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转移价格的影响及对策_第1页
浅析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转移价格的影响及对策_第2页
浅析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转移价格的影响及对策_第3页
浅析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转移价格的影响及对策_第4页
浅析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转移价格的影响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析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转移价格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转移价格的影响及对策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跨国公司纷纷涌入我国。跨国公司的进入对我国经济起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一些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滥用转移价格手段,逃避在我国税收,影响我国的财政收入和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环境;同时,也表明:我国防范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监管制度存在缺陷,还有待完善。这使如何加强规范跨国公司转移价格成为我国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系统地介绍了转移价格的概念、特征及动机,然后通过跨国公司转移价格在我国的实施现状,来分析

2、跨国公司转移价格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最后,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基本国情,针对性地提出防范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转移价格的措施。关键词:跨国公司;转移价格;影响;对策BRIEF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ANDCOUNTERMEASURES OF MULTINATIONALCORPORATIONS TRANSFER PRICING IN CHINAAbstractIn the past 30 years, our countrys economic restructuring has further development after the r

3、eformation and the opening up policy, more and mor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swarmed into our country.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entry played a positive role on our countrys economy, but it also brought a negative impact. Som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evaded tax revenue in our country by abusin

4、g transfer pricing, which affected our country's financial revenue and the market economy normal work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indicated that: our supervisory system against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transfer pricing existed flaw, waiting for consummating. How to standardize mu

5、ltinational corporation transfer pricing.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we need to solute. The article first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ransfer pricing's concept,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motive, then analyze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n our countrys economy, bringing about by multinational c

6、orporation transfer pricing , through implementation of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transfer pricing in our country, finally, gives out th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keep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from transfer pricing on the base of academicsstudy, combining with our basic condition and ref

7、erencing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experience.Key words: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Transfer pricing; Influence ; Countermeasures目 录1 绪论11.1 问题的提出11.2 国内外研究状况.11.2.1 转移价格的研究成果11.2.2 小结21.3 课题研究的方法32 转移价格的概述42.1 转移价格的概念42.2 转移价格特征42.3 转移价格动机42.3.1 税务动机52.3.2 非税务动机63 跨国公司在我国转移价格的现状及影响分析83.1 跨国公司在我国转

8、移价格现状83.1.1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概况83.1.2 跨国公司在我国转移价格的可能性分析83.2 跨国公司在我国转移价格负面影响93.2.1 损害我国的税收主权和税收利益93.2.2 损害中方企业的利益93.2.3 引发假外资破坏市场竞争环境103.2.4 降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关联效应103.2.5 其他负面影响104 跨国公司价格转移的防范措施124.1 思想上提高对转移价格问题的认识124.2 完善转移价格的法规体系124.3 实施高效的转移价格监管134.4 提高我国企业自我保护能力144.5 其他防范措施145 结束语16参考文献17致谢19附录201 绪论1.1 问题的提出 改革

9、开放30年来,我国在吸引外商投资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据统计: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3.7万家1。跨国公司的进入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一些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公司集团利润的最大化,却利用转移价格的手段,将在我国获取的利润转到外国,以致我国税收减少,国家利益受了巨大的损害(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反避税处统计资料表明,由于外商实行转移价格,致使我国遭受超过300亿元的税收损失2)。根据转移价格的理论,转移价格必将客观上对东道国或主客两国的利益造成损害。这一问题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重视,如何加强规范跨国公司转移价格已成为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

10、因此,针对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转移价格的动机及影响分析,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对控制跨国公司利用转移价格逃避税收,减少我国经济的损失,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是十分必要的。1.2 国内外研究状况1.2.1 转移价格的研究成果关于转移价格理论的研究始于赫希利弗(Hirs0hleifer 1956)他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利用古典经济学边际分析工具,在假设没有关税和公司税影响的情况下,建立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外部市场两种条件下的定价模型,开辟了以经济学方法分析转移价格的新领域。实际上,他研究的是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国内关联公司之间的转移价格问题3。杨小川和涂志军(1996)认为赫希利弗构造的模型过于简单,没有

