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灾调查、探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_第1页
矿井水灾调查、探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_第2页
矿井水灾调查、探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_第3页
矿井水灾调查、探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_第4页
矿井水灾调查、探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矿井水灾调查、探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 一 矿井水文平安条件分析        一)、矿井水文地质状况    (一)含水层、隔水层特征及其与矿床充水的关系    矿区内与开采有关的地层主要有:三叠系下统夜邮组、二叠系上统大隆组、长兴组、龙潭组、中统茅口组及第四系。各地层中主要含水岩性有灰岩、泥灰岩及砂岩,泥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以及煤层等一般具隔水作用。分述如下:    1夜郎组“Tly”岩溶裂隙含水层:分布于矿区范围东部,岩性主要为浅灰、灰色薄

2、至中厚层状灰岩,白云质灰岩,底部为钙质粉砂岩、钙质泥岩,厚度170m,分述如下:        该含水岩组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强,属区域强含水层。但该组底部有泥岩、页岩、钙质粉砂岩等碎屑岩将其与下伏煤层相隔,对煤层矿井的充水影响较小。    2长兴组+大隆组含水层:呈线状分布在矿区内,出露位置较高,多位于山脊。岩性主要为深灰色中厚一厚层硅质灰岩、泥晶灰岩、燧石灰岩、生物屑灰岩央灰一深灰色钙质粉砂岩,含碳酸盐溶洞水,富水性强。但因其呈线状分布,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差,富水性中等。  

3、;  据三甲勘探区内的ZKl43、ZK306抽水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为0.00445和0.0823LSm,渗透系数0.00655和0.1952md,两个孔试验结果相差较大,表明该组含水的不匀称性。据水质分析,地下水化学类型浅部为HC03-Ca2+型水,深部为重碳酸盐钠型或钠钙型。    但采煤所产生的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掘阅历公式计算为51m,K6煤上距长兴组31m。因此,该岩组所含岩溶水,会成为K6煤层矿井的充水水源,成为K16、K21、K27煤层矿井充水水源的可能性小。    3龙潭组相对隔水岩组:  

4、;  呈线状分布于矿区中部,为矿区内含煤岩系。岩性主要山薄一中厚层粘土岩、炭质粘土岩、细一粉砂岩、粘土质粉砂岩、煤层(线)、等组成,地层厚度约250m。据三甲勘探区ZKl24钻孔抽水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为0.0243-0.0329L/Sm,渗透系数为O.086md山富水性较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浅部为重碳酸盐钙型,深部为重碳酸盐钠型或钠钙型。    4茅口组(P2m)岩溶裂隙含水层:    出露矿区西部地区,由厚层状及薄层状灰岩、燧石灰岩组成,厚度大于200。溶洞、漏斗、落水洞及峰丛凹地等岩溶地貌发育。据钻孔揭露,岩芯普遍破

5、裂,裂隙发育,常见蜂窝状晶洞。钻至该层位后,水位会大幅度下降。依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该层中岩溶裂隙发育较剧烈,含水丰富,但分布极不匀称。    该岩组上距K27煤层底板53m,采矿至最低开拓水平常,底板平安隔水厚度598m,其值远小于实际的底扳隔水层厚度,故其所含岩溶水对矿井允水的影响小。        5第四系(Q)孔隙含水层    分布于矿区内的地势低凹地带。岩性主要为粘性土、砾、砂等,厚度一般为010m。本次调查过程中,未见泉水点出露。  

6、  该层具有肯定的透水性,其厚度变化较大,只是在局部地段具弱富水性,地下水不会对矿床的充水构成威逼。        6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依据地下水赋存、水力条件及各地层岩性组合特点,将区内的地下水分为岩溶水、碎屑岩裂隙水及孔隙水三种类型。        (1)岩溶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大气降水是本区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由于碳酸盐岩分布地区多有斜坡

7、,总体上接受降水的补给条件差。但区内岩溶发育,大气降水、地表水体通过碳酸盐岩之间的溶蚀裂隙、溶洞、落水洞等对地下水进行补给。    区内大致以夜郎组和大隆组的的界线为分水岭,可划分为两大水文地质单元。分水岭以西边为裸结河,以东边为绮陌河。受地形、裂隙、地层等因素的掌握,区内岩溶水总体由分水岭地带向裸结河、绮阳河径流,以泉水形式进行排泄。        (2)碎屑岩裂隙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大气降水是本区碎屑岩裂隙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由于碎屑岩分布地区多为斜坡地带,且岩层的裂隙密度小,张开性差,

