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分析报告.doc_第1页
小学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分析报告.doc_第2页
小学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分析报告.doc_第3页
小学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分析报告.doc_第4页
小学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分析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分析报告 高淳县教育研训中心 唐开鸿 赵凯为了解目前我县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情况、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和优势,给县教育局进行农村初中“六校教科研联合体”组织学科教学研究提供依据。9月4日,县教育局组织了七年级学生进行了小学数学学业水平测试。1400名七年级学生参加了本次测试(其中县城三所中学127名学生、农村六所初中1273名学生)。现就测试卷命题特点、检测结果所表明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与评价。一、测试卷命题特点简析测试卷共分基础题(70分)和提高题(30分)两部分。在基础题内容的安排上做到了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重视对学生数学“双基”的结果与过程的评价,

2、提高题的编制,关注了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性评价。下面对试题特点进行简要说明。1.突出考查学生的数学核心内容与基本能力测试卷把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放在首位,充分体现小学数学学科的基础性特点。如基础题中的选择题1、4、5、6,填空题的9、10、11、12、14诸题,都植根于小学数学12册教材,考查的是学生今后发展必备的数学核心内容。2.突出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简单应用测试卷注意依据课标精神,考查了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统计意识、合情推理等能力。渗透了分析、综合、归纳、判断、推理、转化等数学思想。例如基础题中的选择题第2题,除了考查学生的单位换算能力,还考查了学生的数感。第

3、6、8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能力;填空题的第10、15题考查了学生的初步统计思想;提高题的第5题考查了学生的数学“整体思想”;第7题考查了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第8、10题考查了学生转化思想的具体应用;等等。3.重视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了体现课标“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理解和应用数学”的理念,测试卷设置了多道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基础题的20、21,22题,提高题的第10题),这些题目取材于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生活实际,内容涉及环境教育、奥运金牌含金量、土地面积、运输费用等问题,都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与教育价值。4.关注了学生探索能力考查测试卷注意设置探索规律的试题,重视考查学生的思维

4、能力与探究水平,如基础题的第16题,提高题的第7、8题。通过这些题目,为考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合情推理等能力。 二、整体情况1成绩数据情况图表1:小学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均分、“三率”情况统计表学 校人数均分及格率低分率优分率县一中52 76.2 90.4 1.9 46.2 县二中37 65.4 70.3 13.5 24.3 县三中38 63.9 60.5 10.5 18.4 桠溪中学182 53.9 50.0 25.8 10.4 东坝中学286 58.3 58.7 19.9 17.5 漆桥中学117 66.3 75.2 7.7 30.8 固城中学274 63.8 6

5、7.9 13.5 18.6 沧溪中学255 59.0 54.1 21.6 18.8 砖墙中学159 61.9 62.3 15.1 22.0 全 县1400 61.2 61.9 17.1 19.9 从上表看,六所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的整体数学学习水平还是存在明显差距的。均分不高、及格率偏低、低分率偏高,说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基础不扎实、能力训练不到位,态度习惯培养不重视等问题。图表2:全县学生数学测试成绩分布情况统计图从上图中可以看出,80分及以上的“优分”人数只占总数19.9%,而39分及以下的“低分”学生却占17.1%。低分学生除了一些智力问题、家庭原因外,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在

6、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他们关注度不够,特别是对 “学困生”成因和心理研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平时的教学中缺乏有针对性的帮扶策略。如果不及时采有效的取补救措施,随着初中学科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习负担的加重,他们的厌学情绪将会日益加剧。 2抽样学生答题情况图表3:全县学生各题得分情况统计图(%)图表4:“农六所”学校学生各题得分情况统计图以上样本共315名学生,其中县城三所初中20人,农村六所初中215人。从图中可以看出, 33道题中,基础题“农六所”只有第2、8、9、16、20、21题和提高题第5题得分率超过80%;而得分率低于60%的题有基础题的第1、4、7、12、15、23题,提高题的第

7、1、2、4、6、7、8、10题。总体看,学生的一些基本数学概念理解还不够、运算能力还不过关,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强,折射出学生整体的数学思维水平不高。三、具体分析(样本分析)1学生在内容维度上的表现图表5:各校学生在数学各内容领域上的表现(得分率)内容全县一中二中三中漆中桠中东中固中砖中沧中农六所数与代数64.2%89.2%72.5%65.0%66.0%49.0%61.7%66.8%65.0%63.0%62.0%空间与图形57.4%91.4%65.7%54.3%63.9%51.4%57.1%60.7%59.6%50.0%56.5%统计与概率62.1%76.0%80.0%72.9%72

