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教学大纲_第1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_第2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_第3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_第4页
内科学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内科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10010:01010010课程名称:内科学(MedicineMedicine) )学分:11:11总学时:198198 学时理论学时:99:99 学时见习学时:9999 学时先修课程要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等。适应专业: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教材:1 1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第 8 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032013.03 参考教材:2 2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 7 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052009.05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内科学是临床医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它不仅是临床医

2、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临床各科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是学好临床医学的关键。该课程的教学包括:结合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病例对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 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以及预防进行讲解及讨论;安排大量临床见习;结合临床案例进行 PBLPBL、CBLCBL 教学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这些教学使学生较扎实地掌握内科学的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内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

3、能力,最终能独立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促进相关临床学科的学习。二、课程基本要求1 1 .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1)(1)掌握下列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防治病因,熟悉发病原理,了解病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肺癌、呼吸衰竭、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常见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胃炎、胰腺炎、原发性肝癌、炎症性肠病、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肾小球疾病、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贫血、出血性疾病、淋巴瘤、白血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系

4、统性红斑狼疮。(2)(2)掌握下列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熟悉病因,了解发病原理:胸腔积液、心包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肺复苏、类风湿性关节炎等。2 2 .基本技能:(1)(1)掌握如何接诊病人,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初步拟定合理诊疗方案、填写检验单及撰写各种医疗记录。(2)(2)掌握如何进行静脉抽血、注射(皮下、肌肉、静脉),皮内注射、上氧、吸痰、熟悉胸腔、腹腔、骨髓穿刺、洗胃等技术操作、了解人工呼吸机、人工起搏、心脏电复律、心脏电除颤器的应用及基础护理工作。(3)(3)了解放射线、超声波等影像学检查及内镜的适应症和检查方法,掌握心电图机的正确操作。三、学时安排总学时 198198 节(99

5、/99)(99/99),理论与实践比例为 1:11:1授课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见习学时1.1.绪论1 11 10 02 2.呼吸系统疾病3838191919193.3.循环系统疾病5252262626264.4.消化系统疾病3838191919195.5.泌尿系统疾病2020101010106.6.血液系统疾病2222111111117.7.内分泌系统营养代谢性疾病14147 77 78.8.风湿性疾病8 84 44 49.9.理化因素所致疾病5 52 23 3合计19819899999999注:PBLPBL、CBLCBL 教学可安排在见习学时中。四、考核1 1 .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2

6、2 .成绩构成:理论考试占 70%,70%,见习和平时成绩占 30%30%o o 见习和平时成绩包括形成性评价(实验报告、见习报告、课堂提问、课堂测验、考试后标准答案讲解等)、学生到课统计(理论课、实验课、见习课均要考勤)等。五、课程基本内容第一篇绪论目的要求1 1 .熟悉学习内科学的方法。2 2 .了解内科学的发展讲课时数1 1 学时教学内容1 1 .内科学的发展。2 2 .学习内科学的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二篇呼吸系统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1 1 .熟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2 2 .了解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3 3 .了解该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讲课时数1 1 学时教学内容1

7、 1 . .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2 2 . .该系统疾病的诊断:病史,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3 3 . .该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三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第一节慢性支气管炎目的要求1 1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2 2 .熟悉本病的病理。3 3 .了解病因和发病机理。讲课时数0.50.5 学时教学内容1 1 . .病因和发病机制。2 2 . .病理改变。3 3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4 4 .诊断和鉴别诊断。5 5 .结合临床讲述讲解治疗原则。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目的要求1 1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

8、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2 2 .熟悉本病的病理、病理生理、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3 3 .了解病因、预防和发病机理。讲课时数1.51.5 学时教学内容1 1 . .病因和发病机制。2 2 . .病理改变、病理生理、实验室检查、并发症。3 3 .临床症状及体征。4 4 .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四章支气管哮喘目的要求1 1 .掌握采用综合的防治方法来阻断引起哮喘发作的各个环节。2 2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发症等。3 3 .熟悉发病原理、病理变化、发作与过敏、神经因素及某些诱发因素的重要关系、实验室检查。4 4 .了解该病的流行病学、

