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资料推荐说明一、本工艺按照部颁检修规程(2007)69号问中技术标准所列项目进行编制,其中包括接触网十五个项目的检修标准、准备工作、检修步骤、处理方法、注意事项及相关的计算公式、图表。二、本工艺结合我段既有线(成渝线、川黔线、襄渝线)接触网实际情况,根据局接触网检修标准讨论结果进行修订,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对个别抽象的标准数据化,提高了可操作性。三、本工艺适用于速度W120km铁路接触网的检修维护作业。4、 本工艺中未叙述各项检修作业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实际作业时,应按部颁安全规程及路局有关安全的规定执行。5、 本工艺中所规定的各单项作业的定员人数均未考虑事故抢险。6、 工具材料准备工作
2、可根据现场实际所需备齐,并处于良好状态。7、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原重庆供电段接触网检修工艺及标准作废。重庆供电段2007年5月10日力索和接触线(一)检修标准1. 承力索、接触线的张力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全补偿链型悬挂接触线跨中预留弛度:等高悬挂按相邻吊弦间接触线高度差1020mmi增(减)进行调整(最低点在跨中)。2. 承力索在直线地段应位于线路中心线的正上方,在曲线地段承力索与接触线之间的连线应垂直于轨面连线,在运行中因线路的变化调整后,不得因承力索的偏斜过大,导致接触线吊弦线夹状态改变而打弓。3. 悬挂点处接触线距轨面的高度应符合规定。4. 运行中轨面基准高度发生变化时,导致接触线工作支
3、高度相应发生变化,其高度变化率在满足安全运行高度的前提下一般不超过3%。,困难情况下不超过5%。5. 接触线在水平面内改变方向时,其偏角一般不应大于6,%难情况下不得超过12。6. 接触线平直,无上下弯,无异常磨耗。载流承力索在悬吊滑轮处需安装预型保护条.7. 承力索无断股,悬吊滑轮无卡滞,该处无异常磨损。8. 镀锌钢绞线承力索表面有防腐油。(二)准备工作1. 人员:车梯作业不少于11人,作业车作业不少于7人(不含司机)。2. 工具:绝缘车梯(作业车)、绝缘吊绳、扭铁板、扭力扳手、工具包、油桶、油刷、测量工具、安全工具、防护工具等。3. 材料:吊弦、吊弦线夹、扎线、专用钢线卡子、夹环等。(三)
4、检修步骤1. 检查补偿装置状态(坠砣数量及有无卡滞)。2. 检查承力索有无锈蚀、断股及悬吊滑轮处的磨耗情况。3. 检查承力索的偏移程度。4. 检查接触线有无偏磨、线夹处有无偏斜打弓。5. 检查接触线定位点高度、跨中弛度及高度变化率。6. 测量定位点、跨中及异常点接触线磨耗值。(四)处理方法1. 承力索如有锈蚀,应对其除锈并涂油。2. 铜、钢承力索19股断3股及以下时,应进行机械补强。3. 铜、钢承力索19股断4股及以上时,应截断重做接头。4. 悬吊滑轮处承力索磨损较大时,应检查该处悬吊滑轮是否存在卡滞现象,并处理卡滞的同时采用预型保护条进行保护。5. 接触线局部磨耗超过30时,应进行局部补强(
5、方法见图1)。6. 接触线局部磨耗达到40时,应截断重做接头(方法见图2)。(五)注意事项1,进行承力索机械补强时,补强线的材质、型号应与被补强承力索相同。2,使用专用钢线卡子进行承力索补强时,断肢处两侧应分别安装4个,且均为一正一反安装(见图3)。3,使用对接式接头线夹进行接触线接头时,接头线夹中点必须与接触线接头缝隙处重合。4.截流承力索接头时应做电气沟通。27mm图1接触线补强示意图一、质量标准1 .补强线夹状态:无裂纹、破损、线槽平直、两线槽能调整平行,弹垫、平垫、螺母齐全,螺栓拧进灵活。2 .补强线状态:平直无弯扭,型号与被补强线相同。3 .补强线及线夹的接触面光洁,并涂有约0.2m
6、mg的电力复合脂。4 .两补强线夹间距坏大于500mm当大于500m时须加装线夹,并均匀布置,线夹夹线部分须全部入线槽,螺栓紧固力矩为25N.G螺纹有油。5 .补强线须与受电弓接触(曲线上装在被补强线的曲内侧),在距补强线夹100m处将补强线头向上弯曲与线面成3牖度,其上翘部分长度为50mm6 .补强处受电弓过渡平滑,接触线高度为Hx+2A40mm:H滋接触线正常高度(下同),即定位点为设计高度,跨中为设计高度减去预留弛度值。二、安装步骤1 .预制补强线,检查补强线及线夹的状态,打磨接触面并涂电力复合脂。2 .将补强线夹卡在被补强线上,调整螺栓长度把补强线小面装入线夹,用手拧紧螺杆、螺母(两端
