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电杆技术设计规范方案书_第1页
水泥电杆技术设计规范方案书_第2页
水泥电杆技术设计规范方案书_第3页
水泥电杆技术设计规范方案书_第4页
水泥电杆技术设计规范方案书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范文范例参考指导环形混凝土电杆技术规范书XXXXX公司2017年3月目录编制说明3一i、总贝U 4二、技术要求6三、检验与厂验13四、质量体系20五、技术文件20附录A电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21word格式整理编制说明为了在XXXXX公司(以下简称湖北公司)的传输网工程中统一环形混 凝土电杆的技术规范要求,施行最新的国家标准,强化工程管理,规范工程 建设,特制定本技术规范书。本技术规范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623-2006环形 混凝土电杆的技术要求进行编写。本技术规范书以GB/T 4623 - 2006为基础,针对湖北公司对传输网工 程的质量要求,作了如下修订:(1)规定湖

2、北公司传输网工程所用环形混凝土电杆须为全部预应力混 凝土锥形电杆,且为整根杆,不采用组装杆。(2)规定湖北公司传输网工程所用环形混凝土电杆的尺寸规格、外观质量及力学性能等要求。(3)要求将电杆的标准埋设深度增加至电杆的临时标志中。(4)增加了产品质量体系及技术文件的相关要求。本技术规范书自发布之日起,在湖北公司范围内作为设计、施工、监理、 器材采购、招标文件和验收的技术依据。一、总则1范围本技术规范书规定了湖北公司环形混凝土电杆的分类、原材料及构造、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出厂证明书、贮存运输、质量体系 及技术文件等内容。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湖北公司传输网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

3、器材采购、招标文件和验收等。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技术规范书的引用而成为本技术规范书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含勘误的内容)或修 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技术规范书。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 用于本技术规范书。GB/T 4623 2006环形混凝土电杆GB 175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99快硬硅酸盐水泥GB 748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 1344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 1499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 GB 1499 1999, neq ISO6935 2: 1991 )GB/T 5223 -200

4、2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ISO 6934-2: 1991 , NEQ)GB/T 5223.3 -2005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ISO 6934 3: 1991 , MOD )GB/T 5224 -200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ISO 69344: 1991 , NEQ)GB 8076混凝土外加剂GB 13013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光圆钢筋GB/T 14684 建筑用砂GB/T 14685建筑用卵石、碎石GB/T 50081 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 50204 - 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J 107 19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JGJ 19-1992冷拨钢丝

5、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63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书。3.1 钢筋混凝土电杆(G) reinforced concrete pole纵向受力钢筋为普通钢筋的电杆。3.2 预应力混凝土电杆(Y) prestressed concrete pole纵向受力钢筋为预应力钢筋的电杆,抗裂检验系数允许值时= 1.0,3.3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电杆(BY) partially prestressed concrete pole纵向受力钢筋由预应力钢筋与普通钢筋组合而成或全部为预应力钢筋 的电杆,抗裂检验系数允许值丫 cr=0.8。3.4 裂缝 crack电

6、杆表面有深入混凝土内部的缝隙。3.5 漏浆 leakage电杆表面因水泥浆流失而露出集料。3.6 露筋 exposed steel电杆内部的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不包括电杆端部的纵向预应力钢筋头。3.7 塌落 slump电杆内壁混凝土成块状脱落。3.8 蜂窝 honeycomb电杆表面因漏浆或缺少水泥砂浆而引起的蜂窝状空洞。3.9 麻面 pitted surface电杆外表面呈现的密集微孔。3.10 粘皮 peeling电杆外表面的水泥浆层被模具粘去后留下的粗糙表面。3.11 龟纹 plastic crack电杆外表面呈现龟背状纹路,无整齐的边缘和明显的深度。3.12 水纹 water g

7、raining电杆外表面湿润时呈现可见微细纹路,水分蒸发后纹路消失。二、技术要求4分类4.1 产品按外形分为锥形杆(Z)和等彳杆(D)两种,见图1。若按产 品的不同配筋方式,可分为钢筋混凝土电杆、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部分预应 力混凝土电杆。4.2 锥形杆和等径杆有整根杆和组装杆之分。湖北公司采用全部预应力混凝土整根锥形电杆,不采用组装杆。杆长为 7米、8米、9米、10米和 12米水泥杆,梢径为150mm ,水泥杆长度偏差为+20-40mm以内,外 径偏差在+4-2mm以内。开裂检验荷载等级150梢径定为E级。整根预应力混凝土锥形电杆梢径(或直径)、长度见表 1L 村民*。 桂林或宜让工U啜载巴4

