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光电式风速风向测量系统的设计燕丽娜班 级 07智能电子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院 系 机电工程系 指导老师 张新亮 完成时间 2010 年 3 月 1 日至 2010 年 5 月 30 日引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密切相关,每一次新型能源的开发都使人类经济的发展产生一次飞跃。在自然界中,风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而且储量巨大的能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各国都在加紧对风力的开发和利用,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风是农业生产的环境因子之一。风速适度对改善农田环境起着重要作用。风对农业也会产生消极作用。
2、它能传播病原体,蔓延植物病害。高空风是粘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飞蝗等害虫长距离迁飞的气象条件。大风使叶片机械擦伤、作物倒伏、树木断折、落花落果而影响产量。大风还造成土壤风蚀、沙丘移动,而毁坏农田。在干旱地区盲目垦荒,风将导致土地沙漠化。牧区的大风和暴风雪可吹散畜群,加重冻害。地方性风的某些特殊性质,也常造成风害。由海上吹来含盐分较多的海潮风,高温低温的焚风和干热风,都严重影响果树的开花、座果和谷类作物的灌浆。防御风害,多采用培育矮化、抗倒伏、耐摩擦的抗风品种。营造防风林,设置风障等更是有效的防风方法。所以测量风速对人类更好地研究及利用风能和改善生活生产有积极的影响。我国的风力资源极为丰富,绝
3、大多数地区的平均风速都在每秒3米以上,特别是东北、西北、西南高原和沿海岛屿,平均风速更大;有的地方,一年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都是大风天。在这些地区,风力发电是很有前途的。尤其是目前能源紧张,风力发电成为新潮发电方式的情况下,对风速风向的测量和控制尤为重要。于是,在这种背景下,本文介绍了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利用光电编码器,采用适当的测量方法对风速风向进行测量,对于风速在09999rpm的范围内,在单片机的控制下,采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对电机转速进行测量,同时要求风速的测量达到一定的精度,误差不超过5%并且对风速进行显示。对于风向在0-360°范围内进行测量,在多圈旋转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单圈自动归
4、零,测量风向能够显示并且达到一定的精度。目录一 绪论51.1 设计要求51.1.1 设计功能51.1.2 设计参数51.2 设计方案51.2.1 设计依据51.2.2 电路方案51.2.3 软件设计5二 测向系统的简介62.1 早期的测量系统62.2 现代的测量系统6三 硬件的电路分析73.1 硬件的组成73.1.1 单片机系统73.1.2 硬件系统的主电路设计93.1.3 光电编码器的选择113.1.4 触发器123.1.5 光电耦合器123.1.6 显示器件133.2 硬件系统设计143.2.1 硬件系统框图143.2.2 风速采集概述143.2.3 风向电路设计173.2.4 显示电路的
5、设计183.2.5 硬件所用元件列表19四 软件系统的设计194.1 软件设计概述194.2 风速测量模块设计204.3 风向测量模块设计20五 系统的调试225.1 硬件调试225.2 软件调试22致谢24参考文献25附录1 硬件接线图26附录2 软件程序27基于单片机控制的光电式风速风向测量系统的设计摘要:本文以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给出了风速风向测量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方案,并且详细介绍了光电编码技术在风速风向测量中的应用。分别使用绝对式光电编码器/增量式编码器对风向/风速信号进行采集,将所得信号处理后,通过数码管显示。在风速测量系统中使用了M法和T法相结合,从而达到对风速的精确测量
