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_第1页
2020年春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_第2页
2020年春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_第3页
2020年春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_第4页
2020年春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九年级化学 教学 计划学校:姓名: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2019-2020 学年度)由于今年情况特殊,全球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侵袭。我国在2月底-3月份疫情最为严重,导致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多地区学校还未开学。令人欣慰的是,现在我们所在 地区的疫情基本得到了控制,安徽省教育厅布置相关学校近期将错峰开学,九年级将在4月13号开学复课。一、线上学情分析1、学生在家学习情况:本班级共77名学生,男生41名,女生36名。通过前期的调查摸排,本班学生通过网 络、数字电视、有线电视、手机流量等通讯渠道,都能及时收看到线上教学的内容;。线上教学容量大,时间短,每节课

2、讲授侧重点各有不同,学生记笔记有困难,对知识 的掌握不容乐观。由于60%以上家长对孩子学习监管不得力,几乎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学习过程中, 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听课并做好笔记,一部分学生自觉性稍差,不能专心听课,并趁机玩游 戏。2、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线上教学期间,几乎每天老师都会根据当天的学习内容,布置相 应的作业,班级所交作业人数一般都在 80%以上,极少数学生不交作业,我也多次询问督促, 效果不明显。3、线上学习内容检测:九年级化学目前已上了三个多单元,单元检测进行了三次,参与 检测的人数都达到了 80%以上。通过检测效果来看,总体还不错,但比在校学习的效果稍差。二、教材简析本次线上教学,主

3、要采用教师授课的模式进行。根据上级教育部门要求可知本次线上教 学内容大体主要包括九年级下册的相关知识。一共有五个单元;分别是: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 材料;第九单元溶液;第十单元酸和碱;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还有 就是对九年级教材的复习。三、线上线下衔接措施1、对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做充分的调查摸排,检查学生的听课笔记和作业,了解学生对所 授课程的掌握情况。2、对学生做问卷调查:已上课程是否需要重新上、每课是否需要补充作业以加强巩固、 是否需要再检测所学知识等。3、对于第九单元溶液、第十单元酸和碱、第十一单元盐化肥,我觉得应该再上一次,速 度可以稍快,落实每课的掌握情况。4、加强复习

4、,预习后面内容。四、教学进度表周次起讫时间授?课?内?容备注1溶液的浓度(二课时)钎单兀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A课时)课题 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线上 授课2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课题 2酸和碱的 中和反应(A课时)课题 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 二课时)?线上 授课3第十单元复习生活中的盐(第一课时)生活中的盐 (第二课时)?线上 授课4课题2化肥(A课时)课题 2化肥(第二课时)十 一单元总复习?线上 授课5课题1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课题2化学兀素与人体健康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线上 授课6十二单元总复习线上测试?线上 授课7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题2溶解度 课题3溶液的浓

5、度返校8第九单元测试试卷分析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9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0实验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第十单元测试?11第十单元试卷分析第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12课题2化学肥料第单元测试?13第单元试卷分析?14专题复习一身边的化学物质1、空气氧气 2、水与常见的溶液3、碳积碳的化合物?15、金属及金属矿物5、生活中常见的化合 物酸碱盐?16专题复习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17专题复习三物质的化学变化?18专题复习四化学与社会发展?19专题复习五 科学探究?20专题复习六化学计算?一备课教案本周是本学期开学的第一周,主要复习第九单元的相关内容。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

6、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重点和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实验准备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镒酸钾、氯化铁。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本课时主要是以实验探究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验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小组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组织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活动。点评展示不同颜色 的溶液以激发 学生的探究欲, 培养学生的想 像能力。教学过程情境创

