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河北武强文博中学 马勇钦 053300 初中教师版本文 2900 字 随新课程标准的公布试行, 语文课堂教学一改正去的机械沉 闷和程式化, 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比比皆是。 然而, 当我们满 怀着兴奋与喜悦走进语文课堂,却常常看到了令人深思的情景。一、游离课本 随意抓取新形势下, 一套教材统治天下的格局已被打破, 对教材的崇 拜不复存在, 但这绝不是说教材可有可无, 甚至弃置不顾。 无论 选用哪套教材,都应该让学生学有所得, 形成一定的能力和水平。 大家知道,与逻辑性很强的数理化学科不同, 语文教学中, 多上 一课,少上一课,对语文知识的继续学习影响不大课本在教学中已经
2、不再是至高无上的地位, 应该是大家的共 识。但是, 也不能把文本变成课堂上的点缀, 仅仅成了教学引入 话题的引子。 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 一节课真正和教学的文本 有联系的时间常常是三分之一、 四分之一或更少, 甚至是没有多 少必然联系的随意拓展。 比方教学一首诗, 再引入两三首甚至更 多的诗, 彼此之间只是表象的联系, 甚至没有什么联系; 或者是 简单机械的读写结合。 读了几篇写母爱的文章, 然后就让学生写 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 这样的课堂, 成了一类文章或读写结合的 大超市,文本退居在可有可无的次要位置, 对文本的解读浮光掠 影,更别谈对文本的整体感知、阅读品味了。二、问题泛滥 讨论自由创
3、新学习的关键是学会提问。 学会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欲 望,活泼课堂气氛。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提得不少,可 教师在处理问题时,总是千篇一律,毫不取舍地随学生问题转, 长此以往,语文课不就成了“答记者问了?对待这些“时髦 现象,我们没有理由去简单地否认它, 但也不能过分地去强调它, 而要正确地去运用,做到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就问心无愧了。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语文 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发挥, 课堂上,教师尝 试着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讲的内容越来越少,学生动 得却越来越多。 当然,讨论就成了教师们看好的绝招了, 一堂课 下来,看似热闹非凡,收
4、获却甚微。本人认为这样的教学只是 “课 堂闹轰轰,学生一场空 ,应该杜绝。教学中,教师应适时捕捉 契机,该讨论那么讨论, 不该讨论的就不要粗糙滥用。 既然让学生 讨论,就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充分地讨论,以发挥讨论的实效, 同时教师还应加强指导,以防止借讨论之机闲聊。三、空洞热闹 散漫无边 新课标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 课堂上,教师不必拘 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 也不必受考试内容的拘束, 手脚一放 开,自然就有了一份潇洒, 课堂形式也随之多样化演讲、 小 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 机。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等于丰硕的收获?我们时常看到教 师
5、们花费大量精力来设计活动, 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 但是 课文被搁置一边, 一堂课下来, 只见活动的热闹, 不见文本的有 效阐发、挖掘和共鸣。而且,课堂上教师的随机点拨欠缺,不能 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结果,这样的课堂只是让人感觉"热闹得空洞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 什么方法最好, 什么形式行之有 效,很难有一个标准去衡量。 不同的教师个性, 面对不同层次的 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所以,教学形式的 选择不妨各行其是。 然而,就语文教学来说, 立足文本却是不容 无视的一个前提。 就文本与活动的关系而言, 文本是主干, 活动 是枝叶,活动是为文本效劳
6、的。 如果在备课和上课时只是专注于 活动,一味花力气在活动中创新出把戏,脱离、偏离、忽略了文 本,无异本末倒置。四、过分表扬 言过其实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师的微笑多了,对学生的表扬就更多了。 尤其语文课堂上有些开放性试题, 需要发散思维, 更给教师表扬 学生以可乘之机。有些教师对学生不着边际的答案也予以表扬, 表扬话语成为了教师的 “口头禅 “答复正确、“这么答复有 新意、“答复独特,值得表扬、“这样答复富有创意等等,一 些言过其实的表扬, 数不胜数。更有甚者,某一学生答复了问题, 其他同学齐声鼓掌假设干下,做着整齐的手势,同时高呼 " 你真 棒" 。一堂课下来,不分 &qu
