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爬山虎的脚教案爬山虎的脚教案1教材分析:这篇讲读课文,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观察,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去学习写出内容具体的文章来。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3、背诵3、4自然段。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多种方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谜语:()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导语: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
3、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对课题质疑。读课题,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会从哪些方面去写。(叶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怎么爬、脚的变化)叶圣陶爷爷写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置换角色,从课题质疑,可激发探究的兴趣,又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2、检查交流:(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叶柄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牢固(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2)你读懂了每
4、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2、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累1、抄写词语2、背诵课文3、4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进入课文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叶子,脚的样子,怎么爬的和脚的变化。)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1、你对爬山虎
5、哪一个方面最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2、汇报交流。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叶子的这一段你什么收获?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学请举手。(1)在第二自然段,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你能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吗?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
6、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观察叶子中,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很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来?老师为你们配上音乐和爬山虎的各种图片,能读得更美吗?(处处注重了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爬山虎的叶子这样的繁茂、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
7、关系。出示图片:谁能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脚的样像什么?颜色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多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图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了解作者的观察很细致。教给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交流话题三:怎么爬的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触、巴、拉、贴)“一脚一脚”换成“有步一步”有什么不同?看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突破了教学难
8、点。)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呢?谁能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没有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巴在墙上的相当牢固。)“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可见爬山虎的脚巴住墙是多么牢固啊。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雨能阻挡它向上攀登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最后一自然段。(语文教学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现象中渗透人文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内化了语言,积累了语言。)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
9、看的叶子。)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1)观察细致。(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法,使理论和实际例子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1、仿照爬山虎的脚作者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读写结合,学有所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让学生在练笔中提高了写作能力。)2、课外查询资料:(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关知识。板书设计:叶子美:嫩红嫩绿绿得新鲜匀称整齐脚的位置、形状、颜色脚怎
10、么爬:触巴拉贴脚的变化:牢固萎了课后评析:一、把学习的主动权始终还给学生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趣味谜语、亲切谈话、课题质疑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渴望能的欲望。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习,给他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二、还语文课堂以朗朗的读书声阅读教学要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课始,学生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理清了课文脉络。接着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去思考和感悟。在理解叶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后,配乐和画美读,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
11、情感的熏陶。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登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就会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气息,获得了情感的体验。三、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本教学比较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理解内容的结合。如果课件出示过早,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容易代替学生的思维,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我在教学适宜时机运用多媒体,提高了教学效率。1、再现美景,激发情感。在学生充分通过语言文字品味爬山虎叶子的美丽之后,为了进一步激发情感,在音乐声中边请学生欣赏爬满山坡、墙头、岩石的情景,边请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使形象与情感融合,获得美的熏陶。2、再现过程,突破难点。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
12、的难点。我在学生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再适时机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难点,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从中感受到要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读书权交给学生,把说话权给学生,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思考、质疑、解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再是在老师的牵引下被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突破难点,在读懂内容基础上,进行相应写的训练,使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实现迁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爬山虎的脚教案2【原文】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
13、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
