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课件_第1页
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课件_第2页
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课件_第3页
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课件_第4页
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1短期、亚慢性短期、亚慢性(mn xng)和慢性和慢性(mn xng)毒毒性作用性作用第一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2急性毒性试验的局限性:急性毒性试验的局限性: 1.1.外源性化学物在长期重复染毒时可产生与急性外源性化学物在长期重复染毒时可产生与急性毒性试验完全不同的毒作用。如:苯毒性试验完全不同的毒作用。如:苯 2.2.动物的衰老动物的衰老(shuilo)(shuilo)可影响毒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可影响毒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3.3.许多重要疾病均与年龄增长有关许多重要疾病均与年龄增长有关一、概 述第二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3分

2、类分类 1. 重复剂量毒性重复剂量毒性(d xn)作用(短期)作用(短期) 2. 亚慢性毒性作用亚慢性毒性作用 3. 慢性毒性作用慢性毒性作用第三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4(一)蓄积(一)蓄积(xj)作用作用 1.1.蓄积作用蓄积作用(accumulation)(accumulation): 当外源化学物连续地、反复地进入机体,而且吸收速当外源化学物连续地、反复地进入机体,而且吸收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zhunhu)(zhunhu)和排泄的速度(或总量)和排泄的速度(或总量)时,时,化学毒物化学毒物或或其代谢物其代谢物在机体内逐渐增加并贮留,这

3、在机体内逐渐增加并贮留,这种现象为化学毒物的蓄积作用。种现象为化学毒物的蓄积作用。 蓄积作用是发生亚慢性、慢性毒作用的前提蓄积作用是发生亚慢性、慢性毒作用的前提第四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5 2.2.储存库(储存库(depotdepot):): 化学毒物容易蓄积的组织和器官称为储存库。机体常化学毒物容易蓄积的组织和器官称为储存库。机体常见的储存库有血浆蛋白、脂肪组织、肝脏、肾脏、骨骼见的储存库有血浆蛋白、脂肪组织、肝脏、肾脏、骨骼(gg)(gg)等。等。 如骨骼为铅的储存库。如骨骼为铅的储存库。 蓄积形式蓄积形式: : 原形原形 代谢产物代谢产物 结合形式结合形式第五页,共

4、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63.3.蓄积蓄积(xj)(xj)的分类:的分类: 物质物质(wzh)(wzh)蓄积蓄积 功能蓄积功能蓄积 第六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73.1 3.1 物质蓄积(物质蓄积(material accumulationmaterial accumulation):): 化学毒物反复化学毒物反复(fnf)(fnf)多次染毒实验动物后,多次染毒实验动物后,用化学分析方法能测得机体内或某些器官组织用化学分析方法能测得机体内或某些器官组织内存在该化合物的原型或其代谢产物。内存在该化合物的原型或其代谢产物。第七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

5、性毒性8 3.2 3.2 功能蓄积(功能蓄积(funfunctional accumulationctional accumulation):): 化学毒物反复多次染毒实验动物后,机体内虽不能检出化学毒物反复多次染毒实验动物后,机体内虽不能检出化学毒物,然而机体可以出现慢性化学毒物,然而机体可以出现慢性(mn xng)(mn xng)中毒现象。中毒现象。 注:功能蓄积是损害效应累计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于存留的化功能蓄积是损害效应累计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于存留的化学毒物或代谢物数量极微,目前技术方法尚不能检出的一种物质蓄积,学毒物或代谢物数量极微,目前技术方法尚不能检出的一种物质蓄积,或者物质蓄积与

6、功能蓄积兼而有之或者物质蓄积与功能蓄积兼而有之第八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9(二)蓄积(二)蓄积(xj)作用的意义作用的意义 毒理学中,评价化学毒物有无蓄积作用,毒理学中,评价化学毒物有无蓄积作用,有助于:有助于: 1.1.化学毒物是否引起潜在的慢性毒性依据化学毒物是否引起潜在的慢性毒性依据 2.2.制定制定(zhdng)(zhdng)卫生限量标准时选择安全系数的一卫生限量标准时选择安全系数的一 种依据种依据第九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10(三)蓄积(三)蓄积(xj)作用的研究方法作用的研究方法 1 1、蓄积系数、蓄积系数(xsh)(xsh)法(法(ac

