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载体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docx_第1页
腺病毒载体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docx_第2页
腺病毒载体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docx_第3页
腺病毒载体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docx_第4页
腺病毒载体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oi:10.3969/j.issn,1009-0002.2011.04.023综述腺病毒载体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柳云帆综述;吴小兵,阮力审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100052摘要以病毒为载体的活疫苗为疾病预防和治疗研究提供了新手段。目前用于疫苗研究的病毒载体主要包括疽苗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单纯疱疹病毒载体及逆转录病毒载体等。其中,重蛆腺病毒载体因其基因组大小适中,易于基因重蛆操作,繁殖滴度高,易于大量制备和保存,宿主范围广,转导效率高,安全性好,能刺激机体产生强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重要感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疫苗研究。腺病毒载体在人免

2、疫缺路病毒(HIV)疫苗研究和临床试验中的成败更是备受关注。然而,与其他载体疫苗一样,机体对载体的免疫反应仍是阻碍腺病毒载体疫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主要问题。那么,腺病毒载体解决这类何题的优势何在?我们简要嫁述腺病毒载体的特点及其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和利用腰病毒载体在疫苗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关键词腺病毒载体;疫苗;免疫中图分类号】R3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002(2011)04-0552-07ApplicationofAdenovirusasVaccineVectorsLIUYun-Fan,WUXiao-Bing,RUANLiInstituteforVi

3、ral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Chinese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Beijing100052,ChinaAbstractAsvirusvectors,livevaccineprovidesanewstrategyfor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disease.Currentlyemployedviralvectorsincludevacciniavirusvectors,adenovirusvectors,adeno-associatedvirusvectors,herpessimp

4、lexvirusvectors,retroviralvectorsandetc.Recombinantadenovirusvectors,whosemoderategenomeiseasyforrecombination,canbegrowntoproducehightiterstocks,haveawidehostrange,highefficienttransduction,safe,easytoprepareandpreserve.Furthermoretheadditionalaptitudesforinducingpotenthumoralandcellularimmunerespo

5、nsesenabletheadenovirusvectorstobeexploredinmajorinfectiousdiseasesandcancervaccinedevelopment.AdenovirusvectorsinHIVvaccineresearchandtheprogressofclinicaltrialshavebeenconcerned.However,asothervectorvaccines,theimmuneresponsetothecarrieristhemajorobstacleforwidelyclinicalapplicationofadenovirusvec

6、torvaccine.Whataretheadvantagesfortheadenovirusvectortosolvesuchproblem?Thecharacteristicsofadenovirusvectorandapplicationinvaccineresearchandtheproblemsreviewedinthispaperforfurtheroptimizationandapplicationofadenovirusinvaccineresearchinthereference.Keywordsadenovirusvectors;vaccines;immune病毒载体疫苗是

7、指以病毒作为载体,将保护性抗原基因重组到病毒基因组中,使用能表达保护性抗原基因的重组病毒制成的疫苗。这种疫苗多为活疫苗,用旱少,抗原不需要纯化,抗原免疫原性接近天然,接种后靠重组体在机体内大最表达保护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的免疫保护反应,载体本身可发挥佐剂效应增强免疫效果。许多病毒载体如痘病毒、腺病毒、腺相关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微小RNA病毒、逆转录病毒、杆状病毒等,都已经被用于疫苗研究叫其中痘病毒载体、腺病毒载体、腺相关病毒载体、甲病毒载体等病毒载体疫苗进入了人体临床试验阶段。在这些病毒载体中,腺病毒载体因具有基因组大小适中、转导效率高、宿主细胞范围广、安全性好、能感染静止和分裂的细胞,及有

8、多种血清型可供选择等特点而广受青睐,并且由于有多种商品化的包装系统,使得重组腺病毒的获得十分方便。重组收稿日期2011-03-12基金项目传染病重大专项(2008ZX10001-0I2);新药创制重大专项(2009ZX09503-020)作者简介柳云帆(1981-),男,博上研究生通信作者阮力,(E-mail)ruanl腺病毒的产率高,规模化生产工艺成熟,制剂稳定性好,有效促进了其规范应用。腺病毒载体疫苗中,复制缺陷型人5型腺病毒载体介导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疫苗曾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HIV疫苗候选者E与之相关的研究也大大增进了人们对腺病毒载体的进一步了解和应用。然而,该疫苗在大规模临床试验

