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情境8-建筑方格网的测设-第一部分-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_建筑_第1页
学习情境8-建筑方格网的测设-第一部分-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_建筑_第2页
学习情境8-建筑方格网的测设-第一部分-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_建筑_第3页
学习情境8-建筑方格网的测设-第一部分-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_建筑_第4页
学习情境8-建筑方格网的测设-第一部分-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_建筑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精选范文公文分享欢迎观看学习情境8:建筑方格网的测设:第一部分: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建筑学习情境8:建筑方格网的测设第一部分: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一、填空题1 .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2 .平行视线法、倾斜视线法3 .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4 .距离、角度、高程5 .悬挂钢尺二、单项选择题1.A 2.C 3.B三、多项选择题1.A、B、C四、简答题1 .施工测量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施工测与此同时地形测量相反,是将设计的建筑物 或构筑物由图上标定在施工作业面上,但它同样遵循; 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基本原则.2 .测设的基本工作有哪些?答:测设的基本工作是

2、距离、角度和高程.3 .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哪些方法 ?各自适用于什么范 围?答:点的平面位置测设的方法有直角坐标法、极坐标 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直角坐标法适用于施工 场地布设有相互垂直的矩形方格网或主轴线,以及量距较为方便时.极坐标法适用于待测点离控制点较近 , 距离较短且便于量距,或具备电子全站仪时.角度交会 法适用于待测点离控制点较远或不便于量距的情况下 距离交会法适用于施工场地平坦,量距方便且控制点 离测设点不超过一尺段时.4 .简述精密测设水平角的方法、步骤.答:在角顶点A上置仪,先用一般的盘左盘右取中的方 法测设待测水平角0在地面上定出C点.再用测回法观 测/ BAC,测回数

3、可视精度要求而定,取各测回角值的 平均值3作为观测结果.设伊(3 '=刚酊才&据AC长度 和时算其垂直距离CC1:.过C点作AC的垂直方向, 若济正向外量,A的负向内量,量CC1即得C1点, 则/ BAC1就是精确测定的B角.5 .叙述测设已知坡度直线的彳斜视线法的操作步骤 .答:先根据附近水准点,将设计坡度线两端点A、B的设 计高程测设于地面上,并打入木桩.将水准仪或经纬仪 安置于起点A,量仪高i.瞄准终点B上水准尺,使中丝读 数正好等于仪高i,此时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在A、 B之间按一定距离打桩,当各桩点上的水准尺读数都为 仪器高i时,则各桩顶连线就是所需测设的设计坡度.

4、 五、计算题1 .水准测量法高程放样的设计高差 =-1.500m,设站观测 后视尺=0.657m,高程放样的计算值为 2.157m.画出高 差测设的图形.解:2 .B点的设计高差=13.6m故图所示,按二个测站进行 高差放样,中间悬挂一把钢 尺,=1.530m,=0.380m,=13.480m计算=?解:hAB=HB-HA=13.6mHi1=HA+a1 Hi2=Hi1+=HA+a1 +b2=Hi2-HB=HA+a1+-HB=a1+-hAB=1.530+-13.6=1.03m3 .已知点A、B和待测设点P坐标是:A:=2250.346m,=4520.671m;B:=2786.386m,=4472

5、.145m;P:=2285.834m,=4780.617m.按极坐标法计算放样的、DAP.4 .已知某钢尺的尺长方程式为:,用它测设22.500m的水 平距离AB.若测设时温度为,施测时所用拉力与检定钢 尺时的拉力相同,测得A、B两桩点的高差h=-0.60m, 试计算测设时地面上需要量出的长度.5 .设用一般方法测设出/ ABC后,精确地测得/ ABC 为,BC长度为120m,问怎样移动C点才能使/ ABC等 于设计值?请绘略图表示.解:C点向外移动-0.0140m才能使/ ABC等于设计值.6 .已知水准点A的高程=20.355m若在B点处墙面上测 设出高程分别为21.000m的位置,设在A