7、设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镒酸 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生齐答:想!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食盐糖硫酸铜晶体现象培养学生集体 合作意识和动 手能力;认识溶 液、溶质、溶剂。结论口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8、个别加以辅导。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 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学生回答: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 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培养学生的语 后表达能力。教师:很好。处后没扃小同的现象和结论的?学生甲:我们这组还发现有少量固体物质仍存在液体中。教师: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办法使 它完全被水溶解?学生乙:可加水。学生丙:还可加热。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观察得也很仔细。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老 师的这五种溶液,要求从上、中、下、左、右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培养学生分析、 观察和归纳总结能力,由点带

9、面,由一般到特 殊,从而得出溶 液等概念。学生1:它们的颜色不同。学生2:每一种液体都一样。学生3:它们都是混合物。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什么是 溶液呢?(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板书到黑板上)设疑:根据你们的观察,谁能说出溶液的特征来?学生1 :均一、稳定。联系实际: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 剂。学生2: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学生3:医生给我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储水是溶剂。学生4: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教师设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对溶液有了一定的认识。同学们在生活 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

10、,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培养学生理论 联系实际能力, 将理论知识运 用到实际生活 中去。学生1:这很简单:用水和洗衣粉洗。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对,但我们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卜面让我们来做活 动与探究(二):通过对比实验, 让学生比较明 显地得出结论。药品:碘、局镒酸钾、水、汽油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溶剂溶质现象水碘水高镒酸钾汽油碘汽油高镒酸钾结论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1:现象:碘不溶于水中,高镒酸钾能溶于水中; 但碘能溶于汽油中, 卜镒酸钾不能溶于汽油中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也不一样。学生2:不对,我认为碘是很难溶于水

11、,不应是“不溶”。教师点评: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不同溶 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语言的准确表 达离不开实验 的仔细观察,要 充分肯定学生 的准确表达。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三)药品:酒精、水、高镒酸钾溶液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溶剂溶质振荡前现象振荡后现象静置后现象结论水乙醇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甲:我们小组的实验:振荡前现象:液体是分层的;振荡后现象:液体没有分层;静置后现象:液体也没有分层;结论是:它们在水中能形成溶液。教师点评并设疑: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

12、剂,量少者为溶质。 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学生观察仔细, 能将所学知识 与生活中的实 例相结合并能学生乙: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 溶剂。准确回答。教师小结:很好,下面我们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设疑:把油放入水中是否能形成溶液呢?现在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四):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试管内加入物质现象把液体倒掉后的 试管是否十净振荡前振荡后

13、静置后水和植物油水、植物油、洗涤剂此实验引导学生将理论用于生活实际中,并比较溶解与乳化是不同的。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1:我们所做的实验现象是:将植物油滴入水中, 振荡前它们是分层k振荡后它们均匀了,静置后它们又分层,把液体倒掉后试管不干净,但加入洗涤剂后用水清洗,试管又干净了。培养学生归纳 总结能力,将知 识进行归纳,并 巩固所学知识。教师介绍:这就是乳化现象。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个现象?学生2:我看到妈妈在洗碗时,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小结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然后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回答。(教师点评)巩固练习同学们回家后,将自己家中现有的物品制成溶液,并

14、写成小论文形式,卜节课我们进行交流。教科书P33习题。课后反思: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重点和难点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比较。难点:评价实验方案。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实验准备演示用品:底部用石蜡粘着一小木块的烧杯、NaOH®体、水、玻璃棒、药匙。分组实验用品:三只各装有100 mL水的烧杯、三份质量相同的固体NaCl、NHkNO、NaOH药匙、温度计。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教师演示趣味实验:向烧杯(底部粘

15、有一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加入三匙 NaO用不,搅拌。教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烧杯底部粘着的木块掉卜来了。讨论与交流:烧杯底部的小木块脱落,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是NaOHm入水中溶解时,水溶液的温度升高,使烧杯底部的石蜡熔化,因M木块掉卜来了。学生:是不是所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都会升高?学生: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下面我们就围绕同学们的猜想和疑惑来进行研究。创设实验情 景,激发学生 的兴趣。活动与探究(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阅读有关教材,明确活动目标、实验用品。学生:我们的活动目标是探究 NaCl、NHNO、NaOH§