9、(STEP)中宣告失败,提示我们腺病毒载体用作疫苗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1腺病毒的生物学特点1953年Rowe等从人的扁桃体组织中分离到一种病毒,后来人们又陆续从人和其他哺乳动物及禽类中分离到类似病毒。因为该病毒最初是从腺体组织中分离的,故名腺病毒(adenovirus,Ad):腺病毒分为2个属,即哺乳动物腺病毒属和禽类腺病毒属。腺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完整的病毒颗粒为二十面体对称结构,直径70-100nm,衣壳含有240个六邻体(hexon)、12个五邻体(penton)J2根纤毛(fiber),及一些小蛋白如vi3in.ix.nia等。哺乳动物腺病毒的基因组D

10、NA长约36kb,基因组的两端各有约100bp的反向末端重复序列(invertedterminalrepeat,ITR),ITR与末端蛋白(TP)相结合,与基因组复制及早期基因的转录有关叫腺病毒通过其纤毛蛋白C端的球状结构域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CAR或CD46)结合KF,同时病毒的五邻体蛋白与细胞表面的整联蛋白相互作用,通过细胞内吞完成病毒的内化性进入细胞的腺病毒在细胞内微管的辅助下被转运至细胞核,并最终在核孔复合物前完成脱衣壳过程,然后病毒基因组被释放到细胞核内。腺病毒基因组末端结合蛋白TP与细胞核基质发生作用,启动基因组的转录。以病毒基因组DNA的复制为分界点,分为早期转录区和晚期转录区

11、,前者有E1A、E1B、E2、E3和E4共5个非连续的转录单位;晚期只有1个转录单位,受主要晚期启动子(majorlatepromoter,MLP)调控。晚期转录单位经过mRNA的剪切加工,形成L1L5共5种mRNA家族。早期转录区各区所编码的蛋白大多是非结构蛋白,与病毒的复制、调控及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有关,而主要晚期转录区编码组成衣壳的大部分结构蛋白。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及结构蛋白的大量表达会诱导病毒开始进入子代病毒颗粒的装配阶段。胞浆中翻译的六邻体、五邻体等结构蛋白成分进入细胞核后组装成完整的病毒外壳,在基因组左端的包装信号及多种蛋白的协助下,病毒DNA从左端开始包装进病毒外壳,形成成熟的病毒

12、颗粒。在病毒感染晚期,通过破坏细胞骨架中的中间丝结构裂解细胞,从而释放子代病毒气2腺病毒载体的类型上世纪60年代初,病毒学家观察到腺病毒基因组重蛆有猴病毒40(SV40)基因组成分,说明腺病毒可以承载外源基因同。1981年,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首次构建了一种Ad2载体网,该载体利用腺病毒的启动子表达了SV40的T抗原。从此,各种腺病毒载体系统逐步发展了起来。根据其能否复制,将腺病毒载体分为复制缺陷型和复制型两种。最早的腺病毒载体是复制型的四,其特点是将外源基因插入E3缺失区,或者插入腺病毒基因组的左右两端,由于保留了腺病毒E1区,因而病毒能够复制。人腺病毒Ad4和Ad

13、7活疫苗在美军中已使用多年,大量人员免疫该疫苗后未见不良反应七使人们相信用Ad4和Ad7研制复制型腺病毒载体是安全的。如携带HIV、狂犬病毒、乙肝保护性抗原的复制型腺病毒载体疫苗,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病原在体内的复制过程,长时间地反复刺激免疫系统,从而诱导强烈、持久、全面的免疫反应叫。另外,经过改造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可以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复制而杀死肿瘤,因而作为融瘤病毒成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策略心峋。目前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更为常用,与复制型腺病毒载体相比,前者的安全性更好,载体自身的免疫原性更低。它一般是通过缺失E1基因来实现的。E1基因是一种早期最先启动的基因,对于腺病毒其他早期基因的转录是

