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8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教案复习目标:1、巩固对电解质、强弱电解质概念的理解。2、了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及移动的影响因素。3、能对溶液的导电能力判断及对强弱酸碱进行比较。基础知识:一、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区别(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注意】1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畴都是化合物,所以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 .化合物为电解质,其本质是自身能电离出离子,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所得溶液也能导 电,但这些物质自身不电离,而是生成了一些电解质,则这些物质不属于电
2、解质。如: SO、SO、CO、NO等。3 .常见电解质的范围:酸、碱、盐、离子型氧化物。4 .溶剂化作用:电解质溶于水后形成的离子或分子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水分子 相互吸引、相互结合,以“水合离子”或“水合分子”的形态存在,这种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相互吸引的作用叫做溶剂作用。(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则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电离平衡。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是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则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注意】1 .强、弱电解质的范围: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2 .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电解质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在水溶
3、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一些难溶的电解质,但溶解的部分能全部电离,则仍属强电解质。如:BaSO、BaC(3)o3 .强、弱电解质与溶液导电性的关系: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有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强,如很稀的强电解质溶液,其离子浓度很小,导电性很弱。而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一定弱,如较浓的弱电解质溶液,其电离出的离子浓度可以较大,导电性可以较强。4 .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结构的关系:强电解质一般为离子化合物和一些含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弱电解质一般为含弱极性键的化合物。5 .强、弱电解质在熔融态的导电性:离子型的强电解质由离子构成,在熔融态时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4、,可以导电。而共价型的强电解质以及弱电解质由分子构成,熔融态时仍以分子 形式存在,所以不导电。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指在一定条件下(温度、浓度) ,弱电解质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 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的状态。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的特点是:(1)动态平衡:电离方程式中用“千m",如:CH3COO4 CH3COOH+。(2)条件改变:平衡被打破。如在CHCOOH勺石蕊溶液中(呈红色)加入固体CHCOONH 即增大了 c(CH3CO。,平衡左移,c( H+)变小,使红色变浅。(3)弱电解质在离子反应中电离平衡发生移动。将等质量的锌粉分别投入10mL0.1mol/L盐酸
5、和10mL0.1mol/L醋酸中,实验结果:盐酸的反应速率比醋酸快。若锌足量,则 产生氢气的体积相等。因为当浓度和体积相同时,盐酸是强酸,c (H+)大,所以反应速率快,但二者可电离出来的 H+的物质的量相等,仅仅是后者随着反应的进行,醋酸的电离平衡不断发生移动。(4)从导电实验可知,弱电解质少部分电离,大部分以分子形式存在,决定了它在离 子方程式书写中保留分子形式。如醋酸和烧碱溶液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写成: CHCOOH+OH CH3COO +H2Q(5)导电性强弱与电解质强弱的关系:电解质的强弱由物质内部结构决定,电解质的强弱在一般情况下影响着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导电性强弱是由溶液离子浓度
6、大小决定的。如果某强电解质溶液浓度很小,那么它的导电性可以很弱, 而某弱电解质虽然电离程度很小,但如果浓度较大时,该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以较强。因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也不一定弱。2、电离平衡常数电离平衡Ka或(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的电离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电离所产生的各种离 子浓度的乘积跟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浓度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 常数,用K表小(酸用Ka表不,碱用Kb表不)。+ +c(A+) c(B -)(2)表示方法:AB=A+B- K= c/g-C(AB)(3) K的意义:K值越大,表示该电解质较易电离,所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从Kb的大小
