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论及第一章人和环境【A1型题】【A1型题】1 医学科学的目标是4A减轻痛苦8 恢复健康C维护健康D促进健康E防止伤残2 卫生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独立课程重点研究3A自然环境与健康关系8 社会环境与健康关系C环境与健康关系D原生环境与健康关系E次生环境与健康关系3 正确的健康概念是1A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8 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好状态C无病就是健康D没有疾病和虚弱E有健康的躯体和正常的智商4 公元前370多年以前西方医学鼻祖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就提出3A人体的结构8 消毒原理C环境对健康的影响D免疫接种的方法E大卫生的观念5 20世纪
2、人们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改变是由于5A传染病死亡率太高8 发明了治疗传染病的抗菌素C环境严重污染D城市人口增多E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6 生物圈的范围大致包括1A11km深的地壳、海洋及1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B15km深的地壳、海洋及11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C5km深的地壳、海洋及10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D20km深的地壳、海洋及30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E1km深的地壳、海洋及5km以内的地表大气层7 对原生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5A是天然形成并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8 其中存在有许多对人体及其他生物体有利的因素C其中良好的微小气候和优美的绿化等对健康都起促进作用D有些原
3、生环境中存在某些异常现象E原生环境中不会存在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8 由于地球地质化学条件的区域性差异而使当地水、土壤或食物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从而影响当地居民摄入该元素的量,使出现居民体内该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并引起疾病。该病被称为3A地方病8 传染病C职业病D流行病E公害病9 对次生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2A是指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B与原生环境相比其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能量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C次生环境比原生环境差D人类活动时不重视物质、能量平衡就会使次生环境的质量变劣E大量砍伐森林等人类活动将使次生环境质量日趋恶化10 生物圈中各种生物体之间关系为2A相互依存8 相互依存、相
4、互制约C相互制约D相互对抗E相互独立11 绿色植物从空气、水、土壤中吸取各种必需的营养物质组成自身成分必须要进行2A日光作用8 光合作用C浓缩作用D中和作用E以上都不是12 生物体之间通过食物链可传递3A能量8 物质C物质和能量D有机物E无机物13 对食物链描述不正确的是5A形成食物链的关键是一种生物为另一种生物的食物8 可传递物质和能量C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可由无机界向有机界转移D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可由有机界向无机界转移E食物链只传递物质和能量不传递疾病14 人类与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方式是1A新陈代谢B生物转化C生物富集D化学反应E以上都不是15 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何物质
5、增加引起3ASO2BCOCCO2DNO2ENO16 下列哪项是属于原生环境问题1A自然灾害B环境污染C生态破坏D社会生活问题E以上都不是17 下列哪项是属于原生环境问题1A地方病B环境污染C生态破坏D社会生活问题E以上都不是18 下列哪项是属于次生环境问题3A地方病B自然灾害C生态破坏D社会生活问题E以上都不是19 原生环境问题主要由何原因引起1A自然力作用的各种自然灾害和地方病等B由于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等人为因素导致的环境污染C由于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等人为因素导致的生态破坏D由于经济因素而引起的各种社会生活问题E由于社会发展水平或结构的因素而引起的各种社会生活问题20 严重的环境污染引起的区
6、域性疾病被称为1A公害病8 职业病C地方病D疫源性疾病E以上都不是21 对生态系统描述错误的是4A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的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有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功能系统8 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体系C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生物圈小至一个局部范围甚至一座山一个池塘D是生物与生物之间一个相互依存的完整体系非生物环境的变化对整个系统影响不大E一般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界四大要素所组成22生态系统中包括2A 生 产 者 、消费者、有机界和无机界B 生 产 者 、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界C 生 产 者 、消费者、合成者和无机界D 生 产 者 、消费者、分解