14、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教案】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教具准备1、实物展示台。2、学生准备水彩笔。3、爬山虎实物。教学课时:2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教
15、学过程一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三、反馈读书情况。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
16、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一、请同学们看实物。1、你看到了什么?2、有什么特点?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
17、山虎的样子吗?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
18、张好的评价)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
19、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四、学习第五自然段。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
20、关系呢?(第一自然段)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五、发散思维。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教学反思】在执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撰写的爬山虎的脚一课之前,我打算让学生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掌握一种观察和作文的方法。在这篇课文中,叶圣陶先生不仅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还把爬山虎的脚描绘得细致入微。“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我决定把这个细节,作为我的教学重点。那么,如何处理
21、这个教学片段,才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呢?在备课阶段,我有这样几个设想:一是画图法,即让学生根据叶先生生动的描绘和自己的理解,亲自把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用画笔画出来;二是演示法,即我本人借助其他工具把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演示”出来;三是朗读法,即本人指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但是,考虑到我的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无论用其中的哪一种方法,都会有一部分学生对爬山虎的脚的认识模糊不清。因而,这一处教学,不仅是我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我必须想个更直观的法子,来帮助所有的学生突破这个学习难点。那天早晨,在上班的路上,我仍然在大脑中苦苦地寻觅着那个“更直
22、观”的法子。突然,不远处一墙绿绿的爬山虎映入了我的眼帘。在晨光下,爬山虎的叶子苍翠欲滴。我不由得快步走上前去,轻轻地拨开了爬山虎一片嫩绿的叶子,爬山虎的脚便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眼前了,它是那么清晰,那么有趣!我豁然开朗:为什么不让学生亲眼看一看,亲手摸一摸呢?我小心翼翼地折下几枝爬山虎,兴冲冲地把它带进了教室。课堂上,为了指导学生学习描写爬山虎的脚这一部分内容,我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了一小截爬山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爬山虎的脚,然后在全班汇报自己的发现。学生们一个个兴奋得眼睛发亮,这个说:“老师,我发现了爬山虎的脚又短又细。”那个说:“老师,我发现爬山虎的脚是嫩红色的,上面还有小圆片呢。”
23、我再让学生认真读一读课文,看看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描写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学生们由衷地赞叹叶先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当我让学生学习叶圣陶先生的方法,再来说说自己看到的爬山虎的脚时,一个女生站起来说:“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从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细如草根,又如小娃娃张开的小脚丫。”一个男生站起来补充说:“爬山虎的脚又细又娇嫩,可它就是凭着脚尖上的小圆片紧紧巴住墙,一脚一脚往上爬,爬上墙头,爬上屋顶,铺满整堵墙,铺满屋顶的。爬山虎的生命力多么顽强啊!”学生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最后,我再让学生带着这样的赞美之情,读一读这个自然段。这节课,学生不仅认识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还透过文字
24、,领略了叶圣陶先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联想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思路往往局限于手中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有时候感觉突破教学难点很吃力。这堂课的成功,让我认定了直观性教学原则。只要我们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遵循用实物观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学生一定会感到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便于理解的,而这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爬山虎的脚教案3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形状和生长部位。2重点理解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一脚一脚爬上墙的。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25、结合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操。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2、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具准备: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思想:创设审美情景,感受祖国文字的语言美。教学过程:(一)设问激趣,整体感知出示谜语A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B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也是一种蔓生植物,它搭架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展开形象思维,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5课爬山虎的脚看看叶圣陶爷爷是如何把爬山虎怎样爬墙的这一幅美丽画卷展现在我们
26、面前的。(二)理清条理,扶放结合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结合以下四种学习方法自学:1、整体感知:学生的自学(1)问答法(2)提问法(3)朗读法(4)画图法2、理清条理:汇报学习情况,师给予适当地点拨。3、课件出示:指导朗读,重视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三)结合课件,披文入情直奔重点,播放课件,品味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1、把握整体:学生快速跳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2、深入部分:你认为这部分描写中那些语句写得好,好在哪儿?找出有关词句。3、课件演示:动画感受,让语言的描述升华为形象的感性认识。4、指导朗读:感受爬山虎如何爬墙,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四)指导学法,领悟爬山虎触着墙和没触着
27、墙的不同情况。1、总结学法:针对课堂上相关学法加于小结。2、指导自学:这一段描写哪几种情况下的爬山虎的脚?找词句来分析,用学习上一部分的方法来学习这一部分。3、汇报自学:理顺条理的基础上完成对黑板板书的补充。4、教师小结:结合课件,指导体会作者的喜欢、愉快的心情。(五)总结评价延伸课外1、编儿歌或谜语(1)生畅所欲言A小小叶儿多又多B爬山虎呀真厉害C是虎不是虎春风吹来会跳舞高楼大厦任你爬有脚只会爬几根细丝长茎上不怕高来不怕累紧贴墙上绿使你疑是小蛟龙勇往直前不退缩离墙便枯死2、展示生活中的其他蔓生植物(1)生上台展示(通过简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培养表达能力)(2)教师综合性评价。(结合观察
28、方法、写作运用几方面来谈)3、总结评价后布置作业(1)按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方法展开想象写你看到的大自然中的有关动物、植物为适应周围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相关的生理调节(沙漠中的骆驼、仙人掌;猫的脚垫等等)(2)课堂所得,课后的采集编绘成小报或设置展览角组织学生浏览。(结合爱科学、学科学的思想教育)爬山虎的脚教案4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2)自渎课文,重点学习本课第1、2段。(3)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然后学习如何去观察一个事物。(4)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2)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教学难点:爬山虎的特