14、必需的,因此缺失E1的腺病毒载体不能有效复制和产生各种病毒蛋白,从而不能完成病毒生活周期。这种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的传代和制备,必须在能反式提供E1基因功能的细胞株如HEK293、PER.C6上进行。腺病毒的E3区编码59个蛋白,主要功能都是帮助受染细胞逃逸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由于E3区编码蛋白对于病毒在培养的细胞中生长是非必需的,删掉它可以增加外源基因的容量。然而考虑到E3区的免疫逃逸功能,有许多研究者倾向于用保留E3区的腺病毒载体作为转基因治疗的载体叫,而作为疫苗载体,去除E3区则解除了其免疫逃逸的功能C依据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发展的先后顺序,习惯上将其分为3代。第一代腺病毒载体为E

15、1区缺失或E1、E3区均缺失的腺病毒,能容纳最多达8.1kb的外源基因,用于疫苗研究的腺病毒载体大多为这种类型。第二代腺病毒载体是在第一代腺病毒载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缺失E2或E4区的基因,复制能力更低,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载体的安全性叫。但E2或E4区编码的某些蛋白对细胞有害,难以建立反式提供E2或E4区编码蛋白的稳定细胞株,导致重组病毒的制备比较困难,因此限制了其应用。第三代腺病毒载体去掉了腺病毒的所有编码序列,只保留了与复制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如ITR和包装信号。该类型的腺病毒的包装需要辅助腺病毒的协助,因此也被称为辅助病毒依赖性腺病毒载体网。第三代腺病毒载体具有容量大、载体自身免疫弱等优点,

16、但重组病毒与辅助病毒难以有效分离,因而也限制了其应用。3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特点及临床研究研究发现,携带各种抗原的腺病毒载体能刺激机体产生很强的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此外,由于腺病毒载体能感染呼吸道和肠道细胞,可以方便地通过黏膜进行免疫,并能诱导机体产生黏膜和系统免疫应答。因此,腺病毒载体疫苗广泛应用于细菌、病毒、寄生虫及肿瘤疫苗方面的研究,并且很多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3.1腺病毒栽体诱导的天然免疫反应腺病毒载体本身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molecularpatterns,PAMP)与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P

17、RR)结合,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分化为专职抗原呈递细胞,激活宿主的天然免疫系统通过静脉给小鼠注射大剂量的表达B-半乳糖昔酶的重组腺病毒,6h即可检测到IL-6JL-12和TNF-a的分泌,脾脏边缘也有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网,在恒河猴中也观察到类似现象网。另有研究表明,腺病毒衣壳五邻体蛋白的RGD区域或纤毛蛋白球部区域诱导了小鼠体内树突状细胞的成熟,该过程是通过NF-kB信号通路介导的阳气3.2腺病毒栽体疫苗能迅速刺激机体产生高水平的体液免疫很多疫苗是通过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来发挥保护机体预防疾病作用的。腺病毒载体疫苗能有效产生针对相应靶抗原的高水平抗体。如携带狂犬病毒糖

18、蛋白的复制缺陷型或复制型的5型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都能诱导高水平中和抗体,保护动物抵抗致死剂量狂犬病毒的攻击四冽。而携带保护性抗原的四价登革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在恒河猴体内能刺激机体产生很高的针对4种不同血清型登革病毒的中和抗体滴度,并产生迅速而持久的免疫保护。腺病毒载体疫苗由于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滴度高、速度快、持久性好,同时制备容易,因此在面对潜在的生物战剂,如伊波拉病毒等的威胁时具有重要价值。有研究表明,携带伊波拉病毒糖蛋白的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在恒河猴体内只需要1次免疫就能达到很好的免疫保护效果网。33腺病毒载体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很强的细胞免疫特异性T细胞免疫在对抗寄生虫病、病

19、毒性疾病及肿瘤治疗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大量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发现,腺病毒载体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很强的针对外源基因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有研究报道,携带恶性疟原虫抗原ME.TRAP的腺病毒载体疫苗能刺激小鼠产生很强的CD8+T细胞免疫反应,最高能达到92%的保护率。而在另外一种寄生虫,利什曼原虫的研究中发现,携带A2抗原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能诱导很强的A2特异性CD4和CD8,T细胞反应,该特异性T细胞反应能杀灭小鼠肝脏和脾脏中的利什曼原虫。对于一些能整合到基因组或造成慢性感染的病毒性病原,如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腺病毒载体也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外源基因特异性的T细胞反应【决叫.在抗肿瘤治疗