7、同时进行)3.4.5.6.检查、调整过渡平滑情况及补强线状态。用扭力扳手将螺杆、螺母紧固力矩拧至标准值。按图示标准威弯检查、处理过渡平滑情况。序号名称材料单位数量附注5补强线夹套24螺母、平垫片套43螺栓、弹垫圈套42接触线1补强线米实测图2a接触线接头吊弦布置图odomEEEEE图2tl接触线接头工艺图一、质量标准1、接头线夹状态:无裂纹、破损,螺栓、弹垫、平垫、螺母齐全、螺栓拧进灵活,装配 方向正确。2、接头处接触线平直无弯曲,端部截面应为正截面(严禁斜截面),表面光洁,接头间隙不得超过0.5 0nin3、4、5、6、1、2、3、4、5、6、7、8、9、螺栓紧固,扭矩为44N.C接头线夹安
8、装端正,过渡平滑。接头线夹与相邻两吊弦均应保持810甫接头线夹处接触线高度应比相邻吊弦点高 2040、安装步骤检查接头线夹状态是否良好。接头接触线卸载。用钢锯将接头接触线端部锯成正截面,并用锤刀打磨。 将接头接触线装入接头线夹中部。用250m搬手按图2b: I、II、III、IV、V. VI的顺序一次拧进螺栓至弹垫圈平整。检查导线接头间隙。用扭力搬手按步骤5的顺序拧紧螺栓至标准力矩。加平垫圈带螺母,并拧紧螺母至标准力矩。接触线受载并检查接头受力状态和过渡情况。10、拆除卸载工具。11、安装接头线夹处吊弦及相邻吊弦,调整接触线高度。三、安全注意事项1、拆除卸载工具时,应缓慢进行。2、检修接头线夹
9、,须使其卸载后,才能进行。3、拧紧螺帽时,须用扳手稳住螺杆。序号名 称材料单位数量附注7接触线接头间隙6螺母、平垫片:套65螺栓、弹垫圈套64接头线夹r套13吊弦套32接触线1承力累衿午0:一“100-+“100L:100=-100Kq100k-4100-10b,图3承力索补强示意图序号名称材料单位数量附注3承力索2专用钢线卡子套81补强线米实测二、吊弦吊索(一)检修标准1. 链型悬桂吊弦布置:定位点两侧各4m(曲线为5m)为第一吊弦,其余吊弦按812m的间距均匀布置,误差不超过200mm;i跨距30m为3根,39m及以下为4根,4049m为5根,5059m为6根,6065m为7根;站场岔群内
10、各股道的吊弦宜相互对齐。2. 整体吊弦截面损耗不应超过20。3. 吊弦套接整齐,无卡滞,有调节余量,不松弛,吊弦线夹安装正确、牢固,不偏斜、打弓。4. 吊弦顺线路方向的偏移值应与该点承力索和接触线伸缩值之差相适应,吊弦在平均温度时,应保持铅垂状态,在极限温度范围内,吊弦顺线路方向的偏移值不得大于吊弦长度的1/3。5. 环节吊弦不得少于2节,每节长度不超过600mm吊弦环直径应为其线径的5-10倍。6. 简单悬挂的弹性吊索:两端的长度,在平均温度时应尽量相等,允许相差不超过400mm与接触线连接的吊索线夹应紧固不得有松动及偏斜现象。7. 整体吊弦:各零部件应完整,铜绞线或钢丝绳应无散股、断股、硬
11、弯等现象;上端采用可调方式,下端采用永久固定方式;吊弦可调端螺栓夹持点与鸡心环的距离保持在1020mnp同一跨距内吊弦回头环安装朝向一致。(二)准备工作1. 人员:车梯作业不少于11人,作业车作业不少于7人(不含司机)。2. 工具:绝缘车梯(作业车)、绝缘吊绳、扭力扳手、工具包、小油桶、油刷、测量工具、安全工具、防护工具等。3. 材料:吊弦、扎线、夹环、吊弦线夹、吊索线夹等。(三)检修步骤1. 检查吊弦布置数量、间距。2. 检查吊弦工作状态(受力状态、线夹安装是否端正、牢固、环节有无卡滞、锈蚀、截面磨耗、偏斜)。3. 检查简单悬挂吊索线夹是否安装正确,牢固,螺栓是否有油,有无偏斜打弓现象。(四
12、)处理方法1. 吊弦偏移的调整( 1)偏移值计算公式:E=La(txtP)式中E-吊弦偏移值(m);L-吊弦到中心锚结的距离(m);a-线胀系数(1/C);全补偿a=(ajac);tx-调整时温度();tP-平均温度();aj-接触线线胀系数(1/);ac-承力索线胀系数(1/)。( 2)吊弦偏移方向的确定当txtp时,E为正值,吊弦下端应向下锚方向偏移;当txVtp时,E为负值,吊弦下端应向中心锚结方向偏移;当tx=tp时,吊弦顺线路方向应无偏移。( 3)根据计算的吊弦偏移值E,调整吊弦偏移到符合要求的位置。2. 根据公式E=La(txtP),在极限温度时,若E的绝对值大于1/3倍吊弦长度,
13、则此吊弦应改为滑动吊弦。(五)注意事项1. 应用扭力扳手按标准力矩对承力索吊弦线夹、接触线吊弦线夹进行紧固,接触线吊弦线夹不得歪斜、偏磨打弓。2. 绝缘锚段关节内不得因回头环减小绝缘间隙。三、软(硬)横跨(一)检修标准1. 横向承力索和上、下部固定绳均不得有接头、断股和补强现象。2. 横向承力索(双横承力索为其中心线)、上、下部固定绳应在同一垂直平面内,横向承力索最低点到上部固定绳的距离应不小于400mm直吊弦应处于铅垂状态,偏斜不超过100mmi3. 上、下部固定绳应水平,允许有平缓的负弛度:5股道及以下不超过100mm6股道及以上不超过200mm下部固定绳距接触线的垂直距离一般为30040
