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贸易的能耗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实证分析_基于混合单位投入产出模型_第1页
中国出口贸易的能耗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实证分析_基于混合单位投入产出模型_第2页
中国出口贸易的能耗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实证分析_基于混合单位投入产出模型_第3页
中国出口贸易的能耗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实证分析_基于混合单位投入产出模型_第4页
中国出口贸易的能耗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实证分析_基于混合单位投入产出模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出口贸易的能耗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混合单位投入产出模型孙小羽臧新(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摘要】本文通过建立中国能源 经济投入产出模型 , 计算了 23 个非能源行业和 4 个能源行业的能源密集度系数和污染密集度系数 , 结合 20022006 年中国货 物出口和效劳出口统计数据 , 测算了在此期间由出口贸易引发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研究结果说明 , 中国出口日渐增长的同时承载着越来越多的世界能源耗用和CO2 、大气污染物质排放转移 , 对中国的经济和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应当引起 我们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中国出口贸易混合单位投入产出模型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中图分类号F7521 6

2、2文献标识码A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Ef f ectand the Environ ment Eff ect of Chinas Export Tra de : Ba sed on Hybrid2un its IO ModelAbstract : Thi s p ap er e st a bli she s hybri d2unit s i np ut2o utp ut mo del i n o r der to calculat e to t al e ne r gy i nt e n sit y coefficie nt

3、s a nd to t al poll utio n i nt e n sit y co efficie nt s of 4 e ner gy dep a r t me nt s a nd 23 no n2e ne r gy dep a rt me nt s1 A t t he sa me ti me , t hi sp ap er u se s st ati stical dat a of 20022006 Chi nas me rcha ndi se a nd ser vice e xpo r t toe sti mat e e ner gy co n sump tio n , e mi

4、ssio n s ofCO2 a nd at mo sp he ric poll ut a nt s ca u se dby Chi nas e xpo r t t ra de1 The re sult reveal s t hat t he mo re Chi na e xpo r t s me rcha n2di se a nd ser vice to t he wo rl d , t he mo re t he wo rl d t ra n sf er s e ner gy co n sump tio n , e2 mi ssio n s of CO2 a nd at mo sp he

5、ric poll ut a nt s to Chi na , a nd it ha s p rofo u nd eff ect s o n Chi ne se eco no my a nd e nvi ro n me nt1 We mu st p a y great at t e ntio n o n it1Key words : Chi nas Expo rt Tra de ; H ybri d2u nit s IO Mo del ; Ene r gy Co n su mp2tio n ; Envi ro n me nt al Poll utio n引言中国成为贸易大国和“世界工厂的同时 ,

6、 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的·34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 年第 4 期广泛关注和质疑。2007 年 , 中国以商品出口 12180 亿美元 , 效劳出口 1270 亿美元分列世界货物贸易出口国的第二位和效劳贸易出口国的第七位 。但是 , 钢铁 、有色金属 、水泥 、平 板玻璃等高污染、高能耗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大幅增长 , 加剧了国内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和生态恶化。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钢铁、水泥和锌、铝、铅等 10 余种有色金属的生 产国 , 能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虽然换取了丰厚的外汇储藏资金 , 有利于推动 GD P 的高速增 长 , 但盲目增

7、长的高耗能、高污染型的出口贸易导致自然资源的滥用 , 并将大量污染物质滞留在本国 。环境资源不再是无偿使用的公共产品 , 而是有价值、可交易的稀缺资源 , 追求对 外贸易的可持续开展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史蒂芬 ·罗奇 ( 2007) 在摩根史丹利经济研究报告 ( 策略与经济分析) 中指出 , 中国 严重依赖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业占本国 GD P 的 80 %以上 。经济系统中一切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都会直接和 (或) 间接的耗用能源 , 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向环境中释放大量 CO2 等 温室气体和 SO2 、N Ox 等大气污染物质 。事实上 , 经济系统无法脱离生态系统而独立存在 ,如果经

8、济系统向生态系统施加了超负荷的压力 , 诸多严重的问题就会暴露 非再生资源的枯竭 , 可再生资源的过度使用超出了其自身的修复能力 , 生态系统无法化解经济系统向 其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质 , 最终削弱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开展能力 。中国自 1997 年至今 , 已持续十余年成为能源的净进口国 ,能耗总量和 CO2 排放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 SO2 的排放量位列世界首位 。资源能源消耗 、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开展的瓶颈 , 针对严峻的挑战 , 中国政府于 2005 年将节约资源 、环境保护与控制人口作为可持续开展的三大 原那么。一 、文献综述对外贸易是一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 而贸易快速增长