8、.5%43.3%60.0%67.2%56.7%62.2%60.4% 图表6:各校学生在“数与代数”内容领域各题的得分率“数与代数”内容总分61分,其中提高题17分,占27.9%。全县除一中、二中得分率较高,桠中得分率偏低外,其余学校的得分率都在65%左右。整体看,提高题的得分率普遍低,说明学生综合、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问题探究能力还有待提升。图表7:各校学生在“空间与图形”内容领域各题的得分率“空间与图形”内容总分35分,其中提高题占13分,约占37%。本领域的得分率是测试的三大领域中得分率最低,除一中91.4%、二中65.7%、固中60.7%外,其余学校得分率都未达到60%。造成得分率低的原

9、因可能提高题的比例稍多,同时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思维能力薄弱。图表8:各校学生在“统计与概率”内容领域各题的得分率 “统计与概率”内容本次是以填空形式考查的,只占4分,没有提高题。但各校学生的得分率却不高,最低的只有43.3%,说明课改以来,统计教学的目标、要求变了,但一些教师对学生的统计意识培养还是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2学生在能力维度上的表现图表9:各校学生在能力维度上的表现(得分率)内容全县一中二中三中漆中桠中东中固中砖中沧中农六所知识技能62.986.376.867.965.562.062.467.568.050.461.9理解

10、概念63.410071.768.364.249.262.267.467.260.261.8规则应用52.583.565.352.754.644.749.756.748.953.451.4解决问题67.092.071.464.476.247.868.070.072.266.666.3图表10:各校学生在“知识技能”上的表现(得分率)能力内容具体内容题号具体描述全县农六所最高最低知识技能数与代数数的认识9用“万”为单位表示大数82.181.690.068.3式与方程6根据已知信息,求代数式的值45.543.380.030.0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8辨认从不同的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81.38

11、1.410070.0测 量4在给定的条件图中有序数线段48.546.010033.35根据上、前、右获得的相互联系的信息确定物体的个数81.381.995.060.0图形与位置18用方向、距离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根据已知的方向、位置作图,确定物体位置63.863.383.332.2统计与概率简单数据统计过程15从统计图中获取直观信息和简单的计算技能57.055.093.341.1上表中可以看出,在“知识技能”方面,“数的认识”、“图形的认识”、“简单的图形测量”上,虽整体表现相对较好,但校际间的明显差距依然明显。在较复杂的“式与方程”、“图形测量”内容中,学生还是缺乏探究能力和有效的解决问题的

12、策略;还有“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进行简单计算”能力还比较弱。曲型错误分析:1基础题第15题。此题属“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的“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能力,收集、分析、处理、运用数据信息的能力。全县学生整体得分率只有57%。图表11:各校学生基础题第15题得分率(%)情况统计图15右图是某人骑自行车经过情况统计图,看图填空。 (1)这人一共行了( )千米; (2)中途休息了( )小时; (3)从九时到九时半这段时间内行驶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第(1)小题正确率较高;第(2)小题填1小时的较多,第(3)题填10千米、5千米的学生很多。出现以上错误,说明相当一部分

13、学生还读不懂统计图,更不能根据问题需要准确收集图中信息,并进行简单计算了。透过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教师在统计图教学中,没有准确把握“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的目标要求,教法简单、传统,学生缺少统计全过程的经历、体验。2提高题第6题。此题属“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式与方程”内容,但稍复杂。旨在通过“符号化”、“代数式”思想的渗透,考查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全县的得分率为45.5%,最低的学校得分率只有30%。图表12:各校学生提高题第6题得分率(%)情况统计图6如果ab6,ab 5,(ab)2a22abb2,那么a2b2_。学生答题情况及分

14、析:绝大部分学生无法求解,有一部分做对的学生是根据ab6,ab5这两个条件猜测得到a2, b3或a3, b2,进而代入求解的。课标对于第二学段“式与方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只限于“在具体的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此题对小学生来说由于信息抽象复杂,呈现方式较新,学生不能准确把握题意,对已知信息不会分析、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使他们不具备整体求解的解题思路和等式变形的技能。所以教师教学中对一些内容作适度拓展,有利于和初中数学教学的自然衔接。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是个研究的课题。图表13:各校学生在“理解概念”上的表现(得分率)能力内容具体内

