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测量专项方案_第1页
某工程测量专项方案_第2页
某工程测量专项方案_第3页
某工程测量专项方案_第4页
某工程测量专项方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一工程概况1二编制依据2三施工部署33.1 测量依据、原则33.2 施测前准备33.3 施测程序53.4 测量控制措施控制网建立53.4.1 平面控制网63.4.2 高程测量控制网83.4.3 平面和高程控制基准点位埋设及保护措施93.4.4 测量工作管理和控制注意事项9四控制点、水准点复核104.1 平面控制点的复核104.1.1 复核周期104.1.2 复核人员104.1.3 复核方法104.1.4 内业工作104.1.5 测量精度要求114.1.6 复核注意事项124.2 水准点的复核124.2.1 复核周期124.2.2 复核人员124.2.3 复核方法134.2.4 内业工作13

2、4.2.5 测量精度要求134.2.6 复核注意事项144.3 段测量方案145.1 围护阶段测量方案145.1.1 平面定位测量145.1.2 高程测量145.2 地下室施工阶段测量方案15521平面定位测量155.2.2高程测量165.3 上部结构施工阶段测量方案175.3.1 平面定位测量175.3.2 高程测量19六竣工测量206.1 观测点的布置206.2 沉降观测时间和次数216.3 水准点和观测点的布设216.4 观测资料和报告226.5 沉降观测注意事项22七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23八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25测量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义X X X义X X X项目位于江西省X

3、义市X X义新区,XXX的西侧,与X 义市政府、XXXX广场相邻,拟建中的地铁线从其西侧穿过,地块与地铁形成 通道,被XX市政府列为一号工程。由义X XXXXXX义X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建设的X X绿地X X义义项目 位于红谷滩中心区,集世界级5A绿地中心写字楼、超五星级酒店、大型国际商 业中心、现代文化娱乐中心、高档公寓等于一体。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 其中两幢59层的办公楼被称为“双子楼”,将成为XX城市的新地标。整个地块分为A、B、C、D四个区,B区为住宅区,已建成;A区为2座59 层办公楼及部分商业楼;C区为31层住宅楼、26层办公楼及部分商业楼;D区 为保留原建筑物桩基及地下室1层,

4、加设2座4层商业裙房,及一幢19层酒店。拟建工程C区为地下两层结构,地下一层层高6.0米,地下两层层高3. 8 米。占地面积约16200平方米,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或板柱结构,主体结构采用 桩筏基础,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底板厚度700mll1。采用钻孔灌注排桩作为围护 体,钻孔灌注排桩外侧设置单排三轴水泥土搅拌桩隔水帷幕。本工程±0.000 =+24. 400m,基础底板面绝对标高均为+14. 600,基础底板 厚700mm,基础底板下设置200nlm厚度垫层,基坑开挖深度约H米。本工程开工阶段,业主提供我方两个基准引测点,分别位于基地北侧会展路 上(LD1 点:X=55134.684

5、, Y=34306.199, H=23.11; LD2 点:X=55171,062,Y=34223,879,H=22.39)o建设单位:义X X X义X X X有限公司设计单位:XXXXXXXX有限公司监理单位:XXXXXXXXXX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XXXXXXXXX公司二编制依据i)xx x x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本工程相关图纸2) x X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提供的控制点成果表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建筑施工测量手册5)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一一GB/T24354-20096)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1002-95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

6、98)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一一JGJ8-20079)本工程其它相关规范和文件三施工部署3.1测量依据、原则整体轴线定位本着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依据本工程相关规范、规程等; 业主提供的设计院蓝图和规划红线测绘成果报告进行放线。测量工作均应报请监 理或业主确认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根据施工测量控制点,用经纬仪将轴线引测到施工部位,来指导支模、扎 铁等施工。承台基础碎浇捣前,应重新将轴线位置引投到基础钢筋面上。以上工 作均报请监理确认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 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