7、,可以判断弱酸和弱碱的相对强弱,例如弱酸的相对强弱:H2SO(Kai=1.5 X 10-2) > HPQ (Kai=7.5 X 10-3) >HF (&=7.2 X 10-4) > HNO (Kai=4.6 X 10-4) >HCOOHKa=1.8 X 10-4) > CH3COOHKa=1.8X10-5) >H2CO ( Ka1=4.3 X 10-7) > H2s, 一- -8、(Ka1=9.1 X 10 )(4)影响K值大小的因素:K值不随浓度而变化,但随 温度而变化。(5)多元弱酸的电离。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且越向后的电离越困难,其电离
8、出来的离子浓度也越小,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如HPO的电离:第一步电离:HsPO-H+H2P(-K4第二步电离:H2PO4H+HP(4- (较难)K2第三步电离:HPO2- =H+PC3-(困难) &44显然:K>K2>K3。3-PQ等离子,其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3、电离度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达到平衡状态时,由WPO电离出来的离子有 H+、H2P(4、HP(4+-2-3-c(H)>c(H2PQ )>c(HPO 4 )>c(PO 4 )。已电离的溶质的分子数占原有溶质分子总数的a 表木:百分率,称为电离度。常用x 100%二已电离的溶质分子数“=原有
9、溶质分子总数强酸与弱酸(或强碱与弱碱)的比较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a)与醋酸(b)等pH的盐酸(a)与醋酸(b)pH或物质的量浓度pH: a<b物质的量浓度:a<b溶液导电性a>ba=b水的电离程度a<ba=bc(Cl -)与 c(CH3CO。大小c(Cl -)>c(CH3CO。c(Cl -)=c(CH 3COO等体积溶液中和 NaOH的量a=ba<b分别加该酸的钠盐固体后 pHa: /、变 b: 变大a: /、变 b: 变大开始时与金属反应的速率a>b相同等体积溶液与过量活泼金属产生H2的量相同a<bR特别提醒1判断一种酸是强酸还是弱酸时, 实
10、质是看它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完全电离 即为强酸, 不完全电离即为弱酸。设计实验验证时注意等物质的量浓度和等 pH的两种 酸的性质差异。例1R方法归纳1判断强、弱电解质的方法规律实验设计思路:以证明某酸(HA)是弱酸为例实验方法结论(1)测 0.01 mol/L HA 的 pHpH=2, HA为强酸pH>2, HA为弱酸(2)室温下测NaA溶液的pHpH=7, HA为强酸pH>7, HA为弱酸(3)相同条件下,测相同浓度的HA和HCl(强酸)溶液的导电性若导电性相同,HA为强酸;若HA导电性比HCl 弱,HA为弱酸(4)测定同pH的HA与HCl稀释相同倍数前 后的pH变化若 Ap
11、H(HA)=A pH(HCl) , HA为强酸;A pH(HA)<A pH(HCl) , HA为弱酸(5)测定等体积、等 pH的HA和盐酸分别与足量锌反J立产生 H2的快慢及H2的量若反应过程中 HA产生H2较快且最终产生 H较 多,则HA为弱酸(6)测定等体积、等 pH的HA和盐酸中和碱的量若耗碱量相同,HA为强酸;若HA耗碱量大, 则HA为弱酸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1)内因弱电解质本身,如常温下K(HF)>K(CH3COOHJ2.外因以 CHCOOHCHCOaH*为例(1)温度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一般是吸热的,升高温度,电离平衡向右移动,CHCOOHfe离程度增大,c(H+)、c
12、(CH3CO。增大。(2)浓度加水稀释CHCOOH液,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程度增大。n(CH3COO、n(H+)增大,但 c(CH3CO。、c(H+)减小。(3)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同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例如 0.1 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HCOOH3 CRCOOHL加入少量CHCOONai体或HCl,由于增大了 c(CH3COQ或c(H+),使CH3COOH电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 移动。前者使c(H+)减小,后者使c(H+)增大。(4)化学反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能与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的某种离子反应的物质时,可使电离 平衡向电离的方
13、向移动。例如,在CHCOO皤液中加入NaOH或Na2CO溶液,由于OH+HbHaQ C- +2H+= H2O+COT,使c(H+)减小,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R点拨1稀释弱电解质溶液时, 平衡移动的方向易误判为逆向移动,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减小误认为是电离平衡逆向移动造成的,实际上稀释才是造成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的主要因素。例2 例题精讲:【例1】 醋酸是一种常见的一元弱酸,为了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某同学开展了题为“醋 酸是弱电解质的实验探究”的探究活动。该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错误的是 ()A.先配制一定量的 0.10 mol/L CH 3COOH#液,然后测溶液的 pH,若pH大于1,则可
