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跨连续箱梁毕业设计_第1页
三跨连续箱梁毕业设计_第2页
三跨连续箱梁毕业设计_第3页
三跨连续箱梁毕业设计_第4页
三跨连续箱梁毕业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方案简介及上部结构尺寸拟定第一节 概 述本设计方案,采用四跨一联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形梁,三向预应力结构。全桥长372m,采用对称平衡悬臂施工方法建造,根据当地水文、地址及桥下通航净空要求,主跨拟定为110m。全桥宽29m,本桥两侧各设管道过桥预留位置。 上部结构根据通行双向六车道要求,定为公路级,采用双箱单室截面,箱宽,本箱下部宽度为,采用宽翼板,悬臂长,属大悬臂,故采用直腹板。第二节 主跨径的拟定根据?公路桥涵设计手册?规定,边跨一般为中跨的0.50.8倍,本设计采用倍的中跨径,即76m,那么全联跨径为:76+2×110+76m372m,固定支座设在联内第二个支座。第

2、三节 顺桥向梁的尺寸拟定连续梁桥的支座设计负弯矩一般比跨中设计正弯矩大,采用变高度形式比拟合理,主跨跨径大于80m的大跨连续梁桥一般主梁采用变高度形式,高度变化根本与内力变化相适应,梁底曲线可采用次抛物线形式。一、 支点处梁高根据文献【1】表2-16,支点梁高H=(1/161/20)L,取H=L/,即6.00m。二、 跨中梁高根据文献【1】表2-16,跨中梁高H=(1/301/50)L,取1/40,即m。三、梁底曲线根据文献【1】表2-16规定,选用2次抛物线。图.1 曲线示意图单位:m如下图.1,以第二跨主跨中点为圆心,建立直角坐标系。设曲线方程为,由图可知,当x=0时,y=0;当x=53.

3、0时,;当时,。将这三点的坐标代入曲线方程得:a=。故,得梁底的曲线方程为。根据要求,主桥桥面宽定为29m,具体尺寸见图。桃源大桥平面宽度示意图。桥的两端连接着引桥,引桥的宽度比主桥要小为24m。而主桥的宽度为29m。图 平面宽度示意图单位:m第四节 横桥向梁的尺寸拟定顶板厚取28cm,跨中处底板厚取30cm,以便布置预应力筋束。支点处底板厚75cm。中间底板厚呈线性变化;腹板厚度由于要布置预应力筋束锚头,故跨中采用40cm,支点处取80cm;本设计不设承托,跨中和四分点也不设置横隔板和横隔梁,支点处设有横隔板,上设有过人孔。在边支座出,梁底板、顶板以及腹板尺寸需要局部加大。主梁截面细部尺寸拟

4、定结果见构造图2.3.1。图.1 主梁细部尺寸构造图单位:cm第二章 梁段划分及截面几何特性计算第一节 梁段划分为了便于桥梁的施工和在设计中用sap90计算各阶段荷载内力,将桥梁划分为116个单元,其中25和26单元58和59单元91和92单元作为施工的零号块首先浇筑,然后其它块分别对称施工,跨中合拢局部在支架上现浇,为了便于预制和吊装施工块最大长度为,详细分段图如下各图所示: 图1 第一边跨梁段划分图1 第二跨主梁左半局部梁段划分图1 第二跨主梁右半局部梁段划分图1.1.4 第三跨主梁左半局部梁段划分图1 第三跨主梁有半局部梁段划分 图 1 第四边跨梁段划分第二节 毛截面几何特性一、毛截面几

5、何特性 用Autocad画出每个截面的平面图后,能直接求出,见以下图:表 毛截面几何特性节点截面高(mm) 腹板厚(mm)顶板厚(mm)底板厚(mm)质心y0m)惯性矩(m4)面积(m2 )1275806060227580606032754028304275402830527540283062754028307275402830827540283092754028301027540283011402830124528301345283014452830153315528301655283017552840185528401960285020602850216028602265286023702