11、考虑可能导致操纵性转移价格的国家间的因素:税率、关税、汇率和法律制度方面的差异是决定跨国企业转移价格策略的重要因素4。黄震和孙小鸿(2005)则从内部化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企业组织理论、企业战略理论的角度对转移价格进行分析和研究5。在转移价格方法上,美国学者弗雷德里克·D·S·乔伊与格哈特·G·米勒分别从以成本和市价为基础的转移价格的法方进行研究,分别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评述6。万晓兰,邱小欢(2005)以集团整体绩效最优为目标建立了转移价格运作模型,其设定中间产品的边际收入线由中间部门的销售决策形成,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线由后续加工部的采购决策形

12、成,在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来确定集团最佳产销规模并找到转移价格的均衡点7。我国学者在80年代末才开始研究跨国公司转移价格对我国的影响。傅京燕(2000)认为在华外资企业普遍采取转移价格人为地导致账面亏损,对我国的影响有:转移利润,造成外资企业亏损,侵吞中方利益;减少我国税收收入;降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关联效应;使我国国际收支恶化8。周国强,熊莉(2004)列举了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转移价格策略的类型,包括:利用对在华子公司的控制权,采取“高进低出”策略来转移利润;劳务转移价格;获得无形资产过程中转移价格,通过签订许可证合同或技术援助等,以提高约定的支付价格,转移利润;控制固定资产的售价或使用期

13、限;货币、证券交易中的转移价格,以及通过倾销垄断我国市场9。 面对影响我国应如何应对,也成为学者的研究热点。厦门大学杨斌教授(2002)在涉外税务中对当今世界上两个具有典范性的转移价格规章,即美国国内收入法典第482节实施规章和OECD关于跨国公司和税务局的转移价格指南作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写成一组阐述转移价格调整的基本规则和方法的论文,反映了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对完善我国的转移价格规章和指导税务部门做好转移价格调整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0。王艳红(2005)指出跨国公司在进行关联交易时,经常利用转移价格使其利益最大化,对经济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她认为,中国应该借鉴在管制转移价格方面做得最为出色的

14、美国的经验,首先应该健全法律法规,可以采用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转移价格预约定价(APA)和正常交易准则;同时应该加强税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并且要加强国际合作11。张文春,鲁德华(2006)提出我国政府应参考国际惯例,完善法制建设;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治理效率;搞好软环境建设,实行全面的国民待遇12。吕立伟(2006)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对转移价格税制的调整,指出了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的不足,如转移价格调整方法过于简单,不够全面;转移价格处罚规定不完善,企业举证责任规定不到位等,并且针对性地提出应该对这些方面加以完善13。李艺,汪涛阳对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研究里,在政策方面上,提出价格波动预警机制建设的构想

15、和强调定价全经济环境建设的重要性14。1.2.2 小结从国外对转移价格研究的文献来看,国外对转移价格研究方向正从寻求最佳转移价格模式,向更多地考虑转移价格模式选择中的影响因素转变。国外已不仅仅局限于用财务、会计等方面的知识来解释,而是更多的结合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企业分权管理决策等领域研究。国内对转移价格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国的学者主要从三个大方向研究转移价格问题:一是研究转移价格的理论、动机、法方及目标;二是研究跨国公司如何运用转移价格达到合理避税,实现利润最大化;三是针对跨国公司转移价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研究避免国家税收流失的措施及对策。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方法对转移价格动机分析,来

16、探讨跨国公司在我国转移价格的影响,以及从政府和国内企业两方面的角度提出防范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措施和对策。1.3 课题研究的方法根据文章的研究特点,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例研究法:(1)转移价格动机的理论分析。采用实例研究法,简单、清晰分析了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动机,为后面跨国公司在我国转移价格的实证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证明。(2)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转移价格的现状、影响。采用实证分析法,在定性研究基础上,通过数据和案例来分析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转移价格现状及影响。(3)跨国公司在我国实施转移价格的对应措施。采用文献资料法,总结国外对应转移价格措施的经验,结合我国经济市场具体情况,合理地提出跨国公司