9、客观上也对本国产生负面效应。北美、日本和西欧的一些国家较早对本国经济和贸易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展开了研 究。Bat tje s , Noo r ma n 和 Bie sio t (1998) 运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 O ECD 的欧洲成员国的 进口商品的隐性能源密集度 , 结果说明 , 隐性能源密集度的国别差异显著 , 并推测是各国经济结构和资源构成的差异所致 。L e nze n (1998) 运用扩展投入产出分析模型测算了澳大利 亚最终消费中一次能源消耗量和温室气体含量 , 研究兼顾了部门间的能源价格差距、资本形成和国际贸易流的因素 , 认为一次能源生产部门的能源密集度最高 , 其次

10、是制造业和效劳业 ,并将大局部的 CO2 排放归结为家庭对商品和效劳的购置行为 ,收入增加和人口增长的正作用超过了混合燃料的改良和技术进步的负作用 , 同时强调中间投入造成的隐性能耗和隐性温室气体排放是绝对不容无视的 。Ha ya mi 和 Na ka mura ( 2002) 利用日本与加拿大的投 入产出表和日、加双边贸易数据 , 比照日 、加单位产值 CO2 排放强度 , 研究指出日本倚重从加拿大进口煤炭、纸浆、木材等产品的同时向加拿大出口工业制成品 ,而日本汽车的 CO2排放强度低于加拿大 ,纸浆的 CO2 排放强度高于加拿大 ,可以通过双边专业技术分工削减两国间的碳排放。Sa nc h

11、ez2Choliz 和 D ua rt e (2003)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西班牙对外贸易中的 CO2 含量进行计算 ,发现贸易活动隐藏了污染物的暗流 。“交通运输设备、“矿产和能 数据来源 : W TO 世界贸易快报 , 2021 年 4 月。 隐性能源密集度 ( e mbo died energy i nt en sitie s , 简称 E EI) , 又称为嵌入式能源密集度 , 即单位产出直接耗用和 间接耗用的能源之和。·35 ·中国出口贸易的能耗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实证分析源、“非金属制品是与 CO2 排放关联度最高的出口部门 , “其他效劳业、“建筑业、“交通运输设

12、备和“食品是与 CO2 排放联系最密切的进口部门 ,上述部门最终需求导致的CO2 排放量超过总排放量的 70 % 。Mo ngelli , Ta ssielli 和 No t a r nicola ( 2004)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意大利各经济部门的能耗密集度和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了测算 , 验证了“污染天堂 假说, 开展中国家将成为非环境友好型产品生产的天堂 。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加剧 , 比拟优 势可以改变国家的经济结构和国际贸易格局 , 最终导致开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承载更多的 隐性能耗和隐性碳排放的转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 , 开展中国家的学者也开始关注国际贸易与能耗、环境之间的

13、关系。Mac ha do , Sc haeff e r 和 Wo r rell (2001) 通过构造 14 部门的混合单位的投入产 出模型 , 估计了国际贸易对巴西能耗和 CO2 排放量的总体影响 , 结果显示 , 1995 年巴西全部非能源类出口产品的隐性能耗和隐性 CO2 的排放量分别为 831 PJ 和 131 5 Mt c , 都大大超过了非能源类进口产品的 679 PJ 和 91 9Mt c , 隐性能源净出口和隐性 CO2 净释放量分别为153 PJ 和 31 6Mt c , 占全国总能耗和总排放量的 21 3 %和 31 6 % , 且非能源类出口产品的单位 能耗和单位 CO2

14、 的排放量较非能源类进口产品各高出 40 %和 56 % 。M uk hop a dhyay 和 Fo r s2 sell (2003) 利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分析方法估算了 19731974 年和 19961997 年印度化 石燃料燃烧引起的 CO2 、SO2 和 N Ox 排放量 , 分析了四项影响因素 生态效益 、生产技 术、最终需求构成和最终需求规模及大气污染物释放对国民健康造成的影响 。M uk ho2 p a dhyay 和 Cha k ra bo rt y (2005) 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印度 1991 1992 年和 1996 1997年国际贸易引发的 CO2 、SO2 和 N

