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理海洋学专业毕业论文 精品论文 利用NAOSIM模式模拟末次盛冰期北冰洋水文及海冰变化特征关键词:NAOSIM模式 末次盛冰期 沉积物 冰川痕迹 弗拉姆海峡摘要:古气候学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但是由于数据的缺乏和研究手段的限制,在最初的十多年时间中,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展。2000年后,随学科交叉和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近年来北冰洋海冰的不断衰退给研究北极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两极地区洋流和海冰分布特征能够表征全球气候的演变过程。将数值模拟与两极地区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结合起来反演地球气候的发展史,是目前国际上气候学研究和极地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海洋-大气-海冰”之间的动力
2、学和热力学关系,模拟末次盛冰期(约20000年前)的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洋环流和海冰分布,不但能够对处于冰期的北极地区流场和海冰分布有全面的认识,而且对“海-气-冰”耦合理论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采用“北大西洋和北冰洋冰-海模式”(NAOSIM),综合考虑大气强迫、海陆分布变化、地表径流、初始物理场以及海洋边界等因素的影响,模拟区域内的环流和海冰分布特征。模拟结果显示: 在末次盛冰期,北极地区洋流结构与现在完全不同。在海冰和冰川的包围下,只通过弗拉姆海峡与北大西洋相通。在冰层的覆盖下,大气与海洋之间的动量通量和热通量几乎被完全阻隔,表层环流结构主要受位涡守恒机制的影响。同时,地表径流、
3、海冰和北大西洋海水的温盐特性对北冰洋环流也能够造成影响。 弗拉姆海峡表层水被北冰洋表层水团控制,在质量守恒和海水层化机制的控制下,除了一小部分参与海冰的热力学过程,北冰洋沿岸的地表径流全部通过东格陵兰洋流进入北欧海。在次表层和中层,北大西洋海水进入北冰洋在西伯利亚海域受地形抬升进入表层环流。 北欧海洋流结构也主要处于位涡守恒控制下。北冰洋地表径流和北大西洋水的温盐特性的改变,都会对它产生影响。北欧海盆东、西两侧受“挪威-北冰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影响;在海盆中央,海水从表层到海底混合均匀,表现出一致的温盐特性,但是这一区域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末次盛冰期,北冰洋海域被平均厚度15m的多年冰所覆
4、盖,没有季节变化。海冰厚度的分布与径流影响范围有很高的相似度。弗拉姆海峡海冰受到洋流和大气环流的共同影响,在秋冬季快速增长,夏季出现破裂。北欧海内的海冰受海流影响明显,从西向东,密集度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东格陵兰洋流的驱动下,北冰洋海冰沿北美大陆架被输运到拉布拉多海。 古海洋研究没有实测数据作为参照,主要通过沉积物、冰心和冰川痕迹提供的信息来间接印证。通过比对,现有的北极地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证据能够很好的吻合文章中NAOSIM模拟结果。正文内容 古气候学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但是由于数据的缺乏和研究手段的限制,在最初的十多年时间中,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展。2000年后,随学科交叉和研究手
5、段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近年来北冰洋海冰的不断衰退给研究北极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两极地区洋流和海冰分布特征能够表征全球气候的演变过程。将数值模拟与两极地区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结合起来反演地球气候的发展史,是目前国际上气候学研究和极地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海洋-大气-海冰”之间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关系,模拟末次盛冰期(约20000年前)的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洋环流和海冰分布,不但能够对处于冰期的北极地区流场和海冰分布有全面的认识,而且对“海-气-冰”耦合理论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采用“北大西洋和北冰洋冰-海模式”(NAOSIM),综合考虑大气强迫、海陆分布变化、地表径流、初始物理场以及海
