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机械课程设计指导书_第1页
木工机械课程设计指导书_第2页
木工机械课程设计指导书_第3页
木工机械课程设计指导书_第4页
木工机械课程设计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木工机械课程设计指日导书浙江林学院工程学院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2004年6月课程设计任务书1、 设计题目:平刨床自动进料器的设计2、 设计依据:加工工件参数:工件长度4001200毫米工件树种松木桦木栎木工件厚度80毫米20毫米工件宽度70、150、230、320毫米刨削量0.5毫米、0.75毫米、1毫米、1.5毫米、2 毫米工件含水量工件进给速度15612米分MB50冰工平刨床主要技术参数:4 0 0毫米1 2 8毫米5 0 0 0转/分2把最大刨削宽度刨刀轴切削圆直径刨刀轴转速刨刀轴装刀片数量三、设计要求:1、在满足进给速度的范围,要求采用机械有级变速装置。变速档数为24级,进给牵引元件为滚

2、筒或履带。2、自动进料器在满足工艺前提下,应具有结构简单。生产率比手工进给高、安全,操作和调整方便的特点。3、自动进料器的使用单位是木工机械实验室,制造单位是我院工厂金工车间。4、 设计任务:1、 自动进料器总装配图。2、 重要零部件工作图12张。3、 编写机床设计计算说明书。5、 设计期限:二周课程设计指导书一、目的和要求:木工机械课程设计是在机械零件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课程设计,使每个学生初步掌握简单木工机床或零部件改装的基本设计与步骤;对机械制图和技术文件(说明书)的编写获得进一步的严格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为今后独立从事木工机械的技术改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

3、次课程是比较接近于工厂生产实际的技术性工作,因此,设计工作必须实事求是力求符合客观实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有益的技术和经济效果。必须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具体条件,进行分析比较,灵活应用,因地制宜,切忌生搬硬套。二、设计步骤(1) 设计任务书分析和调查研究1、设计任务书是木工机械设计的主要的原始技术依据。对任务书中规定的设计依据、要求、内容、期限等进行认真的研究、分析,特别是对加工工件(毛料)的形状、外形尺寸、树种、含水率、设计的技术要求等。设计任务书中仅规定了主要的原始设计依据,其他一些设计依据,可以通过工艺分析,调查研究中加以确定,如加工方法、批量、余量、工件的进给方式以及设计部件中某

4、些具体结构等等。2、在现有条件下,收集国内外有关设计资料和技术文献,如各种类型的自动进料器的资料,认真阅读这些资料,分析比较,取其精华,丰富自己的设计知识。为了扩大自己的眼界,也可以阅读一些其他类型机床的有关图纸或资料(如木工机床部件结构参考图册)3、现场调查各种平刨床的布局、结构和使用情况。在机床布局上,重点调查机床的总体布局,典型部件结构关系,加工产量和质量、工人体力劳动强度、操作安全性、调整方便性,以及操作工人的合理化建议或设想等。现场参观调查不限于同类的木工机床,凡是对设计课题相关的其他类型机床设备、机构,均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技术营养。(2) 总体方案布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而

5、周密的思索,分析比较,本着既有继承性,又有创造性的原则,可以先初步地拟定几种不同方案的机床(或部件)的布局,例如:自动进料器的牵引机构,可以是滚筒式,履带式或进给销式的等方案,根据自己初步拟定出的几种不同方案。由于设计者的经验和其他因素,有时所选定的方案不一定是十全十美的,因此还需要在设计过程中时刻注意,不断完善和改进,以长其优势,补其不足。但切忌到了具体结构设计时(上图板画结构图时)才发现根本的缺点和问题,导致设计失败。有时,当所选定的方案不可能全部满足设计要求时,应该根据设计题目的具体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尽量使总体布局更加合理和完善。机床总体布局对初次设计者来说,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

6、会有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感到很难下手,为此,除了参考已给定的技术资料(如:照片、图纸、产品样本等)外,应及时取得指导教师的指导,共同研究讨论有关问题。机床的一种部署、布置和安排,评定布局的好坏,应该是既能满足工艺要求,又能满足结构简单、合理和经济的原则。总体布局方案确定之后,就可以按比例绘制机床(机构)外形草图,机床传动系统原理图,并进一步确定机床(机构)主要零部件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有关尺寸(如外形尺寸、定位尺寸等)。(3) 设计计算:设计计算按机构的功用分,有切削机构设计计算,进给机构设计计算以及辅助机构设计计算,以确定和求得有关的技术设计计算的数据,为结构设计阶段(机构总图、主要零部件图

