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学课程申报表_第1页
山西大同大学课程申报表_第2页
山西大同大学课程申报表_第3页
山西大同大学课程申报表_第4页
山西大同大学课程申报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西大同大学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2008年度)推 荐 学 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 课 程 名 称 无机化学 课程类型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化 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无机化学 课 程 负 责 人 李雪梅 申 报 日 期 2008年4月10日 山西大同大学二八年三月填 写 要 求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五、 本

2、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1 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 名李雪梅性别女出生年月1964.12最终学历大学本科职 称教 授电 话学 位硕 士职 务化学系主任传 真所在院系化学与化工学院E-mail研究方向结构无机化学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

3、超过五项)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 本科专业基础课 4学时/周 5届 580人 元素化学 本科专业选修课 3学时/周 3届 800人 普通化学 本科专业基础课 4学时/周 3届 160人 中级无机化学 本科专业选修课 3学时/周 1届 280人2、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指导无机化学研究性学习,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主题,指导本科毕业论文,6-8生/年,近5年指导36人。3、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及出版的论著: 基础无机化学中元素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雁北师范学院,第一作者,2003,5 主编论著中级无机化学,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64、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

4、项) 2004年被评为优秀教师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近五年来承担的部分学术研究课题氢键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山西大同大学科学研究项目(2005K03),0.7万,2005-2007年,主持人。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序号论文名称发表刊物、会议名称发表日期署名次序12,4,6-Triamino-1,3,5-triazin-1-ium 4

5、-methylbenzenesulfonate monohydrateActa Crys200512Bistris(1H-benzimidazol-2-ylmethyl) aminechlorobalt()t etrachlorocobaltate()methanol tetrasolvateActa Crys200513A co-crystal of 2-methylbenzimid- azole and ammonium octamoly- bdateActa Crys200534Bis(biguanido 2N,N´) copper () dehydrateActa Crys2

6、0063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郭 永性别男出生年月1958.02最终学历博 士职 称教 授电 话学 位博士研究生职 务副校长传 真所在院系化学与化工学院E-mail研究方向无机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7、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分析化学 本科专业基础课 4学时/周 5届 220人 仪器分析 本科专业基础课 4学时/周 5届 210人2、近5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指导本科毕业论文,6-8生/年,近5年指导36人指导硕士毕业论文,1生/年,近5年指导2人指导博士毕业论文,1生/年,近5年指导1人3、近5年主持的教学研究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新世纪高等师范院校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FIB011286)4、获得的教学奖励/表彰:2003年获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8、(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承担的部分学术研究项目:1 分子印迹技术的镉汞分离富集和形态分析,2.5万元,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2009,主持人2 煤矿水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研究,7万元,大同市工业科技攻关,2005-2008,主持人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序号论文名称发表刊物、会议名称发表日期署名次序1Growth of Gold Nanoplates:the Cas

9、e of a Self-Repair MechanismCryst. Growth Des200712Highly selective determination of methylmercury with methylmercury- imprinted polymersAnalytical Chimica Acta200613Shuangming Meng.The color reaction of mercury() with the new Reagent 2-Methyiophenyldizoaminoazobenzene and Its ApplicationJournal Ana

10、l.Chim200514Synthesis of 2-Methylthio- phenyldiazoaminoazobenzen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cadmium (II) in water samplesAnal.Chim.Acta200415Determination of lead using the new chromogenicreagent- (2-sulfonic -4-acetylphenylazo)- 7-(2,4,6-trichlorophenylazo)- 1,8-dih

11、yd-roxynaphthalene- 3,6-disulfonicacidMicrochim.Acta20041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1. 2004年,电沉积法制备纳米稀土合金膜及特性研究. 获山西省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 2006年,电沉积法制备纳米稀土合金薄膜和特性研究. 获山西省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张桂枝性别女出生年月1964.3 最终学历大学本科职 称副教授电 话学 位学士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化学与化工学院E-mail研究方向无机化学教学理论的研究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

12、、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近五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 本科专业基础课 4学时/周 5届 570人 中级无机化学 本科专业选修课 3学时/周 4届 1130人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影响有机胺碱性强弱的因素,雁北师范学院,2004.5对称性高的电子云对原子、分子结构的影响,雁北师