14、 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B.先配制一定量 0.01 mol/L 和0.10 mol/L 的CHCOOH分别用pH计测它们的pH,若两者的pH相差小于1个单位,则可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C.取等体积、等pH的CH3COOH勺溶液和盐酸分别与足量锌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醋酸 产生H2较慢且最终产生 H2较多,则醋酸为弱酸D.配制一定量的CHCOON籀液,测其pH,若常温下pH大于7,则可证明醋酸是弱电 解质R解析1若是一元强酸,则 0.1 mol/L的酸溶液的pH=1, 0.01 mol/L的酸溶液的pH=2,该 酸的钠盐溶液的 pH=7。那么 0.1 mol/L 的 CH3COO解液的 pH>1、0
15、.1 mol/L CHCOOK 0.01 mol/L CH 3COO解液的A pH<1、CH3COON溶液呈碱性土可说明 CH3COOH弱酸。R答案1 C【例2】根据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填写以下表格:实例NH - H 2O = NH+ +OH- 4加入物质或措施平衡移动力向电离程度 c(OH)+C(NH4 )导电能力H2OHClNaOHCHCOOINH加热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复习目标:1、掌握水的电离过程以及离子积常数的定义。2、了解PH的定义,测定方法及简单计算。3、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方法和误差分析。基础知识:一、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1、水的电离平衡:
16、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发生自电离:H2Q+HaQ三H3O+H(2简写为H2O B H+OH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其电离平衡常数:_c(H+)c(OH )Ka = c(H2O)2、水的离子积常数:Kw= c(H+)c(OH )250C时Kw =1.0X10-14 mol2 - L-2 ,水的离子积与 温度有关,温度升高 Kw增大。如 1000c 时 Kw =1.0X10-12 mol2 - L-2 .3、无论是纯水还是酸、碱,盐等电解质的稀溶液,水的离子积为该温度下的K恤二、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1)酸和碱:酸或碱的加入都会电离出H+或OH,均使水的电离逆向移动,从而抑制水的电离。(2)温度:由
17、于水的电离吸热,若升高温度,将促进水的电离,H +与OH同时同等程度的增加,pH变小,但H +与OH始终相等,故仍呈中性。(3)能水解的盐:不管水解后溶液呈什么性,均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4)其它因素:如向水中加入活泼金属, 由于活泼金属与水电离出来的H+直接作用,使H+减少,因而促进了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HOHf+OHAH>0条件变化移动力向c(H+) c(OH)KW升高温度TT加酸加碱T加强酸弱碱盐加强碱弱酸盐R特别提醒1溶液中的c(H+)和水电离出来的c(H+)是不同的:常温下水电离出的c(H+)=1 X10-7 mol/L ,若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
18、1 X10-7 mol/L ,则可判断出该溶液中加入酸或碱抑制了水的电离;若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1 X10-7 mol/L ,则可判断出该溶液中加入可以水解的盐或活泼金属促进了水的电离。常温下溶液中的c(H+)>1 X10-7 mol/L ,说明该溶液是酸溶液或水解显酸性的盐溶液;c(H+)<1 X 10-7 mol/L ,说明是碱溶液或水解显碱性的盐溶液。例1三、溶液的酸碱性和 pH的关系1、pH 的计算:pH=-lgc(H +)2、酸碱性和pH的关系:在室温下,中性溶液:c(H+尸 c(OH ) =1.0 X 107 mol L-1 , pH =7酸性溶液:c(
19、H+)>c(OH) , c(H+) >1.0 X107 mol L-1, pH <7碱性溶液:c(H+)vc(OH ), c(H+) <1.0 X107 mol , pH >73、pH的测定方法:(1)酸碱指示剂:粗略地测溶液pH范围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石蕊试液的变色范围是pH=5.0-8.0 ;酚酬:试液的变色范围是8.2 10.0 ;甲基橙试液的变色范围是3.1(红)-4.4(黄);(2) pH试纸:精略地测定溶液酸碱性强弱pH试纸使用方法:方法:把小块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蘸有待测液的玻璃棒点在试纸 的中央,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
20、溶液的pH。注意:pH试纸使用前不能用蒸储水润湿,否则将可能产生误差。【思考】如将pH试纸先润湿,再测量,对pH值的影响。(3) pH计:精确地测定溶液酸碱性强弱4.溶液pH计算:1)总体原则(1)若溶液为酸T先求c(H+),再求pH;(2)若溶液为碱T先求c(OH-),再由c(H +)= KW 求c(H+),最后求pH。c(OH )2)类型及方法(室温下)(1)酸、碱溶液pH的计算强酸溶液, 如 HA,设浓度为 c mol/L , c(H +)=nc mol/L , pH=-lgc(H +)=-lg(nc)。强碱溶液,如 B(OH)n,设浓度为 c mol/L , c(OH-)=nc mol
21、/L , c(H+)=" mol/L , ncpH=-lgc(H +)=14+lg(nc)。(2)酸、碱混合pH计算两强酸混合、匕(H j ' V - c 2 V 2两强碱混合混(OH尸ci V1+ c 2 V 2V1+V2强酸、强碱混合(酸过量:c混(H+尸-者过量)c(H+) - V 酸-c(OH -) V碱碱过量:c混(OH尸W+Wc(OH') - V 碱-c(H +) V酸Vh+W【例2、3】酸、碱稀释时pH的变化酸碱弱酸强酸弱碱强碱稀释10n倍<pH+npH+n>pH-npH-n无限稀释pH趋向于7试剂:酸、碱、指示剂、蒸储水。Tft I ,四、
