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与协调(91页 )_第1页
平衡与协调(91页 )_第2页
平衡与协调(91页 )_第3页
平衡与协调(91页 )_第4页
平衡与协调(91页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021/4/26一、概述一、概述22021/4/26(一)平衡(一)平衡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平衡:平衡是人体所处的一种姿势或稳定状态,指在)平衡:平衡是人体所处的一种姿势或稳定状态,指在不同环境中,能在静止、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不同环境中,能在静止、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身体姿势和运动状态的一种能力。并维持身体姿势和运动状态的一种能力。 平衡包括了两方面:一是平衡能否完成,二是平衡完平衡包括了两方面:一是平衡能否完成,二是平衡完成的质量。成的质量。32021/4/26(2)平衡反应:是指当平衡改变时,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平衡反应:是指当平衡改变时,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

2、建立新平衡的过程,是人体为恢复被破坏的平衡做出的保建立新平衡的过程,是人体为恢复被破坏的平衡做出的保护性反应。护性反应。42021/4/262分类分类(1) 静态平衡:指的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静态平衡:指的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例如坐或站等姿位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例如坐或站等姿势时保持稳定的状态。(一级平衡)势时保持稳定的状态。(一级平衡)52021/4/26(2) 动态平衡:动态平衡:自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自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例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各种姿运动,例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各种姿势间的转换运动时,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势间的转换运动

3、时,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二级平衡)的能力。(二级平衡)他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对外界干扰,例他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对外界干扰,例如推、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如推、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力。 (三级平衡)(三级平衡)62021/4/263. 影响人体平衡的因素影响人体平衡的因素(1)重心高低)重心高低(2)支撑面大小)支撑面大小(3)稳定角)稳定角(4)摆动频率)摆动频率72021/4/26 4. 平衡的维持机制平衡的维持机制(1)感觉输入:感觉输入:通过适当的感觉输入,特别是通过适当的感觉输入,特别是视觉视觉、躯体觉躯体觉、前庭觉前庭觉的传入,人体可以感知站立的传入,

4、人体可以感知站立时身体所处的位置和与地球引力及周围环境时身体所处的位置和与地球引力及周围环境的关系的关系。(2)中枢整合)中枢整合:中枢整合是产生正确运动方案的关:中枢整合是产生正确运动方案的关键。键。82021/4/26躯体觉 正常人站立在固定的支撑面上时,足底皮肤的触觉、压力觉和踝关节的本体感觉输入起主导作用,当足底皮肤和下肢本体感觉输入完全消失时(如外周神经病变),人体失去了感受支持面情况的能力,姿势的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需要其它感觉特别是视觉系统的输入。92021/4/26前庭觉 正常的情况下,前庭冲动在控制人体重心位置上的作用很小。102021/4/26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

5、瞬间被决定。22.3.422.3.4Friday, March 04, 2022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3:01:4823:01:4823:013/4/2022 11:01:48 PM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2.3.423:01:4823:01Mar-224-Mar-22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3:01:4823:01:4823:01Friday, March 04, 2022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22.3.422.3.423:01:4823:01:48March 4, 2022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2年3月4日星期五下午11时1分48秒23

6、:01:4822.3.4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2022年3月下午11时1分22.3.423:01March 4, 2022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2年3月4日星期五23时01分48秒23:01:484 March 2022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下午11时1分48秒下午11时1分23:01:4822.3.4(3)运动控制)运动控制1)踝调节踝调节 比较稳固和较大的支撑面;比较稳固和较大的支撑面; 受到较小的外界干扰;受到较小的外界干扰; 身体重心会以踝关节为轴进行前后转动或摆动身体重心会以踝关节为轴进行前后转动或摆动(类类似钟摆运动似钟摆

7、运动)来调整重心,保持身体的稳定性。来调整重心,保持身体的稳定性。122021/4/262)髋调节髋调节 较小的支撑面(小于双足);较小的支撑面(小于双足); 受到较大的外界干扰;受到较大的外界干扰; 稳定性显著下降;稳定性显著下降; 身体前后摆动幅度增大;身体前后摆动幅度增大; 通过髋关节的屈伸来调整重心和保持平衡。通过髋关节的屈伸来调整重心和保持平衡。132021/4/263)跨步调节跨步调节 外界干扰进一步加大外界干扰进一步加大; 身体摆动进一步增加身体摆动进一步增加; 重心超出人体稳定极限重心超出人体稳定极限; 跨步调节机制启动,即自动地向用力方向快速跨跨步调节机制启动,即自动地向用力