17、在我国实施转移价格的对应措施。2 转移价格的概述2.1 转移价格的概念转移价格(Transfer Price)在我国又称为转让价格、划拨价格、调拨价格,是指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约定的出口和采购商品、劳务和技术时所规定的价格。这种价格既不是由成本决定,也不是由供求关系决定,而是根据跨国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由公司少数上层决策人员确定的。它是跨国公司实现全球化战略,集中计划控制,在多国范围内统一调配使用人、财、物的有利杠杆。2.2 转移价格特征转移价格不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是用行政方式制定的,因此它脱离了市场供求关系和自然关系的约束,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

18、跨国性。如果母、子公司都设在同一国家或地区,其外部条件也相同,转移价格就会失去调配利润、逃避税收的作用。只有设立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其外部条件差别较大,才可利用这种差别,以高于或低于正常的市场价格交易,转移其利润,实现公司整体利润最大化的目标。(2)隐蔽性。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策略是一个经营战略问题,又是一个税负筹划问题。它是跨国经营中的一种财务手段,是关联企业内部交易的交易价格15。这种价格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特别是当政府的信息渠道闭塞或所交易的产品(特别是中间产品)不存在外部市场时,往往能逃过政府的转移价格调查,有效地进行逃避税收。(3)危害性。跨国公司通过转移价格进行公司间的利润再分

19、配,这就造成了跨国公司间收入与支出的不正常分配,使得公司报表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情况,并导致了国家税收权益的转移,损害了一部分东道国的经济利益。(4)不公平性。转移价格与市场价格相脱离,它是一种非市场行为,是服务于公司一定目的的行政手段,由跨国公司内部制定,偏离了市场正常交易价格。2.3 转移价格动机跨国公司制定转移价格一般涉及资金、税收、关税、外汇控制、风险、利润等各种因素,综合来说,转移价格动机基本可分为税务动机和非税务动机两种情况。2.3.1 税务动机2.3.1.1 规避所得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根据公司的利润额计算应课征的所得税额。由于各国、各地区的税制、税法不同,税率高

20、低也存在差异。因此, 跨国公司可以运用转移价格,将高税率子公司的中间产品低价出售给低税率子公司,或者是将低税率子公司的中间产品高价出售给高税率的子公司,从而降低所得税税款,增加公司总体利润。例:某一跨国公司集团的两个公司A和B,分别位于甲国和乙国。甲乙两国的所得税率分别为50%和30%。现公司A将成本为60万美元、售价为100万美元的货物以70万美元的低价卖给公司B,公司B再以120万美元的价格转售出去,两公司的销售费用都为5万美元,在公司按市场价格与按内部转移价格出售货物的情况下,该跨国公司集团的净利润总额的差异。表2-1 转移价格对所得税影响按市场价格按内部转移价格ABA+BABA+B销售

21、收入10012022070120190减:销售成本601001606070130毛利402060105060减:经营费用55105510税前利润35155054550减:税额17.54.5222.513.516净利润17.510.5282.531.534从表2-1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司以低价转移手段将本应属于高税国甲国的一部分应税利润即30万美元转移到低税国乙国去实现,使得公司的应税利润减少了30万美元,而公司的应税利润增加了30万美元,虽然该公司集团的应纳税总额没变,但由于实施了转移价格,从而使得该公司集团的总体税收减少6万美元。这是典型的通过转移价格转移收入进行的避税活动。此外,若两个国家税

22、率相近或都偏高,跨国公司在进行内部交易时,还可以把利润储存到设在避税港的控股公司或虚设中转公司进行避税。2.3.1.2 规避关税目前大多数国家的关税为从价税,即交纳关税与报关金额成正比。在向高关税子公司提供的材料或半成品时,通过低价转移、降低报关总金额的方式,从而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2.3.1.3 获得税务优惠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制定了一些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例如出口补贴和出口退税。因而跨国企业就可以利用这些政策,提高转移价格,使出口货物的价格升高,从而获得较高的补贴和退税。2.3.2 非税务动机跨国公司利用转移价格避税并不是其惟一目的,由于跨国公司子公司可能遍布世界各