14、0mm最小不得小于250mm4. 直吊弦和斜拉线用2股33.5mm的不锈钢线绞合制成;直吊弦、斜拉线回环直径80100mmi分别距离上、下部固定绳250300mmi回环面应与上、下部固定绳组成的垂面重合。5. 斜拉线上端应安装在定位环线夹上。6. 分段绝缘子串应位于两股道中间且上、下对齐,允许误差士100mmi站台上方上、下部固定绳绝缘子串靠站台侧第一片绝缘子裙边应与站台边沿在同一铅垂面,允许误差100mm;上、下部固定绳接地侧绝缘子裙边至支柱内缘的最小距离为700800mm。7. 杵头杆螺纹部分外露20100mmi调整螺栓的丝扣外露部分不得小于20mm。8. 硬横梁应呈水平状态(挠度符合规定
15、),硬横梁角钢应无弯曲和变形,硬横梁各段之间、硬横梁与支柱之间应连接牢固,螺栓紧固并涂油。9. 各连接部位安装正确,无烧损或异常磨损。10. 各部螺栓紧固力矩符合标准。(二)准备工作1. 人员:车梯作业不少于11人,作业车作业不少于7人(不含司机)。2. 工具:绝缘车梯(作业车)、绝缘硬梯、绝缘吊绳、绝缘滑轮组、紧线器、管钳、专用扳手、扭力扳手、工具包、钢卷尺、油桶、油漆、油刷、钢丝刷、安全工具、防护工具等。3. 材料:单(双)横承力索线夹、定位环线夹、33.5mm不锈钢线、黄油、悬吊滑轮等。(三)检修步骤1. 检查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及各受力部件(杵头杆、调整螺丝)状态是否良好。2.
16、检查上、下部固定绳的受力、负弛度及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固定绳在最短直吊弦处的距离。3. 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及各部零件涂油。4. 检查直吊弦是否垂直,检查直吊弦、斜拉线是否松弛、各连接部位是否烧损或异常磨损。5. 检查硬横梁状态。(四)处理方法1. 更换直吊弦( 1)将硬梯挂在横向承力索上须换直吊弦处(短直吊弦可不用硬梯);( 2)用滑轮组将直吊弦卸载(短直吊弦可用紧线器);( 3)拆除旧直吊弦,安装新直吊弦;( 4)松开滑轮组,复查调整至符合要求,然后撤除各种工具。2. 调整直吊弦位置( 1)将硬梯挂在横向承力索上须换直吊弦处(短直吊弦可不用硬梯);( 2)用滑轮组将直吊弦卸载(短直吊弦可
17、用紧线器);( 3)调整横承力索线夹或定位环线夹至要求位置;( 4)调整直吊弦长度,以保证上部固定绳满足质量标准。3. 上、下部固定绳的弛度,视情况通过调整直吊弦、斜拉线长度或软横跨固定角钢(底座)的位置来满足质量标准。(五)注意事项1. 双横承力索应受力均衡,双横承力索线夹应呈水平状态。2. 预制软横跨时应注意定位环线夹的受力方向。四、锚段关节(一)检修标准1. 电分段锚段关节( 1)两悬挂间的有效绝缘距离须大于400mm。( 2)转换柱处两悬桂的垂直距离:a、四跨电分段:采用悬式绝缘子分段时应保持400500mm采用绝缘杆件(含硅橡胶绝缘子,直径150mm及以下)分段时应保持350400m
18、m接触线分段绝缘子或绝缘杆的下裙边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150mm以上。b、三跨电分段:分段绝缘子宜采用聚合材料绝缘子(硅橡胶或其它聚合材料);非工作支承力索相对于工作支承力索抬高不小于100mmi非工作支接触线相对于工作支接触线抬高不小于250mm转换跨距内吊弦间距视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跨中过渡平稳。(3)两悬桂的水平距离:400500mm( 4)中心柱处(三跨电分段锚段关节为两转换柱中部)两接触线距轨面等高,允许误差20mm等高处白长度为2m以上,高度为Hx+20mm。( 5)分段绝缘子串至锚支悬挂固定(定位)点间的距离不小于500mm。2. 机械分段锚段关节( 1)转换柱之间的两接触线,其水平
19、距离为100mm允许误差30mm。( 2)转换柱处非工作支接触线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200250mm并均匀抬升至下锚。( 3)两悬挂各部分(包括零部件)之间的距离在设计极限温度下应保持50mnZo( 4)定位管能自由偏转无卡滞,锚支定位卡子安装正确,铁件无锈蚀。(5)各部零件状态良好、安装正确,各部螺栓紧固力矩符合标准。(二)准备工作1. 人员:车梯作业不少于11人,作业车作业不少于7人(不含司机)。2. 工具:绝缘车梯(作业车)、绝缘滑轮组(或紧线器)、扭力扳手、扭铁板、木榔头、测量工具、安全工具、防护工具等。3. 材料:吊弦线夹、定位线夹、定位环、锚支定位卡子、3.5不锈钢丝、黄油等。(三)