29、点。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会爬墙吗?然后那有没有会爬墙的植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会爬墙的植物。教师板书爬山虎的脚二、初读课文,解疑,学习生字。1、自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生词,并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2、可见出示本课生字,生词,学生读,师纠正3、读课文,找出课文的哪几段写了爬山虎的脚。4、教师讲解本课体裁说明文。三、讲读课文。、课文的1、2自然段写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A、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写什么?B、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C、齐读思考:你能从这两句话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讲读第2段、A、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B、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30、然后每句话写什么?C、叶子颜色的美表现在哪里?D、叶子的均匀、整齐表现在哪里?、导读。A、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B、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颜色很美。C、爬山虎的叶子长的很整齐。D、爬山虎的叶子的很均匀。E、当风吹过,满墙的叶子也很美丽。4、理解:拂漾5、齐读课文,个别读6、归纳短意。四、背诵第二自然段。五、小结,准备下课。爬山虎的脚教案5 【教学内容】 爬山虎的脚。【教学要求】、能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了解爬凯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同学准备水彩笔。、爬山虎实物。【教学过程】引入语
31、: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瑰丽无比的五彩瑶池;感受了高大的皂夹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一、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自身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同学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同学充沛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作者为
32、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考虑:光光的墙上为什么能铺满生机勃勃的叶子呢?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脚的样子、脚的形状、颜色、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根据你们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身独特的爬的身手,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
33、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身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找出爬的动作词;、自身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同学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同学补充,教师充沛褒扬) 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扮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同学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时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它是不是
34、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不怎么样呢?四、学习第五自然段、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五、发散思维、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
35、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你们喜欢植物吗?说说你喜欢的植物的特点好吗?(同学说)【板书设计】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虎 颜色:嫩红(灰色)的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爬山虎的脚教案6【教学目标】1、会认“均、柄”等5个生字,会写“操、占”等13个字。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教学课时】课时第一
36、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词。(重点)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资料导入。教师口述: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奇妙无穷!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家初步了解了爬山虎,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细致的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板书爬山虎的脚)【设计意图:图片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点。】二、相关资料介绍作者简介:叶圣陶,名绍钧。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稻
37、草人小青石记金华的双龙洞等。爬山虎简介:爬山虎:一种攀爬在墙壁上的供观赏的植物,也叫巴山虎、地锦、常春藤、属葡萄科。高攀的落叶藤本植物,卷须前端有吸盘。夏季开花,花蕊小,黄绿色。产于我国各地,日本和朝鲜半岛也有。茎和根可以入药。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均匀叶柄蜗牛弯曲操场嫩红重叠空隙茎上瞧不起牢固(重点指导生字:均:不要只读一半,不要读成“yn”;柄:不要读成一声,应读“bn”;蜗:不能读成“g
38、u”,应读“w”;萎:不要读成一声,应读“wi”。)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2)学习多音字:曲(q q)练读句子,找发现。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读一读:他用弯曲(q)的乐器,吹出了优美的乐曲(q)。(3)理解词语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均匀结实;坚固。痕迹物体留下的印儿。牢固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时间的间隔相等。(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四、学习“会写字”虎操占嫩顺均叠隙茎柄萎瞧固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
39、写特点,交流。(“操、隙、均、柄、瞧”,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茎、萎、叠”它们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叠、占”是上下均匀。“固”,全包围结构,书写时要注意笔顺;“嫩”,左中右结构,左右匀称。)(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叠、萎”和左右结构的字“瞧”,学生练写。“叠”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又”比下面的“又”要大一些,中间的宝盖要宽一些;“萎”是上下结构的字,下面的“女”一横要长一些;“瞧”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部分占三分之一。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五、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这篇课文主
40、要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的。(2)梳理课文思路。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练填空:课文先写了(爬山虎长得很茂盛),接着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然后重点写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怎样用脚来爬墙),最后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5。自主探究,理解第1、2自然段?。(1)读第1、2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爬山虎长得很茂
41、盛,能爬;嫩红到嫩绿,一顺儿,铺得均匀,不留一点儿空隙。(2)思考: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爬山虎长得茂盛和它叶子的美丽这两个特点?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爬山虎生长的特殊位置“墙”。爬山虎是爬墙成片生长的,那么它是怎样爬墙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七、当堂检测八、课后作业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2、,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重点)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难点)【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导入方式:设问导入。教师口述:爬山虎不是动物,可它有脚,而且会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爬山虎会爬的秘密(板书爬山虎的脚)【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自由读课文,思考:轻声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爬墙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观察叶子的时候,作者还观察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