22、酸碱中和滴定1.概念利用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的酸 (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2.实验用品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滴定管夹、铁架台、烧 杯等3.实验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 NaOH夜)(1)滴定前的准备滴定管中:锥形瓶中:a.查漏,b.洗涤,c.润洗,d.装液,e.排气,f.调液面, a.注入碱液,b.记读数,c.加指示剂。g.记录。(2)滴定(3)数据处理4、误差分析1)原理(以标准盐酸滴定待测 NaOH§液为例)="" V b准确量取的待测液的体积;c a标准溶液的浓度。V B故有:cb正比于VAo2)误差分析(1)标准液配制引起的误
23、差称取5.2克氢氧化钠配制标准液时,物码倒置。(偏高)配制标准液时,烧杯及玻璃棒未洗涤。配制标准液时,定容俯视。配制标准液时,定容仰视。配制标准NaOH商定盐酸时,(偏(Wj )偏低)偏(Wj )NaOH中如混有碳酸钠。(偏高)配制标准NaOH商定盐酸时,NaOH中如混有碳酸氢钠。(偏高)配制标准NaOH商定盐酸时,NaOH中如?!有KOH ( 偏高)滴定管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洗涤。(偏高)(2)标准液操作引起的误差滴定前读数仰视,滴定后读数俯视。(偏低)滴定结束,滴定管尖嘴处有一滴未滴下。(偏高)滴定前有气泡未赶出,后来消失。( 偏高)(3)待测液操作引起的误差锥形瓶水洗后,用待测液润洗过再装
24、待测液。(偏高)锥形瓶有少量水,直接放入待测液。(无影响)摇动锥形瓶时,溅出部分溶液。( 偏低)R特别提醒1(1)中和反应严格按照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即当酸提供的H+的物质的量与碱提供的 OH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恰好中和。(2)中和反应恰好进行得到的溶液,不一定显中性,有可能显酸性或碱性。【例4】 例题精讲:【例 1】室温下,在 pH=11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 c(OH)为 () 1.0 X10-7 mol/L 1.0 X10 -6 mol/L 1.0 X10 -3 mol/L 1.0 X 10 -11mol/LA. B. C.或 D.或R解析1 pH=11即c(OH-)=10-3
25、 mol/L是碱性溶液,碱性溶液有两种情况:一是碱溶液,一是 强碱弱酸盐的溶液。解此题要注意一个关键问题,由水电离出的c(H+)始终等于由水电离出10-14的c(OH-)。若为碱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OH-)=c(H +)=石石=10-11 mol/L ;若为强碱弱酸盐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 c(OH-)=10-3 mol/L 。R方法归纳1水电离出的c(H+)或c(OH)的计算(25 C时)(1)中性溶液:c(H+)=c(OH-)=1.0 X10-7 mol/L 。(2)溶质为酸的溶液H来源于酸的电离和水的电离,而OH只来源于水。如计算pH=2的盐酸中水电离出的c(H+):方法是先求出溶液中的
26、c(OH)=10-12 mol/L,即水电离出的c(H+)=c(OH-)=10-12mol/L。(3)溶质为碱的溶液OH-来源于碱的电离和水的电离,而H+只来源于水。如 pH=12的NaOH溶液中,c(H+)=10-12 mol/L ,即水电离产生的 c(OH-尸c(H +)=10 -12 mol/L 。(4)水解呈酸性或碱性的盐溶液H(和OH均由水电离产生。如pH=2的NH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0-2 mol/Lc(OH)=10-12 mol/L是因为部分 OH与部分NH+结合了;pH=12的NaCO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OH-)=10-2 mol/L c(H+)=10-12
27、 mol/L是因为部 分H+与部分C4-结合了 。例2 (2010全国卷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B.在滴有酚酗溶液的 氨水里,加入 NH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 pH<7C. 1.0 x 10-3mol/L 盐酸的 pH=3.0, 1.0 x 10-8mol/L 盐酸的 pH=8.0D.若1mLpH=1的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 R解析1 A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r)减小,pH增大,b>a,故A错误;.B酚配的变色范围是pH= 8.010.0 (无色
28、一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 故B错误;C常温下酸的pH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 7; D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 是正确,也可用更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体积为 V;强碱的pH=b,体积为 V 则有10-aV1=10-(14-b) *一 J =10a+b-14,现在占=10-2,又知 a=1,所以 b=11V2VR答案1 D【命题意图】考查弱电解质的稀释,强酸的无限稀释,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强酸与强碱的混合pH的计算等基本概念【例3】 室温时,将x mL pH=a的稀NaOHl与y mL pH=b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下列关 于反应后溶液pH的判断,正确的是(
29、)A.若 x=y,且 a+b=14,则 pH>7 B. 若 10x=y,且 a+b=13,则 pH=7C.若 ax=by,且 a+b=13,则 pH=7 D. 若 x=10y,且 a+b=14,则 pH>7R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有关pH的简单计算。由题意知:n(NaOH)=x - 10 a-14 10-3 mol , n(HCl)=y 10-b 10-3 mol , x10a-14 T0-3x a+b14所以 n(NaOH): n(HCl)= y . 10人.10-3 = y *10 -。若 x=y,且 a+b=14,则 n(NaOH)=n(HCl),二者恰好完全反应,pH=7;若