6、。本文系统的硬件分为电源部分,风速采集部分,风向采集部分,单片机部分等;软件部分的设计采用模块编程,方便今后的维护和改进。关键字:单片机 光电编码器 LED 测量一 绪论1.1 设计要求1.1.1 设计功能风速风向仪的功能主要是能对当前的风速风向进行测量并在显示器件上显示,而且测量系统要求具有一定的精度,在断电及其他影响情况下仍能准确的工作,尤其是风向测量部分,要求具有断电保护或者记忆功能,能够时刻反应风向情况。1.1.2 设计参数1对于风速在09999rpm的范围内,在单片机的控制下,采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对电机转速进行测量,同时要求风速的测量达到一定的精度,误差不超过5%并且对风速进行显示。2
7、对于风向在0-360°范围内进行测量,在多圈旋转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单圈自动归零,测量风向能够显示并且达到一定的精度。1.2 设计方案1.2.1 设计依据系统设计要求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完成风速风向的采样工作,并根据不同的风速,采用M法和T法进行计算,并显示测量的风速,根据风向的情况自动测量并显示。1.2.2 电路方案本次设计的电路主要有风速风向采集电路,AT89S52单片机系统,显示电路,复位电路,软件设计包括基本采集模块,系统模块,显示模块等设计,大致设计的思路如下图所示:图1-1 设计思路图1.3 软件设计AT89S52单片机,其指令系统与MCS-51完全兼容,首先是要对AT89S52
8、进行初始化。初始化内容包括定时器、中断系统及各个单元内容的初始化。然后进入到主程序中,开始对脉冲信号进行采样、处理这里是程序设计的关键。主程序流程图如图1-2:图1-2 主程序流程图二 测向系统的简介2.1 早期的测量系统早期的测量系统无论是结构上还是测量方法上都比较简单,大多数情况下就是使用一些简单的仪表,完全由人来进行转速测量,整个系统的成本较低,但可靠性不高,实现的功能单一。2.2 现代的测量系统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测速系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功能更强大。现在,在一个测速系统中,主要采用一些光学技术、光电技术等现代技术进行转速测量。利用这些技术而产
9、生的测速方法也多种多样,有光电编码器法,衍射法,自准直法,光纤法,声光调制法,圆光栅法,光学内反射法,激光干涉法,平行干涉图法,以及环形激光法等。这些方法中的很多方法在小角度的精密测量中已经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并得到了较高的测量精度和测量灵敏度。但是,目前采用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依靠光电传感器技术,以数字脉冲式测速为发展的主流。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对整个转速范围的高精确度测量,信号检出、处理均采用数字技术,也便于和计算机接口,抗干扰能力强,无需调零就可工作,可靠性高、信噪比高、工作寿命长,可连续测量。表2-1是常用转速方向测量方法的比较。类型测量方法测量范围特点磁电式转轴带动磁性体旋转产生计数电脉冲
10、,其脉冲数与转速成比例中、高速、最高48000转 /分机构复杂,精度高光电式利用转动圆盘的光线使光电元件产生电脉冲中、高速、最高48000转/分,角度任意,多圈测量没有扭矩损失机构简单同步闪光式用已知频率的闪光来测出与旋转体同步的频率中、高速没有扭矩损失旋转编码盘码盘中反映转轴位置的码值转换成电脉冲输出低、中、高速,数字输出,精度高电阻式通过电阻的变化把电压变化输出电信号,低速电压输出,机构简单,精度一般三 硬件的电路分析3.1 硬件的组成本设计所使用的硬件主要有单片机,光电编码器,触发器,光电耦合器,LED显示及其驱动器件。3.1.1 单片机系统ATMEL公司融入Flash存储器技术推出的A
11、T89系列单片机。这个系列单片机的最大特点就是在片内含有FLASH存储器,并且是以8031为核心构成的。所以,它和8051系列单片机是兼容的。本次设计采用了以AT89S52为核心的单片机系统。它将完成脉冲的读取与传送。AT89S52主要性能:8KB可改编程序Flash存储器(可经受1000次的写入/擦除)。全静态工作:0Hz33MHz。3级加密程序存储器。256字节内部RAM。32条可编程I/O线。3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8个中断源。全双工UART串行通道。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掉电后中断可唤醒看门狗定时器双数据指针掉电标识符AT89S52的功能特性描述:AT89S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的C
