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_第1页
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_第2页
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_第3页
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_第4页
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探讨系别:数学与计算机信息工程系 班别:计本092班 姓名:黄德泉 学号:2009110814摘要 :目的:为当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在简要回顾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就当前急需研究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及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的“道地性”研究及药用植物资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等3个问题进行讨论。结果:我国在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已取得可喜成果,但还存在不足和误区。结论: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关键词:药用植物 资源开发利用 问题中医药是我国民族医药的瑰宝,历史悠久,疗效确切,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回归大自然呼声的日益增长,人们对天然药物的向往和需求越来越强烈和迫切,加之目前大部分化学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对人类的健康产生较大的潜在影响和威胁,而天然药物往往具有确切而稳定的疗效和保健功能,一般较少有毒副作用,为此,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地把健康和保健寄托在天然药物上。一、我国是重要的森林工业基地,有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其中具有开发价值的资源植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功能性油脂植物。我国有多种油脂植物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为发掘新的油脂资源,特别是功能性油脂资源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最能引起重视的就是具有特定的生理活性物质组成的油脂植物。2、香料植物资源。

3、香料植物绝大多数都具有挥发性、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并带有令人愉快的气味,可用于食品调配、饮料调配以及化妆品工业的基础原料。提纯后可获得高品味的名贵香料,价值十分可观。3、色素植物资源的开发。在我国东北有十分丰富的色素植物资源,如含大量花色苷红色素的越桔、蓝靛果忍冬、笃斯越桔、山葡萄、茜草、甜菜、紫草,含有胡萝卜素的万寿菊及含黄色素的大金鸡菊等。4、饮品植物的开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料的需求量愈来愈大。饮料的大力发展,迫切需要更多饮料植物,因此饮料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显得日益重要。5、淀粉植物资源的开发。我国的很多野生淀粉植物,所产淀粉性能远远超过马铃薯及玉米淀粉,很多淀粉植物在国际上受

4、到很高重视,如蒙古栎所产的橡子淀粉含量达到,在日本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每年从我国大量进口。6、山野菜植物资源的开发。山野菜是重要的可食性植物资源,在我国林区山野菜种类多、数量大、再生能力强,而且大多数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医疗功效和保健功能。7、蜜源植物资源的开发。根据泌蜜量的高低,分为主要蜜源植物和辅助蜜源植物。主要蜜源植物。数量多、分布广、花期长、分泌花蜜量多、蜜蜂爱采、能生产商品蜜的植物。辅助蜜源植物。种类较多、能分泌少量花蜜和产生少量花粉的植物。8、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我国森林植物资源丰富,并有传统中草药应用经验。9、绿化植物资源的开发。我国约有高等植物2.5万余种,其中许多种类都可作为园

5、林观赏。10、单宁植物资源的开发。我国目前栲胶生产的原料主要有落叶松、毛杨梅、油柑等树皮,产品应用于鞣革,合成胶粘剂等。主要生产厂有内蒙古森工栲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牙克石)和广西武鸣栲胶厂等。二、我国主要药用植物的分布 由于自然条件、用药历史及用药习惯的不同,中药材生产地域性较强,决定了我国各地生产、收购的药材种类不同,所经营的中药材种类和数量亦不同。全国各地生产、收购的中药材种类各具特色,形成了中药材区域化的生产模式。为此各地在发展中药材生产时,必须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和布局,以便生产出质量稳定、适销对路的中药材产品。 (一) 我国各主要区域适宜发展的药用植物种类 1、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以耐寒、

6、耐旱、耐盐碱的根及根茎类药材居多,果实类药材次之。2、长江流域及我国南部广大地区以喜暖、喜湿润种类为多,叶类、全草类、花类、藤木类、皮类和动物类药材所占比重较大。3、我国北方各省、区收购的家、野药材一般为200300种;南方各省、区收购的家、野药材300400种。 (二) 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适宜发展的主要药用植物种类 陕西天麻、杜仲、山茱萸、乌头、丹参、地黄、黄芩、麻黄、柴胡、防已、连翘、远志、绞股蓝、薯蓣、秦艽等。 在我国这样一个具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且应用中草药历史悠久的国家,自然更加受到重视。为了今后更好地发展我国药用植物资源,迎接即将来的21世纪。本文在简要回顾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