16、;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学生:实验用品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NaCl、NHNO、NaOH实验目的和实 验用品对学生 设计方案后提 示作用。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通过比较,意 在培养学生思 维的广度。学生:我组的实验方案是先测出水的温度,再向水中加入溶质,等溶质溶解后测出水 溶液的温度。若水溶液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则物质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的,反之是吸 热。教师: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是正确的。下面我提供一个设计方案,请同学们参考。阅读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 10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2)将两药匙NaCl、NHNQ N

17、aOH别加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 测量溶液的温度。(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5)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下表中。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测量的温度/C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氯化钠溶液硝酸俊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各小组将老师提供的方案与自己的方案比较,谁的方案更佳?说出你的理由。你在 以后设计实验方案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老师所用的水都是100 mL三次所加的溶质的质量也相同。因此老师的方案更教师:假若很少很少的溶质加到大量的水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可能是怎样的呢?学生:这样可能水溶解的物质太少,水形成溶液后的温度变化不明

18、显,测不出物质溶 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学生: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对实验条件作周密的考虑。教师: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实验方案设计中,要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分组实验,填写有关表格。(表格见上) 交流各组实验所得的结论。学生:NaCl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NHNO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aOH§于时放出热量。活动与探究(二):尽可能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对卜列问题任所个进行探究。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 NaOH§于水时大量放热。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 NHNO溶于水时大量吸热。设想一种实验方案既能验证 NaOH§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 NHNO溶于水吸热。

19、讨论与交流:交流各组的设想。学生:在玻璃杯底部用石蜡粘上小木块,就可用来验证NaOHt于水时大量放热。学生:在小木块上洒一些水,再放上一个玻璃杯,即可验证NHNO溶于水时大量吸热。学生:将用过的小玻璃瓶用合适的橡皮塞密封,在橡皮塞上安上一支用完的透明圆珠笔芯,既能验证 NaOHt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 NHNO溶于水吸热。教师:同学们的设想是否正确,有待于实践的检验,请同学们课外继续去探讨。我们,哪些组的同学完成得出色,完成得好的组将有一份纪念品。拉近化学与学 生的距离,培 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反思与评价:比较活动与探究(一)中的实验方案与活动与探究(二)中的实验设想, 兑出它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0、。学生:(一)中用到了温度计,适合于测量任一物质溶解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学生:用生活中的代用品做实验,只有温度有很大的变化,才有明确的实验现象。教师:你们是最棒的!只要我们善于比较、善于分析,说不定未来的科学家就诞生在 尔们中间。教师:刚才我们探究了几种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那么为什么物质溶于水时温度会发生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1页内容。师生共同分析:溶质溶解于水时温度变化的实质。可投影下列图片(也可动画展示)。扩散 吸热?水合放热当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降低;当Q吸VQ放:水溶液的温度升高;当Q®=Qm:水溶液的温度不变。旨在培养学生 的辩证思维能 力。恰当的表扬是 学生走

21、向成功 的动力。利用图片(或 动画)变微观 为宏观,帮学 生形成正确的 观点。反思与小结:在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课外拓展:实验验证活动与探究(二)中你所设计的方案的可行性,填写下列表格。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结论课后反思:课题2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了解结晶现象。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一建立假设一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一动手实验一观察记录一分析现象一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

22、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 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重点和难点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实验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不超过5人。每组准备器材:烧杯 2个(各装20 m,)、玻璃棒1根、5 g NaCl (预先称好)、5 g KNO4包(预 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教学设计点评教学过程激趣设境,问题导入师生互动: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以俗语作导语,由生活经验作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铺垫,学生感到自然亲