12、MOS 8位微控制器,片内带有一个8KB的可编程Flash存储器,使用了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与工业80C51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另外,AT89S52可降至0Hz 静态逻辑操作,支持2种软件可选择节电模式。空闲模式下,CPU停止工作,允许RAM、定时器/计数器、串口、中断继续工作。掉电保护方式下,RAM内容被保存,振荡器被冻结,单片机一切工作停止,直到下一个中断或硬件复位为止。单片机AT89S52的封装方式有双列直插封装(DIP)方式和方形封装方式。对于双列直插封装方式,AT89S52引脚排列如图3-1所示:图3-1 系统时钟和复位电路3.1.2 硬件系统的主电路设
13、计风速风向仪的主电路设计主要有(1)系统时钟电路设计;(2)系统复位电路设计;(3)电源电路设计u 系统时钟电路设计系统时钟电路的设计如图3-1所示。对于时间要求不是很高的系统,只要按图进行设计就能使系统可靠起振,并稳定运行,但由于图中的C1、C2电容起着系统时钟频率微调和稳定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一定要注意正确选择参数,一般在530pF。u 系统复位电路设计智能系统一般有开关复位和上电复位电路。复位电路的实现通常有两种方式:即专用监控电路和RC复位电路。前者电路实现简单,成本低,但复位可靠性相对较低;后者成本较高,复位可靠性高,尤其是高可靠重复复位。对于复位要求高的场合,大多采用这种方式
14、。本系统采用的是RC复位电路。RC复位电路的实质是一阶充放电电路,现结合图3-1所示,说明这种复位电路的特点。系统按键按下时该电路提供有效的复位信号RST(高电平),同时电容被短路放电;按键松开时,VCC对电容充电,充电电流在电阻上,RST依然为高电平,仍然复位,充电完成后,电容相当于开路,RST为低电平,正常工作。u 电源电路的设计在整个单片机系统中,电源的设计是需要首先考虑,这决定了系统式采用是单电源方案还是多电源方案,系统的功耗有无特殊规定等。不同的电源方案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方案和器件选择。单片机的电源设计包含3个内容,一方面是如何降低电源的功耗;二是如何设计外围电路和单片机对不同电源电压
15、的需要,即电源分配方案的选择;三是如何对电源进行管理和监控。本文主要介绍第二部分内容,如何降低电源功耗其实也是电源管理和监控部分的主要内容。设计电源首先要解决供电电流,估计供电电源的寿命,确定系统的电源结构。系统的总电流包括器件电流,分立元件电流和漏电流等,消耗电流I的计算公式为f(V为电压,C为电容,f为频率)电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系统的硬件情况,包括元件耗电,漏电等。本文的电源设计除主要考虑到系统的供电外还考虑到电源的方便性,所以本文采用的是市电供电方式,解决了电池供电的麻烦,但是市电所带来的问题主要有电压过高且不稳定,市电是交流电,没办法直接使用,所以本文设计了专用的电源电路,原理如图3-
16、2: 图3-2 电源设计原理图 为了给系统提供可靠的电流,变压器选用220V-12V-2A的变压器,整流采用二极管全桥整流方式,将负向电流整合成正向,为了整流安全,二极管中流过的最大电流应大于流过的平均电流,二极管的反向电压峰值应比二极管在电路中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大一倍左右,因此可以选用2C12D二极管。滤波电路的电容器较大,所以一般采用电解电容器,其具有极性,选择时还要考虑耐压。稳压电路主要靠稳压芯片完成对电源的稳压,为了将测量系统和传感器的电源分开,本文采用了两片7805芯片,输出的电压均能满足系统的需要。电源电路如图3-3:图3-3 电源电路图3.1.3 光电编码器的选择编码器是将信号或
17、数据进行编制、转换为可用以通讯、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编码器把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成电信号,前者成为码盘,后者称码尺按照读出方式编码器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接触式采用电刷输出,电刷接触导电区或绝缘区来表示代码的状态是“1”还是“0”;非接触式的接受敏感元件是光敏元件以透光区和不透光区来表示代码的状态是“1”还是“0”,通过“1”和“0”的二进制编码来将采集来的物理信号转换为机器码可读取的电信号用以通讯、传输和储存。光电编码器,是一种通过光电转换将输出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或数字量的传感器。这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传感器,光电编码器是由光栅盘和光电检测装置组成。光栅盘是在一定直径的