15、容题号具体描述全县农六所最高最低理解概念数与代数数的认识1在运用商不变规律进行小数除法计算中准确判断余数40.038.110025.013运用2、3、5倍数特征写数、“素数”概念的理解。71.169.810060.0数的运算14“出勤率”的理解及相应的简单计算77.573.010062.2式与方程3判断用字母表示的偶数77.477.210060.3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5等边三角形的特征69.468.410050.06根据图形周长比较、判断面积大小79.679.510070.0测 量9不规则物体周长和体积的简单计算和判断49.347.310033.3统计与概率简单数据统计过程10“中位数”概念的

16、理解、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77.476.710050.0上面“理解概念”的得分表中可以看出,一中学生在“理解概念”能力上有扎实基础,“农六所”的学生掌握情况虽然校际间得分率存在明显差距,但大部分学生对一些“倍数”、“偶数”、图形的特征还是清晰的、对“出勤率”、“中位数”等概念也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曲型错误分析:1基础题第1题。此题属“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数的运算”内容,以选择题的方式呈现,主要考查学生在运用商不变规律进行小数除法计算过程中,对结果“余数”概念的理解水平和判断“余数”的方法。全县的得分率仅40%,农村学生的得分率只有38.1%,最低的学校只有25%。图表14:各校学生基础题

17、第1题得分率(%)情况统计图 1当76.6÷1.8的商是42时,余数是( )。A0.1 B1 C10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错误答案相对集中于选“C”。透过学生的选答,不难看学生对于运用商不变规律进行小数除法运算时,对于“余数”确定的基本方法还没有掌握好,更不能明白“余数”确定的道理(算理),学生的选答也让我们看出了现在小学计算教学中依然存在算理教学不到位,算法抽取简单化,基本训练不扎实的现象,值得关注! 2提高题第9题。此题属“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测量”内容,一方面考查学生的体积计算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不规则物体体积及周长的探索,考查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全县平均得分率只有49.3%,除一

18、中学生得分率100%,二中学生得分率70%外,其余学校的平均得分率均未达60%,最少的只有33.3%。图表15:各校学生提高题第9题得分率(%)情况统计图9右图是用10个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这个物体的 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底面周长是多少厘米?学生题答情况:错误解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将体积视为棱长:10×550(厘米) 50×8400(厘米)将每个正方体的体积相乘: 5×5×5×5×5×5×5×5×5×54000(立方厘米)只算显性部分的周长:5×630(厘米)将底面周

19、长理解为部分显性面的面积 25×6150(厘米)出现以上错误,主要是学生对于不规则形体的体积、周长概念不清,特别是对图中形体底面周长的确定缺乏有效的方法,反应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薄弱,很难在大脑中形成图中几何体整体的表象,致使对于隐性的部分无法清晰再现,造成失分。从以上学生答题情况可以看出,目前关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依然存在着“简单”教学的现象。教师对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要求,把握不准,空间观念培养并没有真正作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往往只是一本书、一支粉笔,用讲授的方式解决教材中的所有问题,教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形体教具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20、的意识淡薄,致使学生在形体知识学习中缺少探究过程和自主体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无法积累,空间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图表16:各校学生在“运用规则”上的表现(得分率)能力内容具体内容题号具体描述全县农六所最高最低运用规则数与代数常见的量2在现实情境中进行名数化聚83.081.910070.5数的运算11简单分数、百分数的运算76.074.995.070.017(1)整数四则运算84.483.910073.317(2)小数四则运算80.980.310075.617(3)分数四则运算76.575.510066.0 1运用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运算律进行较复杂的小数四则运算14.312.660.04.0 2

21、利用转化策略、运算律进行较复杂的分数计算18.416.973.35.6式与方程17(4)解答简易方程80.079.410056.0比和比例12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基本方法23.222.140.013.3解决问题4根据给定“成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9.137.760.034.023直角三角形旋转形成的圆锥体体积大小比较45.043.710038.7空间与图形测 量7在求不规则图形中灵活运用圆周长公式32.831.680.016.08根据正方形特征及图形排列规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33.231.660.020.0通过抽样得分率的统计, “规则运用”能力整体相对于其它三种能力来说较低,除一中、二中外,

