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_第1页
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_第2页
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_第3页
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_第4页
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王维桃源一向绝风尘,到门不敢题凡鸟,城上青山如屋里,闭户著书多岁月,柳市南头访隐沦看竹何须问主人东家流水入西邻种松皆作老龙鳞注: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嘲讽嵇喜是凡鸟”。清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造其门观竹,讽啸良久”。(1)这是一首写访隐者不遇”内容的诗歌,请分析颈联的作用?(4分)(2)从全诗看,作者主要表现了哪两种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颈联

2、描写了吕逸人居所附近流水淙淙,环境清幽,青山妩媚,流水多情,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绝妙境地。(内容1分,内容特点:环境清幽1分)两句环境描写,一则照应开篇的绝风尘,二则生动地点明吕逸人居所出门即见山,暗示与尘市远离,抒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照应前文”价,隐逸情趣”1分)(2)这首诗,既写出吕逸人长期绝风尘”的超俗气节,句句流露出对吕逸人的钦羡之情,以至青山、流水、竹、松树,都为诗人所爱慕,又充分表现了诗人向往归隐的情思。(钦羡”纷,向往归隐"2分)1 .作者在诗中写了吕逸人的隐逸生活,请结合全诗概括说明2.请赏析第三联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1)首联作者以桃花源来比吕逸人住处,表现其超尘绝俗

3、的形象;(1分)颔联运用典故写其对隐逸生活的敬仰;(1分);颈联表现其隐居环境的清幽;(1分)尾联从正面写其隐逸闭门著书的生活。(1分)(2)青山如屋里”,点明吕逸人居所出门即见山,暗示其远离尘市,(1分)东家流水入西邻工写其附近流水淙淙,环境清幽,(1分)两句既写出了优美如画的风景,(1分)又写出了吕逸人隐逸生活的情趣。(1分)三:【注】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桃源一向绝风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二向"、绝风尘”分别与哪两联相照应?(3分)颈联中吕逸人的居所有什么特点?颈联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4分)吕逸人最令作者尊敬的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吕逸人的尊敬的,请结合诗句说明。(3分)参考答案用典(桃源”化用陶渊明桃花源”)(1分)。尾联(1分)、颈联(1分)(也可直接用原文回答)。出门即见山,远离尘市(1分);流水经过东家流入西邻,流水淙淙,依山傍水,环境清幽(1分)。两句环境描写,烘托了吕逸人的隐者形象(1分),抒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1分),抒发了作者对吕逸人的景仰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1分)。(答出其中两点得2分)长期隐居,不求功名(1分)。访人不遇,心中没有不悦,而是借用典故来表达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1分),即使没有遇见主人,看看他的住处也满足了(1分)。注释裴迪,王维诗

5、友,早年同居终南山,后常伴王维隐居桐川,游览赋诗,琴樽相乐。新昌里,即新昌坊,在长安朱雀街东自北数第八坊(见长安志)。吕逸人:不详何人。逸人,古代称隐居之人。遇:会见。桃源:即桃花源,此指吕逸人隐居之处。一向:从过去到现在的一段时间。绝:断绝,隔绝。风尘:指尘俗的世事。柳市,汉长安地名。汉书游侠传载:万章。字子夏,长安人也。长安炽盛,街闯各有豪侠,章在城西柳市,号西城万子夏。”此亦借指吕逸人隐居之处。隐沦:隐士,隐居之人。题凡鸟:典出世说新语简傲。魏嵇康与吕安两人平素非常要好,只要一想念对方,即使身在千里之外,也要命驾专程前去探望。有一次,吕安来看嵇康,正巧嵇康不在家,康兄嵇喜前来迎接。吕安不

6、进屋,只在门上写了一个凤”字就走了。嵇喜看到了这个凤”字后,感到非常高兴,认为是吕安在表扬他。他哪里知道,这个凤”字是吕安对他的讥讽,认为嵇喜这个人只不过是一只九鸟”而已凡”与鸟”这两个字合写,就是凤”的繁体字字形。作者在题凡鸟”前加不敢”,有两个意思:一是此次来访未遇主人;二是赞扬吕逸人家不俗气。看竹:典出晋书王羲之传。王徽之见吴中一个大夫家有好竹子,就去观赏。到了那里以后,在竹林中讽啸了很长时间。主人请他坐下,他仿佛没有听到。在他要回去的时候,主人把门关上,留他赏竹,尽欢而散。作者在此用典,也有两个意思:一是未见到主人;二是作者与主人不外,尽管主人不在家,仍可留下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何须:

7、何必,哪里还用。屋里:室内。唐朝杜甫见萤火诗: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前星宿稀。”唐朝姚合咏破屏风:残雪飞屋里,片水落床头。”闭户:闭门,关门。种松:栽种松树。龙鳞:谓古松躯干如龙鳞。这里用它来形容老松树的表皮呈现出鳞的形状,很老了。参考译文吕逸人隐居之地方,与尘俗世事隔绝。我专程来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来访未遇主人,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何必询问主人。城上的青山好像在室内一样,东邻流动的水流入西边邻居。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的时问已经很长了,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老了,树的表皮都象龙鳞一样。赏析: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律诗,此诗写得轻松愉快,颌联用典饶有幽默感。颈联造句颇巧,

8、出句城外”与屋里",对句东家”与西邻”均自相对仗,而又共同与邻句相对仗,这样便增加了语气流通的力度。末句种松皆作老龙鳞工因是对出句多岁月”的补充,但又作为一种意象。此诗格调清新,别开生面。多处用典,却贴切自然。写景轻描淡写,如话家常,却轻描之中有致,淡写之中有奇,极赞吕逸人闭户著书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艳羡绝风尘”的情怀。王维和裴迪是知交,早年一同住在终南山,常相唱和,以后,两人又在桐川山庄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事迹未详。这首诗极赞吕逸人闭户著书的隐居生活,显示了作者艳羡绝风尘”的情怀。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借

9、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着一虚笔。于长安柳市之南寻访吕逸人,跟一实笔。一虚一实,既写出吕逸人长期绝风尘”的超俗气节,又显示了作者倾慕向往的隐逸之思。到门不敢题鸟,看竹何须问主人。”访人不遇,本有无限懊恼,然而诗人却不说,反而拉出历史故事来继续说明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凡鸟”是凤”字的分写。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王维到门不敢题凡鸟工则是表示对吕逸人的尊敬。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造其门观竹,讽啸良久”。

10、而此诗何须问主人”是活用典故,表示即使没有遇见主人,看看他的幽雅居处,也会使人产生高山仰止之情。上一联借用典故,来表示对吕逸人的敬仰,是虚写。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工写吕逸人居所的环境,是实写。城上”,一作城外”。青山如屋里”,生动地点明吕逸人居所出门即见山,暗示与尘市远离;流水经过东家流入西邻,可以想见吕逸人居所附近流水淙淙,环境清幽,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绝妙境地。青山妩媚,流水多情。两句环境描写,一则照应开篇的绝风尘,二则抒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最后从正面写隐逸。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时间闭户著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这就更为诗人所崇尚。松皮作龙鳞,标志手种松树已老,说明时间之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