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北师大版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 !本 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 ! 北师大版有趣的测量 教学设计活动内容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 P54 - P55 有趣的测量 活动目的 :1、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 , 探索生活中一些不 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 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2、 经历探究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方法的过程 , 体验等积变形的转化过程。 获得综 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 , 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树立运用数学解 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活动重点 : 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活动难点 : 测量较大和较小物体的体积。 活动准备 : 1、 1 立方分米的透明正方体容器、长方体的玻璃器皿、桶、刻度尺、量杯或量 筒。 2、 水、沙子。 3、乒乓球、苹果、木块、泡沫 ;橡皮泥、鸡蛋 ( 熟的) 、石块、玻璃球 ; 足球( 瘪气 的 ) 、螺丝帽等。 活动流程 : 一、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 师: 同学们, 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体积和容积的知识 , 并且已经掌握了长 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 现在 , 老师手里有一块橡皮泥 , 它的体积怎样求 ? 生 1:可
3、以捏成规则的物体 , 在测量它的长、宽、高 , 算出体积。 生 2: 也可以把它浸没在水里 , 用水的体积表示它的体积。 2、 提出问题 : 出示钢笔水瓶它 (钢笔水瓶 )的体积也能用刚才的方法求出来吗 ? 生: 不能捏了 ,而且墨水瓶本身是个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 只能放入水中来解决了。 师: 今天这节课 , 我们就一起研究像墨水瓶这样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 (板书课 题) 这个墨水瓶的体积我们又该怎样才能知道 ?你能想到什么方法 ?请同学们先独立 思考, 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思考、交流。 ) 点评: 一上课就拿出橡皮泥 , 在之前已经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橡皮泥即 不是长方体 ,
4、也不是正方体怎样来计算。 孩子有的说可以捏成各种形状 , 然后老师 说那墨水瓶怎样来计算 , 得想办法。这样用数学自身的思考力度来唤起学生学习 的欲望。 3、 学生汇报。动脑思考是好习惯 , 认真倾听同样也是好习惯。在同学汇报时 , 请 你思考 , 他们的方案对于你有什么提示 ?你还有什么要补充 ? 生 1: 水溢出的方法。 师: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把你们组的方案表示出来 ?(V物体=V水溢出) 生2:水上升的方法。(V物体=V水上升) 生3:水下降的方法。(V物体=V水下降) 师: 还有别的方法吗 ? 二、 动手实践探索方案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1、明确活动要求 下面我们就根据大家想到的这几种方
5、案 , 来设计测量一下这个墨水瓶的体积究竟 是多少。测量时需要注意什么 ? 生 1: 物体要完全浸没。 生 2: 注意读数时视线要与水面最低处平行。 生 3 : 测量时要注入整数体积的水 , 既方便读数 , 又能减少误差。 同学们想的真周到 ,老师也有几点下提示与大家分享 , 请看屏幕。 1、实验前 : 制定测量方案 , 明确分工 ; 2、实验中 : 轻声交流 , 注意安全 , 保持卫生 ; 3、实验后 : 整理结论 , 回顾反思。 2、学生小组合作 : 请小组内同学首先讨论并制定测量方案 , 并填写报告单 , 然后开 始测量。 ( 教师发现不同情况及时引导学生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 3、
6、小组汇报。 ( 一个同学汇报 , 组内同伴演示实验过程。 ) 测得墨水瓶的体积是多少 ?板书三种方案测得的数据。 4、 同样的墨水瓶测得的结果不相同 , 你有什么想法 ? (引导学生分析误差的产 生:1 、不同方法误差的产生 ;2 、同一种方法为什么结果也不相同 ?) 三种方案比较 中择优 , 水上升的方法在理论上误差最小。 想更精确 , 我们可以多测量几次取平均 值。老师在课前运用水上升的方法多次测量后得到墨水瓶的体积大约为 115 立方 厘米。 点评: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当中 , 袁老师让学生提出问题来测量。 如果我们可以测 量, 你想你打算怎样来测量墨水瓶 ?学生有的用水 , 用沙子, 到
7、底用什么方法 ?老师 引领学生明晰了探究的思路 , 和学生共同的制定出了方案 , 有了方案之后再共同 探究来解决问题 , 避免了学生盲目的操作和试验。 5、请大家注意观察 , 这几种方案有什么相同之处 ? 生 1: 都用到了水来测量 ; 生 2: 都是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可测量的水的体积。 师: 在数学中我们把这叫等积变形 , 这也是数学中转化思想的应用。 6、请选择桌面上 12 个喜欢的物体 ,就运用这种转化的思想来进行测量。 ( 引导学 生将上浮物体的情况提出来。 ) 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如何解决的。 生: 将上浮物体系上一个重物来测量 ; 生: 将上浮物体埋入沙子中 , 运用沙测法。
8、 ( 板书) 7、我们还有哪些知识运用到了这转化的数学思想呢 ? 三、拓展延伸 老师这有一粒黄豆 , 怎样知道它的体积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 生 1: 可以放在量筒里测量 ; 师演示。行吗 ? (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提出问题 : 为什么要多放 ?为什么用整百粒 ?)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 !本站将 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 ! 北师大版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 四、 小结。 我们今天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了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问题。 但今天 课上测量的都是相对较小的物体 , 更大的物体的体积该如何测量呢 ,这个问题就 留个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思考解决吧 ! 总评: 有
9、趣的测量 , 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 是在学习了长方体和 正方体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 是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延伸与发展。 以往旧教材 中,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这部分内容 ,只在习题中出现过 ,新教材却将它纳入例题范围 ,这是因为不规 则的物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 所以学习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 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 同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奠 定了基础。 其中, 发现、验证并运用排水法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目的在于通过本节课使学 生明白任何一个想法都应当通过亲身的实践去验证才能够得到结论再加以应用 , 这是一种很严密的思维过程 , 也是