7、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 核的工作方法。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 到省工省时省费用。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 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3.2施测前准备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 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建筑物的位置及座标, 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座标与建筑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以及首层土0. 000 的绝对标高。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建筑施匚图,及时校对建筑物的平面、立面、 剖面的尺

8、寸、形状、构造,它是整个工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 轴线的尺寸、层高,对比基础,楼层平面,建筑、结构之间轴线的尺寸,查看其 相关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本工程采用的测量器具详见下表计量、测量、检测器具选用表序 号机械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配备情况1拓普康全站仪GTS-600台1测量组2苏州一光全站仪OTS612台1测量组3激光经纬仪J2-JD台1测量组4拓普康天底仪ZL台1测量组5赛驰水准仪DS2800台3测量组6对讲机个3测量组7盒尺5m把1测量组8墨斗只4测量组9钢卷尺50m把10测量组10钢卷尺15m把20工长、班组11钢卷尺30m把40工长、班组12钢卷尺

9、5 m把50主要操作人员13角尺200 X 200mm把16班组质检14水平尺450mm把30班组质检15白格网115X 240mm把2质 检16塞尺楔形块6质 检17托线板2OOOX15OX15 mm把6质 检18混凝土坍落度筒只8质 检19混凝土试模15OX15OX 150mm组12质 检20混凝土试模100X100X100mm组9质 检21砂浆试模70.7 X 70.7 X70.7mm组6质 检22抗渗试模组12质 检23台秤TGT-500 型台3工 地24台秤TGT-1000 型台3工 地25自控检测器尺JZC-3 型把4质 检26多功能垂直校正器尺JZC-2 型把4质 检其他辅助仪器

10、如垂直目镜、棱镜、靶标、塔尺及钢尺等。测量仪器的选用: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具有X X市仪器校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校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3.3施测程序本工程占地面积较大、范围较广,依据甲方提供的平面大地定位测量控制 点,用全站仪定出基地的坐标定位点。在施工准备阶段,从定位基准点向场地四周引入7个永久定位控制点,在 工程四周形成控制网,再在控制线上标出轴线控制线,形成挖土、基础施工阶段 的测量定位网格。挖土基础施工阶段,将基准点标高引入场地四周,结构施工阶段再将标高 引到结构柱上。在定位轴线上每100m左右设立碎定位墩点。其他单体依大地定位轴线换 算成与施工测线的

11、平面尺寸关系,用经纬仪和卷尺进行定位。具体场地定位详见 工程测量定位图。施测顺序图如下准备工作一测量作业自检一 报胎-1 '合格 合格进入下道工序3.4测量控制措施控制网建立工程测量的精确是保证施工成果符合设计意图,确保工程质量的基本条件, 必须高度重视,并予以反复复测核实,以确保全工程的空间几何位置在严密控制 下进行。首先应根据设计和业主提供的坐标基桩用全站仪进行复核测量,并将复 测结果报业主和监理,以便确定这些基桩的可靠性,如需调正应将调正值书面报 监理,并获得正式批准后方可使用。在对业主(设计)提供的坐标基桩复测的基 础上,加设三角网加密桩,这些加设的桩应设在稳定、可靠的位置,确

12、保能在施 工的全过程能精确地放测设计提供的全部工程控制坐标点,并对其进行严密的测 定,以确定这些加密桩的坐标。对施工场地及控制点进行实地踏勘,结合总平面布置图,创建施工测量平 面控制网。要求达到考虑通视条件、稳固状况、攀登方便等各种因素,在现场每 100米建立一个控制点;建立互相相关的三角控制网。放样时每点至少有两个控 制点作后视,便于投测时进行校验。根据设计理论中心线要素,用普通测量复测这些中心线和结构物控制桩相 对位置正确与否。当用坐标测量放设中心线和结构物控制桩,并用普通测量复测 确认无误后,应对这些控制桩进行必需的保护(如放设十字护桩和用碎保护等), 以确保使用时正确,并应将这些控制桩

