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思想转型期陈独秀的传统文化观考号:姓名:王敬波(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陈独秀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儒家、古代教育、古 代文学的态度来论述他的传统文化观,分析陈独秀在思想转型时期对传统文 化的态度,从而分析他对近代思想启蒙的作用,并且透析出其传统文化观中 的不足之处。(关键词)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传统文化观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干将,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重要人物,在革命时期由于“右”的错误而遭批判,之后继续坚持投降主义,可以说他的一生经历是坎坷的。但他对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本文分析他的传统文化观, 透析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以对陈独秀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文化的概念中
2、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上创造的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1)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陈独秀所作文章的对象一一思想、文学、教育都是属于文化的。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 陈独秀对文化是有自己的见解的。他曾说:“文化底内容是包含着科学、宗教、道德、美术、文学、音乐这几样。”(2)由此我们可知,陈独秀认为文化是一个独立于军事政治之外的个 体,而且它的内容十分庞杂,一个文化体系下包含着诸多细之又细的分支。陈独秀生于19世纪晚期,正当中国陷入水深火热之时。
3、他少时苦读四书五经,习作八股考上秀才。在青年时期他接受的依然是传统的仕途教育。1915年,陈独秀从日本回国,开始创办新青年,在当时死气沉沉,风雨如晦的 社会政治空气下开始了开创性的启蒙工 作。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陈独秀发表了多篇文章阐述自己的理想与对传统文化的观点。据分析,其文章不外从思想革新、文学革新、教育革新三大方向入手。革新就是要改革创新,而 其对象便是传统的思想、文学、教育诸方面。二、陈独秀的传统文化观(一)对传统伦理及宗法制的态度中国传统文化是富有伦理特性的,自汉武帝独尊儒术起,儒家学说就一直居于正统地 位,到封建社会后期却日渐阻碍中国社会的转型,成为新文化运动首要推翻的对象。陈独秀
4、在对比中西文化差异时, 也明确指出了东洋民族的三大特性:即以安息为本位,以家族为本位,以感情为本位。同时指出:“儒者不尚力争,何况于战?”由此可知,他首先是肯定中国文化是爱平和尚安息雍容文雅的,同时他把当时中国的被征服地位归咎于中国文化的这一特性,其中应当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当时,中国封建的政治统治已经被推翻,但要在思想上彻底推翻封建统治, 其阻力很大。但是要在思想上彻底解放人们,就要首先推翻长达两千年来对孔儒的顶礼膜拜。陈独秀把中国的落后归因于儒家的“恶斗死,宁忍辱。”在当时儒家思想,伦理纲常仍十分厚重的中国社会,无疑是一惊空响雷, 对动摇儒家的正统地位是有重要影响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有宗法
5、型特征,它导致了中国文化形成了伦理型范式,这种范式所带来的正价值是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强劲,注重道德修养,比较重视人际之间的温情,成为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它的负价值是使三纲五常的伦理说教,存理灭欲的修身养性,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等等, 成为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障碍。 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制, 陈独秀也进行了犀利的分析,认为忠孝美谈是封建时代的道德,“未尝无可歌可泣之事”,但仍是有十分明显的局限的。“然律以今日文明社会之组织,宗法制度之恶果,盖有四焉:一曰损坏个人独立自尊之人格;一曰窒碍个人意思之自由;一曰剥夺个人法律上平等之权利; 一曰养成依赖性,戕贼个人之生产力。 东洋民族社会种种
