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历代咏蝉哲理诗歌赏析组图唐代“咏蝉三绝”古诗赏析在狱咏蝉(并序)唐 骆宾王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 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 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思,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 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 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 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艰虞,遭时徽余墨。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蛾蛀 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
2、安。感 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 道寄人 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尽,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诗译文: 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作为囚徒的我,不由得生出了阵阵悲伤。我虽不到四十岁已是满头白发,哪还经得起那如妇人黑发般的蝉儿哀鸣的侵袭。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 寒风瑟瑟, 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虽然蝉儿居高食洁,又有谁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内心的沉冤?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代表诗作。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
3、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 遭时徽余墨”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这首诗作于公元 678 年(唐高宗仪凤三年) 。武则天当政时期,曾经有一位叫徐敬业的起兵反对她,用骆宾王写的讨武檄文散布天下,揭露她的昏庸和暴行。不久,骆宾王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这首诗。此诗作于患难之中: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全篇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以托诗人遭受谗 陷之忧。诗序欣赏这首诗前有一段序,而一些唐诗选本往往只录诗,对序 则弃而不录。其实这段序文与诗是一有机整体,诗中比兴寓
4、 意,亦即自然之物与人格化身的契合,是以序文的铺叙直言 为前提的。欲解二者契合之妙,不可不读这首诗的序。可以说这是一篇简短而精美的骈文,是一篇很有情致的 抒情小说。诗人在这段序文中叙说了自己作诗的缘起,叙说 了蝉的形态、习性及美德,抒发了自己 失路艰虞,遭时徽余墨” 的哀怨之情。诗人首先从禁所的古槐写起,运用晋代殷仲文 仕途失意及西周时召公明察狱讼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身陷囹 圄的痛苦和乞盼有司明察的心愿。然后,写闻蝉鸣生悲感,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乎前听 "以反问的语句把蝉与 己、心与物联系在一起。以拟人的笔法铺叙蝉的美德、从蝉 的形态习性写起,写蝉适应季节的变化,随季节、气候的变
5、化而由现;写蝉翼甚薄,蝉目常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不以俗厚而易其真诗人谓之具有君子达人之高行因为蝉 有这样的美德,所以诗人才引蝉自喻,以蝉为自己的人格化 身。刘勰文心雕龙 物色云: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 叶旦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骆宾王以蝉喻己,顾影自怜, 正是感物联类,情以物迁。从骆宾王作于同时期的萤火赋序中也可印证此论断:物有感而情动,迹或均而心异。响必应之于同声,道固从之于同类。”诗人的体验说明了感物生 情的道理,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与自然之物的莫种同构对应。诗人咏蝉之妙,不仅在于符合同构对应的原理,而且还在于 蝉意象所包涵的丰富的文化内蕴。正诗欣赏此诗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