15、 Ox 的排放量 ,说明印度外乡产品较进口品更趋于环境友好型 , “污染天堂假说在印度并未得到应验 , 贸易自由化和污染产业开展不存在必然联系 ,并对此做出了解释。二 、理论模型与数据来源11 能源 经济投入产出模型 ( hybri d2unit s IO mo del)能源 经济投入产出模型是将“能源作为分析对象 , 研究国民经济各行业对能源的依 存度和消费状况。模型中 , 全部行业被划分为 m 个非能源行业和 n 个能源行业 , 非能源产 品在各行业的分配以货币单位 ( 万元) 表示 , 能源产品在各行业的分配以能源单位 ( t ce) 表示 , 力求保证经济系统的能量守恒。Miller

16、和 Blai r (1985) 在混合单位的投入产出模型的根底上 , 提出了完全能源密集度系数 ( to t al e ner gy i nt e n sit y co efficie nt )模型 := F( X) - 1 ( I -A ) - 1(1)式 (1) 中 , 是完全能源密集度系数 (非能源行业 , 单位为能量单位/ 货币单位 ; 能源行业 , 单位为能量单位/ 能量单位) , 表示单位产出的直接和间接能源投入量之和。F 是一个( m + n) 阶的对角矩阵 , 能源行业所对应的行 , 主对角线元素为以能量单位表示能源产品的总产出 , 其余元素均为 0 ; X 是一个 ( m +

17、 n) 阶的对角矩阵 , 主对角线元素为各行业的总产出 (能源产品以能量单位表示 , 非能源产品以货币单位表示) ; F ( X ) - 1 是一个 ( m + n)阶的对角矩阵 , 能源行业所对应的行 , 主对角线元素为 1 , 其余元素均为 0 ; I 是 ( m + n)阶的单位矩阵 ; A 是 ( m + n) 阶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 ( I - A ) - 1 是 ( m + n) 阶的 L eo ntief·36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 年第 4 期逆矩阵。中国投入产出表包含了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煤炭开采部门)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电力

18、、热力的生产和供给业 (水电、核电生产部门) 为代表的一次能源行业与煤炭开采和洗 选业 (煤炭洗选部门) , 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 , 电力 、热力的生产和供给业 ( 热力、火 电生产部门) 为代表的二次能源行业。国民经济各行业对二次能源的完全消耗已经包含在对 一次能源的完全消耗之中 , 如果机械的使用式 (1) , 将因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之间的加工转 换造成能源投入量的重复计算 , 导致行业完全能源密集度系数的测算结果被严重高估。本文 计算完全能源密集度系数时参考陈锡康 (1981) 提出的完全综合能耗计算方法 , 调整如下 :能源 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划分为 m 个非能源行业与 n 个能源行

19、业 , 能源行业再细分为 一次能源行业和二次能源行业 , 那么 L eo ntief 逆矩阵表示为 :- 1I - A 11- A 21- A 12I - A 22( I - A ) - 1 =(2)式中 ,A 11 是非能源行业对非能源产品 m 阶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单位为货币单位/ 货单位为货币单位/ 能 单位为能量单位/ 货币单位;量单位;币单位;A 12 是能源行业对非能源产品 m 行 n 列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A 21 是非能源行业对能源产品 n 行 m 列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A 22 是能源行业对能源产品 n 阶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 单位为能量单位/ 能量单位 。非能源部门

20、和能源部门完全能源密集度系数矩阵分别表示为 :1 = GA 11 ) - 1 A 12 - 1 A 21A 11 ) - 1I -A 22 -( I -( I -(3)A 212 = GI - A 22 - A 21 ( I - A 11 ) - 1 A 12- 1(4)G 是一个 n 阶式中 , 1 和2 分别表示非能源行业和能源行业的完全能源密集度系数 ;对角矩阵 ,和洗选业 ,主对角线元素 gii 表示第 i 个能源行业产品中一次能源产品所占比重 ;煤炭开采gii 取原煤在原煤和洗选煤总产量中的比例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炼gii = 1 ;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 , gii = 0 ;