8、方向快速跨出或跳跃一步,来重新建立身体重心支撑点,为出或跳跃一步,来重新建立身体重心支撑点,为身体重新确定稳定站立的支持面,避免摔倒身体重新确定稳定站立的支持面,避免摔倒。142021/4/26踝、髋、跨步调节图示踝、髋、跨步调节图示152021/4/265. 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1)肌力和耐力低下)肌力和耐力低下; 上肢上肢肌力肌力低下的患者不能做出相应的保护低下的患者不能做出相应的保护性反应;下肢性反应;下肢肌力肌力若不够,患者的立位平衡不若不够,患者的立位平衡不能维持,不能出现跨步、跳跃反应,患者就很能维持,不能出现跨步、跳跃反应,患者就很容易摔倒并受伤。容易摔倒并受伤

9、。162021/4/26(2)疼痛和挛缩)疼痛和挛缩 下肢的疼痛或股二头肌挛缩,会造成下肢的疼痛或股二头肌挛缩,会造成的髋关节屈曲受限;脑卒中患者,由于踝的髋关节屈曲受限;脑卒中患者,由于踝关节周围肌肉的挛缩,造成踝关节的背屈关节周围肌肉的挛缩,造成踝关节的背屈受限,甚至形成跖屈、内翻畸形等,这将受限,甚至形成跖屈、内翻畸形等,这将大大影响患者行走及身体平衡的功能。大大影响患者行走及身体平衡的功能。172021/4/26(3)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失去平衡时身体会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失去平衡时身体会自然产生平衡反应,这些复杂的反应是由自然产生平衡反应,这些复杂

10、的反应是由中枢神经和肌肉及骨骼系统来完成的。中枢神经和肌肉及骨骼系统来完成的。182021/4/26二、平衡功能训练技术二、平衡功能训练技术192021/4/26(一一)平衡训练的原则)平衡训练的原则1. 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2. 支撑面积由大到小支撑面积由大到小3. 身体重心由低到高身体重心由低到高4. 训练从睁眼到闭眼训练从睁眼到闭眼5. 训练从注意下保持平衡到不注意下保持平衡训练从注意下保持平衡到不注意下保持平衡6. 注意安全注意安全 202021/4/26(二二)平衡的训练顺序)平衡的训练顺序1. 有序进行有序进行 卧位平衡卧位平衡坐位平衡坐位平衡爬行位爬行位(手膝

11、(手膝跪位)跪位)平衡平衡双膝跪位平衡双膝跪位平衡立位平衡。立位平衡。2. 从易到难从易到难 最稳定位置最稳定位置最不稳定体位;支撑面最不稳定体位;支撑面积由大积由大小;身体重心由低小;身体重心由低高;静态平衡训练高;静态平衡训练动态平衡训练。动态平衡训练。212021/4/26(三)(三)平衡训练方法平衡训练方法1. 平衡训练方法分类平衡训练方法分类(1)按患者的体位:分为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训练、肘膝跪位)按患者的体位:分为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训练、肘膝跪位训练、双膝跪位训练、半跪位训练、坐位训练、站立位训练、双膝跪位训练、半跪位训练、坐位训练、站立位训练训练。(2)按是否借助器械:可分为徒手

12、平衡训练和借助器械平衡训)按是否借助器械:可分为徒手平衡训练和借助器械平衡训练练。(3)按患者保持平衡的能力:可分为静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按患者保持平衡的能力:可分为静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和他动态平衡训练衡训练和他动态平衡训练。(4)按患者的疾病类型:可分为脊髓损伤患者的平衡训练、中)按患者的疾病类型:可分为脊髓损伤患者的平衡训练、中风或脑外伤患者的平衡训练、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训练风或脑外伤患者的平衡训练、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训练等。等。222021/4/26 2. 平衡训练具体方法平衡训练具体方法临床上进行平衡功能训练时,一般先从支撑面临床上进行平衡功能训练时,一般先从支撑面最大、最稳

13、定,患者比较容易掌握平衡技巧的卧位最大、最稳定,患者比较容易掌握平衡技巧的卧位开始。开始。232021/4/26(1)仰卧位训练)仰卧位训练 1)适用范围:主要适合于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训练。)适用范围:主要适合于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训练。 2)训练目的:训练腰背肌和提高骨盆的控制能力,诱发下)训练目的:训练腰背肌和提高骨盆的控制能力,诱发下肢分离运动,缓解躯干及下肢的痉挛,提高躯干肌肌肢分离运动,缓解躯干及下肢的痉挛,提高躯干肌肌力和平衡能力。病人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桥式运动力和平衡能力。病人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桥式运动训练。训练。242021/4/263)训练方法)训练方法 桥式运动桥式运动

