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互相关系对应学生用书第78页识记根底梳理结合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互相联络图,答复以下问题。1地理要素间进展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环境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2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2地理要素间互相作用产生新功能消费功能合成有机物的才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平衡功能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才能盲区扫描 1在自然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要素,植被是最具代表性的因素,土壤是各要素的中心环节。2大气运动、水的循环、生物循环及岩
2、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环境各要素互相联络的详细表达。理解要点打破1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络说明: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互相联络、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展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开展变化。2气候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影响1对河流:气候影响河流水文、水系特征。2对地形、地貌:如两极或高山地区由于气温低,被冰雪覆盖,多永久性冻土;山岳冰川的存在,会促使冰川侵蚀、沉积地貌形成;降水多且集中,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改变地表形态,如黄土高原;降水多的石灰岩分布区易形成喀斯特地貌。3对植被:有什么样的气候,就会发育
3、什么样的植被。气候影响植被的类型,如赤道地区,热量和水分丰富,形成了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气候区,水分缺乏,形成了荒漠。4对土壤:气候通过影响土壤中的有机质或腐殖质而间接影响土壤肥力。气候影响生物的分布,而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5对资源:气候间接影响矿产资源的形成,如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气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老师备用资料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比照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
4、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化学能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意义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海陆间联络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联络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运用考向对练考向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互相作用2019·全国卷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
5、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20年为基数,20192019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13题。 【导学号:21490063】年份20202019201920192019植株数量灌木植物11.001.001.001.00草本植物11.181.201.211.23地上生物量灌木植物11.091.101.121.11草本植物11.471.551.521.53地下生物量灌木植物11.010.990.98
6、0.97草本植物11.211.291.421.58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生物量进步生物量降低植株密度改变植被分布改变ABCD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将来变化趋势是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1A2.D3.D第1题,分析表中数据不难发现,与2020年相比,20192019年灌木植物、草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虽然略有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大幅度上升
7、,可见实验期间生物量是进步的,正确,错误;与2020年相比,20192019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虽然不变,但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在持续增加,因此植株密度在增加,正确;实验期间,植被类型及其分布不变,错误。应选A。第2题,比照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下降,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上升。应选D。第3题,实验期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地上生物量增加较少、地下生物量在下降,说明灌木植物有萎缩的趋势;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在增加,说明草本植物有繁茂的趋势。应选D。考向2地理要素间互相作用产生新功能叶是植物的物质和能量代谢最旺盛的器官之一。其形态及生长
8、特征是对环境中的光、温、水、肥等生态因子综适宜应的结果。根据植物叶面积与光、水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可以预测不同光照与湿度条件下植物叶片的最正确大小。图1为“植物叶面积与光、水的投入产出分析模型图,图2为“不同光照和湿度组合条件下植物的最正确叶片大小图。读图,完成45题。4据图1,判断最正确的叶面积为A甲B乙C丙D丁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假如光照不变,在有光条件下,叶片随湿度的降低而减小B假如湿度不变,在潮湿条件下,叶片随光照的减少而减小C在沙漠地区,植物叶片小,以减少太阳辐射和蒸腾失水D在热带雨林区,植物叶片大,以增加太阳辐射和蒸腾失水4C5.B第4题,读图1可知,随着叶面积的增大,植物蒸
9、腾失水持续增多,而光合收益增长到峰值后降低,所以最正确的叶面积为光合收益与蒸腾失水相差最大的点。第5题,读图可知,假如湿度不变,在潮湿条件下,叶片以中等光照最大,选项B观点不正确,是所要选的选项。如果光照不变,在有光条件下,叶片随湿度的降低而减小;在沙漠地区,植物叶片小,以减少太阳辐射和蒸腾失水;在热带雨林区,植物叶片大,以增加太阳辐射和蒸腾失水;A、C、D选项观点正确,但不符合设问要求。再练一题老师备用题2019·太原一模读以下图,答复12题。1图中表达的地理要素间互相作用产生的新功能是循环功能转化功能消费功能平衡功能ABCD2图中地理要素产生的新功能,一起参与作用的圈层是生物圈水
10、圈岩石圈大气圈A BC D1C2D该图反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消费功能和平衡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互相作用产生的结果。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意义对应学生用书第79页识记根底梳理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变化与其组成要素亲密相关,利用整体性原理可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开展变化的影响。详细表现如下表所示: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影响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消费、生活理论一个区域的变化
11、不可防止地影响到其他地区青藏高原隆起产生的影响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理解要点打破1关键词语法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主要表达在两个关键词上,即“关联性和“制约性,如下所示:2要素分析法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协调关系:如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常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互相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络,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
12、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绘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其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过程。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详细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的变化,最后分析“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运用考向对练考向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019·全国卷以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1盐湖
13、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 B洪积扇C河谷 D湖盆3假如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思维流程】1C2.A3.B第1题,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蒸发量和降水量大致相当。第2题,读图可知,该流域坡面坡度较大,地表水驻留时间短,实际蒸发量最小。第3题,B对:虽然是耐旱植物,但注意是“大量种植,仍然会消耗大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盐湖面积缩小。A错:大量种植植物,
14、植物蒸腾量增多,但与湖盆蒸发量关系不大。C错:水域富营养化一般与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相关,材料中没有这方面的表达。D错:材料中说该盐湖的盐度已经饱和,湖水减少只能导致盐分析出,盐度不会再升高。科隆群岛由19个岛屿及岩礁组成,面积7 976平方千米,这里海洋生物异常丰富,喜寒、喜暖动物一应俱全,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最美丽的群岛。读科隆群岛位置图,完成45题。 【导学号:21490064】4科隆群岛海洋生物异常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间隔 大陆远 B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C生物天敌少 D生物进化慢5关于科隆群岛,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终年高温多雨 B地形崎岖不平C成因与我国崇明岛一样 D环境优美,无需保护4
15、B5.B第4题,在赤道地区,又受寒流影响,故生物种类丰富。第5题,该岛受板块挤压,多山地,故地形崎岖不平。考向2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62019·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以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解析第1题,观察堪察加半岛的地形特点,大致呈南北向的山
16、脉贯穿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南北向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夏季风,使半岛东侧多雨,西侧少雨。山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第2题,纬度高、气温低,植物消费量少,相应地,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都较少;山地多,地形复杂,适宜野生动物生存的空间小;纬度高,且受冬季风影响大,冬季寒冷漫长,也不利于野生动物越冬。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给量少;环境空间差异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再练一题老师备用题读图,答复以下问题。1指出图中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本区域植被遭破坏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2为了综合开发本区域,拟在图中A处建大型水电站,试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从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为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区,其主要植被为热带雨林。植被遭破坏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可从地下水水位、水土流失、气候、生态环境、河流等方面分析。第2题,应主要从水力资源丰富程度和建坝条件方面进展分析。答案1热带雨林。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森林遭破坏,其修养水源的功能减弱,当地地下水水位降低;森林遭破坏,其保持水土的功能减弱,加剧当地水土流失;森林遭破坏,其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