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产物性病因_第1页
病理产物性病因_第2页
病理产物性病因_第3页
病理产物性病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文档病理产物性病因 涂亚丽 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交替和相互转化。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可成为新的病证发生的病因,此称为病理产物性病因,也称继发性病因。常见的病理产物性病因有“痰饮”、“瘀血”、“结石”三大类。一、痰饮(一)痰饮的基本概念 痰饮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引起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种病理产物一经形成,便作为一种新的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阻滞经络,阻碍气血,影响脏腑功能,继而引起各种复杂的病理变化,导致各种新的病证出现。 痰饮可分为痰和饮两大类,两者同源而异流,都是人体的津液在输布和排泄过程中发生障碍,停留于体内而形成的病理产物。一

2、般认为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就形质而言,稠浊者称为痰,清稀者称为饮。由于痰饮均为津液在体内停滞而成,因而许多情况下,痰与饮并不能截然分开,故常常统称为“痰饮”。痰可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是指视之可见,触之可及,闻之有声的痰而言,如咳嗽而出之痰液,呕恶而出之痰涎,触之有形之痰核。无形之痰,是指视之不见,触之不及,闻之无声,只见其症,不见其形的痰而言。无形之痰虽隐伏难见,但可通过病理反应来确定。 饮,则指大量留积于人体脏器组织间隙或疏松部位的清稀水液。因其所停留的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病证,金匮要略把饮证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四饮。(二)痰饮的形成 痰饮

3、的形成,多由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而形成。脏腑中,肺、脾、肾及三焦与水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肺为水之上源,主宣降,敷布津液,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湿,为“生痰之源”;肾主水液,主持和调节水液代谢;三焦为水液运行的通道。故凡肺、脾、肾及三焦功能失调,致津液代谢失常,均可聚湿而生痰饮。(三)痰饮的致病特点 痰饮形成后,饮多留积于肠、胃、胸胁、腹腔及肌肤;痰则随气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至筋骨皮肉,无处不到,造成各种复杂的病变。正如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所说:“其为物则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巅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

4、五脏六腑俱有。”痰饮的致病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阻滞气机,阻碍气血 痰饮为有形之病理产物,一旦形成,既可阻滞气机,影响脏腑之气的升降,又可以流注经络,阻碍气血的运行。如痰饮停留于肺,使肺失宣降,可出现胸闷、咳嗽、喘促等症;水湿困阻中焦脾胃,则可见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溏泄等。痰浊流注经络,易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甚至半身不遂等。痰若结聚于局部,则形成痰核、瘰疬,或阴疽流痰等。 2易影响水液代谢 痰饮本为水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但形成之后,便作为一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进一步影响肺、脾、肾三脏的功能,使水液代谢障碍更为严重。如寒饮阻肺,肺失宣降,可致水道不通;痰湿

5、阻脾,可致水湿不化;饮停下焦,阻遏肾阳,可致水液停蓄等。 3易于蒙蔽神明 心主神明,痰饮为浊物,若痰饮内停,尤易蒙蔽清窍,扰乱心神,出现一系列神志失常的病证。如痰迷心窍可见胸闷心悸、或呆或癫;痰火扰心则见失眠、易怒、喜笑不休,甚则发狂等症。(四)痰饮的病证特点 1病证复杂,变幻多端 痰饮乃水湿停聚所成,可随着气的升降,内而脏腑,外至筋骨皮肉,无所不至,引起许许多多的病证。如饮逆于上,可见眩晕;水注于下,则见足肿;湿在肌表,可见身重;湿停中焦,则影响脾胃的运化。尤其是痰所致的病证更为广泛,如咳、喘、悸、眩、呕、膈、积、癫、狂、痫、痛、痹、瘰、疽、瘿等。这些病证上达于头,下至于足,内至脏腑,外达肌