22、其他学校的得分率均未达60%,最低学校得分率只49.2%。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普遍对于数学运算规则运用的灵活性不够,运算能力不强。曲型错误分析:1基础题第7题。此题属“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测量”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对不规则图形“周长”概念的理解水平,以及圆周长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水平。此种类型的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练习,但本次测试,除一中的得分率80%外,其余学校的得分率均低于50%,最低的得分率只有16%。图表17:各校学生基本题第7题得分率(%)情况统计图7右图是一个半圆,求它的周长的正确算式是( )。A. 3.14×1515×2 B. C. 15

23、 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错误答案主要集中在选C,也有好多学生错误地选B。“周长”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教学的难点。图形的周长是一个数量概念(数),而围绕图形一周的边线是一个空间概念(形),前者抽象后者直观,前者通过后者来显示,后者通过前者来计算,所以教材把经历探索周长公式的过程一直作为教学的重点。以上选B的学生,求的是半圆的周长,说明对周长概念理解有误;选C的学生知道图形的周长是半个圆周的长加直径的长,但错误地将半径15厘米当成了直径。由此可见,只有对周长概念有了清晰的理解,才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这类简单问题学生得分率却很低,说明教师在教学“周长”概念时学生学得不到位,在组织学生进行周

24、长练习时只限于规范图形周长的计算,并没有拓展到求一些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以致学生面对不规则图形时,无法准确地建立“周长”的表象。基础题第12题。此题属“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比和比例”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最简整数比”概念的理解,以及分数、百分数互化、求“比值”的方法,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此题来源于教材,属基本题,但整体的得分率却很低,全县只有23.2%,最高的60%,最低的得分率只有13.3%。图表18:各校学生基本题第12题得分率(%)情况统计图12把0.35: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错误答案主要有最简整数比为1:5;比值为0.005和500。“

25、化简比”和“求比值”既属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概念运算教学,也属于运算教学,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化简比”的方法很多,可以用除法、约分的方法,也可以将比的前后项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的方法进行,关键是要根据题中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方法,简化运算量。而“比值”只要对“最简整数比”结果进行处理、呈现。学生以上答题错误的产生,一则是学生对于百分数、分数的互化方法掌握不熟练;二则可能是题目提供的数据较“繁”,运算过程中出现错误;三则是学生对“化简比”和“求比值”的方法掌握不扎实、运用不灵活。学生概念不清晰、运算能力不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老师教得“死”,学生学得不灵活、不扎实。3提高题第1、2题。此

26、两题属“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数的运算”内容,但题目的难度高于教材要求。主要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转化”思想的运用水平,灵活运用运算律的技能,小数、分数的计算能力。此两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全县得分率没有超过20%,最低只的4%。图表19:各校学生提高题第1题得分率(%)情况统计图图表20:各校学生提高题第2题得分率(%)情况统计图一、计算 1199.9×19.98199.8×19.97 22005× 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第1题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1)随意移动数据、改变运算顺序:(199.9199.8)×(19.9819.97)0.1×

27、0.010.001 (2)直接相乘,因计算量大,所以错误率高。 (3)部分学生没有耐心去计算,干脆空着不做. 第2题出现错误主要是学生不会运用“转化”策略将算式进行“变形”,直接将整数2005和分数的分子2003相乘,结果因乘积数据过大而出错。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安排的小数、分数计算都是简单的运算。小数的运算律只是从整数运算中推广而来,一般只是通过对算式外在特征及数据特点的观察,选择用什么样的运算律进行简算,而没有出现过先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将算式进行“变形”再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的题。而分数四则计算,分数的分母以20以内为主,只有在解决问题中才可能出现较大分母,但一般也不超过100。以上两题显然其难度

28、都高于教材。面对一个“陌生”的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生缺乏应有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探究精神的缺失,说明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教学过程中对重点教学内容还是教师“包办”,没有提供学生探究、实践的机会,更不能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能想象出学生的平时练习以模仿操练为主,缺少必要的拓展和延伸训练。图表21:各校学生在“解决问题”上的表现(得分率)能力内容具体内容题号具体描述全县农六中最高最低解决问题数与代数探索规律16依据周期特征对后续情况作出判断90.289.310046.77根据排列算式中隐含的规律进行推理、判断24.022.080.0

