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矩分配法剖析_第1页
力矩分配法剖析_第2页
力矩分配法剖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无第六章第六章力矩分配法力矩分配法一一判判 断断 题题1. 传递系数 C 与杆件刚度和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2. 力矩分配中的传递系数等于传递弯矩与分配弯矩之比,它与外因无关.( )3. 力矩分配法所得结果是否正确,仅需校核交于各结点的杆端弯矩是否平衡.()4. 力矩分配法经一个循环计算后,分配过程中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是传递弯矩的代数和.()5.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汇交与每一结点各杆端力矩分配系数总和为 1,则表明力矩分配系数的计算绝对无错误.()6. 在力矩分配法中,分配与同一结点的杆端弯矩之和与结点不平衡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同.()7. 力矩分配法是以位移法为基础的渐进法,这

2、种计算方法不但可以获得近似解,也可获得精确解.()8. 在任何情况下,力矩分配法的计算结构都是近似的.()9. 力矩分配系数是杆件两端弯矩的比值.()10. 图示刚架用力矩分配法,求得杆端弯矩 MCB=-16/2ql()题 10 图题 11 图题 12 图11. 图示连续梁,用力矩分配法求得杆端弯矩 MBC=M/2.()12. 图示刚架可利用力矩分配法求解.()13. 力矩分配法就是按分配系数分配结点不平衡力矩到各杆端的一种方法.()14. 在力矩分配法中,同一刚性结点处各杆端的力矩分配系数之和等于 1.()15. 转动刚度(杆端劲度)S 只与杆件线刚度和其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16. 单结

3、点结构的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果是精确的.()17. 力矩分配法仅适用于解无线位移结构.()18.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杆端 AC 的分配系数29/18AC.()无题 18 图题 19 图题 21 图19. 图示杆AB与CD的EI,l相等,但A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SAB大于C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 SCD.()20. 力矩分配法计算荷载作用问题时,结点最初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仅是交于结点各杆端固端弯矩的代数和.()21. 若使图示刚架结点 A 处三杆具有相同的力矩分配系数,应使三杆 A 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之比为:1:1:1.()22. 有结点线位移的结构,一律不能用力矩分配法

4、进行内力分析.()23. 计算有侧移刚架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采用力矩分配法.()24. 有结点线位移的结构,一律不能用力矩分配法进行内力分析.()二二选选 择择 题题1. 图示结构汇交于 A 的各杆件抗弯劲度系数之和为AS,则 AB 杆 A 端的分配系数为:()A.SAABABi/4B.SAABABi/3C.SAABABi/2D.SAABABi/题 1 图题 2 图2. 图示结构 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4A为:()A. 4/11B.1/2C.1/3D. 4/9无3. 在图示连续梁中,对结点 B 进行力矩分配的物理意义表示()A. 同时放松结点 B 和结点 CB. 同时固定结点

5、 B 和结点 CC. 固定结点 B,放松结点 CD. 固定结点 C,放松结点 B题 3 图题 4 图4. 图示等截面杆件,B 端为定向支座,A 端发生单位角位移,其传递系数为()A. CAB=1B. CAB=1/2C. CAB=-1D. CAB=05. 等直杆件 AB 的转动刚度(劲度系数)SAB: ()A 与 B 端支承条件及杆件刚度有关B 只与 B 端的支承条件有关C 与 A、B 两端的支承条件有关D 只与 A 端支承条件有关6. 等直杆件 AB 的弯矩传递系数 CAB: ()A 与 B 端支承条件及杆件刚度有关B 只与 B 端的支承条件有关C 与 A、B 两端的支承条件有关D 只与 A

6、端支承条件有关7. 当杆件刚度(劲度)系数 SAB=3i 时,杆的 B 端为: ()A 自由端B 固定端C 铰支承D 定向支承8. 力矩分配法计算得出的结果()A 一定是近似解B 不是精确解C 是精确解D 可能为近似解,也可能是精确解。9. 力矩分配法中的传递弯矩等于()A 固端弯矩B 分配弯矩乘以传递系数C 固端弯矩乘以传递系数D 不平衡力矩乘以传递系数10. 力矩分配法中的分配弯矩等于()A 固端弯矩无B 远端弯矩C 不平衡弯矩(即约束力矩)乘以分配系数再改变符号D 固端弯矩乘以分配系数11. 若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则结点 A 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为 ()A.MPl163B.Pl