7、cumulation coefficientaccumulation coefficient) 2 2、生物半减期法(、生物半减期法(biological half-life, tbiological half-life, t1/21/2)第十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111 1 蓄积蓄积(xj)(xj)系数法系数法 1.1 蓄积系数法:以生物效应为指标,用经验系数(K)评价蓄积作用的方法,即将多次染毒与一次染毒所产生的毒性效应(或死亡)进行比较 K是指多次接触达到(d do)预期效应的累计剂量与一次接触能出现相同效应剂量的比值。 K=ED50(n)/ED50(1) 如果以动

8、物死亡一半为效应指标,则 K=LD50(n)/LD50(1) 第十一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12 K值越小:表示化学物的蓄积性越大 K=5 化合物蓄积性弱第十二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13 蓄积(xj)系数分级标准蓄积系数(K)蓄积毒级分级 1高度蓄积1明显蓄积3中等蓄积5轻度蓄积第十三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141.2 1.2 蓄积蓄积(xj)(xj)系数法常用试验方案系数法常用试验方案 A 固定(gdng)剂量法 B 剂量递增法 C 剂量固定的20天蓄积法第十四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15A A 固定固定(gd

9、ng)(gdng)剂量法剂量法 在事先求出毒物的LD50的前提下,选取相同条件的40只(或更多)动物,随即(suj)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至少20只,雌雄各半。 在1/201/5LD50 之间选择一个固定剂量,每日固定剂量、定时和相同途径染毒 试验组累计发生一半动物死亡。如接触剂量已累计达5个LD50,也可终止。 实验期限最短为25天(1/5LD50),最长100天(1/20LD50)第十五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16l 常用大鼠或小鼠常用大鼠或小鼠l 染毒途径多用灌胃或者腹腔染毒途径多用灌胃或者腹腔(fqing)(fqing)注射注射第十六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

10、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17B B 剂量剂量(jling)(jling)递增法递增法 动物及分组:常用大或小鼠,40(或更多)分染毒组和对照组,每组至少20只,雌雄各半。 终止时间:试验组累计发生(fshng)一半动物死亡。在第21天也可结束,因累计剂量已达5.26 LD50。第十七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18C C 剂量剂量(jling)(jling)递增递增2020天法:天法: 动物分组:1/20 LD50、1/10LD50、1/5 LD50、1/2LD50和对照组5个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 每日染毒一次,连续20天 评定标准: (1)各剂量(jling)组均无死亡,蓄

11、积性不明显; (2)仅1/2 LD50剂量组有死亡,其他组无死亡,则为弱蓄积性; (3)若1/20 LD50剂量组无死亡,其他各组间死亡数有剂量反应关系,则为中等蓄积性; (4)若1/20 LD50剂量组有死亡,且有剂量反应关系,则为强蓄积性。第十八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191.4 1.4 局限性局限性 1.对于具有免疫毒性的物质不适用 2.不能判断化学毒物的蓄积是物质蓄积或功能蓄积 3.蓄积系数法,以死亡为指标,用LD50表示生物效应,有急性(jxng)试验的局限性,可能漏检某些指标。 第十九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202 2、生物、生物(shngw

12、)(shngw)半减期法半减期法 是利用毒物动力学原理阐明化学毒物在机体内的蓄积作用(zuyng)特征。 原理:机体内蓄积的速度和量与单位时间内吸收该物质的速度和量,以及清除的速度和量有关。 t1/2反映物质从机体内清除速度的参数,理论上,在等间距离接触下,6个生物半减期即可达极限值98.4%。 第二十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21lt1/2越大,在机体内蓄积的可能性越大lt1/2越小,到达极限(jxin)的时间越短l 蓄积极限值1.44t1/2每日接触量第二十一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22(二)(二)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第二十二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

13、亚慢性和慢性毒性231. 1. 短期重复剂量毒性短期重复剂量毒性 指实验动物或人连续接触指实验动物或人连续接触(jich)(jich)外源化学物外源化学物14-14-3030天所产生的中毒效应。天所产生的中毒效应。第二十三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24 2. 2.亚慢性毒性(亚慢性毒性(subchronic toxicity subchronic toxicity ):): 是指人或实验动物连续较长期是指人或实验动物连续较长期(chngq)(chngq)接触某一外源化学毒物所出现的中接触某一外源化学毒物所出现的中毒效应。毒效应。 一般在相当于一般在相当于1/101/10左右生