7、者和有机界E 生 产 者 、合成者、分解者和无机界23生态系统中流动、传递、交换最频繁的物质包括5A碳、氢、氧、氮、氯、氟六大元素B 碳、氢C 碳、氢D 碳、氢E 碳、氢砷六大元素 磷六大元素 铁六大元素 磷六大元素氧、氮、硫、氧、氟、硫、氧、钠、钾、氧、氮、硫、24对生态平衡描述错误的是4A是生物生存、活动、繁衍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B人类的健康有赖于生态平衡C自然和人为因素均可影响生态平衡D生态平衡一旦形成就不易破坏E人类必须与整个生态系统的其他部分和环节保持动态平衡25哪种人为活动不会造成生态平衡破坏4A过度砍伐森林、破坏植被B过度开发水利资源C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杀D适当海水淡化解决缺水问
8、题E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26 水体富营养化与下述何种物质增加有关2A氟、磷B氮、磷C碘、磷D氟、氮E碘、氮27 某些物质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传递并浓度逐级增高超过原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叫做3A富营养化B生物转化C生物富集D环境自净E生物迁移28 .DDT在环境中可发生生物浓集经过食物链四级浓集后可使鸟类体内的DDT含量为水中含量的4A11万倍8 51万倍C101万倍D151万倍E201万倍29下述哪项不是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富集作用的必备条件5A环境化学物质易为各种生物吸收B进入生物体内的环境化学物质较难分解和排泄C生物浓集过程多通过食物链进行D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集和逐渐积累时尚不会对该生物体
9、造成致命性伤害E污染物在环境中必须达到一定的浓度30英国地球化学家Hanmil分析了220名英国人血液与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发现人体血液约多少种元素与地壳中的含量呈明显的相关性5A20B30C40D50E6031对环境污染描述错误的是3A可由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引起B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C不会造成环境理化结构的改变D对人类健康可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E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做公害32关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哪项描述是错误的3A部分污染物在环境中可分解成无害的简单化合物B大部分污染物在环境中可分解成危害较小的简单化合物C污染物在环境中不会转化成为毒性更大的新物质D污染物在环境中可与
10、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E环境对污染物的自净是有限的33 环境的物理自净作用不包括3A稀释B逸散C中和D凝聚E挥发534 环境的物理自净作用不包括5A混合B扩散C凝聚D沉降E还原35 环境的化学自净作用不包括3A氧化B水解C凝聚D吸附E还原36 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自净作用描述错误的是4A可通过生物作用净化B净化能力的大小受环境物理条件的影响C环境的自净作用是有限的D重金属及类金属元素污染物较易通过环境自净作用达到完全自净E.一些性质稳定的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等很难通过环境自身自净作用达到完全自净37 下列何种物质在环境中较易自净4A有机氯农药8 镉C多氯联苯D碳氧化物E汞38 下列何种物质在环境中
11、不易自净1A多氯联苯8 碳氧化物C氮氧化物D光气E漂尘39 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通过机体生物膜进入血液的过程被称为1A吸收B分布C转移D蓄积E代谢40 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最易通过何途径进入体内2A皮肤8 呼吸道C消化道D汗腺E眼睛41 呼吸道是环境污染物主要吸收途径的原因哪项描述是错误的5A肺泡的总表观面积很大8 肺泡壁很薄C肺泡间毛细血管丰富D吸收的污染物可不经过肝的转化E气体及蒸气状态污染物多以主动转运的方式进入血流42 污染物在消化道中主要吸收部位是4A口腔B食道C胃D小肠E大肠43 环境污染物经皮吸收必须具备下述条件3A水溶性B脂溶性C水溶性和脂溶性D分子量小于500E
12、分子量大于100044 能阻止水、电解质和某些水溶性差的物质进入机体的屏障是2A表皮角质层B连接角质层C表皮和真皮连接处的基膜D上皮角质层E真皮角质层45 下列物质中可经皮肤吸收最快的环境污染物是2A苯B苯胺C甲苯D二甲苯E甲醛46 环境污染物在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最主要受哪项因素影响1A污染物与器官亲和力B特定部位的屏障作用C脂肪组织分布的量D器官和组织所在的部位E以上都不是47 哪种物质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4A汞蒸汽B汞离子C氯化汞D甲基汞E升汞48 环境污染物在血浆中大部分与哪种蛋白结合再转运贮存2A球蛋白B白蛋白C组织蛋白D血红蛋白E肌红蛋白49 .金属硫蛋白分子量约为为600