13、的护桩全部反应在控制网上。施工平面测量控制网既是各施工单位局部、单体施工各环节轴线放样的依 据;也是监理等各检测单位的测量基准。因此,务求达到可靠、稳定、使用方便 的标准。控制网除应考虑图形强度以满足工程施工精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 密度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应由测量人员对施工场地及控制点进行实地踏勘,结合 工程平面布置图,创建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要求达到通视条件好、网点稳固状 况、攀登方便等各种因素。各级控制网的创建,必须对各控制点相互之间,以及各级控制网之间进行 闭合校验和平差。保证各点位于同一系统。每次使用前,必须对控制网校核。随 着施工的进度,按重要性原则定期对其复测,以求得控制网稳固不

14、变和防止地面 变形、沉降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控制点移位。首级控制网设置冗余控制点,并加强 对各点的保护。其他各级控制网如遭遇破坏,由上级平面控制网来恢复。控制网 建立完毕,交监理方复核确认。由于本工程的规模巨大,而且工况复杂,因而必须设置多组平面控制网。 乂由于各组控制网都是服务于同一工程的建设,因而各组控制网之间必须形成有 机的整体。控制网之间按照级别的高低,高级网控制低级网。平级网之间互相贯 通,形成系统。结合工程的特点,按测网级别的高低及具体在J2程不同部位应用,本工程 测量平面控制网共设置一个外围平面/高程控制网(首级控制网)以及若干单体 控制网(二级控制网)。3.4.1 平面控制网1、首

15、级控制网目前施工现场根据业主提供的原始基准点,其中的(LDl、LD2) 2个坐标 点可利用作为首级控制网的控制点使用,另外增加(K1K7) 7个坐标点。此9 个点作为永久控制点担当全局性的作用,形成平面首级控制网,具体见附图,业 主提供的控制点见附表。该控制网包含平面坐标和高程。经现场外测后进行平差计算达到精度要求, 以作为将来现场各类测量工作的原始基准点。它是其他各级控制网建立和复核的 唯一依据。在整个工程为时几年的时间跨度内,必须保证这个控制网的绝对不变, 绝对避免前后期测量系统的不一致。外围控制网设置完毕之后,按工程进度需求, 可在现场内建立临时的各个测量网,各级控制网如遭遇破坏,均由外

16、围平面控制 网来恢复。控制网之间按照级别的高低,高级网控制低级网。平级网之间互相贯 通,形成系统。该级平面布网将建立在下面内容基础上:a.为保证已施工的前期标段与待施工的主体结构测量系统一致,首级控制网 的建立将结合我公司桩基阶段测量控制网。b.由于本工程较大大,城市测绘部门所提交的一般测量控制网不能直接作 为首级平面控制网使用。必须对其控制网进行加密,或设置辅助措施方可使用。c.首级控制网设置在施工现场外,用于为受破坏可能性较大的下一级控制 网的恢复提供基准,同时也可直接引用该级控制网中的控制点测量重要的或关键 的测量工序。其建立以城市网为依据,宜设置在工程现场外的道路一侧稳定处, 且需考虑

17、使用方便。d.本工程根据现有场地情况,首级网沿丰和中大道和世贸路设置,布点位 置由测量人员经过现场踏勘后确定,外业测量结束后对数据进行校正。首级网见 附图。e.该控制网担当全局性的作用。它是二级控制网建立和复核的唯一依据。 在整个工程施工时间跨度内,必须保证这个控制网的绝对不变,绝对避免前后期 测量系统的不一致。因此,该控制点的设置位置选择在稳定可靠处,且设置保护 装置。f.基准控制网和单体控制网的使用需随时根据施工阶段的沉降、变形情况 调整。且工程的工况变化很大,其中单体控制网布置于现场内部,容易遭到施工 破坏,必要时也可根据施工情况调整布网位置。而且现场控制点在施工中处于不 稳定状态,随着