14、命时间(寿命)内左右生命时间(寿命)内 亚慢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 指在实验动物的指在实验动物的1/101/10左右(如大鼠左右(如大鼠 3 3个月)的生命时间内,反复个月)的生命时间内,反复多次给予低剂量化学毒物,观察试验动物有无引起有害作用的试验过多次给予低剂量化学毒物,观察试验动物有无引起有害作用的试验过程。程。 第二十四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25 3. 3. 慢性毒性(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chronic toxicity):是指人或实验):是指人或实验动物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低剂量的化学毒物所产生动物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低剂量的

15、化学毒物所产生(chnshng)(chnshng)的毒性效应。的毒性效应。 一般一般2 2年年 慢性毒性试验:在受试动物生命的大部分或终生,连续慢性毒性试验:在受试动物生命的大部分或终生,连续长期给予低剂量的受试物,观察有无引起有害作用的试验过长期给予低剂量的受试物,观察有无引起有害作用的试验过程。程。第二十五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26第二十六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27试验(shyn)目的 1. 1. 观察长期观察长期(chngq)(chngq)接触受试物的毒性效应谱、毒作用接触受试物的毒性效应谱、毒作用特点和靶器官;了解其毒性机制。特点和靶器官;了

16、解其毒性机制。 2. 2. 观察受试物亚慢性毒性作用的可逆性观察受试物亚慢性毒性作用的可逆性第二十七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28l可逆毒性可逆毒性: 是指停止接触后可逐渐消失的毒性作用。一般情况下,机体接触毒物的浓度越低、时间越短、损伤越轻,则脱离接触后其毒性作用消失的越快。l不可逆毒性不可逆毒性 是指停止接触后其毒性作用依然存在甚至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进一步加深。注注: l一种毒物引起的组织病理学损伤,其再生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毒性效应的可逆和不可逆性 l有些毒物所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的,如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多数是不可逆的,因为(yn wi)已分化的中枢神经细胞不能再分裂

17、第二十八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29 4. 确定(qudng)不同动物对受试物的毒效应的差异,为将研究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 3. 3. 研究重复接触受试物毒性作用的剂量研究重复接触受试物毒性作用的剂量- -反应反应(效应)关系,从初步了解到确定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效应)关系,从初步了解到确定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的剂量(NOAELNOAEL)和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小剂量)和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小剂量(LOAELLOAEL),为制定),为制定(zhdng)(zhdng)人类接触的安全限量提供参考值人类接触的安全限量提供参考值第二十九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3

18、0二、研究(ynji)方法 (一)实验设计第三十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31 1 1 实验实验(shyn)(shyn)动物选择动物选择 (1)物种(wzhng)和品系 第三十一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32急性原则:急性原则:l * * 尽量选择急性毒性反应尽量选择急性毒性反应(fnyng)(fnyng)与人近似的动物;与人近似的动物;l * * 易于饲养管理、试验操作方便的动物;易于饲养管理、试验操作方便的动物;l * * 繁殖生育能力较强,数量较大能够保障供应;繁殖生育能力较强,数量较大能够保障供应;l * * 价格较低,易与获得的动物。价格较低,易与

19、获得的动物。 亚慢性原则:亚慢性原则:l * * 理论上,选取对化学毒物代谢过程、生理反应和生化特性基本上与人理论上,选取对化学毒物代谢过程、生理反应和生化特性基本上与人接近,且接近,且在急性试验中证明是对化学毒物敏感在急性试验中证明是对化学毒物敏感(mngn)(mngn)的物种和品系的物种和品系 实际上,常用大鼠实际上,常用大鼠 犬犬 豚鼠豚鼠 第三十二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33l (2)性别、年龄和数量 雌雄各半; 刚断乳的动物:大鼠68周龄(80-100g),同组动物体重不超过10%、组间平均(pngjn)体重不超过5% 大鼠、小鼠每组不少于20只,犬、猴不少于6只

20、,要求试验结束时,活的动物数能保证统计学处理。第三十三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34 亚慢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 年龄年龄(ninlng):大鼠:大鼠80100g 狗狗 812月月 小鼠小鼠1015g数量:小动物数量:小动物20 大动物大动物6性别:雌雄各半性别:雌雄各半 慢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年龄:大鼠年龄:大鼠 5070g 狗狗 8月月 小鼠小鼠 初断乳初断乳数量:小动物数量:小动物40 大动物大动物8性别:雌雄性别:雌雄(cxing)各半各半第三十四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35(3 3)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等级和饲养)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等级和饲养(sy