14、分为双桥运动、单桥运动分为双桥运动、单桥运动患者仰卧位,患者仰卧位,双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或双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或Bobath握手胸前握手胸前上举上举,完成伸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的动作,治疗师可将一,完成伸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的动作,治疗师可将一只手放在患者的患膝上,然后向前下方拉压膝关节,另一只手只手放在患者的患膝上,然后向前下方拉压膝关节,另一只手拍打患侧臀部,刺激臀肌收缩,帮助患髋伸展。拍打患侧臀部,刺激臀肌收缩,帮助患髋伸展。252021/4/26桥式运动图示桥式运动图示262021/4/26(2)前臂支撑下俯卧位训练)前臂支撑下俯卧位训练1)适用范围:主要适合于截瘫患者的平衡功能训

15、练。)适用范围:主要适合于截瘫患者的平衡功能训练。2)训练目的:上肢和肩部的强化训练及持拐步行前的准)训练目的:上肢和肩部的强化训练及持拐步行前的准备训练。备训练。272021/4/26 3)训练方法:)训练方法:静态平衡训练:俯卧位,并保持静态平衡静态平衡训练:俯卧位,并保持静态平衡,当患者可坚,当患者可坚持持30分钟时可进行动态平衡训练。分钟时可进行动态平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 俯卧位,俯卧位,前臂前臂支撑体重,治疗师将手支撑体重,治疗师将手放在在患者肩部,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放在在患者肩部,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俯卧位,前臂置于床面支撑体自动态平衡训练:

16、患者取俯卧位,前臂置于床面支撑体重,自己向各个方向活动并保持平重,自己向各个方向活动并保持平衡。衡。282021/4/26(3)手膝位平衡训练)手膝位平衡训练1)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立位平衡训练和平地短距离移动动作前的准备训练,适立位平衡训练和平地短距离移动动作前的准备训练,适合于运动失调症、帕金森病等协调功能障碍的患者合于运动失调症、帕金森病等协调功能障碍的患者。上肢和肩部的强化训练及持拐步行之前的准备训练,适上肢和肩部的强化训练及持拐步行之前的准备训练,适合于截瘫患者。合于截瘫患者。2)训练目的:加大平衡反应的难度,提高平衡反应水平。)训练目的:加大平衡反应的难度,提高平衡反应水平。29

17、2021/4/26手膝位平衡训练图示手膝位平衡训练图示302021/4/263)训练方法:)训练方法: 患者取手膝位患者取手膝位保持平衡保持平衡,进行身体前、后、左、右,进行身体前、后、左、右移动的身体重心转移动作移动的身体重心转移动作。 患者将一侧上肢或一侧下肢抬起进行练习(三点支患者将一侧上肢或一侧下肢抬起进行练习(三点支撑)并保持姿势的稳定性撑)并保持姿势的稳定性。 进行将一侧上肢和另一侧下肢同时抬起并保持姿势进行将一侧上肢和另一侧下肢同时抬起并保持姿势的稳定的训练(两点支撑)的稳定的训练(两点支撑)。 治疗师可治疗师可施加外力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施加外力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312021

18、/4/26 4)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可将被卷、枕头等物品置于患者腹部下方,在其疲可将被卷、枕头等物品置于患者腹部下方,在其疲劳或动作失败时支撑身体劳或动作失败时支撑身体。 练习患侧上肢支撑身体时,要注意对肘关节和肩关练习患侧上肢支撑身体时,要注意对肘关节和肩关节的保护,防止外伤节的保护,防止外伤。 年长患者训练时要注意脉搏的变化年长患者训练时要注意脉搏的变化。322021/4/26(4)肘膝跪位训练)肘膝跪位训练1)适用范围:主要适合于截瘫、运动失调症和帕)适用范围:主要适合于截瘫、运动失调症和帕金森病等的平衡功能训练。金森病等的平衡功能训练。2)训练目的:训练头与躯干,躯干与骨盆的控制)