13、010000主要由肝脏合成其中富含2A胱氨酸B半胱氨酸C组氨酸D蛋氨酸E羟脯氨酸50 镉、汞、锌、铜、铁等金属离子常以金属硫蛋白形式贮存在1A肝、肾B肺、脑C心、脑D胃、肠E心、肺51 有机氯农药氯丹、DDT、六六六及多氯联苯(PCB)等环境污染物多贮存在何种组织1A脂肪B肌肉C骨骼D肝脏E肾脏52 接触某种化学物后体内不一定能检出该物质但由该物质引起的机能改变却逐步积累起来表现出中毒的病理征象这种情况称为3A体内蓄积B物质蓄积C功能蓄积D生物浓集E生物转化53 下述哪项描述是错误的5A物质蓄积可能是引起慢性中毒的物质基础B物质蓄积可能引起慢性中毒的急性发作C化学物的蓄积作用是慢性中毒的基础D
14、.有效地排除体内的毒物防止或减少毒物的蓄积作用是预防和减少慢性中毒的重要措施E在体内检出环境污染物时机体才可能出现相应的机能改变并表现出中毒的病理征象54 环境化学物体内生物转化第一阶段反应的酶主要存在1A内质网B线粒体C细胞膜D细胞核E细胞壁55 下述哪项描述是错误的4A经过体内的转化多数情况下环境化学物的毒性降低B解毒作用是机体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C动物的种属、年龄、性别、营养状态及遗传特性对生物转化的性质与强度均有重大影响D多数化学物进入体内经过生物转化可毒性增强E前致癌物可通过生物转化后变成终致癌物56 下述哪项描述是错误的4A未解离的和脂溶性的化学物可重新吸收入血液而不易排除B尿中
15、某些化学物的浓度与血液中的浓度密切相关C测定尿中某些物质或其代谢产物能间接衡量一定时间内接触和吸收该物质的情况D化学物的解离度与尿的pH无关E解离的和水溶性的化学物一般可通过被动扩散排入尿中57 呈气体状态或易挥发的环境化学物对其排泄描述正确的是5A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经肺泡壁排出气体B排出的速度与吸收速度成正比C血液中溶解度低可减缓其排除速度D肺泡中毒气压力大可加速其排除速度E肺通气量加大可加速其排除速度58 可经毛发排出的化学物是5A一氧化碳B二氧化硫C硫化氢D苯E砷159 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是1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
16、0)D半数致死剂量(LD50)E急性阈剂量(Limac)60 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的个别成员出现死亡的剂量2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E急性阈剂量(Limac)61 毒物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3A绝对致死剂量(LD100)3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E急性阈剂量(Limac)62 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4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E急性阈剂量(Limac)63 评价毒物
17、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是4A绝对致死剂量(LD100)B最小致死剂量(LD01)C最大耐受剂量(LD0)D半数致死剂量(LD50)E急性阈剂量(Limac)64 对LD50描述错误的是5A指毒物引起一半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剂量B又称致死中量C是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D是对不同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E毒物的急性毒性与LD50呈正比65 对阈剂量描述错误的是5A指毒物引起受试对象中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B在此剂量下的任何量都不应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15-C与毒物一次接触所得的阈剂量为急性阈剂量D长期反复多次接触毒物所得的阈剂量为慢性阈剂量E毒物的急性阈
18、剂量比慢性阈剂量要低66 对毒作用带描述错误的是4A是表示化学毒物毒性和毒作用特点的重要参数B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急性毒作用带C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为慢性毒作用带D急性毒作用带值大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E慢性毒作用带值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67 急性毒作用带为1A半数致死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B急性阈剂量/半数致死剂量的比值C急性阈剂量/慢性阈剂量的比值D慢性阈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E以上都不是68 慢性毒作用带为3A半数致死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B急性阈剂量/半数致死剂量的比值C急性阈剂量/慢性阈剂量的比值D慢性阈剂量/急性阈剂量的比值E以上都不是69 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相
19、同的条件下下列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大4ALD50BLD0CLD01DLD100EED070 对于同一种化学物在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哪项毒性指标数值最小5ALD50CLD01DLD100EED071 衡量化学物质毒性大小的毒性指标数值由大到小的次序为4ALD50>LD01>LD0>ED0>LimacBLD100>LD50>LD0>LD01>LimchCLD01>LD50>LD01>Limch>LimacDLD100>LD50>MLD>LD01>LD0EED0>Limch>LD0>LD50&