6、用起兴的手 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由秋蝉高唱,触耳惊 心。接下来就点由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三、四两句, 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 那堪”和 来对”构成流水对,把 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 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 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 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 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 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就在这十个字中, 诗人动作比兴的方法,把这分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 了由来。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 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 卓文君作白头吟以
7、自伤。其诗云: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见 西京杂记)这里,诗人巧妙地动作了这一典故,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思有之忱。白头吟”三字 于此起了双关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入一层。十字之中,什么 悲呀愁呀这一类明点的字眼一个不用,意在言外,充分显示 了诗的含蓄之美。接下来五六两句,纯用 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 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 蝉如此,诗人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 融混而不可分了。 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遥深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
8、 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第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 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没有人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这 句诗人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 狱,先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然而正如战国 时楚屈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来替诗人雪冤。卿须怜我我怜卿”,意谓: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 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好诗,不但要有诗眼,以放 灵光工而且有时须作 龙吟工 以发 仙声”。对照杨炯的从军行与杜甫蜀相,两诗若 无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 泪满襟”这样的 龙吟”句
9、殿后,直抒胸臆,剖献 诗心工则全 篇就木然无光了。此诗亦然,尾联诗人愤情冲天,勃发 龙吟”, 喷由蕴蓄许久的真情: 先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遂脱去“蝉身 ” ,使人看到了作者洁纯无瑕的报国诚心,这颗诚心恰如其序所说,乃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 有翼自薄, 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不以世俗更易秉性,宁饮坠露也要保持 “韵姿 ” 。正是这裂帛一问,才使在狱咏蝉成为唐诗的卓荦名篇,超然于初唐诸宫体艳诗之上。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10、在狱咏蝉是骆宾王陷身囹圄之作.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屈居下僚十八年,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被捕入狱.其罪因 , 一说是上疏论事触忤了武则天 , 一说是坐赃.这两种说法后者无甚根据.前者也觉偏颇.从诗的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来看 ,显然是受了他人诬陷 .闻一多先生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 ,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宫体诗的自赎).这几句话,道出了骆宾王下狱的根本原因 .他敢抗上司、敢动刀笔,被抨击者当然要以贪赃、触忤武后将他收系了 .也正因为如此,骆宾王才在狱中写下这首诗 .诗题又作咏蝉 .同前人咏蝉之作,如陆云的寒蝉赋 、曹植的蝉赋 、曹大家的蝉赋 、虞
