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离层特征及离层临界值研究应用_第1页
顶板离层特征及离层临界值研究应用_第2页
顶板离层特征及离层临界值研究应用_第3页
顶板离层特征及离层临界值研究应用_第4页
顶板离层特征及离层临界值研究应用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V类、V类围岩顶板离层特征及离层临界值研究应用1、课题的提出随着采深的增加,巷道围岩的压力也随之增大,目前850 水平工作面埋深超过千米,巷道围岩逐渐呈现软岩特征,围岩变形大,给巷道支护带来了极大的难题,虽然煤巷锚杆支护具有许多优势, 同时也存在一个突出的缺点:顶板的破坏失稳具有突发性,且冒落规模比较大,因而更具危害性。 只有完善锚杆支护监测才能确保锚杆支护巷道的安全可靠性,目前锚杆支护监测内容很多,但监测顶板离层、变形破坏、预防顶板冒落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为此我矿对IV类V类围岩巷道安装顶板离层指示仪,然后建立电子档案管理,通过电子档案资料分析其顶板运动规律,从而掌握巷道顶板锚固内锚固外

2、的离层量,通过顶板离层锚固范围内、外的离层量计算出了各煤层顶板离层临界值, 当巷道顶板离层接近临界值时,我们对巷道顶板采取针对性的支护措施,从而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利的保障。2、研究的目的分析影响顶板离层的因素。直接顶的物理力学特征与离层的关系。采矿活动对顶板离层的影响。确定煤巷不同岩性顶板的离层界限值。掌握离层特征,为支护设计,现场应用顶板提供科学依据。3、顶板离层监测手段根据我矿IV类V类围岩巷道顶板结构特点,顶板岩性、厚度、节理发育和胶结等地质条件,按照实际监测需要,确定整体上布置顶板离层指示仪进行巷道离层监测,特殊地段可以多安装顶板离层指示仪,从而更加准确的掌握顶板运动变化规律。3.

3、1 顶板离层指示仪型号、特点、用途型号:采用LBY-3型顶板离层指示仪。特点:该仪器的主要特点是,仪器可以测量锚杆支护巷道顶板两个范围内的离层值,即锚杆锚固范围内外的离层;离层显示窗贴有反光膜标尺,离层显示明显、直观。顶板离层指示仪用途主要用于测量巷道6m锚固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的顶板离层量,适用于锚杆支护的巷道及需测量顶板位移量的工作面。为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和监测工作人员提供确定锚杆的支护技术,了解所使用锚杆的合理性、经济性而需要的科学依据。从而有效地防止顶板冒落事故的发生,确保煤矿安全生广。3.2 顶板离层指示仪安装仪器安装范围按照集团公司锚杆支护技术管理规定,我矿IV类V类围岩煤巷半煤巷锚杆

4、支护巷道均要安 设顶板离层指示仪监测。仪器安装距离根据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各煤层巷道每 80米安装一台顶板离层指示仪。复合顶板应力集中区 等特殊地段跟据现场条件缩小间距安设,安设初始位置距迎头不超过15米,杜绝漏安和超距离安装。仪器安装方法由区队负责在巷道顶板两钢带之间的中间位置打眼, 钻孔27mm深6米,由防冲办专人安设, 深基点安装在6米处,浅基点安装在锚固范围内端头位置, 按正规操作安设好仪器。具体安装见顶 板离层指示仪安装图图1-审基点早I 宫 0009T外测筒内测筒顶板离层指示仪安装示意团图14、顶板离层分析4.1 、影响顶板离层的因素分析地质条件对顶板离层的影响对于层状岩层顶板结构,

5、岩石硬度,分层厚度,胶结程度对顶板离层都会产生影响。顶板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离层的影响观测表明离层一般发生在每一分层之间的交界面上,因此,层状岩层弱面是顶板开始发生离层的位置,随着巷道掘出时间的增长,顶板离层量有增大趋势,说明岩石强度的衰减对层状破碎顶板离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矿活动对顶板离层的影响采矿活动造成巷道应力增大,加巷道周边应力剧烈变化造成顶板离层增加迅速。支护参数对顶板离层的影响支护参数不合理,不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也容易导致顶板离层。4.2 顶板离层特性复合顶板呈明显层状分布,且有弱面胶结比较差,破坏由下向上发展,开始形成离层。扩容特性明显,节裂、裂隙、裂纹、张开、出现新裂纹导