21、ng)(syng)环境环境 应选择清洁(qngji)级及以上等级动物 动物室:清洁、温度22oC3,湿度30-70%,人工控制昼夜交替 笼具:大小适中、动物能自由活动 饲料:营养合理 饮用水:清洁、充足第三十五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36 2 染毒方式(fngsh)与期限 染毒方式染毒方式(fngsh)原则:原则: 1 1)尽量选用与人群实际接触相同的途径和方式)尽量选用与人群实际接触相同的途径和方式 食品、药品、环境污染物食品、药品、环境污染物 2 2)并与预期进行慢性毒性试验的接触途径一致。)并与预期进行慢性毒性试验的接触途径一致。 一般以经口、经呼吸道和经皮肤三种途径

22、一般以经口、经呼吸道和经皮肤三种途径 染毒,每日一次,连续给予染毒,每日一次,连续给予第三十六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37染毒期限染毒期限 取决于实验具体取决于实验具体(jt)(jt)要求和所选择的实验动物要求和所选择的实验动物 l工业毒理学工业毒理学 3 36 6个月个月l食品毒理学食品毒理学 6 6个月个月1 1年年l环境毒理学环境毒理学 6 6个月个月1 1年年l致癌试验致癌试验 接近接近(jijn)(jijn)或等于动物的预期寿命或等于动物的预期寿命第三十七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38注意的问题:注意的问题:(1)小动物:灌胃或喂饲法)小动物:灌

23、胃或喂饲法 大动物:胶囊法或灌胃法大动物:胶囊法或灌胃法喂饲法注意:喂饲法注意: 混合均匀混合均匀 受试物稳定受试物稳定 保证营养保证营养 受试物掺入量严格受试物掺入量严格(yng)规定规定第三十八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39(2)呼吸道染毒(rn d) 染毒时间:2-6h/d 亚慢性:4小时 慢性试验: 间歇性:工业毒物 6-8小时 连续性:环境接触 22-24小时 第三十九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40 (3)注射)注射(zhsh) (4)最好结合毒物动力学血药浓度的监测,)最好结合毒物动力学血药浓度的监测,以保持生物学效应的每日相似性以保持生物学效应

24、的每日相似性第四十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413 剂量(jling)选择和分组 (1 1)分组分组: 原则:一般设3个试验组和1个阴性(溶剂)对照组。 最高剂量组:要求出现明显(mngxin)的中毒症状或某些观察指标发生明显(mngxin)变化,但动物不死亡,即使有死亡,不超过10% 最低剂量组:应无中毒反应或极轻微反应( NOAEL)。 中剂量组相:当于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LOAEL) 高、中、低剂量组距以310倍为宜,不少于2倍第四十一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42(2 2) 剂量剂量(jling)(jling)设计:设计: 以相同物种的短期毒性

25、资料为依据。以相同物种的短期毒性资料为依据。 亚慢性毒性试验可依据急性毒性的阈剂量或以亚慢性毒性试验可依据急性毒性的阈剂量或以1/201/201/5LD1/5LD5050确定;确定; 慢性毒性试验以亚慢性毒性试验效应的最大耐受量(慢性毒性试验以亚慢性毒性试验效应的最大耐受量(MTDMTD)为最高剂量。)为最高剂量。 剂量选择步骤剂量选择步骤: 急性急性 亚急性亚急性 亚慢性亚慢性 慢性慢性 第四十二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43 对于人群对于人群(rnqn)主动摄入的食品和药品,可采用人主动摄入的食品和药品,可采用人体可能接触的最高剂量为剂量设计依据体可能接触的最高剂量为剂量

26、设计依据 大大 鼠:鼠: 3个剂量组:个剂量组:10 30 100 非啮齿类:非啮齿类: 3个剂量组:个剂量组:5 15 50l根据根据(gnj)专业特殊性和管理部门有所区别专业特殊性和管理部门有所区别第四十三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44l亚慢性毒性的剂量选择(xunz)l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l低剂量组低剂量组l中剂量组中剂量组l高剂量组高剂量组 急性毒性的阈剂量急性毒性的阈剂量 1/201/5 LD50l组距:组距:310倍,最低不小于倍,最低不小于2倍倍l慢性毒性的剂量(jling)选择l阴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l低剂量组低剂量组l中剂量组中剂量组l高剂量组高剂量组 亚慢性