21、 电力 、热力的生产和供给业 , gii 取一次电力电) 在电力、热力中的比例 。 出口贸易造成的一次能源完全消耗量为 :E = (1 2 ) H式中 , H 是出口产品 ( m + n) 维的列向量 (非能源行业 , 单位为货币单位 ;单位为能量单位) 。( 水电、核(5)能源行业 ,在计算出口行业的污染密集度系数时 , 将水电、核电 (清洁能源) 从完全能源密集度系数中剔除 , 只计算出口产品因化石燃料 (原煤、原油和天然气) 投入造成的 CO2 和大气 污 染物排放 , 那么国民经济的各行业的 CO2 、SO2 、N Ox 和烟尘的完全污染密集度系数和出口完全污染物排放量分别表示为 :烟

22、尘 ; k = 1 , 2 ,Pj , k = ecoal , k + eoi l , k + egas , k p j( j = CO2 , SO2 , N Ox , 27) (6)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计算 , 2002 年原煤在原煤和洗选煤总产量中的比例约为 87 % 。 本文电力、热力采用电热当量计算法 ,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数据计算 , 2002 年中国水电、核电在电力、热力中 的比例约为 15 % 。·37 ·中国出口贸易的能耗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实证分析Pjk = Pj , k ·H k( k = 1 , 2 , 27)(7)式中 , Pj , k

23、 是行业 k 的污染物质 j 的完全污染密集度系数 ; ecoal , k ,eoi l , k , egas , k 分别是行业Pjk 的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的完全密集度系数 ; p j 是化石燃料的污染物质 j 的排放系数 ;k是行业 k 的污染物质 j 的完全排放量 ; H k 是行业 k 的出口额或出口量。21 数据来源本文以?2002 年 42 部门的投入产出表?、?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 2002 年工业分行业终端能源消费量统计 (标准量) 和能源平衡统计 (标准量) 数据为根底 , 结合?国民经济 行业分类与代码?将二者的行业分类口径调整一致 , 建立包含 23 个非能源行业和 4

24、 个能源 行业的能源 经济模型。?2002 年 42 部门投入产出表?的行业合并如下 :(11)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 ( 25) 燃气生产和供给业 = 炼焦、煤气及石油 加工业 ;(28) 其他制造业 + (29) 废品废料 = 其他制造业 ;(27) 交通运输及仓储业 +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 ; (30)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 (32) 金融保险业 + ( 33 )(28) 邮政业 + ( 29) 信息传输 、计算机效劳和软件业 = 交(31) 住宿和餐饮业 =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房地产业 + ( 34 ) 租赁和商务效劳业 + ( 35 ) 旅游业 +(36) 科学

25、研究事业 + (37) 综合技术效劳业 + ( 38) 其他社会效劳业 + ( 39) 教育事业 +(40)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 + (4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 42) 公共管理和社 会组织 = 其他效劳业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的行业合并如下 :农、林、牧、渔 、水利业 + 木材及竹材采运业 = 农业 ;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 金属矿采选业 ; 非金属矿采选业 + 其他采矿业 = 非金属矿采选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 食品制造业 + 饮料制造业 + 烟草制品业 =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 皮革、毛皮 、羽毛 (绒) 及其制

26、品业 = 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 品业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 家具制造业 = 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 印刷业 、记录媒介的复制 +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 造纸印刷及文教 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 煤气生产和供给业 = 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 + 医药制造业 + 化学纤维制造业 + 橡胶制品业 + 塑料制品 业 = 化学工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普通机械制造业 + 专用设备制造业 = 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 ;其他行业 = 其他效劳业。一次能源行业和非能源行业 ,

27、 能源产品投入量为行业终端消费量 ; 二次能源行业 , 能源 产品投入量是行业终端消费量和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之和。能源产品的总产出统计遵循?中 国能源统计年鉴?能源平衡统计 (标准量) 中的生产与分配的平衡关系 :·38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 年第 4 期能源产品总产出 = 终端消费量 + 加工转换投入量 + 库存增 ( + ) 、减 ( - ) 量 + 损失量+ 平衡差额 + 出口量 + 外国飞机、轮船在我国加油量- 进口量 - 我国飞机、轮船在国外加油量。?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能源生产行业和能源产品的对应关系如下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原煤 、洗精煤、其