11、世南的咏蝉诗仿佛 , 骆宾王的这首五律旨在以蝉之餐风饮露表示自身的高洁求得世人的同情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首联承题而来,正切主旨.西陆 ,秋天.隋书 天文志释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行以成阴阳寒暑之节.南冠,又称獬豸冠 .本指楚冠,此处作囚犯解,用楚国钟仪被囚的典故.左传 戒公九年记 ,晋景公到军府检查 ,看见有一个官员模样的人被囚系着.成公便问 :那个被捆着的戴着楚冠的人是谁?有司回答说:是郑国献来的楚国囚犯钟仪.后世遂称絷囚为南冠.此处的南冠是作者自指.南冠后的客字不作通常的客人或旅居外地解,而指坐牢
12、 ,称坐牢为客,可见冤愤殊深.首联两句十字用工整的对仗描绘了这样一副图景 :深秋里 ,寒蝉发出了阵阵凄楚的叫声 ,这声音打动了囚絷在牢的骆宾王的心弦 ,引起了他深深的思虑 .此联中,应特别注意思深二字,它是作者的苦心所在 ,是全诗之源 .诗的名句诸事如玄鬓、白头、露重、风多及种种联想 ,皆由此遣发派生.由于作者在首联中即以南冠自切痛处,又以思深二字为诗旨的表达作了铺垫,故颔联即被顺势推出 :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玄鬓 ,黑色鬓发 ,这里指蝉的双翼 . 白头吟 ,汉魏乐府名篇,写一女子被负心汉始爱终弃的悲郁心情 ,表达了她对专一爱情的追求 .据说此诗为西汉卓文君作.卓文君慕司马相如之才,私奔
13、并与司马相如结成伉俪.但司马相如爱情不专,入京后 ,要娶茂陵一女为妾.文君闻知,作白头吟以自伤.相如见诗悔悟,不再纳妾.宾王此句的写作,其意有表里二层.表层的意思是说 ,蝉掮动着乌黑的双翼来对着满头白发的作者悲吟,使他无法忍受 .里层的含意则更为深刻 ,作者意在通过香草美人的传统文学手法,抒发自己失去朝廷宠信,受贬遭困的怨愤.作者蝉人对举 ,玄白并用 , 睹蝉翼而起悲, 闻蝉鸣而不堪,是因为他也有过鬓发玄黑的豆蔻年华.早在公元 669 年,他就跻入仕途,以图报效 :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 .还应雪汉耻,持此报明君(宿温城望军营).为逞壮志,他文官任过府属、奉礼郎、东台详正学士 ,武官任过四川
14、,燕北掌书记,然奔波三十载,却始终沉沦下僚, 刚升为侍御史 ,便被捕入狱.报国之想,终成泡影,何堪忍受 .若说首联见景生情 ,托物起兴,颔联蝉人并举,叙中生议 ,那么颈联的重心则转在感慨议论的抒发上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说蝉因露重而难以前飞,因风大而鸣声不能远传.这既是描写深秋寒蝉的艰难处境,也是对自身遭遇的慨叹.作者在诗前的序中写道: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墨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意即是时代的徽墨 (绳索之意 )将其捆绑 ,使他不能驰骋壮志 .序文还说他见螳螂之抱影 ,怯危机之未安 ,看到螳螂抱紧螳斧 ,欲扑捉被食之虫 ,立即想到自己仍处在深深的危机中 .朝廷内外奸邪势力的浓
15、露重霜不但冻僵了他的翅膀,锁住了他的声音,而且会将他的生命推向末日.序文的这些话说明了颈联虽宇宇写蝉,然意不在蝉.这两句诗 ,写得蝉人相融,抒情忘蝉 ,达到了出神入化地步 .咏蝉 唐 虞世南垂纬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译文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赏析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人称道。首句整区委饮清露工 整区委”是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 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 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称 整区委”。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息于高处,餐风饮露,故为 饮清露
16、”。这句写生了蝉的清华俊朗的特点。垂区委饮清露是说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 追求清廉。 次句 “流响出疏桐 ” , 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 着一 “疏 ”字, 更见其枝干的高挺, 且与末句的 “秋风”相呼应。 “流响 ”写蝉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用一 “出”字,将无形的声音传送写得可感可见。这句虽只对蝉声远传进行了描写,读者却已可窥蝉的高标逸韵。“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秋风的传递所致,诗人却别有会意,强调这是由于 “居高 ”使然。这种独特的感受蕴涵一个真理:立