20、gt;LD10072 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出现机率最大的是1A生理反应正常范围内的变动B生理反应的异常变动C机体代偿疾病前状态D患病E死亡73 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出现机率最小的是5A生理反应正常范围内的变动B生理反应的异常变动C机体代偿疾病前状态D患病E死亡74 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急性毒作用引起的是1A伦敦烟雾事件B痛痛病事件C水俣病事件D米糠油事件E以上都不是75 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主要由于污染物慢性毒作用引起的是3A马斯河谷烟雾事件B四日市哮喘病C痛痛病事件D博帕尔异氰酸甲酯事件E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76 痛痛病由哪种环境污染物引起3A铅B铬C镉D锰E锌77 水俣病
21、由哪种环境污染物引起2A砷B汞C碘D氟E氯78 米糠油事件由哪种环境污染物引起3A甲醛B甲苯C多氯联苯D异氰酸甲酯E以上都不是79 第1类人类致癌物不包括5A黄曲霉毒素B联苯胺C砷化合物D2-萘胺E甲醛80 第1类人类致癌物必须有1A对人致癌方面充分的证据B充分动物实验结果证明C经动物实验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并有一定的线索D有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结果E已建立了动物模型81 在众多的环境致癌因素中化学性致癌因素约占5A50%B60%C70%D80%E90%82 在众多的环境致癌因素中物理性致癌因素约占1A5%B10%C15%D20%E25%83 60年代初期震惊世界的反应停(thalidomide
22、)事件首次让人们认识到2A药物的副作用8 化学物的致畸性C化学物的致癌性D化学物的致突变性E药物的致癌性84 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结局不包括3A畸形8 早产C肿瘤D死胎E遗传性疾病85 突变发生在体细胞结局主要是1A发生肿瘤8 抵抗力下降C常见病增多D发生畸形E以上都不是86 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的非特异性损害不包括3A常见病的发病率增加8 人体抵抗力下降C肿瘤的发生率增加D多发病的发病率增加E劳动能力降低87 可影响环境污染物毒性大小和毒作用性质的主要因素是污染物的1A理化特性88 剂量C强度D作用持续时间E联合作用88 下列毒物毒性最大的是1ACCl4BCHCl3CCH2Cl2DCH3ClE
23、CH489 对人体有毒的元素或化合物主要是研究制订3A最低需要量8 最高需要量C最高容许限量D最低容许限量E以上都不是90人体必需的元素及化合物其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呈现出一种4A.S形曲线B抛物线C直线D.V形曲线E以上都不是91 人体必需的元素及化合物主要是研究制订4A最高容许浓度B最低供给的限量C最低容许限量D最高容许浓度及最低供给的限量E最高需要量92 体内毒物蓄积若要达到最大蓄积量至少需要几个生物半减期3A4B5C6D7E893 人体红细胞中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的人对哪种化学物特别敏感1A硝基苯类化合物B多氯联苯C甲苯D三氯乙烯E以上都不是94 对人体有毒的元素及化
24、合物其剂量-反应关系曲线常呈现出一种1A.S形曲线、抛物线、直线B.抛物线、抛物线、V形曲线C.S形曲线、直线、V形曲线D抛物线、直线、V形曲线E以上都不是95 剂量-效应关系它表示化学物1A摄入量(剂量)与生物个体或群体中发生某种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B毒性与生物个体或群体中发生某种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C摄入量(剂量)与生物群体中发生某种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D摄入量(剂量)与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生物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E以上都不是96 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量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A毒性、摄入量、生物半减期8 摄入量、生物半减期和作用时间C理化特性、毒性、摄入量D摄入量、理化特性、作用时
25、间E蓄积部位、摄入量、生物半减期97在每日摄入量一定的条件下经过一个生物半减期时体内蓄积量就可达到最大蓄积量的3A25%B30%C50%D75%E90%98在每日摄入量一定的条件下经过2个生物半减期时体内蓄积量就可达到最大蓄积量的4A25%B30%C50%D75%E90%99 异丙醇本无肝毒性但异丙醇与肝毒物四氯化碳同时作用于机体时后者的肝毒性比其单独作用于机体更强这种现象被称为3A相加作用8 协同作用C加强作用D拮抗作用E独立作用100 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使用阿托品这是利用了阿托品对有机磷农药的4A相加作用8 协同作用C加强作用D拮抗作用E独立作用第二章生活环境与健康【A1型题】1. 大气圈
26、中与人类生命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4A. 平流层B. 外大气层C. 热层D. 对流层E. 中间层2. 臭氧层位于1A. 平流层B. 对流层C. 外大气层D. 热层E. 中间层3. 大气正常组成中的三大组分为5A. 氮、氧、氢B. 氮、氧、二氧化碳C. 氮、氧、氖D. 氮、氧、臭氧E. 氮、氧、氩4. 下列哪种大气成分超过正常水平4A. 氮78%B. 氧20%C. 氩0.9%D. 二氧化碳0.1%E. 水蒸汽4.0%5. 具有抗佝偻病作用的紫外线是2A. A段B. B段C. C段D. A段和B段E. B段和C段6. 具有杀菌作用的紫外线波长是1A. 200nm275nmB. 275nm320nmC.