18、圆板上等分地开通若干个长方形孔。由于光电码盘与电动机同轴,电动机旋转时,光栅盘与电动机同速旋转,经发光二极管等电子元件组成的检测装置检测输出若干脉冲信号,其原理示意图如图3-4所示;通过计算每秒光电编码器输出脉冲的个数就能反映当前电动机的转速。图3-4 光电编码器原理图按照工作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增量式和绝对式两类。增量式编码器是将位移转换成周期性的电信号,再把这个电信号转变成计数脉冲,用脉冲的个数表示位移的大小。绝对式编码器的每一个位置对应一个确定的数字码,因此它的示值只与测量的起始和终止位置有关,而与测量的中间过程无关。由于增量式编码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除可以直接测量角位移,还常用于测转轴速度
19、,所以风速测量装置采用增量式编码器;绝对式编码器可以实现“断电记忆”功能,测量唯一只和首尾位置有关系,并且可以单圈自动清零,也可以多圈测量,故本文选用绝对式编码器测量风向。3.1.4 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是MOS触发器的一种,主要应用于波形变换,将三角波、正弦波等波形变成矩形波;脉冲波整形,将不规则的波形经过施密特触发器整形后获得理想矩形脉冲;脉冲鉴幅,能将幅度不同的不规则的脉冲信号按触发器预设值进行输出。常用型号74LS18,7414,74HC14等,本文采用74HC14和74ALS04进行脉冲变化。74HC14引脚图和内部结构图如图3-5,其真值表如表3.1。图3-5 74HC14引脚图表3
20、.1 真值表:Y=/AInput输入output输出AYLHHL3.1.5 光电耦合器光耦合器是一种通过输入端发光二极管发光,控制输出光电管导通,即利用光耦合方式传送数字信息的特殊器件,最大特点是能将输入和输出两部分隔离开来。在电子计算机与外围设备相连的情况下,会出现感应噪声,接地回路噪声等问题,为了使干扰不能传入计算机,以便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所以使用光电耦合器将输入信号与计算机隔开,单片机和计算机的情况一样,都要抗干扰,并且外围的设备可能以为某些原因发生短路等情况,为了不影响单片机的工作,保护单片机,也要将单片机与外围设备隔开,所以本文采用6N137光电耦合器经输入信号与单片机进行隔离。隔离
21、原理如图3-6:图3-6 光电耦合传输原理图3.1.6 显示器件在单片机系统中,目前应用较多的显示器主要有LED和LCD。LED是一种通过控制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来显示文字、图形、图像等各种信息的显示屏幕,在智能仪表中应用较多。则LCD为液晶显示器,其特点是功耗极低,但亮度较小,成本较高,常在便携式或低功耗的系统中使用。综合考虑,本文选择LED显示器来实现其功能。LED数码管是由七段发光线段组成,每条线段可以是一个或几个发光二极管。其结构如图3-7所示。只要使不同段的发光二极管或小数点发光,可改变所显示的数字或字母。LED七段数码管根据其内部LED的连接方法不同可分成共阴极和共阳极两种接法。由于发
22、光二极管通常需要几个或几十个毫安培的驱动电流才能发光,因此每个显示模块必须用一个七位的驱动器才能正常工作。驱动电路也可以用集成电路驱动器,现在常用带译码器的驱动器。此外,由于要显示的数字为BCD码,而七段数码管的显示模型为七段代码,所以在显示之前必须把BCD码转换成七段代码。图3-7 LED显示器LED显示器有数码管和点阵单片机系统常用七段数码管,按扫描方式分为静态扫描和动态扫描,动态扫描实现LED轮流显示,利用视觉暂留现象,得到显示的静态效果,其优点是使用硬件少,节省线路空间,本文采用动态扫描方式,选用共YA阳接法的LED,具体型号可选用SR20系列等。显示原理见图3-8图3-8 显示原理图
23、3.2 硬件系统设计3.2.1 硬件系统框图风速风向仪的硬件系统包括单片机系统,测风速部分,测风向部分以及显示部分,风速风向仪的硬件系统框图如图3-9:图3-9 硬件系统框图3.2.2 风速采集概述风速采集部分采用数字式风速测量方法,风带动主轴旋转,转速信号由频率式转速传感器光电编码器产生,它将转速转换成电脉冲信号,经过放大整形后,获得相同频率的方波信号,通过测量方波的频率F或周期T,测得转速的大小,在乘以风速测向杯的半径大小即得风速大小。1) 测量方法介绍转速测量方法可以主要分为3类:u 机械rpm转速测量通过机械测量传感器采集数据,是最古老的rpm转速测量方法。传感器采集到的转速资料,还要