7、等)提供必要的依据。(4) 图纸设计(GB4458.14458.4)机械制图标准,按GB4457.1绘制机构总图(或部件装图)、零部件图。(5) 编写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是一份重要的技术文件,说明书通过文字、插图等方式,表达设计者如何根据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的过程,从理论上来证明,经济上来评价本设计的优越性和可靠性。三、动力计算和运动计算部分(一)切削机构的计算1、切削机构的动力计算(1)切削机构受力分析简图(2)切削机构切削功率计算铣削机床切削功率按下式计算N= KObhu/( 60 102)千瓦N*=Kbhu(W)KO总的切削比功公斤力米/厘米3(9.81x106Nm/rmj)b铳削宽度毫

8、米10-3mh被切削的厚度毫米10-3mu工件进给速度米/分(1/60)m/sKo值可以按木材切削原理有关公式计算求得,亦可以采用查表法求得。Ko=KK树K湿K工公斤力米/厘米3(9.81xl06N?m/m)K铳削切削比功,按表1查得表1树种数值当每刀进给早为Uz毫米时0.10.20.30.40.50.60.70.80.9松树K(Kgf/mm2)3.703.303.002.802.602.402.302.202.10橡树K(Kgf/mm2)5.705.004.604.304.003.703.503.303.10树种数值当每刀进给早为Uz毫米时1.01.52.02.53.04.0松树K(Kgf/

9、mm2)2.001.601.301.201.101.00橡树K(Kgf/mm2)3.002.402.001.801.701.60K湿一一木材湿度修正系数,按表2查得表2W%102030405060K湿1.000.940.900.860.830.81K工一一刀具工作时间系数,按表3查表3N电=N切/ Y式中:N切-切削功率千瓦t工01234568K工1.001.181.291.371.431.481.521.572、切削机构所需电动机功率计算:T切削机构的传动效率3、按照上述计算出的N电,选择标准电动机,建议选用电动机的同步转速n=1500转/分(电动机目录查冶金工业出版社“机械零件设计手册”第

10、584603页)(二)进给机构的计算根据设计题目的具体要求,按照已拟定的进给机构方案进行设计计算。机械进给机构的设计计算根据拟定的机械传动方案,画出机械进给传动系统示意图,按照设计任务书给定的参数和拟定方案中类比法所确定的各种参数进行设计计算,下面以有级的圆柱滑移齿轮为变速环节的机械进给机构为例,提出设计计算内容:(1)机械进给机构动力计算:a) 进料机构受力分析和牵引力计算: 划出受力分析简图,说明几种进给阻力; 切削力和推出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的计算; 确定滚筒的结构材料并计算摩擦力; 牵引力必须满足在最困难条件下的进给。b) 克服最大进给阻力条件下进给功率和驱动功率的计算:N进=P牵Uma

11、x/(60102)千瓦牵Umax(W)N驱=N进/t刀二414243Y1,Y2,Y3-为进给传动系统各传动副的效率,参考冶金工业出版社“机械零件设计手册“P8表115(2)机械进给运动计算:根据进给系统对各传动件进行计算a)齿轮变速箱的计算计算公比少和进给滚筒各级转速n滚max=1000Umin/口d滚转/分n滚min=1000Umin/口d滚转/分式中:umax、umin米分1/60(m/s);d滚毫米-2少一(n侬max/n侬min)2n1=n滚minn2=n1少n3=n1少确定总的降速比i总i总=n滚min/n电分配各转动付速比并画出转速图i总=1定i变;i变=1总/i定假定设计的变速箱

12、为三联滑移齿轮;确定变速箱里各对齿轮的齿数; 验算滚筒的转速; 验算三联滑移齿轮齿数差; 齿轮传动的计算(选择受扭矩最大的一对齿轮进行计算)。b)蜗轮蜗杆传动计算c)链传动的计算d)其它计算 压紧弹簧的计算 操纵力的计算。等等。4、 设计图纸部分设计图纸是本次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结构设计的工程语言。要求绘制装配图一张,零部件图(工作图)若干张(由指导教师根据情况另行指定)。零部件设计尽可能按“三化”的要求,同时做到好装、好拆、好制造,注意零部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合理选择材料(或代用材料),轴承结构及型号,对机床润滑(方式和类型),操纵手柄的安置,安全性、锁紧件的牢固性等