27、 320nm400nmD. 400nm500nmE. 300nm400nm7. 对机体具有红斑作用的紫外线是2A. A段B. B段C. C段D. A段和B段E. B段和C段8. 红外线生物学作用的基础是4A. 免疫增强作用B. 促进生物氧化过程C. 蛋白质变性D. 热效应E. 色素沉着9. 清洁空气中重轻离子比值应是1A. 小于50B. 大于50C. 等于100D. 小于100E. 大于10010. 空气离子可与中性气体分子吸附在一起形成5A. 正离子B. 负离子C. 中性离子D. 重离子E. 轻离子11. 不论正离子或负离子清洁空气中的离子浓度应低于1A. 106个/cm3B. 105个/c
28、m3C. 104个/cm3D. 103个/cm3E. 102个/cm312. 重轻离子比值大于50的最可能场所是3A. 海滨B. 树林C. 影院D. 喷泉E. 瀑布13.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3A. 生活废气B. 工业废气C. 燃料燃烧D. 森林火灾E. 汽车尾气14. 总悬浮颗粒物的粒径为5A. >100mB. <50mC. 0.4m10mD. <10mE. 0.1仙m100仙m15. 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为1A. <10mB. >5(imC. 5nm15amD. 1nm5nmE. 0.1nm4nm16. 产生温室效应的物质主要是指4A. NOxB. CO
29、C. N2OD. CO2E. O317. 二次污染物是指4A. 直接从污染源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B. 比一次污染物毒性变小的污染物C. 空气中长期存在的难于降解的污染物D. 一次污染物受某些因素作用后转变成理化性状完全不同的新污染物E. 一次污染物沉降后再次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18. 形成煤烟型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5A. 烟尘和NOxB. 汽车废气和SOxC. 烟尘和PANsD. 烟尘和O3E. 烟尘和SO219. 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5A. SO2和颗粒物B. SO2和NOxC. CO和NOxD. 颗粒物和烃类E. 烃类和NOx20. 光化学烟雾是2A. 强还原物B. 强氧化物C
30、. 还原物D. 非氧化物E. 催化物21. 过氧乙酰硝酸酯是4A.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剂B. 空气消毒剂C. 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D. 光化学氧化剂E. 强还原剂22. 光化学烟雾对机体的主要危害是1A. 对眼睛和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B. 神经系统损害C. 对胃肠道的腐蚀作用D. 肝肾损害E. 皮肤损害23. 引起光化学烟雾事件的初始污染物主要来自3A. 燃烧排放的烟尘B. 工厂排放的废气C. 汽车尾气D. 生产事故排出的毒气E. 火灾事故排出的烟气24. COPD是下列三种疾病的统称4A.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水肿B. 慢性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肺气肿C. 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水肿D. 慢性支
31、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E.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扩张25. 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1A. <5.61B. <6.6C. <7.6D. 5.66.6E. 6.67.626. 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1A. SOx和NOXB. CO2和O3C. NO2和C1OD. HC和CFCE. NO和SO227. NOx对人体的主要作用部位是1A. 呼吸道深部的细支气管和肺泡B. 上呼吸道C. 眼结膜D. 皮肤E. 食管28. 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是5A. PANB. 丙烯醛C. 甲醛D. 过氧化物E. 臭氧29. 光化学烟雾对眼睛产生强烈刺激作用的物质主要是2A. NOx和
32、O3B. PAN和醛类C. SO2和O3D. NO2和各种自由基E. 醛类和NOx30. 受生物性污染的水体最易引起1A. 介水传染病B. 急性中毒C. 慢性中毒D. 公害病E. 恶性肿瘤31.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元素是2A. Ca、MgB. P、NC. P、PbD. N、CuE. As、Zn32. 引发赤潮(水华)的生物是5A. 软体动物B. 鱼类C. 线虫D. 蚊虫E. 藻类33. 水俣病是由于食入被下列哪种物质污染的水体中生长的鱼贝类所致2A. 砷B. 甲基汞C. 有机铅D. 酚E. 有机氯34. 甲基汞在机体主要毒作用的靶器官是1A. 大脑B. 肝脏C. 脾脏D. 肾脏E. 骨骼35.
