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狭窄病变机制与防治_第1页
再狭窄病变机制与防治_第2页
再狭窄病变机制与防治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再狭窄病变机制与防治一、定义造影定义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是指PCI后的冠脉节段在冠状动脉造影 (CAG)上显示其 血管内径再次狭窄50%,可以伴或不伴临床症状、不良心 血管事件(指死亡、心肌梗死、再次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等)。之所以采用这一标准,是因为当动脉管腔直径减少50%时,冠脉血流储备减少,从而导致临床和(或)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这一定义最为经典,使用也最为广泛,但是其不足之 处是并不能反映管腔直径的恶化程度,也不能反映血管对损 伤的反应。晚期管腔丢失,即用术后最小管腔直径减去造影随访时的最小管腔直径,也是反映再狭窄的一个指标,多用于金属 裸支架(BMS)和药物

2、洗脱支架(DES)的临床研究中。该指标 更为精细,在对支架节段进行测量时,该指标可以反映新生 内膜的增生情况(因为支架置入部位的再狭窄主要是由于新 生内膜的增生所致,而血管弹性回缩和血管负性重构可以忽略不计)。该指标的缺陷在于对器械和操作的要求较高,花费较高,难于在临床实践申普遍开展;而且该指标也存在其方 法学上的缺陷,即术后即刻和造影随访时测量的血管节段可 能不同,从而导致数据的欠准确。再狭窄分为支架内再狭窄和病变内再狭窄,病变内再狭窄除包括支架节段再狭窄外,还包括支架近端和远端5mm内的再狭窄。再狭窄大多数发生在 PCI术后6个月内,少数患者在术 后1个月即经冠脉造影证实有再狭窄。经皮腔内

3、冠状动脉扩 张术(PTCA)后1个月再狭窄发生率为 15% ,1-3个月为35% 45%,3-6个月仅少数发生再狭窄。由于冠状动脉支架的广泛应用,支架内再狭窄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临床问题。不同研究报告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 率的差别很大。在 BMS时代,造影发现的支架内再狭窄达22%-40%,临床靶病变 再次血运重建率达8.7%-17%;而在DES时代,造影发现的再狭窄率小于10%。大多数与再狭窄相关的临床缺血事件都发生在PCI术后的3-9个月内,这要晚于再狭窄发生的生物学过程。近一半 的病人发生再狭窄时,可能没有临床症状。运动心电图试验 对于检出无症状性再狭窄的价值有限。联合使用心肌核素显 像、负

4、荷超声心动图,可以提高再狭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 性。有近1/3患者的再狭窄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尤其是左主干PCI术后的再狭窄有发生心脏猝死的风险,因此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PCI术后建议6个月时常规行造影复查。二、机制再狭窄病变在组织病理学上不同于最初的动脉粥样硬 化病变,多种机制参与了再狭窄的病理过程。目前认为,冠 状动脉PCI术后再狭窄是局部血管对机械性损伤的一种过度 修复反应,其发生机制包括多个方面,其中主要是早期弹性 回缩、新生内膜增生和血管重构。目前认为,无论在BMS和DES时代,新生内膜的增生是再狭窄的主要机制,DES正是由于有效抑制新生内膜过庋增生而使再狭窄率大大降 低

5、。(一)弹性回缩冠状动脉为肌性动脉,在内弹力膜和外弹力膜均含有弹力纤维,当球囊过度扩张后常伴有弹性回缩。PTCA后早期再狭窄在很大程庋上是由于弹性回缩所致,这可以发生于球 囊扩张后数秒至数分钟,最大可造成管腔面积减少40%。有研究发现,PTCA后I天时14%以上的患者发生再狭窄,尤 其在偏心病变、球囊过度扩张时较为明显。冠状动脉内支架 置入术显著减轻了早期弹性回缩。(二 )内膜增生目前认为这是支架置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主要机制。新 生内膜增生本质上是一种损伤一修复反应。血小板聚集、炎 细胞浸润、生长因子释放、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蛋 白多糖沉积以及细胞外基质重构是这一反应出现的重要标 志。血

6、管成形术引起血管机械性扩张,使内弹力层和中膜断裂,内皮的损伤使血管壁暴露于血液循环中,这一过程的即 刻后果是激活血小板和凝血过程,随之而来的是血小板黏附 和炎性细胞迁移至受损部位附近以及中膜的平滑肌细胞增 生、蛋白多糖沉积、细胞外基质重构。无论是创伤性血管损 伤还是继发的炎症反应,都能导致新生内膜细胞的增生。血 管壁中的支架金属丝对于血管来说是一种持续的刺激,这种 刺激增强了血管内膜的增生反应。由动物模型研究和病理研 究发现,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以及由它 们合成的细胞外基质是造成再狭窄的主要成分。细胞周期的 不同时相是细胞分裂增殖的重要环节,DES上所携带的药物无论是免疫抑制剂

7、或抗肿瘤药物,均是针对细胞周期的某一 环节而抑制细胞的增生,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疔再狭窄的作 用。然而,DES并不能完全预防再狭窄的发生,其再狭窄有 独特的生物学特点,新生内膜成分可以平滑肌细胞为主,也 可以T淋巴细胞为主;或是少细胞的组织,以纤维素、血浆样 组织和蛋白多糖为主。这 些改变提示DES后的再狭窄机制 变化多样,其中炎症反应在再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值得重 视。在血管损伤部位线性排列的内皮细胞被剥离,血小板和 纤维素沉积,在这些部位很早就可以见到白细胞聚集和浸 润。目前尚不清楚是何种临床因素、解剖因素或局部血管因 素主要控制着DES置入后独特的血管反应,也不清楚是否是 这些不同的生物学特

8、点导致了不同的临床结果。(三)血管负性重构血管负性重构是PTCA时代导致再狭窄的重要机制。有 研究表明,PTCA术后血管负性重构对管腔的晚期丢失有重 要作用。PTCA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仅 32%是由内膜增生所 致,而血管负性重构引起的整个冠状动脉横截面积下降达 75%。血管负性重构也是多种介入治疔术后再狭窄的最主要 机制,包括PTCA、旋切、旋磨、激光血管成形术等,但在 支架术后再狭窄中所起作用较小,这是由于支架丝的支撑作 用可以防止血管负性重构。三、再狭窄相关的危险因素(一)临床因素目前较为公认的与再狭窄相关的临床因素为糖尿病。糖 尿病对再狭窄的影响可能继发于胰岛素对平滑肌细胞增殖 的影响。几乎所有的2型糖尿病都有胰岛素抵抗,同时伴有 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本身是一种生长因子,可诱导动脉壁 中的细胞成分增殖,刺激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内外脂质沉 积,引起内皮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在置入支架后,由于导管 的机械性刺激更加重内皮的损伤和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增 殖和迁移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