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完整_第1页
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完整_第2页
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完整_第3页
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完整_第4页
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完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规范药品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2 .依据:ChP2010版(一部)、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3.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申购、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4 .责任:4.1. QC主管负责菌种的申购、接受、保存、分发。4.2. 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的确认、传代、使用及销毁。5 .相关文件及术语:5.1. 术语标准菌种是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

2、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代。6 .标准:6.1. 检定菌的申购QC主管每年根据检定菌种的使用情况(包括临时检验需要),提出购买计划,交由质量管理部部长审批后,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或省(市)药检所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种);也可以直接向省(市)药检所购买传代用菌种,购买时,需询问与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传代时控制代数。6.2. 检定菌的接收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QC主管接收菌种,

3、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检定菌接收记录的表1)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无编号者按检定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并将其暂贮存于48c冰箱中,在一周内必须完成转种。6.3. 检定菌的保存6.3.1. 工作用菌种的保存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以后,转移至48c冰箱中保存。此法仅用于工作用菌种的短期保存,并应随时检查其污染杂菌和变异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经应灭活处理后销毁。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而不同,细菌:1个月;酵母菌:2个月;霉菌及芽胞:3个月。6.3.2. 传代用菌

4、种的保存采用甘油冷冻管保藏法或液体石蜡保存法。6.321. 甘油冷冻管保存法用无菌接种环轻轻刮取经冷冻复溶增菌后并接种至平板或琼脂斜面的菌苔,并通过接种环与试管壁之间的轻轻摩擦而使细菌充分扩散到预先装入试管中的无菌纯化水中,调整菌液浓度,使其等同于10号比浊管,向已制备好的菌悬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无菌甘油(浓度20%),即为10%甘油菌悬液,轻轻振摇,使内容物充分混合,分装于无菌小试管,在-30C冷冻条件下保存。此甘油冷冻管为第2代(G2)。可以每隔2年转种一代。使用时,取出一支放至室温,转种增菌培养或接种至琼脂斜面复苏,挑取纯菌落传代或工作用。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需氧细菌和酵母菌的保藏(如大肠埃希

5、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6.322. 液体石蜡保存法6.323. 1.无菌液体石蜡的制备:选用优质化学纯液体石蜡,将液体石蜡分装加塞,用牛皮纸包好,在121c灭菌30分钟,置40c恒温箱中蒸发水分,经无菌检查后备用。6.324. 2.液体石蜡管的制备:将菌种穿刺接种于半固体高层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结束后,在层流台下用无菌吸管吸取上述无菌液体石蜡至培养好的菌种管内,并使石蜡高出菌种表面约1cm使菌体与空气隔绝,并将试管直立,置于-20C冷冻或28c冰箱中保存。此法主要适用于霉菌、厌氧菌、放线菌、芽抱杆菌的保存(如枯草芽抱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等)。1.1.3. 各菌种的

6、保存方法、条件及期限,见传代用菌种保存方法、.专业word可编辑保存温度、保存期限的彳1)。1.4. 检定菌的传代检定菌菌种的传代因冻干菌(标准菌种)与传代用菌种而不完全相同。1.4.1. 标准菌种的复苏、确认、传代1.4.1.1. .标准菌种的复苏1.4.1.1.1. 把冻干菌种管、灭菌毛细滴管(1ml)、双碟、镣子、营养肉汤培养基(或其它适宜培养基)数支,移入接种室或超净工作台。1.4.1.1.2. 将冻干菌种管外壁用碘酒擦洗消毒,稍干,用75%乙醇棉擦净,放在灭菌双碟内,待干。点燃酒精灯,将标准菌种管的封口一端在火焰上,烧灼红热,用灭菌毛细滴管吸取营养肉汤培养基(或其它适宜的培养基),滴

7、在灼热的菌种管封口一端,使骤冷而炸裂。1.4.1.1.3. 取灭菌镣子,在火焰旁,将炸裂的管口打开,放入灭菌双碟内,另取1支灭菌毛细滴管,在火焰旁吸取营养肉汤培养基(或其它适宜的培养基)少许,加至菌种管底部,将冻干菌块搅动促使溶解,随即吸出管内菌液,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或其它适宜的培养基)内,并根据不同菌种类型而将其培养于相宜的温度下2472小时(细菌需要2448的培养物,酵母菌需要72小时的培养物,形成抱子的微生物则宜保藏抱子,放线菌和丝状真菌则应培养710天)。最后将毛细滴管及菌种管经高温灭菌(121C,45分钟)。1.4.1.1.4. 取出培养物,仔细观察液体培养基是否浑浊,浑浊说明菌