13、范学院,2003.2主编论著无机理论化学,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73、获得的教学奖励/表彰:2004年获山西大同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2(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新显色剂二溴对甲基偶氮溴磺光度法测定钡的研究及应用,分析科学学报,2001.4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14、lead in foods with dibromo-p-methyl-bromosulfonazo,Talanta,2001.54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3)-1基本信息姓 名沈腊珍性别女出生年月1978.02最终学历博士职 称讲师电 话学 位博士研究生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化学与化工学院E-mail研究方向功能材料的制备2(3)-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

15、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近5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 本科专业基础课 4学时/周 1届 50人2、近5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指导无机化学课外实践,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主题,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开展社会调查等。指导本科毕业论文,5-6生/年,近5年指导6人。2(3)-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

16、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承担的学术研究项目纳米彩色云母系珠光颜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博士生科研起动经费项目,2008-2010,主持人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序号论文名称发表刊物、会议名称发表日期署名次序1Preparation of nanometer-sized (1-x) SnO2·xSb2O3 conductive pigment powders and the hydrolysis behavior of ureaDyes and Pigments200412Preparation and conductive mechanism

17、of mica titania conductive pigment, Dyes and PigmentsDyes and Pigments200413纳米(1-x) SnO2·xSb2O3复合云母钛导电珠光颜料的制备硅酸盐通报200414电子封装材料表面化学制备高导电率聚吡咯薄膜的研究功能材料200615硅烷自组装膜对制备于多孔性基底上导电聚吡咯薄膜性能的影响材料工程20061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4)-1基本信息姓 名赵建国性别男出生年月1971.09最终学历博士职 称副教授电 话学 位博士研究生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化学与化工学院E-m

18、ail研究方向材料物理与化学2(4)-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1、近5年讲授的主要课程: 环境化学 本科专业基础课 4学时/周 2届 104人2、近5年承担的实践性教学:指导本科毕业论文,5-6生/年,近5年指导26人。3、教学奖励/表彰2004年获得英谱奖学金20

19、06年大同大学科技研究先进个人2(4)-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1、承担的学术研究项目1) 化学化学液气相沉积工艺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控制,2007-2008,大同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主持人2) 炭/炭复合材料化学液气相沉积工艺数值模拟研究,2006-2007,大同大学青年科学研究基金,主持人2、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序号论文名称发

20、表刊物、会议名称发表日期署名次序1The influence of thermal gradient on pyrocarbon deposition of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during the CVI processCarbon200612The thermal expansion of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from room temperature to 1400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200613Thermal gradient CVI for manufacture carbon/carbo

21、n composites tubes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200614Study on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arbon/carbon ringsThe 4th International Bhurban Conference on Applied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IBCAST)200515化学气相反应制备碳化硅纳米线功能材料20071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2005年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

22、、专业基础课、专业课3. 教学队伍情况3-1人员构成(含外 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李雪梅女1964.12教 授无机化学讲授、课程体系研究郭 永男1958.02教 授无机化学讲授、教学体系研究张桂枝女1964.03副教授无机化学讲授、教材编写贾淑梅女1964.11副教授无机化学讲授、教学内容研究沈腊珍女1978.02讲师无机化学讲授、网络课程建设赵建国男1971.07副教授无机化学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张素芳女1972.04副教授无机化学讲授、网络课程建设田 静女1971.08讲师无机化学讲授、教学内容研究李丽萍女1971.03讲师无机化学课程辅导、网络课程建设3-2

23、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师资队伍中,全部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合格证,课程组既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科研成就突出、朝气蓬勃的年轻教师,平均年龄39岁。目前课程组在职教师9人,其中3人具有博士学位,占33.3%,4人具有硕士学位,比例为44.4%,6人为高级职称,所占比例为66.7%;中级职称3人,占33.3%。学缘结构合理,7人本科外校毕业。3-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本课题组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理念。针对无机化学课程特点,在教学方法、教

24、学内容、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课程组成员发表的部分教学论文、承担的部分教学研究项目及获得部分教学表彰有:对称性高的电子云对原子、分子结构的影响,雁北师范学院,2003,2浅谈无机化学中元素部分的教学,大同职业技术学院,2005,12氟氯烃替代物的发展现状,科技与企业,2007,02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新世纪高等师范院校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FIB011286)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山西大同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3-4师资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支持青年教师进修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提高学术水平;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攻读博