6、卑劣不法残酷衰微之象,皆以此四者为之因。”(3)在此他十分明确的指出了宗法制在长期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所积淀的陋习, 并由此指出了种种卑劣不法、残酷衰微之象的根源是万恶的宗法制。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 他这样评价儒学以及宗法制,论述是犀利的,他的这种勇气也是值得钦佩的。在几千年来特别强调伦理、强调道德、强调义务、强调他人,而排斥压抑个人特别是个体感性生命的中国,这些言论实在是石破天惊,振聋发聩。这种把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性统一起来而又特别强调 前者的人生目的论,无疑给独立平等自由的人权主张奠定了更为深厚的理论基础,从而使人的觉醒人的解放的呼声在神州大地产生更大的影响。(二)对儒家的态度其创始人是孔子,
7、具有始终是有一条主线贯穿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正统地位的是儒家思想学说, 强烈的入世精神。综观儒学的发展历史, 自先秦至明清的两千余年, 其中的,那就是志存天下,积极用世。儒家是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的,便是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那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正是但是历来对于将儒家称为宗由于这种忧患意识,使得儒家与宗教主张的离世脱俗大不相同。教总是有争论的,陈独秀对此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实道家之老子与儒家之孔子,均非教主。其立说之实质,绝无宗教家言。夫孔教之名词既不能成立,”(4)在他那里孔子言说“不论生死,不语鬼神”,“儒以道得民,以六艺为教”。
8、是与宗教相区别的。但是陈独 秀要想在思想上解放人们,就必须首先打破人们对孔儒的崇拜,就要反孔。因而他论证了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反孔的必要性。“现代立宪国家,无论君主共和,皆有政党。律以儒家教孝教从之义一岂能自择其党,以为左右袒耶?”“妇人参政运动,亦现代文明妇人生活之一端,律以孔教,”妇人参政,岂非奇谈?”( 5)在此他十分有力的论证了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的相悖之处,故而反对儒家提倡的有碍自由与科学、民主发展的地方,反对那些封建时代的旧道德,从而提倡一种新道德, 激励人们从腐朽的封建旧道德中解放出来,为了民主与科学而奋斗。 但陈独秀在反孔的同时并没有完全否认孔子的价值。“在现代知
9、识的评定之下,孔子有没有价值?我敢肯定的说有。”(6)那么在陈独秀那里孔子的价值又何在呢?“孔子的第一价值是非宗教迷信的态度。”同时他还列举了些许孔子言论来说明孔子非宗教迷信的这一态度,诸如“子不语怪、力、乱、神。”“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7)原始儒家是远鬼神的。“孔子的第二价值是建立君、父、夫三权一体的 礼教。”(8)在陈独秀看来,孔子的这一价值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固然一文不值,而且应当受 到批判,但他并没有否认“孔子在立教的当时,也有它相当的价值。”孔子立教的目的就在于使那些封建诸侯大夫认识到君臣之义,维持那日就离析分崩的社会。由此可知,孔子学说还是有相当价值的。 但在当时提倡
10、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解放时代,反孔却是必要的。 陈独秀是反孔的,但他所反对的只是与现代生活相悖,有碍人们思想解放的腐朽旧思想,而并非原始儒家。(三)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态度中国古代社会是非常强调伦理道德的,由此中国传统文化便具有了一些伦理道德特性。道德是人们在长期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约定俗成的由大家共同遵守的规范,良好的社会道德可以使整个社会井然有序。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是在法律之外的一种维持社会秩序的软力量。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那么在陈独秀那里什么 才是中国固有的旧道德呢? “忠、孝、贞节三样,却是中国固有的道德 ”(9 )因为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诸多要素都是这
11、三样滋生助长的。诸如中国的礼教、纲常、风俗、政治、法律等都是从这三样道德中演绎出来的,它是阻碍中国进步的, 要想使得人们思想解放, 使中国完全从旧有腐朽的躯壳中解脱出来,就必须抛弃那万恶的旧道德。但要抛弃的是阻碍社会进步的旧道德,却不是一切的道德。因为道德无论在什么社会都是必需的,只不过它是随着社会变迁而变迁的,陈独秀在答淮山逸民一文中便明确的提出了这一点:“然谓今之社会,无需道德,道德乃野蛮半开化时之名词,而非文明时代之所有物,诚愚所不解。”无论人类进化至何程度,但有二人以上之交际,当然发生道德问题。”(10)即当前社会是需要道德的,它是随社会变迁而变迁的,是可以革新的,但无论怎样却是不可以