8、依1一鼎超,U-一三吗I, 鞫母工带 m董力。“ffi 1逢帑轩和曾咎杆示盍盟5原材料及构造5.1 原材料5.1.1 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抗硫酸盐水泥 或快硬硅酸盐水泥,其性能应分别符合 GB 175、GB 1344、GB 748及GB 199的规定。5.1.2 集料细集料宜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为3.22.3。粗集料宜采用碎石或卵石, 其最大颗径不宜大于25mm ,且应小于钢筋净距的3/4。砂、石的其他质量 应分别符合 GB/T 14684、GB/T 14685。5.1.3 水混凝土搅合用水应符合JGJ 63的规定。5.1.4 外加剂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GB 8

9、076的规定,严禁使用氯盐类外加剂或其他 对钢筋有腐蚀作用的外加剂。5.1.5 掺合料掺合料不得对电杆产生有害影响,使用前必须进行试验验证。5.1.6 钢材5.1.6.1 预应力纵向受力钢筋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钢绞线和钢棒(热处理钢筋),其性能应 分另I符合 GB/T5223 2002、GB/T 5224 -2003 和 GB/T 5223.3-2005 的规 定。5.1.6.2 架立圈筋宜采用热轧光圆钢筋、冷拔低碳钢丝,其性能应分别符合GB 13013、JGJ 19-1992 的规定。5.1.6.3 螺旋筋宜采用冷拔低碳钢丝,其性能应符合 JGJ 19-1992的规定。5.2 构造5.

10、2.1 钢筋骨架5.2.1.1 纵向受力钢筋沿电杆环向均匀配置,锥形杆不得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得大于壁厚的 2/5。端面应平整,不应有局部弯曲,表面 不得有油污。5.2.1.2 预应力钢筋调直下料后,其下料长度相对误差应不大于钢筋长 度的 1.5/10000 。5.2.1.3 预应力钢筋不得有接头。5.2.1.4 纵向受力钢筋净距不宜小于 30mm ,锥形杆小头不宜小于 25mm。当配筋太密时,可采取双根并列布置。5.2.1.5 纵向受力钢筋内侧应设架立圈,架立圈钢筋直径宜采用5mm 8mm。其间距对于预应力混凝土电杆不宜大于1000 mm 。5.2.1.6 预应力钢筋锻头的强度不得低

11、于该材料标准强度的95 %。5.2.1.7 电杆在其全部长度范围内均配置螺旋钢筋。螺旋钢筋直径直采用2.5 mm6mm ,其间距不宜大于120mm ,距两端各1.5m之内的间距 不宜大于70mm 。5.2.1.8 骨架成形后,各部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a)纵向受力钢筋间距偏差不得超过土 5mm ;b)螺旋筋应貌于纵向受力钢筋外,其间距偏差不得超过10mm ;c)架立圈间距偏差不得超过土 20mm ,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架立圈直径的1/405.2.2 电杆接头、预埋件及预留孔。5.2.2.1 纵向受力钢筋与连接件的连接:预应力钢筋宜采用先穿筋后锻 头的方法,徽头的承力面应在同一平面内。5.2.2.2

12、 预埋件、预留孔及泄水孔按设计图纸设置,并清理干净。5.2.2.3 接地螺母、脚钉母、接线盒等外露金属部分应有明显标记。5.2.3 预应力钢筋不得断筋。5.2.4 产品出厂前,梢端应用混凝土或砂浆封实。如有特殊要求,另行 处理。5.2.5 脱模后或出厂前,电杆不带钢圈(或法兰盘)的一端或二端已外 露的纵向受力钢筋头必须切除,并采用有效防腐措施处理。6性能指标要求6.1 混凝土抗压强度6.1.1 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50,脱模时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得低于30 MPa。6.2 外观质量电杆外观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外观质量要求年闿观 口而 5求1立同鞍StA后应力强瞥土包打和

13、晤分Jf/力赛Sf工电忏不埠育哥声和廷 Nfitt.用语程量土电行不祥有飙向会施Jf自襄盘霓就不得 大f J05 m.2A检过企奥妙不应后案.乜加哥震徐患玉大孑埼111tA庠处很组 长度乐尢于外。mu累汁长度不太于转后担山躬,用和能*的 抖悔性良不大于结。E1时.林春停补.钥板度(更出苣盘)与 什身智合麻A舸K耨,成法言力与杆力媒合面不应#好.用竭济鹿不 XTg长中降火于1内用工一即响过度不大于Mum 时,咒许修孙.2局鄢注耕B局需不应批15.但如修法咪立茁JtT ID皿叽悠处划f不大丁 时cnf掰,荒讦甚番.内由一/露皑A不允砰e内表面虱建土甲落不尤许EttS!市先许*概直.片友B不用布麻打