6、致岩体体积增大,扩容膨胀,发生离层。巷道最大离层是位于巷道顶板的中部。5、巷道顶板离层界限值研究确定5.1 顶板离层概念顶板离层是指巷道服务期内顶板岩层中一点与其正上方一定深度岩层中某点的相对位移量,可称其为广义顶板离层。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将广义的顶板离层划分为锚杆锚固范围内顶板离层和锚固范围外顶板离层,由此可以看出广义顶板离层与“顶板离层”字面含义是不同的。 “顶板离层”字面理解为顶板岩层中各分层层面间的相对分离,可称其为狭义顶板离层。广义顶板离层有着更广阔的内含,它除包括狭义的“顶板离层”外,还包含顶板岩层弹塑变形、扩容变形、碎胀变形、折曲变形等。顶板离层界限是指锚杆支护巷道在正常使用的情况

7、下所允许的顶板离层的范围。超过这一范围意味着顶板将处于非稳定状态之中,应该更加密切注意顶板动态,及时采取相应的补强措施,否则顶板离层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最终导致巷道的失稳破坏。须明确的是,顶板离层界限并非顶板失稳冒落时的离层极限值。离层极限值很难确定,因为顶板冒落发生在瞬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随机性很大, 难以捕捉。另外巷道顶板失稳冒落是我们尽力避免发生的,顶板离层极限值在工程上也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在这里我们只研究顶板离层界限值。5.2 离层指标选取:顶板离层与许多因素有关,并且有非常复杂的相关关系。确定离层界限与各影响因素,不可能把全部因素包含在内,根据影响的程度进行取舍,选取其中一些基本指

8、标做为确定顶板离层界限的根据。选取指标的两条基本原则指标是影响顶板离层的主要因素选取的指标容易从现场获取,方便现场使用,据此,选取了下面8项指标,其中6、H、B、Q为基本指标,Kr、心、入、Ms为修正指标,1)顶板离层强度6 :取顶板上方相当于巷道宽度范围内各岩层单轴抗压强度的加权平均值。2)顶板完整性系数 Kr:岩体的完整性对其整体强度影响很大,工程上一般用煤岩完整性系数 表示,可按表1选取表1围岩完整性系数参考指标节理间距(mm分层厚度(项类别完整性系数&32围岩整体性很好0.751-31-2围岩整体性较好0.650.4-10.3-1围岩整体性一般0.550.1-0.40.05-0.3围岩

9、整体性较差0.450.10.05围岩整体性很差0.353)埋藏深度H:表示原始垂向应力的大小,等于地表水平标高与巷道所在水平标高的差值。4)应力集中系数小:反映了采动引起集中应力的影响,与护巷煤柱尺寸及上下临近开采层的 影响有关,可根据实际经验取 心=0.5-6 ,单一煤层,实体煤中开巷 心=15)侧压系数入: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的比值,根据地应力实侧结果给出,没有地应力测试的情况下,根据经验取入=0.3-5 , 一般可取入=16)巷道宽度B:取巷道腰线位置的设计宽度。7)锚杆支护强度Q:单位面积上的支护力。8)锚固系数Ms锚固长度对锚杆支护效果的影响,用锚固段长度C与锚杆长度L的比值表示。5.

10、3 顶板离层计算公式根据煤科院巷道室研究成果,结合现场工程经验,建立顶板离层界限的函数形式:Ud = + &2+式中:a1、a2、a3为待定系数加入修正指标上式即为:山3K&H +_+ a3/ Kr &Ms Q加入安全系数,对上式的待定系数进行回归分析,锚周段内顶板离层的计算公式:Ud = 0. 764-=-+4.力7 B - 49 163/K.占锚周段外顶板离层界限计算公式:Ud=0. -1H_1 502 B +36. 681说明:式和式是比较典型的顶板岩层条件下,顶板离层界限的计算公式,还需在生产中进一步的检验和修正,在地质条件变化时需加一定的安全系数。5.4 确定不同层位顶板离层界限值首

11、先,我们利用公式和式对顶板离层界限进行理论计算,得到锚固范围内和锚固范围外顶板离层界限值,然后在主要巷道设观测站,观测到顶板离层值和顶板离层极限值。顶板离层极限值是致使巷道失稳的顶板离层值,出现下列条件之一,即表明巷道失稳:巷道顶板屈服范围大于B/2。锚杆受力超过其破断力。顶板发生大范围冒落或滑移。根据顶板离层计算公式及现场生产技术条件工程实践经验综合分析,得到我矿不同层位顶板离层界限值。表2我矿不同层位顶板离层界限值层位顶板离层界限锚固范围内离层界限锚固范围外离层界限二层120mm20mm四层150mm22mm一层100mm18mm6、各层位顶板离层监测应用分析6.1 各煤层巷道顶板离层数据