8、种复活生长,若不浑浊,在将其作为无活菌生长的培养物丢弃以前,细菌应至少培养1周以上,真菌和酵母菌至少应培养2周以上,并在丢弃之前应高温灭活处理(121C,45分钟)。1.4.1.2. 标准菌种的确认6.4.121. 用无菌接种环取上述培养物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细菌)或玫瑰红钠培养基(真菌和酵母菌)平板上,或相应的宜于该菌生长的鉴别培养基平板上,然后在3035c下培养3天(细菌);2025c下培养5天(真菌和酵母菌)。培养后,首先观察其是否具有典型的菌落形态,然后挑取生长旺盛的单一的纯菌落,划线于平皿培养基,每种菌划4个平皿,以便收集较多的生长旺盛的典型单菌落,进行保存和鉴定。鉴定时作革兰氏染

9、色、镜检,观察其染色特性及形态特征。最后再做生化实验以进一步鉴定该菌种。若在该平板上发现有其它菌落生长,则说明操作有污染或菌种不纯,应将此被污染了的培养物灭活处理,并寻找原因。应根据其原因采取措施重新分离挑选纯菌落。6.4.122. 菌种的确认结果,记录在检定菌种鉴定记录上。6.4.123. 各检定菌种的复活、划线用培养基、培养条件,见菌种复活、划线用培养基、培养条件附彳2)。1.4.1.3. 标准菌种的传代1.4.1.3.1. .按菌种说明书要求复溶菌粉,转种于适宜的增菌培养基内,称第1代(G1),复壮后转接至平板上,并在适当温度下培养适当时间,分离单个纯种菌落,此为第2代(G2)。1.4.

10、1.3.2. 菌种确认后,挑取平板上纯菌落制成浓菌悬液用于制备甘油冷冻管,作为保存菌种(G2),也称传代用菌种,同时挑取纯菌落转接斜面菌种数支,作为工作用菌种,此为第3代(W3)。1.4.1.3.3. 2代(G2)菌种管冷冻保存,将工作用菌(W3)于适当温度下培养适当时间后用于日常检验。1.4.1.3.4. 取一支冷冻保存的第2代(G2)菌种转种于平板和斜面培养基上,平板上的菌种制成冷冻保存管第3代(G3);斜面培养基的菌种经适当温度下培养适当时间后用作工作用菌种,此仍为第3代(W3)。1.4.1.3.5. 将第3代菌种(G3)冷冻或低温保存,将生长、转种后的第2代(G2)菌种经高温灭活处理后

11、丢弃。1.4.1.3.6. 按上述规程操作,直至G4转为W5为止,需重新开启冷冻干燥菌种,重复上述规程操作,保存和使用菌种。1.4.1.3.7. 当工作用菌种代数小于5时,在规定保存期限内,可直接用上一代工作用菌种转接下一代工作用菌种。1.4.2. 传代用菌种的传代当无标准用菌种时,可从省(市)药检所购买菌种作为传代用菌种,不需经过复溶增菌,但应划线接种确认。将购回无异常的传代用菌种(一般为第3代),根据日常检验工作的需要量,挑取纯菌落转接斜面菌种数支,作为工作用菌种(为第4代),同时,结合菌种的代数和最长保存期限,挑取纯菌落制成浓菌悬液按6.3.2.”的方法制备甘油冷冻管或液体石蜡管数支,作

12、为传代用菌种(仍为第3代)。1.4.3. 工作用菌种的传代当工作用菌种代数小于5时,可直接用上一代工作用菌种转接下一代工作用菌种。取在冰箱48c保存的工作用菌种用普通琼脂斜面传代,并将新传代的培养物替代原有的菌种,作为工作用菌种。也可取用甘油冷冻管保藏法或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保存的菌种,进行复苏,直接作为工作用菌种。细菌每1个月传代一次;酵母菌每2个月传代一次;霉菌及芽胞每3个月传代一次。当超过5代,须用传代用菌种传代。1.4.4. 传代时注意无菌操作,使菌株不死亡,不污染、不丢失。同时实验人员也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自我保护,如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佩带无菌手套,实验完成以后消毒实验进行的区

13、域、实验仪器和器具。如发生意外,如菌种泄漏或人员受伤,微生物学检验人员应立即向QC主管报告以便及时进行处理。1.4.5. 传代后,按检定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并在每一支菌种管上贴上标签,标签内容包括:名称、编号、代数、传代日期、操作人、有效期。交QC主管统一保管。同时及时填写菌种传代、分离记录(附表2)。1.5. 检定菌种的编号采用字母加数字表示:英文缩写字母一代次一传代日期一顺序号菌种的英文缩写字母:大肠埃希菌(E.c)、金黄色葡萄球菌(S.a)、枯草芽抱杆菌(B.s)、白色念珠菌(C.a)、黑曲霉菌(A.n)、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p)专业word可编辑代数用一位带有下标数字的字母表示:传代