9、预防和预后。讲课时数2 2 学时教学内容1 1 .流行病学。2 2 .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3 3 . .病理变化。4 4 .症状和体征。5 5 .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6 6 .呼吸功能检查、实验室和其他检查。7 7 . .预防和预后。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五章支气管扩张症目的要求1 1 .掌握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2 2 .熟悉病理,实验室检查。3 3 .了解定义、病因、发病机制。讲课时数2 2 学时教学内容1 1 .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2 2 . .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3 3 .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4 4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5 5 .结合临床介绍治疗

10、原则及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六章肺部感染性疾病第一节肺炎概述目的要求1 1 .熟悉肺炎分类,临床表现。2 2 . .熟悉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3 3 .了解病因,发病机制和预防。讲课时数1 1 学时教学内容1 1 .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2 2 .各种分类方法。3 3 .临床表现、诊断程序与鉴别诊断。4 4 .治疗方法。5 5 . .预防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二节细菌性肺炎目的要求1 1 .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2 2 .熟悉实验室及影像检查。3 3 .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4 4 .葡萄球菌肺炎:自主学习讲课时数1 1 学时教学

11、内容1 1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2 2 . .病理改变及分期. .3 3 .症状和体征。4 4 .诊断和鉴别诊断。5 5 .结合临床讲述抗菌药物治疗的方法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三节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目的要求1 1 .熟悉肺炎支原体和病毒性肺炎的病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2 2 .了解各病发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讲课时数自主学习教学内容1 1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 2 . .病理、临床特点、病理改变和常见症状。3 3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4 4 .诊断和治疗。5 5 .肺炎衣原体肺炎疾病。6 6 . .病毒性

12、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7 7 . .病理改变和常见症状。8 8 .确诊的方法和治疗原则。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七章肺结核目的要求1 1 .掌握肺结核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2 2 .掌握抗跨药物的正确使用及大咯血的处理。3 3 .熟悉肺结核 X X 线特点并与病理变化的关系。4 4 .了解痰结核菌的检查方法,防跨原则和方法,结核菌素试验。讲课时数3 3 学时教学内容1 1 .流行病学和病原学。2 2 .结核病的传染源、传播途经、易感人群。3 3 .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和病理改变。4 4 .常见症状及阳性体征。5 5 .肺结核 X X 线特点并与病理变化的关系。6 6 .

13、诊断方法及程序,分类标准和诊断要点、鉴别诊断。7 7 .结合临床讲述抗烤药物的正确使用及大咯血的处理。8 8 .结核病控制策略与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八章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目的要求1 1 .掌握肺癌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和方法。2 2 .熟悉影像学及其他检查。3 3 .了解肺癌预防措施。讲课时数2 2 学时教学内容1 1 .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2 2 . .病理和临床分期。3 3 .临床表现。4 4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及其他检查。5,5,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6 6.治疗原则和方法。7,7,预防和预后。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十一章肺动脉高压与肺

14、源性心脏病目的要求1 1,掌握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和药物选择。2 2,了解肺动脉高压的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3 3.熟地悉实验室检查。4 4,了解流行病学。讲课时数2 2 学时教学内容1 1,肺动脉高压分类及特发性肺动脉高压。2 2,肺心病的流行病学。3 3,肺心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4 4,肺心病的临床表现。5 5 .X.X 线和心电图检查、实验室和其他检查。6 6 .诊断方法及需鉴别的疾病。7 7 . .不同阶段的治疗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十二章胸膜疾病第一节胸腔积液目的要求1 1 .掌握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2 2 .熟悉实验室和特

15、殊检查。3 3 .了解胸水循环机制。4 4 .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讲课时数1 1 学时教学内容1 1 . .胸水循环机制。2 2 .常见的病因病因和发病机制。3 3 .临床表现。4 4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5 5 .诊断步骤与鉴别诊断。6 6 .治疗原则及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十五章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目的要求1 1 .掌握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及方法。2 2 .熟悉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原理和病理生理改变。3 3 .了解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改变、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意义。讲课时数2 2 学时教学内容1 1 . .病因和分类。2 2 .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3 3 .