20、检修步骤1. 检调转换柱处两接触悬挂间的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2. 检查锚支、工作支及定位管偏转是否灵活(在极限温度时不能卡滞),电分段锚支分段绝缘子串至锚支悬挂固定(定位)点间的距离是否符合要求。3. 检查两锚段工作支接触线过渡(四跨为中心柱、三跨为跨中)处两支接触线距轨面高度值(Hx+20),且是否相等,间隙是否符合要求,等高处过渡点长度是否符合要求。4. 检查电分段锚段关节两接触悬挂间的绝缘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四)处理方法1. 电分段锚支分段绝缘子串至锚支悬挂固定(定位)点间的距离小于规定:(1)用卸载工具紧起分段绝缘子串,使其充分卸载;( 2)卸下中心锚结侧的楔形线夹,按要求重新制作回头
21、;( 3)连接分段绝缘子串;( 4)松开紧线工具,使分段绝缘子串受载,检查连接部件受力情况,撤除卸载工具;( 5)必要时调整补偿器b值。2. 保证工作支接触线高度、定位坡度、偏移、拉出值符合标准后方可调线间距离和抬高。因悬挂布置位置造成其绝缘间隙不够时,可相应改变悬挂位置来保证其绝缘间隙;因整体吊弦回头环影响有效绝缘间隙,应将整体吊弦回头环相反安装。3. 转换柱处锚支与工作支接触线相对抬高不符合规定时可调整锚支吊弦长度以满足要求。4. 曲线电分段锚段关节过渡处两工作支接触线相对高差与线路超高的关系式:A=d*h/L弋h/3式中:A中心柱处两工作支接触线相对高差(mm)d中心柱处工作支接触线间的
22、水平距离(mmL一两钢轨中心距(取1500mrmih一外轨超高(mrmi(五)注意事项1. 电分段处于小半径曲线区段时,应注意测量跨中拉出值。2. 如发现有零件烧损,应检查电气连接情况,找出原因,及时处理。3. 电分段锚段关节不宜作为不同供电臂间的同相电分段。否则,应在锚段关节外适当地点加装一组消弧分段器。4. Hx为接触线正常高度(下同),即定位点为设计高度,跨中为设计高度减去预留弛度值。五、中心锚结(一)检修标准1. 中心锚结设在锚段两侧张力补偿条件大致相同处,并位于跨距的中心。2. 接触线和承力索的中心锚结绳均不得有断股和接头。3. 接触线锚结绳两边长度相等,每侧长度不小于中心锚结线夹处
23、承力索与接触线间距的10倍。4. 中心锚结线夹两边锚结绳的张力、长度相等,不松弛。5. 接触线中心锚结所在的跨距内接触线不得有接头和补强。接触线中心锚结范围内不得安装吊弦和电连接器。锚结绳两端与承力索应各用两个线夹连接,线夹间距100mm锚结绳头伸曲线夹100150mm露头端部绑扎不少于20mmi中心锚结线夹应安装牢固,在直线处应保持铅垂状态,在曲线处应与接触线的倾斜度一致。6. 中心锚结线夹处的接触线高度比相邻吊弦点高2050mm。7. 中心锚结范围内承力索不得有接头和补强。中心锚结绳的弛度应等于或略高于该处承力索的弛度。中心锚结在跨距中部与承力索用3个线夹固定,在悬挂点两侧各用2个线夹固定
24、,上述线夹间距均为100mm(为避免中心锚结处、吊弦线夹磨损承力索中心锚结绳,宜将承力索中心锚结绳在中心锚结转换柱处单独悬挂)。8. 各部螺栓紧固力矩符合标准。(二)准备工作1. 人员:车梯作业不少于11人,作业车作业不少于7人(不含司机)。2. 工具:绝缘车梯(作业车)、绝缘绳、滑轮、扭铁板、扭力扳手、工具包、测量工具、安全工具、防护工具等。3. 材料: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专用钢线卡子)、4.0镀锌铁丝、1.6不锈钢铁线、黄油等。(三)检修步骤1. 检查锚结绳两边受力是否相等,有无锈蚀、异常磨损及断股;镀锌钢绞线有无防腐油层等情况。2. 测量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的高度是否
25、符合要求。3. 检查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工作状态是否正常。4. 检查锚结绳安装是否正确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专用钢线卡子)安装是否正确,螺栓是否紧固,锚结绳露头是否绑扎。(四)处理方法1. 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低于要求时( 1)用4.0镀锌铁线(或绝缘绳)将跨中接触线吊起,使中心锚结辅助绳两边充分松弛,然后拆除辅助绳绑扎线;( 2)松动内侧线夹,用扳手撬开两个线夹间辅助绳,使之成大垂弯,紧固内侧线夹;( 3)松开外侧线夹,使辅助绳向外窜动后紧固外侧线夹。( 4)反复进行(2)、(3)项步骤直至符合要求,最后拆除跨中铁线(或绝缘绳),并绑扎露头。2. 接触线中心锚结线夹处接触线高度高于要求
26、时(1)用4.0镀锌铁线(或绝缘绳)将跨中接触线吊起,使中心锚结辅助绳两边充分松弛,然后拆除辅助绳绑扎线;( 2)松动外侧线夹,用扳手撬开两个线夹间辅助绳,使之成大垂弯,紧固外侧线夹;( 3)松动内侧线夹,使辅助绳向内窜动一定距离,然后紧固内侧线夹;( 4)反复(2)、(3)项步骤至达到要求为止;( 5)拆除跨中铁线(或绝缘绳)并绑扎露头;(五)注意事项调整时中心锚结辅助绳不得滑脱。六、线岔(一)检修标准1. 在线岔交叉点处:承力索交叉点位置应与接触线交叉点位置在同一铅垂面内;正线接触线位于侧线接触线的下方(当两支侧线相交时,则距中心锚结或硬锚近的一支接触线在下方);线岔选型符合规定,其零部件