23、切,着(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 ?(盐);小槐一尝还力创设快乐课堂。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 ? (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问题探究,得出结论小组讨论,提出假设。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方案源于教材,形式却别于教材,更显直观、生动。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阅读P3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5 g NaCl能溶解在 20 mL水中;10 g NaCl 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 NaCl。即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误导结论,延伸探究。不能溶解在20 mL注重交流合作,掌握直观区分 “溶”与“不溶”的依据杯底是否有未溶固体溶质

24、。“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教师有意漏读 “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想。增补方案,实验发现(画出实验简图)。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师生互动,齐声朗读)。 陌生物质,引发探究通过追究教师“疏忽”增补 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关注、 重视“一定量”这个要素。 充 分发挥教师“引”的作用。KNO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如法炮制,小组探究。全班展示,投影结论。将熟悉物质转向陌生物质, 培 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发现 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 性。KNO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 话锋一转,激发探究温度

25、改变,杯底没溶的 KNO固体能否继续溶解?加热搅拌,实验发现,杯底未见KNO固体。再设疑问,趣味探究,此温下再加5 g KNO3,能否再溶?跳出束缚,另起炉灶,激起学 生更高的探究热情。实验发现,过一会儿,杯底未见KNO固体,即全溶。回归原温,静观其变。阅读理解,形成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 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在活动与探究得出结论上作 文章,为轻松写出饱和溶液与 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做了 很好过渡。增补结论,领悟涵义室温,5 g NaCl在20 mL水中得不饱和溶液J +5 g NaCl室温,10 g NaC

26、l在20 mL水中得到饱和溶液和少许 NaCl固体J +5 mL 水室温,10 g NaCl在25 mL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室温,5 g KNO3在20 mL水中得不饱和溶液J +5g KNO3室温,10 g KNO3在20 mL水中得到饱和溶液和少许 KNO固体J升高温度升高温度卜,10 g KNO3在20 mL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二要素:“一定温度下” “一定量的溶剂”。提炼升华,促进类化,构建体 系。深化探究,激活思维室温下,10 g KNO3在20 mL水中溶液达到饱和,升高温度,杯底 KNO固体继续溶解,且又溶解了5 g KNO3;冷却到室温,20 mL水溶解KNO的质量不超过1

27、0 g ,此时多余的KNO会怎样?(观察杯中KNO晶体和课本上图 9-11,阅读感悟,请生上台投影 KNO晶体)探究发现,联想顿悟观察玻璃片上的白色斑迹。观察教材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图。联想: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运动出汗衣 报上会出现白色斑迹学以致用,趣味延伸练习:教材P40,习题1、5、6。家庭小实验:制取明矶晶体(P40)。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 求异思维,提升学生质疑能 力。课后反思: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 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

28、。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重点和难点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实验准备投影仪、坐标纸、汽水两瓶、火柴、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澄清的石灰水。教学设计点评教学过程教师: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 勺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议论纷纷)教师:你可能暂时还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你就会从中找到答案。在前面的活动与探究中, 所用的水均为20 mL其中溶解NaCl与KNO的质量是否相同?学生甲:不相同。乙:不加热时,二者相近。KNO与NaCl在水设置悬念,激发 学

29、生的求知欲。丙:加热后,等量水中溶解的 KNO要多。教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如何来定量地描述 中的溶解性强弱呢?学生:溶解度。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不错。什么叫溶解度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也出溶解度的概念。学生:(大声朗读)(教师板书)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教师:在教材P36,表9-1 ,给出了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大家查一查20 C时NaCl的溶解度。学生甲:(很快找出答案)。乙:不对,应该是 36.0 g ,溶解度有单位,单位是 go教师:(表扬乙,肯定甲)乙同学回答得很准确,溶解度有单位。“在让学生体验成

30、功后的喜悦。20 c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学生:(踊跃发言)甲:在20 C时,gNaCl在100 g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乙:在20 c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 36.0 g NaCl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指明一定温度;溶剂为100 g;必须达到饱和状态;单位为及时小结,纠正 偏差。g。学习了溶解度的概念,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习,相信你会做!查表9-1 ,完成下列练习。120 C时,KNQ的溶解度为? , 60 C时 KNO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下列有关NaCl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鼓励学生大