7、163C.-M-Pl163D.Pl8112. 图示对称刚架在结点力偶矩作用下,弯矩图的正确形状是:()13. 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结点 A 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为()A.100mkN B.125mkN C.-100mkN D.-75mkN 无题 13 图题 14 图14. 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ADAB,为: ()A.6/1, 2/1ADABB.8/1,11/4ADABC.8/1, 2/1ADABD.6/1,11/4ADAB15. 图示结构(EI=常数),在荷载作用下,结点 A 的不平衡力矩为: ()A.16/312/2PlqlB.16/312/2PlqlC.4/38/

8、2PlqlD.12/2ql16. 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结点 A 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MA为: ()A. pl/6B. 2pl/3C. 17pl/24D. 4pl/3无17图示结构,汇交于结点 A 各杆端的力矩分配系数为: ()A2/1, 4/1ACADABB0.1,0.6,0.3ABACADC0,2/3,1/3ABACADD8/3, 2/10ACACAB题 17 图题 18 图18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BC 杆的分配系数BC是: ()A. 4/7B. 16/29C. 16/25D.9/2519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CD 杆端的分配系数CD是: ( )A. 1/4B. 4

9、/13C. 3/16D. 2/7题 19 图题 20 图20图示刚架,结点 A 承受力偶作用,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求得 AB 杆 B 端的弯矩是:()AmkN 2BmkN 2无CmkN 8DmkN 821图示结构(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 ()A1, 8/1CBCBCB1, 9/2CBCBCC1, 8/1CBCBCD1, 9/2CBCBC题 21 图题 22 图题 23 图22图示结构(EI=常数) ,在荷载作用下,结点 A 的不平衡力矩为: ()A. PaB. 9Pa/8C. 7Pa/8D. -9Pa/823图示连续梁用力矩分配法求得 AB 杆 B 端的弯矩是()A.mkN 15

10、B.mkN 15C.mkN 6D.mkN 624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刚架时,杆端 AB 的力矩分配系数是: ()A. 3/32B. 7/32C. 15/32D. 17/32题 24 图题 25 图25图示结构中 B 结点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为: ()无AmkN 4BmkN 1CmkN 1DmkN 426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力矩分配系数BA应为: ()A.1/2B. 4/7C. 4/5D. 1题 26 图题 27 图题 28 图27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分配系数BC为: ()A.0.333B.0.426C.0.5D.0.75028. 图示结构中,当结点 B 作用外力偶 M 时,

11、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得BAM等于: ()A.M/3B.M/2C.M/7D.2M/529. 图示连续梁,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求得结点 B 的不平衡力矩为: ()A.mkN 20B.mkN 15C.mkN 5D.mkN 5题 29 图题 30 图30.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力矩分配系数BA应为: ()A.1/2B.4/7C.4/5D.131. 下列各结构可直接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的为: ()无32. 在力矩分配法中,各杆端之最后弯矩值是: ()A. 分配弯矩之代数和B. 固端弯矩与分配弯矩之代数和C. 固端弯矩与分配弯矩、传递弯矩之代数和D. 分配弯矩与传递弯矩之代数和33. 图示各结构杆件的

12、 E、I、l均相同,上图杆件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与下列哪个图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相同.()34. 杆件 AB 之 A 端劲度系数(转动刚度)是: ()A. 使 A 端转动单位角度时在 B 端所施加的外力矩B. 支座 A 发生单位角位移时引起的在支座 A 的反力矩C. 使 B 端转动单位角度时在 A 端所施加的外力矩D. 端支座发生单位角位移时引起的在支座 A 的反力矩35. 在力矩分配法中反复进行力矩分配及传递,结点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愈来愈小,主要是为: ()A. 分配系数及传递系数1B. 分配系数1C. 传递系数=1/2D. 传递系数136. 在力矩分配法中,刚结点处各杆端力矩分配系