27、齐全;限制管安装牢固可靠、中心偏移符合要求;接触线能自由伸缩无卡滞,上方接触线与限制管的间隙为13mm2. 线岔始触区内(即当机车受电弓直线工作部分宽度为1250mm时两工作支中任一工作支的水平投影距另一股道线路中心400850mm不得安装任何线夹。3. 线岔处接触线高度符合设计值,且岔群处接触线高度必须保持一致,允许误差+30mm。4. 定位拉出值符合设计要求,定位点处两接触线间距不小于120mm跨中曲线半径最小处接触线偏移值不超过400mmi5. 单开道岔(见图2)处线岔:(1)对单开道岔的标准定位线岔,两接触线交叉点位于道岔导曲线两内轨距630800mm的横向中间位置,其中心偏差不得超过
28、50mm。(2)在接触线交叉相距500mm#:两工作支接触线在正线与侧线组成线岔时,侧线接触线应高于正线接触线1030mm在侧线与侧线组成线岔时,允许上面一支比下面一支高生。20mmi非工作支接触线应高于工作支接触线不小于50mmi且不得使限制管承受悬挂负载。(3)定位点处工作支拉由值:标准定位为350400mm非标准定位一般不得大于450mm(非工作支定位拉由值以确保交叉点位置为度)。6. 交叉渡线(见图1)处线岔( 1)四组单开道岔处线岔检修标准同5,四组交叉点宜达到同一参数标准。( 2)两渡线接触线的交叉点应位于两渡线中心线的交点处(O点),允许横向和纵向偏差均为50mm。( 3)在两渡
29、线接触线相距500mn#:两接触线应等高,允许上面一支比下面一支高由020mm7. 复式交分道岔(见图3)处线岔( 1) 两接触线交叉点应位于中轴支距的中点(图3中O点),允许横向和纵向偏差均为50mm。( 2)复式交分道岔与交叉渡线相衔接时,复式交分道岔处的线岔交叉点应位于交叉渡线侧。( 3)在两接触线交叉相距500mm#:两接触线应等高,允许上面一支比下面一支高由020mm( 4)两定位拉出值符合设计要求,并力求相等,其误差以确保交叉点位置达标为度。7. 单腕臂道岔柱(L型、LY型、Y型)承力索悬挂位置和人字拉线(拉杆)的安装,宜采用以下方式:( 1)承力索悬挂安装方式:转角力大的一支安装
30、在钩头鞍子内,转角力小的一支安装在悬吊滑轮内。( 2)人字拉线(拉杆)的安装方式:人字拉线(拉杆)安装在由钩头鞍子固定的一支承力索上,每端距钩头鞍子600mm。8. 线岔的编号应与其所在的道岔编号相同。(二)准备工作1. 人员:不少于11人,作业车作业不少于7人(不含司机)2. 工具:绝缘车梯、绝缘滑轮组、绝缘吊绳、钢丝套、线坠、550mm水平尺、扭铁板、钢丝刷、木榔头、工具包、油刷、小油桶、平面布置图、钢卷尺、扭力扳手、安全工具、防护工具等。3. 材料:限制管、定位线夹、吊弦线夹、防腐油、开口销、3.5不锈钢线、接触线电连接线夹。(三)检修步骤1. 测量交叉点的投影位置。2. 测量定位点拉出
31、值、两接触线间距及接触线高度。3. 检查限制管安装位置(偏移值)及接触线在限制管内的活动间隙。4. 测量并确认始触区内无线夹、检查各部线夹状态,检查螺栓紧固情况。5. 测量两接触线交叉相距500mm#高差。6. 测量定位点相邻跨距跨中最大偏移值。(四)处理方法1. 单开道岔及复式交分道岔处线岔(1)两接触线交叉点纵向位置符合要求,但横向中心偏差超过规定时,应根据测量确定的交叉投影所偏方向及偏移值,相应调整定位点的拉出值,直至交叉点投影位置符合要求。( 2) 两接触线交叉点投影的横向位置符合要求,但纵向位置超过规定:当单开道岔小于630mm复式交分道岔在短轴的离开道岔柱侧时,减小交叉角,即相应减
32、小两定位拉出值;当单开道岔大于935mm复式交分道岔在短轴的道岔柱侧时,增大交叉角,即相应增大两定位拉出值(工作支拉出值一般不得超过450mm,而非工作支不受其限制,交叉角为两工作支接触线的夹角)。( 3) 两接触线纵横向位置均超过规定根据线岔的实际情况,可将限制管两端固定线夹松动调至需要位置(必要时拆除)。单开道岔将线坠挂在位于下方接触线并位于两内轨相距630935mm(复式交分道岔在短轴上),然后调整该线定位拉由值,直至符合内轨距630935mm的横向中心处(复式交分道岔在中轴支距的中点)。调整位于上方接触线定位拉由值,直至该线交于线坠处,则该点就是线岔的交叉点。(4)当两交叉接触线相距5
33、00mm#高差超过规定:在保证交叉点处位于下方的一支接触线高度符合标准的情况下,再调整另一支接触线邻近吊弦的长度直至达到要求为止。(5)确定限制管安装的位置(即限管中心相对交叉点的位置):在平均温度时限制管中心与交叉点重合,高于平均温度时向下锚方向偏移,反之,向中心锚结方向偏移,其偏移值可查偏移曲线或计算得由:偏移值E的计算公式:E=La(txtp)式中:E限制管中心相对交叉点的偏移值(m)L线岔到中心锚结或硬锚的距离(m)tp平均温度(C)tx检调时的温度(C)a线胀系数(1/C)(6)交叉点处活动间隙不符合要求(13mmi,则调整相应接触线的高度和限制管直至活动间隙符合要求。2.交叉渡线处