30、10x=y 且 a+b=13, 则碱不足,pH<7;若 ax=by 且 a+b=13 则 n(NaOH): n(HCl) = " 白 <1 ,碱不足,故 pH<7;a io若 x=10y 且 a+b=14,贝U n(NaOH): n(HCl)=10>1 , NaOH±量,pH>7。R答案1 DR规律总结1(1)求算pH的基本思路:判断混合液酸性、中性或碱性一计算c(H+)或c(OH-) 一求出pH(2)求溶液pH的方法,可总结口诀如下:酸按酸(H+),碱按碱(OH);同强相混直接算;异强相混看过量;无限稀释“ 7”为限。【例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
31、溶液的配制和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中两个典型的定量实验。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配制1 mol/L的稀硫酸标准溶液,然后用其滴定某未知浓度的NaOH§ 液。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_L填字母序号)。A .实验中所用到的滴定管、容量瓶,在使用前均需要检漏B .如果实验中需用 60 mL的稀硫酸标准溶液,配制时应选用100 mL容量瓶C .容量瓶中含有少量蒸储水,会导致所配标准溶液的浓度偏小D .酸式滴定管用蒸储水洗涤后,即装入标准浓度的稀硫酸,则测得的NaOH的浓度将偏大E .配制溶液时,若在最后一次读数时俯视读数,则导致实验结果偏大F .中和滴定时,若在最后一次读数时俯视读数,则导
32、致实验结果偏大R解析1 A项,滴定管、容量瓶都为带塞容器,使用前检漏,正确; B项,实验室无 60 mL 容量瓶,选才I容积比 60 mL大而与之更接近的容量瓶配制,B正确;C项,容量瓶内有少量水对所配标准液浓度无影响;D项,酸式滴定管不用标准液润洗使所测NaOHB度偏大,正确;E项,配制溶液时,最后一次读数时俯视,所配溶液浓度偏高,导致实验结果偏小;F项,导致实验结果偏小。R答案1 ABD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三节盐类的水解复习目标:1、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够解释盐类水解的过程。2、能够判断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和书写水解方程式,总结、归纳出盐类水解的基本规 律。3、能够比较出溶液中离子浓
33、度大小。基础知识:一、盐类水解1、盐类水解的实质: 在溶液中,由于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使溶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酸性、碱性或中性。盐的水解可看作酸碱中和反应的逆过程,为吸热反应。2、盐类水解规律(1)强弱规律:“有弱才水解,都弱都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 (2)大小规律:“水解程度小,式中可逆号,水解产物少,状态不标号。 ”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且以第一步为主。如:0(2 + H2O = HCO3-+OH HCO 3 + H 2。= H2CO + OH-(3)酸式盐规律:强酸酸式盐溶液呈强酸性。如NaHSQ NHHSO强碱弱酸酸式
34、盐溶液显何性,必须比较其阴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则溶液显酸性。如NaHPQ、NaHSO电离程度水解程度,则溶液显碱性。如NaHCQ NaHS3、大多数盐类水解程度较低,但其过程促进了水的电离。盐类水解的程度主要决定于盐的本T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或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就越大,其盐溶液的碱性(或酸性)越强。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稀释溶液,水解程度增大,另外,加 酸或加碱抑制水解。4、水解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书写时应注意。(1) 一般用可逆号“=",只有互相促进的完全水解 (即有沉淀或气体产生的互促水解) 才用。(2)
35、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可用多步水解方程式表示。(3) 一般不写“ J ”和“ T ”,水解程度大的例外。5、判断盐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要从盐的组成、水的电离、盐是否水解等方面综合考虑,并注意守恒法的应用(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对于弱酸(碱)及其强碱(酸)盐的混合物,一般说来优先考虑盐对弱酸(碱)电离平衡的影响,忽略盐的水解。如NHCl与NH水的混合物,一般只考虑氨水的电离而忽略俊离子的水解。例1二、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1、内因酸或碱越弱,其对应的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碱性或酸性越强。2、外因因素水解平衡水解程度水解广生离子的浓度温度升高浓度增大减小外加酸碱
36、酸弱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T ,弱碱阳离子的水解程度J碱弱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J ,弱碱阳离子的水解程度T三、盐类水解的应用(1)配制某些盐溶液时要考虑盐的水解:如配制FeCl3、SnCl2、N*SiO3等盐溶液时应分别将其溶解在相应的酸或碱溶液中。(2)制备某些 盐时要考虑水解:AI2S3、MgS MgN2等物质极易与水作用,它们在溶液中不 能稳定存在,所以制取这些物质时,不能用复分解反应的方法在溶液中制取,而只能用干法制备。(3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要考虑水解。利用加热促进水解来制得胶体。 FeCl3+3H2O=Fe(OHM 胶体)+3HCl(4)某些试剂的实验室贮存,如N&CO溶液、N
