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论文_第1页
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论文_第2页
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论文_第3页
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论文_第4页
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学 院:_ 交 通 学 院 _ 专业年级:_ 交通运输 2007级 _ _学 号:_ 071330033 _ _ 姓名:_ 陈玉旺 _ _ 指导教师: 刘娜翠 2010年12月 The analysis of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of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 College: Transportation College Specialty and Grade: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of

2、 Grade 2007 Number: 071330033 Name: Chen Yuwang Advisor: Liu Nacui Submitted time: December,2010 目 录摘要 1Abtract 11 引言 22 国际多式联运的定义与特征2223 我国国际多式联运发展现状33.1多式联运规模迅速扩张33.2 我国多式联运以协作式联运为主43.3 公海联运是我国多式联运的主要运输方式43.4 大陆桥运输成为我国国际多式联运的特色43.5 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硬件标准已基本与国际接轨54 我目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存在的主要问题54.1部门分割、政出多门、业务交叉54.2 海

3、关手续复杂,信息系统不完善,海关监管点不足64.3 没有制订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运价和运费率,收费不合理且缺乏透明度64.4 基础设施比较薄弱64.5 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中环节多、单证多、单证流程复杂65 针对目前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及建议65.1 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和协调工作机制75.2 逐步完善集装箱运输政策法规体系75.3 进一步规范集装箱运输市场秩序75.4 提高口岸查验效率,改善口岸服务环境75.5 大力推动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85.6 合理规划建设集装箱运输基础设施85.7 加强集装箱运输支持保障系统建设86 结束语:8参考文献9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中的问题及对策分

4、析摘要:多式联运作为一种高级的运输组织形式,可整合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通过无缝衔接提高运输效率与质量,符合个性化需求对商品运输的要求,在全球化竞争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过近四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多式联运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当今,国际多式联运与生产领域的关系日益紧密,国际联运网络成为核心资源,班轮公司业务不断向陆地渗透。文章通过对我国多式联运的现状分析,总结出了目前我国多式联运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希望能过引起各企业的重视,使我国的运输行业能更好发展。关键字:多式联运 集装箱 货物运输Abstract:As a senior mult

5、i-modal form of transportation , which can integrate various transportation means superiority, through the seamless cohesion improve transport efficiency and quality, meet personalized needs for goods transportation requirement,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lobal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 After ne

6、arly forty years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hina multimodal transport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 but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re are still very big disparity. Nowadays, the international multimodal transport and production areas closer relations, the international t

7、ransport network become the core resource, liner companies' traffic continually landward penetration. Based on analyzing the status quo of the multimodal transport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multimodal transport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a

8、dvise and Suggestions. Hope can cause various enterprises' attention, China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can development betterly.1引言: 多式联运作为一种高级的运输组织形式,可整合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通过无缝衔接提高运输效率与质量,符合个性化需求对商品运输的要求,同时也是生产企业应对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的必然趋势。多式联运作为一种先进的理念发展到现在,90以上的多式联运货物均是通过集装箱完成运输的,集装箱多式联运逐渐成为多式联运的代名词1。2009年初,我国出台了物

9、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工程列为九大重点工程之首,其初衷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家实体经济的冲击,而是更看重发展多式联运在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和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物流竞争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发展多式联运,不仅是国内物流企业应对全球货运市场竞争必须占领的战略要地,而且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全球化的程度。面对“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的现代竞争模式,提供“门到门”服务的国际多式联运成为必然趋势。2 国际多式联运的定义与特征 国际多式联运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最优化效益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它通常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组合在一起,构成连续的、综合

10、性的一体化货物运输2。通过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份单证、一次保险,由各运输区段的承运人共同完成货物的全程运输,即将货物的全程运输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一运输过程来安排。它率先采用于北美、欧洲和远东地区的货物运输,随后逐步在全球实行3。国际多式联运很大程度上不同于传统的单一运输方式。根据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以及1997年我国交通部和铁道部共同颁布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的定义,国际多式联运是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地点交付的货物运输”4。 根据定义,结合国际实际做法,可以得出,国际多式联运具备以

11、下特征:(1)必须具有一份多式联运合同。该运输合同是多式联运经营人与托运人之间权利、义务、责任与豁免的合同关系和运输性质的确定,也是区别多式联运与一般货物运输方式的主要依据;(2)国际多式联运的货物主要是集装箱货物或集装化的货物;(3)必须是至少使用两种不同运输方式的国际间的连续货物运输:(4)实行运输全程一次托运、一单到底、一次收费、统一理赔和全程负责,实行全程单一费率的运输;(5)必须由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对货物运输全程负责。该多式联运经营人不仅是订立多式联运合同的当事人,也是多式联运单证的签发人。当然,在多式联运经营人履行多式联运合同所规定的运输责任的同时,也可以将全部或部分运输委托他人(

12、分承运人)完成,并订立分运合同。但分运合同的承运人与托运人之间不存在任何合同关系5。3 我国国际多式联运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开始起步,1997年国家颁布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进入全面发展时期。截至2007年,我国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超过1亿标准箱(TEU),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6。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国际多式联运从无到有,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特别是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改善,标准化建设已经与国际接轨。我国多式联运行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3.1多式联运规模迅速扩张 我国多式联运总量呈现迅速增长态势。如上海港2006年江海联运量达