6、肤,故有“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多痰”之说。 2病情缠绵,病程较长 痰饮皆由体内水湿积聚而成,具有重浊黏滞的特性,且由于其致病有变幻多端的特点,故临床上所见痰饮为病,多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治疗较为困难。 3舌象与脉象特点 痰饮为病,其临床症状各异,其舌象、脉象表现多样。但其典型舌象为腻苔或滑苔,典型脉象为滑脉或弦脉。临证时须四诊合参,审证求因。(五)常见的痰饮病证 痰随气流行,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肌肤腠理,故致病面广,发病部位不一。痰浊可犯于心、肺、胃、胆等脏腑。也可阻于头、咽喉、胸胁、肌肤、筋骨、经络等部位。临床上形成的病证繁多,症状表现也错综复杂。 痰证,因兼挟不同,则表现各异,

7、常见有风痰、寒痰、热痰、湿痰、燥痰等。饮证,因其停留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痰饮、悬饮、支饮、溢饮四种。(图6一1)二、瘀 血(一)瘀血的基本概念 瘀血是指体内血行障碍,血液凝聚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体内瘀积的离经之血,以及阻滞于血脉及脏腑内运行不畅的血液。中医文献中,称其为“恶血”、“衃血”、“蓄血”、“败血”、“污血”等。瘀血既是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可能成为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瘀血”与“血瘀”的概念有所不同。血瘀是指血液运行不畅或血液瘀滞不通的病理状态,属于病机学概念;而瘀血是指能继发新病变的病理产物,属于病因学概念。(二)瘀血的形成 血液的正常运行,主要与心、肺、肝、脾等脏的功能,气

8、的推动与固摄作用,脉道的通利,以及寒热等内外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凡能影响血液正常运行,引起血液运行不畅,或致血离经脉而瘀积的内外因素,均可导致瘀血的形成。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 1气滞致瘀 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外邪闭阻,或情志郁结,致气机不畅;或痰饮等积滞体内,阻遏脉络,都会造成血液运行不畅,进而导致血液在体内某些部位停蓄成瘀。 2气虚致瘀 血液的正常循行依靠气的推动和统摄。气虚,一方面无力推动血液的运行,导致血行迟滞而形成瘀血;另一方面,气虚不能统摄血液,可导致血溢脉外为瘀。 3因寒致瘀 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若外感寒邪,人于脉内,或阴寒内盛,脉道挛缩,则血液凝涩,运行不畅

9、而致瘀。正如医林改错说:“血受寒则凝结成块。” 4血热致瘀 外感火热之邪,或体内阳盛化火,入于营血,血与热互结,煎灼津液,使血液黏稠而运行不畅;或热灼脉络,而迫血妄行,留于体内,导致瘀血形成。如医林改错所说:“血受热则煎熬成块。” 5血出致瘀 各种外伤,如跌打损伤、金刃所伤、手术创伤等,致使脉管破损而出血,成为离经之血;或血热妄行、气不摄血等各种原因而致出血,以及妇女经行不畅、流产等,如果所出之血未能排出体外,或未能及时消散,留积于体内而成瘀血。(三)瘀血的致病特点 1易于阻滞气机 气舍于血中,赖血的运载而达全身。瘀血形成之后,不但失去濡养作用,反而阻滞于局部,影响气的运行,故说“血瘀必兼气滞

10、”。气能行血,气机郁滞,又可导致血行不畅,因此常形成血瘀气滞、气滞血瘀的恶性循环。 2阻碍血脉运行 瘀血为有形实邪,无论是瘀滞于脉内,还是留积于脉外,均可导致局部和全身的血液运行失常,使脏腑功能发生障碍,如瘀阻心脉,可致胸痹心痛;瘀积于肝,可致胁痛癥积;瘀阻胞宫,可致痛经闭经等。 3影响新血生成 瘀血阻滞体内,失去了对机体的濡养和滋润作用。若日久不散,就会严重影响气血的运行,脏腑失于濡养,功能失常,势必影响新血的生成,故有“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之说。久瘀之人,常可表现出肌肤甲错、毛发不荣等,即是瘀血内阻,血虚不荣皮毛所致。(四)瘀血的病证特点 瘀血形成之后,停积于体内,不仅失去血液的濡养作用,