20、研究中,携带了黑色素瘤肿瘤相关抗原MART-1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在转导至树突状细胞后,皮下注射到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产生了显著的MART-1特异性CD4和CD8*T细胞反应。3.4腺病毒栽体疫苗可方便地通过黏膜进行免疫能通过黏膜免疫诱导局部或全身体液免疫反应是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一个重要特点。黏膜免疫与全身免疫相比有许多不同,注射免疫诱导的全身免疫虽然可以清除其感染,但通常不能保护黏膜表面;而经黏膜接种疫苗可以非侵入性地诱导机体产生黏膜和系统免疫应答,从而可以保护机体免受通过黏膜表面和其他途径的感染。黏膜免疫反应还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分泌性IgAo对于通过呼吸道、肠道或生殖道传播的疾病,黏膜分泌I

21、gA抗体的免疫反应为抵御黏膜感染提供保护作用。在多种动物模型中,口服或滴鼻接种肺炎球菌肉、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啊、狂犬病毒、乙肝病毒网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都能刺激机体产生很强的体液免疫和局部的黏膜反应,并保护机体免受相应病原的侵害。3.5腺病毒载体与其他我体的联合免疫通常情况下,一种疫苗往往需要多次免疫才能获得持久有效的免疫保护。例如口服脊债灰质炎疫苗(一种减毒活疫苗),首次免疫从2月龄开始,4岁时再加强免疫1次;灭活甲肝疫苗首次免疫需要打2针,6-12个月后可以加强免疫1次。现已成功地大规模应用到人群的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所用的疫苗成分都是相同的。这种策略在病毒载体疫苗的研究中也曾被采用

22、,例如著名的STEP临床试验就是初免和加强都采用相同血清型(5型)重组腺病毒载体的HIV疫苗。这种方案的缺点是初免后机体产生的针对载体的免疫反应使再次免疫效果受阻,虽然提高加强免疫的疫苗剂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种障碍网,但过强的载体免疫反应不是载体疫苗所希望的,并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不良反应。过去20多年的研究表明,采用携带相同抗原的不同类型的疫苗进行初免和加强的异源联合免疫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初免较多使用的是DNA疫苗,也有少数采用不同的病毒载体或细菌载体,加强免疫主要是病毒载体疫苗或重组蛋白的形式。腺病毒载体免疫原性强,多种疫苗的研究和临床试验都是采用腺病毒载体疫苗进行加强

23、免疫的。Park等用含HCV部分结构基因的DNA/腺病毒疫苗单独免疫或联合免疫表明,DNA-腺病毒联合免疫产生的Thl型CD4*T细胞应答水平最高。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中,多个项目都是采用异源联合免疫的方式,如用DNA疫苗初免,Ad5或Ad35载体加强的HIV疫苗(,Identier:NCT00801697,I期);用DNA疫苗初免,Ad5载体加强的HIV疫苗(,Identier:NCT00865566,II期);以及用BCG初免,Ad35载体加强的结核病疫苗(http:/clinicaltrials

24、.gov,Identier:NCT01198366,II期)等。采用2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疫苗进行联合免疫也有报道,如Yu等用携带HIVgag基因的DNA载体、腺病毒载体和仙台病毒载体疫苗联合免疫,在小鼠和恒河猴体内都能诱导很强的Gag特异性的细胞免疫闵。3.6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人体临床试验状况临床研究中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主要有2种,一种是预防性疫苗,一种是治疗性疫苗。美国NIH的在线数据库ClinicalT中收录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相关疫苗的临床研究有43个,针对艾滋病的有25个,其中19个处于临床I期阶段,6个处于临床II期。针对病毒性病原的腺病毒载体疫苗除了H1V以外还有伊波拉

25、病毒、H5N1流感病毒及HCV疫苗,这些方案都还处于临床I期阶段。针对细菌性病原的只有1例,即结核分枝杆菌(MTB)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AERAS-402),2010年启动了临床II期的研究工作。该疫苗是复制缺陷型的Ad35(该型腺病毒在人群中的自然感染率极低)表达3个MTB抗原的融合蛋白,针对的人群是接种过卡介苗(BCG)、36月大的健康婴儿。2次免疫都使用相同腺病毒载体的Merck公司的HIV疫苗(MRKAd5HIV-1gag/pol/nef),虽然在猴子实验中能诱导很强的T细胞反应,并能抵御SIV/HIV嵌合病毒SHIV89.6P的攻击,在I期临床中也表现出很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的珅,但