24、通过仪器内部的电子分析。这种测量方法仍被应用,但大多数用于20至10000rpm的低转速测量。这种测量方法在测量过程中依赖于接触压力,其最大的缺点是加载运动不连续。另外,机械转频闪法测量rpm转速不可应用于细微物体,如果转动率过高,易发生滑走情况。u 采用反射原理的电力转速测量法(光学rpm转速测量法)测量仪器发射出的红外线经固定在待测目标上的反射条反射后,即携带上有关转速信息。测量仪器接收反射波后,经过处理即可得到转速。这种测量方法虽然要比机械rpm测量法先进,但是并非所有持待测目标上都可以安装反射条。u 频闪rpm转速测量法按照频闪原理,当高速闪光的频率和目标的rpm转速(移动)同步时,在
25、观察者的眼中,目标是静静止的。同其它的测量方法如机械法或光学传感器法直比,频闪原理的优点显而易见: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测量小型目标或不便触及部位的rpm,而不需要在待测目标上固定反射条。例如,如用于生产过程测量时,便不需中止。测量范围:100至20000rpm。除了测量rpm转速外,频闪测量法还可用于振动分析和动作监控。对于不同形式的测量方法其测量范围如图3-10所示:图3-10 不同形式的测量范围目前,在以光电编码器构成的测速系统中,常用的数字式转速测量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M法(频率法)、T法(周期法)、M/T法(频率周期法)。M法是在既定的检测时间内,测量所产生的转速脉冲信号的个数来确定转速
26、,比较适合于高速场合;T法是测量相邻两个转速脉冲信号的时间来确定转速,适合速度比较低的场合;M/T法是同时测量检测时间和在此时间内的转速脉冲信号的个数来确定转速。2) 测量方法比较T法适合速度比较低的场合,当转速较高时其准确性较差;而M法其性能特点正好与T法相反,比较适合于高速场合,M/T法则是前两种方法的结合,在整个速度范围内都有较好的准确性,但对于低速,该方法需要较长的检测时间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三种方法的各项性能比较如表3.2所示:表3.2 测量方法比较方法项目M法T法M/T法单位被测速度60m1/PTg60fc/Pm260fcm1/Pm2rpm检测时间TgTtach60/nP(60/
27、nP)(nPTg/601)s分辨率60/PTgnP/(60fcnP)n/(m21)精度e1/m1e(1/m2)(e/m1(1/m2)表3.2 中,m1、m2:检测时间间隔内的脉冲计数值(分别对应M、T法);T为规定的检测时间间隔;P为圆光栅编码器每转一圈发出的转速脉冲信号的个数;fc为法中已知频率值(填充被测频率相邻两个脉冲的间隔);n是电机每分钟的转速;Ttach为圆光栅测速脉冲周期;e是圆光栅编码器的制造误差。 由表3.2可知:从测速精度来看,若要求高精度测速,M法中应计数值m较大,当检测时间Tg选定后(一般不应过长,以保证测量条件不变且速度快,实现测量快速性),只有被测转速n较高或圆光栅
28、编码器每转一圈发出的转速脉冲信号个数P较多,才能使m1较大。对于P给定情况,只有n大时,m1才大。可见M法适于高速测量。经类似分析可知法适于低速测量,考虑高速和低速时的综合性能M/T法最好。从检测时间来看,M法的检测时间与转速无关,T法的检测时间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减小,若M/T法牺牲一点分辨率,则可以使检测时间与M法几乎相同。因此,从综合效果看M/T法是较好的测速方法。从计算方法来看,M法与T法较为简单,而M/T法的计算较为复杂。3) 测量方案选定对于一个转速检测系统来说,其关键在于能够使测速结果在整个转速范围内的准确性和分辨率为最佳,并满足快速的动态响应要求。为此,将速度范围分为两部分,分别采
29、用两种方式进行检测:u 方式1 对应于低速段,采用T法,其原理如图3-11所示。图3-11 方式1原理图Tn 采样周期; Te 编码器输出脉冲的周期;M2 Tn期间所计时脉冲数假设时钟频率为f,编码器每转脉冲数为P,则对应的实际转速n为 n=60fc/PM2u 方式2 对应于高速段采用M法,相应原理如图3-12所示。图3-12 方式2原理图Tg 规定的检测时间;M1 规定检测时间内的脉冲数假设编码器每转脉冲数为P,转速为n,风杯半径为R则对应的实际风速V为V=60nM1/PTg 测速电路如图3-13图3-13 测速电路3.2.3 风向电路设计测风向采用风带动风向标旋转并带动主轴,可以使用机械式
30、测量或者传感测量,机械式测量方法比较落后,精确度也很低,几乎没有智能化,所以现在已经很少采用。传感器测量采用各种方向传感器进行方向测量的一种方法,按其信号输出方式可以分为光电式,电阻式等,本文选用绝对式光电编码器,其输出的信号可以是BCD码,可以直接被单片机接受,灵敏度也很高较之电阻式传感器使用更方便(由于这个原因,本文实物部分可能与设计有不同)。而且绝对式编码器有一个零位参考点,风向要求单圈测量,范围在0-360°内,所以可以用零位参考点对每圈的测量结果进行复位,输出复位信号到单片机,即使断电或者其他原因引起测量滞后也没有影响,因为他的测量结果只与前后的位置有关。绝对式编码器的精度