13、到200万标准箱,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92;海铁联运量84万标准箱,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04 7。虽然多式联运运量占集装箱吞吐量的比重不是很高,但从近几年的趋势来看,海铁联运量年均增长率高达30,江海联运量增速也超过208。尽管2008年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仍然达到13亿标准箱,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为多式联运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我国货运需求的不断增长,我国货代业和国际联运路线也得以迅速发展。2008年,我国货代企业数量高达135万家,我国80的进出口贸易货物运输和中转业务、90的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业务都是通过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完成的9。同时,我国135个水运口岸、66个陆路口

14、岸、57个航空口岸已经开通了主要包括内地经海运往返于日本内地、美国内地、非洲内地、西欧内地、澳洲内地等的联运线以及经蒙古或前苏联至伊朗和往返于西、北欧各国的西伯利亚大陆桥运输线10。3.2 我国多式联运以协作式联运为主 根据多式联运的组织方式,可将之分为协作式和衔接式两种。协作式多式联运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运输企业,按照统一的规章或商定的协议,共同将货物从接管货物的地点运到指定的交付货物的地点的运输。衔接式多式联运指由多式联运经营人综合组织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运输企业,将货物从接管货物的地点运到指定的交付货物的地点的运输11。目前,我国多式联运业务还以协作式为主,在这种形式下,每个承

15、运人完成自己区段的实际运输与相关货运衔接组织工作,然后根据相关合同或协议承担风险并分配利益。而在衔接式多式联运形式下,多式联运经营人为全程承运人,与托运人签订合同并承担承运人责任。比较来看,衔接式多式联运更符合多式联运的定义,它实现了运输组织与运输生产的相互分离,不但方便了货主和实际承运人,也有利于运输衔接工作。由此看来,我国多式联运组织形式还有待进一步优化。3.3 公海联运是我国多式联运的主要运输方式 按照不同运输方式的组合,可将多式联运分为公铁联运、海铁联运、公海联运等不同的运输方式。从我国实际的运作情况来看,公海联运仍然是我国多式联运主要的运输方式。受铁路管理体制和运力的限制,我国与铁路

16、相关的联运形式均呈现出不断萎缩的趋势,特别是海铁联运方面的巨大潜力难以发挥,只能依靠公路将港口的大量集装箱运往内陆地区,效率难以令人满意。发达国家海铁联运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比重通常为2040,而2007年这一数字在我国仅为15左右12。公铁联运在陆路口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受到铁路集装箱运输管理制度的制约。其他一些联运方式(如空铁联运、空水联运)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发展,但总体规模很小。3.4 大陆桥运输成为我国国际多式联运的特色 在国际多式联运中, 陆桥运输是一种特殊的运输形式。严格来讲,陆桥运输也是一种海陆联运形式,它采用集装箱专用列车或卡车,把横贯大陆的铁路或公路作为中间“桥梁”,使大

17、陆两端的集装箱海运航线与专用列车或卡车连接起来。我国进行大陆桥运输具有天然的优势,三条大陆桥运输线分别经满洲里、二连浩特和阿拉山口等三大陆路口岸连接俄罗斯、蒙古及欧洲各国,运量每年维持在1万标准箱左右运距的缩短加上运速的加快,不仅使运输时间大为缩短,还使运输费用节省2030左右,巨大的优势使我国各陆路口岸吞吐量大增13。但由于陆桥运输需要在多个国家报关过境,加之欧洲与亚洲铁轨标准不一致,使得陆桥运输的优势大为削弱。3.5 基础设施大幅改善,硬件标准已基本与国际接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状况大幅改善,运具标准基本实现国际化,硬件衔接对多式联运发展的“瓶颈”作用大大缓解。我国“三横四纵”

18、的铁路网络体系已经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五纵七横”的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也已于2007年底建成,港口装备了现代化的机械设施,提高了装卸效率,1吨、5吨、1O吨的集装箱已经基本淘汰,更换为国际上通用的20英寸和4O英寸标准箱。同时一些新的转运技术和信息技术也开始应用于联运业务,如双层集装箱班列、公铁两用拖挂车、电子通关等。4 我目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在我国国际集装箱联运中,存在分段运输、国际联运、国际多式联运三种运输组织形式,其中分段运输的运量占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总量的90以上14。国际集装箱中转站在港口腹地设置过剩和内陆站点数量严重不足形成极大反差。作为国际运输各种运输方式的连接

19、点国际集装箱中转站,在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沿海大中城市港口为枢纽向内陆延伸的扇面集、疏运网络。但由于中转站集中设置在港口及其腹地,出现了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和运力过剩的现象,导致这些中转站建成后实际运量严重不足的状况。而在内陆地区,由于内陆口岸发展迟缓,在其数量及布局上与我国广大地区多式联运发展存在较大差距。集装箱运输优越性的主要特点应是多式联运的门到门运输,但在我国,“门到门”运输困难重重 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门分割、政出多门、业务交叉 与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和业务工作有关的国家这一级的部门有:外经贸部、交通部、铁道部、海关总署、商检局、卫检局、动植物检疫局、国际技术监督局、外汇管理局