7、发利用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就当前急需研究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三、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成果的回顾建国49年来,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己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方位和多学科的研究和汗发的特点,取得了显著成果。31药用植物的调查和整理 经过30余年的考察,已查明我国高等植物约3万种,居世界第3位,其中药用植物有11146种(包括9933种和1213种下单位),相继出版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大型著作,如全国中草药汇编(1975年)、中药大辞典(1977年)新华本草纲要(3卷)(1988年)、中国本草图录(12卷)(1988一1997年)、中国中药资源志要(1994年)、中国中药区划(1995年)

8、等,使我国在药用植物的调查、整理和总结工作方面居于世界领先水平。32药用植物的引种裁培目前,我国家种的大宗药用植物就有150多种,种植面积已达440多万亩,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及组织培养育种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据初步统计,49年来由野生转为家种的药用植物不下60种,主要的有防风、龙胆、柴胡、甘草、辽细辛、五味子、半夏、山茱萸、何首乌、天麻等,引种国外药用植物约30余种,重要的有颠茄、丁香、毛花洋地黄、古柯、安息香、大风子等。这些药用植物的引种成功,在数量和质量上满足了我国人民保健事业用药的需要,促进了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也丰富了引种驯化理论宝库。33重要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

9、利用 在对全国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和整理的基础上,对一些重要的药用植物进行了多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50年代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利用植物分类与化学分类原理,找出萝芙木(Rauwolfia verticillata),取代了进口降压药利血平;根据本草纲目关于青蒿(黄花蒿,Artemisia annua)治疟记载,从该植物中分离出青蒿素(arteannuin);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野生薯蓣(Dioscoreaspp,)的活性成分,生产了治冠心病药“地奥心血康”,其年产值 1992年近 13亿元;此外在罗布麻、沙棘、灵芝、绞股蓝、芦基、西洋参、天麻、三七、千层塔等的资

10、源开发利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从上述可以看到,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家底清查”和“重要资源开发”,这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植物药品和产品提出了“安全、有效、可控、稳定”的更高要求,其核心就是要求提高药用植物资源的质量,这也就必然涉及药用植物资源中的“道地性”和“质量控制”等问题,加之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构成了当前及今后药用资源开发利用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谨对这些问题加以讨论。四、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及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再生,是对立和矛盾的,如果处理很好,它们也是相辅

11、和统一的。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合理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认识不足,以致一些地区不同程度上对资源进行了掠夺式的采收,加之违反自然规律的不适当垦殖和其它一些原因,使一些药用植物丧失了合适的生态环境,减弱了资源的再生能力,致使许多种类趋于衰退或濒临灭绝。因此,如何进行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使之能持续开发利用是21世纪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第一命题。首先必须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把资源的保护工作放在战略地位加以考虑,保护药用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种类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地区以及政策、立法、管理体制、科学研究、经济贸易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有综合性的保护对策。其次,必须明确哪些植物属于稀有濒危药用植物的范围

12、及如何判断和评价各种药用植物的稀有濒危程度和保护价值。目前主要有就地保存,迁地保存和种质库保存,从战略眼光看,我们必须很好地保存每一种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因为种质资源的消失,就现代的科学技术来说,是不可能再创造的,因此筹建药用植物的基因库和种子库,将是根本性的战略措施,是21世纪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个研究方向。在这里还需克服的一个误区就是认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一旦大面积栽培,其濒危程度就得到缓解。五、药用植物资源“地道性”的研究 “道地药材”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古代药物标准化的概念,它以固定产地生产、加工或销售来控制药材质量,保证药材的货真质优,是古代对药用植物资源疗效的认知和评价,至今仍然对指导药

13、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如何用现代科学理论来阐明药材道地性的科学内涵,使之在指导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将是迫切需要研究的第二个命题。对于药材道地性的研究,应该说,在几千种中药当中,是研究得比较多、比较深入的一部分(研究内容包括引种栽培、成分分析等),但距离阐明药材道地性的科学内涵还相差很远。因此,我们应该对过去的研究进行认真的总结和反思,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建议用居群生态学和居群遗传学的方法研究上述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使研究从药材来源于生物这一本质入手,从而更接近道地药材的本质。揭示道地药材的本质和科学内涵,对于开发和利用优质高效的药用植物资

