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_第1页
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_第2页
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_第3页
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_第4页
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尽管全球经济正在经历寒冬,但是互联网的发展却如日中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尝到了互联网转型和电子商务的甜头。近年来,互联网产业总体经济规模迅速增长,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传统企业借助互联网开展网络营销、在线客户服务等业务,在线业务成为企业新的发展模式和利润增长点。互联网加速与传统产业融合,服务平台作用日益凸显。随着新技术、新业务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与传统产业不断融合,产业边界日益交融,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和新模式加快创新发展,不断催生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移动互联网,云技术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及应用,发展势头强劲,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一)

2、 总体网民规模中国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将过半,中国互联网网民数稳居世界第一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个百分点。2014年上半年,随着智能 对功能 的替代已经基本完成,智能 用户已形成庞大规模,市场占有率已趋于饱和,增速呈减缓趋势,智能 对网民普及率增长的拉动效果减弱。预计2015年年底,中国网民的渗透率将接近50%。2013年全球网民数为26亿,2013年比2012年的增长率为9%,但尽管如此,中国网民数稳居全球第一。2013年中国的网民数是第二名美国网民数的倍,但中国的网民渗透率为46%,美国为83%,从渗透率来看,中国的网民数还有很大的

3、发展空间。(二)移动互联网发展互联网向移动端迁移,得移动互联网得天下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 网民规模为亿,较上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网民中使用 上网的人群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4.5%。全球移动互联网使用量持续增长,占整体互联网的25%(截止到2014年5月),去年这一数据仅为14%,一年之内使用比例翻倍,亚洲移动网民的渗透率也从去年的23%增长至37%,增长速度极快。截至2014年6月,中国移动网民规模达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中国移动网民的普及率(网民占中国人口比例)达39.1%,即近4成中国人在使用 上网。同时,网民中使用 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

4、3年12月的81.0%提升至2014年6月的83.4%, 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也要跟着网民走。在2012年及2013年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其移动端的流量已经超越PC端的流量,很多大型互联网企业PC业务用户往移动端迁移,呈现出PC业务增长放缓,移动业务增长迅速的态势。如果一个互联网企业没有在移动端的拳头产品,将很快被移动互联网的浪潮颠覆。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得移动互联网得天下。由于学生群体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处于高位,同时近年来中国中小学生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作为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学生的占比在2012年降至25.1%。其次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占比为18.1%。企业公

5、司中,管理人员占整体网民的3.1%,一般职员占10.1%。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领导干部和一般职员分别占整体网民的0.5%和4.2%。另外,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为8.1%。2012年,随着我国移动网络环境的改善和智能 的普及,我国电子商务类应用在 端发展迅速,领域整体看涨。相比2011年, 在线支付使用率增长了个百分点, 网上银行使用率增长了个百分点, 购物使用率增长了个百分点, 团购使用率增长了个百分点,用户规模增速均超过80%。其中,以 购物使用率增长最快,用户规模增长最多,其用户量为2011年底的倍。 购物打破了传统购物地点的限制,让交易随时随地发生,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此外, 购物的逐

6、渐丰富,从服装日化、电影优惠、 话费、酒店旅行等日常衣食住用行都可以在 端完成,极大满足了消费者生活中各个环节的需求,带来便利。再次, 购物类APP的发展和 支付的完善,使得 端购物操作体验逐渐提高,越来越多消费者能在 上完成购物所有的流程,而不必 查询后转移至电脑端支付,极大提高了购物效率。最后,二维码、条形码、购物比较等功能的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把线下购物转移至线上购物,带来 购物新的增长入口。电子商务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同时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和50%的税收;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对中小企业提高内部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扩大市场机会、提升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内部信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