11、而且可导致新的病变发生。瘀血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疼痛 一般表现为刺痛,痛有定处,拒按,且多夜间更甚,或久痛不愈,反复发作。 2肿块 积于体表者则可见青紫肿胀,积于体内者则成癥块,按之有形而质硬,推之而不移,或有压痛。 3出血 血色多呈紫暗,或夹有瘀血块。 4望诊特点 面色、口唇、肌肤、爪甲青紫;舌质紫暗,或舌质有瘀点、瘀斑,或舌下络脉曲张青紫等。久瘀者则可见面色黧黑,或肌肤甲错,或红丝赤缕,或腹壁青筋暴露。 5脉象特点 常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等脉象。(五)常见的瘀血病证 瘀血致病,病证繁多。按病因分类,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津亏血瘀、湿滞血瘀、瘀热互结等。按部位分类,有血瘀于

12、脑、血瘀于心、血瘀于肺、血瘀于肝、血瘀胃脘、瘀阻胞宫及瘀积肢体等(图62)。三、结 石(一)结石的基本概念 结石是指在身体的某一部位,由多种因素作用而形成的坚硬如砂石样的物质。可发生于身体的多个部位,常见的有肝胆结石、胃结石、膀胱结石和肾结石等。一般而言,结石小者,临床症状不明显,且易于排出;而结石大者,则难于排出,留滞体内而致病,成为继发性病因。(二)结石的形成 结石的成因较为复杂,有些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常见的因素有: 1饮食不当 饮食偏嗜肥甘厚味,日久而蕴热于内,影响脾胃运化,湿热蕴积于肝胆者,发为肝胆结石;湿热下注,蕴结于下焦,使气机不利,而发为膀胱结石或肾结石。若空腹过食柿子等,可影响

13、胃的受纳与通降,发为胃结石。此外,某些地域的水质中,可能含有某种过量的矿物质或杂质,也是促进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 2情志内伤 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致胆气不达,胆汁排泄不畅,日久而煎熬成胆结石。 3服药不当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钙、镁、铋等,与浊物、水湿、热邪相合,致使脏腑功能失调,或药物沉积于体内而形成结石。 4体质差异 先天禀赋差异,或久病虚弱,对某些物质代谢异常,而形成易患结石病变的体质。 5寄生虫感染 虫体或虫卵往往成为结石的核心,尤其是蛔虫,常侵入胆道,而促进胆道结石的形成。(三)结石的致病特点 1多发于空腔性脏器 结石多发生在脏器的管腔内,如胆囊、胆管、肝管、肾盂、输尿管、膀胱和胃腔

14、等。因为这些空腔性器官,主传导水谷和化物,以降为顺,以通为用。若传导失常,浊物内停,阻滞气机,则易酿成结石。 2易阻碍气机 结石为有形病理产物,停留在脏腑器官内,多易阻滞气机,影响气血、水谷、水液等运行与排泄。如胃内结石,阻滞气机,影响水谷的腐熟和传输。胆内结石。影响肝胆气机疏泄以及胆汁的正常排泄。肾与膀胱结石则致气化不利,影响尿液排泄。由于气机阻滞,不通则痛,故结石病证常常发生疼痛。 3易损伤脉络 结石阻于肾、输尿管和膀胱,常可损伤脉络,导致血溢脉外,而出现血尿。(四)结石的病证特点 1疼痛 结石阻滞气机,故常常导致疼痛。结石性疼痛具有阵发性、间歇性发作的特点,发作时剧痛难忍,甚则绞痛,而缓

15、解时一如常人。亦可呈持续性疼痛,或为隐痛、胀痛、钝痛等。疼痛部位常固定不移,亦可随结石的移动而发生部位的改变。 2病程较长 结石多为湿热蕴结,日渐煎熬而成,故大多数结石的形成过程缓慢而漫长。结石一旦形成后,常一时难以消除,故易反复发作。 3病情轻重不一 由于结石的大小不等,所停留的部位不同,故临床表现差异也很大。若结石小,或泥沙样,易于排出,则病情轻,有的甚或无任何症状;若结石大,甚或嵌顿于某个部位,则病情重,症状明显,发作频繁。(五)常见的结石病证临床以胆结石和尿结石最为常见。 1胆道结石 胆道结石是由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及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所引起的病证。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和有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