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油墨转移量到底精确测量_第1页
实验一:油墨转移量到底精确测量_第2页
实验一:油墨转移量到底精确测量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三:印刷原理实验指导书印刷原理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 印刷压力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 . 23-2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23-2二、实验基本内容 : 23-2三、实验仪器、工具及材料: 23-2四、实验原理: 23-2五、实验步骤: 23-3六、实验注意事项: 23-4七、思考题: 23-4八、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23-4实验二 综合性实验 建立油墨转移方程 23-5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23-5二、实验设备、工具及材料: 23-5三、实验基本内容 : 23-5四、思考题: 23-6五、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23-6附录一 印刷适性试验机的结构、调节与使用 23-7 印刷适性试验机简介 23-7一

2、、AIC2-5 型印刷适性试验机的构成 23-7二、“ AIC2-5 ”主机的功能 . 23-8三、“ AIC2-5 ”的匀墨系统 . 23-9四、“ AIC2-5 ”的注墨系统 . 23-11附录二 印刷适性试验机主机的调节与操作 23-13一 “AIC2-5 ”的印刷压力测定方法 23-13二 “AIC2-5 ”的印刷速度标定方法 23-15三 “AIC2-5 ”包衬的使用 . 23-18四 “AIC2-5 ”轮齿间的调整 23-19五 “AIC2-5 ”操作步骤 . 23-19实验一 印刷压力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本实验通过在不同印刷压力条件下, 用印刷适性仪打样出印刷样

3、张, 测试油 墨转移率, 从而了解印刷压力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 要求做出油墨转移率与印刷 压力的关系曲线,分析印刷压力对油墨转移率的影响。二、实验基本内容 : 使用印刷适性仪模拟印刷过程,通过调节印刷适性仪的印刷压力,测量油墨 从印版转移到承印材料上的墨量。三、实验仪器、工具及材料:AIC2-5 型印刷适性仪、匀墨器、精量注墨器、电子分析天平、调墨刀、烧 杯、玻璃板、油墨、纸张、汽油、棉花。样条准备: 纸张类型: 128g 或 157g 铜版纸裁切尺寸:55mm 340mm裁切数量: 20 条四、实验原理:印刷中的墨量可以用单位面积上的油墨重量,即 g/ m 2来表示,也可以用单 位面积上油墨

4、的体积,即 ml/m2来表示,还可以通过计算,用墨层厚度( 耐 来 表示。印刷前印版上的墨量叫印版墨量, 用 x 表示,印刷后转移到纸张或其它承印 材料表面上的墨量,叫转移墨量,用 y 表示。转移墨量 y 与印版墨量 x 之比,叫油墨转移率, 用百分率表示, 记作 f ,即: f = y/x x 100%以 x 为横坐标,分别以 y、f 为纵坐标,便可以作出 y-x 、f-x 曲线;分别叫 油墨转移量曲线和油墨转移率曲线。油墨转移量用称量法进行测量。 实验室测得油墨转移量的方法有两种, 方法 一:称量纸张印刷前、后重量的变化,计算油墨转移量 y,此方法受测定环境的 温、湿度影响,不够稳定和精确

5、;方法二:称量印版印刷前、后重量的变化,计 算油墨转移量y,此方法相对精确,但只适用于质地较轻、幅面较小的印版。本 实验采用方法二,通过测量印版辊印刷前、后的重量变化,其差值即为油墨转移 量。五、实验步骤:1、开机。打开AIC2-5型印刷适性仪前显示板上的电源开关,接通电源。2、 印刷速度的调整。在扇形盘上将速度类型选择滑档拨到“”位置,按下 主机右侧方的马达启动键并保持住, 转动速度调节器来调整速度,速度数值可由 前显示板的速度表读出,本实验速度设置为匀速 0.2m/s。3、印刷压力的调整。顺时针将印刷盘合压柄转到底,放上所需的印刷盘、纸条, 将扇形盘转到起始位置,红色指示灯亮,再将合压柄反

