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宝所成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_第1页
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宝所成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_第2页
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宝所成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_第3页
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宝所成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观经四帖疏讲记15【次当想水。欲想水者,极乐国土,有八池水。一一池水,七宝所成。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分为十四支。一一支,作七宝妙色。黄金为渠。渠下皆以杂色金刚,以为底沙。一一水中,有六十亿七宝莲华。一一莲华,团圆正等十二由旬。】接着要想水。要想到极乐国土有八池水,每一个宝池的水都是由七宝合成。宝性柔软,从如意珠王出生。宝池里的水分成十四支,每一支都是作七宝妙色。以黄金做成水渠,渠下都是杂色的金刚作为底沙。每一个水渠里都有六十亿七宝莲花,每一朵莲花都是方圆十二由旬。【其摩尼水,流注华间,寻树上下。其声微妙,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复有赞叹诸佛相好者。】这些如意水流注在花间,又有流出水渠,循

2、着宝树往上流往下流,无不自在。而且触碰的声音传出微妙的法音,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又有赞叹诸佛相好等等。【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其光化为百宝色鸟。和鸣哀雅,常赞念佛念法念僧。是为八功德水想,名第五观。】如意珠王涌出金色微妙光明,光化成了百宝色鸟,这些鸟都在以和雅、哀亮的声音鸣唱,常常赞叹念佛、念法、念僧。这就是八功德水想,称为第五观。五、就宝池观中,亦先举,次辨,后结。即有其七:第五、在宝池观当中,也是先举名目,其次辨明观相,最后总结,有这样七段内容:一、从“次当想水”已下,总举观名,即是牒前生后。此明宝树虽精,若无池水,亦未名好。一为不空世界。二为庄严依报。为斯义故,有此池

3、渠观也。一、从“次当想水”以下,总的举出这一观的名称,这是承前启后。这是说明虽然宝树非常精妙,但如果没有池水,也还不算好。一是为了不空世界,也就是显示整个净土妙有庄严;二是为了庄严依报器界。为了这个含义的缘故,有这池渠观。二、从“极乐国土”下,至“如意珠王生”已来,正明池数,并辨出处,即有其五:二、从“极乐国土”到“如意珠王生”之间,这是说明宝池的数量,并且辨明池水的出处,即有其五:一、明标指所归之国;二、明池有八数之名;三、明一一池水七宝所成,正由宝珠映彻涌出八德之水,其体即是七宝,故名宝水也;四、明虽是七宝,体性柔软;五、明八池之水,皆从如意宝中出,即名如意水。(一)指明所归向的极乐国土;

4、(二)说明水池有八个;(三)说明每一个宝池里的水,都是由七宝合成,这也是由于如意珠王内外映彻,从中涌出具八功德的妙水,由于它的体性是七宝,所以称为宝水;(四)虽然是七宝,但是不像此方的珍宝体性坚硬,它是柔软的体性;(五)说明这八个宝池里的水都是从如意珠王出生,因此称为如意水或者摩尼水。此水即有八种之德:一者清净润泽,即是色入摄;二者不臭,即是香入摄;三者轻、四者冷、五者软,即是触入摄。六者美,是味入摄;七者饮时调适、八者饮已无患,是法入摄。此八德之义,已在弥陀义中广说竟。这个池水有八种德相:(1)清净润泽,这是属于色入,也就是它很清湛、光泽,这是色上的功德;(2)不臭,这是属于香尘,也就是鼻根

5、闻的时候非常芳香;(3)、(4)、(5)分别是轻、冷、触, 这是属于触入或触尘,也就是身体触的时候,它很轻,又很清凉,而且是柔软的;(6)美,属于味入,舌根触及的时候,非常甘甜;(7)、(8)饮食的时候,身心调畅适悦,饮后没有过患,这是属于法入,也就是心一触的时候,有这种德相。这八德的含义在弥陀经义当中已经做过广说。又赞云:极乐庄严安养国,八德宝池流遍满。四岸含晖间七宝,水色分明映宝光。又以偈颂赞叹:极乐庄严安乐的国土,宝池中的八功德水遍满了国土。池渠的四岸都是以妙宝合成,含着光辉。水色极其分明,映着宝光。体性柔软无坚触,菩萨徐行散宝香。宝香宝云成宝盖,宝盖临空覆宝幢。宝幢严仪围宝殿,宝殿宝铃