12、抛弃的。陈独秀这一道德革新的理论,对当时社会上流有的调和论与抛弃论无疑是一尖锐的批判,使得人们在茫然中找到了道德应该革新的方向,其功绩是不可泯灭的。他积极批判中国传统文化,揭露以三纲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对人的精神的戕害。而批判的目的则在于打破中国人的精神枷锁,以达到“彻底之觉悟”。(四)对传统教育的态度中国古代教育是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古代文化不断创新的动力。因为文化的传承是要靠教育来完成的,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百工技艺教育是中国古代文化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保证,没有中国古代教育,中国古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难以创造,延续和发展的
13、。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陈独秀便已然开始注意中国的教育问题,并表了多篇文章来表达自己关于教育改良的意见。“ 1917年5月1日陈独秀在给安徽著名教育家胡晋接(号止澄)先生的信中说:吾国今日之教育界之现象,上焉者为盲目的国粹主义, 下焉者为科举之变向耳, 此先生所谓伪教育也。 现代西洋之真教育,乃自动的,而非他动的,乃启发的而非灌输的,乃实用的而非虚文的, 乃社会的而非私人的, 乃直观的而非幻想的, 乃世俗的而非神圣的, 乃全身的而非单独脑部 的,乃推理的而非记忆的,乃科学的而非历史的一东洋式之伪教育胥反乎此。欲求竞进,乌 可得哉? ”( 11)(答胡子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陈独秀认为中国旧有的教育模式
14、是僵硬 的,是只注重历史与记忆的,是灌输式的,这对于中国教育的长远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随后陈独秀在近代西洋教育一文中强调了中国教育必须取法西洋,而且他认为这是一个严正的“道理的是非问题”,是具体教育方法的技术性改良的根本保证。面对当时中国旧有 体制问题,在有些方面向西方学习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但陈独秀把它定性为“道理的是非问题”却值得商定。中国教育实现由旧有科举做向导到民主自由的转变,是需要从自身体系的问题出发,是要立足于本身的, 而非陈独秀所主张的一味仿效西方,抛弃了自己的内因。(五)对古代文学的态度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活力的一个部分,深刻而生动的体现着中国文化的
15、基本精神。 陈独秀是有着很深的文学功底的,在新文化运动时期, 他大力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文学革命。他提出要进行文学革命。陈独秀非常明确的提出了文学 革命的目标和要建设的方向。他认为“贵族文学,藻饰依他,失独立自尊之气象也;古典文 学,铺张堆砌,失抒情写实之旨也;山林文学,深晦艰涩,自以为名山著述,于其群之大多 数无所裨益也。”(12)中国传统文学只重形式追求华丽的作风让陈独秀深痛恶绝,因而把中国传统文学讲的一文不值。陈独秀作为中国文学革命的先驱,在思想解放的时代引领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革命,聚集一批文学斗士,终于开出了一个“新文化”的新天地,新气象, 奠定了七十年来我国现代文学的基石。
16、对于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经典著作,陈独秀在那个年代曾提出自己大胆而略带偏激的观点。他大大贬低古代优秀著作的价值,片面强调了它们的缺陷,而作中国古代文学无价值 之论。中国小说历经了先唐笔记小说,唐代传奇小说,宋代话本小说,到明清时代达到了极盛。对小说来说,陈独秀认为中土小说出于稗官,意在善述故事,还认为中国小说底内容和西洋小说大不相同,这就是小说家和历史家没有分工底缘故。小说家和历史家两者的相互渗透不分,使得两者两败俱伤。同时他还指出中国小说有两大毛病:第一是描写淫态过于显露;第二是过贫冗长。这些都是中国小说所存在的弊病。陈独秀对于中国古代优秀著作的评定应当说是有些道理的, 八股取士以来,中国文坛
17、便一成不变,文章模式也显得呆板无力,陈独秀大胆的对其加以否定, 对于开拓文坛新气象是有很大作用的,但是他因此而把中国古代著作视为无用之物,不免带有偏激色彩,没有正确的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的价值,没有公正的给它们一个正确的评价。(六)对传统戏曲的态度对中国传统的具有民族特性的戏曲,陈独秀对其的态度大体来说也是贬低的。他指出:“至于打脸大把子二法,尤为完全暴露我国人野蛮暴虐之真相,而与美感得艺术立 于绝对相反之地位。”(13)新文化运动是要摒弃一些旧有因素,进行革新的,对中国古代文 学中的弊病,陈独秀一针见血的指出来是具有积极作用的。胡适曾归纳过陈独秀对文学革命的三大贡献;“一,把文学改良变成了文学革