33、 水俣病的病因物质是3A. 无机汞B. 有机汞C. 甲基汞D. 硫酸汞E. 乙基汞36. 军团菌病的病因是3A. 酵母菌B. 霉菌C. 细菌D. 病毒E. 放线菌37. 饮用水卫生要求在流行病学上安全主要是为了确保不发生2A. 消化道疾病B. 介水传染病C. 食物中毒D. 急慢性中毒E. 水型地方病38. 水质是否达到流行病学上安全的重要指标是4A. 细菌总数和痢疾杆菌B. 痢疾杆菌和总大肠菌群C. 伤寒、副伤寒杆菌总数D. 总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E. 总大肠菌群和伤寒杆菌39. 汞污染水源的严重危害是5A. 使鱼贝类产生特殊臭味B. 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C. 引起某些介水传染病的流行D. 使水
34、体产生金属涩味或浑浊E. 可能引起水俣病的发生40. 饮用水净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4A. 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B. 除去水中的有毒物质C. 使水质达到细菌学检验项目的限值D. 降低水中的悬浮物质和胶体物质E. 使水质达到卫生学要求41. 饮用水消毒的主要目的是4A. 保持水中有一定量的余氯B. 改善水质的感官性状C. 除去水中有毒物质D. 杀灭病原菌预防介水传染病E. 预防水型地方病的发生42. 我国集中式给水最常用的消毒方法是1A. 氯化消毒B. 紫外线消毒C. 臭氧消毒D. 碘消毒E. 煮沸消毒43. 对饮用水进行氯化消毒时起杀菌作用的主要是2A. Cl2B. HOClC. ClD. Ca(
35、OCl)2E. OCl44. 评价氯化消毒效果的简便指标是3A. 加氯量B. 有效氯C. 余氯量D. 水的浑浊度E. 细菌学指标45. 比较理想的饮用水水源是4A. 降水B. 江、河水C. 泉水D. 深层地下水E. 水库水46. 关于地方性氟中毒错误的是1A. 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B. 氟斑牙多见于恒牙C. 从非病区搬入的居民比当地居民易患病D. 随年龄增加患氟骨症的病人增多E. 氟骨症多见于16岁以后的成年人47. 克山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可能是2A. 缺钙B. 缺硒C. 高钙D. 缺碘E. 高硒48. 水俣病属于2A. 职业病B. 公害病C. 地方病D. 传染病E. 食物中毒49. 评价室内空
36、气质量指标中细菌指标多采用3A. 肺炎球菌总数B. 结核杆菌总数C. 细菌总数D. 溶血性链球菌E. 金黄色葡萄球菌总数5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对多少种有害物质制定了限值标准5A. 6种B. 10种C. 12种D. 25种E. 34种51. 我国居住区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为5A.0.001mg/mB.0.010mg/mC.0.015mg/mD.0.100mg/mE.0.150mg/m52. 我国居住区大气中SO2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为43A.0.01mg/m-34-B.0.05mg/mC.0.10mg/mD. 0.1
37、5mg/m33E. 0.50mg/m53. 碘缺乏病对人体产生的多种危害之中不包括3A. 胎儿早产、死产B. 单纯性聋哑C. 视野缩小D. 甲状腺肿E. 克汀病54. 地方性氟中毒发病明显增加一般在2A. 6岁以后B. 16岁以后C. 26岁以后D. 36岁以后E. 46岁以后55. 黑脚病是由于长期饮用的水中含有3A. 高氟B. 低碘C. 高砷D. 高汞E. 高碘56. 地方性砷中毒可能发生何种症状5A. 全身皮肤瘙痒B. 恶心呕吐、全身不适C. 骨质疏松D. 心脏肥大E. 皮肤色素沉着和过度角化57. 我国2001年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规定pH值的范围为2B. 6.58.5C. 6.