34、线岔( 1) 各单开道岔处接触线交叉点的标准范围(两内轨相距630935mmi间)。( 2) 正线(I、n)接触线拉由值,使接触线通过A、B、CD点处于同一标准值位置(见图1,A、B、C、D点为630935mmfg围的同一内轨距中心点)。( 3) 渡线(田、IV)接触线拉由值,使接触线与A、B、C、D相交,从而满足四组单开道岔处线岔投影点的要求。( 4) 拉由值时,须同时兼顾两渡线交叉点O位于菱形交叉中心上方。( 5) 调整接触线高度,检调A、B、C、D、O点限制管间隙。( 6) 其余项目,参照单开道岔进行。(五)注意事项1. 推动车梯通过道岔时,推梯人员须确认道岔开通位置正确,以防车梯掉道倾
35、倒。2. 测量时,严禁将钢卷尺同时接触两根钢轨,车梯不得短接轨道绝缘。3. 当信号开放后,应避免在相应的道岔上作业。4. 复式交分道岔处线岔定位点接触线拉出值,在测量时须选不可动的一根钢轨为测量基准。5. 特别注意不要将脚放在道岔可动部分与固定部分之间,以防道岔转换时夹伤。6. 承力索交叉点间距不小于20毫米,否则在交叉处应加装1组连接线。精品资料推荐128图2单开道岔图1交叉渡线处接触线交叉示意图图3复式交分道岔序号32材料单位数量附注精品资料推荐七、电连接器(一)检修标准1. 下列处所须装设电连接器( 1)锚段关节转换柱与锚柱跨距内的两支悬挂间,装设纵向电连接器。( 2)线岔处两支悬挂间,
36、装设一组电连接器。( 3)载流承力索区段,每间隔150200m(隧道内每间隔6070m)装设一组横向电连接器;非载流承力索区段,每间隔250m装设一组横向电连接器。( 4)分段、分相绝缘器两端,各装设一组横向电连接器。( 5)接触悬挂上承力索中性区两端,各装设一组横向电连接器。( 6)简单悬挂与链形悬挂衔接处,装设一组横向电连接器。(7)车站电力机车停车起动处与同一供电臂的各股道悬挂之间,装设一组股道电连接器。( 8)牵出线、专用线接触网,悬挂在与相邻股道无绝缘分段的软横跨上时,须将牵出线或专用线接触网在最末端无绝缘分段的软横跨处装设股道电连接器(相同供电臂,见图1)。( 9)电连接器距邻近吊
37、弦(包括人字吊弦)距离为0.52米。( 10)设有分段绝缘器的接触悬挂,当带电侧悬挂在与相邻股道无绝缘分段的软横跨上时,必须在该处装设一组股道电连接器(见图2)。( 11)接触悬挂非工作支与其他线索交叉处空气间隙小于50mm寸,在该处两者间装设一组电连接器。( 12)不同材质承力索接头处、隧道承力索中心锚结(或承力索断开点)处,在接头两端的承力索与接触线间、承力索与承力索间装设一组电连接器(见图3)。( 13)开关处安装引线电连接器(见图2、图4)。( 14)供电线上网处安装上网电连接器(见图5,采用型上网,供电线与型连接。在任何情况下,供电线与承力索不出现直接串联回路关系)。2. 电连接线为
38、多股绞线,且不得有接头。截面为铜绞线不小于95mmy铝绞线不小于185mmt3. 电连接器的安装须确保主导电回路畅通,在承力索上不形成串联导电回路。4. 电连接线夹处接触线不偏磨。5. 电连接器与接触线、承力索、型电线之间的连接必须牢固、可靠,保证电接触良好,线夹内无杂物,线夹与被连接接触线的接触面光洁无氧化膜并在接触面上均匀涂抹0.2mm厚的电力复合脂。6. 电连接线的长度满足极限温度时承力索、接触线纵向位移的要求一般在承力索与接触线间螺旋盘绕3圈、两承力索间螺旋盘绕58圈(线岔处为3圈),圈间距2080mm圈径铜线60mm铝线80130mlm!且最下圈距接触线200300mmo7. 连接处
39、无烧伤、断股及过热变色,线夹落槽、无裂纹,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要求。(二)准备工作1. 人员:车梯作业不少于11人,作业车作业不少于7人(不含司机)。2. 工具:绝缘车梯(作业车)、绝缘绳、抹布、砂布、钢丝刷、扭力扳手、安全工具、防护工具等。3. 材料:电连接线夹、接触线电连接线夹、电连接线、绑扎线、电力复合脂等。(三)检修步骤1. 检查电连接器安装位置、偏移、截面、长度是否符合要求;2. 检查电连接器是否有断股、烧伤、过热变色、整理盘圈;3. 检查电连接线夹接触是否良好(接触线电连接线夹落槽,电连接线、?承力索全部位于线夹槽内等)螺栓紧固力矩是否达标。(四)处理方法1. 电连接器的移位检查( 1