26、临床IIb期研究(称为STEP或Merck023/HVTN502)发现,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不仅没有减少HIV的感染,相反在AdHu5中和抗体较高且未进行包皮环切术的男性中,HIV感染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妇七从而宣告了MerckHIV疫苗临床试验(STEP)的失败。一种假设认为,AdHu5中和抗体阳性的受试者在接种疫苗后,针对AdHu5载体本身特异的CD4*T细胞反应会更强烈,而CD4+T细胞正是HIV潜在的靶标。体外实验也表明存在这种可能性回,但体内的研究证明预存的AdHu5中和抗体与AdHu5特异性CD4,T细胞没有相关性附约。另一些实验表明,腺病毒载体刺激产生的CD4+T细胞在黏膜

27、局部富集较多也可能是增加感染的一个原因阿。但至今对MerckHIV疫苗临床试验的失败仍没有找到合理的解释。MerckHIV疫苗lib期临床试验失败,使得HIV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临床研究大多处于停滞状态。但使用DNA疫苗初免、重组腺病毒加强的NIH的HIV疫苗已重新获得批准,开始了临床研究。在国内,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还没有进入临床试验的报道。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作为治疗性疫苗主要是针对恶性肿瘤的,在ClinicalT数据库中有13条记录,分别针对乳腺癌(I期4个)、神经母细胞瘤(I、口期各1个)、胰腺癌(I期1个)、小细胞肺癌(U期4个)及鼻咽癌(口期1个)

28、。所有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至今还没有获得批准上市的报道。4腺病毒载体疫苗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展望腺病毒载体基因组大小适中,宿主细胞范围广,安全性好,转导效率高,能感染静止和分裂的细胞,能刺激机体产生强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并有多种血清型可供选择;腺病毒载体有多种商品化的包装系统,使得重组腺病毒的获得I分方便;重组腺病毒的产率高,规模化生产工艺成熟,制剂稳定性好,因而在疫苗的研究和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腺病毒载体疫苗仍存在一些重要问题,影响它的实际应用。4.1克服载体自身的免疫反应是将腺病毒栽体疫苗推向实用的重要策略与其他载体疫苗一样,腺病毒载体疫苗最大的问题是机体针对载体的免疫反应问题:

29、机体预先存在的载体免疫会影响载体疫苗的初次免疫效果;载体疫苗接种产生的载体免疫反应会影响该疫苗再次免疫效果;载体免疫反应的存在将影响该载体广泛应用于其他疫苗的研发。这也是为什么载体疫苗研发近30年来,虽然动物实验和小量人体实验表明载体疫苗具有良好免疫效果,但至今仍没有一项人用载体疫苗上市的重要原因。解决载体免疫反应对载体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是将这类疫苗推向实用的关键。交替使用不同微生物载体或同种微生物的不同血清型载体,是目前解决载体免疫反应的重要策略。腺病毒有多个血清型可用,并可制备不同型别的嵌合病毒或与其他类型疫苗交替使用,具有克服这类问题的明显优势。4.2了解载体的免疫反应特点是提高载体疫

30、苗安全性的重要保障研究提示MerckHIV疫苗Hb临床试验失败与受试者事先存在的高水平腺病毒抗体和包皮未环切有关。一些研究表明,腺病毒载体刺激产生的CD#T细胞易在黏膜局部富集网,非保护性的CD4*T细胞在黏膜局部大量聚集可能是MerckH1V疫苗在事先存在高水平腺病毒抗体和包皮未环切的实验组中H1V感染增加的原因。通常,疫苗免疫后黏膜细胞免疫(包括CD4+T细胞免疫)增强有利机体抵御经黏膜的感染,但对以CD4T细胞为靶细胞的HIV来说,非特异和非保护性的CD4+T细胞在黏膜局部增加不但起不了保护作用,还可能提高了H1V感染的机会。由于不同载体诱发的免疫反应不同,增大了载体疫苗安全评价的复杂性

