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_第1页
六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_第2页
六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_第3页
六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_第4页
六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二、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建立长方形周长的概念,理解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展计算。三、教具准备:长30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吹塑纸一张;用两根96厘米的铁丝,分别围成长30厘米、宽18厘米的长方形框架;剪刀一把;老师用钉子板一块,细尼龙绳一根。学生准备火柴盒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一张,细线一根。四、教学过程:师:出示小黑板,上面画有5个标上序号的不同图形请同学们说一说,黑板上的哪几号图形是长方形?生:第2号和第5号图形是长方形。师:其他的呢?生:其他的都不是。师:第1号图形为什么不是长

2、方形?生:因为它只有三条边,三个角。师:对。长方形应该有四条边,四个角,而它只有三条边,三个角。那第3号图形为什么不是长方形呢?生:因为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而它的四个角不是直角。师:我们还可以怎么看?生:因为它的对边不相等。师:第4号为什么也不是长方形?生:它的对边虽然相等,但四个角不是直角。师:那么,长方形的特点是什么?生1: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生2:还有,有四条边。师:应该说,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很多学生跟着老师说师:出示钉子板,演示如今老师在这个钉子板上围了一个长方形。谁来指一指,哪是长,哪是宽?一学生上前指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师:长方形有几个长,几

3、个宽?生:有两个长和两个宽。师:你们知道不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有多少厘米?生:齐不知道。师:怎样才能知道呢?生:齐要用尺量。师:用米尺量长方形的上面一条边如今老师量了这个长是28厘米,那这个长指下面一条边是多少厘米?生:齐也是28厘米。师:宽是多少?生:齐不知道。师:如今老师也来量。用米尺量左边的一条边宽比长短7厘米,那宽是多少厘米?生:齐21厘米。师:今天,就要在这个根底上来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知道什么叫做长方形的周长,还要知道长方形的周长是怎样计算的。如今先来看,什么叫做长方形的周长。老师用一根细绳从这个长方形的一个顶点开场,绕

4、着长方形围一周。边说边演示这一周的长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板书生:齐读板书长方形的周长就是绕这个长方形一周的长。师:出示绕长方形一周长的细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生:齐要量。师:用米尺量这段细绳如今老师量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98厘米。师:如今请大家拿出火柴盒放在桌上,用带来的线沿着火柴盒的四周绕一圈,老师演示指导绕的方法然后量一量,看火柴盒面的周长是多少。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指导绕和量的方法。然后指名说出量的结果生:火柴盒面的周长大约是17厘米。师:如今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这课本面也是一个长方形,请大家沿着课本的四条边摸一摸,这长方形的周长是从哪里到哪里。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沿课本的

5、边摸了一周这一周的长就是我们课本面的什么?生:齐周长。师:这课本面的长是哪条边?学生指出课本面的长好,如今我们再来摸一遍。从长方形的这个长开场。生:齐用手沿着课本面的长、宽、长、宽的顺序分段摸一周,边摸边说长、宽、长、宽。师:是不是摸了一周?生:齐是的。师:大家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跟它的四条边有什么关系?见学生没有反映,要求学生跟着老师再一起摸课本面的四条边这是一条长,这是一条宽,这又是一条长,这又是一条宽。这一周有几个长,几个宽?生:齐两个长,两个宽。师:这长方形的四条边一共有多长,也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什么?生:齐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师:请你们把剪好的长方形纸拿出来,看能不能把你们带来的

6、线,绕着这个长方形纸围一周?学生用线沿长方形纸的周长想围上一周,但围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师:注视几个学生的操作怎么样,不容易围吧?那就请你们用尺来量一量,看看长是几厘米,宽是几厘米。学生们改用尺来量长方形纸的长和宽,纷纷答复: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师:如今用尺来量,就很快量出了长和宽。有的时候,我们要求长方形的周长,直接去量它的一周很困难,就可以利用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跟周长的关系,量出长、宽,想方法计算出周长来。师:出示长方形吹塑纸教具,贴在黑板上老师这里有个长方形,长是30厘米,宽是18厘米在图形的长、宽旁标出长度。老师又用铁丝围成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将铁丝围成的长方形框架比在长方形吹塑纸上大家