23、地,各东道国政治经济等其他因素也是跨国公司采取转移价格措施的重要原因。2.3.2.1 规避风险企业在跨国经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转移价格来规避各种风险,如政治风险、资金管制风险、外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1)政治风险。如果跨国公司的子公司面临着东道国政治动荡的风险,这时利用转移价格对子公司实行高转价格出售商品、提供各种服务,取得昂贵的服务费;或以低转移价格向子公司购买商品和服务。这样子公司的利润从东道国大量转移出去,陷入赤字状态,而母公司则抽回投资。(2)价格管制。东道国的价格管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反倾销法;另一类则是对某些产品限定最高售价。为了避免倾销指控,母公司通过低转移价格将原材料部件等

24、卖给子公司,使子公司能以低价在当地市场推销产品而免遭反倾销指控;而在商品面临最高限价时,母公司则采取高转移价格方式,使子公司产品的成本提高,从而合理地获得高额利润。(3)外汇风险。如果东道国政府外汇管制过严, 或子公司保留利润过高时,那么,母公司就通过低转移价格将产品卖给子公司,以增加进口的产品量。同样,企业母公司可以高价将产品卖给子公司,将利润从子公司转出去,从而间接地调回利润。(4)通货膨胀风险。跨国公司为避免东道国通货膨胀引起的资产贬值,母公司可以通过高价向子公司提供商品、服务;或低价向子公司购买产品,将子公司的货币性资产尽可能地转移出去,以减少外汇风险损失。2.3.2.2 调节利润实施

25、全球化战略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全球化战略,通过运用转移价格,可以使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发挥最大效应,提高公司整体收益。(1)调低子公司利润。跨国公司运用高进低出的方法可以调低某子公司的利润水平。之所以这么做,原因有二:第一、过高的利润会导致更多的竞争对手进入同一市场;第二、过高的利润会导致工人要求增加工资或其他福利开支增加16。(2)调高子公司的利润。跨国公司调高子公司的利润是出于提高子公司市场竞争,例如:跨国公司为了提高子公司在当地的竞争力,可利用转让定价降低子公司的成本,从而达到击败竞争对手的最终目的。3 跨国公司在我国转移价格的现状及影响分析3.1 跨国公司在我国转移价格现状3.1.1 跨国

26、公司在我国投资概况国家统计局组最新发布的对外开放30年成就报告指出,中国从1993年起已经连续15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该报告说,1992年以前,中国利用外资主要是对外借款,特别是政府贷款,外商直接投资一直偏小。1992年后,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大幅度增长,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最主要的方式。从外商直接投资情况看,1983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仅9.16亿美元,2007年已达到748亿美元,24年增长了81倍;截至2007年底,全国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超过7700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为20.1%,远高于同期中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17。从数据中可以看到,我国在引进外资取得了重大的成绩,跨国公司对促

27、进我国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我们必须注意,随着投资的增加,跨国公司利用转移价格在我国谋取利润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在此情况下,研究跨国公司在我国转移价格的可能性就十分重要。3.1.2 跨国公司在我国转移价格的可能性分析从表3-1分析可知,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绝大多数是以加工贸易的方式进行的, 2007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9850.5亿美元,占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的45.3%,其中加工贸易出口额为6176.5亿美元,进口额为3684.0亿美元,比重分别为50.7%、38.5%。数据表明,虽然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逐年上升(见附

28、表A),但其中很大部分是由加工贸易构成的。由于加工贸易“两头在外”的特点,即企业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两头在外,跨国公司出于获利的动机,很可能采用利用“高进低出”的方式实施转移价格,从两次贸易的差价中谋取利润。从加工贸易的方式分析,进料加工额7808.4亿美元,来料加工额1952.1亿美元,跨国公司之所以倾向于使用进料加工的贸易方式,除了某些技术上有要求的产品外,其中很大部分原因是在进口原料中通过转移价格获得的利益远大于使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带来的利益。 表3-1 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情况 单位:亿美元全国外商投资企业金额占外企外贸比重(%)同比增长(%)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9850.545.