25、士学位,规定青年教师必须经过一轮以上的听课、辅导、批改作业,方可申请本课程的主讲教师,促进了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为了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要求课程组成员均参与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课题,近年来,课程组共发表高水平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论文20余篇。4课程描述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无机化学是高等学校化学本科专业必修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为学习后续的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提供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它既与中学化学相衔接,又要为后继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对学生学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无机化学课程内容包含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学两部分,它们互相渗透,紧密联系,组成了无

26、机化学课程的整体。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和氧化还原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并且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常见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性质、结构、用途以及无机化学常见反应类型和反应规律,为将来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无机化学课程从1958年建校起就开设了,当时是化学专科班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化学课,总学时146。1989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依据高等学校化学专业本科教学大纲,无机化学课程总学时改为128,迄今为止教学大纲经过多次修订,目前使用的是2007版教学大纲,2007版无机化学教学大纲是以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部颁无机化学教学大纲为基础,结合

27、我校实际情况制定的。根据面向21世纪的培养目标,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指导精神,依据国家教委颁发的化学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加强基础,删除陈旧的内容,为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化学知识,与后续课程协调分工,减少重复,减少学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授课学时改为106学时。根据无机化学课程内容的主要特点,并考虑到大一学生的特殊性,我们在教学中始终紧扣备、讲、辅、改、考、实各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从传统的“粉笔+黑板”过渡到采用ppt幻灯片教学。本课程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从如下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1)将无机化学的有

28、关理论和原理尽可能应用于具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学习中, 自觉运用理论和原理预言和解释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同时又尽可能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反过来验证并加深理解理论和原理。2)将无机化学理论课的内容尽可能与无机化学实验的具体操作和现象联系起来,理论指导实验, 实验验证理论,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近年来,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本课程在教材选用、内容取舍、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选用了新版教材,编写了新的教学大纲。开展了包括教学方法、手段、考试方法等改革在内的系列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针对新形势下学生人数增多、开设多个平行班的特点,加强对新教师的传帮带,使年轻教师很快

29、成长起来,每个参加“无机化学”教学的教师都勤勤肯肯、兢兢业业。五十余年的教学史,经过不懈努力,“无机化学”课程积累了丰厚的教学底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许多教师把凝聚教学心血的讲义,积累的教学经验经整理、修改、撰写成教材相继出版。1993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高等基础化学解题方法与技巧, 2000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理论无机化学,2002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普通化学,2005年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了中级无机化学。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我校是晋北地区唯一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30、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化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宽后的专业基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化学或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无机化学定位:无机化学是化学系主干基础课程,它既与中学化学相衔接,又为后续化学课程学习打下基础,承前启后,对实现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程目标:通过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近代物质结构等基本原理和无机化学中元素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学会归纳总结、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

31、程和新理论、新实验技术打下扎实的基础。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无机化学课程主要包括理论部分和元素部分,分别讲授52和54学时。 理论部分包括两个模块: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模块,对应20学时; 热力学原理和化学平衡模块,对应32学时。 元素部分包括两个模块:非金属元素化学模块,对应30学时; 金属元素化学模块,对应24学时。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课程的重点: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酸碱理论、配位化学、氧化还原、化学热力学,卤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及过渡金属元素。 难 点: 课程的难点主要集中于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两部分。 解决办法:教研室集体备课,更好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采

32、用ppt课件授课,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方法,课后充分练习,并将物质结构知识应用到具体化合物中解决问题。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4-2 实践(验)课教学内容(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4-2-4考核内容与方法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教材:本课程选用武汉大学等校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无机化学(第三版)。该教材内容详细,有无

33、机化学的核心内容,又有无机化学学科发展的新动态,很适合于教师使用和学生自学。在教学过程中还特别推荐了几种其它优秀教材作为辅助教材,如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写的无机化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1网上教学资料:教学大纲、教学进度、习题训练电子教案及PPt教学课件以及丰富的参考文献等。2学校图书馆有比较丰富的无机化学方面的书籍和期刊,拥有本学科的纸质资料和数据库,教师及时向同学们介绍化学网络资源使用,更新知识。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无机化学实验教材选用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编的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该实验教材内容删旧增新、丰富经典,突出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增加了无机化合物