28、他洗煤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 原油 、天然气 ;炼焦 、煤气及石油加工业 : 焦炭、焦炉煤气、其他煤气、其他焦化产品 、汽油 、煤油 、 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其他石油制品 ;电力 、热力的生产和供给业 : 热力、电力。 污染物质排放系数取自王庆一编著的?可持续能源开展财政和经济政策研究参考资料2005 能源数据?的中国化石燃料燃烧大气污染物和 CO2 排放系数 : SO2 ( 01 0165 t / t ce ) 、(01 0156 t / t ce) 、烟尘 (01 0096 t / t ce)和 CO2(01 67t / t ce) 。N Ox货物出口数据中 , 能源

29、产品来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能源平衡统计 ( 标准量) , 非能源产品 20022004 年来自?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 2005 2006 年来自?中国贸易外经 统计年鉴?。效劳出口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服贸司网站 , 并按 20022006 年人 民币汇率 (中间价) 换算为人民币计值 。三 、计算结果分析11 完全能源密集度系数和完全污染密集度系数表 1 描述了 23 个非能源行业和 4 个能源行业的完全能源密集度系数 , 结果显示 , 原煤 是绝大局部行业的主要能源消费品且能源密集度系数的行业差异显著。非能源行业中 , 制造业普遍高于农业、采掘业和效劳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0、( 31 49t ce/ 万元) 、非金属矿物 制品业 (21 885t ce/ 万元) 、化学工业 ( 21 142 t ce/ 万元) 是能源密集度系数最高的 3 个非能 源行业 ; 其他效劳业 ( 01 585 t ce/ 万元)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 01 612 t ce/ 万元) 、农业( 01 696 t ce/ 万元) 是能源密集度系数最低的 3 个非能源行业。能源行业既是能源的生产部门 也是能源的消费部门 , 因为二次能源行业除了终端能源消费之外 , 在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投入了更多的一次能源产品 , 所以二次能源生产和以二次能源生产为主的行业 电力、热力 的生产和供给业

31、 (21 889 t ce/ tce) , 炼焦、煤气及石油加工业 (11 494t ce/ t ce) , 远高于一次能源生产和以一次能源生产为主的行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11 063t ce/ t ce) 、石油和天 然气开采业 (11 196t ce/ t ce) 。表 1完全能源密集度系数 ?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自 2006 年更名为?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编号原煤原油和天然气水电和核电合计排序农业101 47401 20401 01801 69621金属矿采选业201 84801 27301 03911 16115非金属矿采选业301 84101 26701 03511 14

32、316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401 64401 19501 02401 86220·39·中国出口贸易的能耗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实证分析(续)注 : 非能源行业单位 : tce/ 万元 ; 能源行业单位 : tce/ tce 。数据来源 : 2002 年 42 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03?相关数据整理计算 。表 2 描述了 23 个非能源行业和 4 个能源行业的 CO2 、SO2 、N Ox 和烟尘完全污染密集度系数。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化石燃料 (特别是煤炭) 为主 , 清洁能源缺乏 10 % , 导致 高耗能行业同时兼具高污染。非能源行业中 , 金属冶炼及

33、压延加工业的完全污染密集度位于首位 ,每万元的出口产品将付出 21 283 吨 CO2 , 01 056 吨 SO2 , 01 0532 吨 N Ox 和 01 0327 吨烟尘的环境本钱。能源行业中 ,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给业成为最严重的污染部门 , 每产能1 吨标准煤将释放 11 823 吨 CO2 , 01 0449 吨 SO2 , 01 0425 吨 N Ox 和 01 026 吨烟尘 ,行业中的火力发电是重要的污染源。因为该编号原煤原油和天然气水电和核电合计排序纺织业501 98901 26301 04311 29510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601 70001 22701 0290

34、1 95718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701 66101 24601 02601 93319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801 97101 26001 04011 27212化学工业911 49001 59001 06121 142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021 30501 52101 05921 8852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21 20111 20701 08231 4901金属制品业1211 31501 62901 05311 9974通用 、专用设备制造业1311 01101 47301 04011 524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401 97601 41001 04011 4278电气 、机械及器材

35、制造业1511 08101 49701 04311 6215通信 、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601 75001 31001 03011 08917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701 88101 36801 03511 28411其他制造业1801 88201 28001 04011 20314水的生产和供给业1911 09701 18601 06411 3469建筑业2001 97201 43401 03311 4397交通运输 、仓储及邮电通讯业2101 66301 52501 01911 20713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2201 42501 17001 01701 61222其他效劳

