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测量技术管理制度_第1页
矿井测量技术管理制度_第2页
矿井测量技术管理制度_第3页
矿井测量技术管理制度_第4页
矿井测量技术管理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谢谢观赏矿井测量技术管理制度1矿井测量技术管理制度为了贯彻GB/T190012000,建立地测科的测绘业务质量标准,杜绝测量事故的发生,实现煤矿测量工作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使煤矿测量更好地为煤矿安全和生产服务,更高效合理开采煤炭资源,依据煤矿测量规程和本矿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本制度。1 、总则1.1 、煤矿测量是矿山生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建立井上下测量控制系统,测绘各种矿图,井巷给向、钻孔定位、大型设备安装定位,监督施工单位按设计施工,开展岩层移动观测,参与保安煤柱设计,为安全生产服务。1.2 、为了不贻误地测科正常工作,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圆满地完成工作,地测科应严格执

2、行岗位责任制(责任明确,分工详细,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个人)。1.3 、组长作为安全、技术总负责人,全面对安全质量负责,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指导纠正、整改,主要抓地面控制的建立、验证、地物调查、贯通测量,仪器年检,主抓的工作有失误要承担责任。1.4 、组长负责资料管理,既要保证齐全,又要保证精度。对大巷导线和工作面导线平差要亲自策划,制定方案。另外要亲自抓成果的整理,成果不齐全、图件缺失、精度超限,要承担责任,并处以相应的罚款。1.5 、组长要指导大巷、工作面巷道的掘进,按规程要求要做到谢谢观赏检核、闭合,确保巷道方位正确,精度满足要求。在作业中要合理安排躲避洞、独头巷、联巷和剖面测量,在工

3、作面贯通后及时测闭合导线及整理贯通总结,对提出的成果和填绘的图件要校对。负责安装工程几何关系的计算、校对、标定工作。负责地面地形图补测和钻孔标定工作。测量过程中要对后视人员进行交点,工作面出现偏差,成果出现错误,造成损失的,组长要承担责任。1.6 、技术员在组长领导下,负责本组的测量技术工作,与施工单位保持密切联系。根据工程进度和要求,进行资料计算并安排好测量方法,及时准确地配合生产;编制重要工程、贯通工程的实测方案及测量误差预计;验算工程设计数据;发现问题要及时和矿方联系解决。准备内外业需要的资料、仪器和工具,向施测人员进行业务交底和说明注意事项。负责填写测量业务联系书及有关的进度等报表,发

4、给相关单位,并相应说明注意事项。检查内外业成果,并及时填绘相关图纸,向相关单位提供测量资料,保证图纸资料齐全、准确。1.7 、仪器管理员负责本站仪器的常规检查和仪器性能开发工作,使仪器充分发挥作用和保持完好。对不了解仪器使用性能者,不准擅自摆弄仪器,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坏;学习仪器操作,应在有经验的同志指导下进行。不准在地面上拖拉;仪器严禁烈日暴晒和冒雨作业,仪器沾雨、雪、湿气时,要及时擦干净并晾干,装入箱内;仪器升井、脚架升井,管理员要清洗擦净、凉干后,装箱,锁好仪器库;由管理员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建立仪器档案(包括登记卡片和鉴定记录),负责仪器充电并做好记录。1.8 、测工服从组长及技术员的领

5、导,后视点要有组长(技术员)对后视人员进行交点,前后视人员照灯、找点和量仪高、觇标高要认真仔细,按要求作业。避免观测和记录人员,在观测计算过程中出现差错。负责做好测量仪器、工具的保管及维护工作,经常清尘、通风、防潮,保持仪器完好,若有损坏要及时向站长汇报。负责检查填图工作及中、腰线的标定工作。配合组长及技术员做好重大工程和贯通的标定施测工作。配合技术员建立井上、下平面和高程控制系统。认真学习测绘理论和测绘技术,提高业务水平。2、放线测量2.1 、委托书要求技术组(提前两天)提交,内容包括(标定要素、标定要求,并且有图名、图号、日期、具体任务和技术组长手工签字)。2.2 、联系书编写一式三份(重

6、要工程开口、变更和变坡等),要求必须在施工单位施工前下发:内容包括详细的文字描述(设计中左右、实际中左右、设计坡度、实际坡度)、简图、编号、标定日期、标定人员、编制人,组长签字后生效,送达生产部、施工单位时,必须要求单位负责人签写姓名和送达日期。2.3 、下井放线交点和找点(由组长或技术员给后视人员交点)、量仪高、占标高、巷高、中左右及观测,要详细记录和计算。2.4 、所延放中线必须有方位和距离(三颗)。2.5 、放线之前必须检查上一站水平角和距离,并填写在放线手簿中。2.6 、延伸中线后必须检查后视角,并填写在放线手簿中。2.7 、每次激光放线必须量取中线间距,所放三颗中线点,点间距不小于1

7、0米。手簿记录要内容齐全。2.8 、腰线标定必须检查上次所标定腰线的坡度是否正确后方可往前延伸标定。2.9 、所有连采掘进巷道中线一侧确定为一常数,另一侧根据巷宽具体确定。在施测过程中确实因客观条件不具备可以相应调整,记录中要详细注明,但方位必须一致。2.10 、如果中线延伸,在不测导线的情况下,必须在导线点上架站,后视导线点,并按15秒导线施放。3、导线管理1 、井下测导线,必须前后视架架子,严禁吊挂棱镜。测导线按要求施测,如发现错误或超限,立刻纠正或重测。2、对已使用的手簿分类并统一编号,建立手簿目录索引表。手簿一律用铅笔记录,书写端正,不得潦草,原始数据位数应写齐全,画略图应准确清楚,标

8、注齐全(方位、点号)。不得出现涂改和连环涂改现象。禁止手簿重抄。3、淘汰的观测数据应在备注栏内注明重测记录的页码,并标明重测或补测二字。4、手簿项目要填写齐全(工作面名称、时间、仪器名称、人员、仪高、觇高、帮左、帮右、巷高、草图、温度、气压、棱镜常数),不能缺项,并有第一检查者(观测者),第二检查者(站长或副站长)签字。5、记录听到观测员报数后,应回报一遍,当记录员对数值有怀疑或听不准确时应马上发问纠正。6、如果导线施测中半测回、测回间互差超限,必须进行重测。测距次数严格按煤矿测量规程的要求实施。7、主要大巷内每隔1500米必须设谿一组(三颗)永久导线点,此项工作由组长负责完成,永久导线点及时准确。8、决定长距离巷道延伸的主要误差来源是水平角观测,所以水平角观测必须要执行两测回观测,而且要精确对中、整平,以消除对中误差。要求:两测回间互差小于12,同一测回中半测回互差小于20(按7导线)。9、按照测量规程要求,并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在延测导线时,必须要检查上一站导线的最后一个水平角是否满足如下规定后方可延测导线:7导线:应不大于1415导线:应不大于2010、对于短边的水平角观测,必须要做到两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