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督查汇报材料.doc_第1页
环保督查汇报材料.doc_第2页
环保督查汇报材料.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保督查汇报材料环保督查汇报材料一、背景 水是生命之、民生之要,治水是生态保护、民生工作和发展转型的重要一环。20 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五水共治”的重大决策,提出“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完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发展质量”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的战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结合上城区情,区委、区政府正式开展以促进城区面貌提升,建设现代化“美丽上城”为目标的“五水共治”专项工作。二、实施 河长制上城区区域内分布一江六河,各条河道各级河长配备到位,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上城区总河长,区人大主任、政协主席担任副总

2、河长,区长同时兼任省级河道钱塘江(上城段)的区级河长,另由六位区领导分别担任六条区级河道的区级河长,各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街道级总河长,并对每条河道设立街道级分河长,各社区主要领导担任社区级河长。同时,我区还在河长制的组织架构上进行延伸,设立了塘长、渠长、井长和小微水体长。目前,全区共有河长 117人(正式 73 人、民间 44 人),渠长 10 人,塘长 9 人,井长47 人。除“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配备外,我区积极发动民间力量,协助居民组织成立民间护水队、民间古井研究协会等,有序开展各类护河活动。清水治污 20 年,上城区全部消灭了黑臭河、垃圾河和劣 V 类河道水质。20 年,上城区“五

3、水共治”工作步入新阶段。完成截污纳管 65 处,安装中东河沿线弃流井装置 27处。实施浣纱渠沿线雨污分流,日均减少污水排放 1000 余吨。20 年,上城区完成“零直排”生活小区建设 10 个,比省定目标多出 6 个。完成湖滨街道“污水零直排”试点街道建设。完成浣纱渠内部清淤工作,长度 3000 米,清淤量1000 立方米,完成对接入浣纱渠雨水管网的 25 条道路市政管道的大规模清淤、冲洗、疏浚工作,长度计 14000 米,淤泥量 132 吨。涝 防洪排涝 20 年,上城区全面巩固了前两年防洪排涝工作成果,制定进一步提升主城区防洪减灾能力,规划 20 年一遇防洪标准。20 年,中东河沿线雨污合

4、流和污水溢流、浣纱渠污水溢流等四个重点环境问题整改完成。浣纱渠清淤总量 1300 立方米,主要是针对渠道采取清淤修复措施,提高管渠的排水能力。贴沙河、东河上城段清淤总量达 3.6 万立方米,排水管网清淤 310 公里。20 年,完成实施龙山河、新开河和新塘河河道疏浚工程,清淤总量 3.7 万立方米,累计完成全区清疏雨污水管道 549 公里。抓节水 20 年,上城区“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出台与 G20 杭州峰会环境质量保障“蓝天水净环境安全”的总体要求,区委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工作,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区节水器普及率达 100,并向辖区内 10及以上

5、的小区创建省级节水型居民小区的目标稳步推进。20 年,完成成功创建湖滨街道染坊弄小区和清波街道定安苑、定安名都、涌金花园共四处省级节水型示范小区。三、成果 20-20 年,全区累计实施河道清淤长度 24903 米,清淤量 20 万立方米;全部河道排水口实现污水零直排,辖区所有水体均保持在 IV 类以上水质,其中 87.5以上断面达到了 III 类以上,6 条河道整体达标率达到 91.2。20 年,上城区是杭州主城区唯一的省“清三河”达标区,提前兑现了省委夏宝龙书记提出的“不把污泥浊水带入20 年”的目标。20 年完成全域剿灭劣 V 类水体,成为主城区首个剿灭劣 V 类水体城区。20 年,上城区

6、东河参选省级和市级“美丽河道”评比,最终入选省级和市级“美丽河道”。“五水共治”群众满意度测评,20 年位列全市第八,20 位列全市第 11,20 位列全市第六,为全市主城区第一。上城区于 20 年和 20 年两度被授予省五水共治“大禹鼎”优秀区称号。四、问题:1、雨天污水溢流入河。中河沿线设有第二污水干管,污水管网实行的是截流式排水体制,沿线分布着多座截流井,雨天时雨水较大时会裹挟污水进入河道,造成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沉积,目前进一步做好中河沿线雨污水管网头分流,相应增加河道清淤频率同时加强水体自净能力来保持中河的水质达标。2、河道防汛时景观影响较大。河道作为城市中心防洪排涝主要通道,在防汛

7、期间为提高河道蓄水能力,降低内涝风险,在降雨来临前需提前预降水位,在降水过程中,会引起河道底泥翻动及无法正常保洁,对河道景观造成较大影响。3、初期雨水对水质影响较大。长时间晴天后的一场大雨,雨水管网内沉积的污染物和垃圾会伴随雨水一同冲入河道,影响河道水质和环境。4、污水管网建设年代较久。如清江路污水管建设于 1985年,目前就现场观察的情况其运行不良,也已组织设施调查,但如需工程整治则属于大市政配套工程整治才能彻底解决。5、沿线工地排水对河道影响较大。该问题目前反映最为明显是新开河,该河道沿线地块正处于拆迁建设期,拆迁及建设工地较多,受到施工场地限制,沉淀池不能完成满足施工排水需求,特别在受到降雨影响,工程车辆冲洗后的泥浆及场地内部排水无法沉淀,极易通过雨水管网排入河道造成河道污染及淤积。6、河道清淤缺少中转场地。目前上城区六条河道中,龙山河为中河、东河、贴沙河和新开河的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