31、,因此,了解载体的免疫反应特点是提高载体疫苗安全性的重要保障。4.3兽用疫苗是腺病毒载体疫苗走向实用的重要领域毫无疑问,腺病毒载体在疫苗研究中具有重要生物技术通讯LETTERSINBIOTECHNOLOGYVol.22No.4JuL,2011作用。虽然人腺病毒载体疫苗在人体中获得应用还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但作为动物疫苗却是很有前景的,特别是在那些生命周期短的动物中。因为动物体内没有人腺病毒载体的中和抗体,而且很多人工饲养的家禽家畜生产周期短,相同的载体疫苗多次使用的概率也低。口服的复制型AdHu5表达狂犬病毒糖蛋白的疫苗在赤狐、浣熊、臭鼬等动物体内表现出很好的免疫原性和有效性,大规模的使用未见

32、不良反应”倾。该疫苗为防控野生动物中狂犬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有力武器。4.4新型腺病毒载体的研究会进一步促进该栽体在疫苗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复制型腺病毒载体疫苗在进入机体细胞后,外源基因的数髭会随着载体基因组的复制而增加,并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表达,反复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从而诱导强烈、持久的免疫反应。但同时,腺病毒载体自身的蛋白也会大量表达,尤其是腺病毒的晚期蛋白(特别是五邻体蛋白)对机体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复制型腺病毒载体疫苗的安全性有待提高。而现在普遍使用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疫苗安全性好,但只能一次性感染细胞,载体不会复制,免疫效果比复制型腺病毒载体疫苗差。因此,研制一种通过保留载体基因组的复制能力

33、来提高外源基因的免疫效果,同时抑制腺病毒晚期蛋白表达,从而不产生子代病毒的新型腺病毒载体,会进一步促进其在疫苗研究中的广泛应用。Oualikene等回构建了一种蛋白酶缺失的腺病毒载体系统,保留了载体的复制能力,同时又不能产生有活性的子代病毒,但腺病毒晚期蛋白还是会正常表达oHodges等网的研究表明,缺失腺病毒L4-100K的重组腺病毒不能产生子代病毒,病毒基因组能正常复制,同时六邻体蛋白表达降低了65%,但五邻体蛋白和纤毛蛋白的表达没有受到影响。提示了研发一种保留载体基因组的复制能力来提高外源基因的免疫效果,同时抑制腺病毒晚期蛋白表达、不能产生子代病毒来保证安全性的新型腺病毒载体的可能性。相

34、信随着对腺病毒载体更深入的认识和改造,该载体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都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参考文献1JLiuMA.Immunologicbasisofvaccinevectors(J.Immunity,2010,33:504-515.2ShiverJW,FuTM,ChenL,etal.Replication-incompetentnHenoviralvaccinevectorelicitseffectiveanti-immunodeficien-cy-virusimmunity|J|.Nature,2002,415(6869):331-335.(3LiX.TikooSK.Promoteracti

35、vityofleftinvertedterminalrepeatanddownstreamsequencesofporcineadenovirustype3J.ViesRes,2005,109:51-58.|4|BergelsonJM,CunninghamJA,DroguettC,etal.IsolationofacommonreceptorforCoxsackieBvirusesandadenoviruses2and5(J.Science.1997.275(5304):1320-1323.(5)GaggarA,ShayakhmetovDM,LieberA.CD46isacellularrec

36、eptorforgroupBadenovirusesJ.NutMed,2003,9(11):1408-1412.(6|WickhamTJ,MathiasP,ChereshDA,etal.Inlegrinsalphavbeta3andalphavbeta5promoteadenovirusinternalizationbutnotvirusattachment.Cell,1993,73(2):309-319.ChenPH,OmeliesDA,ShenkT.TheadenovirusL323kilodaltonproteinasecleavestheamino-terminalheaddomain

37、fromcytokeratin18anddisruptsthecytokeratinnetworkofHeUcells。.JVirol,1993,67(6):3507-3514.(8 HuebnerRJ,ChanockKM,RubinBA,etal.Inductionbyadenovirustype7oftumorsinhamstershavingtheantigeniccharacteristicsofSV40virus|J|.ProcNatlAcadSciUSA,196492(6):1333-1340.9 ThummelC,TjianR,GrodzickerT.ExpressionofSV