40、)拆除电连接线夹,确认无烧损、裂纹、变形,若有异常须更换线夹。( 2)检查线夹接触处的电连接线、接触线、承力索有无烧损,有烧损时作更换或补强、切断做接头处理,并移位安装。(3)用砂布或钢丝刷去掉电连接线、接触线、承力索和电连接线夹等接触面的油污和氧化物,并将接触面打磨光亮,涂抹电力复合脂,在要求位置按标准力矩进行安装紧固。(五)注意事项1.与隔离开关引线相连的电连接器移位检查或更换应采取停电作业进行,否则须事先用同等截流能力的短接线将电分段设备(?如电分段锚段关节、分段绝缘器、分段绝缘子串等)短接。2 .V?型天窗停电作业时,未装短接线禁止松动锚段关节电连接及开关电连接线夹螺栓。3 .夹板式三
41、螺栓电连接线夹安装时应从中部螺栓开始依次交替逐渐拧紧至标准力矩。59汪附日里数实位单米料材称名接连电道股号序1图意示置位设装接连电跨横软端末的线头尽有挂1图图3承力索接头或断开处电连接安装示意图序号名称材料单位数量附注5电连接线米实测4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套13电连接线夹套12电连接线夹套11楔形线夹套22套铜比附且羲位单3。计圣置均者明注未寸尺图本6线出露头接走5。巳P图1赤1于小不整留1接承4铝铜式A侑与售方的住专心HC-OJ型米i当0菱接市仙宠零型i悬当;挂悬图本3QdiTyuzqxjdlD-TrQXO型挂悬2篓双里至线接iwi软、*m且理照希艺工装奏及法需预争关开恚用米H流器装菱引关迎节&
42、锚区流载于适图本1441000200300200025005002000200图5a单支供电线区间上网安装工艺图说明:1、2、本图适用于单支供电线或加强线区间上网安装。悬挂类型LGJ185+TJ95+CT-110LGJ185+GJ70+CT-110LGJ185+LBGJ70120+CT-1103、本图材料按GJ70+CT-1101挂类型统计,当悬挂类型为TJ95+CT-110时,零件1改为铜电连接线夹95/95,当悬挂类型为LBGJ70-120+CT-110时,零件1改为相应型号的嵌入式铜铝过渡线夹。4、电连接器处接触线高度为Hx+2A40mm5、电连接线线头应露出线夹约50mm6、本图尺寸未
43、注明单位者,均以毫米计。予号名称材料单位数量附注6用弦箕ri5LGJ-185钢芯铝绞线米室测4TJR-95a铜绞线铜来反测3接触线电连接线夹铜套42嵌入式铜铝过渡线夹铜铝2185/951铜电连接线夹铜查270/95图5b双支供电线区间上网安装工艺图说明:1、2、本图适用于双支供电线区间上网安装。悬挂类型2xLGJ185+TJ95+CT-1102xLGJ185+GJ70+CT-1102xLGJ185+LBGJ70120+CT-1103、本图材料按GJ70+CT-1101挂类型统计,当悬挂类型为TJ95+CT-110时,零件1改为铜电连接线夹95/95,当悬挂类型为LBGJ70-120+CT-11
44、0时,零件1改为相应型号的嵌入式铜铝过渡线夹。4、电连接器处接触线高度为Hx+2A40mm5、电连接线线头应露出线夹约50mm6、本图尺寸未注明单位者,均以毫米计。序号名称材料直位数量附注6市形宴15LGJ-185钢芯铝绞线米买恻4IJR-95软铜绞线米实测3接触线电连接线夹套42嵌入式铜铝过渡线夹铜铝套A185/951P铜电连接线夹铜套370/9520002500图5c供电线站线股道上网安装图说明:1、本图适用于单支供电线站场股道连接方式上网安装。2、悬挂类型正线:TJ95+CT-110GJ70+CT-110LBGJ70120+CT-110站线:TJ95+CT-110或TJ95+CT-85G
45、J70+CT-110或GJ70+CT-85LBGJ70120+CT-11或LBGJ70-120+CT-853、本图材料按GJ70+CT-11悬挂类型统计,当悬挂类型为TJ95+CT-110寸,零件1改为铜电连接线夹95/95,当悬挂类型为LBGJ70-120+CT-110寸,零件1改为相应型号的嵌入式铜铝过渡线夹。4、电连接器处接触线高度为Hx+2U40mm5、电连接线线头应露出线夹约50mm6、本图尺寸未注明单位者,均以毫米计。序号名称材料单位数量附注7吊弦套16LGJ-18琏冈芯铝绞线米实测5TJR-9歌铜绞线铜来攵恻4铜并沟线夹铜套395/953接触线电连接线夹铜套42嵌入式铜铝过渡线夹
46、铜铝套2185/951电连接线夹铜套470/95八、绝缘(一)检修标准1. 接触网绝缘部件的泄漏距离,一般地区:不小于1200mm污秽地区:不小于1600mm当海拔超过1000m时上述泄漏距离要按规定加大。2. 绝缘部件表面清洁,不得有裂纹、烧伤和破损,瓷绝缘子的瓷釉剥落面积不大于300mm2,连接件不松动。3.绝缘子裙边距接地体的距离应不小于下列数值:f距接地体距离绝缘子类别正常值(mrm困难值(mrm瓷及钢化玻璃悬式绝缘于10075棒式及有机合成材料绝缘于50注:采用正常值确有困难时方可采用困难值。4. 规橡胶绝缘子橡胶无裂纹,伞裙完好,连接件无电蚀。5. 接触网带电部分距固定接地物、机车