14、曲粘皮.但如前式艮度各麻肉成和皮丸面式不大 孑加同夏史会比裂优利张h充许您讣,炳伟,展门今客过十国才斗专U大于相机界反的L/SHV小于,叫6.3尺寸允许偏差电杆外形尺寸应符合本技术规范书要求或设计图纸制造。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尺寸允许偏差6.4保护层厚度纵向受力钢筋的净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15mm。钢板圈、法兰盘接头端纵向受力钢筋顶部,必须采取有效防腐措施处理。保护层允许厚度偏差见表3。6.5力学性能包括抗裂、裂缝宽度、承载力检验弯矩和挠度检验。以表 1所列开裂检验弯矩或设计图纸作为检验依据,并应符合下列要求。6.5.1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加荷至开裂检验弯矩时,不得出现裂缝。锥形

15、杆杆长小于或等于12m时,杆顶挠度应小于(L1+L3) /70;杆长大于 12m、小于等于15m时,杆顶挠度应小于(L1+L3) /50。6.5.2 加荷至承载力检验弯矩时,不得出现下列任一种情况。a)受拉区裂缝宽度达到1.5mm或受拉钢筋被拉断;b)受压区混凝土破坏;c)挠度:按悬臂式试验的锥形杆,杆顶挠度大于等于(L1+L3)/10三、检验与厂验7试验方法7.1 混凝土抗压强度7.1.1 混凝土拌合物应在搅拌站或喂料工序中随机取样,制作立方体试 件,3个试件为一组。7.1.2 每天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次至少成 型二组。一组试件与电杆同条件养护,另一组进行标准养护。7

16、.1.3 一组与电杆同条件养护的试件用于检验脱模强度;一组经标准养 护的试件用于检验评定混凝土 28d抗压强度。7.1.4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 GB/T50081 -2002的规定。7.1.5 质量和尺寸外观质量和尺寸的检验工具与检验方法见表 4。7.1.6 层厚度保护层厚度检验工具与检验方法见表 4。7.1.7 性能锥形杆采用悬臂式试验方法。电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见附录A。表4 外观,贵量和尺寸的检验I:具与检验方法弓监酷量H叩度 一1:更NZO酬 TL 二C. 01藏根度R .量,,晴至1皿13深度用濯啜h 尺.畤至二:Kt 5%2001006 10-200拢度挠度仪血0-1000

17、. 1满程,口用075001. 0支用位移数字式微位移仪或百分衣皿07。口. 01。弱1级“施肥度加倍设数放X钺踞060,010,01A.4试验方法A.4.1悬臂式试验方法锥形电杆如杆长小于或等于10 m,采用一个滚动支座;如杆长大于10m,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滚动支座。加荷原理见图 A.1。测力传感器;4挠度传感器;5B测点百分表;6A测点百分表;A、B支座(宽150 mm 硬木制成的U型垫板);u P荷载;L杆长。注:U型垫板放置位置;A支座处于垫板中心线到电杆根端的距离等于150 mm ; B支座处于右端面到电杆根端面的距离等于L。图A.1悬臂式试验装置示意图A.4.2简支式试验方法等径电

18、杆宜采用水平加荷或垂直加荷。允许加荷点与支点互换。应考虑 自重影响。加荷原理见图A.2。1宽150 mm 硬木制成的U型垫板;2测力传感器;3支座位移百分表;4挠度传感器;u P荷载;0 L跨距;L杆长。图A.2简支式试验装置示意图A.5加荷程序A.5.1预应力混凝土电杆第一步:由零按开裂检验弯矩20%的级差加荷至开裂检验弯矩的80%, 然后按开裂检验弯矩10%的级差继续加荷至开裂检验弯矩,观察是否有裂 缝出现。如果在开裂检查弯矩下未出现裂缝,则继续按开裂检验弯矩10%的级差加荷至裂缝出现,测量并记录裂缝宽度及挠度值,每次静停时间不少 于 3min。第二步:由初裂弯矩(裂缝宽度小于0.02mm 时的弯矩值)卸荷至零, 卸荷后静停时间不少于3min ,测量并记录残余裂缝宽度及挠度值。第三步:由零按开裂检验弯矩20%的级差加荷至开裂检验弯矩,测量 并记录裂缝宽度及挠度值。递增至开裂检验弯矩的160%后,按开裂检验弯矩10%的级差继续加荷至承载力检验弯矩,每次静停时间不少于3min ,观测并记录各项读数。A.5.2加荷值偏离试验时,加荷值的允许偏差为2 %。A.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