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_第1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备人:杨姗姗第一组围绕观察家乡景物、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来组织单元。 共选 编四篇课文,采用“三精带一略”的形式构建。选读课文中的山城 的雾可与之同步阅读。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 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内容主要有:认识 16 个生字,会写 33 个字;掌握一批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 文的主要内容。如,讨论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学习观察、展开 想象,如,想象“赶集似聚拢来”的景象,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 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 方面的作用,如,体会“横掠过湖面”的“掠”用得好,感叹“冒” 用得真好;积累课文中优美

2、的语言,如,要求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时要注意:落实导语中的要求;理解燕子 、古诗咏柳等 课文的实质是礼赞春天、赞美辛勤的劳动、赞美创造;把握荷花形象生动、容易在脑中形成画面的特点;弄清选编珍珠泉的主要 用意是引导学生注意身边的美景美物, 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铺 垫。“口语交际”提示了交际过程,强调了注意倾听的要求;“习作” 暗含了作文方法的导引,如,抓住特点写、按一定顺序写,充分表达 热爱家乡的感情;“日积月累”中的量词填空是夯实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基础的举措之一;“宽带网”例举中外名家的精彩描写,并要求学 生经常积累,能增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教学本单元时,有如下建议:1 、整体感知

3、单元主题。充分发挥教材主题组元的特点, 在课堂上留出一节课时间让学生整体感知本组教材,要求会通读课 文,初步知第一单元备课执教人:陈雪梅道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通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意见 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或印象, 老师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本单元文章内 容和形式上的特点,使学生学得明白,学得有兴趣。这是一种新的课 型,老师们可以大胆尝试,如果有效,可以继续探索完善。2、美文美读。利用本组教材的内容及语言优势,在课堂 教学时让学生与文本、 与语言亲密接触,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 感受能力。3、语言积累。积累的形式有读、背、抄,可以分层要求, 重在效果检查。 如果有可能, 还可与自主八分钟结合

4、搞一次小小的朗 读展示会。4、资源拓展。关于春天,有很多美文、美诗、美画、美 歌,教学时,可以有意识地加以拓展。对本单元出现的郑振铎、叶圣 陶等文学家老师应该做必要的介绍,帮助学生积累一些文学常识。5、读写结合。这是语文学习的一条基本规律,这条规律 在教材编写中体现得很充分,教学时,要把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积累 和迁移综合起来考虑,时时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画心中的美 景,提倡平时的小练笔,这样划整体为部分、划难为易,可以提高学 生的写作兴趣,继而提高写作能力。建议每个单元教学用 1314 课时1、燕子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 夺目、百花争艳

5、、波光粼粼”等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3、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 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 感受燕子的美, 春光的美, 体会春天给人们带 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课前预习:1、熟练地朗读课文。2、词语:俊俏、吹拂、舒展、伶俐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熟练地朗读课文。3、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

6、小燕子, 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 剪彩云, 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 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 谁来读读。二、初读课文体会1、明确自学要求。(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 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2)理解词语的意思。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三、学习第一自然段这篇文章写的确

7、实很美。 下面仔细读第一自然段, 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 燕子是什么样的。1、学生自由读。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3再读这一段。, 思考: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4、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5、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 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

8、写。6小结朗读第一自然段。背诵第一段五、布置作业。作业本1、2、3、题。第二、三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2、3、4自然段,背诵第2、3、4自然段。2、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 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 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2、我们再读第二自然段。(1)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 用?(2)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 天的草

9、、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5)读、背第一-三句。4、学习第四句。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2)“增添”是什么意思, “生趣”是什么意思?(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 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 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5、指导按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燕子飞行的情景

10、,燕子飞得很快,很轻)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板书:斜、掠过、唧)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 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 优美。(学生练读)8、师:“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 这句读一读?领略一下其中的美。三、学习第四自然段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

11、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 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 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 同学们想一想, 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 (这一定是赞美 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