18、时间、环境、施工进度的不同可能会产生变形移动,所以每次投 放轴线前必须依据进行自检,自检无误后方可投放轴线。2、二级控制网二级控制网布置在施工现场以内相对可靠处,主要用于地下结构施工阶段 的测量,待地下结构施工完毕即作废,具有短期使用性质。该控制网的使用需随 时根据施工阶段的沉降、变形情况调整。由于工程的工况变化很大,且二级控制 网布置于现场内部,容易遭到施工破坏,也需要根据施工情况调整布网位置。布 网依据为上级控制网。单体控制网的布网依据为基准控制网,其精度必须满足相 对测角误差小于±5秒,相对测距误差小于±2毫米。每次测量前对该控制网进 行自检,确定无误后方可使用。3.

19、4.2 高程测量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作用是为长期的工程结构施工提供一个稳定、统一的标高参 照系统。其标高值按城市高程系统取值。本工程设置二级高程测量控制网,施工 现场之外在可靠处设置首级高程控制网;施工现场内布置二级(四等)高程控制 网。1、首级高程控制网首级高程控制网的创建以业主下发或城市测绘部门单位提交的城市高程控 制点为依据。先业主已提供原始控制点(LDl、LD2),利用LD1的坐标点高程设 置高程控制点(G1),具体见附图。创建过程中除了下发或提交的城市高程控制点外,增加额外高程控制点, 以增强高程系统的安全性。为保证高程系统的稳定性,点位设置在不受施工环境 影响,且不易遭破坏的地方,距

20、离施工现场较远。考虑季节变化、环境影响以及 其他不可知因素,定期对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首级高程控制点的建立必须使用 精密水准仪并采用往返或闭合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2、二级高程控制网二级高程控制网设置在施工现场以内,作为施工所需的标高来源使用。其 创建以首级高程控制网为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建筑物的不断升高,自重荷载 的不断增加,建筑物会产生沉降,因此要定期检测而程点的而程修正值,以及时 进行修正。由于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较差,产生破坏的因素众多,二级控制点需 加密复测的次数,以确保其坐标值正确可靠。a.每次测量以基准水准控制点为依据,用精密水准仪采用往返水准测量的 方法,将高程引测至现场的临时水

21、准点处来使用。b.基坑施工阶段,在基坑边寻找一个可垂直传递高程处,搭设一固定支架, 将钢尺一端固定在支架挂钩上用重锤(30KG)垂吊而下。采用两台水准仪一上一下 同时测量。上面的一台水准仪将临时水准点的高程传递至钢尺上。下面的一台水 准仪将钢尺上的高程传递至施工层上。c.各地面控制测点每两月进行一次检测、复核、校对工作并做好记录。各 地面控制测点与周边固定物相对距离作好记录及标注,便于日后施工时寻找各控 制测点。3.4.3 平面和高程控制基准点位埋设及保护措施由于本工程工期较长,为确保现场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的稳定性,场区内 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采用永久点的方法来埋设,在桩点位置浇筑400X400

22、X 600mm强度等级C20混凝土墩,中央嵌入150X 150X10钢板及通芯钢管,条件 允许时在控制桩点周围用脚手管搭设2X2m的护栏,并制作标识,写上“测量 点位、注意保护”的字样。测量人员应经常去现场巡视桩点的情况。其埋设及保 护措施如下所示:3.4.4 测量工作管理和控制注意事项测量工作具有高精度的要求,所以测量人员必须细心谨慎,同时要做好对 算复核和实地复核,以确保计算数据和测量成果准确无误。在测量工作中,应时刻注意外界环境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如点位偏移、 风太大影响观测等等,均要作好相应纠偏工作。建筑物的自身构造可能也会影响测量的精度,如使用的材料不同而导致的沉降不均匀、膨胀效应

