著名高校进修或做访问学者,充实业务素质,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08.22008.7 姚恺 浙江大学课程进修2006.22006.7 程素君 中国计量学院课程进修20097至今 蒋利娟

30、 河南师范大学在读博士2008.3-20096 程素君 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 2010.5 蒋利娟 清华大学理论力学培训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4.课程描述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普通物理学”课程是理科物理类专业的主干基础课,掌握它的基础知识和手段,是学习物理专业各门后续课程不可或缺的基础。在对物理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普通物理学”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五个部分组成。各个部分单独设课,“热学”是其中继“力学”后的第二门课程。“热学”课程在理科物理类专业一年级第二学

31、期开设。我校热学课程自新乡师范学校1956年开始举办初中教师训练班以来,学校名称、隶属关系和建制几经变化,一直开设至今。07年起开始招收物理学本科,在此之前,主要在物理教育(三年制师范专科)专业中开设。“文革”过后,由牛宜彬老师主讲热学课程,长期以来该课程一直深受学生的欢迎,老师高尚的师德、严谨的教风、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也深深影响了物理系的中青年一代。1984年后,有陈玉新老师加入。这期间,段世政老师和程素君老师一直担任力学和热学的实验教学,为之后接任这门课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1996年开始,主要由程素君老师和姚恺老师讲授;20052009年吴花蕊老师加入,讲授该课程。全系许多教师都讲授过非物

32、理专业的“普通物理学”(即现在的“大学物理”)的热学部分。早期,“热学”以周六的课时开设,近几年,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热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之一,课时压缩为周四课时,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内容安排也做了相应的调整。采用教材也几经调整。早期多使用李椿等主编的热学,后根据教学要求也用过包科达主编的热学教程、张三慧主编的热学教程和梁绍荣主编的普通物理学(第二分册热学),主要是使用黄淑清主编的热学教程,近几年使用南京大学秦允豪教授编热学。从热学开课以来,一直开设相应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近几年来,实验室的器材和设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实验内容也有相应的调整,对课堂教

33、学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在长期的“热学”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全面的研究,已形成全面的系统的教学方案。方案在“热学”和“普通物理”课程全面展开。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检验,收效明显,得到好评。同时把“热学”课程建设的经验应用到其它课程的建设中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充分发挥了探索、示范和辐射作用。4-2 理论课或理论课(含实践)教学内容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热学是物理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本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热学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及应用。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热学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

34、规律,并能比较灵活地加以应用;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训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不仅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并将在以后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时会在潜意识深处起重要作用。我校物理学(本科)专业的办学定位主要是培养高级中学教师。近几年来,物理学专业的生源充足,且基本素质较高。热学课程的教学应当把当他们以后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时会在潜意识深处起重要作用。重点放在打好基础上。通过本课程学习,使该专业的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等。在传授系统物理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中的思维方法与工作语言。通过热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

35、动手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第一章 导论(12学时)第二章 分子动理学理论的平衡态理论(16学时)第三章 输运现象与分子动理学理论的非平衡态理论(12学时)第四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12学时)第五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熵(12学时)第六章 物态与相变(6学时)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热学”课程的重点是“热力学基础(包括温度、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气体动理论(包括气体动理论的基本概念、分子速度的统计分布律、气体内的输运现象)”这两部分。为了确保重点,在课程教学中把绝大多数的学时都用到了这两部分内容的教学上。“热学

36、”课程的难点是微观理论中的统计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如何在传授“热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解决办法是,采用“复讲法”、 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在参与、辩论、快乐中接受、掌握新知识,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提倡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讲辅导、问题探究、合作互助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力求在教学中启发引导、生动活泼。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有关热学理论分析自己身边遇到的问题。并且注意指导学生要阅读相关教学参考资料,以开阔视野,启发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来学习力学。4-2-4 实践教学活动的设

37、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其中热学实验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育的入门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的同时,受到严格的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热学实验课程要求做到“四化”-即内容系列化、训练规范化、目标标准化、考核定量化;优化实验类型、改善实验条件,根据现有实验设施,调整、优化试验内容和类型,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工艺性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达到良好的效果。4-2 实验(践)课教学内容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

38、强的学科。其中热学实验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育的入门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的同时,受到严格的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课程目标1使学生获得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到,科学实验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建立在对“三基”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的基础上的。2使学生具备从事科学实验的基本素质,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不怕挫折,积极进取的探索精神;遵守操作规程,爱护器材的良好习惯。3培养基本的科学实验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书写表达能力,简单的实验

39、设计能力)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实验一:固体比热的测定(3学时);实验二:热功当量的测量(3学时);实验三:水的汽化热测定(3学时);实验四: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定(3学时);实验五: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3学时);实验六:液体比热容的测定(3学时);实验七:不良导体导热系数的测定(3学时);实验八:气体三定律及气态方程验证(3学时);实验九:沸点与压强关系的研究(3学时);实验十:冰的比熔解热的测定(3学时)。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1)实验预习预习是保证实验正常进行,并能取得满意结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前,要认真阅读实验教材,弄明白实验的目的要求,

40、实验原理和方法,所用的仪器设备,操作的步骤以及注意的问题。2)分组实验经过预习,进入实验室后,根据仪器套数,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做好实验记录,记录内容应尽量详细,记录的数据要正确地反映测量的有效数字。实验操作结束后,要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和估算,并把测得的数据交给老师检验,对不合理的或者错误的实验结果,经分析后还要补做或重做。3)实验总结实验后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处理的内容包括计算、作图、误差分析等。数据处理后给出实验结论。撰写实验报告4)教师指导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观察实验情况,解答或处理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保证实验顺利完成。4-2-4考核内容与方法1) 考核实验动手操作能力2)