17、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权贵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真如俗话所说, “是金子总会发光 ” 。两句中的 “自 ” 、 “非 ” ,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颇显大气。这两句看似写蝉,实则带有自况的意味,表达出诗人对自身内在品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自信。这首诗表面在写蝉, 实际上蕴含着一个很深的哲理: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联系到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赞虞世南的 “五绝 ” 德行、 忠直、 博学、 文词、 书翰, 虞世南此处表现出来的自信该不为过吧。蝉唐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芙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译文
18、你栖息在树的高枝上,餐风饮露,本来就难以饱腹,何 必哀婉地发生恨怨之声?这一切其实都是徒劳的。由于彻夜 鸣叫,到五更时已精疲力竭,可是那碧树依然如故,毫无表 情。我官职卑微,像桃木偶那样四处漂泊,而故乡的田园却 已荒芜。烦请你用鸣叫之声给我敲响警钟,我的家境同样贫 寒而又凄清。赏析这首咏蝉诗,诗人抓住蝉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情思, 为 情而造文”。诗中的蝉,也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首联闻蝉鸣而起兴本以高难饱”蝉栖息于高树,吸风饮露,所以 难饱”。自己因为人清高,所以清贫。徒劳恨费声”,蝉由 难饱”而发生的鸣叫声,哀中有恨。此种鸣叫不能 使它摆脱难饱的困境,所以是徒劳的。自己因清贫而向有力 者陈情,希
19、望得到他们的帮助,但这样的陈情也是白费的。蝉本无情,无所谓 难饱”与 恨”,其实 难饱”和 恨”的正是 诗人自己,只是诗人将这种感情寄寓在蝉身上来表达,更显 中国诗歌的含蓄之美。颔联将不得志的感情推进了一步,达到了抒情的顶点。 蝉的鸣叫声到五更时分已稀疏得快要断了,可是一树的叶子 兀自绿着,并不为蝉鸣的 疏欲断”而悲伤难过,显得那样冷 酷无情。此处涉及到咏物诗的另一特色,即无理得妙。蝉声 的 疏欲断”与一树的碧绿本无关涉,而诗人却怪树的无动于 衷,其实责怪的是有力者不肯由于相助,使自己困顿尴尬的 遭遇不能改变。如此看来便顺理成章了。颈联抛开咏蝉,转到自己身上,将感情挑得更明。 薄宦 梗犹泛”,
20、诗人在各地当幕僚,是个小官,辛苦辗转,好象大 水中的木头到处漂流。这种不安定的生活,使他顿生思乡之 情。同时田园将芜”,思归的理由又多了一层。这两句看似 与上文的咏蝉无关,其实正因官小禄微,所以 难饱”费声”, 得力者 无情”,才使诗人动了归隐之心。尾联又回到咏蝉上来,用拟人的方法写蝉,同时呼应开头,首尾照应。蝉的鸣叫声提醒我这个与之境遇相仿的小官, 举家清贫”劳心伤神的漂泊生活不如归家弄田。同为咏蝉,同样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作者的地位、遭 际、气质的不同,却呈现由如此殊异的面貌,构成了如此富 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以上三篇,堪称唐代文坛咏蝉诗的 三绝。情趣盎然的咏蝉诗1、赞美蝉高洁品性。蝉,
21、又名知了,从魏曹植蝉赋牺齐枝面仰兮,喇朝露之清流"到北周卢思道:轻身蔽数叶,哀鸣抱一枝。再到初唐虞世南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等历代一系列吟咏中.蝉被赋予了高洁、清白、与世无争的象征意义。蝉是昆虫。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则刺 吸植物的汁,也叫知了。然而在古代,人们并不懂得这些,他们以为蝉只饮露而不食, 把它当作清高的象征。 据职林 上说:汉侍中冠加金 玲,附蝉,取其居高食洁。”汉代伟大 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 屈原列传中写道:濯淖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充分赞扬了屈原的高风 亮节,不随波逐流。初唐 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狱中写道:“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
22、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 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由蝉起兴,借蝉自喻,希望别人相信他清白无辜。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南朝 陈刘删咏蝉诗),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 ”(唐戴叔伦画蝉)。现在我 们已经知道,蝉的幼虫生活在土壤里,是靠吸食植物根部的 汁液维持生命的,而成虫则靠吸食树木枝干的汁液为生。然 而,古人误却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故把蝉视为高洁 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或以之暗喻 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隋朝旧臣虞世南,被唐太宗李世民留 用后,由于才高学广,为人正直,深得器重,于是,他笔下 的鸣蝉就成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的象征,成了诗人自己是