6、洋边界等因素的影响,模拟区域内的环流和海冰分布特征。模拟结果显示: 在末次盛冰期,北极地区洋流结构与现在完全不同。在海冰和冰川的包围下,只通过弗拉姆海峡与北大西洋相通。在冰层的覆盖下,大气与海洋之间的动量通量和热通量几乎被完全阻隔,表层环流结构主要受位涡守恒机制的影响。同时,地表径流、海冰和北大西洋海水的温盐特性对北冰洋环流也能够造成影响。 弗拉姆海峡表层水被北冰洋表层水团控制,在质量守恒和海水层化机制的控制下,除了一小部分参与海冰的热力学过程,北冰洋沿岸的地表径流全部通过东格陵兰洋流进入北欧海。在次表层和中层,北大西洋海水进入北冰洋在西伯利亚海域受地形抬升进入表层环流。 北欧海洋流结构也主要
7、处于位涡守恒控制下。北冰洋地表径流和北大西洋水的温盐特性的改变,都会对它产生影响。北欧海盆东、西两侧受“挪威-北冰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影响;在海盆中央,海水从表层到海底混合均匀,表现出一致的温盐特性,但是这一区域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末次盛冰期,北冰洋海域被平均厚度15m的多年冰所覆盖,没有季节变化。海冰厚度的分布与径流影响范围有很高的相似度。弗拉姆海峡海冰受到洋流和大气环流的共同影响,在秋冬季快速增长,夏季出现破裂。北欧海内的海冰受海流影响明显,从西向东,密集度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东格陵兰洋流的驱动下,北冰洋海冰沿北美大陆架被输运到拉布拉多海。 古海洋研究没有实测数据作为参照,主要通过沉积
8、物、冰心和冰川痕迹提供的信息来间接印证。通过比对,现有的北极地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证据能够很好的吻合文章中NAOSIM模拟结果。古气候学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但是由于数据的缺乏和研究手段的限制,在最初的十多年时间中,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展。2000年后,随学科交叉和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近年来北冰洋海冰的不断衰退给研究北极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两极地区洋流和海冰分布特征能够表征全球气候的演变过程。将数值模拟与两极地区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结合起来反演地球气候的发展史,是目前国际上气候学研究和极地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海洋-大气-海冰”之间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关系,模拟末次盛冰期(约20
9、000年前)的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洋环流和海冰分布,不但能够对处于冰期的北极地区流场和海冰分布有全面的认识,而且对“海-气-冰”耦合理论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采用“北大西洋和北冰洋冰-海模式”(NAOSIM),综合考虑大气强迫、海陆分布变化、地表径流、初始物理场以及海洋边界等因素的影响,模拟区域内的环流和海冰分布特征。模拟结果显示: 在末次盛冰期,北极地区洋流结构与现在完全不同。在海冰和冰川的包围下,只通过弗拉姆海峡与北大西洋相通。在冰层的覆盖下,大气与海洋之间的动量通量和热通量几乎被完全阻隔,表层环流结构主要受位涡守恒机制的影响。同时,地表径流、海冰和北大西洋海水的温盐特性对北冰洋环
10、流也能够造成影响。 弗拉姆海峡表层水被北冰洋表层水团控制,在质量守恒和海水层化机制的控制下,除了一小部分参与海冰的热力学过程,北冰洋沿岸的地表径流全部通过东格陵兰洋流进入北欧海。在次表层和中层,北大西洋海水进入北冰洋在西伯利亚海域受地形抬升进入表层环流。 北欧海洋流结构也主要处于位涡守恒控制下。北冰洋地表径流和北大西洋水的温盐特性的改变,都会对它产生影响。北欧海盆东、西两侧受“挪威-北冰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影响;在海盆中央,海水从表层到海底混合均匀,表现出一致的温盐特性,但是这一区域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末次盛冰期,北冰洋海域被平均厚度15m的多年冰所覆盖,没有季节变化。海冰厚度的分布与径流
11、影响范围有很高的相似度。弗拉姆海峡海冰受到洋流和大气环流的共同影响,在秋冬季快速增长,夏季出现破裂。北欧海内的海冰受海流影响明显,从西向东,密集度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东格陵兰洋流的驱动下,北冰洋海冰沿北美大陆架被输运到拉布拉多海。 古海洋研究没有实测数据作为参照,主要通过沉积物、冰心和冰川痕迹提供的信息来间接印证。通过比对,现有的北极地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证据能够很好的吻合文章中NAOSIM模拟结果。古气候学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但是由于数据的缺乏和研究手段的限制,在最初的十多年时间中,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展。2000年后,随学科交叉和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近年来北冰洋海冰的不断衰退给