31、与它的位数有关,也就是他的输出信号线的多少,精度计算公式为F=360°/2*(其中*为位数)测风向电路如图3-14:图3-14 测风向电路3.2.4 显示电路的设计本次设计,采用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七段LED有共阴极与共阳极两种。为了在七段LED上显示字母或数字,必须将其转换可通过硬件译码或软件来实现。本系统的输出部分就是LED显示驱动。驱动电路的主要作用是将从单片机传送出来的脉冲进行功率驱动,以便于在数码管上显示。它由集成电路74LS47和74LS138来担当。74LS47是BCD-7段数码管译码器/驱动器,74LS47的功能用于将BCD码转化成数码块中的数字,通过它解码,可以直接把
32、数字转换为数码管的显示数字. 3.2.5 硬件所用元件列表表3.3 元器件清单名称数量名称数量变压器16N137光耦1整流二极管4增量式光电编码器10.1uf电容3100电阻122uf电容11.2K电阻24.7uf电容3NPN9013115pf电容24位LED2晶振1AT89C521绝对式光电编码器174HC14174LS138174HC47110K电阻182K电阻91000uf电容1开关2四 软件系统的设计4.1 软件设计概述软件设计是基于硬件基础上的,首先必须对系统有充分的了解,熟悉各种所用的芯片的时序以及各管脚的具体功能,还有硬件要实现的具体功能。合理的分配单片机的硬件资源。然后给出程序
33、的流程图,并通过他进行软件的设计和调试。为了充分发挥单片机的智能化作用及降低成本,对于那些可用软件完成又可用硬件完成的功能,尽量用软件来完成。同时软件设计要尽可能实现功能模块化,这样既方便于调试、链接,又便于移植和修改。本系统设计的软件全部采用MCS51汇编语言编写,使用模块化结构,它的优点如下:(1).占用内存单元和CPU资源少。(2).程序简单,执行速度快。(3).可以直接调用计算机的全部资源,并可利用计算机的专用特性。(4).能准确地掌握指令的执行时间,适用于实时控制系统。(5).能准确的控制延时时间。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与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过程是相似的。即首先对问题进行分析,然后
34、确定算法,再根据算法画出流程图。根据流程图编写程序。但汇编语言设计有自己的特点,具体表现在:(1).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时,对数据的存放、寄存器和工作单元的使用等要由设计者安排。(2).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要求设计者必须对计算机的硬件结构有较为详细的了解。特别是对各类寄存器、端口、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等内容更应了如指掌,以便在程序设计中熟练使用。(3).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技巧很高,且有软硬件结合的特点。4.2 风速测量模块设计为了能够在定时条件下及时进行两种检测方式的转换,以减小对速度采样的影响,我是先按照M法进行采样和最后的速度计算处理,然后与我预先设定的转速大小进行比较判断,若小于或等于预先设定的
35、转速,则认为风速较低,采用T法测量合适,程序进入显示部分;若大于预先设定的转速,说明风速较高,还用T法测量转速肯定是无法保证我最后的测量精度,此时应该采用T法测量,返回重新按M法进行采样和最后的速度计算处理,然后程序再进入显示部分。其程序流程如图4-1所示。图4-1 测速采集模块流程图4.3 风向测量模块设计通过采集风向数据,每100ms采集一组,20ms采集一次,共5次,完成后5次取平均值将平均值按百位,十位,个位风别送到现实缓冲单元38H,37H,36H。显示子程序将显示缓冲单元的内容送到相应的数码管显示。程序分为主程序,T0中断服务程序和T1中断服务程序三个部分。主程序包括程序的初始化,
36、即设置T0和TI的工作方式,装入相应的初始值T0为20ms,T1为2ms,开放T0和T1中断;如果完成采集任务,采集计数器R7清零为下一组数据采集做准备。计算5次平均值并送入显示缓冲单元38H,37H,36H。T0中断服务程序包括重新装入20ms定时初始值,采集计数器R7加1.。T1中断服务程序包括重新装入4ms定时处置,根据现实计数器R0的内容将显示缓冲单元送到相应的数码管显示。程序流程如图4-2(a),4-2(b)所式: 图4-2(a) 风向采集模块流程图图4-2(b) 风向采集模块流程图五 系统的调试5.1 硬件调试为安全起见,首先必须进行断电调试。确认电源电压是否正常。用电压表测量接地