14、用菌种用G表示;工作用菌种用W表示;如G3表示传代用菌种第3代;W3表示工作用菌种第3代。传代日期用6位数字表示:年份取最后两位数,月、日分别用两位数。如2012年1月12日传代的第一支大肠埃希菌作为传代用菌种的编号为:E.C-G3-120112-01。1.6. 检定菌种的保管1.6.1. 检定菌种设专人加双锁保管,并对所保存的菌种建立检定菌种保存、领用登记台账附表3)。1.6.2. 检定菌种的定期检查与鉴定在菌种的保存期间,应每天检查保存菌种冰箱的温度、菌种管的塞子是否松动或生霉,并及时填写检定菌种观察记录例表4),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菌种在保存期内均应根据菌种的特性(工作用菌种每转种两代一

15、次、传代用菌种每三个月一次)检查其菌落性状、革兰染色、显微镜下菌体形态及生化特性等项目,若发现与原菌种变异较大,应重新分离、纯化、鉴定、再加以保存,并做好检定菌种鉴定记录附表5)。1.6.3. 所保管的菌种,不能随意转让其他单位和个人,需要时应有单位证明和批准手续方可供应。1.7. 检定菌种的领用与使用1.7.1. 微生物学检验人员根据检验需要,需到QC主管领取工作用菌种或传代用菌种,同时填写检定菌种领用登记台账相关内容1.7.2. 微生物学检验人员从QC主管领取工作用菌种或传代用菌种,用于日常检验或验证试验,使用后及时填写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附表6),以便追踪菌种使用历史。1.8. .检定菌

16、种(废弃)的销毁1.8.1. 下列情况的菌种或培养物或被污染的器具等,必须采用121C、45分钟湿热灭活处理:新一代菌种制备成功后的上一代菌种;使用完后的菌种和带有标准菌种的器具和培养物;超过有效期的菌种;凡被污染、变异、可疑等异常情况菌种;其他应废弃的菌种。1.8.2. 废弃菌种的销毁由QC主办提出申请,交QC主管批准后,由微生物学检验员进行灭活处理,并有其他人在场监督,并填写废弃菌种(物品)销毁处理记录附表7)。7 .记录归档本标准涉及的记录由质量管理部保存,保存期5年。8 .附则:本标准附件二份,附表六份:附件1:专代用菌种保存方法、保存温度、保存期限附件2:菌种复活、划线用培养基、培养

17、条件附表1:检定菌接收记录附表2:检定菌种传代、分离记录附表3:检定菌种保存、领用登记台账附表4:检定菌种观察记录附表5:检定菌种鉴定记录附表6: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附表7:废弃菌种(物品)销毁处理记录附件1:传代用菌种保存方法、保存温度、保存期限菌种名称保存方法保存温度保存期限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甘油冷冻管-30C2年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甘油冷冻管-30C2年枯草芽抱杆菌CMCC(B)63501液体石蜡管2-8C1年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液体石蜡管2-8C1年黑曲霉菌CMCC(F)98003液体石蜡管2-8C1年乙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B)500

18、94甘油冷冻管-30C2年附件2:菌种复活、划线用培养基、培养条件菌种名称复活培养基划线用培养基温度时间大肠埃希菌TSB或营养肉汤TSA或营养琼脂培养基平皿32?C24h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抱杆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白色念珠菌TSB或改良马丁SDA或玫瑰红钠培养基平皿24?C48h黑曲霉7d专业word可编辑附表2 :检定菌种传代、分离、保存记录记录名称检国种接收记录代码页次1共1页名称及编号数量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检查情况保存条件专业word可编辑记录名称检定菌种传代、分离记录代码页次1共1页名称及编号购进(领取)日期年月日来源传代前菌种保存方法传代用培养基传代日期传代用国种编勺总数量传代用菌种工作用菌种操作人数量编号启效期保存方法数量编号启效期保存方法分离与纯化过程纯度检查结果操作人:复核人:专业word可编辑附表3:检定菌种使用登记台账记录名称检定菌种保存、领用登记台账代码页次1共1页收到日期名称及编号数量接收人移交人领用日期用途数量发放人领用人专业word可编辑附表4:检定菌种观察记录记录名称检定菌种观察记录代码页次1共1页日期冰箱温度(C)塞子是否松动是否霉变处理措施观察人专业word可编辑附表5:检定菌种鉴定记录专业w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