12、研究北极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两极地区洋流和海冰分布特征能够表征全球气候的演变过程。将数值模拟与两极地区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结合起来反演地球气候的发展史,是目前国际上气候学研究和极地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海洋-大气-海冰”之间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关系,模拟末次盛冰期(约20000年前)的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洋环流和海冰分布,不但能够对处于冰期的北极地区流场和海冰分布有全面的认识,而且对“海-气-冰”耦合理论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采用“北大西洋和北冰洋冰-海模式”(NAOSIM),综合考虑大气强迫、海陆分布变化、地表径流、初始物理场以及海洋边界等因素的影响,模拟区域内的环流和海冰分布特
13、征。模拟结果显示: 在末次盛冰期,北极地区洋流结构与现在完全不同。在海冰和冰川的包围下,只通过弗拉姆海峡与北大西洋相通。在冰层的覆盖下,大气与海洋之间的动量通量和热通量几乎被完全阻隔,表层环流结构主要受位涡守恒机制的影响。同时,地表径流、海冰和北大西洋海水的温盐特性对北冰洋环流也能够造成影响。 弗拉姆海峡表层水被北冰洋表层水团控制,在质量守恒和海水层化机制的控制下,除了一小部分参与海冰的热力学过程,北冰洋沿岸的地表径流全部通过东格陵兰洋流进入北欧海。在次表层和中层,北大西洋海水进入北冰洋在西伯利亚海域受地形抬升进入表层环流。 北欧海洋流结构也主要处于位涡守恒控制下。北冰洋地表径流和北大西洋水的
14、温盐特性的改变,都会对它产生影响。北欧海盆东、西两侧受“挪威-北冰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影响;在海盆中央,海水从表层到海底混合均匀,表现出一致的温盐特性,但是这一区域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末次盛冰期,北冰洋海域被平均厚度15m的多年冰所覆盖,没有季节变化。海冰厚度的分布与径流影响范围有很高的相似度。弗拉姆海峡海冰受到洋流和大气环流的共同影响,在秋冬季快速增长,夏季出现破裂。北欧海内的海冰受海流影响明显,从西向东,密集度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东格陵兰洋流的驱动下,北冰洋海冰沿北美大陆架被输运到拉布拉多海。 古海洋研究没有实测数据作为参照,主要通过沉积物、冰心和冰川痕迹提供的信息来间接印证。通过比对
15、,现有的北极地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证据能够很好的吻合文章中NAOSIM模拟结果。古气候学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但是由于数据的缺乏和研究手段的限制,在最初的十多年时间中,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展。2000年后,随学科交叉和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近年来北冰洋海冰的不断衰退给研究北极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两极地区洋流和海冰分布特征能够表征全球气候的演变过程。将数值模拟与两极地区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结合起来反演地球气候的发展史,是目前国际上气候学研究和极地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海洋-大气-海冰”之间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关系,模拟末次盛冰期(约20000年前)的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洋环流和海冰分布,
16、不但能够对处于冰期的北极地区流场和海冰分布有全面的认识,而且对“海-气-冰”耦合理论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采用“北大西洋和北冰洋冰-海模式”(NAOSIM),综合考虑大气强迫、海陆分布变化、地表径流、初始物理场以及海洋边界等因素的影响,模拟区域内的环流和海冰分布特征。模拟结果显示: 在末次盛冰期,北极地区洋流结构与现在完全不同。在海冰和冰川的包围下,只通过弗拉姆海峡与北大西洋相通。在冰层的覆盖下,大气与海洋之间的动量通量和热通量几乎被完全阻隔,表层环流结构主要受位涡守恒机制的影响。同时,地表径流、海冰和北大西洋海水的温盐特性对北冰洋环流也能够造成影响。 弗拉姆海峡表层水被北冰洋表层
17、水团控制,在质量守恒和海水层化机制的控制下,除了一小部分参与海冰的热力学过程,北冰洋沿岸的地表径流全部通过东格陵兰洋流进入北欧海。在次表层和中层,北大西洋海水进入北冰洋在西伯利亚海域受地形抬升进入表层环流。 北欧海洋流结构也主要处于位涡守恒控制下。北冰洋地表径流和北大西洋水的温盐特性的改变,都会对它产生影响。北欧海盆东、西两侧受“挪威-北冰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影响;在海盆中央,海水从表层到海底混合均匀,表现出一致的温盐特性,但是这一区域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末次盛冰期,北冰洋海域被平均厚度15m的多年冰所覆盖,没有季节变化。海冰厚度的分布与径流影响范围有很高的相似度。弗拉姆海峡海冰受到洋流和