6、方向转到底,使印刷盘与 扇形盘接触,转动压力调节手柄将压力调到所需的量值,压力值可由标尺读出。 本实验应分别选择在不同压力下,进行打样测试,压力值分别为: 50N/100N/200N/300N/500N/625N/750N/900N。4、上墨、匀墨。根据IGT所提供的印刷盘、墨膜厚度及施墨量间关系表,计算出要达到印刷盘墨膜厚度为 3呵时,匀墨器上墨量。由于本实验使用的是5cm宽的包胶盘,根据表1可得,在匀墨器左半部加墨1.82cm3、右半部加墨1.16 cm5, 可以在印刷盘上得到10阿墨膜厚度,并可以上墨8次。要得到印刷盘墨膜厚度 为3冋计算方法如下:左半部加墨量:1.82 - 10X 3=

7、 0.546 cm3右半部加墨量:1.16 - 10X 3= 0.348 cm3在向匀墨器上加油墨时要使用IGT精量注墨器,上墨量可以精确到0.001ent施加所需墨量时,尽可能使油墨均匀的涂在匀墨器左右单元的前滚筒上, 之后合压匀墨90s,使油墨均匀分布在匀墨单元上后,将印刷盘在左单元匀墨60s 后,再移到右单元匀墨60s,便可以得到准确的油墨量。每一次印刷完成后,印刷盘必须很好地清洗,匀墨8次以后,匀墨器滚筒及 匀墨辊都要彻底清洗干净。5、称量方法。使用电子分析天平,称量步骤为:称量未上墨印刷盘重量 -天平清零一称量上墨后印刷盘重量(x)-天平清 零称量印刷后印刷盘重量(y)。即可得到印版

8、墨量x值、转移墨量y值。6试样印刷。在扇形盘上装上纸条,将扇形盘转到起始位置,红色指示灯亮, 将上墨后的印刷盘装在主机印盘辊上, 逆时针转动合压柄,先按下马达按钮保持 住,待马达运转平稳后,即按下印刷按钮,保持住直至整个印刷过程完成。将印刷盘清洗干净后,再匀墨。根据实验要求,调整相应的印刷压力,再进行称量、印刷。*注意* :不要让溶剂滴到匀墨器驱动装置中和快速匀墨辊的轴上,每次使用润滑油润滑驱动轴及辊轴!表1得到10.00 0.25ban的墨膜厚度所需的墨量印刷盘类型左半部力口墨量cm右半部 加墨量 cm上墨次数左边增加墨量cm右边增加墨量cm可再上墨次数铝盘1cm宽1.671.17380.7

9、938铝盘2 cm宽1.731.16200.720.0218铝盘3.2cm宽1.891.12140.7912铝盘5cm宽2.061.07100.828包胶盘2cm宽1.731.16180.690.0216包胶盘3.2cm宽1.801.15120.680.0310包胶盘5cm宽1.821.1680.610.046六、实验注意事项:1、详细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步骤、方法,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2、实验中使用实验设备要轻拿轻放,按正确使用方法操作,注意安全。3、仪器、设备清洗干净。4、AIC2-5型印刷适性仪的使用方法见附录一、附录二。七、思考题:1、 什么是油墨转移率曲线、油墨转移量曲线、油

10、墨转移系数曲线?2、印版墨量、转移墨量的各种称量方法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八、对实验报告的要求:1、实验名称、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仪器、材料。4、实验数据、图表及分析。5、收获与体会。实验二 油墨转移(综合性实验)建立油墨转移方程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本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在学习 印刷原理 课程基础上,综合运用理论知识, 利用印刷适性仪测试所需数据, 建立油墨转移方程, 探讨印刷工艺中影响油墨转 移的各种因素。 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经审核通过后, 根据试验方案进行实验。 用图表清晰地表示各个因素对油墨转移的影响, 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全 面分析,并说明对实际印刷的指导意义。二、实