6、垂珠网。宝网宝乐千重转,随机赞叹宝宫楼。宝水的体性十分柔软,并没有坚硬的触觉。菩萨徐徐地在岸上行走,周围都散发着各种宝香。宝香在空中结成宝云,又结成宝盖,宝盖又在空中覆盖宝幢。以宝幢为庄严,有各种严饰围绕着宝殿,宝殿当中有宝珠的罗网,四边垂着宝铃。风触及到宝网,摇着宝铃出了千万转的宝乐,有各种极其微妙的乐章。这些音乐都应着众生的心发出赞叹妙宝宫殿楼阁的法音。一一宫楼有佛会,恒沙圣众坐思量。愿此有缘常忆念,舍命同生彼法堂。极乐国有无数的宝宫楼,每一座宫楼里都有佛说法的法会,那里面集聚着恒河沙数的圣众,都在佛的座下思量法义。愿有缘者能够常常忆念极乐国土的胜妙,舍弃了此生的寿命后,共同生到这样的法堂

7、当中,亲自听佛说法,开悟自心。三、从“分为十四支”下,至“以为底沙”已来,正明池分异流,旋还无乱。即有其三:一、明渠数多少;二、明一一渠岸,体是黄金;三、明渠下底沙,皆杂色宝。言“金刚”者,即是无漏之体也。三、从“分为十四支”到“以为底沙”之间,这是说明水池分成不同的支流,在池的旁边循环围绕而没有杂乱。这有三个含义:(一)说明每一个水池分出十四个池渠;(二)说明每一个水渠的四岸都是以黄金为体性;(三)说明渠底部的沙都是杂色的妙宝。说“金刚”即是说沙是无漏体性。四、从“一一水中”下,至“寻树上下”已来,正明水有不思议用。四、从“一一水中”到“寻树上下”之间,说明水有不可思议的德用。即有其五:一、

8、明别指渠名,显彼庄严之相;二、明渠内宝华多少;三、明华量大小;四、明摩尼宝水流注华间;五、明宝水从渠而出,寻诸宝树上下无碍,故名如意水也。这里有五分内容:(一)特别指明渠的名字,这是为了显示池渠的庄严相,而不是其他设施的庄严相;(二)说明渠内有六十亿宝莲花,极其繁多;(三)说明花的形量大小都是方圆十二由旬;(四)说明摩尼宝水流注在花间;(五)说明宝水从渠中出来,循着宝树上流下流自在无碍,所以叫做如意水。五、从“其声微妙”下,至“诸佛相好者”已来,正明水有不可思议德。即有其二:一、明宝水华间流注,微波相触,即出妙声,声中皆说妙法;二、明宝水上岸,寻树枝条华果叶等,或上或下,中间相触,皆出妙声,声

9、中皆说妙法。或说众生苦事,觉动菩萨大悲,劝令引他;或说人天等法;或说二乘等法;或说地前、地上等法;或说佛地三身等法。五、从“其声微妙”到“诸佛相好”以来,这是说明水有不可思议的德用。有两方面内容:(一)说明宝水在花间流注,微波触及的时候发出微妙的音声,音声里在宣说妙法;(二)说明宝水上岸,循着树的枝条花果叶等,或者往上流或者往下流,中间水和水相触的时候都会发出妙声,声音都演说妙法。或者说众生的苦难之事,来觉动菩萨的悲心,劝导菩萨发心利他。或者说到人天等法,或者说到声闻缘觉等法,或者说到地前、地上等菩萨诸法,或者说到佛地法报化三身等法。六、从“如意珠王”下,至“念佛法僧”已来,正明摩尼多有神德。

10、即有其四:六、从“如意珠王”到“念佛法僧”之间,说明了摩尼有很多的神妙功德,即有其四:一、明珠王内出金光;二、明光化作百宝之鸟;三、明鸟声哀雅,天乐无以比方;四、明宝鸟连音,同声赞叹念佛法僧。然佛是众生无上大师,除邪向正;法是众生无上良药,能断烦恼毒病,令法身清净;僧是众生无上福田,但使倾心四事,不惮疲劳,五乘依果,自然应念所须而至。所谓的如意珠王有神妙的德用,可以从四方面说明:(一)珠王内能出金光;(二)光又化作百宝圣鸟;(三)鸟又传出清畅哀雅的妙音,天乐都无以比拟;(四)说明这些宝鸟都相续不断地同声赞叹佛法僧。这也是启发极乐众生的善根智慧。佛是众生的无上大师,教导众生去除颠倒心,生起无颠倒