18、大气环流的共同影响,在秋冬季快速增长,夏季出现破裂。北欧海内的海冰受海流影响明显,从西向东,密集度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东格陵兰洋流的驱动下,北冰洋海冰沿北美大陆架被输运到拉布拉多海。 古海洋研究没有实测数据作为参照,主要通过沉积物、冰心和冰川痕迹提供的信息来间接印证。通过比对,现有的北极地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证据能够很好的吻合文章中NAOSIM模拟结果。古气候学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但是由于数据的缺乏和研究手段的限制,在最初的十多年时间中,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展。2000年后,随学科交叉和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近年来北冰洋海冰的不断衰退给研究北极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两极地区洋流和海
19、冰分布特征能够表征全球气候的演变过程。将数值模拟与两极地区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结合起来反演地球气候的发展史,是目前国际上气候学研究和极地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海洋-大气-海冰”之间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关系,模拟末次盛冰期(约20000年前)的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洋环流和海冰分布,不但能够对处于冰期的北极地区流场和海冰分布有全面的认识,而且对“海-气-冰”耦合理论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采用“北大西洋和北冰洋冰-海模式”(NAOSIM),综合考虑大气强迫、海陆分布变化、地表径流、初始物理场以及海洋边界等因素的影响,模拟区域内的环流和海冰分布特征。模拟结果显示: 在末次盛冰期,北极地区洋流结
20、构与现在完全不同。在海冰和冰川的包围下,只通过弗拉姆海峡与北大西洋相通。在冰层的覆盖下,大气与海洋之间的动量通量和热通量几乎被完全阻隔,表层环流结构主要受位涡守恒机制的影响。同时,地表径流、海冰和北大西洋海水的温盐特性对北冰洋环流也能够造成影响。 弗拉姆海峡表层水被北冰洋表层水团控制,在质量守恒和海水层化机制的控制下,除了一小部分参与海冰的热力学过程,北冰洋沿岸的地表径流全部通过东格陵兰洋流进入北欧海。在次表层和中层,北大西洋海水进入北冰洋在西伯利亚海域受地形抬升进入表层环流。 北欧海洋流结构也主要处于位涡守恒控制下。北冰洋地表径流和北大西洋水的温盐特性的改变,都会对它产生影响。北欧海盆东、西
21、两侧受“挪威-北冰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影响;在海盆中央,海水从表层到海底混合均匀,表现出一致的温盐特性,但是这一区域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末次盛冰期,北冰洋海域被平均厚度15m的多年冰所覆盖,没有季节变化。海冰厚度的分布与径流影响范围有很高的相似度。弗拉姆海峡海冰受到洋流和大气环流的共同影响,在秋冬季快速增长,夏季出现破裂。北欧海内的海冰受海流影响明显,从西向东,密集度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东格陵兰洋流的驱动下,北冰洋海冰沿北美大陆架被输运到拉布拉多海。 古海洋研究没有实测数据作为参照,主要通过沉积物、冰心和冰川痕迹提供的信息来间接印证。通过比对,现有的北极地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证据能够很好的吻
22、合文章中NAOSIM模拟结果。古气候学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但是由于数据的缺乏和研究手段的限制,在最初的十多年时间中,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展。2000年后,随学科交叉和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近年来北冰洋海冰的不断衰退给研究北极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两极地区洋流和海冰分布特征能够表征全球气候的演变过程。将数值模拟与两极地区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结合起来反演地球气候的发展史,是目前国际上气候学研究和极地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海洋-大气-海冰”之间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关系,模拟末次盛冰期(约20000年前)的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洋环流和海冰分布,不但能够对处于冰期的北极地区流场和海冰分布有全面