37、aPQ溶液、NaSiO3溶液等不能贮存于磨砂口玻璃瓶中。NaF溶液不能保存在玻璃试剂瓶中。(5)证明弱酸或弱碱的某些实验要考虑盐的水解,如证明Cu(OH)2为弱碱时,可用 CuCl2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显酸性)证之。(6)采用加热的方法来促进溶液中某些盐的水解,使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以除去溶液中某些金属离子。如不纯的 KNO中常含有杂质 Fe3+ ,可用加热的方法来除去 KNO溶液中所含的 L 3 +Fe 。(7)向MgCb、Fe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MgO MgCO除去FeCL。(8)某些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溶液反应,要考虑水解:如Mg Al、Zn等活泼金属与NHCl、CuSO、AlCl
38、 3 等溶液反应。3Mg+2AlCl3 +6H2O=3MgQ+2Al(OH) 3 J +3H2T(9)判断中和滴定终点时溶液酸碱性,选择指示齐J以及当 pH=7时酸或碱过量的判断等问题时,应考虑到盐的水解。如 CHCOOHf NaOHW子反应时pH>7,若二者反应后溶液 pH=7,则 CHCOOHi 量。指示剂选择的总原则是,所选择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该与滴定后所得盐溶液的pH值范围相一致。即强酸与弱碱互滴时应选择甲基橙;弱酸与强碱互滴时应选择酚儆。(10)判断酸碱中和至pH=7时,酸碱的用量(如用氨水与盐酸反应至pH=7时是氨水过量)。(11)测定盐溶液pH时,试纸不能湿润,若中性溶液,
39、测得pH不变仍为7,若强酸弱碱盐溶液,测得pH比实际偏大,若强碱弱酸盐溶液,测得 pH比实际偏小,(12)加热蒸发和浓缩盐溶液时,对最后残留物的判断应考虑盐类的水解。加热浓缩不水解的盐溶液时一般得原物质;加热浓缩NmCO型的盐溶液一般得原物质;加热浓缩FeCl3型的盐溶液.最后彳#到Fe(OH)3,灼烧得FezQ ;力口热蒸干(NHk) 2CO或NHHCO 型的盐溶液时,得不到固体;加热蒸干Ca(HCO) 2型的盐溶液时,最后得相应的正盐;加热Mg(HCQ2、MgCO溶液最后得到 Mg(OH)固体;加热 N&SO型盐溶液,最后被空气氧化为 NaSO。(13)净水剂的选择:如 Al 3+
40、 , FeCl3等均可作净水剂,应从水解的角度解释。(14)小苏打片可治疗胃酸过多。(15)某些显酸性的盐溶液和某些显碱性的盐溶液反应如A12(SO4)3溶液与NaHCM液反应会产生大量 CO泡沫灭火器。如:Al 3+ + 3HCO-= A l ( OH) 3 J + 3CQ T(16)某些化肥是否能混施(如草木灰不宜与钱态氮肥及过磷酸钙混合使用)。(17)解释某些生活现象时应考虑盐的水解,如炸油条用明矶、纯碱;ZnC» NHCl作焊药;热的纯碱溶液比冷的纯碱溶液去污能力强。例题精讲:【例1】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符合按pH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的是()A. Ns2CO NaHCO
41、 NaCl NHClB. Ns2CO NaHCO NHCl NaClC. (NH4)2SO NHCl NaNO NaSD. NHCl (NH4) 2SO NaS NaNO【导航】酸、碱的溶液分别呈酸性和碱性,而盐的溶液性质要根据电离和水解具体分析。解 答原则是先分开酸性、碱性和中性区域。R解析1 A B两项溶液种类相同,NHCl水溶液呈酸性,NaCl溶液呈中性,N%CO、NaHCO 水溶液都显碱性,但因为 NaHCO勺水解是NaCO的第二步水解,水解程度变小,N&CO的碱性大于NaHCO勺碱性,其排歹U顺序为:NHCl , NaCl, NaHCO N&CO,故A、B均错误;C、
42、D溶液种类相同,其 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NHk)2SQ, NHCl , NaNO, NaS,故C项正确,D 错误。R答案1 C【例2】下列有关问题,与盐的水解有关的是()NHCl与ZnCl 2溶液可作焊接金属中的除锈剂用NaHC0tl Al2(SO4)3两种溶液可作泡沫灭火剂草木灰与钱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实验室盛放 NaCO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加热蒸干AlCl 3溶液得到Al(OH)3固体A .B. C .D.R解析1本题考查盐类水解的应用与解释。中 NHCl与ZnCl2溶液水解均显酸性,可以除去金属表面的锈;HCO-与A13+两种离子水解相互促进,产生二氧化碳,可作灭火剂; 3草木
43、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水解显碱性,而钱态氮肥水解显酸性,因而不能混合施用; 碳酸钠溶液水解显碱性,而磨口玻璃塞中的二氧化硅会与碱反应生成硅酸钠将瓶塞与瓶口黏合 而打不开,因此实验室盛放碳酸钠的试剂瓶应用橡胶塞; Al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lCl 3+3H2Oe Al(OH) 3+3HC1,加热时,HCl挥发使平衡不断右移, 最终得到Al(OH)3固体(如 果灼烧,会得到 A12O3固体)。R答案1 D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比较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比较历来是高考中考查化学基本理论知识方面的重点和热 点题型。这类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多,灵活性、综合性强,有较好的区分度,能有效地测试出 考生对