43、颜色是怎么变化的?预设: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没过几天是嫩绿的,长大的叶子绿得很新鲜。2、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为什么觉得这样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绿得新鲜,铺得均匀,排列整齐不重叠。那谁能读出叶子这种绿的美,密又匀称的美来呢?3、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朗读指导: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波浪轻轻漾起的感觉。?这句话写了爬山虎的叶子怎样的美?(动态美)有没有哪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呢?预设:“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不留一点空隙。
44、”?4、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预设:茎上。5、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课文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细。这么细的脚,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很仔细很具体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更能看出他观察十分细致了。【设计意图:图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了解作者的观察很细致。教给学生观察和表达的方法。】6、作者从哪些方面观察爬山虎的脚的?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等方面。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板书茎上如新叶细丝像触角)过渡:来,我们一边跟着画面一边读这段话。小结:
45、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很独特之处。你们知道爬山虎更独特之处是什么吗?7、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这样”是指什么?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贴切的动词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可以吗?“这样”是指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表示爬山虎爬墙过程的词语有:触、变、巴、拉、贴,这些动词准确、清楚地描述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一脚一脚”不可以换成“一步一步”,“一脚一脚”更加贴切说明爬的动作。想看到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情景吗?【课件出示爬山虎生长的视频】自由朗读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描写爬山虎脚的动作的词句。(板书触、变成、巴住、拉、贴)【设计意图
46、:抓住重点词句去体会,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小结:原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有一股不断向上的攀爬劲呀!生齐读。指导朗读:注意动词稍微读重点。8、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要是休想”说明了什么?说明爬山虎的脚巴住墙很牢固。爬山虎的脚具有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四、引导发现,总结课文写法?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2、学完这一课,你知道如何进行观察了吗?(1)观察细致。(2)
47、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4)连续观察。小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外让我们到校园的东墙边,去看看爬山虎是不是真的像叶圣陶爷爷写的那样,也学着叶圣陶爷爷一样用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发现,好吗?四、课堂小结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我们学习叶了圣陶爷爷是怎样细致观察事物的。希望同学们课下可以学着去观察周围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五、当堂检测(选做)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抄写优美的词句。2、课外练笔。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爬植物(如:葡萄、牵牛花等),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注意它的茎、叶
48、、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具体地写出来,要注意连续观察。)【设计意图:学会运用抓住事物特征,把意思写清楚的写作方法。】六、课后作业推荐阅读有关植物。板书设计10爬山虎的脚叶墙上嫩红嫩绿朝下均匀不留一点空隙茎上如新叶细丝像触角脚爬触、变成、巴住、拉、贴(牢固)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在讲之前,我要求学生收集爬山虎的资料。学生对爬山虎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有了感性认识。2、在教学中我把课堂和自主权还给学生,把读书和说话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思考、质疑、解疑,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让学生改变被动学习的坏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出重点
49、、突破难点。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小练笔,使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实现迁移,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再现过程,突破难点。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在学生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找准时机恰当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难点,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不足之处:对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细致观察还不到位,需要引导学生们也要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爬山虎的脚教案7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3、学习生字
50、、词语,积累好词好句。教具准备1、实物展示台。2、学生准备水彩笔。3、爬山虎实物。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教学过程一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三、反馈读书情况。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
51、点。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一、请同学们看实物。1、你看到了什么?2、有什么特点?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
52、段。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业案例如何实现高效与生活质量共存
- 职业心理健康在医学生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实践应用
- 营销预算规划合理投入提升品牌影响力
- 资金流管理实战指南提升小企业运营效率
- 2025年超精过滤设备项目发展计划
- 语文教育与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 行政协议履约金管理模式
- 2025新职工入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完整答案(易错题)
- 2025年公司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真题汇编】
- 2025厂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考点精练)
- 植物中铁的作用及缺铁症状图文演示文稿
- 合同到期协议书(3篇)
- 2022年教学教材《石油裂解与乙烯》精品优秀教案
- IPC-A-610国际标准中英文对照(doc 17)
- 山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一册期末总复习—重点归纳整理
- (国开)2019年春电大本科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形考3答案
- 金普新区预防性体检人员审核表
-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2011
- 重庆市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管理办法
- 【精品毕业论文】Bi2WO6光催化剂的熔盐法合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