13、数与该杆端转动刚度(或劲度系数)的关系为: ()A. 前者与后者的绝对值有关B. 二者无关C. 成反比无D. 成正比37. 力矩分配法是以: ()A.力法B.位移法C.迭代法D.力法与位移法的联合为基础的渐进法38. 在力矩分配法中,转动刚度(劲度)系数表示杆端对下列作用的抵抗能力.()A.变形B.移动C.转动D.荷载39.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放松结点的顺序: ()A. 对计算和计算结果无影响B. 对计算和计算结果有影响C. 对计算无影响D. 对计算有影响,而对计算结果无影响40. 在力矩分配法的计算中,当放松某个结点时,其余结点所处状态为: ()A. 全部放松B. 必须全部锁紧C. 相邻结

14、点放松D. 相邻结点锁紧41. 图示三个主振型形状及其响应的圆频率,三个频率的关系应为: ()A.cbaB.acbC.bacD.cba题 41 图题 42 图42. 当时,与干扰力 P 平衡的力主要是: ()A.弹性恢复力B.阻尼力C.惯性力D.重力43. 用力矩分配法解图示结构内力时,传递系数分别等于 0,-1 和 1/2 的个数各为: ()A.2,3,3B.2,2,4C.3,1,4D.3,2,3无题 43 图题 44 图44. 力矩分配法对图示结构能否应用: ()A. 要视各杆刚度情况和具体荷载情况而定B.要视具体的荷载情况而定C.不管什么荷载作用均能单独使用D. 根本不能单独使用45.

15、在力矩分配法中,分配系数表示: ()A. 结点 A 有单位转角时,在杆 AB 杆 A 端产生的力矩B.结点 A 转动时,在 AB 杆 A 端产生的力矩C.结点 A 上作用单位外力偶时,在 AB 杆 A 端产生的力矩D. 结点 A 上作用外力偶时,在 AB 杆 A 端产生的力矩46. 图示结构,要使结点 B 产生单位转角,则在结点 B 需施加外力偶为: ()A. 13iB.5iC.10iD. 8i题 46 图题 47 图47. 欲使图示体系的自振频率增大,在下述办法中可采用: ()A. 增大质量 mB.将质量 m 移至梁的跨中位置C.减小梁的 EID. 将铰支座改为固定支座48. 单自由度体系运

16、动方程为22( )/yyyP tm ,其中未考虑质体重力,这是因为:()A. 重力在弹性力内考虑了B.重力与其他力相比,可略去不计C.以重力作用时的静平衡位置为 y 坐标零点D. 重力是静力,不在动平衡方程中考虑49. 下图中哪一种情况不能用力矩分配法计算: ()无50. 在力矩分配法计算中,传递系数 CAB为: ()A. B 端弯矩与 A 端弯矩的比值B .A 端弯矩与 B 端弯矩的比值C .A 端转动时,所产生 A 端弯矩与 B 端弯矩的比值D .A 端转动时,所产生 B 端弯矩与 A 端弯矩的比值三三填填 充充 题题1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系数AC6/17.BA=8/11题 1 图题 2 图2

17、图示结构(EI=常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的分配系数BC=0。3单独使用力矩分配法,仅能解决无结点线位移未知量结构的计算问题。4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每平衡一个结点时,按分配系数将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反号分配至交于该结点的各杆端然后将各杆端所得的分配弯矩乘以传递系数传递至相应的另一 端。5力矩分配法的计算过程可以形象地归纳为:(1)固定结点即加入刚臂;(2)放松结点即取消刚臂,让结点转动。6.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各杆端的最后弯矩等于各杆端的固端弯矩与历次的分配弯矩、传递弯矩之和。7.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在进行力矩的分配与传递之前,需先确定各杆的分配系数、传递系数和固端弯矩。8. 用力矩