23、的认识,而且对“海-气-冰”耦合理论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采用“北大西洋和北冰洋冰-海模式”(NAOSIM),综合考虑大气强迫、海陆分布变化、地表径流、初始物理场以及海洋边界等因素的影响,模拟区域内的环流和海冰分布特征。模拟结果显示: 在末次盛冰期,北极地区洋流结构与现在完全不同。在海冰和冰川的包围下,只通过弗拉姆海峡与北大西洋相通。在冰层的覆盖下,大气与海洋之间的动量通量和热通量几乎被完全阻隔,表层环流结构主要受位涡守恒机制的影响。同时,地表径流、海冰和北大西洋海水的温盐特性对北冰洋环流也能够造成影响。 弗拉姆海峡表层水被北冰洋表层水团控制,在质量守恒和海水层化机制的控制下,除了
24、一小部分参与海冰的热力学过程,北冰洋沿岸的地表径流全部通过东格陵兰洋流进入北欧海。在次表层和中层,北大西洋海水进入北冰洋在西伯利亚海域受地形抬升进入表层环流。 北欧海洋流结构也主要处于位涡守恒控制下。北冰洋地表径流和北大西洋水的温盐特性的改变,都会对它产生影响。北欧海盆东、西两侧受“挪威-北冰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影响;在海盆中央,海水从表层到海底混合均匀,表现出一致的温盐特性,但是这一区域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末次盛冰期,北冰洋海域被平均厚度15m的多年冰所覆盖,没有季节变化。海冰厚度的分布与径流影响范围有很高的相似度。弗拉姆海峡海冰受到洋流和大气环流的共同影响,在秋冬季快速增长,夏季出现破
25、裂。北欧海内的海冰受海流影响明显,从西向东,密集度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东格陵兰洋流的驱动下,北冰洋海冰沿北美大陆架被输运到拉布拉多海。 古海洋研究没有实测数据作为参照,主要通过沉积物、冰心和冰川痕迹提供的信息来间接印证。通过比对,现有的北极地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证据能够很好的吻合文章中NAOSIM模拟结果。古气候学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但是由于数据的缺乏和研究手段的限制,在最初的十多年时间中,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展。2000年后,随学科交叉和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近年来北冰洋海冰的不断衰退给研究北极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两极地区洋流和海冰分布特征能够表征全球气候的演变过程。将数值模拟
26、与两极地区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结合起来反演地球气候的发展史,是目前国际上气候学研究和极地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海洋-大气-海冰”之间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关系,模拟末次盛冰期(约20000年前)的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洋环流和海冰分布,不但能够对处于冰期的北极地区流场和海冰分布有全面的认识,而且对“海-气-冰”耦合理论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采用“北大西洋和北冰洋冰-海模式”(NAOSIM),综合考虑大气强迫、海陆分布变化、地表径流、初始物理场以及海洋边界等因素的影响,模拟区域内的环流和海冰分布特征。模拟结果显示: 在末次盛冰期,北极地区洋流结构与现在完全不同。在海冰和冰川的包围下,只通过弗
27、拉姆海峡与北大西洋相通。在冰层的覆盖下,大气与海洋之间的动量通量和热通量几乎被完全阻隔,表层环流结构主要受位涡守恒机制的影响。同时,地表径流、海冰和北大西洋海水的温盐特性对北冰洋环流也能够造成影响。 弗拉姆海峡表层水被北冰洋表层水团控制,在质量守恒和海水层化机制的控制下,除了一小部分参与海冰的热力学过程,北冰洋沿岸的地表径流全部通过东格陵兰洋流进入北欧海。在次表层和中层,北大西洋海水进入北冰洋在西伯利亚海域受地形抬升进入表层环流。 北欧海洋流结构也主要处于位涡守恒控制下。北冰洋地表径流和北大西洋水的温盐特性的改变,都会对它产生影响。北欧海盆东、西两侧受“挪威-北冰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影响;在
28、海盆中央,海水从表层到海底混合均匀,表现出一致的温盐特性,但是这一区域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末次盛冰期,北冰洋海域被平均厚度15m的多年冰所覆盖,没有季节变化。海冰厚度的分布与径流影响范围有很高的相似度。弗拉姆海峡海冰受到洋流和大气环流的共同影响,在秋冬季快速增长,夏季出现破裂。北欧海内的海冰受海流影响明显,从西向东,密集度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东格陵兰洋流的驱动下,北冰洋海冰沿北美大陆架被输运到拉布拉多海。 古海洋研究没有实测数据作为参照,主要通过沉积物、冰心和冰川痕迹提供的信息来间接印证。通过比对,现有的北极地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证据能够很好的吻合文章中NAOSIM模拟结果。古气候学的研究开始
