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文言文穿井得一人知识点整理(人教版)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 察传中的一段。吕氏春秋又名 吕览是 吕不韦组织门客所撰的一部 杂家代表著作共26卷160篇。|二、给加点的字注音:溉汲 gaij i三、重点字词解释:1穿井得一人(穿:挖掘,开凿)2溉汲(溉汲:打水浇田,汲:从井里取水)3及其家穿井(及:待,等到)4国人道之:(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5闻之于宋君(闻: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6问之于丁氏:(于:向)7得一人之使(使:使用,指劳力。)8丁氏对曰(对:应答,回答)9. 求闻之若此(若此:像这样,如此)10. 不
2、若无闻也(不若:不如,比不上)四、词语分类归纳:1. 重要虚词。(1 )之 宋之丁氏(助词,的) 有闻而传之者(代词,这话) 国人道之(代词,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闻之于宋君(代词,这件事) 得一人之使(助词,的) 求闻之若此(定语后置的标志,语序应为“若此之求闻”)(2 )其 及其家穿井(代词,他的) 其人曰(代词,那) 奈何忧其坏(代词,它)(3 )于 宋君令人问之 于丁氏(介词,向)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介词,在)2. 古今异义。 穿井得一人(古义:挖掘、开凿;今义:破、透) 国人道之(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国人道之(古义:讲述;今义:道理)五、重点句子翻译:1. 宋之丁氏,家无井
3、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宋国有(一家)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而要到外边去打水浇田,经常委派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2.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等到他家打(了一口)井,(就)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得到了一(个)人。 ”3.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有听到(这话)就去传播的人说:“丁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4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居住在国都中的人(纷纷)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5.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宋国的国君就派人到丁家去问这件事。6.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7.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
4、也。像这样听信传闻,(还)不如不听。六、问题梳理:1、穿井得一人寓意是什么?(或者给你什么启示或者告诉什么道理?)答:道听途说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不要轻信流言,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要有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和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2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答: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七、文言文阅读:(一)阅读穿井得一人,完成 1-3题。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
5、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有闻而传之者()(4)闻之于宋君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3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参考答案:1. ( 1)待,等到 (2)讲述(3)的人(4)使知道2. (1)家里没有井,而要到外边去打水浇田,经常委派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2)像这样听信传闻,(还)不如不听。3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二)阅读穿井得一人,完成 1-4题。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
6、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先自度其足 ()(4)遽契其舟()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2)是吾剑之所从坠。3 对本文的寓意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不要轻信流言蜚语。B. 家之言,经再三转述,往往会丧失原义。C. 对于别人的话,要注意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D. 要勇于揭穿别人的谎言。4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可以看出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4文言文穿井得一
7、人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参考答案:1. ( 1)待,等到(2)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3)量长短 (4)用刀刻2. ( 1)宋国的国君就派人到丁家去问这件事。(2)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3. D4. 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可以看出宋君是一个不不要轻信流言,眼见为实、严谨认真的人。(三)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 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
8、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 “寡人 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 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放心的陪太子 去吧)”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溉汲1解释下列加点词。(1)溉汲 (2)穿井(3)王信之乎 (4)谓魏王曰2翻译下列句子。(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3选文穿井得一人和三人成虎,甲文中的丁氏和乙文中的庞葱各扮演了什么角色?对于传言,甲文中的宋君和乙文中的魏王态度有何不同?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待?2. (1)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2)如今赵国邯郸距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议论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 察秋毫。3角色:丁氏一一由于他的交代不清导致谣言的散播,尽管不是有意,但他的确是谣言的源 头;庞葱一一深知人言的可畏,尤其因为空间距离无法自证清白的谣言的可怕,所以在魏王派他随太子远质邯郸前, 防微杜渐的给魏王打了预防针,可惜还是没能改变结局, 可谓智者和有远见者。态度:宋君一一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