12、表巷道测筒编号支护材ST j ,一-内测筒外测筒总离层量1202E运输巷螺纹钢锚杆曷层里mm13127158速度mm/d2.150.442.59淮北锚杆曷层里mm175067速度mm/d0.270.821.09局预紧力锚杆曷层里mm102535速度mm/d0.160.410.571404W1输巷局预紧力锚杆曷层里mm56460速度mm/d1.120.081.241112W1输巷螺纹钢锚杆曷层里mm3710速度mm/d0.070.160.23mm :量层离OOOOOOOO 4 2 0 8 6 4 2T- T- T-T一螺纹钢外筒淮北锚杆内筒螺纹钢内筒L高强锚杆外筒淮北锚杆外筒一高强锚杆内筒411

13、12庶输巷顶板离层观测数据曲线图锚固内一锚固外 总离层量1202E1输巷三种锚杆支护段顶板离层曲线图76.2 各煤层巷道观测数据分析通过各煤层巷道离层最大的离层量来看,二层巷道离层量比四层和十一层巷道要大的多,因为二层巷道顶板为复合顶板,(具体见二层顶板离层柱状图图 2),四层巷道顶板一般为砂岩特殊地 段顶板为页岩,十一层巷道顶板一般为砂质页岩。在1202E运输巷三种支护段的顶板离层指示仪的观测数据及曲线图可以看出,离层量大小分,螺纹钢锚杆支护段的离层量淮北锚杆支护段离层量高预紧力锚杆的离层量,并且螺纹钢锚杆支护地段顶板离层量及离层速度非常之大。通过钻顶板离层指示仪安装孔可知,该巷道顶板直接

14、顶页岩厚2ml其上为0.9m的煤,再上为1m页岩,具体见柱状图。止匕巷道锚杆的长度为 2.5m,锚 固端不能锚固在稳定的岩层之内, 而是锚固在煤体内。当巷道受到水平应力和垂直应力作用时, 巷 道在锚固范围内外两岩层与煤层的接触面发生离层,因此造成巷道锚固范围内、外离层较大。1202E运输巷顶板离层柱状图图2二层煤巷道直接顶多数为页岩,页岩性脆,所以二层煤巷道在开挖过程中破坏了围岩连续性, 使页岩的裂隙进一步扩展,安装锚杆后,虽然将锚固范围内的岩层进行了有效支护。 由于锚杆支护 本身是让压支护,螺纹钢锚杆又具有延展性,围岩在重新分布过程中,巷道周边围岩产生明显的应 力集中现象,重新分布的应力没有

15、超过岩体的强度,围岩只产生变形和位移,反之,如果应力超过岩体强度,围岩就要破坏。因此围岩在重新分布过程中,造成锚固范围内的岩层裂隙继续增大,致使锚固范围内出现离层。因锚杆安装时给锚杆足够的预紧力, 所以将锚固范围内的离层稳定在一定 数值范围内。二层煤巷道顶板为复合顶板,容易在软硬岩层的接触面或软弱面发生离层。 通过二层煤巷道钻 安装孔时所揭露的煤岩层可知,除直接顶为砂岩的个别巷道外,二层煤巷道多数顶板为页岩平均厚 约0-3米,所以锚杆端部不能锚固在坚硬的砂岩中。 巷道开挖后,应力重新分布使巷道周边围岩产 生应力集中现象,当巷道围岩产生的应力超过岩体的强度时, 巷道顶板容易在软硬岩的夹层的软弱

16、面发生离层。因该煤层巷道属复合顶板,巷道上覆软硬岩层的接触面粘结力不大, 巷道顶板极易发 生离层,从而造成巷道顶板锚固范围外离层。通过四层煤巷道观测数据可知,因四层煤巷道顶板多数为砂岩,所以四层煤巷道顶板离层量较 小,其原因主要是与四层煤顶板的岩性有关。1404W运输巷顶板虽然是砂岩,但是顶板存在层状岩 7层,因此也属于复合顶板的范畴,因此该巷道顶板离层量较大。通过十一层煤巷道顶板离层数据分析比较, 锚周范围内与锚固范围外离层量相差不大。 从该巷 道顶板离层观测数据可知,该煤层顶板离层基本没有超过顶板离层临界值。其原因该煤层巷道直接顶为砂质页岩,厚在6米以上。离层指示仪深基点与浅基点都固定在砂