6、8702475287525600801101202660080110120二、单元几何特性表 单元几何特性单元号面积m2)体积m3)自重kN)梁段长mm)惯性矩(m4)1802300321042005200618.852300730083009300104501145012400134001440015400164001735018350193002030021300222502325024200251293354200第三章 内力计算及组合第一节 恒载内力计算主梁恒载内力,包括主梁自重一期恒载引起的主梁自重内力和二期恒载引起的桥面铺装恒载内力,总称为恒载内力。本桥采用平衡悬臂施工方法,二者均

7、采用SAP90程序计算。一、一期恒载的平衡悬臂施工法一般分为五步(一)无论采用的是悬臂浇筑还是悬臂拼装施工,都是从中间墩开始,对称向两边逐段悬出,此时,墩梁通过临时支座固接;主梁自重内力如下图。 图.1 平衡悬臂施工第一阶段内力图(单位:kN·m)(二)悬臂施工结束,进行边跨合拢段支架施工;图.2. 平衡悬臂施工第二阶段内力图(单位:kN·m)(三)当双悬臂与边孔合拢梁段连成整体后,可撤除临时锚固,因阶段2边孔合拢时在临时锚固中的力被“释放,此时相当于对主梁施加一对方向相反的力,此力将在单悬臂结构体系上引起内力;图.3 平衡悬臂施工第三阶段内力图(单位:kN·m)

8、(四)当中孔梁段合拢时,现浇结合段的自重由吊杆传至单悬臂梁的悬臂端,也产生内力; 图.4 平衡悬臂施工第四阶段内力图(单位:kN·m)(五)当结合段混凝土凝固并与两边相连成连续梁后,吊杆撤除,就相当于对主梁施加一对方向相反的力。 图.5 平衡悬臂施工第五阶段内力图(单位:kN·m)六撤除临时锚固,因阶段5中跨合拢时在临时锚固中的力被“释放,此时相当于对主梁施加一对方向相反的力,此力将在单悬臂结构体系上引起内力;图.6 平衡悬臂施工第六阶段内力图(单位:kN·m)二、恒载内力计算一控制截面一期恒载内力计算:表 一期恒载汇总表计算一期恒载内力按照上述的六个施工阶段来计

9、算,然后将得到的六个内力迭加,得到全梁内力。二二期恒载内力计算,见表3.1.2二期恒载集度为桥面铺装集度与防撞护栏集度之和,即桥面铺装集度+防撞护栏集度×24.5××2×上式中桥面铺装厚度按14cm 计,铺装层宽度为;防撞护栏每10m混凝土计,混凝土容重按24KN/计,人行道宽度为,两那么均设人行道。图.7 二期恒载内力图(单位:kN·m)二期恒载内力汇总见下表:表 二期恒载汇总表三恒载内力汇总表如下:表 恒载内力汇总表控制截面边支座11/4处91/2处14内力 M(kN·m) Q(kN) M(kN·m) Q(kN) M(k

10、N·m) Q(kN)第一阶段0000第二阶段0第三阶段0第四阶段0第五阶段0合计0二期恒载0合计0控制截面3/4处19二支座26内力 M(kN·m) Q(kN)M(kN·m) 左 Q(kN)右Q(kN·m)第一阶段-349837-856843第二阶段第三阶段1134第四阶段第五阶段合计二期恒载合计-374195-993375控制截面1/4处36跨中423/4处49内力 M(kN·m) Q(kN) M(kN·m) Q(kN)M(kN·m) Q(kN)第一阶段-157804-12955000-157804-12955第二阶段00

11、00000第三阶段0000000第四阶段第五阶段合计-12280二期恒载-10476.3合计-163946-159427控制截面中支座593/4处69内力 M(kN·m) 左Q(kN)右Q(kN)M(kN·m) Q(kN)第一阶段-856843-157804第二阶段0000000第三阶段0000000第四阶段-374900第五阶段合计二期恒载合计-983815-159427第二节 活载内力计算 该桥设计荷载为公路级。那么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标准?(JTG D60-2004)第.4条,公路级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标准值为qk/m;集中荷载标准值按以下规定选取