29、于二十世纪80年代,但是由于数据的缺乏和研究手段的限制,在最初的十多年时间中,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展。2000年后,随学科交叉和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近年来北冰洋海冰的不断衰退给研究北极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两极地区洋流和海冰分布特征能够表征全球气候的演变过程。将数值模拟与两极地区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结合起来反演地球气候的发展史,是目前国际上气候学研究和极地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海洋-大气-海冰”之间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关系,模拟末次盛冰期(约20000年前)的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洋环流和海冰分布,不但能够对处于冰期的北极地区流场和海冰分布有全面的认识,而且对“海-气-冰”耦合理论的发展也具有
30、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采用“北大西洋和北冰洋冰-海模式”(NAOSIM),综合考虑大气强迫、海陆分布变化、地表径流、初始物理场以及海洋边界等因素的影响,模拟区域内的环流和海冰分布特征。模拟结果显示: 在末次盛冰期,北极地区洋流结构与现在完全不同。在海冰和冰川的包围下,只通过弗拉姆海峡与北大西洋相通。在冰层的覆盖下,大气与海洋之间的动量通量和热通量几乎被完全阻隔,表层环流结构主要受位涡守恒机制的影响。同时,地表径流、海冰和北大西洋海水的温盐特性对北冰洋环流也能够造成影响。 弗拉姆海峡表层水被北冰洋表层水团控制,在质量守恒和海水层化机制的控制下,除了一小部分参与海冰的热力学过程,北冰洋沿岸的地表径
31、流全部通过东格陵兰洋流进入北欧海。在次表层和中层,北大西洋海水进入北冰洋在西伯利亚海域受地形抬升进入表层环流。 北欧海洋流结构也主要处于位涡守恒控制下。北冰洋地表径流和北大西洋水的温盐特性的改变,都会对它产生影响。北欧海盆东、西两侧受“挪威-北冰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影响;在海盆中央,海水从表层到海底混合均匀,表现出一致的温盐特性,但是这一区域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末次盛冰期,北冰洋海域被平均厚度15m的多年冰所覆盖,没有季节变化。海冰厚度的分布与径流影响范围有很高的相似度。弗拉姆海峡海冰受到洋流和大气环流的共同影响,在秋冬季快速增长,夏季出现破裂。北欧海内的海冰受海流影响明显,从西向东,密集
32、度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东格陵兰洋流的驱动下,北冰洋海冰沿北美大陆架被输运到拉布拉多海。 古海洋研究没有实测数据作为参照,主要通过沉积物、冰心和冰川痕迹提供的信息来间接印证。通过比对,现有的北极地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证据能够很好的吻合文章中NAOSIM模拟结果。古气候学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但是由于数据的缺乏和研究手段的限制,在最初的十多年时间中,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展。2000年后,随学科交叉和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近年来北冰洋海冰的不断衰退给研究北极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两极地区洋流和海冰分布特征能够表征全球气候的演变过程。将数值模拟与两极地区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结合起来反演地球气
33、候的发展史,是目前国际上气候学研究和极地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海洋-大气-海冰”之间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关系,模拟末次盛冰期(约20000年前)的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洋环流和海冰分布,不但能够对处于冰期的北极地区流场和海冰分布有全面的认识,而且对“海-气-冰”耦合理论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采用“北大西洋和北冰洋冰-海模式”(NAOSIM),综合考虑大气强迫、海陆分布变化、地表径流、初始物理场以及海洋边界等因素的影响,模拟区域内的环流和海冰分布特征。模拟结果显示: 在末次盛冰期,北极地区洋流结构与现在完全不同。在海冰和冰川的包围下,只通过弗拉姆海峡与北大西洋相通。在冰层的覆盖下,大气与海