16、急、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4 4 .治疗的原则及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1 1 .掌握心血管病的诊断。2 2 .掌握心血管病的治疗原则。3 3 .熟悉心脏的解剖和生理。讲课时数1 1 学时教学内容1 1 .心脏的解剖和生理。2 2 .心血管病的诊断、各种诊断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3 3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二章心力衰竭目的要求1 1 .掌握心力衰竭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2 2 .熟悉心衰的类型。3 3 .掌握慢性、急性左心衰的治疗方法。4 4 .熟悉病理生理、实验室检查。5 5 .了解病因、诱因和

17、流行病学。讲课时数3 3 学时教学内容1 1 .基本病因和诱因。2 2 .心衰的分期、分级和病理生理。3 3 .各种心衰的临床表现。4 4 .辅助检查。5 5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6 6 .药物治疗和急性左心衰的抢救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三章心律失常目的要求1 1 .了解心脏传导系统,心律失常发生机制。2 2 .熟悉心律失常的分类。3 3 .掌握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及诊断。4 4 .熟悉各种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5 5 .了解病因。6 6 .熟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7 7 .了解心律失常的介入疗法。讲课时数6 6 学时教学内容1 1 .窦性心律失常的

18、心电图特征、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药物选择。2 2 .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药物选择。3 3 .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药物选择。4 4 .心脏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临床意义及治疗方法。5 5 .结合临床讲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6 6 .心脏电复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心脏起搏治疗。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四章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目的要求1 1 .掌握各种类型冠心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防治措施和药物选择2 2 .熟悉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机理及病理生理。3 3 .了解流行病学、病因。讲课时数

19、4 4 课时教学内容1 1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情况。2 2 .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3 3 .临床症状及体征。4 4 .实验室检查。5 5 .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6 6 .冠心病的概述。7 7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8 8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9 9 .心电图的改变及实验室检查。1010 . .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111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危险分层、并发症。1212 .各冠心病的治疗原则、抗凝治疗和再灌注心肌治疗。1313 .预后和预防。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五章高血压第一节原发性高血压目的要求1 1 .掌握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及药物选择。2

20、2 .熟悉发病机制、病理、并发症及高血压急症的治疗。3 3 .了解病因、流行病学。讲课时数3 3 学时教学内容1 1 .高血压分类和定义。2 2 .流行病学和病因3 3 . .病理生理和病理。4 4 .临床表现及并发症。5 5 .一实验室检查。6 6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7 7 .治疗目的、原则及药物选择,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原则、降压药选择与应用,几种特殊类型高血压的处理原则。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六章心肌疾病目的要求1 1 .掌握心肌病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2 2 .掌握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3 3 .熟悉实验室检查、病因和病理。4 4 .了解预后和预防。

21、讲课时数2 2 学时教学内容1 1 .扩张型、肥厚型心肌病的原因。2 2 .扩张型、肥厚型心肌病常见的症状及体征。3 3 .扩张型、肥厚型心肌病的各检查方法。4 4 .扩张型、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5 5 .扩张型、肥厚型心肌病的治疗原则6 6 . .预防、预后。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八章心脏瓣膜病目的要求1 1 .掌握常见瓣膜病变的病理解剖和生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2 2 .熟悉本病常见的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原则及手术适应症。3 3 .了解本病在我国发病趋势,瓣膜病检查方法的进展。讲课时数2 2 学时教学内容1 1 .二尖瓣疾病的病因和病理。2 2 .二尖瓣疾病的病理生理