29、317.9出口6176.550.721.0进口3684.038.514.6其中:进料加工7808.4一16.7出口5016.1一20.6进口2792.3一12.8来料加工1952.1一21.1出口1160.4一22.8进口891.4一20.8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资料统编3.2 跨国公司在我国转移价格负面影响3.2.1 损害我国的税收主权和税收利益从跨国公司在我国避税的情况来看,他们主要是通过高价购进原材料,高标准支付技术指导费、专利使用费,低价销售产成品等形式,将利润转到避税港或其它所得税率较低的国家或地区。由于跨国公司转移价格是公司内部操纵,造成我国税收损失到底有多大,税务

30、部门也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3.7万家。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外资企业亏损面在50%以上,年亏损额超过1200亿元。而在 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反避税处统计资料表明,亏损外资企业中约有40%虚亏实盈,每年避税给我国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人们所普遍估计的300亿元。其中,转移价格实现的避税占整个避税总额的60%。此外,通过前面转移价格动机理论分析, 若两个国家税率相近,“三角避税”便成了跨国公司常用的手段。在我国的十大外资来源地中,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这三个世界著名的避税港就占了三席,特别是来自香港的投资占了我国利用外资金额的

31、40%以上。有资料显示,30%的跨国公司在中国从未交过税,有80%的跨国公司有过避税行为,跨国公司在我国避税的金额每年高达1270亿元之巨18。3.2.2 损害中方企业的利益从目前合资企业来说,双方合资者按股权比例分享利润, 即使合资或合作企业经济效益显著,外方也只能从税后利润中按股权比例得到少部份利润。因此,跨国公司为了实现集团利润的最大化,就运用转移价格的方法,谋取比投资股权更大的利益份额,以致合资、合作企业的利润减少、甚至公司亏损,导致中方投资者的利润降低,遭受重大的损失。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账面亏损高达40% 以上,有些地区甚至达到75%, 因此许多合资、合作企业

32、的中方无利可分,甚至逐年亏损。值得考虑的是,这些企业的外方却在不断增资,合理的解释可能是这些企业的外方通过的转移价格侵吞了中方的收益,实现公司利润最大化。3.2.3 引发假外资破坏市场竞争环境(1)引发“假外资”。由于跨国公司运用转移价格手段,导致我国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环境,其中一些国内企业也投机取巧,通过中介公司代理,注册为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公司,内资企业就变成外资企业,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假外资”随之而产生。而我国希望通过吸引外资引进资金、投术、管理的希望也落空,反而破坏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据估计,中国每年利用外资金额中,有1/3属于假外资。(2)破坏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由于转移价格

33、的不公平性特征,跨国公司为了实施全球化战略,在竞争中取胜,就运用低价的内部转移价格,使子公司能以低于市场价格来销售产品,严重危害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给我国同类企业造成严重性损害和威胁,阻碍我国民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微软公司为了剿灭我国国产的WPS97,在WPS97发布前夕,推出了97元超低价的WORD97版本,以致打跨我国民族企业,就是典型的不正当竞争的例子。3.2.4 降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关联效应我国制定相关优惠的政策吸引外资,目的是利用外资的直接效益带动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三资企业的关联效应。由于我国目前对外资企业的转移价格缺乏有效的管制措施,许多外商就利用其对企业的进口控制权,高价从国外关

34、联企业购入许多我国企业可以生产的、质量完全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半成品等,以便利用转移价格牟取利润,从而大大降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关联效应,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构成实质性的危害,不利于国内市场的健康发展。例如,医药行业的外资企业每年要花大量外汇进口原料药,即使是国内已有生产甚至大量出口的原料药,也都在进口。如某合资企业生产用的主要原材料阿苯达唑,国内许多厂家均能生产,而且产品质量很好。但该企业的合资外方却拒绝使用高质价廉的国产原料,而高价从其在其他国家的子公司进口。3.2.5 其他负面影响3.2.5.1 影响我国的宏观调控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财政政策,而税收制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跨国公

35、司利用转移价格转移利润,逃避税款,使实际税率低于名义税率,因此降低了资源流向鼓励行业的热情,使产业结构调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3.2.5.2 使我国国际收支恶化由于跨国公司的高进低出转移价格可以提高跨国公司整体利润,从而驱动“三资企业”进口大量国内可生产的产品,导致我国国际收支商品进口的增长,经常项目的流出。同时,在三资企业向国外关联企业购入相同数量的商品、劳务、技术等,或出售相同数量产品的情况下,高进低出的转移价格将导致我国商品进口的无形支出增加,商品出口减少,从而进一步恶化我国国际收支。3.2.5.3 财务报表的失真跨国集团的最终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集团为了出于某一利润或树立母公司的形象,