23、等等。四控制点、水准点复核4.1 平面控制点的复核根据规范要求,平面控制点在使用过程中需施工方定时进行复核。4.1.1 复核周期在施工过程中我方将派专业测量员使用全站仪每两月对平面基准点进行复 核。4.1.2 复核人员由测量员负责平面控制点的复测以及闭合验算和校核,施工员在复测过程中 予以配合。负责人:测量员姚春韶负责工作内容:仪器及测站架设、内业计算施工员:钱敏负责工作内容:后视点棱镜架设人数:23人4.1.3 复核方法复核时测量人员将全站仪架设在二个基准点中的一点,将棱镜架设在另一个 基准点处,从全站仪架设点对准棱镜架设的另一个点,其测出两点之间的距离而 判断是否其基准点是否有相应的误差。

24、4.1.4 内业工作测量结束后由技术员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闭合计算, (-)三角控制网计算要求如下:1、角度闭合计算将测得的角度相加,与180进行比较,误差小于9”则进入下一步,大于9” 则此次测设数据作废,重新进行测量。2、把角度闭合差平均分配到三个角上。3、建立平面坐标系,根据三个点的距离和方位角关系,在坐标系中绘制出 始点与终点的闭合误差,Ex, Eyo4、将闭合误差£x, Ey平均分配到三个点上,形成一个新的三角形,因该 过程手工计算较繁琐,我方将使用AutoCAD进行处理,并直接生成修正结果。5、将新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分别与实测值进行比较,三个角度中一个角的 误差允许5&qu

25、ot;,另两个角误差需<2. 5";三条变的距离中的一条的误差允许 <1/45000,另两条需<1/90000,若上述两条件均满足则此次测量成功,若超出则 重新测量。(二)平面控制网计算要求如下:1、计算闭合误差平面控制网测量过程中,起始点与终止点为同一点,按理论坐标值应相同, 实测过程中因有误差的存在,所以终止点与起始点的误差X、Y坐标£x, Ey即 为闭合误差;2、闭合误差分配假设控制网为n边形,则起始点为1,终止点为n+1, m为其中任一点(Km<n+1 )om点坐标为(Xm, Ym);修正后的m点坐标为(X'm, Y'm)。计

26、算公式如下:Ey=YNX'm=Xm-£x*| (XX) | + | (XHG) |+| (上-Qj |/ (XXJ | + | (XH) 1+I (4厂工) Yrm=Ym- Y y* I (YYJ | + | (YTJ I +1 (丫丫3/ (YTI) + | (YYJ I +(Y-Yj 4.1.5 测量精度要求在内业计算数据符合规定的条件下把实测数据与业主所提供基准点数据按 下表标准进行比较,若距离与角度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则可继续使用,若超出允许 范围则通知监理由我方测量人员协同监理方测量人员对基准点再进行一次复测, 误差仍超出允许范围的立即上报等级测角中误差(”)测距相对中

27、误差方位角闭合差 (”)四等2.5W1/800005 J n4.1.6复核注意事项1、避免在有雾、阴天等不良天气状况下进行测量,且不宜在日中温度高时进行 测量。2、测量周期内加密一级需对导控点情况进行检查,若有异常情况则需马上重新 进行复核。3、复核测量时可设2名观测人员,分别进行观测读数。4、根据测设当时气温状况,及时进行温度修整。4.2 水准点的复核根据规范要求,平面基准点在使用过程中需施工方定时进行复核。421复核周期在施工过程中我方将派专业测量员使用水准仪每两个月对上述两个高程基 准点进行复核。4.2.1 复核人员由测量员负责水准点的复测以及闭合验算和校核,施工员在复测过程中予以 配合