19、训练目的:训练头与躯干,躯干与骨盆的控制能力,提高平衡反应水平。能力,提高平衡反应水平。332021/4/26肘膝跪位训练肘膝跪位训练342021/4/263)训练方法)训练方法 静态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 :患者取肘膝跪位并保持平衡患者取肘膝跪位并保持平衡; 他动态平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肘膝跪位,治疗师将手放患者取肘膝跪位,治疗师将手放在在患者肩部,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在在患者肩部,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 自动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肘膝跪位,自己向前、后、患者取肘膝跪位,自己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活动身体并保持平衡左、右各个方向活动身体并保持平衡,可逐渐过渡到,可逐渐过渡到

20、三点、两点平衡训练三点、两点平衡训练352021/4/26(5)双膝跪位和半跪位训练)双膝跪位和半跪位训练1)适用范围:主要适合于截瘫患者。先进行双膝)适用范围:主要适合于截瘫患者。先进行双膝跪位平衡训练,掌握之后再进行半跪位平衡跪位平衡训练,掌握之后再进行半跪位平衡训练训练;2)训练目的:加大平衡反应的难度,提高平衡反)训练目的:加大平衡反应的难度,提高平衡反应水平。应水平。362021/4/26双膝跪位和半跪位训练双膝跪位和半跪位训练图示图示372021/4/263)训练方法)训练方法 静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并保持静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并保持平衡平衡。 他动态平

21、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 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治疗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者。 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自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自己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活动身体并保持平己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活动身体并保持平衡或由治疗和患者进行抛接球训练。衡或由治疗和患者进行抛接球训练。382021/4/26(6)坐位训练)坐位训练 坐位平衡训练主要包括坐位平衡训练主要包括 长坐位平衡训练(多适用于长坐位平衡训练(多适用于截截瘫患者)瘫患者) 端坐位平衡训练(多适用于偏瘫患者)端坐位平衡训练(多适用于偏瘫患者)392021/4/2

22、61)长坐位的平衡训练)长坐位的平衡训练 静态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患者长坐位,:患者长坐位,治疗师可用手支撑治疗师可用手支撑患者肩部,用下腹、大腿来支撑患者背部,使患患者肩部,用下腹、大腿来支撑患者背部,使患者记住正常坐位时的感者记住正常坐位时的感觉。觉。 他动态平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长坐位患者取长坐位,治疗师向各个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方向推动患者。402021/4/26长坐位平衡训练图示长坐位平衡训练图示412021/4/26自动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 患者取长坐位患者取长坐位,自己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活自己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活动身体并保持平衡动身体并保持平衡,可

23、由治疗可由治疗师师和患者进行多方和患者进行多方位抛接球训练或触物训练位抛接球训练或触物训练 患者取长坐位,双手支撑患者取长坐位,双手支撑床面床面将臀部抬起,头及将臀部抬起,头及躯干尽量向前方倾斜,保持躯干尽量向前方倾斜,保持6秒后放下臀部秒后放下臀部422021/4/262)端坐位的平衡训练)端坐位的平衡训练 训练方法:训练方法: 适应性训练适应性训练 静态平衡训练:患者取端坐位静态平衡训练:患者取端坐位保持平衡保持平衡 他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端坐位,患者坐于治他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端坐位,患者坐于治疗床或训练球上,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疗床或训练球上,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432021/

24、4/26端坐位平衡训练图示端坐位平衡训练图示442021/4/26自动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 患者取端坐位患者取端坐位 治疗师向患者指示各个方向,要求患者通过侧屈治疗师向患者指示各个方向,要求患者通过侧屈或旋转躯干或旋转躯干、活动上肢活动上肢 患者各个方向伸手触物患者各个方向伸手触物 治疗师从不同的角度向患者抛球治疗师从不同的角度向患者抛球452021/4/26(7)站立位训练)站立位训练 静态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 他动态平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 自动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462021/4/261)静态平衡训练)静态平衡训练 辅助站立训练:患者扶助肋木、平行杠、助辅助站立训练:患者扶助肋木、

25、平行杠、助行架、手杖或腋杖等帮助保持站立平衡行架、手杖或腋杖等帮助保持站立平衡。 独立站立训练:患者面对镜子保持独立站立独立站立训练:患者面对镜子保持独立站立位,患者可在姿势镜的帮助下了解自己的姿位,患者可在姿势镜的帮助下了解自己的姿势,便于进行自我矫正及保持正确姿势。势,便于进行自我矫正及保持正确姿势。472021/4/262)他动态平衡训练)他动态平衡训练 依次让患者站在硬而大的支撑面、软而小的支依次让患者站在硬而大的支撑面、软而小的支撑面(如气垫、软床)、活动的支撑面(如平撑面(如气垫、软床)、活动的支撑面(如平衡板)上衡板)上。 治疗师站于患者身旁,向不同方向推动患者,治疗师站于患者身