44、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电解质之间的反应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及对这些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这类题型在今后的高考化学试卷中将会进一步体现。为了让同学们能够系统的理解掌握这一重要考点,笔者对此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归纳,以求对同学们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一、知识要点回顾1.两大理论(1)电离理论一般来说,弱电解质(弱酸、弱碱等)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及电离产生的微粒都 是微小的,同时还要考虑水的电离。如氨水溶液中,既存在NH-H2。的部分电离,还存在水的微弱电离。故其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为:C(NH3 H2O)>C(OH) >C(NH4+) >e(H+)。多元弱酸的电离多
45、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一级电离总是远大于二级、三级电离,故多元弱酸的电离中主要考虑第一级电离。如在H2s水溶液中,H2s的电离是分步的,且第一步电离H2SH+HS是主要的,故微粒浓度大小为:C(H2S) >c(H+) >c(HS-) >c(S2)。(2)水解理论弱离子的单水解是微弱的。由于水的电离,故水解后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如NHCl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为:c(Cl -)>c(NH4+) >c(H+) >C(NH3 H2O)。多元弱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其第一步水解是主要的。如Na2CO
46、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为:C(CO2-) > c(HCO-) > c(H2CO)。对同浓度CO2-和HCO, CO2-比HCO水解程度要大。对于其它弱酸性盐也是相同情况, 即同浓度的正盐溶液水解程度比相应酸式盐水解程度大。(3)电离与水解理论综合考虑多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同浓度的一元弱酸(弱碱)与其对应的盐溶液的电离与水解是 同时存在的,谁占优势,取决其电离与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一般由题示信息给出)。对多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来说,在NaHSQ NaHP。等溶液中,由于 HSG-、H2PO-离子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故c(H+)>c(OH),溶液呈酸性。在 NaHCO NaHS等
47、溶液中,由于HCO、HS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故c(OH)>c(H+),溶液呈碱性。对同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的混合液,CHCOOHI离程度大于CHCOO勺水解程度,c(CH3CO。> c(CH3COOH)溶液呈酸性。与之类似,同浓度的氨水和氯化俊的混合液,NH3 H 2O的电离大于NH+水解,溶液呈碱性。2.三大定量关系(1)电荷守恒在任何电解质溶液中, 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总是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即溶液呈电中性。如在 NaCO溶液中存在如下守恒关系式:+-2-c(Na )+ c(H )=c(OH)+ c(HCq )+2 c(CO3 )。(2)物料守恒在电解质溶液中,由
48、于有些离子能发生电离或水解,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这些离子或分子中所含某种特定元素原子的总数是始终不变的,是符合原子守恒的。如在K2s溶液中存在如下守恒关系式:c(K+)=2c(H2S)+2c(HS-)+2c(S2-)。(3)质子守恒由水电离出的c(H+)、c(OH)始终是相等的,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OH虽跟其它离子结合,但其总量仍是相等的。如在K2s溶液中存在如下守恒关系式:c(OH)= c(H+)+ c(HS-)+2c(H2S)。实际上,质子守恒可由“电荷守恒”与“物料守恒”联合推出。二.解题策略分析对于比较复杂的电解质 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比较,由于其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
49、性强,不少学生看到题目后感觉束手无策。笔者建议采用如下思维过程进行处理,应有利于理清解题思路。1 .判反应判断两种溶液混合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这一步主要目的是搞清楚溶液的真实组成。如果两种溶液混合后,有反应发生,那就要根据题给的条件判断怎么反应、反应后生成了什么物质,是否有物质过量,再确定反应后溶液的组成如何。2 .写平衡根据溶液的组成,写出溶液中存在的所有平衡(水解平衡、电离平衡),尤其要注意不要漏写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的水的电离平衡。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溶液中存在的各种粒子及比较直接的看出某些粒子浓度间的关系,在具体应用时主要是要防止遗漏。如对 NaHCOB液,要注意 HCO既能发生水
50、解还能发生电离。3 .列等式根据溶液中的守恒原理, 列出两个重要的等式, 即电荷守恒式和物料守恒式,据此可列出溶液中阴阳离子浓度间的数学关系式。4 .分主次根据溶液中存在的平衡和题给条件,结合平衡的有关规律,分析哪些平衡进行的程度相对大一些,哪些平衡进行的程度相对小一些,再依此比较出溶液各粒子浓度的大小。这一步是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比较最重要的一步,关键是要把握好上述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两大理论,树立“主次”意识。三.题型归纳分类通常我们把电解质溶液归纳分类如下:酸或碱的溶液 考虑电离单一溶液.J电解质溶液 【混合溶液L盐溶液一一考虑水解不反应一一同时考虑电离和水解qL不过量生成盐考虑水解反应-1