6、、B中间安置 水准仪,后视A点水准尺得读数=1.452m,问怎样测设才 能在B处墙得到设计标高?在B处墙上贴立一水准尺,水准仪瞄准该水准尺,水准 尺上下移动,读数正好等于0.803m时,尺底为设计标高.7 .如图,A、B 为控制点,已知:=643.82m,=677.11m, =87.67m, =156,待测设点 P 的坐标为 =535.22m,=701.78m若采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试计算 测设数据,简述测设过程,并绘测设示意图.经纬仪安置于B点,对中、整平,盘左位瞄准A点,水平 度盘配转动照准部,水平度盘读数为 B时停止,在此方向上测 设一已知水平距离DBP,得P点洞理以盘右位测设,得P&#

7、39;点 检查P' PE离,在允许范围内取中点作为测设点 P.8 .已知地面水准点A的高程为=40.00m,若在基坑 内 B 点测=30.000m,测设时=1.415m,b=11.365m,=1.205,问当为多少时,其尺底即为设计高程?解:hAB=HB-HA=30.00-40.00=-10.00mHi1=HA+aHi2=Hi1-=HA+a-b1=Hi2-HB= HA+a-HB=a-hAB=1.415-+10.00=1.255m9 .设地面上A点高程已知为=32.785m,现要从A点沿 AB方向修筑一条坡度为-2%道路,AB的水平距离为 120m,每隔20m打一中间点桩.计算各桩顶标高

8、.解:HB=HA+i*DAB=32.785-2%*120=30.385mH1=HA+i*DA1=32.785-2%*20=32.385mH2=HA+i*DA2=32.785-2%*40=31.985mH3=HA+i*DA3=32.785-2%*60=31.585mH4=HA+i*DA4=32.785-2%*80=31.185mH5=HA+i*DA5=32.785-2%*100=30.785m第二部分施工场地的控制测量一、填空题1.建筑基线、建筑方格网、四2.三点“一”字形、三点“ L" 形、四点” T字形、五点"十”字形二、单项选择题1.A 2.A 3.B三、简答题1 .建

9、筑基线有哪些常见的布设形式 ?基线点最少不得 少于几个?答:建筑基线常设计成三点"一”字形、三点" L形,四 点” T字形和五点“十”字形.基线最少不少于三个点2 .建筑场地平面控制网常用的布网形式有哪两种,各自 适用于什么工程中?答:建筑场地平面控制网常用的布网形式有建筑基线 和建筑方格网两种,建筑基线常用于建筑场地面积较 小,平面布置相对简单,地势较为平坦而狭长的建筑场 地.建筑方格网常用于地形较平坦的大、中型建筑场地, 且主要建筑物、道路及管线常按互相平行或垂直关系 进行布置.3 .试述建筑基线、建筑方格网的概念.答:建筑基线是在建筑场地内布置一条或几条基准线 , 作

10、为施工测量的平面控制,称为建筑基线.建筑方格网 时根据建筑场地内主要建筑物、道路及管线的方向 , 布置成由正方形或矩形格网,作为施工平面控制网,利 用其定位放线时,可按直角坐标进行,测设数据易求,测 设精度高,称为建筑方格网.4 .建筑方格网如何设计?答:首先选定方格网的纵、横主轴线,它是方格网扩展的 基础础,主轴线选定时遵循以下原则:主轴线应尽量选 在整个场地的中部,方向与主要建筑物的基本轴线平 行;纵横主轴线要严格正交成 90o;主轴线的长度以能 控制整个建筑场地为宜;主轴线的定位点称为主点,一 条主轴线不能少于三个主点,其中一个必是纵、横主轴 线交点;主点间距离不宜过小,一般300m50

