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应对自然灾害_第1页
日本如何应对自然灾害_第2页
日本如何应对自然灾害_第3页
日本如何应对自然灾害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日本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随时可能 发生。在这种自然条件中,日本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健全的灾害应对体系,各级政府、机构分工明确,国民普遍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应急知识,以应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机制健全日本内阁府设有名为中央防灾会议的常设机构,会议主席是首相,成员有 国家公安委员会委员长、有关大臣和有关专家。中央防灾会议负责制订防灾基本 计划,决定防灾基本方针。各都道府县分别设有地方防灾会议,由知事任主席, 负责制订地方防灾计划。重大灾害发生时,日本政府会在30分钟内成立紧急灾害对策总部,由首相 亲自挂帅,立即投入工作。地方政府在灾害发生或有可能发生时

2、也成立灾害对策 总部,由知事任部长,立即向首相报告情况。2004年10月23日,日本新潟县中越地区发生里氏6. 8级强烈地震,造 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各级灾害应对机制在应对此次地震灾害上发挥了 重要作用。新潟地震发生4分钟后,日本首相官邸便设立“官邸对策室”,负责收集 地震信息,调查灾情。次日一早,日本政府根据灾害对策基本法,设立以防 灾相村田吉隆为首的“非常灾害对策本部”,成员则由相关省厅局长级官员组成, 负责调查灾情,指挥救灾。“非常灾害对策本部”决定动用储备的约 9万份救灾 食品,运往灾区;政府还决定编制 2004年度补充预算案,拨款用于新潟地震灾 区的重建。日本自卫队在地震发生

3、后迅速采取行动。地震发生 4分钟后,防卫厅便设 立“灾害对策本部”。半个多小时后,陆上自卫队、海上自卫队和航空自卫队的 飞机相继飞往灾区。陆上自卫队各驻地都有一支由二三十人组成的24小时救灾部队,可随时前往灾区进行救助。此外,还有4.3万名陆上自卫队队员和180架飞机处于待命状态。陆上自卫队的 168辆配有炊具的车辆也于第三日驶抵灾 区。除自卫队外,抗灾救灾的主力军还有各都道府县 警察总部设立的大范围紧 急救援队,总人数约4000人;日本各市町村的消防总部、消防团和灾害 紧急消 防救援队,全国共2210支,人数约为3. 1万人。各司其职得益于健全的灾害应对机制, 在地震发生后很短时间内,各级政

4、府、机构 就能迅速做出反应,分工合作,投入抗灾和救灾工作中。2007年7月16日,日本中部地区发生里氏 6. 8级强烈地震,尚未从200 4年地震中完全复原的新潟县再一次成为重灾区。地震发生20分钟后,厚生省立即着手从全国大约240家医院调集医护人员, 组成约300支“灾害派遣医疗队”,随时待命。至V地震当天晚上 8时30分为止, 已有24支医疗队从9个县市赶到地震灾区,开展救援活动。地震发生后半小时,自卫队就派出救援队伍赶赴受灾现场。当天,自卫队 出动490名自卫队员、190辆救援车、9艘舰船和23架飞机,供应42吨饮用水, 发放3600份食物。此后,救援规模不断扩大,到8月29日救灾活动结

5、束自卫队 撤出时为止,共有9. 24万名自卫队员、3. 51万辆车、95艘舰船和1184架飞 机投入救援。此外,地震发生不到半小时,消防厅、警察厅在接到报告后也分别派出各 自的救援队。恢复基础除政府部门外,日本电力、煤气、自来水公司、通信、交通等基础部门都 有各自的防灾机制。发生灾害时,它们不仅会自主抗灾,还能在行业协会的组织 协调下统一行动。在2007年7月16日中部地震中,由于煤气管道遭到严重破坏,柏崎市共 有3. 4万户居民的煤气供给被迫中断。 社团法人日本煤气协会在地震发生后, 马上成立对策本部,当天夜里派出 8名调查先遣队员进入震区。两天后,该协会以新 潟县和关东地区为中心,从全国的

6、煤气系统抽调1024名技术人员组成支援部队,迅速派到现场。由于柏崎市的特殊地形给管道修复工作带来困难,日本煤气协会随即又从拥有特殊机器装备的大阪煤气公司、东邦煤气公司和西部煤气公司抽调100人组 成第二批支援部队。同时,作为临时应急措施,发放了 20台移动煤气炉和4300 台盒式炉。经过努力,到8月12日,受到管道破坏影响的家庭中90. 3%恢复了煤气 供应。其余部分到8月27日也全部修好,日本煤气协会的对策本部也在当天解 散。全民重建在3年不到的时间内,新 潟县遭受了两次里氏6. 8级地震的袭击,造成8 3人死亡,7000多人受伤,超过16万间房屋受不同程度破坏。重建工作对于新 潟县来说无疑

7、是艰难而漫长的征途。2004年新潟地震发生至今,新 潟县灾害对策本部、日本红十字会新 潟县支 会等有关方面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 371. 5亿日元(约合3. 6亿美元),以及水、 粮食、衣物、日用品等495车(10吨卡车),共有9万多名志愿者参与救灾工 作。新潟县先后出资50亿日元(4849万美元)和30亿日元(2909万美元), 成立了“新潟地震灾害复兴基金”和“中部地震灾害复兴基金”两个财团法人, 负责实施灾后重建项目,帮助灾民稳定生活、重建家园,协助中小企业和农林水 产从业者重新恢复经营和生产,支持私立学校重建等教育文化产业的复兴。这两个基金在各自的网站上公布了详细的资助项目,涵盖居民生活

8、、住宅 修缮、促进就业、恢复生产、振兴旅游和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以个人、团体、 行业协会、法人、中小企业者以及市町村等为对象,或发放补助金,或提供低息 贷款,资助金额和力度因项目而异,实施时间短则一两年,长则10年。受灾者可以到网站公布的各个实施窗口申请补助。在这些资助项目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心灵关怀事业”。这一项目专为 受灾群众的心理健康而设,补助对象是举办促进心理健康的交流会和心理医生“家访”等事业。而“志愿者活动支援项目”则对从事重建的志愿者团体和非营 利性组织的相关活动进行补助。防患未然由于各种自然灾害随视可能发生,日本人也“时刻准备着”应对灾害。日本中央防灾会议2003年5月出台东海地震对策大纲,早早地为防范 东海大地震做准备。东海大地震具有周期性,历史上约100至150年发生一次,震源位于骏河湾周边地区,震级在里氏8级以上,现在已经到了随时可能发生的 时期。出台这一大纲就是要争取在无法预知的情况下把地震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 小范围之内。当然,防患于未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方面,那就是筑好思想上的防线。日本人从小就开始接受防灾抗灾教育。学校专门开课教授灾害来临时应如何行动等 应急常识,社会上也时常有一些有关防灾救灾的专门展览和常设机构,让市民实际体验灾难来临时的感受,练习如何逃生和自救。此外,政府、企业、学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