18、命,立出三大主义;二,把新文学运动与政治 伦理、道德的革命结合成一个大运动;三,他的冲锋陷阵,一往无前得精神使文学革命获得 了空前的大成功。”三、结语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它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既有强烈的历 史性,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性, 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当持有正确的态度,要批判的继承与否定, 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传入以前, 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是值得肯定的。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首先提出了“科学与人权并重”的口号,他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进化论、人权论 和民主主义思想为武器,向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及其
19、文化思想发起猛烈的攻击。他提倡民主,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所以陈独秀在新文化 运动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他发表多篇文章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对中国古代伦理思想,文学,教育的看法,从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阻碍作用出发,大力批判古代旧有的 伦理道德,提倡民主与科学,对中国近代新文学,新思想,新教育的应该革新的方向,陈独 秀曾指出要摒弃自己,仿效西方。陈独秀作为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重要领袖,在中国近代新文化的奠基中起到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那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在当时社会,犹如晴天霹雳,警醒了新一代的青年,并带领他们为民主与科学而奋斗。从20世纪中
20、国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 ,陈独秀的观点不但没有过时,反而更加需要。因为,这100年中陈独秀所倡导的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并没有 得到彻底的发扬光大,其间经历了异常的艰难曲折 ,至今仍然是中国人一项未竟的事业。西方先进的思想,政治对落后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具有巨大的诱惑力的,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我们也不应该因自身的落后而妄自菲薄,把自己贬低的一无是处, 而完全学习别人。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在当时迷茫的中国来说,是有非常大的指引作用的。但他妄自菲薄的态度却是值得商榷的,他将中国落后的根源归咎于传统伦理的阻碍,虽有一定道理,但还是带有片面的。同时他以英美为榜样,积极鼓吹社会改革的理论宣传中又强调 个人先知先觉的作用,而对广大的民众则始终抱着轻视蔑视的态度,这对以后他在大革命中的抉择也是有相当大的影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陈独秀、胡适、鲁迅等先驱者结合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大张旗鼓地张扬“科学与人权并重” 的现代理念,唤醒了几代中国人,推动中国文化开始了由传统向现 代的转折。但由于“陈独秀注意力的转移,启蒙运动力量的削弱,使得轻视人、压抑人的传 统观念并没有被根本消除,高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现代人学理念也没有得到普及。因此,在五四退潮后的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中,不论在理论界还是广大国民的头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蛋类产品的市场推广与品牌形象塑造考核试卷
- 橡胶合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关键点考核试卷
- 航空旅游产品设计与创新考核试卷
- 木质纤维素在环保型涂料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染整废水处理设施的设计与选型考核试卷
- 计量检测在珠宝鉴定的应用考核试卷
- 西药批发企业人才培养与激励制度实施与改进与监督考核试卷
- 盐的跨境电商机遇考核试卷
- 互联网时代夫妻忠诚度维护与电子设备使用管理合同
-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意设计工作室普通合伙经营协议
- 肺结节护理教学查房课件
- 小儿麻醉常用药物超说明书使用专家共识
- 2023-2024专八改错真题及答案
- (完整word版)培训费报价函:免修版模板范本
- 《药用高分子xu》课件
- 文档简谱视唱
- 柠檬酸盐凝胶自燃烧法制备复合氧化物纳米复合氧化物
- 中考英语初中必会英语语法汇总
- 工业机器人22手部设计-23腕部设计课件
- 2023年被告民事诉讼答辩状
- 监狱围栏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