13、等,均须在结构设计统一周密考虑,妥善解决。对设计图纸的要求:(1)严格按照机械制图标准和规定绘制,正确的选择和布置视图,保持图面整洁。(2)装配图采用不同的视图(如剖视图、局部视图、向视图等)表达清楚各部分的结构的装配关系。标注公差配合及必要的尺寸,技术条件和技术参数、绘制标题栏及编写零件明细表。(3)零件图应标注全部尺寸、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光洁度及技术要求等。5、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计算说明书要装订成册,书写要简明、整齐,一律用钢笔书写。铅笔绘图,图号与文字叙述必须符合设计计算说明书编写内容1、目录2、设计依据、原始数据3、调查研究、分析比较、选择方案及方案的确定4、与同用途及同类

14、机床的比较,主要是比较其先进性、合理性及经济效果。5、机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6、动力计算和运动计算的步骤和计算结果,计算中要附有必要的简图、草图及图表(受力分析图、液压系统图等)。4、 其它5、 参考资料。六、课程设计进度安排序号设计内容占全部工作量自月日至月日备注1总体方案设计102004.6.212004.6.212计算部分402004.6.222004.6.263绘图部分352004.6.272004.6.304编写说明书152004.7.12004.7.2(含答辩)七、附录附录一干木材与机床工作部件摩擦系数和机床牵引机构与机构与木材的咬合力材料和摩擦条件摩擦和咬合系数干木材(W=15

15、%)与光滑工作台面湿木材(W=60%)与光滑工作台面干木材与直径为180毫米光滚筒湿木材与直径为180毫米光滚筒干木材与直径为90毫米梢滚筒湿木材与直径为90毫米梢滚筒干木材与直径为130毫米梢滚筒湿木材与直径为130毫米梢滚筒云松与直径为155毫米螺旋梢滚筒湿木材与排锯机上进给滚筒湿木材与排锯机下进给滚筒干木材与履带凸头表面为1X1毫米、锥角160°、齿距8毫米锯后干木材表面与涂橡胶的织带刨光后干木材表面与涂橡胶的织带锯后干木材表面与带有橡胶层的织带刨光后木材表面与带有橡胶层的织带0.300.350.280.33云松0.46云松0.50白桦0.420.450.380.450.36干

16、0.40湿0.480.300.350.450.500.38锯后干木材表面与梢纹的橡胶表面刨光干木材表面与梢纹的橡胶表面锯后干木材表面与表面之间刨光干木材表面与表面之间松木橡木0.50-0.700.40-0.510.45-0.600.36-0.480.86-1.000.65-0.850.90-1.000.70-0.930.85-0.950.68-0.800.73-0.880.77-0.820.53-0.720.47-0.670.35-0.550.27-0.40附表二木材加工机床常用的直径、公差和配合标准直径般用途的标准尺寸345681012(14)151618202224252830323538

17、40424548505255606265(68)70727580859095100105110120125130135140145150在木材加工机械制造中,配合按基孔制,主要是采用二级和四级精度,很少采用六级或七级精度,也有采用混合配合,就是说用一种精度的孔,而用另一种精度的轴。如:H8,H9/h11H8,H9/m7.对木工机械右用下列配合:1 )基孔制配合a)二级精度:固配合(n6)、牢配合(m6)、紧配合(k6)、紧配合(js6)和滑配合(h6)b)四级精度:;第一种配合(k7)、滑配合(h8,h9)、转配合(f9)2 )基轴制a)二级精度:固配合(N7)、紧配合(K7)、紧配合(J7)

18、、滑配合(H7)b)四级精度:滑配合(H8,H9)、动配合(F9)、松动配合(D9,D10)c)七级精度:滑配合(H12,H13)松动配合(D9,D10)和滑配合(H12,H13)用在键结合的地方,而固配合(N7)用在圆柱销上。基轴制只用在特殊情况下。表一中表示了木工机床中采用的配合。机器和部件配合零件名称配合选择配合的基础名称圆锯机轴承壳/滚珠H7/h6要求有一些空隙在温度升高时轴承H7/k6圆环可以由地方膨胀滚珠轴承/锯H7/k6这种配合保证高速轴正常工作轴H7/h6垫圈在轴上应固定不笠的支承垫圈/锯H7/h6垫圈应该容易装上或卸下,但轴H7/k6不应有很大的使产生偏心孔不压紧垫圈/锯平衡的空隙轴锯片应自由的装在轴上,但不锯片/锯轴能有使发生不平衡的隙缝皮带轮/锯轴皮带轮应紧密地装在轴上,不允许有空隙刨床、开桦刀头/主轴H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