36、业2301 40201 16601 01601 5852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411 05201 00901 00211 063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501 09911 09201 00511 1963炼焦 、煤气及石油加工业2601 62801 85501 01111 4942电力 、热力的生产和供给业2721 53701 18401 16921 8891·40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 年第 4 期表 2完全污染密集度系数注 : 非能源行业单位 :t/ 万元 ; 能源行业单位 : t/ tce 。数据来源 : 2002 年 42 部门的投入产出表 、?中国能源统

37、计年鉴 2003?、?可持续能源开展财政和经济政策研究参考资料 2005 能源数据?相关数据整理计算 。21 出口贸易造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测算本文通过假设 20022006 年各行业完全能源密集度系数和完全污染密集度系数保持不 变 , 同时结合历年货物贸易和效劳贸易的出口数据 , 对中国出口贸易在此期间造成的能源消 耗和环境污染进行测算。表 3 描述了中国出口贸易完全能耗总量 、构成及能耗强度的变化。中国出口贸易完全能 耗总量由 2002 年 520771 9 万吨标准煤上升为 2006 年 1293691 5 万吨标准煤 , 累计增幅1481 4 % 。通信 、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8、以五年出口完全能耗总量 608461 25 万吨标准编号CO2SO2NOx烟尘排序农业101 45401 01101 01101 00721金属矿采选业201 75101 01901 01701 01115非金属矿采选业301 74201 01801 01701 01116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401 56201 01401 01301 00820纺织业501 83901 02101 02001 01210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601 62101 01501 01401 00918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701 60801 01501 01401 00919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801 82501

39、 02001 01901 01212化学工业911 39401 03401 03201 020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011 89301 04701 04401 0272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21 28301 05601 05301 0331金属制品业1211 30301 03201 03001 0194通用 、专用设备制造业1301 99401 02401 02301 014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401 92901 02301 02201 0138电气 、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511 05701 02601 02501 0155通信 、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601 71001 01701 0

40、1701 01017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701 83701 02101 01901 01211其他制造业1801 77901 01901 01801 01114水的生产和供给业1901 85901 02101 02001 0129建筑业2001 94201 02301 02201 0147交通运输 、仓储及邮电通讯业2101 79601 02001 01901 01113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2201 39901 01001 00901 00622其他效劳业2301 38101 00901 00901 0052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2401 71101 01801 01701 0104石

41、油和天然气开采业2501 79801 02001 01901 0113炼焦 、煤气及石油加工业2601 99401 02401 02301 0142电力 、热力的生产和供给业2711 82301 04501 04201 0261·41 ·中国出口贸易的能耗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实证分析煤位于 27 个行业之首。能源行业中的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的出口完全能耗量却呈现负增长 , 20022005 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是出口完全能耗量最高的能源行业 , 但 2006 年被炼焦 、煤气及石油加工业所取代。由出口贸易完全能耗的构成可见 , 非能源行 业的出口完全能耗量逐年

42、递增 , 占出口完全能耗总量的比重由 731 7 % ( 2002 年) 上升至901 2 % (2006 年) , 提高约 161 5 个百分点 , 能源行业出口完全能耗量随之由 261 3 % ( 2002年) 回落至 91 8 % (2006 年)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出口完全能耗量占出口贸易完全能 耗总量的比重由 31 49 % (2002 年) 上升至 91 32 % ( 2006 年) , 提高约 6 个百分点 , 成为增长最快的行业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口完全能耗量占出口贸易完全能耗总量的比重由131 56 % (2002 年) 降低为 41 09 % ( 2006 年) ,

43、 减少约 9 个百分点 , 成为下降最快的行业。 因此 , 非能源行业出口引发的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耗的激增是造成中国出口贸易能耗高涨的主 要因素 , 非能源产品的“隐性能源输出正逐步替代能源产品的“显性能源输出。出口能 耗强度方面 , 非能源和能源行业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 , 说明中国正为单位出口产值 ( 产 品) 承当了日益增长的能耗本钱 。20022006 年 , 非能源行业的出口能耗强度由 11 301t ce/ 万元增加为 11 398t ce/ 万元 , 增长 71 46 % ; 能源行业的出口能耗强度由 11 219 tce/ t ce 增加为11 267 t ce/ t ce ,