31、胆尝 试。A 20 C时,18.0 g NaCl 溶解在5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20 C时,NaCl的溶解度为18.0 g 。B 为 36.0 g36.0 g NaCl 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NaCl的溶解度通过习题,及时 巩固新知。C溶解度为20 C时,36.0 g NaCl 溶解在 100 g 水中,2036.0 gC时,NaCl的20 c时,100 g 水中最多能溶解 36.0 g NaCl20 C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 。(教师巡回指导后,请学生代表说出答案,简单点评)教师: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易溶” “微溶” “难溶”等 些概念,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32、学生通过阅读P36 “资料”寻找答案。我们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同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活动与探究:学习绘制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 习。教师简单介绍方法,学生结合表9-1分组绘制NaCl、KCl、KNO的溶解度曲线,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展示交流,分享快乐 解度曲线及教材中图 9-12,分组讨论、交流。,结合学生绘制的溶你所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何特点,为什么?亲自动手,自主 参与,乐于探究。从你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图上能否找出上述几种物质在 时的溶解度?如果能,请找出,你是怎样查找的?25 C、85 C从图

33、9-12中,你能比较出45 C时KCl、KNO的溶解度大小吗?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小结归纳)教师: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 变化情况,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教师:除了固体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外,生活中气体溶解在水中的现 象也很多,你能举出一些实例吗?学生甲:鱼儿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有Q。乙:烧开水时,水未沸腾时也冒气泡。丙:把汽水瓶打开,有大量气泡产生。教师: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以上现象均说明了气体能溶解在水中 的事实。(展示两瓶汽水,取其中一瓶不打开,摇晃,然后打开,学生

34、观 察现象)联系生活实际,教师: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引出新知,气氛 活跃。学生:不打开时,无明显现象,打开后有大量气泡产生。教师:为什么打开后产生气泡,而不打开时没有。学生:打开后,压强减小,CO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教师: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的影响。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 增大;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刚才一位同学说汽水中冒出的气体为 CO,你能用实验方法将其检验 出来吗?学生:(上台演示)教师:(加以肯定,给予激励性评价)烧开水时,水未开时就看到 水中冒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贴近生活)学生:水中溶解的空气。鼓励学生动手实教师: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 要变小。

35、践。教师小结: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与压强的影响。教师: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解决我们所遇到的 些实际问题。现在问题来了!巩固练习:夏天,阵雨来临之前,鱼塘里的鱼常会出现“浮头”现利用所学,解决 问题,关注生活。象,你知道为什么吗?假如你承包了这个鱼塘,你将采取哪些措施?教师:(肯定学生的种种措施)整理与归纳:(师生共同进行)怎样表示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如何表示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M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获得哪些信息?影响气体的溶解度的因素有哪课后练习:教科书 40页第2、3、4题及41页第9题。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

36、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重点和难点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实验准备投影仪及相关图片。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量筒,水,食盐,硫酸铜固体,鸡蛋。课时安排共2课时教学设计点评用死海图片 导入,简明 扼要。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形成“溶教学过程教师:同学们,你们在夏天喜欢游泳吗?学生:喜欢。老师:那你们到水里后,是漂浮在水面上,还是沉在水下呀?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沉入水里,有的说漂在水面上,但大数人认为会沉 到水下)老师:请同学们看下面几幅图片:(死海图片)老师:这是死海里的景

37、象,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学生:盐份多,浓度大。老师:说得好!下面我们来做下面的实验,来具体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 奇景!活动与探究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在下面两个方案中自选一个进行探究并填写表格)鸡蛋在水中漂浮取一个烧杯,加入 250 mL水后放入一只鸡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如实卜表。分析,在此过程中所得的几种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次序清水量加入的食盐量鸡蛋小结1250 g不放食沉?浮?2250 g1匙(约5克)沉?浮?3250 g2匙(约10克)沉?浮?4250 g3匙(约15克)沉?浮?二硫酸铜溶解于水在三只试管中各加入 10 mL水,然后分别加