28、。负责人:测量员 X X X X负责工作内容:仪器及测站架设、内业计算施工员:XXX X负责工作内容:后视点棱镜架设 人数:23人4.2.2 复核方法复核时由现场专业测量员,以任意一点为起点,另一点为终点进行一次高程 传递闭合测量。在闭合差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将测得的两点间的高差与业主提供两 点间的高差进行比较。4.2.3 内业工作测量结束后由技术员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闭合计算,计算要求如下:1、计算出附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或闭合水准路线的的闭合差,需在20JL 范围内,其中L为路线全长(单位Km),且将往返两次测得的但边值进行比较, 误差需在20 JL范围内,其中L为单边距离。若两条件均符合,则

29、进入下一步, 若超出允许范围则重新测量。2、外业测量数据经检核后若满足了精度要求则调整高差闭合差,计算出两高 程控制点间的高差,与业主提供两点间的高差进行比较。4.2.4 测量精度要求在内业计算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将测得的两点间的高差与业主提供两点间的 高差进行比较,若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则可继续使用,若超出允许范围则通知监理 由我方测量人员协同监理方测量人员对高程基准点再进行一次复测,误差仍超出 允许范围的立即上报。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mm)附或环线 合水准路 线平均长 度(k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往返较差、附合或 环线闭合差(mm)偶然中误 差必全中误差平坦地±2±424DSi

30、因瓦尺20 VL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度(以km计);4.2.5 复核注意事项1、测量时控制测站间距基本等距。2、合理选择测量路线。3、注意消除视差。4、水准尺需保持竖直,并放置平稳。5、多设置一名测设人员,进行相互之间的监督。五各阶段测量方案5.1 围护阶段测量方案5.1.1平面定位测=1唱将仪器架设在点K4,以K3点为后视对场地内目标点进行测放。若目标点与 K4点不通视,则在场地内增设二级控制点做转点,在转点架设仪器,以K4点为 后视对目标点进行测放。5.1.2高程测量围护施工阶段在施工区域利用G1高程控制点设二级控制点,二级高程控制点可以设在基坑围护的钻孔灌注桩上,并定期进

31、行复核,现场高程放样时直接利 用二级高程控制点做后视进行放样。5.2 地下室施工阶段测量方案5.2.1 平面定位测量地下室施工阶段在施工区域利用全站仪通过首级控制网设二级控制网,把仪 器架设在二级控制网中的某一点位上用放样的方法在垫层、地下室底板、地下室 结构板上测出各个区域内各点及轴线。1)、地下室施工阶段施测方法地下结构控制轴线采用“外控法”进行施工控制轴线的定位放样,即直接使 用外围控制网的控点测设施工控制轴线;放样方法采用直角坐标法。放样流程如下:(1)使用外围平面控制点为起始点在基坑附近设置2至3个临时转站。对临时转站进行复验,如无误则进行下一步操作。(2)使用复验过的临时转站放样出

32、施工控制轴线并投测至基础垫层面上。即 在如示意图中A处设置全站仪,后视另一临时转站B点,向基坑内引入C点,之 后使用同样方法放样其他各施工控制点。二"美工:C及邛百挖三点三鱼买(3)移动仪器到垫层面上的C点处设站,使用坐标法对各控制点相互关系进 行精度复核。之后使用垫层面上的施工控制点,后视同一轴线上的各点在垫层面 上弹出施工墨线。522高程测量地下室施工阶段在施工区域利用首级高程控制点设二级控制点,二级高程控 制点可以设在基坑内立柱桩上,并定期进行复核,现场高程放样时直接利用二级 高程控制点做后视进行放样。5.3 上部结构施工阶段测量方案5.3.1 平面定位测量标准层结构施工测量,

33、在±0.00板上预埋200X200X10钢板,碎浇捣以后 把定位点引测到钢板上,并做好闭合校正工作。本结构施工时,在垂直投影点的 上方预留约200X200的测量孔。按照天顶投影法原理,各楼层轴线的传递必须按照一个统一的控制网。由于 本上部结构的施工分为不同的施工单体,各施工单体乂在不同的施工阶段施工。 因此必须为各施工单体建立单体测量平面控制网。同时: 为保证结构各单体的整 体性,对各单体测量平面网之间设置联结关系、相互衔接共同组成一个大的平面 控制系统网。投射到各楼层的控制线采用正倒镜分中法投测其他细部轴线。1)、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1)、结构施工各层在竖向墙模板拆除后立即抄测结