12、:桥梁计算跨径小于或等于5m时,pk =180kN;桥梁计算跨径等于或大于50m时,pk=360kN;桥梁计算跨径在5m50m时,pk值采用直线内插求得。 计算剪力效应时,上述集中荷载标准值pk应乘以1.2的系数。根据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标准? (JTG D60-2004)设计车道数目n与行车道总宽度的关系,可以按照表.1来确定 表 设计车道数目与车道总宽度的关系表设计车道数n双向行车车道宽度(m)12345678由于该桥宽为29m所以行车道采用为6车道,根据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标准? (JTG D60-2004)第-4条需要折减,车道的纵向折减不予考虑。车道横向折减系数见下表: 表 横向

13、折减系数表设计车道数目折减系数1230.78456一连续梁的内力影响线绘制连续梁是超静定结构,计算各截面可变荷载内力仍以绘制影响线为主。对于变截面连续梁,可采用静力法或机动法绘制影响线,在本设计中,采用机动法绘制影响线。 图3.2.1 弯矩影响线图 剪力影响线二人群及汽车荷载的内力的计算将汽车荷载和人群荷载分别加到影响线上找出各控制截面的最不利位置,并用SAP90计算此时各控制截面的内力,此值为该截面活载内力最大值,然后加载到影响线的负值上得到活载内力的最小值。三人群荷载计算汇总表本桥按照设计任务书可知人群荷载设置为kN/m, 人群荷载不计冲击,与车道荷载同时考虑。所以,人群荷载为=×

14、;×2=11.25kN/m,各见面内里见下表:表 人群荷载汇总表 内力截面Mmax(kN·m)Mmin(kN·m)Qmax(kN)Qmin(kN)边支座10 0-1/3边跨9-1/2边跨14-第二支座26左-右-1/4中跨361/2中跨42-3/4中跨49-中支座59左-右-四汽车荷载内力计算汇总表:表 汽车荷载汇总表 内力截面Mmax(kN·m)Mmin(kN·m)Qmax(kN)Qmin(kN)边支座1 0 01/3边跨9-1/2边跨14-第二支座26左-右-1/4中跨362188-1/2中跨42-3/4中跨49-中支座59左-右-第三节

15、内力组合及包络图参照?公路桥涵通用设计标准?之规定,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内力组合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内力组合。一、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内力组合公路桥涵结构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采用以下两种效应组合:组合 作用短期效应组合 Ssd=GK+SQK+r Ssd作用短期效应组合设计值.SGK永久作用效应的标准值.SQK汽车荷载效应Sr人群荷载效应表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内力组合表 内力截面MmaxkN·m MminkN·mQmax(kN)Qmin(kN)边支座1001/3边跨91/2边跨14第二支座左-1070220.6-右-1070220.61/4中跨36-

16、1/2中跨423/4中跨49-中支座59左-1068762.74-右-1068762.74组合 作用长期效应组合。Ssd=GK+QK+rSsd作用长期效应组合设计值.SGK永久作用效应的标准值.SQK汽车荷载效应Sr人群荷载效应表 作用长期效应组合表内力截面MmaxkN·mMminkN·mQmax(kN)Qmin(kN)边支座1001/3边跨91/2边跨14-第二支座左-右-1/4中跨36-1/2中跨423/4中跨49-17中支座左-1-4右-1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内力组合当结构重力产生的效应与汽车荷载产生的效应同号时:当结构重力产生的效应与汽车荷载产生的效应异号时:式中

17、:永久荷载中结构重力产生的效应;根本可变荷载中汽车(包括冲击力)、人群产生的效应;按以上方法进行组合,那么可得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内力组合值,见下表:表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内力组合表内力截面Mmax(kN·m)MminkN·mQmax(kN)Qmin(kN)边支座00三单元 处1/4边跨1/2边跨3/4边跨-1342848第二支座左-1530568右-15305681/4中跨1/2中跨3/4中跨中支座左-1642792-65101右-1642792三、内力包络图-1500000-1000000-50000005000001265992117图.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弯矩包络图-