27、阈剂量或其亚慢性阈剂量或其1/51/2 1/10 LD50l组距:组距:25倍,最低不小于倍,最低不小于2倍倍第四十四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454 观察(gunch)指标第四十五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46(1)一般(ybn)观察1 1)进食量、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量、外观体征、行为活动 综合性指标综合性指标 初步判断作用初步判断作用(zuyng)(zuyng)部位、损害程度部位、损害程度第四十六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472 2)动物体重:)动物体重: 体重的增长情况是综合反映动物健康状况最基本的灵敏指标体重的增长情况是综合反

28、映动物健康状况最基本的灵敏指标之一,受食欲、消化功能、代谢和能量消化变化的影响。之一,受食欲、消化功能、代谢和能量消化变化的影响。 如发现如发现(fxin)(fxin)实验组动物体重增长减慢,停止或减轻,在实验组动物体重增长减慢,停止或减轻,在排除由于异味引起食欲不佳的前提下,可说明化学毒物的毒性排除由于异味引起食欲不佳的前提下,可说明化学毒物的毒性效应。效应。 表示方法:表示方法: (1 1)体重绝对增长量)体重绝对增长量 (2 2)体重增长百分率()体重增长百分率(1010) (3 3)剂量)剂量- -反应关系反应关系 第四十七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48 3 3)饲料

29、消耗量:)饲料消耗量: 食物利用率:动物每摄入食物利用率:动物每摄入100100g g饲料所增长的体重克饲料所增长的体重克数(数(g g体重体重/100g/100g饲料)饲料) 评价:食物利用率有助于了解化合物毒性效应评价:食物利用率有助于了解化合物毒性效应 观察观察(gunch)(gunch)内容:影响食欲内容:影响食欲 影响食物的吸收、代谢影响食物的吸收、代谢 食物利用率体重增长食物利用率体重增长/ /进食量进食量 第四十八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49 (2 2)实验室监测项目)实验室监测项目l 血、尿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血、尿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l 目的:发现受试物所致目

30、的:发现受试物所致(su zh)(su zh)器官损伤和器官紊乱器官损伤和器官紊乱l 检查重点:肝脏、肾脏、血液检查重点:肝脏、肾脏、血液第四十九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501)血液学检查 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凝血时间(shjin)等2)血液生化检查(针对肝脏、肾脏及相关可能靶部位选择) 注:一般只需在实际结束后处死动物采血检验 如需在实验过程中采集血样,最大采血量不能超过总血量的10% 3)尿液第五十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51(3)系统尸解和组织病理学)系统尸解和组织病理学l1)脏器重量和)脏器重量和脏器系数:脏器系数:

31、脏器系数(比):指某个脏器的湿重与单位体重的比值,脏器系数(比):指某个脏器的湿重与单位体重的比值,通常是每通常是每100100g g体重中某脏器所占的质量。体重中某脏器所占的质量。 在不同的年龄期,实验动物各个脏器与体重比值有一定在不同的年龄期,实验动物各个脏器与体重比值有一定(ydng)(ydng)规律,若化学毒物使某个脏器受损,其比值会发生变化,规律,若化学毒物使某个脏器受损,其比值会发生变化,是一项灵敏、有效和经济的指标。是一项灵敏、有效和经济的指标。 第五十一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52 脏器系数增大:脏器系数增大: 增生、充血增生、充血(chngxu)(chng

32、xu)、水肿、水肿 脏器系数减小:脏器系数减小: 脏器发育不良、萎缩脏器发育不良、萎缩第五十二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53尸解对象:l实验过程中死亡的或者(huzh)试验结束后未死亡的观察的主要脏器: 心、肝、脾、肺、肾、肾上腺、卵巢(睾丸)、脑等第五十三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54 2 2)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jinch)(jinch) 目的:确定化合物对毒作用的靶部位,损伤的性质和程目的:确定化合物对毒作用的靶部位,损伤的性质和程度,从病理学角度寻找化学毒物与病理改变的剂量效应关系,度,从病理学角度寻找化学毒物与病理改变的剂量效应关系,为了解化合

33、物的毒效应及机制提供依据为了解化合物的毒效应及机制提供依据(yj)。 检查内容:大体检查、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酶组织检查内容:大体检查、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酶组织化学化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细胞超微结构检查。化学化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细胞超微结构检查。 第五十四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55常规病理常规病理(bngl)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 HE染色原理(yunl):苏木素-伊红染色,又叫常规染色和普通染色。主要用来显示各种组织正常成分和病变的一般形态,进行总体观察。第五十五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56免疫免疫(miny)组织化学法组织化学法 间接