34、的制备,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能力。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教学体系有利于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促进实验仪器设备的更新和完善。实践性教学环境:无机化学实践性教学环境良好,化学系现拥有红外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化学分析仪,气相色谱仪等仪器设备,这为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的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实验室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并对学生科研和课外活动开放。网络教学环境:我们正在建设无机化学网络课程,学校网络链接了国家、省和许多著名大学的精品课程网站。正在建设的无机化学网络课程有几大摸块: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参考

35、文献、每章练习测试、作业习题、模拟试卷及答案等。网络组已建成集电子教案、教学大纲、习题库、研究性学习为一体的教学平台。因此,无机化学课程网络教学环境良好。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教学方法:无机化学的教学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讨论,我们以既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与综合能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在系里推行无机化学课程优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上取得重要突破。过去在化学专业大一基础课的教学中,最困扰教师和学

36、生的教学内容是元素化学部分,讲授60个学时,100多种化学元素和它们的庞杂化合物,难学、难记忆、难掌握,学习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现在我们以元素通论为指导学习元素部分的各章,由元素通性引出重要元素的个性,以个性完善通性,达到全面掌握的目的。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的基础上充分挖掘、选择、梳理一些化合物的稳定性、氧化还原性、酸碱性等内容,系统的将其各类性质与化合物的结构相联系,进一步深入、细致地探讨其新内涵,力求完善、拓宽教学理论的应用。教学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使用,自制了与教材配套的部分教学课件,应用于课堂。电子教案对于学生来说,课件内容形象深动,

37、图表色彩丰富,配有动化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听讲为主动求知,便于将知识理解、吸收。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信息量大,扩大了知识面,学习效率也大为提高。课程组的全体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给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查找资料或通过社会调查来完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我们也引导学生上网查阅其它高校的无机化学课件,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据调查,有90以上的学生上网查阅过本课程信息。学生作业和考试情况:课后及时留下相应的作业,并要求学生作相关参考书上的习题。各章作业习题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以及计算题。知识面

38、广,题量大,便于学生掌握相关的内容。还鼓励学生上网做习题,让学生学会使用无机化学的其他网上资源,如老师对教材习题的解答资源,往届学生试卷解答资源,复习考试资料资源等。考试主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命题,分A、B卷,评卷使用流水作业,考试组织严密有序,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无机化学课程是化学本科专业基础课,是引导学生从中学化学转入大学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该课程组师资力量雄厚,在职的九位教师中,有两位教授、四位

39、副教授和三位讲师,其中有三位博士、四位硕士。课程组的全体教师在教学岗位上默默地奉献、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教学效果良好,师生对该课程的评价一致较高。校内学生评教指标:为严把教学质量关,化学与化工学院每学期都要召开几次学生座谈会,学期末,学院以班级为单位对每位任课教师均进行课堂教学测评。根据座谈会学生反馈的信息和学生测评表的结果统计,学生对课程组教师教学效果评价均很好,学生测评优良率90%。学院书面测评内容如下对每位教师进行评分:最高分5分。对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能力”“教学态度与仪表”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评分。教学内容包括:重点、难点、逻辑、结构、条理,符合教学大纲,有一定深度

40、和广度,注重正确理论导向,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能力包括:语言、板书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等。教学态度与仪表包括:教态严肃认真,仪表自然、大方。教学督导组、同行教学测评成绩:教学督导组和学院同行评价结果:课程组100%教师均为良好以上。4-6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5自我评价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1具有一支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主动作用。该课程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建设,已形成一支水平较高,年龄、职称、学历以及学缘结构合理的优化组合师资队伍,而且教学效果良好。课程组成员均参与科学研究,并吸收学术研究新成果,用学科

41、前沿来充实教学内容。2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适时地和其它学科交叉融合。如适度融入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设置台阶和接口。注重“启发式”、“研究式”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分别以多媒体教学及传统的黑板等不同教学方法讲授无机化学课程。3 理论课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实验课对理论课的支撑作用,这样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并能切实提高学生科研及科技创新的能力。开展微型无机化学实验研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

42、比所处的水平五十年教学史,无机化学课程的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师资队伍的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得到改善,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如在学生的考研中,无机化学成绩较高。与省内同类高校的无机化学课程相比,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居于前列。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目前本课程存在的不足有:无机实验条件有待改善,开发自主创新的教学课件及适合学生自学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能力有待加强,本课程与后续课程在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整合和优化研究有待进一步加深。6课程建设规划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建设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