18、80000-60000-40000-20000020000400006000080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图.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剪力包络图图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组合弯矩包络图(单位:kN·m)图.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组合剪力包络图kN第四章 预应力筋配估算及配筋第一节 预应力筋的估算原理一、配束原那么预应力配筋应满足各施工阶段及成桥营运的受力要求,布筋符合构造要求,包括锚具布设,束型空间布置等,并尽量方便施工。1 力筋布置成折线或曲线,变化偏心距e,能使预应力发挥最大的作用;2 总的力筋用量最小;3 端部永久应力小而且均匀,这样可防止过分的应力集中而引起

19、的裂缝;4 应力损失越小越好;5 尽量使预应力弯矩与外荷载的一局部或全部相抵消,到达平衡状态;二、配束计算公式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标准?的规定,预应力梁应满足弹性阶段的应力要求和塑性阶段的强度要求。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预加应力阶段及使用荷载阶段,截面上下缘的应力应满足允许的需求,一般情况下,由于梁截面较高,受压面积较大,压应力不是控制因素,为分别,可只考虑拉应力这个条件,假设混凝土允许抗拉强度RL=0,混凝土允许抗压强度为Ra,取Ra0.5Rab,由于预应力引起的截面混凝土压应力为y上、y下,以压应力为正,有:y上+Mmin/W上0 (4-1)y上+Mmax/W上Ra (4

20、-2)y下+Mmin/W下0 (4-3)y下+Mmax/W下Ra (4-4)式中:W上、W下分别为上下缘截面抗弯模量; Mmax、Mmin截面最大、最小弯矩值,正弯矩取正值,负弯矩取负值;(一) 从应力条件出发,在Mmax作用下,两下元不出现拉应力,上缘压应力小于限值;在Mmin作用下,粮商元不出现拉应力,下缘压应力小于限值。1、 截面下缘配置预应力筋以抵抗正弯矩时: (4-5) (4-6)二截面下缘配置预应力筋以抵抗正弯矩时: 4-7 4-8上式中令:; 那么得截面最小配束数为: (4-9) (4-10) 另外,截面的最大配束数: 4-11 4-12 ; =1/3 4-13; =1860 M

21、Pa (4-14) 4-15 4-16 式中: ,截面上、下缘估算的预应力钢筋束数; 单根钢绞线的面积,=140mm2,采用12根一束。 预应力钢筋的永存预应力;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 预应力损失值,此处近似取为1/3的张拉控制应力。截面上、下缘预应力钢筋重心至截面重心的距离;、截面上、下缘预应力钢筋重心至截面上、下缘的距离;=12;=10截面上、下核心距,k上W下/A、K下W上/A ; A混凝土面积,可取毛截面面积计算; Ra混凝土允许抗压强度;W上、W下截面上、下缘的截面模量;第二节 配束计算过程主梁配筋设计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强度要求计算。预应力梁到达受弯的极限状态时,受压区混凝土应

22、力应到达其抗压设计强度,受拉区钢筋到达抗拉设计强度。一、预应力钢束估算原那么为估算预应力钢筋数量,首先应按正常使用状态正截面抗裂性或裂缝宽度限制要求,确定有效预加力。计算公式如下: (4-17)式中:构件截面面积和对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在设计时均可采用混凝土毛截面计算; 预应力钢筋重心对混凝土截面重心轴的偏心距,此处假定mm。 求得有效预应力后,所需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按下式计算: (4-18)式中:预应力钢筋得张拉控制应力,; 预应力损失总值,估算时对先张法构件可取2030得张拉控制应力;对后张法构件可取2535得张拉控制应力。 (4-19)预应力筋采用标准型15.21860GB/T 5

23、2241995钢绞线,单根钢绞线的公称截面面积AP1=139mm2,抗拉强度标准值MPa,预应力损失按张控制应力的30估算。二、控制截面筋束估算一边跨最大弯矩处约为1/3处,9、104 kN·m kN·m 根据公式4-54-6预应力筋束最小根数: 根据公式4-74-8预应力筋束最大根数:所以: 二主跨1/436、82 kN·m kN·m 根据公式4-54-6预应力筋束最小根数: 根据公式4-74-8预应力筋束最大根数:所以: 三主跨1/242、76 kN·m kN·m 根据公式4-54-6预应力筋束最小根数:根据公式4-74-8预应力