44、增长 31 94 % 。表 3中国出口贸易完全能耗总量 、构成及能耗强度注 : 能耗单位 : 万吨标准煤 ; 非能源行业能耗强度单位 : tce/ 万元 ; 能源行业能耗强度单位 : tce/ tce 。数据来源 : 2002 年 42 部门的投入产出表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 20032007) 、?中国对外经济统计 年鉴?(20022004) 、?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2005 、2006) 及商务部服贸司网站相关数据整理计算 。表 4 描述了中国出口贸易 CO2 和大气污染物质完全排放总量 、构成及污染强度的变化。中国出口贸易 (含货物贸易和效劳贸易) 迅速开展引发了能耗高涨 ,

45、化石燃料的燃烧进而造 成了不可无视的环境问题 CO2 和大气污染物质排放量的急剧增加 。以 CO2 为例 , 中国出口贸易造成的 CO2的完全排放总量由 341311 3 万吨 ( 2002 年) 增加至 845001 5 万吨( 2006 年) ,增长 1471 6 % 。由出口贸易 CO2 完全排放的构成可知 , 非能源行业出口 CO2 的完全排放量逐年递增 , 占出口贸易 CO2 完全排放总量的比重由 731 3 % ( 2002 年) 上升为901 0 % (2006 年) , 提高 161 7 个百分点 ; 能源行业出口 CO2 的完全排放量占出口贸易 CO2 完全排放总量的比重随之

46、由 261 7 % ( 2002 年) 回落为 101 0 % ( 2006 年) 。因此 , 非能源行 业的出口同样是引起中国出口贸易 CO2 排放总量激增的主要因素 。出口污染强度方面 , 非23非能源行业的出口能耗强度 e = e k w k , 式中 ek 是非能源行业 k 的完全能源密集度系数 , w k 是非能源行业 ki = k的出口额占非能源行业出口总额的比重。能源行业的出口能耗强度也按此计算。年份出口完全能耗非能源行业能源行业能耗比重 ( %)能耗强度 能耗比重 ( %)能耗强度2002520771 9383861 5731 711 301136911 5261 311 21

47、92003670781 3518631 8771 311 323152141 5221 711 2232004857121 3722481 6841 311 362134631 7151 711 23120051056201 8922851 6871 411 372133351 2121 611 25720061293691 51167031 1901 211 398126661 491 811 267·42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 年第 4 期能源行业和能源行业同步增长 , 意味着中国正为单位出口产值 (产品) 付出了越来越高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代价 。20

48、022006 年 ,非能源行业的出口 CO2 污染强度由 01 847t / 万元增加为 01 911t / 万元 , 增长 71 56 % ;01 844t / t ce , 增长 31 94 % 。能源行业的出口 CO2 污染强度由 01 812t / tce 增加为此外 ,中国出口贸易导致的 SO2 、N Ox 和烟尘的污染排放也呈现出类似的变化趋势 ,本文不再赘述。表 4出口贸易造成 CO2 和大气污染物质排放总量 、构成及排放强度注 : 污染物质单位 : 万吨 ; 非能源行业污染强度单位 : t/ 万元 ; 能源行业污染强度单位 :t / tce 。数据来源 : 2002 年 42

49、部门的投入产出表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 20032007) 、?可持续能源开展财政和经济政策研究参考资料 2005 能源数据?、?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 ( 20022004) 、?中国贸易外经统 计年鉴?(2005 、2006) 及商务部服贸司网站相关数据整理计算 。23非能源行业的污染物质 j 的出口污染强度 p 3 = p w 。能源产品的出口污染强度也按此计算。jj , k kk = 1年份出口完全污染非能源行业能源行业污染比重 ( %)污染强度 污染比重 ( %)污染强度CO22002341311 3250051 3731 301 84791261 1261 701 81220

50、03439301 7337891 5761 901 862101411 3231 101 8152004560561 4470831 4841 001 88889731 0161 001 8202005690251 7601431 5871 101 89488821 2121 901 8372006845001 5760661 6901 001 91184331 9101 001 844SO220028401 56151 8731 301 02092241 7261 701 0200200310811 88321 1761 901 02122491 7231 101 0201200413801 511591 5841 001 02192211 0161 001 0202200516991 914811 1871 101 02202181 7121 901 0206200620811 018731 3901 001 02242071 7101 001 0208NOx20027941 75821 2731 301 01972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