47、车辆装载货物的空气绝缘距离及电力机车受电弓上下左右摆动到极限位置,以及接触线抬起到最高位置距接地体的瞬时空气绝缘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项目正常值(mm)困难值(mni)接触网带电部分距固定接地物300240受电弓摆动到极限位置和接触线抬起到最高位置距接地体200160接触网带电部分距机车车辆或装载货物350K.11-注:当海拔H超过1000m时,上述绝缘距离应乘以下面修正系数:6. 各绝缘部件主绝缘表面清洁,无裂纹、烧伤、破损和严重磨损;主绝缘的绝缘强度符合要求;单根表面放电痕迹不超过有效绝缘长度的20%。7. 绝缘器接头处过渡平滑、连接牢固,无偏磨和滑移;绝缘器接头处接触线磨耗须满足规定的机械
48、强度安全系数。8. 分段绝缘器的高度应比相邻定位(吊弦)点的接触线高30mm。9. 绝缘器整体不扭曲、绝缘器工作面平行于轨平面,受电弓通过时过渡平稳。金属滑道无严重烧损。10. 绝缘器绝缘(金属)滑道距受电弓中心的距离不大于400mm。11. 绝缘器引弧棒安装正确、无烧损。12. 绝缘器承力索绝缘子宜采用硅橡胶绝缘子或绝缘棒。13. 承力索绝缘子中心与绝缘器中心:在顺线路方向上,平均温度时应在同一铅垂面内,其它温度时,两者中心顺线路方向偏移的数值应与该处承力索、接触线的伸缩差相等,误差不超过150mm垂直线路方向,承力索与接触线应在同一铅垂线上。14. 绝缘器悬桂吊弦(材质为3.5mm不锈钢丝
49、,中间串接OO-150型调整螺栓)受力均匀,无异常磨损,调整螺栓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松措施。吊弦布置见图1、图2。15. 分相绝缘器处的高度:( 1) 绝缘器所处的整个锚段的接触线高度须符合设计标准,误差不超过30mm绝缘器处的结卞高度不小于1700mm(2)单线区段分相绝缘器的高度为H0+50mm(H0为分相所在锚段接触线设计高度),其相邻区段的接触线高度按图2进行调整。(3)复线区段分相绝缘器的高度及其相邻区段的接触线高度按图3a或图3b进行调整。16. 各部零件安装正确、无裂纹、变形、破损,螺栓紧固力矩符合规定。17. 标志安装位置符合技规规定,字迹清晰。(二)准备工作1. 人员:车梯作业不
50、少于11人,作业车作业不少于7人(不含司机)。2. 工具:绝缘车梯(作业车)、油刷、小油桶、绝缘滑轮、绝缘吊绳、锉刀、扭铁板、扭力扳手、卡线器、紧线器、测量工具、安全工具、防护工具等。3. 材料:毛巾、棉纱、酒精(中性清洗剂)、砂布、防腐油、3.5不锈钢丝、OO-150型调整螺栓、M6M8及M10不锈钢螺母、M6M8及M10弹簧垫圈、M6M8及M10平垫圈、绑扎线等。(三)检修步骤1. 检查接头处有无滑移、各部件的组装是否正确及损伤、锈蚀;2. 用中性清洗剂清扫绝缘部件、检查绝缘状态;3. 测量绝缘(金属)滑道距受电弓中心的距离4. 检调上网电连接器、绝缘器及绝缘器两侧定位的悬挂高5. 检调绝缘器工作面与轨面连线平行;6. 检调绝缘器各连接处接触面的过渡平滑;7. 测量接头处接触线磨耗情况;7. 检查各部螺栓紧固力矩;(四)处理方法1. 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VB语言难点突破与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考试的资源整合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实施方案试题及答案总结
- 行政法在区域治理中的应用探讨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件设计师考试开发工具选择指导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软考成功重点及试题及答案
- 掌握程序调试与优化技巧试题及答案
- 中标合作协议书几份
- 面试表现提升的自我训练计划
- 信息处理技术员考试开卷题目及答案
- 2024年江西各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届山东省潍坊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含答案)
- GINA+2024哮喘防治指南修订解读
- 篦冷机岗位试题及答案
- 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
- 奥特曼过关测试题及答案
- 学生营养与健康知识课件
- 注射抗凝药物的观察与护理
- 高中主题班会 高三学习攻略-主题班会课件
- 2025年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典型例题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复习篇(原卷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