24、筋束最大根数:所以: 四主跨3/449、69 kN·m kN·m 根据公式4-54-6预应力筋束最小根数:根据公式4-74-8预应力筋束最大根数:所以: 五边支座26、92 kN·m kN·m 根据公式4-54-6预应力筋束最小根数:根据公式4-74-8预应力筋束最大根数: 所以: 六中支座59 kN·m kN·m 根据公式4-54-6预应力筋束最小根数: 根据公式4-74-8预应力筋束最大根数:所以: 七预应力估算汇总表 N表示实际配筋数表 钢束估计表选项截面MmaxkN·mMmin(kN·m)束束边跨1/39、

25、109621 边支座26、92700主跨1/436、82300主跨1/242、76425主跨3/449、69300中支座59700第三节 预应力筋布置图一、钢束布置原那么1.纵向预应力钢束为结构的主要受力钢筋,为了设计和施工的方便,进行对称布束,锚头布置尽量靠近压应力区。2.在横断面中布置时,直束靠近顶板位置,弯束位于或靠近腹板,便于下弯锚固。3.置应使其重心不超出束界范围。4.钢束布置应符合构造要求。二、控制截面预应力钢束布置 一边跨1/39、109 根据配筋要求和估算出的预应力筋数,箱梁上部配预应力筋6束,下部配筋21束具体尺寸见详图,配筋图如下:图 边跨1/3处配筋图单位:cm二边支座2

26、6、92 根据配筋要求和估算出的预应力筋数,箱梁上部配预应力筋70束,下部配筋0束具体尺寸见详图,配筋图如下:图 边支座配筋图单位:cm三主跨1/242、76根据配筋要求和估算出的预应力筋数,箱梁上部配预应力筋4束,下部配筋25束具体尺寸见详图,配筋图如下:图 主跨1/2处配筋图单位:cm 四中支座59根据配筋要求和估算出的预应力筋数,箱梁上部配预应力筋70束,下部配筋0束具体尺寸见详图,配筋图如下:图 中支座处配筋图单位:cm第五章 结构强度检算第一节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截面承载能力的检算内容包括两大类,即正截面承载能力检算和斜截面承载能力检算。本桥总长372m,弹孔

27、最大跨径110m,为大桥,设计平安等级为二级,=1.0。一、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检算图 承载力计算简图根据?桥规?,矩形截面,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应为: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按下式计算:截面受压区高度应符合以下要求:桥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应采用以下表达式: 弯矩组合设计值; 构件承载力设计值;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按标准采用;纵向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按标准采用;受拉区纵向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截面有效高度,此处为截面全高;如果两侧配筋的情况,那么有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应为: 桥梁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应采用以下表达式:纵向预应力钢筋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按标准采用;受压区纵向预应力钢筋的

28、截面面积;受压区混凝土面积;一、支点截面承载力验算图 支点界面配束图(单位:cm) 图为59节点截面顶板的钢束布置断面图。根据布筋情况,预应力筋的重心距截面上缘的距离: 截面有效高度根据, 受压区高度:根据标准查得,那么2a< 没有超筋××××20924.08 kN·m根据,如下图:图6 正截面抗弯计算简图那么: kN·m正截面承载力满足标准要求。二主跨跨中截面验算 图6 主跨配束图单位:cm 图为42节点截面顶板的钢束布置断面图。根据布浸情况,预应力筋的重心距截面上缘的距离:顶板预应力筋的重心距截面上缘的距离:顶板预应力筋的重

29、心距截面下缘的距离: 预应力筋的合力: kN合力的偏心距: 由预应力产生的受压区混凝土法向压应力为: MPa受压区预应力钢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应力钢筋应力: MPa预应力钢绞线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预应力钢绞线的抗拉强度设计值:MPaC50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MPakNkN根据,所以 受压区高度: 没有超筋 kN·m根据,那么, kN·m综所上述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验算满足要求。二、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验算中支点处:式中 斜截面内混凝土和箍筋共同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异号弯矩影响线系数,计算简支梁和连续梁近支点梁段的抗剪承载力;计算连续梁和悬臂梁近中间支