38、40TantigenundercontrolofadenoviruspromotersJj.Cell,1981,23:825-836.101Robert-GuroffM.Replicatingandnon-replicatingviralvectorsforvaccinedevelopmentJ.CurrOpinBiolechnol,2007,18(6):546-556.11TopFHJr.ControlofadenovirusacuterespiratorydiseaseinU.S.Armytrainees!JI-YaleJBiolMed,1975,48:185-195.112Bischof

39、fJR,KimI)H,WilliamsA,etal.Anadenovirusmutantthatreplicatesselectivelyinp53-deficienthumantumorcells|J|.Science,1996,274:373-376.13 HeiseC,SampsonJA,WilliamsA,etal.ONYX-015,anE1Bgene-attenuatedadenovirus,causestumor-specificcytoly-sisandantitumoralefficacythatcanbeaugmentedbystandardchemotherapeutica

40、gentsJ|.NatMed,1997,3:639-645.14 KhuriFR,NemunaitisJ,GanlyI,Hal.AcontrolledtrialofintratumoraJONYX-015,aselectively-replicatingadenovirus,incombinationwithcisplatinand5-fluorouracilin|atientswithrecurrentheadandneckcancerfj.NatMed,2000,6:879-885.15 VolpersC,KochanekS.Adenoviralvectorsforgenetransfer

41、andtherapyfJ.JGeneMed,2004,6(Suppl1):S164-171.16 CaoH,KoehlerDR,HuJ.Adenoviralvectorsforgenereplacementtherapyfj.ViralImmunol,2004,17(3):327-333.(17JMedzhitovR,JanewayCJr.Innateimmunerecognition:mechanismsandpathways(J-ImmunolRev,2000,173:89-97.18 ZhangY,ChinnuleN,GaoGP,etal.Acutecytokineresponsetos

42、ystemicadenoviralvectorsinmiceismediatedbydendriticcellsandmacrophagesfJ-MolTher,2001,3:697-707.19 SchnellMA,ZhangY,TazclaarJ,etal.Activationofinnateimmunityinnonhumanprimatesfollowingintraportaladministrationofadenoviralvectors(J.MolTher,2001,3:708-722.20 MorelliAE,LarreginaAT,GansterRW,etal.Recomb

43、inantadenovirusinducesmaturationofdendriticcellsviaanNF-kappaB-ilendentpathwayfj.JVirol,2000,74(20):9617-9628.21 PhilpottNJ,NociariM,ElkonKB.etal.Adenovirus-inducedmaturationofdendriticcellsthroughaPI3kinase-me-diatedTNF-alphainductionpathway|J|.ProcNatlAcadSciLSA,2004,101:6200-6205.22 Molinier-Fnmk

44、clV,Prfvost-Blon(lrienL,AppletonRE,ctal.Intranasalimmunisationwithdefectiveadenovirusserotype5expressingtheVenezuelanequineencephalitisvirusE2glycoproteinprotectsagainstairbornechallengewithvirulentvinisfJl-Vaccine,2005,23(13):1615-1623.(34 LubeckMD,DavisAR,ChengalvalaM,etal.Immunogenicityandefficac

45、ytestinginchimpanzeesofanoralhepatitisBvaccinebasedonliverecombinantadenovirusJ.ProcNatlA-cadSciUSA,1989,86(17):6763-6367.35 PriddyFH,BrownD,KublinJ,etal.Safetyandimmunogenicityofareplication-incompetentadenovirustype5HIV-1cladeBgag/pol/nefvaccineinhealthyadults)J.ClinInfectDis,2008.46(11):1769-1781

46、.36 LuS.Heterologousprime-boostvaccinationfj.CurrOpinImmunol,2009,21:346-351.37 ParkSH,YangSH,LeeCG,elal.EfficientinductionofTheloperCD4*TcellresponsetohepatitisCviruscoreandE2byaDNAprimeradenovirusboostJ.Vaccine,2003,21:4555-4562.38 YuS,FengX,ShuT,etal.PotentspeciGcimmuneresponsesinducedbyprime-boost-booststrategiesbasedonDNA.adenovirus,andSendaivirusvectorsexpressinggaggeneofChineseHIV-1subtypeBJ.Vaccine,20086(48):6124-6131.(39 CatanzaroAT,KoupRA,RoedererM,etal.Phase1safetyandimmunogenicityevaluationofamulticladeHIV-1candidatevaccinedeliveredbyareplication-defectiverecombinantadeno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