34、(jin ji)免疫荧光法 亲合素-生物素技术第五十六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57间接间接(jin ji)免疫荧光法原理免疫荧光法原理 抗原与一抗结合和,再用标记荧光色素(s s)的二抗与第一抗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荧光来间接显现抗原。第五十七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58第五十八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59亲合素亲合素-生物素技术生物素技术(jsh)原理原理 亲合素又称卵蛋白素,是从卵蛋白中提取的一种糖蛋白,每个亲合素上有4个与生物素分子结合力极高的位点,两者间的亲和力比抗原抗体大100万倍。第二抗体结合上生物素,变为生物素化抗体。

35、再将亲合素与过氧化酶标生物素结合在一起(yq),形成亲合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复合物)。 第五十九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60亲合素亲合素-生物素技术生物素技术(jsh)第六十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61第六十一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62 (4)可逆性检查)可逆性检查 最后一次给药后最后一次给药后24h24h,每组活杀部分动物(如,每组活杀部分动物(如2/32/3),),检测检测(jin c)(jin c)各项指标,余下动物停止染毒,继续观察各项指标,余下动物停止染毒,继续观察2-2-4 4周。周。 重点观察毒性反应器

36、官,以了解毒性反应的可逆性重点观察毒性反应器官,以了解毒性反应的可逆性和可能出现的迟缓性毒性和可能出现的迟缓性毒性第六十二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63(5)指标观察)指标观察(gunch)时间时间 一般状况和症状,每天观察一次一般状况和症状,每天观察一次 每周记录饲料消耗量和动物体重各一次每周记录饲料消耗量和动物体重各一次 实验时间实验时间3个月个月 实验时间实验时间3个月个月第六十三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64(6 6)特异性指标及其它)特异性指标及其它 特异性指标是指能反映特异性指标是指能反映(fnyng)(fnyng)毒物对机体毒作用本质的毒物对机

37、体毒作用本质的特征性指标,常与其毒作用机制有关,有时可作为效特征性指标,常与其毒作用机制有关,有时可作为效应生物学标志。应生物学标志。 对神经行为的检查对神经行为的检查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心电图、血压心电图、血压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 第六十四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65(二)长期(二)长期(chngq)(chngq)毒性试验的注意事项毒性试验的注意事项第六十五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66l重视实验项目管理重视实验项目管理l合理的实验设计合理的实验设计 剂量设置剂量设置(shzh)合理合理 获得明确的剂量获得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理想的反应关系,理想的

38、NOAEL、LOAEL第六十六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673.3.试验试验(shyn)(shyn)动物环境的要求动物环境的要求4.4.检测条件的控制检测条件的控制第六十七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68三、结果评价三、结果评价 (一)明确观察指标(一)明确观察指标(zhbio)(zhbio)是否有差异是否有差异 1. 1. 剂量相关性分析剂量相关性分析 2. 2. 反应重现性反应重现性第六十八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69 3. 3. 相关指标的变化相关指标的变化 4. 4. 差异差异(chy)(chy)大小和性别差异大小和性别差异(chy

39、)(chy) 5. 5. 历史性对照的作用历史性对照的作用第六十九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70(二)差异是否代表(二)差异是否代表(dibio)有害效应有害效应第七十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71化学品毒性鉴定化学品毒性鉴定(jindng)程序和方法程序和方法l1)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眼刺激试验和皮肤刺激试验) 主要是急性毒性参数的测定和了解受试样品对皮肤、粘膜的刺激性以及致敏性,为毒性分级和标签(bioqin)管理提供依据。同时,可了解受试样品对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并为第二阶段各项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依据。在测定LD50时,一般要求用两

40、种动物,染毒途径应包括所有人体可能的接触途径。第七十一页,共七十六页。医学专题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72l2 2)第二阶段(亚急性毒性试验和致突变试验)第二阶段(亚急性毒性试验和致突变试验) 主要是了解受试样品的亚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为第三阶主要是了解受试样品的亚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为第三阶段各项试验剂量设计和观察指标的选择提供依据,并对受试样段各项试验剂量设计和观察指标的选择提供依据,并对受试样品的致癌性进行品的致癌性进行(jnxng)(jnxng)预测。预测。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Ames试验)试验) 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体内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体内哺乳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体内哺乳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内哺乳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哺乳动物精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