34、构+500 mm水平控制线并报验,以便检 查浇筑后质量及下一步施工。(2)、二次结构施工及装修工程二次结构施工及装修工程以结构轴线、高程控制点为准进行控制。放二次结构位置线一砌二次结构一抄测建筑+500i门线控制标高一其它项目施工本工程上部结构由5个单体组成,所以每个单体设二级平面测量控制网。同 时为统一结构上的整体性,每隔12层左右对塔楼各独立控制网进行轴线系统校 核。非布网楼层的相应控制点位置留设200mmX 200mm的孔洞,为测量创造通视条件。塔楼结构随高度上升测量误差将被放大,因此设置2次平面控制网转换。各 控制点每12层左右进行一次控制网迁移。即分别在C1楼的13F、C2楼的10F

35、 和20F施工完毕后,将下部的控制网转移至该层楼面,使用该楼层控制点。控制 网转换必须严格控制精度,使转换过程中的精度损失减少到最小。2) C1楼上部结构控制网C1楼上部结构控制网共有Cl-l、C12 C1-3三个控制点,C1-2点分别与其 它2点满足通视要求。将仪器架设在点K4,以K3点为后视对场地内C1楼的控 制点进行测放,若目标点与K4点不通视,则在场地内增设二级控制点做转点, 在转点架设仪器,以K4点为后视对目标点进行测放。在C1楼±0.00板浇捣混凝 土前分别在三个控制点位置预埋200X200X10钢板,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以后, 控制点引测到钢板上,并做好闭合校正工作。上部

36、结构施工时在C1-13三个垂 直投影点上方预留200X200的测量孔。按照天顶投影法原理,以上各楼层轴线 的传递必须按照一层的控制网。塔楼结构随高度上升测量误差将被放大,因此在C1楼13层设置一次平面控 制网转换,将一层的控制网转移至13层楼面,以上的楼面放线均使用13层控制 网。控制网转换必须严格控制精度,使转换过程中的精度损失减少到最小。3) C2楼上部结构控制网C2楼上部结构控制网有C2-1、C2-2个控制点,由于C2楼位于西北角,仪器 架设在K4点不能通视,需在场地内做转点,在转点架设仪器,以K4为后视对目 标点进行测放。在±0.00板浇捣混凝土前分别在控制点位置预埋200X

37、200X10 钢板,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以后,控制点引测到钢板上,并做好闭合校正工作。 上部结构施工时在C2-12两个垂直投影点上方预留200X200的测量孔。按照 天顶投影法原理,以上各楼层轴线的传递必须按照一层的控制网。C2楼高达31层,塔楼结构随高度上升测量误差将被放大,因此在C2楼10 层、20层设置两次平面控制网转换,将一层的控制网转移至10层、20层楼面, 1020层的楼面放线均使用10层控制网,2031层楼面放线均使用20层控制 网,控制网转换必须严格控制精度,使转换过程中的精度损失减少到最小。4) C3、C4、C5楼上部结构控制网C3、C4、C5楼控制网分别有三个控制点,控制点具

38、体制作、引测均按C1、C2楼控制点进行。由于C3C5楼上部结构仅3到4层,所以控制网无需转换。5)、二次结构施工以原有控制轴线为准,引放其他墙体、门洞口尺寸。外窗口利用外墙所弹轴线加以控制o6)、在室内装修施工时,平面控制仍以结构控制线标高引测建筑标高,要求误差限制在范围内。532高程测:本工程上部结构施工时,在垂直投影点的位置预留约200X200的测量孔。水平基准点要定期与复核基准点进行核对°上部结构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布置沉 降观测点,并在电梯井内随施工进程每隔一定高度做一个水准点,记录水准点的 标高,采川50m钢卷尺从水准点向上引测每层标高,要求每层测量偏差不大于±3m