29、3.3解决问题19运用“逆推”策略解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79.979.010070.720运用分数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81.381.290.075.010解决较复杂的生活现实问题38.837.380.010.0比和比例21解决“按比例分配”的简单实际问题80.980.910066.7空间与图形测 量22灵活运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求面积的实际问题69.168.610050.03求组合形体的表面积61.360.910040.0“解决问题”能力整体相对于其它三种能力来说稍高,除桠中得分率为47.8外,其他学校的得分率均达60%。一中得分率只92%。从以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两大内容中实际问题解决的

30、得分率看,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了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是在对一些稍复杂的问题探索中,还明显感到思维能力不够,运用策略的水平不高。曲型错误分析:1提高题第7题。此题属“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探索规律”内容,通过对给定算式中隐含规律的探索,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归纳推理能力。此题除一中得分率80%外,其余学校得分率均低于50%,最低的居然只有3.3%。图表22:各校学生提高题第7题得分率(%)情况统计图7观察下列算式: 2462×3, 246123×4 2468204×5 然后计算:246100 。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小学数学中的“找规律

31、”的重点在“找”,需要学生开展观察、比较、归纳、猜想、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下册中安排了“用计算器计算”单元,其中有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教学和相应的一定量的练习,学生对于“找规律”的习题应该不陌生,也应该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以上试题的难度虽大于教材习题,但如果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应该能解决的。通过对学生错误答案的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不能发现算式中隐含的规律,说明大部分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弱、思维水平不高;一些学生虽然发现了规律,但对于问题算式是多少个数连加不清楚,造成失分,这些都说明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一些方法和策略还不能有效迁移。以上数据可以说明,

32、教师在备课中尚不能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思想方法、能力培养资源进行有效教学,课堂中知识讲授可能详细,但思维能力训练远不达标,所以才可能出现以上学生学过了,但不会用的现象。1提高题第3题。此题属“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图形的测量”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体表面积计算能力。此题虽然全县得分率达到60.3%,但校际间却不均衡,最少的还只有40%。图表23:各校学生提高题第3题得分率(%)情况统计图 3用两个长7厘米,宽5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是( )。A254平方厘米 B214平方厘米 C142平方厘米学生答题情况及分析:不少学生都选择了C。选择C的学

33、生是把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出来后再乘2得到的答案,这是没有审清题意或者空间观念缺乏造成的。长方体表面积变化规律的探索,是拓展训练的一个内容,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颇为重视,因为这类问题中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孕含了“将两个大面贴合,所得的长方体表面积最小”的规律。组织学生对这类问题研究,发现并理解其中的变化规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以上学生的答题情况警示我们: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以重视和加强。四、调研结论 1.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标准中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较大程度得到落实。2.本届六年级学生对苏教版实验教材中的一些基本的

34、数学知识、数学概念、四则运算、数字或符号所表示的数学技能,计量单位的体验,观察物体、确定物体的位置,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等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3.应该正视的问题:大部分教师缺乏钻研教材的自觉性,无法准确把握教材的目标和要求;课堂教学教学方式和手段有待转变,机械讲解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存在,致使数学中的思想方法得不到有机渗透,思维训练得不到有效训练,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还有待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待转变,数学思维能力有待提升。4.各小学虽然重视学科教学研究,但学校与学校、教师与教师之间在“实施有效教学管理”和“提升常态课教学质量”的水平上还存在明显差异。5.本次测试,虽然难度远大于达标测试,但也能

35、看出部分学生的空间观念还是比较薄弱,运算能力还不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不强;思维缺乏灵活性,特别是面对新问题普遍缺乏探究、实践的精神。这些都与教师平时的教学只注重知识结果而忽视引导学生经历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只注重多讲多练而忽视对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能力的培养,只注重规范要求而忽视教学示范和坚持不懈地严格训练有很大关系。五、调研结论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启示1、扎实“双基”是数学教学之根本扎实“双基”是顺利解答问题的关键。要以后的教学研究中,经引领教师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双基”教学质量,在知识教学中应进行适度深化,要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特别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加工、概括、提炼与重组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所学知识能融会贯通,灵活应用。要注重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教学。2、培养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数学能力必需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要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教与学的交互性;要指导教师顺着学生的思维组织教学,因势利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精选课堂练习,保证学生的课堂有效练习时间,重视学生解题过程的揭示、分析和总结,特别要将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和提高贯穿于数学知识的积累和形成过程之中。同时,在日常教学中要求教师把重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