22、。3 3 .二尖瓣疾病的的常见症状及体征。4 4 .二尖瓣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5 5 .二尖瓣疾病常见的并发症。6 6 .二尖瓣疾病的实验室和其他检查。7 7 .二尖瓣疾病的治疗原则和并发症的处理。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第九章心包疾病目的要求1 1 .掌握急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2 2 .掌握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3 3 .熟悉病因分类、病理、实验室检查。4 4 .了解预后。讲课时数2 2 学时教学内容1 1 .心包炎的分类和急性心包炎的病因。2 2 .各阶段心包炎的典型临床表现。3 3 .辅助检查。4 4 .诊断标准及五种心包炎的鉴别要点。5 5

23、 .治疗原则。6 6 .心包积液和心脏压塞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7 7 .缩窄性心包炎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十章感染性心内膜炎目的要求1 1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2 2 .熟悉并发症、实验室检查。3 3 .了解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讲课时数2 2 学时教学内容1 1 . .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2 2 .常见症状和体征。3 3 .各种常见的并发症。4 4 .血培养的检查。5 5 .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6 6 .用药原则。7 7 . .预后和预防。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十二章主动脉和周围血管病第一节主动脉夹层

24、目的要求1 1 .熟悉病因、病理、发病机制及分型。2 2 .掌握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3 3 .熟悉辅助检查。讲课时数1 1 学时教学内容1 1 . .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2 2 .分型。3 3 .常见症状和体征。4 4 .辅助检查。5 5 .诊断及鉴别诊断。6 6 .治疗原则。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四篇消化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1 1 .熟悉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相关的消化生理、生化功能。2 2 .熟悉消化系统重要诊疗技术及检测方法。讲课时数1 1 学时教学内容1 1 .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的消化生理、生化功能。2 2 .消化系统重要诊疗技术及检测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

25、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四章胃炎目的要求1 1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2 2 . .熟悉病因和发病机制。3 3 .了解本病的分类、流行病学和预后。讲课时数1 1 学时教学内容1 1 .胃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 2 .慢性胃炎的胃镜分类及组织学病理。3 3 . .结合临床讲述胃炎的症状及体征 o o4 4 .结合临床讲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5 5 . .预后和特殊类型胃炎。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五章消化性溃疡目的要求1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目的、原则及药物选择2 . .掌握特殊类型消化性性溃疡的概念。3 .熟悉本病的病理、实验室检查和并

26、发症。4 .了解本病的病因和发病原理。5 讲课时数2 2 学时6 教学内容1 1 .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2 2 .组织病理学变化。3 3 .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和和体征。4 4 .特殊类型的消化性溃疡。5 5 .诊断和鉴别诊断。6 6 .胃镜及其他实验室检查。7 7 .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8 8 .结合临床讲述治疗目的、原则和药物选择。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六章胃癌目的要求1 1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2 2 .熟悉病理改变、并发症、实验室检查。3 3 .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讲课时数2 2 学时教学内容1 1 .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2 2 . .病理

27、分类。3 3 . .典型胃癌的临床表现。4 4 .胃镜检查实验室检查。5 5 .诊断、鉴别诊断及并发症。6 6 .结合临床讲述各种治疗方法。7 7 . .预后和预防。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七章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目的要求1 1 .掌握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2 2 .熟悉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实验室和其他检查。3 3 .了解病因。教学内容1 1 .各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2 2 .各种病理分型。3 3 .各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4 4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5 5 .诊断和鉴别诊断。6 6 .结合临床讲述治疗原则及方法。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28、第八章炎症性肠病目的要求1 1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2 2 . .熟悉并发症和实验室检查。3 3 .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讲课时数2 2 学时教学内容1 1 . .病因和发病机制。2 2 .疾病的临床表现。3 3 .常见的并发症。4 4 .结肠镜检查。5 5 .诊断标准和需鉴别的疾病。6 6 .结合临床讲述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十二章脂肪性肝病第二节酒精性肝病目的要求1 1 .掌握酒精性肝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2 2 .熟悉并发症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3 3 .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讲课时数自主学习教学内容1 1 .酒精性肝病的定义、临