30、点梁段的抗剪承载力时,; 预应力提高系数,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但当由钢筋合理引起的截面弯矩与外弯矩的方向相同时,或允许出现裂缝的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取; 受压翼缘的影响系数,取; 斜截面受压端正截面处,矩形截面宽度mm,或T形和I形截面腹板宽度mm; 斜截面受压端正截面德有效高度,自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受压边缘的距离mm; 斜截面内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百分率,当时,取 边长为150mm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即为混凝土强度等级; 斜截面内箍筋配筋率,; 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按表采用; 斜截面内箍筋的间距mm。 kN kN综所上述斜截面承载力验算满足要

31、求。 第二节 抗裂性验算公路桥涵的持久状况应按照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对构件进行抗裂性的计算。在进行抗裂性验算时,采用作用或荷载的效应其中汽车荷载不计冲击系数应采用其短期效应组合设计值,结构材料性能采用其强度设计值。一、正截面的抗裂性验算一中支点处预应力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预应力筋的合力点:kN kN·m 对截面下缘应用面积矩定理,得:受弯构件由作用或荷载产生的截面抗裂验算边缘混凝土的法向拉应力:MPam 由预加力产生的受拉区混凝土法向应力: MPa所以满足A类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要求。二主跨跨中 kN·m 对截面下缘应用面积矩定理,得:受弯构件由作用或荷载产生

32、的截面抗裂验算边缘混凝土的法向拉应力:MPa 由预加力产生的受拉区混凝土法向应力: MPa满足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分段浇筑的要求。二、 斜截面的抗裂性验算斜截面抗裂应对斜截面混凝土的主拉应力进行验算,计算如下: 式中 在计算主应力点,由预应力和按作用或荷载短期效 组合计算的弯矩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 由竖向应力钢筋的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竖向压应力; 在计算主应力点,由预应力弯起钢筋的预加力和按作用或荷载短期效应组合的剪力产生的混凝土剪应力;在计算主应力点,由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的纵向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预压应力; 换算截面重心轴至计算主应力点的距离; n在同一截面上竖向预应力钢筋的肢数;、竖向预

33、应力钢筋、纵向预应力弯起钢筋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的有效预应力; A单肢竖向预应力钢筋的截面面积; 竖向预应力钢筋的间距; b计算主应力点处构件腹板的宽度; A计算截面上同一弯起平面内预应力弯起钢筋的截面面积; 、计算主应力点以上或以下局部换算截面面积对换截面重心轴、净截面面积对净截面重心轴的面积矩; 计算截面上预应力弯起钢筋的切线与构件纵轴的夹角;公式中的、和,当为压应力时一种号代入,为拉时以负号代入。一对中支点净截面重心轴处 kN·m kNMPaMPa MPaMPaMPa+=+ MPa = =MPa 截面承载力满足要求。二对于中支点承托处 kN·m kN NP =1093

34、68.0kN MPa kN·m kN MPaMPaMPa = =MPa 满足要求。三对于中支点下承托处 kN·m kN·m MPaNP MPa kN·m kN·m MPaMPa MPa = =MPa 满足要求。 综上所述,中支点截面满足抗裂性要求。 第三节 应力验算 按持久状况设计的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应计算其使用阶段正截面混凝土的法向压应力、受拉区钢筋的拉应力和斜截面混凝土得主拉压应力,并不得超过标准的限值。计算时作用或荷载取其标准值,汽车荷载应考虑冲击系数。 全预应力混凝土和A类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由作用或荷载标准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和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按以下公式计算:1. 混凝土法向压应力和拉应力: 或2. 预应力钢筋应力: 式中:按作用或荷载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构件换算截面重心轴至受压区或拉区计算纤维处的距离; 最外层钢筋重心处的混凝土拉应力。 一、正截面混凝土的法向压应力 一中支点截面 = kN·m kN = MPa MPa MPa MPa 满足要求。二 主跨跨中截面 kN·m kN MPaMPaMPaMPa满足要求二、钢束拉应力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