34、洋之间的动量通量和热通量几乎被完全阻隔,表层环流结构主要受位涡守恒机制的影响。同时,地表径流、海冰和北大西洋海水的温盐特性对北冰洋环流也能够造成影响。 弗拉姆海峡表层水被北冰洋表层水团控制,在质量守恒和海水层化机制的控制下,除了一小部分参与海冰的热力学过程,北冰洋沿岸的地表径流全部通过东格陵兰洋流进入北欧海。在次表层和中层,北大西洋海水进入北冰洋在西伯利亚海域受地形抬升进入表层环流。 北欧海洋流结构也主要处于位涡守恒控制下。北冰洋地表径流和北大西洋水的温盐特性的改变,都会对它产生影响。北欧海盆东、西两侧受“挪威-北冰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影响;在海盆中央,海水从表层到海底混合均匀,表现出一致的
35、温盐特性,但是这一区域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末次盛冰期,北冰洋海域被平均厚度15m的多年冰所覆盖,没有季节变化。海冰厚度的分布与径流影响范围有很高的相似度。弗拉姆海峡海冰受到洋流和大气环流的共同影响,在秋冬季快速增长,夏季出现破裂。北欧海内的海冰受海流影响明显,从西向东,密集度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东格陵兰洋流的驱动下,北冰洋海冰沿北美大陆架被输运到拉布拉多海。 古海洋研究没有实测数据作为参照,主要通过沉积物、冰心和冰川痕迹提供的信息来间接印证。通过比对,现有的北极地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证据能够很好的吻合文章中NAOSIM模拟结果。古气候学的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但是由于数据的缺乏和研究手段
36、的限制,在最初的十多年时间中,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展。2000年后,随学科交叉和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近年来北冰洋海冰的不断衰退给研究北极地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两极地区洋流和海冰分布特征能够表征全球气候的演变过程。将数值模拟与两极地区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研究结合起来反演地球气候的发展史,是目前国际上气候学研究和极地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基于“海洋-大气-海冰”之间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关系,模拟末次盛冰期(约20000年前)的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洋环流和海冰分布,不但能够对处于冰期的北极地区流场和海冰分布有全面的认识,而且对“海-气-冰”耦合理论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文采用“北大西洋和北冰洋冰-海模式”(NAOSIM),综合考虑大气强迫、海陆分布变化、地表径流、初始物理场以及海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军训培训课件模板下载
- 2025年合肥市运河小学教育集团教师招聘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宝鸡三和职业学院人才招聘(41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内蒙古包头医学院招聘管理助理和教学助理岗工作人员22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6徽商银行总行管培生(徽星计划)校园招聘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事业单位“绿色通道”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1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下半年广东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招聘工作人员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钢轨焊接试题及答案
- 水库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方案
- 2025年安庆宿松职业技术学校公开招聘代课教师37人备考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2030AI辅助药物研发创新趋势分析与投资机会评估报告
- 2025仓库保管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生物真题(解析版)
- 保险执业登记管理制度
- 2025-2030中国电子墨水屏幕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研究报告
- 口腔数字化技术课件
- 2025年安徽省农业职业技能大赛(动物检疫检验员)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重庆市中考英语试卷(A卷)(含答案与解析)
- 种子购买协议合同书
- 《小学美术开学第一课》课件
- 直播电商数据分析教学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