29、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2 2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3 3 . .病因和发病机制。4 4 . .预后。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十五章肝硬化目的要求1 1 .掌握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治疗。2 2 .熟悉发病机理及病理。3 3 .了解本病的病因和发病原理。讲课时数3 3 学时教学内容1 1 . .病因和发病原理。2 2 .发病机理及病理。3 3 .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治疗。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十六章原发性肝癌目的要求1 1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2 2 .熟悉病理、并发症、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3 3 .了解

30、病因、早期诊断的重要性。讲课时数2 2 学时教学内容1 1 . .病因、发病机制。2 2 . .病理分型及转移途径。3 3 .原发性肝癌的症状及体征。4 4 . .肝癌并发症和肝癌标记物的检测。5 5 . .肝癌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6 6 .结合临床讲述肝癌的治疗方法。7 7 . .肝癌预防及预后。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十七章肝性脑病目的要求1 1 .掌握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2 2 .熟悉发病机制、辅助检查、肝性脑病定义。3 3 .了解肝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讲课时数2 2 学时教学内容1 1 . .肝性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2 2 . .

31、肝性脑病临床五期的表现。3 3 .辅助检查。4 4 . .肝性脑病的诊断依据及鉴别诊。5 5 . .结合临床讲述治疗的主要措施及方法。6 6 . .预防和预后。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十八章胰腺炎第一节急性胰腺炎目的要求1 1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2 2 .熟悉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辅助检查。3 3 .了解预防及预后。讲课时数2 2 学时教学内容1 1 .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2 2 . .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辅助检查。3 3 . .预防及预后。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二十章消化道出血目的要求1 1 .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32、诊断、治疗。2 2 .熟悉出血部位与病因。讲课时数2 2 学时教学内容1 1 .消化道出血部位与原因。2 2 .临床表现。3 3 .诊断:确定消化道出血、出血程度的评估和周围循环状态的判断、判断出血是否停止、判断出血的部位及病因、预后的估计。4 4 .治疗:一般急救措施、积极补充血容量、止血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五篇泌尿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1 1 .掌握泌尿系统疾病的评估、肾脏疾病常见综合征和治疗原则2 2 .熟悉肾脏的生理功能。3 3 .了解治疗进展和展望。讲课时数1 1 学时教学内容1 1 .肾脏的基本结构。2 2 .肾脏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3 3 .肾脏疾病的常见

33、综合征。4 4 .肾脏疾病的诊断。5 5 .肾脏疾病的防治原则及肾功能测定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三章肾小球肾炎第三节慢性肾小球肾炎目的要求1 1 .掌握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2 2 .了解病因的发病机制。讲课时数2 2 学时教学内容1 1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2 2 . .病因、发病机理、病理。3 3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4 4 .结合临床讲述治疗的方法。5 5 .一般讲述预后。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四章肾病综合征目的要求1 1 .掌握本病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2 2 .熟悉病理生理、并发

34、症。3 3 .了解病因、预后。讲课时数2 2 学时教学内容1 1 . .病因、病理生理。2 2 . .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3 3 .并发症。4 4 .结合临床讲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措施。5 5 . .预后。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八章尿路感染目的要求1 1 .掌握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2 2 .熟悉尿路感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易感因素。3 3 .熟悉尿路感染的主要实验室诊断方法和并发症。讲课时数2 2 学时教学内容1 1 . .病因和发病机制。2 2 .流行病学和病理解剖。3 3 .临床症状及体征。4 4 .并发症、实验室检查。5 5 .诊断、鉴别诊断。6 6 .结合临

35、床重点讲述治疗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十三章慢性肾衰竭目的要求1 1 .掌握慢性肾衰竭的定义、临床表现与诊断及治疗原则。2 2 . .熟悉慢性肾衰竭的病理改变。3 3 .了解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讲课时数3 3 学时教学内容1 1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定义、临床分期、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2 2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3 3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4 4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总论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1 1 .了解血液系统的结构。2 2 .熟悉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3 3 .掌握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4 4