11、0m以保证 主轴线的定向精度,主点应选在通视良好,便于施测的 位置.主轴线拟定以后,可进行方格网的布置.方格网线 要与相应的主轴线成正交,网线交点应能通视;网格的 大小视建筑物平面尺寸和分布而定,正方形方格网边 长多取100m200m矩形格网边长尽可能取50m或其 倍数.5 .建筑基线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设计建筑基线设计时应注意:建筑基线应平行或 垂直于主要建筑物的轴线;建筑基线主点间应相互 通视,边长为100m400m;主点在不受挖土损坏的条件下,应尽量靠近主要建筑物:建筑基线的测设精度应满足施工放样的要求:基线点应不少于三个,以便 检测建筑基线点有无变动.6 .绘图说明如何根据附近已

12、有的测量控制点测设三点“一”字形建筑基线?答:计算测设数据.根据建筑基线主点C,P,D及测量控 制点7,8,9的坐标,反算测设数据d1,d2,d3及0 1, 0 2, 0 3.测设主点.分别在控制点7,8,9上安置经纬仪,按极坐标 法测设出三个主点的定位点 C' ,P'油用大木桩标定. 检查三个定位点的直线性 .安置经纬仪于 Pf检测/C' P'如果观测角值B与1800之差大于24则进行调整.调整三个定位点的位置,先根据三个主点之间的距离 计算出改正数3然后将定位点C' ,P'3按3值移动 三个定位点之后,再重复检查和调整C,P,D至误差在允 许

13、范围为止.调整三个定位点之间的距离.先检查C,P及P,D间的距 离,若检查结果与设计长度之差的相对误差大于1/10000则以P点为准,按设计长度调整C,D两点,最后 确定C,P,D三点位置.四、计算题1 .写出施工坐标与测图坐标相互换算的公式 .如图,已 知施工坐标系原点的测图坐标为: =1000.000m,=900.000m两坐标纵轴之间的夹角 =22,控 制点 A 在测图坐标为 XA=2112.000m,YA=2609.000m, 试计算A点的施工坐标AA和BA.解:施工坐标与测图坐标相互换算的公式AP=cossinsincoscossincos+sin=1112.000cos+1709.

14、000sin=1678.649mBA=-sincos+1709.000cos =1167.995m2 .假设测设一字形的建筑基线三点已测设于地面,经检 查二179,已知=200m,=120m,试求各点移动量值,并绘图 说明如何改正使三点成一直线.解:a=200m,b=120m, 的外侧移动0.0033m,B沿垂线方向向 B角内侧移动 0.0033m.如图所示A'、酊B C勺垂线方向分别向角3 .测设某一直角/ AOC后,用经纬仪精确地检测其角 值为89。59 4则H已知 OC =180m则 C点如何在C' 0的垂直方向上改动多少距离才能使/AOC成为90。,并绘图说明.解:将C

15、'沿垂直于OC方向移动l=0.0175m距离得C点.4 .设建筑坐标系的原点O'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为:X0=5000.000m,Y0=3300.000m,A 轴在测量坐标系中的方位角a=21o56 18建筑方格网白主轴线点 M、O、N的建筑坐标如图中所示.设计表格并在表中计算 M、O、N点的测量坐标系坐标.X0=5000.000 Y0=3300.000 a=21o56 18”点号建筑坐标cos a sin测量坐标A BX YM 2000.000 1000.000 0.9275865 0.3736085 6481.5654974.804O 2000.000 1640.0006242.455 5568.612N 2000.000 2210.0006029.498 6097.183计算公式XP=X0+APcos(-Bpsin(YP=Y0+APsin(+Bpcos(最新精选范文分享谢谢观看解:将C'沿垂直于OC方向移动l=0.0175m距离得C点.4.设建筑坐标系的原点O'在测量坐标系中的坐标为 :X0=5000.000m,Y0=3300.000m,A 轴在测量坐标系中的方位角a=21o56 18建筑方格网白主轴线点 M、O、 N 的建筑坐标如图中所示.设计表格并在表中计算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