23、因 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因为凭借外在的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在 这首题为蝉的诗中,诗人写到:垂委饮清露,流响生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而作为 初唐四杰”之一、生 活时代与虞世南相去不远的骆宾王,在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 7 8年)也写过一首咏蝉诗: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写这首诗时,本来担任任侍御史的骆宾王,已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 狱,身陷囹圄。这首诗借蝉抒怀,以霜重"、风多”喻处境的险恶,以 飞难进”喻政治上的不得意,以 响易沉”喻言论 被压制,以 先人信高洁”喻自己的品性高洁却不为时人所理
24、 解。全诗取譬贴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 兴,由物到人,由人到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蝉 诗中的不可多得的佳作。而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蝉诗则是这样写的: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 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诗人满腹经纶,抱负高远,然而却由于为人清高, 生活清贫; 后来,又意想不到地陷入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不受重用, 潦倒终身。因而诗人在听到蝉的鸣唱时,自然而然地由蝉的 立身高洁联想到自己的清白,由蝉之无同情之人联想自己同 样也是无同道相知。 于是,不由自主地发生 高难饱”、恨费 声”的慨叹。三首诗都是唐代借咏蝉以寄意的名作,但由
25、于三位诗人的地位、际遇、气质不同,使三诗旨趣迥异,各臻其 妙,被称为唐代咏蝉诗的 三绝”。清人施补华帆佣说诗 对这一点的评论可谓一语中的:同一咏蝉,虞世南 居高声自远,端不借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 露重飞难进,风 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2、将蝉作为秋景点缀物。蝉常被诗人们作为秋景的点缀之物。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描绘边塞八月风光是: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郎士元用 “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 ”之景象,来衬托送别友人的心情。孟浩然的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表露了诗人听到蝉声后,心情很悲凉,烘托了诗人一生不得志的心境。王维的 “
26、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描写了诗人安头自乐的心情。方干的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之句,赢得了宋代人尤袤的赞赏,说是齐梁以来前所未有的佳句。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写过一首题为蝉的诗: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诗人满腹牢骚, 全诗以蝉自喻,颇似受到骆诗的影响。王籍入若耶溪 :艅艎 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南朝诗人萧子范就曾在后堂听蝉一诗中这样写到: “流音绕丛藿,余响彻高轩”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一诗中也写到: “清
27、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 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 ; 而唐代另一位诗人卢同在 新蝉 一诗中对此描写得更为形象生动: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 。 ”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唐. 司空曙新蝉)。一样的蝉鸣,在不同的人听来往 往会有不同的感受,生发生各种不同的感慨来。这蝉声曾使 长年漂泊在外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乡愁顿起: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渭上新蝉声,先听浑相似。衡门有谁听?日暮 槐花里”(早蝉);这蝉声也曾使唐代另一位大诗人刘禹锡 心生凄凉: 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 续弦”(答白刑部闻新蝉);这蝉鸣还曾使有志无成、空有 一腔报