7、看,这一段指长方形的长铁丝多少厘米?生:30厘米。师:这一段指长方形的宽铁丝是多少厘米?生:18厘米。师:如今我们把这根铁丝展开。将铁丝框粘在黑板上,逐段将铁丝拉直,启发学生说出每一段是长方形的长或者宽。老师在每段铁丝下面分别板书:长、宽、长、宽师:大家看,指着拉直的铁丝和下面的板书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也就是这个长方形的生:齐长加上宽,再加上长,再加上宽。师: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生:30加18加30加18,等于96厘米。老师板书师:又出示一个用铁丝围成的长方形框架老师又用铁丝围了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将铁丝框架比在长方形的吹塑纸上如今把它从对角剪开用剪刀把长方形框架剪成 和 两

8、段,出示其中一段看看这一部分铁丝是这个长方形的几个长和几个宽?生齐:一个长和一个宽。师:这一段铁丝也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长加宽的和。将这段铁丝展开,粘于黑板上,下面板书:长加宽的和长方形的周长里面有几个这样的长加宽的和?生:齐有两个。师:将另一段铁丝也展开拉直,粘于黑板上,并在“长加宽的和后板书:“的2倍也就是说,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长加宽的和的2倍。用这种方法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又该怎样列式呢?注意,要把长加宽的和先求出来,要先算加。生:30+18×20。师:等于多少?生:等于96厘米。师:计算长方形周长可以有两种方法:这是第一种方法指“长+宽+长+宽,这是第二种方法指求长加宽的

9、和的2倍。这两种方法都算了长方形的几条边的和?生:齐四条边的和。师:哪四条边的和?生:两条长,两条宽。师:计算结果呢?生:都一样。师:有什么不同?第一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生:长+宽+长+宽。师:按照刚刚摸的顺序,把四条边一条一条地加起来。那第二种方法呢?生:是把长和宽加起来,再乘以2。师:出示长方形木板这里有个长方形,请哪个同学来量一量,长是多少?宽是多少?生:用尺量后说出长53厘米,宽40厘米。要求学生根据量出的数据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老师巡视,并指名用不同方法计算的两人板演。订正后再理解用第一种方法或第二种方法计算的各有多少人。再指名一人用皮尺绕长方形木板一周,直接量出它的周长是多少,

10、并报出结果师:刚刚用两种方法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都是186厘米。如今这个同学用皮尺绕长方形木板一周,直接量出周长也是186厘米。说明这两种方法的计算都是正确的。我们对这两种算法进展比较,可以看出:用第一种方法,根据长方形周长的意义列出的算式容易懂,但计算比较繁。用第二种方法,先要算出长加宽的和,再乘以2,列式要用到小括号,但计算比较简便,你们可以根据各人的情况来决定用哪种方法。如今请看课本第70页练习二十五的第2题。先请你们量一量自己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学生量课本,有的说长是18厘米,有的说长是19厘米,有的说长是18厘米多一点,有的说长是19厘米不到一点。老师根据学生量的情况,统一成长是18

11、厘米,宽是13厘米再算出周长,填在书上的表格里。周长是多少?生:齐周长是62厘米。师:再要求学生量练习本的长、宽,并统一成长是19厘米,宽15厘米,算出周长后填在书上的表格里练习本的周长是多少?生:68厘米。师:出例如1,指名学生读题后要求周长是多少厘米,应该先要知道哪两个条件?生:长和宽。师:题目中告诉我们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学生纷纷答复请同学列式把周长算出来。生l:8+5=13厘米,13×2=26厘米。生2:8+5×2=13×2=26厘米。师:边板书,边说能列综合算式的,应尽量列综合算式计算。这是道应用题,还应该答题。学生补答,老

12、师把例题解答板书写完好老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9页至第70页。并说明课本上“也就是长加宽的2倍这句话意思不清楚,应改成“也就是长加宽的和的2倍。老师在黑板上示范,让学生在课本第70页第一行“加宽的后面添上“和的二字。并把修改后的这一节课文完好地读一遍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请大家想一想什么叫做长方形的周长?生:用绳子把长方形围一周,这一周的长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师:长方形周长怎样计算?生1:用长加宽,再加长,再加宽。生2:还有一种方法,用长加宽的和乘以2。师: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先要知道什么条件?生:齐长和宽。“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

13、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老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老师

14、、老师之意根本一致。师:假如长和宽不知道怎么办?生:齐可以量出来。师:假如只直接告诉其中的一个条件,还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怎么办?生:要把另一个条件先求出来。师:下面请同学们把练习二十五的第3题、第4题做在课堂练习本上。大家看第4题,问题是“小明沿着足球场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这实际上是要求什么?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颖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稳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才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才能、思维才能等等,到达“一石多鸟的效果。生:齐求足球场的周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