18、分配法计算结构, 杆端的最终弯矩等于固端弯矩、 分配弯矩及传递弯矩的代数和。9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杆端的分配弯矩等于分配系数与结点不平衡力矩乘积的负值。10传递系数 CAB表示 B 端弯矩与 A 端弯矩的比值。11力矩分配法的理论基础是经典理论中位移法。12结点不平衡力矩通常是汇交于该点各杆固端力矩之代数和。13力矩分配法中分配弯矩等于杆端系数乘结点不平衡力矩并改变符号。14力矩分配法不需要解联立方程,可直接计算出杆端弯矩。15力矩分配法适用于求解连续梁和无侧移(或无结点线位移)刚架的内力。16若图示各杆件线刚度 i 相同,则各杆 A 端的劲度系数 S 为:4i,3i,i无17力矩分配法中各

19、杆件的分配系数不仅取决于该杆件的劲度系数(或转动刚度) ,而且取决于同结点其它杆件的劲度系数(或转动刚度) 。18力矩分配法中,某结点各杆件近端的分配弯矩等于反号(向)后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乘以力矩分配系数。19传递系数 C 表示当杆件近端有转角时,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的比值,它与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 20力矩分配法中,杆端的抗弯劲度(转动刚度)不仅与该杆的线刚度有关,而且与该杆另一端的支承情况有关。21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荷载作用问题进行第一轮分配时,结点的不平衡力矩为作用于结点的力偶,固端弯矩及传递弯矩的代数和。22在力矩分配法中,传递系数 C 等于当近端转动时,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的比值,对

20、于远端固定杆 C 等于 0.5,远端滑动杆 C 等于-1。23AB 杆的转动刚度(劲度系数)SAB与杆件刚度和 B 端支承条件有关。24力矩分配法中分配弯矩是不平衡力矩乘以分配系数。25等截面直杆的刚度(劲度)系数与线刚度和远端支承有关。26力矩分配法中涉及到的三个系数是:劲度系数,分配系数,传递系数。27图示结构 AC 杆 A 端的分配系数AC=4/7=0.571。题 27 图题 28 图28图示结构用力矩分配法计算时的分配系数AB=0,AC=1,AE=0.2。29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时,随着计算轮数的增加,各结点的不平衡力矩、分配与传递弯矩数愈来愈小,是因为分配系数与传递系数

21、均不大于 1。30杆端的转动刚度(劲度系数)S 等于使杆端产生单位转角时需要施加的力矩,它杆件线刚度和远端约束有关。四四分分 析析 题题1求图示结构的力矩分配系数和固端弯矩。已知 P=400kN 各杆件 EI 相同。无2. 作图示结构的 M 图,各杆件 EI 相同。利用对称性3. 计算图示结构杆件端 AB 的分配系数AB。EI=常数。18/73 或 0.2474. 求图示连续梁的力矩分配系数和固端弯矩。5. 求图示刚架的力矩分配系数。EI=常数。无6. 求图示结构的力矩分配系数和固端弯矩。7.已知图示结构的力矩分配系数为:,用力矩分配法进行计算,并作出 M 图。8.用力矩分配法作图示结构的弯矩

22、图。已知 EI=常数,。9. 用力矩分配法作图示结构的弯矩图。已知 EI=常数,。无10. 作图示结构的 M 图。各杆长均为l,I 为线刚度。11. 求图示结构的力矩分配系数和固端弯矩。EI=常数。12. 试写出图示结构的力矩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各杆刚度比值如图所示。13. 试写出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的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无14. 试写出图示结构的力矩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各杆刚度比值如图所示)。15. 试写出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的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或16. 求出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的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无17. 试写出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的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EI=常数。18.试 写 出 图 示 结 构

23、力 矩 分 配 的 分 配 系 数 与 固 端 弯 矩 。 设 支 座 下 沉0.03 ,BmEI=42000kN2m19. 试写出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的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MFBA和 MFBC。EI=常数。无20. 求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系数。21. 求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的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EI=常数。22. 图示结构三杆长度均为 L,EI=常数。求力矩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23. 求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的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EI=常数。24. 用 力 矩 分 配 法 作 图 示 结 构 的 M 图 。 已 知 : q=20kN/m ,0100kN mM无25. 已知图示结构的力矩分配系数为。试作 M 图。26. 图 a 所示结构,力矩分配系数与固端弯矩如图 b 所示。试作结构 M 图。 (循环二次,小数点后取两位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