8、其接受降水的补给条件差。区内的碎屑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风化裂隙带之中,其径流趋势主要打算地势的凹凸,在重力作用r,由高处向低处径流。        (3)孔隙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本区孔隙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在松散积累物中下渗,无明显排泄点。    (二)构造断裂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矿区仅在矿界边界发育F28和F32两条断层。断层分布在矿界的外围,且深部远离矿界,加之断层为逆断层,隔水性较好,对矿床的充水影响较小。   

9、(三)地表水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        区内无地表水体,仅有季节性溪流。故地表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小。        (四)生产坑道水文地质        矿区内仅有民问小煤窑,通过访问了解,一般老窑的开采深度都小于80m,开采规模不大,巷道基本上都在风氧化带内掘进,大多数坑道内涌水量较小。据调查,巷道内的主要出水方式为渗水、浸水及淋水,未消失老窑突水现象。  

10、      (五)充水因素分析        1地下水        将来矿山的开采过程中,直接充水含水层(P21)虽然富水性弱,大面积开采揭露后,其地下水将直接进入矿坑:Tly、P2d、P2c间接顶扳含水层,补给条件好,富水性强,采空塌陷形成的导水和裂隙带将导致该层地下水进入矿坑,它将成为矿床充水主要因素。        2老窑积水&#

11、160;       依据调查,煤层露头线四周有老窑存在,开采斜深大多在35-80m以内,矿井必需进一步对煤层露头线四周的老窑进行具体调查,并全部测量上图,留足保安煤柱,生产中如遇到邻近老窑采空区时,应留意老窑积水状况,做到“有疑必探、先探后掘”,严防水害发生。        3大气降水        区内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唯一补给源。矿区东部大面积出露的T1y含水层是矿床顶扳间接充水含水层,补给

12、条件好。当采空塌陷产生的导水裂隙带触及到该层时,其地下水将进入矿坑,而大气降水特殊是雨季对含水层的补给量增大,且具有突发性,此时,大气降水就成为矿坑充水的重要因素。        4地表水        区内无地表水体,仅有季节性溪流,故地表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小。        (六)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的划分      

13、60; 依据现行煤、泥炭地质勘台规范,矿床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无地表水体,矿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为水文地质条件简洁的岩溶充水矿床。        但矿床顶板间接充水含水层(Tly+P2c),岩溶发育,富水性中等强,在采空塌作用下,其地下水将间接进入矿井,对矿床充水造成较大影响。若考虑间接充水含水层的影响,水文地质条件可划为中等。      (七)矿井涌水量猜测        兴荣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

14、5m3h,最大涌水量为50m3h。       (二)、水患类型及威逼程度       1、矿井水害类型       依据绮陌兴荣煤矿水文地质条件为简洁类型,矿井水害类型主要有采空区和老巷积    水、顶板裂隙水、地表水。       2、突水水源与地下水导水通道     

15、60; 1)突水水源       突水水源主要为采空区和老巷积水。       2)地下水导水通道       绮陌兴荣煤矿各含水层之间一般无水联系。如消失断层时,含水层会通过断层裂隙导入井下。在生产过程中应留中隔水煤柱,避开因开采隔离煤柱,造成采动影响,使地      面水及各含水层水通过采动裂隙窜入井下。    二  井下防

16、治水平安设施        一)、排水设施        兴荣煤矿正常涌水量15m3h,最大涌水量为50m3h,排水垂高52m,按设计在+1322底K21煤层底板布水泵房,在+1316设正、副水仓。选用DF25-30X3型高心泵3台,    其中: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配置15KW防爆电机,沿主斜安装两趟中=80mm排水管,其中:一趟备用,待最大涌水量两趟同时使用,为便于水仓清理,设置内、外水仓其容量为172m3。        二)、防水设施        1、在煤层风氧化带、小窑采空区、断裂破裂带四周留设防水平安煤柱;        2、巷道掘进时必需探水前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