38、08.0D. 4.58.5E. 7.59.558. 集中式给水水源选择的几个原则之中不包括2A. 水量充足B. 靠近居住区C. 水质良好D. 便于防护E. 技术和经济上合理59.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细菌总数应低于2A. 3CFU/mlB. 100CFU/mlC. 1000CFU/mlD. 3CFU/LE. 100CFU/L60. 对水源水进行混凝沉淀的主要目的是3A. 调节水温B. 除去有毒物质C. 降低水的浑浊度D. 杀灭病原菌E. 调节水的pH值61. 慢性镉中毒主要影响4A. 神经B. 心脏C. 肝脏D. 肾脏E. 甲状腺62. 引起痛痛病的化学物质是2A. F2-36-B. CdC
39、. CrD. HgE. Pb63. 痛痛病患者的尿中可检出含量增多的物质之中不包括5A. 低分子蛋白B. 氨基酸C. 钙D. 糖E. 管型64. 痛痛病患者的典型症状和体征之中不包括5A. 骨质疏松B. 多发性骨折C. 四肢弯曲变形、脊柱变形D. 全身疼痛、行动困难E. 多发性神经炎65. 属于公害病的疾病是1A. 痛痛病B. 克山病C. 大骨节病D. 碘缺乏病E. 黑脚病66. 室内空气质量评价最常用的指标是4A. NO44B. O3C. SO2D. CO2E. IP67. 集中式给水河流取水点规定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防护带范围包2括A. 上游100米至下游50米B. 上游1000米
40、至下游100米C. 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0米D. 上游50米至下游100米E. 上游100米至下游1000米68. 可使Hb变为高铁血红蛋白的大气污染物为2A. COB. NOxC. SO2D. O3E. TSP69. 室内空气中氡的健康危害是2A. 中毒B. 致癌C. 免疫抑制D. 致敏E. 非特异效应70. 室内空气中的氡最可能来自2A. 室外污染B. 建筑材料C. 燃料燃烧D. 吸烟E. 烹调油烟71. 下列哪项不是生活饮用水检验的指标5A. 毒理学指标B. 细菌学指标C. 感观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D. 放射性指标E. 流行病学指标72.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规定总硬度(以CaCO3
41、mg/L计)不超过4A. 250mg/LB. 350mg/LC. 400mg/LD. 450mg/LE. 500mg/L73.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管网末梢水的游离余氯不低于5A. 0.01mg/LB. 0.02mg/LC. 0.03mg/LD. 0.04mg/LE. 0.05mg/L74.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总大肠菌群不超过2A. 100个/mlB. 0个/100mlC. 3个/100mlD. 3个/LE. 100个/L575. 二次污染物是5A. H2SB. SO2C. COD. NOE. PAN76. 过量红外线照射对人体健康的有害作用不包括1A. 皮肤癌B. 视网膜灼伤C. 日射
42、病D. 皮肤灼伤E. 白内障77. 不属于化学元素性地方病的是4A. 克山病B. 氟斑牙C. 黑脚病D. 水俣病E. 克汀病78. 砷中毒的临床表现不包括1A. 骨质疏松关节疼痛B. 四肢末梢感觉障碍C. 皮肤色素沉着D. 脚部干性坏疽E. 皮肤过度角化79. 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不包括5A. 红斑作用B. 色素沉着作用C. 免疫调节作用D. 抗佝偻病作用E. 镇静降压作用80. 不属于饮用水净化原理的是4A. 吸附架桥B. 接触凝聚C. 电荷中和D. 离子交换E. 筛除和沉淀作用81.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混凝剂4A. 硫酸铝B. 明矾C. 三氯化铁D. 石灰E. 聚合氯化铝82. 下列哪种不属于
43、微量元素4A.FeB. CuC. ZnD.MgE.MnA2型题】1015卫生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生活环境、食物、生产环境及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8 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C医学统计方法D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的理论根据和预防措施的原则E各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022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在日本富山神通川下游地区,因某锌冶炼厂排出废水,使水及水稻受到污染,造成居民中出现以骨骼系统病理改变为主的一系列疾病,该病可能是A水俣病8 痛痛病C地甲病D克山病E大骨关节病1033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在日本富山神通川下游地区,因某锌冶炼厂排出废水,使水及水稻受到污染,造成居民中出
44、现以骨骼系统病理改变为主的一系列疾病,该病可能由何污染物引起A铅B铬C镉D锰E锌1041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熊本县水俣湾被石油化工厂废水污染,并通过水-鱼-人食物链在人体内蓄积,引起居民中大量出现以感觉障碍、共济运动失调、视野缩小、听力障碍、语言障碍、眼球运动异常为主要症状和体征的疾病,该病可能由何污染物引起A汞B镉C铅D砷E铬10511984年,在印度博帕尔某化工厂,由于贮气罐泄漏,造成厂周围居民区15万多人中毒,2500人死亡,5万多人失明。此次泄漏的化学物是A异氰酸甲酯8 三氧化二砷C多氯联苯D四氯乙烯E三氯乙烯10630001968年日本某一食用油厂在炼油时,食用油被污染,造成1 万