17、质页岩范围内。由此可见, 锚固范围内与锚固范围外离层是在同一岩层内。因为十一层是同一种物质的岩性,没有弱面存在, 因此该煤层巷道顶板稳定,离层量不大。只是在巷道开挖阶段,利用锚杆支护时破坏了巷道围岩应 力平衡,锚周范围内的围岩产生裂隙出现很小的离层。但不会对巷道安全生产构成威胁。6.3 交岔口顶板离层数据分析交岔口顶板离层数据表煤层巷道测筒编号支护材料一一、内测筒外测筒总离层量二层1202E运输巷螺纹钢锚杆岩层里mm13846184速度mm/d1.70.572.27四层3418E回风巷高强锚杆岩层里mm322658速度mm/d0.430.350.78十一层11107E运输巷高强锚杆岩层里mm1

18、0717速度mm/d0.220.150.37131202电输巷交岔口顶板离层曲线图150100500 1天数内筒外筒总变化量2003418EU风巷交岔口顶板离层观测数据曲线图15 414601362126 d16一外测筒 内测筒 总离层量EE :量层离通过安设在巷道交叉口处的顶板离层指示仪观测数据及曲线图可知,其顶板离层量比同条巷道不受构造影响的顶板离层量及离层速度都大, 三岔口处顶板离层较大的原因是当第一条巷道开挖 后,破坏了围岩的应力平衡状态,引起应力重新分布,巷道围岩应力状态由原来的三向应力状态转 化为二向应力状态,水平应力向顶板岩层转移,垂直应力向两帮煤体转移。顶板下位岩层主要受水平应

19、力的作用。因巷道交叉口处顶板的对角线跨度比任何单一巷道的跨度都大,顶板在水平应力的 作用下,岩层很容易失稳破坏,从而造成顶板离层较大的原因。6.4 顶板离层预警提示1404W运输巷靠近大断层附近施工,且顶板含有多层弱面的复合顶板,顶板管理难度加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离层指示仪实施监测记录顶板离层,以及发生发展过程,对控制顶板离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施工过程中,离层指示仪显示数据,锚周范围外达到了30mm超过顶板离层界限值,为此,现场制定措施,补打锚杆和锚索,从而控制了顶板进一步离层,避免了巷道失稳和顶板事故。7、效果评价顶板离层量牌板、记录本数据显示,为现场技术人员提供顶板动态信息,直观、 简

20、单、 方便、易懂,实用性强。巷道电子档案和顶板离层动态数据库的建立。为掌握每条巷道的顶板动态信息打下基础。顶板离层界限值的确定,为顶板离层预警提示提供了科学依据。8、结论与建议8.1 揭示顶板离层规律煤巷多为回采巷道,其位置不容选择,且受回采动压影响,加上煤层一般比岩层软弱,赋存条件一般比较复杂,因此煤巷锚杆支护比岩巷要困难的多。通过在我矿安装顶板离层指示仪,获得大量的数据,从有针对性二、四、十一层煤巷道顶板离层指示仪观测数据及曲线图分析表明,得出以下规律通过各煤层巷道的离层指示仪的观测数据分析可知,得出结论四层和十一层巷道顶板离层量较小。从而说明了该煤层巷道顶板基本稳定,对安全生产不够成威胁

21、。二层、四层、十一层巷道相比较,二层巷道顶板离层量要大一些。受地质条件影响的巷道顶板离层很大。巷道交岔口处的顶板离层量大。通过在各煤层巷道安装的顶板离层指示仪观测数据的分析,掌握了各煤层巷道在不同围岩条件下顶板离层、发展、稳定的全过程以及各阶段的离层量和时间,确定巷道顶板稳定期,为支护提供了科学依据。锚杆支护设计和安打质量是影响顶板离层的主观因素,相同的支护参数,围岩条件,离层量却有较大的差别,主要是取决支护设计锚杆施工质量。完整顶板离层是由下往上逐渐发展的,复合顶板离层是由弱面首先开始离层。二层煤巷道属复合顶板,复合顶板在巷道开挖后,围岩变形很小时,就出现开裂、离层、 滑动、裂纹扩展和松动等,使围岩强度大大弱化。特别当巷道受高水平地应力时更容易造成复合顶板离层。巷道交叉口处顶板的对角线跨度比任何单一巷道的跨度都大,经研究表明,交叉口处的巷道更易发生顶板离层。所以为了保证巷道交叉口顶板安全,一定加强交叉口处顶板控制。确保巷道交叉口处的安全。从各煤层巷道的离层量及离层数值来看,多数巷道顶板离层首先从锚固范围内出现。说明煤巷锚杆支护成败的关键在于施工质量。严格的施工管理是实现优质、高效、 安全、 经济的重要保证。为保证各煤层巷道正常安全生产,需要进一步加强施工组织管理、施工技术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为此在巷道顶板离层观测时,特别关注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