39、mo标高及曲线测量如下图所示。长袱楠程耨据源I面示蒯平面排圈祖春:点为单肥也能安出三G;2.0A;稣触缸3、班为D诚40点。过缴州个自方侬舟,心仍直聘a月羯wa0i=arcTg( yi. Xi), b=>KMT结构施工的标高引测点设在核心筒体内,每隔五层转换一次标高基准点,并 且每10层即从建筑物外围标高基准点复核一次,以保证高程的准确。详见垂直 度控制及测量转换示意图。六竣工测量6.1观测点的布置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四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沉降观测点是为了检查工程设计、施工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为有关地基基础

40、 及结构设计是否安全、合理、经济等反馈信息的重要步骤。在布设时,要考虑其 永久性和不易被破坏性。详细沉降观测具体点位详图待设计出图。沉降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观测点埋设在建筑物的主墙角及沿外墙每1015米处或每隔23根柱基 上。(2)观测点埋设在沉降缝、伸缩缝、高低建筑物接壤处的两侧。(3)沉降观测标志应稳固埋设,高度以高出室内地坪(±0.00面)0.20.5米 为宜。对于建筑立面后期有贴面装饰的建筑物,宜预埋螺栓式活动标志。(4)高层建筑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周期,应每增加12层观测一次,建筑物封 顶后应每3个月观测一次,观测一年。如果最后两个观测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小 于0.02m

41、m每日,可以视为整体趋于稳定,如果各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02mm/ 日,即可终止观测。否则应继续每3个月观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沉降观测点的精度等级高程中误差 (mm)相邻点高程中误 差(mm)观测方法往返较差、附和或环 线闭合差(mm)二等±0.5±0.3按国家一等精密 水准测量,精密 液体静力水准测W 0. 30 Mr( n为测站数)观测资料及时整理,并分析成果。6.2 沉降观测时间和次数首次观测应在测点设置牢固后及时进行,高层建筑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周 期,应每增加12层观测一次,建筑物封顶后应每3个月观测一次,观测一年。 如果最后两个观测周期的平均沉降速率小于0.0

42、2mm每日,可以视为整体趋于稳 定,如果各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02mm/日,即可终止观测。否则应继续每3 个月观测一次,直至稳定为止,首次观测应在测点设置牢固后及时进行。次数阶段周期第1次观察点安设完成一次218次结构施工阶段每增加2层观测一次第19次稳定封顶后每3个月一次终止观测各点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02mm/H6.3 水准点和观测点的布设每次观测做到仪器、标尺、测站、线路、人员五固定。即“五定”:沉降观 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 设备要固定;观测人员要固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 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

43、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 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测量仪器使用DS1级精密水准仪,成立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和两名测量人员组 成的沉降观测组。为了相互校准防止由于某个水准点和高程变动而造成差错,按设计埋设水准 控制点。在水准基点以工作控制点基点进行连测时.,闭合差不应超过n(n为测 站数),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时间内进行。测完观察点后,必须再次后视 水准点,先后两次视读数之差不超过tO.Smni。每次观测均采用往返闭合法。沉降观测点的布设详见设计图纸。6.4 观测资料和报告1、观测结果应于当日整理完毕,并及时将成果报给甲方、监理,若发现观 测结果出现异常时,及时通知甲方、监理。2、成果整理:根据观测值在限差允许范围内将闭合差按测站数n进行重新 分配,计算高程,同一观测点两次之差不得大于1mm。3、沉降观测所提交的资料包括:沉降观测记录手薄;沉降观测成果表;水 准基点,观测点布设图;沉降观测分析报告。6.5 沉降观测注意事项1、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2、前后视观测用同一水平尺;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