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注文体 凸显语用2013浙江省小学语文“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侧记各位老师:大家好!6月1719日,2013年浙江省小学语文“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在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举行。我和教研室张副主任一同参加了这次研训。下面由我向大家简单传达这次会议的概况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动态和方向。研训活动概况本次研训主题为“关注文体,凸显语用”,分诗歌教学、叙事性文章教学、说明性文章教学三大版块,各版块分别安排课堂展示、专家点评,名师讲座、主题论坛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也就是我们简称为“语用”。小学语文课本里,根据不同
2、年级学生的实际,编入了各种体裁的课文,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逐渐接触各种文体,学习丰富的语言。何谓文体?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是文章作品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或类别。作者撰文是为了准确地表情达意,总要选择恰当的文章式样,这样就形成了不同个性的文章体裁。著名省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讲座语文回家的路怎么走语境视野下的语用教学。告诉我们“语用”只有在语境下才显示其价值。语境视野下的语用教学是整体观照、相互融合的。语用学习要跟内容理解、情感陶冶、学法指导相融合。 课堂教学观摩后,进行了主题论坛。来自全省各县市的教研员、教师代表,结合小学语文的说明文、童话、寓言、儿童诗、小古文等文体阅读教学,深入
3、探讨各种文体的不同教研思考和教学策略,把脉小语阅读教学现状。活动最后是滕春友老师的主题讲座“语用”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祖国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分别从“语用教学”的意义、“语用教学”的词解、“语用教学”的策略三个方面娓娓道来。其中“语用”教学的基本策略,滕老师结合了一线教师的困扰及误区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策略引导。最后,滕老师作了活动小结。他强调,“语用”教学意义重大,小学语文教学今后要认真学习新版课标,把握“语用”理念,依据年段,关注文体,凸显“语用”。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与会者明确了今后小学语文教学要走的方向“语用”教学。时间上课讲座授课教师内容姓名内容6月18日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副校长彭永帆童年
4、的水墨画王崧舟语文回家的路怎么走语境视野下的语用教学杭州半山实验小学陆霞渔夫的故事全省各县市教师代表主题论坛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曹鸿飞除三害6月19日永嘉外国语学校林佩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题之后林荣华关注文体,凸显语用福建省著名特级教师林莘蟋蟀的住宅滕春友“语用”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祖国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关注文体,凸显语用”教学建议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关注文体,凸显“语用”这个核心目标呢?在这里我想根据这次研训活动中各专家的讲座授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个人的所受到的启示。不同的文体有独特的功能和语体特点。因此,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价值、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了解课文的文体特点,无论是对于教师
5、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大有裨益的。首先,了解文体,可以帮助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更准确地把握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其次,了解文体,有利于指导学法,使学生掌握不同文体作品的学习方法,因而有利于学生从学会一篇到会学一类。再次,有利于教师设计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可以这样说,语文教学中的诸多问题都和文体相关,没有文体,阅读、写作无章可循,阅读、写作教学也不得要领。例如,拿到一篇课文,教者首先要判断它是什么样式的一篇文章,是叙事性作品,还是说明性作品,还是诗歌等,弄清文体后,才可依据课标设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等。以高段语用教学为例,2011版课标在高年段的教学目标中明确
6、提出了叙事性文章、说明性文章和诗歌等各种文体的阅读要求,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据此,我认为,高年级课文要把握的主要任务有三:结构特征、主题思想、语言表达。教学一篇课文,“整体部分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则。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做好以下三大版块的教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征,找出“这一类”篇目的教学共性。二精读感悟,分析文本特点,找到“这一个”篇章的教学个性。三整体深化,归纳文章情感,感悟深层结构规律。 一、 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征,找出“这一类”篇目的教学共性(让我们先来看看各类文体的教学共性)第一类:叙事性课文的教学20
7、11版课标对于叙事性课课文的教学要求除了一般性要求外,还专门提出了如下特殊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教学叙事性课文第一要关注课文记叙了什么事?特别要把握课文的结构及构成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六要素。第二是要明确课文记叙的事件反映了什么认识、思想,即课文的中心思想。第三,要明确课文是通过文中的哪些重点词句和细节、场景、人物来表现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的。在本次研训活动中,共安排了两堂叙事性课文的教学,一堂是由杭州半山实验小学陆霞老师执教四年级的渔夫的故事,巧妙运用一千零一夜中王后