26、旁,向不同方向推动患者,通过改变支撑面和增加推动的力度和幅度来增通过改变支撑面和增加推动的力度和幅度来增加训练的难度。加训练的难度。482021/4/263)自动态平衡训练)自动态平衡训练各方向活动训练:双足保持不动,身体交替向前、后、各方向活动训练:双足保持不动,身体交替向前、后、左、右倾斜左、右倾斜、转动并保持平衡转动并保持平衡交替负重训练:交替使用左右侧下肢支撑体重,每次均交替负重训练:交替使用左右侧下肢支撑体重,每次均保持保持510秒秒不同方向不同方向触物、拿物训练触物、拿物训练抛接球训练抛接球训练平衡测试仪训练平衡测试仪训练平衡生物反馈仪训练平衡生物反馈仪训练492021/4/26站

27、立位平衡训练图示站立位平衡训练图示502021/4/263.器械平衡功能训练器械平衡功能训练 训练球平衡训练训练球平衡训练 平行杠平衡训练平行杠平衡训练 平衡板平衡训练平衡板平衡训练512021/4/26(1)训练球平衡训练)训练球平衡训练 俯卧位平衡训练俯卧位平衡训练 坐位双腿负重训练坐位双腿负重训练 坐位单腿负重训练坐位单腿负重训练 站起训练站起训练522021/4/26训练球平衡训练图示训练球平衡训练图示532021/4/26(2)平行杠平衡训练)平行杠平衡训练1)偏瘫患者立位平衡训练偏瘫患者立位平衡训练 患者先用健手扶住平行杠保持站立,然后放患者先用健手扶住平行杠保持站立,然后放开健手

28、保持,直至不需辅助站立开健手保持,直至不需辅助站立; 患者下肢分开站立,身体向患侧倾斜移动重患者下肢分开站立,身体向患侧倾斜移动重心,使患肢负担体重,之后患者下肢前后叉心,使患肢负担体重,之后患者下肢前后叉开站开站 ,练习前后重心的转移动作。,练习前后重心的转移动作。542021/4/26平衡杠平衡训练图示平衡杠平衡训练图示552021/4/262)截瘫患者立位平衡训练截瘫患者立位平衡训练患者两手轻握平行杠站立,由两脚负担身体体重患者两手轻握平行杠站立,由两脚负担身体体重并保持平衡并保持平衡。重心转移负重练习重心转移负重练习。嘱咐患者放开右手,利用两足和左手保持平衡,嘱咐患者放开右手,利用两足

29、和左手保持平衡,然后放开左手进行同样练习。然后放开左手进行同样练习。562021/4/26(3)平衡板平衡训练)平衡板平衡训练 患者双足分开站立于平衡板上患者双足分开站立于平衡板上; 治疗师双手置于患者骨盆处予以支撑治疗师双手置于患者骨盆处予以支撑; 治疗师用自己的双足缓慢摇动平衡板以破坏治疗师用自己的双足缓慢摇动平衡板以破坏患者的站立平衡,以此诱发患者头部、躯干患者的站立平衡,以此诱发患者头部、躯干的调整反应及身体重心的左右转移。的调整反应及身体重心的左右转移。572021/4/26平衡板平衡训练平衡板平衡训练582021/4/264. 特殊的平衡训练特殊的平衡训练 适用于适用于前庭器官受损

30、造成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前庭器官受损造成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 训练方法训练方法(1)患者双足靠拢,双手或单手扶墙,左右转头,再放手)患者双足靠拢,双手或单手扶墙,左右转头,再放手并左右转头并左右转头(2)患者步行并练习在行走中转头)患者步行并练习在行走中转头592021/4/26(3)患者双足与肩同宽站立,直视前方目标,移动)患者双足与肩同宽站立,直视前方目标,移动双足逐渐减小双足距离(双足间距离缩短至双足逐渐减小双足距离(双足间距离缩短至12足长)患者将双臂分别置于伸展位,体侧,足长)患者将双臂分别置于伸展位,体侧,交叉胸前,每一体位保持交叉胸前,每一体位保持15秒以上,训练时秒以上,训练时间总