20、等部门,这还不包括各省市相关部门的管理。4.2 海关手续复杂,信息系统不完善,海关监管点不足 通关手续复杂,海关监管点不足,信息系统不完善导致很多内地验关业务需有货主到口岸地区或去大城市请验关人员,延长了运输时间,增加了费用虽然目前部分地区采取了EDI报关,但比例太少。4.3 没有制订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运价和运费率,收费不合理且缺乏透明度 全程联运运费偏高,铁路运费结构复杂,难以计算,也难于公开。集装箱运输需缴纳自各箱管理费以及装卸费、堆场费、搬移费、装拆费等各种费用。由于集装箱运价不合理,致使大多数货主仍采用传统的件杂货装铁路普通车辆运输,在港口码头卸车装箱或拆箱装车,从而大大地制约了铁路集

21、装箱运输的发展,影响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4.4 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其主要表现在沿海支线运输系统不完善、现有集装箱码头泊位的能力不能适应集装箱的中转要求,铁路部分区段运力仍然紧张,尚无较完备的现代化货场,导致国际海运集装箱在内陆长距离集疏运很少。目前我国铁路集装箱的箱型有1吨箱、5吨箱、l0吨箱和20英尺箱及少数4O英尺箱,但只有20英尺箱和4O英尺箱与国际海运集装箱的箱型一致,致使铁路集装箱在调配使用、各运输方式之间的换装以及管理上有很大难度。4.5 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中环节多、单证多、单证流程复杂 各港口、口岸、铁路、公路、海关、检验部门、理货部门、保险部门等单证多达百种,这些单证分别由各主

22、管部门根据需要自行设计。其中有的参照了联合国或者其他国际组织的有关标准和要求,大多数为非标单证。就铁路系统而言,一批20英尺集装箱的单证使用“货物运单”时就有39张之多,使用“联运单据”时有44张之多,过境箱单证22张以上15。5 针对目前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及建议 当前我国铁路在集装箱运输软硬件方面落后,是制约我国海铁联运迅速发展的关键。应进一步发挥铁路运输在我国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中的作用,加强多式联运系统间的协调与配合,确保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在铁路段的畅通,并逐步与国际模式接轨。5.1 建立高效、统一的管理和协调工作机制 各主管部门要转变职能、简化程序、减少审批、提高效

23、率。部门之间要加强联系与沟通,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和决策协商机制,坚决打破集装箱运输市场的部门分割和地方保护,加强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协调与合作。5.2 逐步完善集装箱运输政策法规体系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清理现行的政策性文件,废止不利于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有关规定,制定符合我国集装箱运输发展的政策法规。政策法规的制定要以服务货主为导向,面向全社会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鼓励内陆地区和内贸集装箱运输发展。同时加强监督,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5.3 进一步规范集装箱运输市场秩序 加强执法和监督,制止超载运输,确保运输安全。铁路集装箱运输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适应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要求,规范收费管理,加强信息

24、系统的建设,保证运输的时效性16。公路集装箱运输要提高市场准入的技术条件,加强运营组织建设,规范道路收费管理。水路集装箱运输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改善运输服务,鼓励内、外贸集装箱运输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内、外贸集装箱运输市场的一体化。5.4 提高口岸查验效率,改善口岸服务环境 加快查验速度,减少开箱比例,提高查验准确率,降低口岸查验成本,减轻货主负担。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加强监管,广泛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尽快实现口岸各部门信息共享,实现口岸管理信息化。大力支持多式联运和内陆集装箱场站的建设和运行,简化内陆报关手续,鼓励转关运输,支持国内港口开展国际集装箱中转运输业务,支持内、外贸集装箱同船运输,合理

25、利用资源,促进内、外贸集装箱运输的共同发展。5.5 大力推动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 充分发挥沿海港口在集装箱多式联运中的枢纽作用,利用港口设施,加快铁路港站建设,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充分发挥铁路运输优势,强化中西部地区与沿海主要港口之间的铁路集装箱运输通道的作用。完善水路集装箱运输干支线网络,重视发展内支线和内河集装箱运输。充分挖掘长江集装箱运输的潜力和优势,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加强沿海港口、铁路和公路运输与长江的衔接,促进长江集装箱运输发展。5.6 合理规划建设集装箱运输基础设施 重点建设以沿海枢纽港口为龙头,向内陆地区延伸的铁路和内河集装箱运输通道。加快中西部地区集装箱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建设一批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场站设施,强化多式联运功能17。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实现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完善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5.7 加强集装箱运输支持保障系统建设加强集装箱运输信息化建设,规范统一信息处理的流程。重视集装箱多式联运信息的统计和发布工作,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惯例的集装箱运输标准体系,加快集装箱运输标准化进程。加强在集装箱多式联运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沿海与内地在集装箱多式联运领域的合作。6 结束语:集装箱多式联运整合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可通过无缝衔接提高运输效率与质量,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