11、验设备、工具及材料:AIC2-5 型印刷适性仪、匀墨器、精量注墨器、电子分析天平、调墨刀、烧 杯、玻璃板、油墨、纸张、汽油、棉花。样条准备:纸张类型:128g铜版纸、80g胶版纸、50g新闻纸裁切尺寸:55mm340mm裁切数量:各 50 张三、实验基本内容 :改变纸张、油墨、印刷条件等参数,建立油墨转移方程。 从下列四项实验中选择一项。实验一:改变不同纸张建立油墨转移方程 选用三种纸张:铜版纸、胶版纸、新闻纸 实验方法(供参考) :1、铜版纸上墨量: 以小墨量上墨法,起始墨量 0.1 ml ,递加墨量 3个 0.05ml、 递加墨量 3个0.1 ml ,递加墨量 3个 0.2ml2、胶版纸上

12、墨量: 以小墨量上墨法,起始墨量 0.1 ml ,递加墨量 2个 0.05ml、递加墨量2个0.1ml,递加墨量3个0.2ml,递加墨量2个0.3ml3、新闻纸上墨量:以小墨量上墨法,起始墨量0.1ml,递加墨量3个0.1ml、递加墨量3个0.2ml,递加墨量3个0.3ml实验二:改变不同油墨粘度建立油墨转移方程选用三种油墨:原墨,加 2调墨油的油墨、加 5调墨油的油墨 实验方法(供参考) :1、铜版纸上墨量: 以小墨量上墨法, 起始墨量 0.1ml ,递加墨量 3 个 0.05ml 、 递加墨量 3 个 0.1ml ,递加墨量 3个 0.2ml实验三:改变不同印刷压力建立油墨转移方程选用三种

13、印刷压力: 300N、 625N、 900N 实验方法(供参考):铜版纸上墨量:以小墨量上墨法,起始墨量 0.1ml ,递加墨量 3 个 0.05ml 、 递加墨量 3 个 0.1ml ,递加墨量 3个 0.2ml实验四、改变不同印刷速度建立油墨转移方程选用三个印刷速度: 0.2m/s 、0.4m/s 、0.6m/s 实验方法(供参考):1、铜版纸上墨量: 以小墨量上墨法, 起始墨量 0.1ml ,递加墨量 3 个 0.05ml 、 递加墨量 3 个 0.1ml ,递加墨量 3个 0.2ml四、思考题:1、纸张影响油墨转移方程的哪个参数?如何影响?2、油墨如何影响油墨转移?3、印刷压力如何影响

14、油墨转移?油墨转移方程的参数与印刷压力有什么关联?五、对实验报告的要求:1、实验名称、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方案。4、实验仪器、材料。5、实验数据、图表及 分析。6、收获与体会。附录一印刷适性试验机的结构、调节与使用-印刷适性试验机简介1.型号2.压力3.压钮4.加速符号5.毛刷6.上轴合成钮7.上印盘轴8.下印盘轴9.下合压轴10.三个小孔11.大螺丝12.小螺丝13.下压力14.启动钮15.速度表盘16.时间增减钮17.时间调节钮18.速度调节钮19.开关20.显示灯21.时间表22.调下压力钮 23.速旺档24.扇形轮15.红灯16.调上压力钮17.调速度钮 28.开机钮图1 AI

15、C2-5型印刷适性试验机结构图一、AIC2-5型印刷适性试验机的构成AIC2-5型印刷适性试验机(以下简称“ AIC2-5”)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1. “ AIC2-5 ” 的主机它是“ AIC2-5 ”的印刷部分,也是印刷适性试验机的核心部分,“AIC2-5 ”的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一个扇形盘和两个间隔距离为7cnm勺上、下轴组成,轴 上可以安装印刷盘。扇形盘相当于印刷机的压印滚筒,印刷圆盘相当于印刷机的 印刷版滚筒。2. “ AIC2-5 ”的匀墨系统此系统是“AIC2-5”的供墨系统,可以给印刷盘提供厚度均匀的一定量的油3. “ AIC2-5 ”的注墨系统该系统是“ AIC2-5”精密的