51、生成酸或碱 考虑电离一过量根据过量程度考虑电离或水解根据上述电解质溶液分类对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比较题型进行对应归类如 下:1 .单一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比较(1)仅含一种弱电解质的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比较【例1】(05年上海化学卷,第 14题)叠氮酸(HN)与醋酸酸性相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 是()A. HN3水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顺序为:c(HM) >C(H+) >C(Ns-) >C(OH)B. HN3与NH作用生成的叠氮酸钱是共价化合物C. NaN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 >c(Ns-) >c(OH)>c(H+)D. N3-与CO含相等
52、电子数R解析1从题给信息知,叠氮酸(HN)为弱酸,叠氮酸溶液中存在:HNH+M和H2O H+ OH 两个电离平衡,故A说法正确;NH3与弱酸生成的盐均为离子化合物, B说法错误;NaN为弱 酸强碱盐,水解呈碱性, C说法正确;N;与CO均含22个电子,D说法正确。故本题应选 Bo (2)可水解盐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比较【例2】(01年全国春召题,第18题)在0.1 mol/L N&CO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c(Na+) = 2 c(CQ2 ) B . c(OH ) = 2 c(H+)+2C. c(HCO ) >c(H2CO) D . c(Na)vc(CO3 )+c(HC
53、O )R解析1 NaCO为强碱弱酸盐,盐在水中完全电离,由于CO入水解,故c(Na+) >2c(CQ"),._. -2. 、, A错误;又因为CO水解以第一步为主,故有 c(HCQ ) >c(H2CO), C正确;依据物料守恒 有 c(Na+)=2 c(CO32-)+c(HCO-)+ c(H2CO),故 c(Na+) >c(CQ2-)+c(HCQ-) , D错误;因由水电 离出的H+和OH的物质的量相等,可得 C(OH )= C(H+)+ C(HCO-)+2c(H2CO),故C(OH) W2 C(H+) , B错误。故本题应选 Co(3)强碱弱酸酸式盐溶液中粒子浓度
54、大小比较【例3】(04年江苏化学卷,第17题)草酸是二元弱酸,草酸氢钾溶液呈酸性。 在0.1mol L -1 KHCO4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c(K+)+ c(H+尸 c(HC2O-)+ c(OH)+ c(C2O2-)B. c(HC2O-)+c(C2O2-)=0.1 mol - L -1C. c(C2Q2-)> c(H2GQ)D. c(K+尸 c(HzGQ)+ c(HGQ-)+ c(C2O42-)R解析 1 KHCC4溶液中存在:KH(2O4= K+ HCQ-,HCC4H+ GQ2-, HCO4 +H2OHC2Q+ OH ,H2OH+ OH等反应。根据电荷守恒有:c(K+)+
55、c(H+)=c(OH)+c(HC2O-)+2c(C2O2-),故 A说法错误;由物料守恒有 c(K+)= c(H2(2O4)+ c(HC2O4-)+ c(C2O42-)=0.1 mol - L -1 , B说法错误,D说 法正确。因溶液呈酸性,说明HGO-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c(C2O42-)>c(H 2c2O4) , C也正确。故本题应选 C D。R技巧点评1对于单一溶液来说, 若是弱酸或弱碱,只需抓住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若是正盐,只需抓住弱离子的水解平衡;若是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其酸式根离子既存在水解,又存在电离,应注意根据题中提示弄清是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还是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再结合离子方程式和守恒原理进行分析比较,确定粒子浓度关系。2、两种溶液混合后粒子浓度大小比较(1)两种溶液混合后不反应粒子浓度大小比较【例4】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01mol/L的CH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北唐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5-2030发型泡沫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医药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618中学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医疗帐单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传媒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零售数字标牌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河北省承德实验中学2025年高考冲刺英语模拟试题含答案
- 辽宁省东北名校2025年高考英语必刷试卷含解析
- 安徽省马鞍山市重点中学2025年高三下学期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模拟卷(五)历史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有关“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日活动工作方案
- 铁路雨季三防培训课件
- 数理统计(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 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 (精选word)洪恩识字-生字卡片1-200
- CNC作业指导书及操作规范
- EHS安全培训教育周知卡(机械伤害)
- 贵州生态停车场建设工程监理规划
- 大班音乐欣赏粤曲《荔枝颂》微课件
- 《肌内注射说课》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