7、ot;青红皂白 "全是表扬,其实,表扬并非 多多益善!要让学生知道教师所表扬的是什么,值不值得表扬。 换种形式也许更为理想、 更为含蓄,效果许更佳。 比方教师一个 信任的点头,一个由衷的微笑, 一个亲切的关爱动作, 其所蕴含 的表扬常常更加充满感情, 更加切合实际。 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 是能够促进学生开展的评价, 而廉价的、 笼统的、不着边际的表 扬对学生思想的形成、知识的掌握恐怕是没有什么积极作用的。五、追求多媒体 课堂虚化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直观化、形象化方面绝非传统教学手段 所能比。它所营造的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构成的综合气氛,使 学生"身临其境 " 、倍感
8、真切,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不少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然而, 大量教学实践 说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 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 素。例如,教学有关名山大川、花木鸟兽的课文,教师不惜花费 大量时间精力, 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这些课件虽然让 人耳目一新, 一时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刺激, 引起多种感官的兴 奋,但其占用的课堂时间, 远远超过学生对文本解读或思维动笔 的时间。在许多 "观摩课 "上,学生看看录像、听听音乐、谈谈感 想,似乎 " 有声有色 " ,热热闹闹,却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 " 作 秀课 &qu
9、ot;,使课堂效果虚化。为什么学生看得津津有味, 听得如痴如醉,甚至于眉飞色舞, 喜形于色, 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 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主要 原因在于: 语文课是语言实践课, 这个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 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媒介为中心, “光看不练假 把式以学习记叙类的文学作品来说, 运用直观手段, 就是为了 通过“具象形象与“抽象语词的鲜明比照,促使学生 领会作者是如何用词语来标志和塑造形象的; 通过比照性地展示 促使学生更快地掌握语言文字, 而不是简单地以影视语言替代文 字语言。借助任何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最后还都必须落实到课 文的语言文字上去。更具体一点说, 借助影视画面
10、,最多只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 文“写什么的理解,而对于“怎么写那么少有触及。尤其是对 更根本、更重要的“用什么写 ,即作者借以表情达意的语言材 料的探究和把握更是缺乏。 所以,教师务必及时凭借画面的内容, 引导学生进行比照性的语言文字的 "回放 "和"复原 " 回归文 本,探究作者是运用哪些语言材料和艺术手法, 来塑造人物或描 绘景物的。 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和根本任务。 语文学科的 特点决定了语文课程的变革必然是一种扬弃。 语文课程改革不能 为了 "立"而破除一切,为 "立"而求新求异,不能借改革之名回避 传统和实际,甚至避开规律, 当然更不能矫枉过正。 处理好课改 中的诸多问题,会有利于新课程的健康迈进。总之,语文学习形式多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业务渠道推广合作合同
- 跟岗协议书范本
- 欧美减产协议书
- 公司聘用会计劳动合同
- 避税车位买卖合同协议
- 海外承包协议书
- 生活用水供应合作合同协议
- 车位分期协议书范本
- 儿女赡养老人协议书
- 灵魂签订协议书
- 高中英语教师研修-罗马建筑文化课件
- 货物验收单(模板)
- 幼儿园教学课件小班社会《孤独的小熊》课件
- 复旦大学大学生创业导论课件06创业的商业计划书
- 客诉客退经济处罚准则及要求
- 医疗纠纷和解协议书(6篇)
- 293219民事诉讼法(第六版)教学PPT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全电子教案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 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工作指南
- 氧气安全标签
- 管道天然气改造普及工程(PE管)定向钻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