31、共间总共515分钟。分钟。从睁眼到闭眼过渡从睁眼到闭眼过渡(4)患者在不同质地支撑面下站立并保持平衡)患者在不同质地支撑面下站立并保持平衡(5)患者在行走中转圈练习,从转大圈开始,逐渐)患者在行走中转圈练习,从转大圈开始,逐渐变得越来越小,两个方向均应练习。变得越来越小,两个方向均应练习。602021/4/26(五)(五)临床应用的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适应证 主要适用于因神经系统或前庭器官病变引起的主要适用于因神经系统或前庭器官病变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平衡功能障碍患者。2禁忌证禁忌证 (1)中枢性瘫痪伴有重度痉挛者;)中枢性瘫痪伴有重度痉挛者; (2)精神紧张导致

32、痉挛加重者;)精神紧张导致痉挛加重者; (3)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要在治疗师的监督下进行。)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要在治疗师的监督下进行。612021/4/26(六)注意事项(六)注意事项1. 训练时,可在患者面前置一姿势镜,便于患者进训练时,可在患者面前置一姿势镜,便于患者进行自我姿势矫正行自我姿势矫正。2. 治疗师用语音刺激进行指导矫正。治疗师用语音刺激进行指导矫正。3. 偏瘫患者进行坐位训练时偏瘫患者进行坐位训练时,可在患侧臀部下方垫可在患侧臀部下方垫上一个小枕上一个小枕。4. 截瘫患者在进行长坐位训练时易倒向后方截瘫患者在进行长坐位训练时易倒向后方,应首应首先进行髋、膝关节的伸张

33、训练,然后再训练患者先进行髋、膝关节的伸张训练,然后再训练患者的长坐位平衡。的长坐位平衡。622021/4/26(七)传统中医药疗法在本疗法中的运用(七)传统中医药疗法在本疗法中的运用 太极拳太极拳 八段锦八段锦 五禽戏五禽戏632021/4/26第二节 协调训练642021/4/261.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协调:是指人体在完成一项活动或运动时,产)协调:是指人体在完成一项活动或运动时,产生平滑、准确且有控制的随意运动的能力,是正常生平滑、准确且有控制的随意运动的能力,是正常运动活动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运动控制的有运动活动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运动控制的有力指标。力指标。协调运动的特

34、点协调运动的特点:稳定、准确、流畅稳定、准确、流畅。652021/4/26(2)实现协调运动的基本条件)实现协调运动的基本条件1)各肌肉、肌群和关节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各肌肉、肌群和关节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2)躯干和肢体近端的稳定。)躯干和肢体近端的稳定。3)良好的神经肌肉控制和适宜的肌张力。)良好的神经肌肉控制和适宜的肌张力。662021/4/262. 影响人体协调的因素影响人体协调的因素(1)与协调相关感觉的状态:视觉对协调有补偿作用,本)与协调相关感觉的状态:视觉对协调有补偿作用,本体感觉也有利于协调的维持。体感觉也有利于协调的维持。(2)协调动作频率:协调动作频率越低,协调越易保

35、持,)协调动作频率:协调动作频率越低,协调越易保持,协调动作频率越高,协调越难保持。协调动作频率越高,协调越难保持。(3)与协调相关控制系统状态: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与协调相关控制系统状态: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越接近正常,则协调功能越接近正常。系统的功能越接近正常,则协调功能越接近正常。(4)其他因素:精神、心理、认知、主动性等)其他因素:精神、心理、认知、主动性等。672021/4/263. 共济失调的分类共济失调的分类(1)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2)根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部位不同,将共济失调根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部位不同,将共济失调分为三个类型:

36、分为三个类型: 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 大脑性共济失调大脑性共济失调 感觉性共济失调感觉性共济失调682021/4/26(1)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主要表现: 辨距不良(动作的幅度不是太大辨距不良(动作的幅度不是太大辨距过度,便是太辨距过度,便是太小小辨距不足)辨距不足) 运动分律(圆滑流利的动作变成许多孤立的收缩阶段)运动分律(圆滑流利的动作变成许多孤立的收缩阶段) 意向性震颤(上肢较重,动作愈接近目标震颤愈明显意向性震颤(上肢较重,动作愈接近目标震颤愈明显) 轮替运动障碍轮替运动障碍 酩酊步态酩酊步态 其症状表现与视觉无关,不受睁眼与闭眼的影响其症状表现与视觉无关,