36、必须提高公司的经营利润,因此就运用价格转移的手段转移子公司的利润,提高母公司的利润,导致母公司的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地反映它的经营情况。4 跨国公司价格转移的防范措施面对跨国公司实施转移价格对我国带来的严重影响,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跨国公司转移价格进行防范:4.1思想上提高对转移价格问题的认识跨国公司的转移价格行为之所以在我国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转移价格的认识存在不足,没有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转移价格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认识转移价格带来的严重影响。(1)外资不仅对中国经济有促进作用,还有负面影响。我们不能只看到利益,引进外商投资就必会得到好处,对外商制定优惠政策,却忽视

37、了对外资的引导和管理,结果给我国和企业带来严重损失。所以,各级政府必须转变观念,明确自己的目标,加强对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监管和控制,减少跨国公司的不正当行为。(2)改变控制转移价格会损害利用外资工作的思想。对转移价格进行适度管制后(适度管制的最低标准应当为使得我国利用外资的净收益大于零),外资理性的反应可能为两种:第一、如果此时外资的收益依然大于零,则保留和继续在华投资;第二、如果此时外资的收益小于零,则停止或撤出在华投资。显然,无论其采取哪一种反应我国利用外资的净收益都会增大。因此,对转移价格进行适度的管制并不是损害而恰恰是促进了利用外资的工作。 4.2 完善转移价格的法规体系我国政府在对跨

38、国公司转移价格法律管制上,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全面制定防范转移价格的法律、规范,为规范跨国公司在我国逃避税收提供法律依据。以进一步补充和健全相关法律,完善我国的税法体系。4.2.1 适当采用预约定价协议制度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可与某些国家之间同时实行“双边预约定价制”。所谓预约定价(APA)是指: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就纳税人与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所达成的一份书面协定。在受控的交易进行之前,它确定一套适当的标准用以确定某一特定时间内哪些交易具有转让定价行为,并据此调整企业的利润、计算应缴纳税款的征收管理模式。实质是把转移价格的事后调整改为事先约定,防范于未然,避免转移价格的发生19。

39、4.2.2 加大跨国公司逃税惩罚目前我国对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管理,只是要求跨国公司对由于转移价格造成的税收减少进行补偿性调整,不予处罚。这种“只补不罚”的做法,对防范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作用并不明显,所以世界上不少国家都采取“补罚结合”的做法,对于转移价格造成的税收损失,除要求补交税款外,还进行罚款。例如;美国罚款比例为偷漏税款20%40%,日本这一比例为10%40%,而在丹麦罚款比例可高达200%,并且还可以对当事人处以两年监禁。另外,除了经济处罚、法律制裁,新闻监督也是处罚重要途径之一。大多数跨国公司都希望树立公司品牌形象,并不愿意因避税被报道而影响跨国公司形象。因此,新闻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制

40、约跨国公司转移价格实施。4.3 实施高效的转移价格监管4.3.1 提高税收征管人员的素质从转移价格反避税调查的国际经验来看,该项工作对于税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另外,我国目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税务人员短缺,据报道,我国只有不到300名反避税官员,人员比例的悬殊,也是我国反避税工作成效不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培养综合素质高的税务人员已是当务之急。(1)提高招收税务人员的标准。新招收人员需接受专业训练,经严格考核后才能上岗。(2)加强在职税务人员的业务培训。由于国际市场交易频繁、汇率变化不定,客观上要求税务人员除了熟悉税法以外,还必须具备财务会计、国际市场、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全面的知识,因

41、此,就业再培训是十分需要。(3)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对征管工作中有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对违反纪律、不严格执行税法规定,给予严厉惩罚。4.3.2 加强国际合作由于转移价格的跨国性特征,因此,各国应采取双边或多边合作的形式,通过签订有关条约和协定来防止国际避税的目的。首先,建立情报机构和信息系统,加强跨国公司价格转移的信息收集;其次,各国间进行情报交换和相互协助;最后,对有关跨国公司的情况进行调查、审计和综合审查,及时掌握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途径并进行及时有效防范。目前,我国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税收协定中订立了防止偷税漏税的条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4.3.3 建立和健全审计制度我国必须