45、多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皮疹、色素沉着、无力、呕吐等中毒症状,且有16人死亡。此次公害事件是由于食用油被何种化学物污染A异氰酸甲酯9 三氧化二砷C多氯联苯D四氯乙烯E三氯乙烯107300020世纪60年代初,震惊世界的反应停(thalidomide)事件造成28个国家地区中出生8000多个短肢畸形儿。此事件的发生,使医学界首次认识到母体安全的化学药物不一定对胎儿安全,此后人们开始重视药物和其他化学物质的A慢性作用B急性作用C致畸作用D致癌作用E致突变作用【B型题】A地球化学性疾病B寄生虫病C大气污染D酗酒E传染病108 主要属于原生环境问题109 主要属于次生环境问题110 主要属于社会环境问题A粉
46、尘8 氰化合物C苯等有机溶剂D病原微生物E硫化氢111 火力发电站主要存在的污染物是112 电镀厂主要存在的污染物是113 皮革制造厂主要存在的污染物是114 家具、制鞋等企业主要存在的污染物是A生物转化8 生物富集C食物链D富营养化E生态平衡115 生态系统各个环节的质和量相对稳定和相互适应的状态为116 生物体之间,一种生物为另一种生物的食物,并为其提供物质和能量的这种链状关系为117 含有大量氮、磷的污染物流入水体,可使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的感官和化学性状迅速恶化,这种现象为118 有些污染物,在生物体之间可沿着食物链浓度逐级增高,并超过原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叫A极毒8 剧毒C中
47、等毒D低毒E无毒119大鼠口服LD50(mg/kg)为150属于120大鼠口服LD50(mg/kg)为51500属于121大鼠口服LD50(mg/kg)>15,000属于A第1类的对人类致癌物8 动物致癌物C可疑致癌物D免疫抑制物E致畸物122联苯胺123铅124甲基汞A公害病9 职业病C传染病D食物中毒E地方病125 痛痛病属于126 克山病属于127 矽肺属于A联合作用8 相加作用C协同作用D加强作用E拮抗作用128 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超过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129 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为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130 一种化学物对某一器官或系统无毒
48、作用,但与另一种化学物同时作用时,使其毒作用增强131 同时或先后接触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质,使得毒效应大于或小于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132 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小于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A急性中毒B慢性中毒C致癌作用D致畸作用E非特异损害作用1331984年发生在印度博泊尔的异氰酸甲脂中毒事件的健康损害属于13420世纪60年代初,震惊世界的反应停(thalidomide)事件的健康损害属于135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属于136 环境污染严重地区居民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增加的现象属于【X型题】137 134卫生学的目的是A预防疾病8 消除各种致病因素C提高生命质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惠州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泰安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带答案详解
- 2026年廊坊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达标题)
- 金门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b卷)
- 2026年湛江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汕尾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汉中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培优b卷)
- 三亚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新)
- 潼南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玉树州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2025年资助知识竞赛题库大题
- 2025至2030中国注浆泵行业市场深度研究与战略咨询分析报告
- 合同能源托管方案
- 胆囊腺肌症的超声诊断
- 快递员安全培训课程
- 《红星照耀中国》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竹吸管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及发展趋向研判报告
- 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2025公需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与高质量发展》20学时题库及答案
- 新疆乌鲁木齐市写字楼市场调研报告
- 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
- 2025年中陆集团兰州中凯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