10、现在孩子缺少的一种思想。并在理解上升的水 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体体积的基础上 ,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 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本课教学中 , 教师努力创设和谐共处、主动参与、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学习 氛围, 并根据教学内容需要 , 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 智能情况、性格特点、 操作能 力混合编组 , 每组选一个组长 ,并由组长对组员进行再分工。再动手操作之前 ,小 组内同学充分地讨论并制定出测量方案 ,经过一段时间的动手实践和交流 , 通过 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反思对实验方案不断地进行完善。 教师充分利用学 生在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惑 , 从学生的动手实践中找到本节课的教 学素材,
1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过小或上浮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在学生提出困惑 时教师适时加以引导 , 使学生了解过小或上浮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 用上述多种方法将这些不规则物体转化为规则物体的过程本身 , 就是一个探究性 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很自主地去探索 , 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 相互启发 , 多种感官参与到自主探究性活动中来。 转化的数学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了起 来, 他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也就更加理性和深入 , 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了。 小学教 学设 计 网 W WW.xx jx SJ 我们今天要进行 有趣的测量 ,( 出示课题 : 石块体积的测量 ) 一复习导入 (1) 复习长(正)方
12、体的体积 ,体积和容积单位的换算 . (2) 听故事, 曹冲称象 (大象的质量转换为石块的质量 )阿基米德的故事 (皇冠的体 积转换成水的体积 ). 故事对于我们的这节课学习是不是会有所帮助 , 有所启发 呢? (3) 观察(石块土豆 )的形状, 与长方体或正方体比较引出不规则物体 (并板书). 故 事中的皇冠也是不规则物体吗 ? 石块和土豆再比较 ,哪个物体更不规则 , 指出今天我们就来测量石块的体积 .( 板 书) 二实验操作 , 测量石块体积 . 1、拿出桌子下面的测量工具 , 根据给出的测量工具 ,各小组想好测量方案 , 该做哪 些工作(分工). 分工协作 : 方案一 , 取水, 测量
13、底面的长和宽 ,以及水面的高度 , 放入石块后再测量水面到达的高度 ,用底面积乘高度的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 注意 点:水的量应适中 , 不要太少也不能太多 ,刚好能让石块浸没而升高的水又不至于 溢出就可以了 .) 方案二, 取水,在空器中倒满水 ,然后把石块慢慢放入水中 ,再将 溢出的水倒进量杯中量出水的体积 2、小组汇报各自做法 ,老师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 .( 适量的水 :升高部分水的体积 相当于石块的体积 )( 加满的水 : 溢出的水的体积相当于石块的体积 .) 真不错,大家测出了石块的体积 , 请把水倒回水桶 ,下面小组交换一下测量工具 , 重新测量石块的体积 , 来验证一下测量的结果
14、是否大致相同 . 3、除了上面的两种方案 , 还有其他的测量方案吗 ?说说看, 我们班是不是会出现 曹冲第二呢 ?预设一: 小物体- 直接有量杯测出体积 . 预设二: 把石块先放入容器 , 往容器里加入水 ,直到水高过石块 , 测量水的高度 , 把石块捞出 , 再次测量水的高 度,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把容器的底面积乘两次的高度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预设三: 当装的水过高时 , 我们可以把升高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加水溢出的水的体积也能求出石块的体积 . 预 设四: 有称重的办法求石块的体积 , 把我们量出的石块称一称 , 看重多少 , 再根据 这对数据求出任意大小石块的体积 . 预设五:用橡皮泥代替水
15、做也可 , 把石块放入 长方体空器 , 往容器内塞入橡皮泥 , 直到塞满为止 , 取出石块 ,再塞入橡皮泥 (压平, 测量橡皮泥的高度 , 把底面积乘容器高度与橡皮泥高度差就是石块的体积 . 三、巩固提高 今天大家的表现真不错 , 有些方案老师也没能想到。学有所用 , 学以致用 , 我们来 看看小黑板的题目怎么做。 1、一个长方体容器 , 底面长 2分米,宽 1.5 分米, 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 0.2 分米, 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生独立完成。 ) 2、测量一颗跳珠的体积。 数 25 粒跳珠 , 放入一个盛有一定量水的量杯中 , 根据水面升高的情况测量出水的 体积 , 再算出一颗跳珠
16、的体积。 ( 学生实验并计算出体积 )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 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 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 一种尊称, 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 史记,有“荀 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 “师”的复合构词, 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 虽能从其身上 学以“道”, 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 “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 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四、总结提高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 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 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同履行与信用管理承诺书8篇
- 企业沟通协作工具包提高沟通效率
- 2025年体育用品行业体育器材智能化应用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南开民营经济发展会议
- 百师联盟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二)政治答案
- 春兰生态习性分析-洞察与解读
- 2025年企业安全督查员工作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下半年三亚市公安局招考公安雇员工作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下半年“才聚齐鲁成就未来”山东泰山地勘集团限公司权属企业招聘80名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山西省气象局招聘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聘用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初中数学教师新课程培训
-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考研材料科学基础
- TIAC 15-2017《电网行业20kV及以下配电网资产保险定损规范》
- 冬季施工防寒防冻应急预案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育科技人才战略
- 地沟油改性制生物柴油
- 武汉归元寺过年活动策划
- 《换热器学习资料》课件
- 《漏电保护器》课件
- 高数测试卷一及答案(第一章)
- 新能源汽车技术职业生涯人物访谈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