37、引脚跟电源引脚之间的电压,看是否是电源电压,例如常用的5V。接下来就是检查复位引脚电压是否正常。分别测量按下复位按钮和放开复位按钮的电压值,看是否正确。然后再检查晶振电路是否起振了,此,现在已经很少有用外部扩ROM的了),一定要将EA引脚拉高,否则会出现程序乱跑的情况。如果系统不稳定的话,有时是因为电源滤波不好导致的。在单片机的电源引脚跟地引脚之间接上一个0.1uF的电容会有所改善。如果电源没有滤波电容的话,则需要再接一个更大滤波电容,例如220uF的。遇到系统不稳定时,就可以并上电容试试(越靠近芯片越好)。5.2 软件调试结构化软件的调试一般可以将重点放在分模块调试上,统调是最后一环。软件调
38、试可以采取离线调试和在线调试两种方法。前者不需要硬件仿真器,借助于软件仿真器即可;后者一般需要仿真系统的支持。但对于经验丰富的人来说,可以不要仿真器,直接将程序代码烧录到芯片,直接通电试验,观察关键现象。以下介绍是基于KEIL C51仿真器。调试步骤如下:1:运行MEDWIN,并选择“模拟仿真”方式;2:新建一个项目,例如SSS;3:用文本编辑软件,以asm为后缀名;4:将该文件通过“项目管理”“文件添加”,添加到项目文件SSS中;5:通过“项目管理”“编译/汇编”汇编该项目;6:通过“查看”“数据区DATE”,打开片内数据区编辑窗口;7:F8单步执行程序到RET语句。如果正确,则说明程序正确
39、,否则,在单步执行程序中可及时发现何处存在问题。致谢三年的艰苦跋涉,五个月的精心准备,毕业论文终于到了划句号的时候,心头照例该如释重负,但写作过程中常常出现的辗转反侧和力不从心之感却挥之不去。论文写作的过程并不轻松,工作的压力时时袭扰,知识的积累尚欠火候,于是,我只能一次次埋头于图书馆中,一次次在深夜奋笔疾书。第一次花费如此长的时间和如此多的精力,完成一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其中的艰辛与困难难以诉说,但曲终幕落后留下的滋味,值得我一生慢慢品尝。毕业意味着一个人一个阶段学习生涯的结束。在大学里,毕业论文是宣告这一事实的标准。从大一到现在3年的学习3年的磨练,在此刻沉淀成一篇毕业论文。通过这次
40、毕业设计,使我受到了一次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系统的锻炼。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尤其对电子硬件电路设计有了更深的理解,了解了设计一个产品从方案的选择到最终产品的一系列的设计阶段。在此有无数的感谢。感谢,我的父母。他们是我生命中永远的依靠和支持,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是我前进的动力;他们的殷殷希望,激发我不断前行。没有他们就没有我,我的点滴成就都来自他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次毕业论文能够最终顺利完成,归功于各位老师三年间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并在毕业论文中得以体现。也正是你们长期不懈的支持和帮助才使得我的毕业论文最终顺利完成。三年,谢谢你们
41、。感谢各位评委和答辩老师! 参考文献:1 李全利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 方严军,孙健智能仪器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3 杨志忠,卫桦林,郭顺华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陈梓城,方勤模拟电子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3 5 徐爱君,彭秀华Keil Cx51 V7.0单片机高级语言编程与uvision2应用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6 黄迪明软件技术基础M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7 朱明方程序设计实践指导M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8 张义和,陈敌北.Protel DXP2004电路设计指南M 人民邮电出版社,20
42、06附录1 硬件接线图附录2 软件程序1 风速处理程序: ORG 0000h SJMP 0030h ORG 0030hSTART: MOV TMOD,#15H ;初始化 MOV TH1,#0D8HMOV TL1,#0EFHMOV 43H,#0D8H ;设定Tg=50msMOV 42H,#0EFHMOV 4AH,#00H ;60000000 存入4AH到45H单元中MOV 49H,#00HMOV 48H,#03HMOV 47H,#90HMOV 46H,#87HMOV 45H,#00H主程序MAIN: JNB P1.0,$ ;有脉冲到, 开始计数 SETB TR0 SETB TR1 JNB TF1