8、讲故事的情节设疑:王后在讲渔夫的故事时,什么时候停下来,能保住性命?学生兴趣盎然,纷纷找自己认为可设悬疑之处。在交流中,陆老师又随机通过不同版本的渔夫的故事的对比,让学生体会民间故事语言特色。第二堂是温州教育教学院的曹鸿飞老师则执教的三年级选读教材除三害,利用判断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相关场景、人物、细节的印象与感受。立足文本,超越文本,让学生发现民间故事的“奇”,感悟民间故事流传久远的的原因。其实,我们也发现了2011版课标中所指的叙事性课文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写人、记事、状物、写景等,只要是以讲述故事为主的课文都是叙事性课文,包括童话、寓言、神话故事等。这类课文在小学中也是最多的,不同的内容又
9、各有特征,因此,也需要我们像那两位老师那样分析不同文本,把握不同的教学重点。如童话的美好情感、民间故事的奇特想象、小说的曲折情节等等。第二类:说明性课文的教学说明性课文主要有两类:一是说明事物的课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说明文”,如五上年级第三单元的鲸、松鼠、新型玻璃、灰尘的旅行等)二是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议论文”,如为人民服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等)。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要素:教学要素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文章要说明什么?了解内容要点解说事物(结合蟋蟀的住宅)简明的事理(结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题之后)从哪几方面说明?理清结构顺序解说形状、构造、用途等。关注结构:并列式
10、、总分总式、连贯式、递进式。阐述观点引证结论用什么方法说明?欣赏语言表达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举例子、引用等但是不同的事物性说明文又有不同的写作特色,这次活动中由福建省著名特级教师林莘老师执教蟋蟀的住宅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林老师以充满意趣的课堂语言,从文本中学生最喜欢的地方切入,用对比、画图等形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领悟文本,了解蟋蟀的住宅,同时感受作者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并尝试让学生用写话的方式体会这种手法的妙用。事理性说明文要了解的内容是简明的事理,也就是要说明的道理,这次由永嘉外国语学校的林佩老师执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题之后,这一课题就是文章要说明的道理。林老师从梳理文章的三
11、个事例入手,关注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发现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提出观点、例证观点、总结观点,并适时点出本文文体为“议论文”。接着,林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通过不同文体的语言比较,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领悟议论文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地方。第三类:诗词类课文教学诗词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中较为特殊的一类。2011版课标对诗词类课文的教学要求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关于诵读的要求:低年级:在诵读中“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文言的优美。”中年级:“在诵读过程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的大意。”高年级:“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第二是对诗词的理解要求:首先是字面意思的疏
12、通;其次是对内容的理解把握。而组诗的教学除了有诗歌本身的特点外,更有“组”的特殊性。本次活动中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副校长彭永帆老师执教人材版五年级组诗童年的水墨画。课由组诗切入,展开品读,鉴赏,抓住组诗表达的共同主题“笑”展开(街头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溪边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江上你拨我溅笑哈哈)读写结合,充分关注了儿童组诗的文体特点和语言特色。刚才我们一起梳理了小学三大类课文的教学共性,那么,我们平时教学中如何从文体的角度凸显语用呢?下面,我就结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的备课及教学,就叙事性课文的如何凸显语用谈谈具体操作建议。还是以刚才讲到了三个版块为基本教学流程:(一)整体感知阶段:把握主要
13、内容,感悟表层结构特征主要内容的把握:月光曲主要讲述了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故事传说。在中年级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多次练习概括叙事性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了相应的方法,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要如何把主要内容简洁而又全面地概括出来。因为这篇课文比较长,有些学生要做到完全独立地“简洁而又全面”地概括,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对概括得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做适当的引导。比如,告诉学生可以以六要素为提示进行思考:课文主要写的人是谁?什么样的情况下即兴创作了一支什么曲子?这样学生就可以抓住主要部分,做到简洁而全面,提高了概括的能力。表层结构的梳理:文章表层的结构指文章显性内容的安排顺序