37、不受睁眼与闭眼的影响692021/4/26(2)大脑性共济失调)大脑性共济失调1)额叶性共济失调:见于额叶或额桥小脑束病变。表现额叶性共济失调:见于额叶或额桥小脑束病变。表现类似小脑性共济失调,伴额叶症状如精神症状、强握类似小脑性共济失调,伴额叶症状如精神症状、强握反射等反射等。2)顶叶性共济失调:对侧肢体出现不同程度共济失调,顶叶性共济失调:对侧肢体出现不同程度共济失调,闭眼时明显,深感觉障碍不明显或呈一过性。闭眼时明显,深感觉障碍不明显或呈一过性。3)颞叶性共济失调:较轻,表现一过性平衡障碍,早期颞叶性共济失调:较轻,表现一过性平衡障碍,早期不易发现。不易发现。702021/4/26(3)

38、感觉性共济失调)感觉性共济失调1)病变部位:脊髓后索)病变部位:脊髓后索2)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 站立不稳站立不稳 步态异常(行走时摇摆不定,步距不等,高抬腿,步态异常(行走时摇摆不定,步距不等,高抬腿,落地有声,目视地面行走)落地有声,目视地面行走) 关节位置觉缺失(不能准确关节位置觉缺失(不能准确摆放摆放四肢位置四肢位置) 闭目难立征闭目难立征(Rombergs sign)阳性阳性712021/4/264. 协调的维持机制协调的维持机制(1)感觉输入感觉输入:协调的感觉输入主要包括视觉和本协调的感觉输入主要包括视觉和本体感觉,前庭觉所起的作用不体感觉,前庭觉所起的作用不大。大。(2)中

39、枢的整合作用依靠大脑反射调节和小脑共济中枢的整合作用依靠大脑反射调节和小脑共济协调系统,其中小脑的协调系统起了更为重协调系统,其中小脑的协调系统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要的作用。(3)运动控制要依靠肌群的力量运动控制要依靠肌群的力量。722021/4/26三、协调功能训练技术三、协调功能训练技术732021/4/26(一一)协调训练的目的)协调训练的目的 协调训练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方法促进患者动作协调训练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方法促进患者动作方向、节奏、力量和速度的改善,从而达到患者方向、节奏、力量和速度的改善,从而达到患者动作质量的改动作质量的改善。善。742021/4/26(二二)协调训练的基本原则

40、)协调训练的基本原则 循序渐进循序渐进 重复训练重复训练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 综合训练综合训练752021/4/26(三三)协调训练的基本方法)协调训练的基本方法1上肢协调训练上肢协调训练(1)轮替动作练习)轮替动作练习(2)定位、方向性动作练习)定位、方向性动作练习762021/4/26(1)轮替动作练习)轮替动作练习1)双上肢交替上举练习)双上肢交替上举练习2)双上肢交替屈肘练习)双上肢交替屈肘练习:双上肢起始位为解剖位,然后左、:双上肢起始位为解剖位,然后左、右侧交替屈肘,手拍同侧肩部。逐渐加快速度。右侧交替屈肘,手拍同侧肩部。逐渐加快速度。3)双上肢交替摸肩上举)双上肢交替摸肩上举: 练

41、习练习左、右侧上肢交替屈肘、摸同侧左、右侧上肢交替屈肘、摸同侧肩,然后上举。肩,然后上举。772021/4/264)双前臂旋前、旋后练习)双前臂旋前、旋后练习双侧肩关节屈曲双侧肩关节屈曲90,肘伸展,两侧同时进行前臂旋前、旋后,肘伸展,两侧同时进行前臂旋前、旋后的练习。的练习。5)手掌练习)手掌练习 掌心掌背互拍掌心掌背互拍:双手置于胸前,先掌心互拍,然后再两掌背互双手置于胸前,先掌心互拍,然后再两掌背互拍,交替进行拍,交替进行。 左右手互敲:用左手握拳敲击右手手掌,然后用右手握拳敲击左右手互敲:用左手握拳敲击右手手掌,然后用右手握拳敲击左手手掌,交替进行左手手掌,交替进行。6)手指轮替接触练

42、习)手指轮替接触练习:双手置于胸前,左手手指指腹与右手相双手置于胸前,左手手指指腹与右手相应的手指相继接触,快速轮替进行。应的手指相继接触,快速轮替进行。782021/4/26(2)定位、方向性动作练习)定位、方向性动作练习1)指鼻练习)指鼻练习:患者由肩外展患者由肩外展90,肘伸展开始屈肘,双,肘伸展开始屈肘,双侧示指指尖交替接触自己的鼻尖。侧示指指尖交替接触自己的鼻尖。2)对指练习:患者双手相应手指互相触碰,由拇指到小)对指练习:患者双手相应手指互相触碰,由拇指到小指交替进行指交替进行。3)指指练习:治疗师与患者相对而坐,将自己的示指置)指指练习:治疗师与患者相对而坐,将自己的示指置于患者