43、,$ ;定时到 JNB P1.0,$ ;等待脉冲上升沿 CLR TR0 ;停计数,存放M及Tg值 CLR TR1 MOV 31H,TH0 ;M1值 MOV 30H,TL0 MOV 41H,TH1 ;t值 MOV 40H,TL1T00: MOV R0,#40H ;T=Tg+t 的结果存在41H,40H中 MOV R1,#42H MOV R6,#02H CLR CLOOP1: MOV A,R0 ADDC A,R1 MOV R0,A INC R0 INC R1 DJNZ R6,LOOP1M法处理程序 CLR A MOV R7,#02H MOV R0,#3FHT01: MOV R1,#60 MOV R
44、2,31H ;送M 1值到31H,30H MOV R3,30HMUL0: MOV A,R3 ;计算60×M1 MOV B,R1 MUL AB ;A-L,B-H XCH A,R1 MOV R5,B MOV B,R2 MUL AB ADD A,R5 MOV R4,A CLR A ADDC A,B MOV R5,A MOV A,R5 MOV R0,A DEC R0 MOV A,R4 MOV R0,A DEC R0 MOV A,R1 MOV R0,A DEC R0 DJNZ R7,T02 ;60×M1存入3FH,3EH,3DH,P×Tg存入3CH,3BH,3AH LJMP
45、 DDIVT02: MOV R1,50H ;P=10 MOV R2,41H MOV R3,40H LJMP MUL0DDIV: MOV R0,#01E0H ;480rpm为设定值 MOV R1,#01H MOV R2,#00H ;计算n=60×M1/PT MOV R3,3FH MOV R7,3EH MOV R6,3DH MOV R4,3BH MOV R5,3AH MOV A,R1 MOV B,#10HST0: CLR C MOV A,R6 RLC A MOV R6,A MOV A,R7 RLC A MOV R7,A MOV A,R3 RLC A MOV R3,A XCH A,R2 R
46、LC A XCH A,R2 MOV F0,C CLR C SUBB A,R5 MOV R1,A MOV A,R2 SUBB A,R4 ANL C,/F0 JC ST2 MOV R2,A MOV A,R1 MOV R3,A INC R6ST2: DJNZ B,AO POP ACC MOV R1,A MOV A,R7 MOV 39H,A ;转速n计算结果存在39H,38H中 MOV A,R6 MOV 38H,A MOV A,R1 CJNE A,39H,LP1 ;转速值与设定值进行比较 LJMP LP02LP1: JC LP3 MOV A,R0LP02: CJNE A,38H,LP2 LJMP SHNOWLP2: JC LP3 LJMP TF ;若小于设定值480rpm则转到T法LP3: LJMP SHNOWT法处理程序TF: CLR A ;T法计算 MOV TH1,A MOV TL1,A MOV TH0,A MOV TL0,A JNB P1.0,$ SETB TR1 JNB P1.0,$ CLR TR1 MOV 41H,TH1 MOV 40H,TL1 ;M2值存于41H,40H中MUL2: CLR A ;计算P×M2 MOV R1,50H ;送入P值 MOV R2,41H ;M2值 MOV R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溴氨蓝合作协议书
- 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知识点总结卷
- 2025年高品质溴氨酸合作协议书
- 2025年吸污车项目合作计划书
- 知识产权转让与保密协议要求规范
- 酒店客房用品进销存管理软件服务协议
- 2025年道路货物运输服务项目建议书
- 2025年钢材:一级钢合作协议书
- 影视制作与发行合作协议概要
- 网络安全防护方案实战演练试卷
- 北师大地理信息系统课件10 DEM与数字地形分析
- 湘雅教学科研楼初步设计成果报卫计委最终修改稿
-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 需求预测 库存计划 供应链执行》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 小学生科普知识蜜蜂介绍PPT
- 搞笑小品剧本小品剧本《理解万岁》
- GB/T 3766-2001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GB/T 35264-2017太阳能草坪灯系统技术规范
- GB/T 33129-2016新鲜水果、蔬菜包装和冷链运输通用操作规程
- GB/T 31439.2-2015波形梁钢护栏第2部分:三波形梁钢护栏
- GA/T 1799-2021保安安全检查通用规范
- 大班民间游戏《翻花绳》说课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