14、,如,叙事性文章中事件的叙述顺序,说明性文章中观点或材料的安排顺序,等等。对课文表面内容的梳理,便是课文的表层结构。月光曲是叙事性的文章,而所有的事件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发生的。月光曲除了开头的总叙外,其他段落是按照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过程写的,事件的发展与地点的转移紧紧相连,是这篇课文表层的结构特征,其实也是叙事性文章重要的结构规律之一。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找出文章中表示地点的词语,再让他们看看在这些地点贝多芬分别作了些什么,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这类文章的表层结构顺序。(二)精读感悟阶段,在课文品读中凸显单元的“语用”专题“语用”专题现行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为主,“语用”为辅的双线并
15、行的方式安排课文。高年级教材中的单元导读一般有两段话,第一段指出单元学习的课文或人文内容,第二段指出单元学习的“语用”或语文内容。在人文思想占上风的课改初期,人们对单元导语的解读,往往过分关注“人文”内容,而把“语用”的学习作为一种附带或点缀。这便导致了语文本体的沦丧和“语用”目标的消解。其实,阅读教学的真正内涵是“通过教材(课文)内容的教学,实现语文(语用)教学的目标”。为了凸显课文教学的“语用”核心,对导读的解读,应该从关注“人文”转移到重视“语用”上。用这个理念来引领单元导语的解读,就可以获得它们之间手段与目标关联的一个整体。比如,月光曲所在的第八单元的导读,第一段话告诉我们:本组课文是
16、艺术专题;第二段话指出“语用”教学要求:“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把它们组合成手段与目标关联的一句话便是:“学习课文,在感受艺术的魅力、欣赏艺术美的过程中或基础上,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换一句话说就是:“学习课文是如何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描写,表现音乐的魅力和人物的情感”。这样,教学的核心目标便指向了“语用”学习“联想和想象”及其表达方式。“语用”内容语文中的“语用”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境的学习中,感悟它们的特点与运用规律,这便是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正如王松舟老师所说,语境视野下的语用教学,才是真正让语文回家。所以,在具体的课文中能教出“语用”的什么内容,要根据
17、课文具体的语用特征,学习相应的语用方法、规律或规则。如,月光曲的第89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情境,文中的联想和想象,既充分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又充分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情感。所以,本文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两项内容:一是联想和想象产生的环境;二是它们在表现音乐魅力和人物感情方面的作用,而且以后者为主。(1)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认识联想、想象产生的环境。学生读文思考后交流:在贝多芬要再弹一曲的时候,屋子里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贝多芬弹奏这首曲子有什么影响?让学生理解此时的环境是朦胧、清幽的,这样的情境使贝多芬产生了联想和想象月光下的大海,并用自己所擅长的音乐表现出来。他“望了望”
18、穷兄妹俩,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贝多芬为普通民众而创作的情怀:美好的音乐应当献给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2)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感悟联想、想象的妙处。这是“语用”教学的重点。在学生读文思考后,分步交流,深化认识:体会联想、想象的内容。讨论:兄妹俩静静地听着,他们的神情有哪些变化?他们看见了什么呢?引导学生理解文中联想、想象的语句,明确描写的意境与音乐的联系。海面:平静波涛汹涌;月光:柔和照亮海面;音乐:舒缓高亢激昂。学生理解后,教师同步播放音乐和画面,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课文描述的意境,并理解音乐的内容。最后配乐朗读,品味描写的美妙。感悟人物心灵的相通。文章为什么要说哥哥知道妹妹也“
19、仿佛看到了”?这时的贝多芬看见了吗?让学生感悟:盲姑娘和哥哥一样,用心灵从音乐中感受到了这种情境;三人同时看见了美丽的景色,说明音乐使他们的心灵相通,可见音乐的魅力。感受联想、想象的作用。提问:假如删去文章中联想、想象的内容,可以吗?为什么?教师出示去掉联想、想象内容的片段,学生对比阅读,感悟出:体会不到音乐的美妙;感受不到兄妹俩对音乐的热爱;体现不出贝多芬惊人的音乐天赋;体会不到他们心灵的相通。教师小结:这就是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它不但能把我们看不到的东西表现出来,而且能够表现人物的心灵与情感。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联想和想象,文章就会更加充实、生动,表达的情境和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随后进行语言运用的练习:生欣赏音乐步步高。)T:听着音乐,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画面?赶快拿出你的笔,把你想象到的画面捕捉下来。以“我静静地听着,仿佛看到了”开头写一段话。(三)整体深化阶段:归纳文章情感,感悟深层结构规律 整体深化阶段指精读理解教学后的“回归整体”的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派送花束活动方案
- 医院质量管理目标体系构建与实施路径
- 2025届邢台市柏乡县三上数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行政管理经济法概论试题及答案集锦
- 2025年中级经济师复习重点试题及答案
- 掌握公共关系学的思维方式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市政工程项目实践试题及答案
- 防范恶劣天气安全教育
-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协议
- 心理学社会现象分析试题集
- 2025年春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 Unit 7 A Day to Remember(教学设计)
- 《船舶管理》助理船副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创业计划书 创业计划书word文档(三篇)
- 国家开放大学《人文英语4》边学边练参考答案
- 《千家诗》全文阅读
- 佳能700D单反相机拍摄技巧[技巧]
- 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 重庆市婚姻介绍合同协议书范本模板
- 律师事务所调查取证专用介绍信
- 学生数学学习评价表
- 氯气在不同条件下的密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