38、入约 0.5 g、1.0 g、1.5 g固体硫 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编p溶液颜色清水量硫酸铜的质里溶液质量123师生一起归纳小结: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来粗略的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说,颜 七越深,溶液越浓。但对于像实验1中形成的无色溶液来说,显然就不能用颜色来判断溶液的浓 上稀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这种溶液的组成呢?教师:其实,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呢?请同学们看教材 P42,找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 bo质质量分 数”的概 念。师生共同归 纳,课堂气 氛融

39、洽。学生:(一下子就找到,并大声念出来)(教师跟着板书: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师:同学们归纳得不错,这正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刚才在同学们实验中出现了多组数据,请你在表中任选12组数据来计算对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学生:尝试练习,并很快顺利完成。教师:同学们完成得非常不错。其实,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个概念,在生活中应 书是非常广泛的。如这个例题,同学们可以先尝试着做一做:冬天,人们常给皮肤 抹上一点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湿润。用400克甘油溶解在100克水中,配制的甘油溶液效果最佳。该甘油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学生:(有不少学生在一分钟之内就完成了)教师:(板书讲解解答过程)解:甘油的质量是 40

40、0克,水的质量是100克,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00 g +100 g =500 g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所得甘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教师小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另一个等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如果我们能将这两个等式熟练运用,那么只要知道了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贡量” “溶剂的质量”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四个量中的任何两个,我们就可以卜面同学们再做这样一个练习: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江同学收集到如下标签:葡萄糖注射液规格:250 mL内含:12.5克葡萄糖5%贴近生活, 体现了化学 学科的实用 性。灵活处理教 材“学完本 课你应该知 道”,更符 合学生的学 习特点。

41、g疗用葡萄糖注射液请你利用标签中的数据设计一个简单的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题目,设计好,与同桌交换练习。完成后交由同桌批改。学生进行设计并交换完成。教师(在教室巡回指导后):好,刚才我看到同学们设计的题目以及同桌同学 的批改后,发现同学们的想像力真是超出了我的想像,看来,同学们这节课还是挺有收获的。现在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好好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有哪些收获?学生:(闭上眼睛,开始思考、回忆)师生共同叙述:进行本课小节。教师:(布置练习)生活中你们都见到了哪些溶液,请你找到溶液标签、记录 的内容并计算其中各种溶质的含量。课后反思:课题3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42、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重点和难点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实验准备实验用品: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水、食盐。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点评复习旧知拓展视野。教学过程教师:(投影显示)市售过氧乙酸C2H 4O,其标签卜的部分文字说明如下:名称???质量分数过氧乙酸? 40%水? 55%双氧水? 5%此信息表明的含义有哪些?学生:过氧乙酸白质量分数为40%表示每100份质量的过氧乙酸溶液含 40份质量的过氧乙酸、55份质量的水和5份质量的双氧水。教师:你们回答得很不错!同学们,我们家住农村,你 们

43、在家有没有看到过父母在种地时选种的过程啊?学生:(不少同学)见过。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激发 学生兴趣。教师:你们能简单地说说这个过程吗?学生:好像是先要配什么药水, 然后把种子放到药水中, 就把好种子选出来了。教师:那么,你知不知道,他们配的是什么药水啊?选种子的药水原来是盐水!学 生顿悟。紧接着教师再抛出一 个新问题,将学生引入到下一 个环节。学生:不知道!教师:其实,他们配的药水只不过是盐水,但却规定了一定的溶质质量分数,通常是16%勺。那么你想不想在配药水时帮帮父母呢?学生:当然想了!教师:那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两种方法来配制16,的食盐水。我们先一起来看桌子上的仪器和药品 (师生一起: 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水、食盐、20%勺食盐溶M)。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