16、油墨计量供给的器件,精密度可达0.01cm34. “ AIC2-5 ” 的附件“AIC2-5”的附件可按测试项目选择,选择合适的附件和主机相配合进行印 刷适性的测试。二、“ AIC2-5 ”主机的功能1. “ AIC2-5 ”型号的含义“AIC2-5”表示了此试验机的主要性能,说明该机能进行加速、匀速以及时 间间隔的印刷。其中“ A”表示加速运转,“ I ”表示时间间隔,“ C”表示匀速 运转;“ 2”表示主机上有两个印刷盘,“5”表示扇形盘的宽度为5cm2. 主机面板图示符号的含义在主机正面各操作按钮旁均有一些指示符号,它们的含义见表1。表1红色符号标 志含义表示凡是在“ AIC2-5 ”面

17、板上标有这种符 号的,在这个范围内就可以进行加速运 转。表示在这个范围内不能进行加速动转表示在这个范围内可以进行匀速运转L表示低速运转H表示高速运转,但不能超过7m/s的红线T表示增大数值表示减小数值ON表示打开OFF表示关闭在操作使用这些按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在图1印刷盘7的上方标有“/”这两种符号,说明在这个印刷盘的位置 上能进行加速或匀速的印刷。而在印刷盘 8的下方只标有“”这一种符号,说明 在下轴的位置上只能进行匀速印刷,而不能进行加速印刷。 图1中的24代表的是扇形盘,在它中央23速度档左、右角上各标有“/及 ”这两种符号。意思就是当进行加速印刷时,要把滑块拨到最左边的加 速档上

18、。当进行匀速印刷时就要把滑块拨到最右边的“”匀速档上。但是要注意 拨动滑块时,必须把扇形盘转到启动位置,也就是扇形盘右上方的红灯亮的位置方可拨动。 图1中18为速度调节钮。在L处标有“,,/”三种符号,说明在低速 下进行印刷时可以采用匀速、时间间隔以及加速的运转。在H处只标有“及/”这两个符号,并注明最大加速度为7m/s,说明在高速下可以进行匀速和加速印刷, 但在进行加速印刷时不能超过7m/s。 图1中17代表时间开关钮。在其上标有“及”两种符号,说明在使用 时间间隔时,不能在加速印刷的情况下使用。3印刷适性试验的工艺条件 匀速印刷:速度可以在0.2-5m/s之间进行调节。 加速印刷:通过一个

19、特殊的速度转换器得到加速度,其速度随着印刷样条 的长度均匀地增加,其加速度可以在0.6-7m/s的范围内进行调节。 印刷压力:印刷圆盘与扇形盘之间的压力可在 0-1000N范围内调节(配有上 下两个压力区)。 湿式印刷油墨叠印及时间间隔。“AIC2-5”上配有时间钮,时间可以在的范围内进行调节。这样 它就能进行湿式印刷中油墨的叠印,找到最佳的叠印时间。三、“ AIC2-5 ”的匀墨系统1 匀墨系统的结构匀墨系统是由两个输墨装置组成的, 每个输墨装置都包括二个弹性胶辊,个金属辊(其中一个是串墨辊,一个是主动辊),还有两个装印刷盘的轴,如图21.印盘轴2.印盘3.小串墨辊4.销子5.大串墨轴6.从

20、动辊图2匀墨系统结构图7.开关钮8.串墨搬手9.主动辊这种匀墨装置匀墨时温度不会升高,滚筒和辊子的尺寸局限在很小的公差范 围内。输墨装置的表面积大,可以得到精确的墨膜厚度。因为它具有两个输墨装置,这样就可以同时进行两种颜色或两种类型油墨的 测试,从而使油墨在两个墨层厚度下进行测试成为可操作的现实。匀墨系统的加墨量,印刷盘着墨次数以及补充墨量的关系, 可参阅表2,表3。表2小量测试用图表印盘宽度cm印盘个数(个)墨膜厚度口 m为 1cm3的墨得到的)用两个印盘时所需再加的墨量(cm3)得到8g m的墨膜厚 度所需的墨量(cm3)118.190.98128.050.031.00218 . 041.