11、的心,趣向正道。法是众生的无上良药,能够断除内心烦恼三毒等病,使得法身清净。僧是众生的无上福田,只要倾心致力于饮食、衣服、卧具、汤药等四事供养而不辞疲劳,那么五乘的果报自然应验,一切所需都会如意现前。其宝珠前生八德之水,后出种种金光。非直破暗除昏,到处能施佛事。这就看出如意珠王前面能够出生八功德水,后面能现出种种的金光,光又化鸟,鸟又出妙音,音中又说妙法,法又能够开悟众生的心,所以这不只是现了光破除黑暗而已,而是处处都能施作佛事。其实这都是如来的智慧变现出这些妙相,然后演说法音来契悟众生,起到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作用,这叫做施作佛事。七、从“是为”已下,总结。上来虽有七句不同,广明宝池观竟。七

12、、从“是为”以下是总结句。上面虽然说了七句,详尽地阐明了宝池观。【众宝国土,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楼阁中,有无量诸天,作天伎乐。又有乐器,悬处虚空,如天宝幢,不鼓自鸣。此众音中,皆说念佛念法念比丘僧。此想成已,名为粗见极乐世界宝树宝地宝池。是为总观想,名第六观。】在这样众宝合成的宝严国土里,无边无际的处所中,可以划分出无数个地界。在每一地界上面,都有五百亿座宝楼,每一座宝楼里都有无量的极乐天人,演唱着圣妙的天伎乐。又有很多乐器悬处在虚空当中,就像天上的宝幢那样,不鼓而自鸣。而且这些如同天鼓自鸣般出现的各种妙乐,都在宣说念佛、念法、念僧。也就是以佛的悲愿力和众生的善根和合,就会任运地作佛的事

13、业,都是无有分别自然流现。这一想观成后,就叫做粗分地见到了极乐世界宝树、宝地、宝池。这是总的对于宝的观想,称为第六观。【若见此者,除无量亿劫极重恶业。命终之后,必生彼国。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如果见到了此种情形,就能够除灭无量劫的极重恶业,命终以后必定往生彼佛国土。如是观而如是现,叫做正观。如是观而不如是现,叫做邪观。六、就宝楼观中,亦先举,次辨,后结。即有其十一:第六、在宝楼观中也是先举出名目,其次辨明观相,最后总结,有十一段内容:初、从“众宝国土”者,即是总举观名,牒前生后。此明净土虽有宝流灌注,若无宝楼宫阁,亦未为精。为此依报庄严种种圆备也。一、从“众宝国土”,是总的

14、举出此观的名称,承前启后。这是说明净土虽然有宝流灌注,如果没有宝楼阁,那也还不算精妙。因此,这里要圆满地具备依报庄严的各种妙相。这也是弥陀愿力的实施,他要求国土精妙无比,具足无量庄严。二、从“一一界上”者,正明宝楼住处,地界遍于彼国,楼亦无穷也。二、“一一界上”,说明极乐天人的宝楼住处,由于一块块的地界周遍了佛国,每一个地界里都有五百亿宝楼,因此楼是无量无数的。三、从“有五百亿宝楼”者,正显其数。一界之上既然,遍满彼国亦皆如是。应知。三、从“有五百亿宝楼”这里,正式地显示每一块地界里的宝楼数量。在每一个地界上面都有五百亿的话,那么遍满国土的无数块地界里,都是这个数量,因此这个国中充满了楼阁。四

15、、从“其楼阁中”下,至“作天伎乐”已来,正明阁内庄严。四、从“其楼阁中”到“作天伎乐”,这是说明楼阁内部的庄严。也就是这里面有无数的天人在演奏着各种的伎乐,具足了美妙庄严。五、从“又有乐器”下,至“不鼓自鸣”已来,正明楼外庄严。宝乐飞空,声流法响。昼夜六时,如天宝幢,无思成自事也。五、从“又有乐器”下到“不鼓自鸣”之间,这是说明楼阁外的庄严。如何呢?有宝乐在空中回响,声音流出各种微妙法音。昼夜六时,就像天界宝幢,无分别而成就自然的事业。这都是不可思议的。由弥陀的妙心所现,悲愿所成,众生善心所感,因此诸缘和合时,没有分别而自然能够发出各种的法音,引导众生归入菩提。六、从“此众音中”下,至“念比丘