12、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 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 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10、看图试背。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五、作业。作业本第4、5、6题。六、拓展训练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散文,全篇文章的语言轻快明丽,描写准确生动。我在教 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情趣,用叶圣陶老师说过的话就是:“一字 未宜忽,语语捂其神。 ”用这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学习,进行语言文 字的训练,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中,重点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燕子的外形,

13、飞 行的动作这些片段来学习,突出对燕子喜爱的感情,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燕子外形的描写,感悟燕子的可爱活泼;运用 简笔画来表现燕子飞行动作等方法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赞美燕子,喜爱燕子。本课的教学有待改进地方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加强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让 学生主动学习成为有自学能力的学生。2、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 刀、万紫千红”等词语。2、背诵两首诗。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 感 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14、。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咏柳)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 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 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 “妆”“裁”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碧玉妆成一树高

15、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 长和柔软)(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 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2)指名读,师生评议。(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 长满了翠绿的新叶, 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 带!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

16、垂下绿丝绦。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 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四、背诵古诗。教学反思:语文教学, 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 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 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第二课时(学习春日)一、复习导入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

17、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 “泗”“滨”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 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 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2)指名读,师生评议。(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

18、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 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 但要是真正认识它, 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 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 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四、背诵古诗。第三课时(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占诗)一、指名背诵春日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二、识字写字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

19、是 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 左边是绞丝旁。裁, 与衣服有关, 里面是衣字: 剪, 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滨”字第 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 “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三、书写练习。四、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作业: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教学反思:教学中,我多次通过想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 白。如我让学生想象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将已有的对春天的认识, 在脑海中转变成一幅幅立体的、鲜活的画面

20、,学生的朗读比较有感情,这节课 我觉得体现了学生朗读有层次的提升。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也因此得以升华 此时,他们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这一过程,充实了诗句的内容3、荷花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 使学生了解荷花、 荷叶的样子和颜色, 从中培养 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 学生的美好情操。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 、“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 的意思。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 花的第4自

21、然段是难点。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看到 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教学时,教师要引 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 为什么看荷花; 接着要搞清楚荷花 开时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在学习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 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 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 学习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 着重理解“我” 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 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 的”的句式用自己的

22、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学习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 “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 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 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 动时 更美。还可发散思维: 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 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学生学习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题。1.板书课题,读题。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 (简介 有关荷花的知识。)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1.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 时

23、各是什么样子?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4.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6)破裂:出 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我看荷花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2.总结:第一段(1,2)写“我

24、”一进门就闻到花香。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五、总结学法。1.回忆旧知: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 ,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2.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习?(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 解词意。结合看图, 再读课文, 理解脉络, 了解大意。 结合看图, 细读课文, 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第二课时一、分组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导朗读。二、细读课文,深究文意。1.精读第1部分。(1)教师读第

25、1自然段,学生思考: “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 花的什么特点?(清香)(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 画下来。(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提示: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4)质疑:1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出示幻灯片,读读比比:A.分析比较上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 ;“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 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

26、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B.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2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 式说话。B.“才” “全” “还”表示什么? (花“刚开” “全开”“未开”。)3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姿势美?(想想、画画、议议。)(5)出示挂图:瞧,这就是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教师指图口述) :一眼看去, 微波粼粼的水面上, 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 透过荷叶的缝隙

27、我们看见一枝枝荷 花从水里探出头来, 就像穿着洁白的衣裙的少女, 在微风中亭亭玉立, 它们当中 有的花瓣已开放,露出了嫩黄的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待放;有的还未绽 开,刚吐花蕾。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 岸边丝丝垂柳轻拂着水面, 像一位老爷爷, 看着自己的爱女满池荷花, 不住点头称赞: 多么生动的一幅 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6)练习:刚开的白荷花()。2全开的白荷花()。3将要开的花骨朵()。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2.导读第3自然段。(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2)“看作”是什么意思?(

28、当作)(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 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这么多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一一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一一朵朵荷花 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 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3.自学第4、5自然段。(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 奇特的景象?(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 再集体说。(教师可出示幻灯进行点拨:“我”变荷花的情景; 风起时, “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 风过后 蜻蜓、小鱼告诉我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