41、 考核实验综合能力,即实验报告书写是否规范,以及实验数据是否准确3) 讨论实验出现的现象是否正确考核方法:笔试与实验操作相结合。4-3 教学条件(含教材选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1.教材使用与建设所用教材:秦允豪编写的热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选用的主要参考书有:黄淑清、聂宜如、申先甲编的 热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2版),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热学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李椿,张立源,钱尚武,热学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等。自编出版“大学物理”教材(含热学部分)3部,“大学物理学实验”教材1部,课

42、程组8位老师均参加了教材编写工作。2.促进学生主动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扩充性资料资料来源有:1.学校图书馆有丰富的中英文热学教材以及教学辅助参考资料。有良好的上网条件,有“超星电子资源”、“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电子资源,可以随时下载需要的电子图书,也可以随时登陆任何大型图书馆,查阅资料。;2.系图书室有大量专业图书、中英文期刊及最新研究进展的资料,可以供学生自学使用。这些资料的使用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的专业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3.网络教学及实践性教学环境目前我们已经在校园网上公布了本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供学生选择使用。与此同时,我们正在加紧发布更多本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已经建好的

43、网络教学环境:1.有多媒体教室1个;2.投影仪2个;3.有热学课程课件;4 实验教室2个;5、 有价值50余万元的教学实验设备。完全可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也在陆续制作网络教学平台,相信该网站的推出将对进一步提高我院热学的教学水平和增进与其他学校的课程交流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4-4 教学方法与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们使用了“复讲法”、启发式、讨论式等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来尽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促

44、进教学的目的。1在热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施了新的教学模式-“复讲法”,即在每次上课铃响后,教师任意挑选12名学生,用5-8分钟的时间,按教师的授课方式,上讲台复讲上次课老师所讲的主要内容。“复讲法”实践的效果:一是能促使学生在课下对所学的知识复习和系统总结;二是为学生锻炼使用普通话提供了机会;三是可培养学生的勇气和胆量;四是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五是促进了学生板书能力的提高;六是可使学生获得乐趣、建立自信心,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学习和思考;七是可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教师职业,提高就业竞争力。2.在启发式教学中,利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探求事物的本质,力求用学生熟知的

45、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现象和已知的知识引入新知识,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新知识。启发他们去解释自然现象,增加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享受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3在讨论式教学中,我们精选出一些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学生们在激烈的争论中深刻理解物理规律,培养研究精神,锻炼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等。如遇到几种观点相持不下时,由老师指出正确的思维方向,引导学生积极、正确思维,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教学手段与教学改革: 1. 本课程为物理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根据课程的特点,我们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在照顾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并适当介绍热学的前沿动态。在教案组织和课堂实施中,

46、力求抓住重点,分散难点,适度重复,启发思考。授课中有意留出一些学生思考的余地,以启发他们独立思考。2充分利用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手段。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可模拟许多物理上理想的环境及条件,从而把抽象的物理过程具体化,也可以把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讲解、把许多问题引向深入,并针对某些问题展开热烈地讨论。这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系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热学这门课程的特点,还需要必要的理论推导,因此我们使用了多媒体加板书的教学手段。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科学结合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不仅从手

47、段和形式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诸多深层面赋予教学以新的含义。4. 认真对待习题课和课后作业这一基本实践环节。习题课认真精选例题,着重巩固基本概念、演练重要示例,充分发挥其课堂教学补充和应用实践示范的作用。对课后作业全部批改,重点讲评,并评定等级,期末计入总分。目的是使学生牢固、灵活地掌握已学知识、增强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5. 对考试制度实行改革,严格作业考核成绩记录,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按比例折合计入结课成绩。同时进行试题库建设工作。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

48、)通过全系教师的辛勤努力,热学课程教学得到同行专家及学生的一致好评。近几年在教务处组织的期中教学检查中成绩均为优秀(含学校督导委成员打分、物理系教师打分、学生评教打分)。1. 校内同事的评价均为优秀。2. 学校、系成立了教学督导委员会,在20052010年期间,督导委成员多次听课程组主讲教师的讲课,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组长李万珠教授听了课程负责人主讲的“热学”课程后评价说:这一堂课教学内容丰富,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知识面广。讲授内容重点突出,难易适中。讲授风格生动、活泼,亲和力强。板书工整,课堂讲解易于启发学生的思维。评价用了“无可挑剔”这样的词语。3. 校内学生评教指标

49、分别为: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见附表:新乡学院教学效果评价表(学生用)。近三年学生的评价结果均为优秀且名列前茅,下表列出了20082010学年学生评教综合统计结果:例如在2008年-2010年的评教中,课程负责人姚恺的成绩分别为98、95、97、95、96分,主讲教师程素君的成绩分别为95、96、98、97、98分,主讲教师梁彦天的成绩分别为98、96、97、98、95分。 新乡学院教学效果评价表(学生用)学年 学期被评教师姓名: 所属院(系部): 担任课程:学生所在院(系部): 专业: 年级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分值第一部分总体评价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你对教师教学的总体评价5432你对本课程的总体评价5432第二部分关于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教师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5432教师教学表达清楚5432教师教学辅助手段使用恰当5432教师教学重点、难点突出5432教师教学重视传授方法5432教师重视与学生交流5432教师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5432教师的品格对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5432教师能调动起你的学习积极性5432通过教师教学,你对本课程的兴趣比以前高5432通过教师教学,你的能力比以前提高5432第三部分关于课程的评价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本课程内容的深度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