21、00227.760.071.033.217.881.022.227.480.101.07517.651.04527.090.151.14表3得到10.00 0.25ban的墨膜厚度所需的墨量印盘 类型左半部加墨量cm3右半部加墨量cm3上墨次数左边增加墨量cm2右边增加墨量cm3可再上墨次数铝盘1cm宽1.671.17380.7938铝盘2cm宽1.731.16200.720.0218铝盘3.2cm 宽1.891.12140.7912铝盘5cm宽2.061.07100.828包胶盘2cm宽1.731.16180.690.0216包胶盘3.2cm 宽1.801.15120.680.0310包胶盘

22、5cm宽1.821.1680.610.0462匀墨系统操作方法 起始位置:将手柄置于顶端上面的凹槽处,装上两个墨胶辊5及3。 匀墨:在金属辊6上加入所需的墨量,沿全长均匀分布。放下手柄8使匀墨 系统运转,90秒后油墨分布均匀,这时就可以把印刷盘2插入印刷轴上匀墨30秒, 然后拿下来插入图1中的印刷轴7上进行印刷。四、“ AIC2-5”的注墨系统1. 注墨系统的结构注墨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千分尺螺旋,墨缸,喷嘴,如图3所示。下面分别介绍。1.注墨嘴2.紧定套3.尼龙柱塞4.轴套5.套筒图3注墨系统结构图 千分尺螺旋:包括计量套筒,轴套和螺杆。计量套筒刻度的读数从02cm3, 分刻度值为0.1c

23、m3。轴套圆刻度从09,刻度值为0.01cm3。 墨缸:内部装有尼龙柱塞,它和简体配合得很精确。柱塞借助钩子与千分 尺上的螺丝相连接。拧动轴套,便能准确地吸墨和挤墨。 喷嘴:吸墨管前部的喷嘴有一小孔,把它紧贴在墨缸上,油墨通过小孔喷 出。由于小孔很小,使挤出的油墨具有较高的精度。2. 注墨系统的操作方法装墨:按照图3所示拧开紧定套2,卸下喷嘴1,转动轴套4,使活塞下降。用 调墨刀将待测的油墨徐徐的压入墨缸,务必不使其产生气泡,至适量为止。然后 把喷嘴盖上,装上紧定套,转动轴套4,油墨即从喷嘴挤出。记取刻度值(最好使 轴套上的刻度0与计量套筒的0刻度对齐),等待使用。3. 墨膜厚度的计算墨膜厚度

24、的计算通常须按照表2、表3进行。表2是为1cn?的墨量可以得到的 墨膜厚度和要得到8卩m的墨膜厚度的墨量而设计的。表 3是为得到10.00 0.25 卩m勺墨膜厚度所需的墨量而设计的。例如,要在印刷盘上得到2.4卩m勺墨膜厚度,用5cm宽的胶盘,可以采用两 种方法得到。方法I :用表2供给印盘一次或二次墨量的方法。 在表2中查到5cm宽包胶盘一 栏,查到上墨量为1.04cm3的墨量得到的墨膜厚度为8卩m那么得到2.4卩m勺墨 膜厚度就可以计算出来,计算式为1.04cm3* 8 fl mx 2.4卩m 0.31cm3。在匀墨器 上注入0.31cm3的墨量,匀墨后就可在印盘上得到2.4 i m勺墨

25、膜厚度。方法2:用表3可以在印盘上得到多次的2.4 i m勺墨膜厚度。在表3中找到5cm 胶盘一栏,先计算出左边的上墨量,计算方法同上,1 .82cm3* IO l mx 2.4l m-0.44cm3,再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右边的一 上墨量,1.16cm3* IO i mx 2.4 i m0.28cm3。根据计算结果分别在匀墨器左右两边注墨。匀墨90s再把印刷盘先放到左边匀墨30s,再放到右边匀墨30s,此时所得到的印盘上的墨膜厚度为2.4 i m 按照此方法可以连续供给印盘 8次墨。第9次再上墨时就要按照表中所规定的量补 充油墨。“AIC2-5 ”的附件很多,测试功能也很多,如测试纸张表面强度