29、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 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 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荷花清香四溢、 洁白无暇,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 的热爱之情。)(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提导书写生字。五、作业:抄写生字词;背诵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 句式写话。教学反思:第四小节中还有一处留白: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 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 荷塘的时间和

30、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 “蝴蝶飞过来, 告诉我她要为我授粉。 ”“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 ”“ 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在池塘游玩的乐趣。 ”等等。4、珍珠泉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检查预习,理解词语。2、

3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泉水吗?在哪里见过描述一下。2老师带领大家去作者的家乡珍珠泉看一看。(1)配乐教师范读。(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珍珠泉的美景。(3)问题:你想到了什么?描写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然后用 一个字来概括。(创设情境发展想像)二、自读课文1预习课文 (1)通过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自学生字,找 出不理解的词语。(2)提出不懂的问题。2.检查预习 (1)查字词,教师抽读。 (2)不理解的字词全班帮助解决。(3)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是否正确流利) 。(4)根据学生质疑解疑。(5)文章都

32、从哪几方面描写珍珠泉?读后说说体会。 (引导学生自主探 究)课下作业: 下节课我们全班同学要到珍珠泉做一次旅行, 请选择你认为珍珠泉最美 的景色,向同学做介绍。 自由结合小组合作。 可以有配乐、 有图画、导游做介绍、 游客谈感受。(通过动手、动口、配乐以及小组合作使学生理解文中的语言美, 学会欣赏美、表现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绘画、朗读、品味,感悟美景,并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把内 容写准确、形象的方法。背诵指定的段落。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1同学们旅行开始了, 小组以旅行团的形式进行汇报。 (品味语言的具体 形象)例:泉的位置:同学张贴绘画。导游配乐朗读。游客谈体会。同学评 议

33、。(从多种角度评价,加深学生对景物特点的理解,发展思维,丰富语言)2其他两个部分方法同上。3.重点指导学习水泡儿(有难度) 教师提示:文章最有趣的部分应是水泡, 作者是从几方面描写的?你喜 欢哪一部分?为什么?4.分四个部分进行指导背诵。5.师生共同朗读背诵, 我们都是小导游,让我们带领游客再一次欣赏珍珠 泉的美景。(配乐、看图、加上表情动作,感受美与作者产生共鸣)6.评价。你这次旅行愉快吗?谈谈感受。7.教师小结教学反思:着眼一“筛”,体会用词之精妙。学习语文其实就是学习语言的过程,对于 一些不同常规的用词点, 老师应该好好带领学生去体会。 本文在写珍珠泉的水 泡时, 有这样一句: “有时候

34、,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 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写阳光有见 过用照用射的,却很少用“筛”字,因此,教学时,我着重抓住这个词,让学 生来体会。我先让学生谈谈什么是“筛”?学生说:“筛”就是用竹子编起来 的,直到过滤作用的。比如在河滩上洗沙时,要把粗的石沙去掉,就利用筛孔 小而密的特点进行筛选。师:为什么说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而不说射下呢? 生:射下表示太阳光直射,而这里因为有密密的树叶遮挡着,太阳光不能直射 到。生:太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有些光线被遮住了,有些光线穿过缝隙,找 到地上,所以用筛下一束束金光。师:一个筛字看出树叶的密,看出阳光的

35、柔 和,真好!一篇美文对孩子的心灵的“诗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润物无声的 过程,这种影响既有感觉、思想认识等因素,也有表达情感的语言和方法的因 素,这两者是相互融合的,因此它对学生心灵的“诗化”是全面的。“心灵诗 化”的过程也是人文化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垫底的过程。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 乡的热爱。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 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课前准备: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2、搜集一篇描

36、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3、词语卡片课时安排:五课时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 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 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 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 让我们互相交流, 共同赞 美自己的家乡吧: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 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第二、三课时习作-、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 你们的介绍, 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 要知道,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