43、面前,让患者用其示指接触治疗师的示指于患者面前,让患者用其示指接触治疗师的示指。4)其他:画画,下跳棋、走迷宫、木钉板、接住抛过来)其他:画画,下跳棋、走迷宫、木钉板、接住抛过来的软球等。的软球等。792021/4/262下肢协调训练下肢协调训练(1)双下肢交替屈髋练习:仰卧)双下肢交替屈髋练习:仰卧位位,髋、膝关节伸展,交,髋、膝关节伸展,交替屈曲双侧髋关节至替屈曲双侧髋关节至90。(2)双下肢交替伸膝练习:坐于床边,小腿自然下垂,伸)双下肢交替伸膝练习:坐于床边,小腿自然下垂,伸展双侧膝关节。展双侧膝关节。(3)坐位交替踏步练习:坐位,双侧足交替平踏地面)坐位交替踏步练习:坐位,双侧足交替

44、平踏地面。(4)拍地练习:足跟触地,脚尖抬起做拍地动作)拍地练习:足跟触地,脚尖抬起做拍地动作。(5)双下肢交替外展内收练习)双下肢交替外展内收练习。802021/4/263. 整体协调动作训练整体协调动作训练1)原地摆臂踏步练习)原地摆臂踏步练习。2)原地高抬腿跑练习)原地高抬腿跑练习。3)跳跃击掌练习)跳跃击掌练习。4)其)其他他:跳绳、踢毽子、功率自行车、划船、打:跳绳、踢毽子、功率自行车、划船、打球、障碍步行等球、障碍步行等。812021/4/264. 水中协调性训练水中协调性训练患者站立于训练水池的平行杠内,水深以患者患者站立于训练水池的平行杠内,水深以患者能站稳为宜。能站稳为宜。(

45、1)水中平衡保持练习)水中平衡保持练习;(2)划水动作练习)划水动作练习;(3)水中步行练习)水中步行练习。822021/4/265. 弗伦克尔训练法弗伦克尔训练法(Frenkel法法)弗伦克尔训练法是由弗伦克尔弗伦克尔训练法是由弗伦克尔(Frenkel)设计的设计的一套针对本体感觉消失所致的步态失调的训练方一套针对本体感觉消失所致的步态失调的训练方法。法。训练要点是要求患者集中注意力训练要点是要求患者集中注意力,学会用视觉代替学会用视觉代替消失的本体觉。消失的本体觉。832021/4/26训练方法训练方法(1)仰卧位)仰卧位1)屈伸下肢练习)屈伸下肢练习:患者做下肢交替伸直、同时屈:患者做下

46、肢交替伸直、同时屈伸、交替屈伸的动作;伸、交替屈伸的动作;2)外展内收髋关节练习)外展内收髋关节练习;3)屈髋屈膝抬足跟练习)屈髋屈膝抬足跟练习;4)跟)跟- -膝膝- -胫练习胫练习。842021/4/26(2)坐位)坐位1)嘱患者用足接近治疗师的手,治疗师每次变动手)嘱患者用足接近治疗师的手,治疗师每次变动手的位置。的位置。2)嘱患者将下肢抬起,再踏在预先划好的脚印上。)嘱患者将下肢抬起,再踏在预先划好的脚印上。3)嘱患者静坐数分钟。)嘱患者静坐数分钟。4)嘱患者两膝并拢,站立)嘱患者两膝并拢,站立- -坐下交替。坐下交替。852021/4/26(3)立位:)立位:1)嘱患者在一直线上前后移动其足。)嘱患者在一直线上前后移动其足。2)嘱患者沿弯曲的线步行。)嘱患者沿弯曲的线步行。3)嘱患者在两条平行线间沿平行线步行。)嘱患者在两条平行线间沿平行线步行。4)嘱患者尽量准确地踏着预先划好的脚印步行。)嘱患者尽量准确地踏着预先划好的脚印步行。862021/4/26(五)(五)临床应用临床应用的适应的适应证证、禁忌、禁忌证证1适应证包括适应证包括大脑性、小脑性、前庭迷路性、深感觉性协调大脑性、小脑性、前庭迷路性、深感觉性协调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和不自主运动等疾病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