16、僧”已来,正明乐虽无识,即有说法之能。六、从“此众音中”到“念比丘僧”之间,这是说明这些音乐虽然没有心识,但是它有说法的功能。这也说明法界不是妄识的体,不动分别而能做出佛事。七、从“此想成已”下,至“宝池”已来,正明显观成相。此明专心住境,悕见宝楼,克念不移,自上庄严总现。七、从“此想成已”到“宝池”之间,说明观想成就的相。这是表明专心地住在所观境上,希慕能见到净土的宝楼,然后克制心念一心专注在所观境上不移动。这样积久功深,达到极其精益的地步,上面的各种庄严会总的现在心前,这样就初步观到了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八、从“是为”已下,总结。八、“是为”以下是总结句。九、从“若见此者”,牒前观相,生后

17、利益。九、“若见此者”这一句承接前面的观相,发起后面宣说利益。十、从“除无量”下,至“生彼国”已来,正明依法观察,除障多劫,身器清净,应佛本心,舍身他世,必往无疑。十、从“除无量”到“生彼国”之间,这是说明真正依法修观成就见到了极乐国土,那就能除灭无量亿劫的极重恶业,使得身器清净,能够和佛的本心相应。这样临终舍弃身报要去后世的时候,决定会生到极乐世界。十一、从“作是观者”下,至“邪观”已来,辨观邪正之相。上来虽有十一句不同,广明宝楼观竟。十一、从“作是观者”到“邪观”之间,这是辨明作观邪正的相。上面有十一句,详细地说明了宝楼观的情况。【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

18、恼法。汝等忆持,广为大众分别解说。】佛告诉阿难和韦提希:“善自谛听,好好地思维忆念,我为你们分别解说除苦恼的妙法。你们要好好记持在心,广泛地为大众分别解说。”【说是语时,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世音大势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光明炽盛,不可具见。百千阎浮檀金色,不得为比。】世尊正这样宣说时,无量寿佛站立在虚空中,观世音、大势至两位大菩萨侍立在佛的左右。西方三圣光明极其炽盛,无法见到光明的边际、体量等,即使百千阎浮檀金色也比不上一分。【时韦提希见无量寿佛已,接足作礼。白佛言:世尊,我今因佛力故,得见无量寿佛及二菩萨。未来众生,当云何观无量寿佛及二菩萨?】当时韦提希见到了阿弥陀佛,立即接足顶礼,对佛说

19、:“世尊!我现在因为佛力加被的缘故,面见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二大菩萨。未来众生,应当要怎样来观想无量寿佛和二菩萨呢?”【佛告韦提希: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于七宝地上,作莲华想。令其莲华,一一叶上,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脉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佛告诉韦提希:“要想观出彼佛的色身,应当先这样发起想念。在七宝地上作莲花想,使得莲花每一片花叶上都具有百宝妙色,莲花花叶上面有八万四千脉,如同天画般微妙奇丽。每一条脉都有八万四千种光,要使得这微细的纹理了了分明地见到。”【华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莲华,具有八万四千叶,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

20、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释迦毗楞伽宝,以为其台。此莲华台,八万金刚甄叔迦宝,梵摩尼宝,妙真珠网,以为校饰。】花叶小的长宽各二百五十由旬,像这样莲花具有八万四千瓣花叶,叶和叶之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作为严饰。这些摩尼珠里,每一颗都放着千道光明。光明化成了宝盖,由七宝合成,普遍地覆盖地面。莲花台是以释迦毗楞伽宝做成,莲花台上面有八万金刚甄叔伽宝、梵摩尼宝和妙珍珠网作为装饰。【于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幢上宝幔,如夜摩天宫。复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在莲花台上,出现了自然显现的四根宝幢。每一根宝幢都像百千万亿须弥山那样高广。宝幢上面垂下宝幔,犹如夜摩天宫的情景。又有五百亿微妙的宝珠,严饰着宝幔。【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一一金色,遍其宝土。处处变化,各作异相。或为金刚台,或作真珠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