42、建立涉外审计制度,加强以会计审计监督为主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在反避税中的作用,用新的会计制度统一外资企业的费用分摊和成本核算,严格要求外资企业上报有关的财务报表,接受财务监督。4.3.4 加强海关监督对外商投资企业申报的出口商品,应当由海关对其成交价格进行审价。这样既可以防止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转移价格转移利润,又可以防范外商投资企业利用转移价格低价促销出口商品,保障正常进出口经营秩序,减少国际贸易摩擦21。4.4 提高我国企业自我保护能力 在合资、合作企业中,外方之所以能够随意利用转移价格转移利润,损害中方利益,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企业的经营权(如掌握核心技术,控制研发部门,掌握采购及

43、销售渠道等)。因此,我国管理人员应争取企业经营中关键环节上的控制权。(1)中国企业在进行合资、合作谈判时,要注意采购、销售等环节,不可由外方全面负责,至少要保留监督权,争取掌握企业核心部门的控制权。(2)引进专有技术、商标使用权的转让价值应经过我国权威部门鉴定。引进技术、工艺流程要彻底、有效,尤其应注意对关键技术的引进吸收,同时提高国内企业对引进关键部件的制造供应能力,避免形成对外方的进口依赖。(3)完善企业自身的监督制度。中方应定期查帐,加强会计审查,对企业与跨国公司相关联企业间的业务往来更应密切注意。4.5 其他防范措施目前,许多国家如美国、加拿大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对转移价格的控制都很重视

44、,他们所采取的一些对策,我们均可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借鉴。4.5.1 增强国内企业的实力国家应该在政策上对国内企业给予支持,提高国内的技术、生产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降低三资企业对外的依赖,以从根本上减少三资企业利用转移价格的机会。4.5.2 实行税收待遇一体化东道国政府在一定时间内,统一各种税收的税率,在保证总的税收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减少跨国公司操纵转移价格的可能性22。 4.5.3 正常交易价格的方法把跨国公司子公司进出口产品的价格同国际正常交易价格相比较,根据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价格情况定价,每隔一段时间调整一次。若发现某一跨国公司子公司进出口的价格过度偏离正常价格,东道国政府

45、即要求其按正常交易价格计算盈利并补税。5 结束语本文通过对转移价格动机理论分析得到,不管跨国公司转移价格出于税务动机还是非税务动机为目的,其实施的后果客观上改变了跨国公司间各子公司及母公司的利润分配,导致部分国家税收的损失。其中在我国造成的严重影响,包括:损害我国的税收主权和税收利益,损害中方企业的利益,引发假外资破坏市场竞争环境,降低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关联效应。针对跨国公司转移价格对我国带来的影响,借此指出我国政府对转移价格进行监管的必要性。面对这些问题,我国应进一步转变思想,提高警惕,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合作,实施高效的监管工作,从而保障我国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转移价格问题涉及到众多领域,而

46、本文只是从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影响及对策进行探讨,这只是转移价格问题的初步的研究,同时,针对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对策涉及不深,只是方向性提出对策,今后的研究需要结合实际,研究对策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操作,以封闭其实施渠道。参考文献1 杜鹃.跨国公司转移价格定价的动因和影响J.国际商务财会,2008:482 刘琳琳,陈晓倩跨国公司转移价格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J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6:24-26.3 皱昭晞跨国公司战略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M2004,9:257-2604 杨小川,涂志军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理论探讨J商学论坛,1996,(3):36-425 黄震,孙小鸿转移价格的理论

47、基础研究J会计之友,2005,(1):156 金润圭国际市场营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397 万晓兰,邱小欢跨国公司基于集团整体绩效最优的转移价格研究D韶关学院学报,2006,27(5):107-1108 傅京燕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中的转移价格J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4(2):1-59 周国强,熊莉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策略在我国的运用J北方经贸,2004,(2):27-2910 杨斌调整转让定价的基本原则和可比性分析方法 涉外税务,2002,(1):33-3611 王艳红美国对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的防范及其启示J现代财经,2005,(4):73-7512 张文春,鲁德华我国外资企业转让定价及防范对策J中国发展观察,2006,2:20-2213 吕立伟转移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