26、用的“韦氏 棒”,测试印品摩性用的“摩擦仪”以及供测试用的印刷盘系列等。印刷盘大部 分是铝制和包胶盘, 也有部分网点盘, 金属丝盘 (供凹印用 ) 等等,这一系列附件 将在以后的测试功能中一一做介绍。附录二印刷适性试验机主机的调节与操作一 “ AIC2-5 ”的印刷压力测定方法1. 实验目的在一般的印刷机上,印刷压力是通过在印版和压印滚筒间的固定距离上加入 可压缩性草料(即包衬)进行调节的。这种可压缩性随所施加的力而有所变化。 故印刷机的印刷压力来源于包衬的压缩变形量。若包衬的压缩变形变化,则印刷 压力也变化。印刷在压力“ AIC2-5”中,是由轴带着印刷盘被一个趋向扇形盘的弹簧拉着 而产生的

27、,没有固定的距离。同时这个弹簧的压力,在每次的实验中都能调节到 同样的数值,重复性好,能保证实验的精度。长时间使用的弹簧被拉长后,可以 能过测力计重新进行标定。2. 实验原理当发现“ AIC2-5 ”的印刷压力有不稳定的现象时,可把压力计装在主机面板 的上轴7或下轴8上。也就是说,校准下轴的印刷压力时,就把压力计装到下轴, 使压力计中间的一个弹簧片和扇形盘相接触。在扇形盘和印刷轴之间加大负荷 时,弹簧片产生反应,从压力计上就可看到印刷压力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施 加已知负荷来标定印刷压力。3. 实验器材标定印刷压力采用:“压力计”。其结构如图 4所示。由支撑架和片式弹 簧组成。1.样条2.毛刷

28、3.压力表4.压力计图4印刷压力校正仪结构图4实验步骤(1)压力计标定的步骤: 调整主机:在“ AIC2-5 ”主机的扇形盘上不加放包衬,并把它放到起始位 置。 安装压力汁:若校正上轴的压力,应把一个黑胶圈装在主机的上轴上,再 把压力计整体装入。在印刷压力为零时,把压力计的零点调整好 ( 可以转动压力 计上的表盘进行调整 ) 。 标定:先合压,使压力计的表架上弹簧片与扇形盘面接触。然后再转动印 刷适性试验机主机上的加压旋钮 26(图1),使其施加一定的压力。此时表盘上的 表针就要产生偏斜,读出表针上的读数。用这个数在图 4-1的压力图表中查到相 对应的压力值, 此数值就是主机上的压力值。 把这

29、个数与实际施加的压力数值相 比较,如果数值相等, 则说明压力是精确的, 如果有差别, 则悦明压力需要校准。(2)印刷压力的调整: 在印刷适性的实验中,印刷压力往往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实验前必须把压 力调整到要的数值。调整的方法是:在图 1中先把扇形盘上 24转到启动位置,再把印刷盘滑入第 一个印刷轴7上。把合压钮6按逆时针方向转到0隱,合压。旋转调压手柄26,把 压力数值2调到所需要的数值上。再把合压钮6按顺时针方向转到OF处,使其离 压。此时可以看到印刷压力比所调整的数值略大一些,但是合压后压力值到位。 这是正确的。绘制一条校准曲线:根据图 4-1 绘制。5. 实验结果分析校准压力表的纵轴代

30、表压力计表盘上的读数值,分度值为0.001mm横轴代表“ AIC2-5 ”上所施加的印刷压力值。为了绘制校准曲线,首先把压力计装在上 轴上,主机上的压力调节到20N,合压,使压力表盘的指针运动,记下表盘上的 读数,然后离压。 此时压力计上的读数可以在已知的压力图表中查到。 所查到的 数值就是当主机上的压力为20N时的真正压力值。接下来逐步提高主机上的压力, 按照前面的标定方法进行测试, 再从图表中 找到第二个点。以后的点依次类推,可以得到很多的点。在绘制曲线时,横坐标为主机上所施加的压力值,纵坐标为实际的压力数值。各点的连线即为压力校正 曲线。Hit压力计标准曲线表:th:Ir-liilrT:

31、i,r-1图4-1压力计标准曲线标1:圖ILZiLL!.l; I .1-:ijf i=.JM; I.frJ.8009001000N1600注意:当压力计与扇形盘相接触时,不能转动扇形盘,否则压力计会被损坏。二“ AIC2-5 ”的印刷速度标定万法1. 目的在印刷机上印刷速度是用张/小时或转/小时来表示,其数值的大小可以调 节,而且全部采用匀速印刷。在“ AIC2-5 ”上安装了一个电力传动装置,通过速度转换器,可以获得理想 的匀速和加速。在这两种速度范围内,又可获得许多不同的速度。为了保证实验 的精确度,速度要定期标定。2. 标定原理标定方法如图所示。把一条腊纸压在滚轴下方,滚轴下方有一个记录

32、针。当 通电时,电磁感度线圈产生感应,把软铁吸过去,使弹簧产生了伸缩。通过它们中间的一个支点使记录针也产生运动,这样在记录针所接触的蜡纸上就得到划 痕,根据划痕可以算出主机的印刷速度。3. 器材附件检测印刷速度采用“印刷速度检测仪”,结构如图5所示,由速度检测盒及压纸辊和走纸轨道三大部分组成。材料标定所用的材料包括腊纸,包衬(纸包衬或者胶包衬),5cm宽的铝印盘。1 .铝印盘2 .滚轴3 .速度计4 .电源线5 蜡纸条6 指示灯7 开关 图5印刷速度校正仪结构图4. 标定步骤(1)速度标定步骤:在“ AIC2-5 ”的同一速度档中可以进行匀速也可以进行加速,因此,只要标 定出其中一个速度就行了

33、,另一个相对应的速度也就可以测出了。 下面举匀速一 例说明标定方法。 调整主机:把扇形盘中央的滑块拨到匀速位置上,在扇形盘上安装包衬, 并旋转到启动位置。印刷压力调整到352 选择速度点:测定23个点就可以了。选择一个高速2m/s,再选择一个低 速 lm/s。 安装速度检测仪:把主机上的毛刷 5取下,把速度检测仪插入此孔内,位置放正,并拧紧螺丝。在主机的第一个印刷轴上装上 5cm宽的铝盘。 装腊纸条:把腊纸条的反面朝上,红面朝下。从测速器上的弹簧下方穿过 去,再经过滚轴下方压轮紧贴着从轨道上穿过去, 前端夹到扇形盘的前夹口处夹 紧。标定:此操作需要两个人同时进行。一个人按动测速器上方的按钮6,

34、个人操作主机,开机,合压,启动扇形盘。在按动扇形盘启动钮的同时也要按动 测速器上的按钮6,使它们同步工作。这样就得到了一个测试条,用同样的方法 可以得到另一个测试条。(2)印刷速度的调节进行印刷适性实验之前,一般要对印刷速度进行调节。首先在马达不开动的 情况下,检查一下速度表盘中的指针是否指在零位上。 如果有偏差,则可拧动图1中速度表盘15上的小螺丝予以调整。当要更换速度或是进行第二次开机工作时,都要等速度指针回到零位后才能进行。具体的调整方法是,首先要设定是在什么速度下操作。把图1中扇形盘24中心的滑块23调整到匀速位或加速位。拨动速度钮18调整好是在高速HTT工作,还是在低速L下工作。然后

35、后用速度调节钮27把速度大小调整好。调整时,先按动 开机钮28,使速度表盘15中的红色指针稳定,再转动速度调节钮27,调整到所需 要的速度。9 Bern團5-12.Bern伯.Sum5 实验结果分析(1)恒速计算法定期的标定。分析标定试条,首先要从开始点记录20cm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找出几条 连续的线段。从该连续线段的第一个线段的端点量到最后一个线段的端点,记录这段距离的长度,以及这段中间有几条线段。例如图5-1 , 7条线共计9.8cm,此 时速度V可以利用下式计算出来:V=M/X*100式中:V实际使用的印刷速度m/sM 连续几条线段的长度 cmX在M中的线段数100 电流的频率比较结果:V= 9.8/7 x 100=140cm/s=1.4m/s,比较测出的速度与主机上所采 用的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