14、源,指导药用植物的人工栽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令人可喜的是目前已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道地药材的系统研究”,并设立了生物组,专门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对药材道地性的研究会有突破性的进展。六、药用植物资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受生长环境、采收季节、生长年限。贮藏和加工方法等随机因素的影响,如忏金翼方卷一云:“夫药采收,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收,与朽木不昧,虚费人工,卒无神益。”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即使同一品种,因采收时间不同,其化学成分含量也有不同。尤其增加药用植物的质量评价难度的是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很复杂,包括其赖以防治疾病的有效

15、成分和辅助成分以及无效成分,并且有效成分有其“专一性”,即对某一种疾病为有效,而对另一种疾病则为辅助成分甚至是无效成分。因此,如何解决药用植物质量的控制和评价,将是搞好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第三命题。药用植物质量的控制和评价应建立在化学成分协同作用而产生传统疗效的基础上,要克服众多研究方法和鉴定方法的共同缺点,即未把各药用植物所含特征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值的整体与该药用植物的种属和临床疗效全面相关。克服这个缺点要依靠科技进步。目前,中药质量化学模式识别研究就是运用分析化学、药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技术,以中药的传统形态学鉴定为线索,以重视药味协同作用的中药复方理论为指导,在研究阶段用计算机科学

16、把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值的整体与反映其疗效的药理作用相关以确定有效成分及其权重,而在常规应用阶段则仅用各有效化学成分的整体做质量控制指标。现已比较成功地对黄芩、厚朴、龙胆、威灵仙、大黄、人参、牡丹皮等进行了化学模式识别。相信这一方法能成为药用植物质量控制和评价的法定方法。七、几点建议(1)加强信息资源工作,信息是工作的命脉,建议编制“中国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志”、“中国植物成分志”及其数据库,并将大量药用资源普查的原始资料,如贮藏量,年生产量,年需要量等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然后可以根据数学模式预测今后发展和需求的趋向。这对药用植物资源有计划地开发和利用,并向社会提供咨询和预测等具有战略意义。(2)加强

17、濒危药用植物的研究建议成立一个国家濒危药用植物工作组,负责组织各方面专业技术人员拟定珍稀濒危程度评价标准和种类的确定,制定积极可行的保护措施。(3)加强药用植物的“道地性”研究对药用植物资源中的“道他性”进行多学科的专题研究,内容涉及生物学、药学、化学等,人员不仅是中医中药系统的学者,还应包括其它行业系统的专家,将其当作一种系统工程来研究。(4)加强药用植物质量控制和评价的研究把有关的研究人员跨学科地组织起来,对药用植物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进行更深入系统的研究,使其成为对药用植物质量进行控制和评价的法定方法。(5)加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推广作用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与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分不开的

18、。今后,药用植物开发利用仍然要广泛地使用新技术、新方法。比如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需引进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及发酵工程的技术和手段;药用植物资源的质量控制需引进 GC, GCMS和 HPLC-MC等新技术。(6)加强药用植物开发成果与市场间的联系 为了加快药用植物开发利用的速度和有价值成果早日进入市场,克服过去实验室与市场脱钩,产品不能转化为商品的这一弊端,需加强药用植物开发成果与市场间的联系。(7)加强国内外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合作这将促进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利用加速进入国际经济的大循环和药用植物产品的外向化。(8) 我国的植物资源丰富,但总的资源量有限,许多物种仅只分布在一个狭小的区域。很多特有种甚至仅分布在一个岩石上或是一条小沟谷中。植物资源有分布分散、生态环境狭小、保护困难和保护政策不容易落实等特点和植物种类的地理分布的分散性、生态狭小性及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等特殊性。因此在宣传植物资源丰富的同时,一定要说明植物资源的特殊性。宣传时不要只讲优点,不讲短处,要全面,这样才有利于保护和开发。八、参考文献1张惠源,赵润怀,袁昌齐,等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