36、 .了解血液学的新进展。讲课时数1 1 学时教学内容1 1 .血液系统的结构。2 2 .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3 3 .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4 4 .血液学的新进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三章缺铁性贫血目的要求1 1 .一般讲述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2 2 . .掌握临床表现和诊断和鉴别诊断。3 3 .掌握实验室检查。4 4 . .掌握治疗方法及药物选择。讲课时数2 2 学时教学内容1 1 . .定义、铁代谢。2 2 . .病因和发病机制。3 3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4 4 .诊断和鉴别诊断。5 5 .治疗:病因治疗,强调其重要性;铁剂:口服为主,注射铁的指征和毒性反

37、应。6 6 . .预后及预防。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五章再生障碍性贫血目的要求1 1 .了解病因及发病机制。2 2 . .掌握临床表现和诊断与鉴别诊断。3 3 .掌握治疗方法。4 4 .熟悉实验室检查。5 5 .了解流行病学。讲课时数2 2 学时教学内容1 1 .流行病学、病因和发病机制。2 2 .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3 3 .实验室检查。4 4 .治疗和疗效标准。5 5 . .预防和预后。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九章白血病目的要求1 1 .掌握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2 2 .掌握急、慢性白血病的治疗原则3 3 .了解本病病因、分类讲课时数4 4

38、 学时教学内容1 1 .白血病概述(1)(1)白血病的定义,介绍发病情况及研究概况。(2)(2)分类:根据病情、细胞类型及外周血象分类。(3)(3)病因及发病原理。2 2 .急性白血病(1)(1)分型:按 FABFAB 标准分型;M0-M7M0-M7, ,简述 MICMIC 分型。(2)(2)临床表现:发热、出血、贫血及浸润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发病与病程。(3)(3)实验室检查:简述血象、骨髓象、染色体改变及血生化改变。(4)(4)诊断:着重依据实验室的检查来诊断和鉴别诊断。(5)(5) 一般治疗、抗白血病治疗(6)(6)预后。3 3 .慢性白血病(1)(1)慢粒、慢淋的临床表现。(2)(2)慢

39、粒、慢淋的实验室检查。(3)(3)慢粒、慢淋的诊断。(4)(4)慢粒、慢淋的鉴别诊断。(5)(5)慢淋的临床分期。(6)(6)慢粒、慢淋的治疗。(7)(7)预后。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十章淋巴瘤目的要求1 1 .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2 2 .熟悉淋巴瘤的病理和分型。3 3 .熟悉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4 4 .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掌握临床表现。讲课时数2 2 学时教学内容1 1 .概述:病因及发病机制。2 2 . .病理及分类:霍奇金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类。3 3 .两种淋巴瘤的临床表现4 4 .两种淋巴瘤的实验室检查。5 5 .诊断及鉴别诊断。6 6 .治疗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

40、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七篇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性疾病第九章甲状腺功能亢进目的要求1 1 .掌握甲亢疾病临床表现、特殊类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2 2 .熟悉甲亢疾病的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3 3 .了解病因、发病机制。讲课时数3 3 学时教学内容1 1 . .定义。2 2 . .病因与发病机制。3 3 .临床表现、特殊类型的临床表现。4 4 .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5 5 .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措施及特殊类型的治疗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第二十一章糖尿病目的要求1 1 .掌握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2 2 .熟悉糖尿病的分型。3 3 .熟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的临床表现、 诊断和治疗原则,熟悉其病理生理、实验室检查。4 4 .了解病因及发病机制。讲课时数4 4 学时教学内容1 1 . .糖尿病分型。2 2 . .病因、发病机制。3 3 .临床表现、并发症。4 4 .实验室检查。5 5 .诊断及鉴别诊断。6 6 .重点讲述治疗措施。7 7 . .糖尿病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