28、国热情却无处施展的唐代诗人雍裕之潸然泪下:声清褥暑,几处促流身。志士心偏苦,初闻独汝然”(早蝉)。 蝉本无知,蝉鸣也本不关愁,然而许多诗人却闻蝉而愁,这 都只不过是因为诗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缘故罢了。正如宋代诗人 杨万里所说:蝉声无一添烦恼,自是愁人在断肠”(听蝉)0 因此,我们不难明了:五代楚诗人刘昭禹在闻蝉一诗中 对蝉 莫侵残日噪,正在异乡听”的劝阻,唐代诗人卢殷在晚 蝉一诗中对蝉 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的抱怨, 唐代另一位诗人姚合在 闻蝉寄贾岛一诗中对蝉鸣 秋来吟 更苦,半咽半随风” 的描写,宋代词人刘克庄在三月二十 五日饮方校书园一
29、诗中对蝉 何必雍门弹一曲,蝉声极意说 凄凉”的感受,都只不过是诗人各自的内心情感的外现与物 化罢了。3、借蝉抒怀讽喻与颂扬蝉的高洁相反,咏蝉诗中也有讥讽蝉的污浊的。唐末诗人陆龟蒙和罗隐的蝉诗便是如此。在陆龟蒙的笔下,蝉是卑鄙无能之辈: “只凭风作使, 全仰柳为都; 一腹清何甚, 双翎薄更无” 。 而在罗隐的笔下, 蝉则是趋炎附势之徒:“大地工夫一为遗, 与君声调偕君绥。 风栖露饱今如此, 应忘当年滓浊时” 。两诗借蝉言志,对唐末的社会腐败、官场污浊,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和批判。此外, 唐朝诗人雍陶的 “高树蝉声入晚云, 不唯愁我亦愁君。何时各得身无事,每到闻时似不闻 ” (蝉 ) 、清代诗人朱受新
30、的 “抱叶隐深林, 乘时慧慧吟。 如何忘远举, 饮露已清心 ”(咏蝉 ) , 也都是借蝉抒怀的佳句, 句中各有比兴寄托。而南朝陈朝诗人陈正见在的 “风高知响急, 树近觉声连”(赋得秋蝉和柳应衡阳王教诗 ) 、 唐朝诗人徐夤的 “朝催篱菊花开露,暮促庭槐叶坠风 ”(初秋行圃 )虽是即景写景, 却亦具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机趣。*古书中最早涉及蝉的是礼记?月令 : “仲夏之月,蝉始鸣。 ”仲夏之夜,月华如水 ,蝉鸣盈耳 ,是人间天堂啊!蝉是种昆虫。蝉幼虫期叫蝉猴、知了猴或蝉龟。夏天鸣叫的是雄蝉。古今人们都很喜欢蝉,留下大量咏蝉诗。凄美的蝉活跃在古代文学的圣殿中 .在这样热烈率真的夏天,在这样婉转缠绵雨声
31、淅沥黄梅天,我们仅偶尔听到一两声寂寂的低低的蝉鸣。声嘶力竭的蝉鸣不是黄梅天主旋律。总要等到七八月份,蝉鸣才会嘹亮热闹和抑扬顿挫起来。从小喜欢听热闹蝉鸣。那是夏天的休止符。夏天我安静地漫步在婆家开阔农田的边缘, 朴实的土豆, 红艳艳的番茄,青翠的丝瓜,我好生喜欢农家绿色蔬菜。这时间或从幽深浓密竹园,传出时高时低蝉鸣。绿阴阴的夏天,喧闹繁密的蝉鸣,清净的蓝天白云,一切显得那样清幽美好,让人难忘。夏天闲赏古诗词中游走的蝉,别有风味。我翻阅家藏几本诗词,发现好些咏蝉诗。古代咏蝉诗中虞世南蝉 、骆宾王咏蝉和李商隐蝉 ,被褒为唐代文坛“咏蝉”诗三绝。清施补华岘佣说诗说到了点子上: “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
32、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 ,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三首诗,三种不同境界,唱尽古代咏蝉诗的灵魂。这不正是古代咏蝉诗的千古佳话吗 ?古人说蝉餐风饮露是高洁象征。 唐诗别裁 说: " 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 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其人品自然清高。例虞世南蝉 :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骆宾王在狱咏蝉 : "无人信高洁。 "王沂孙齐天乐 : "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 品行
33、高洁蝉,让人怀想四川抗震救灾英雄,他们与洁身自好蝉好相象!古代咏蝉诗以写 “暮蝉” 即夏末秋初蝉居多, 例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句: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五代词人毛文锡临江仙词; “暮蝉声尽落斜阳“,亦写暮蝉,意境深远。柳永名作雨霖铃 , 以“寒蝉凄切”开头,伤感气息扑面而来。古代有些咏蝉诗表面写蝉,实则别有怀抱。象陈朝张正见赋得寒树晚蝉:“寒蝉噪杨柳,朔吹犯梧桐.。 还因摇落处,寂寞尽秋风。 ”即暗示在野失意者不平之鸣,为太平盛世带来噪音。酷暑黄梅天我喜爱读古代咏蝉诗,象皮日休诗“蝉噪秋枝槐叶黄” ,方干诗 "蝉曳残声过别枝" ,北宋黄庭坚诗" 高
34、蝉正用一枝鸣"等, 描绘引吭高歌秋蝉淋漓尽致, 秋意似乎要从纸上漫溢出来,读后心境一片清凉,含杂淡淡的苦涩。最寻常不过的蝉,蝉鸣甚至给人烦躁的感觉。但在才情出众诗人笔下,却千载之下,犹自感人。 .蝉虽小,却不可轻视呢!古诗咏蝉赏解晋代陆机在其寒蝉赋序中认为蝉有六德,“夫头上有区委,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食,则其廉 也;处不巢居,则其俭也;应候守时,则其信也;加以冠冕, 则其容也。君子则其操,可以事君,可以立身,岂非至德之 虫哉 !” 许是出于对蝉的敬意, 许是因蝉之于夏所占有的特殊 位置,古诗咏蝉,司空见惯,咏蝉古诗,林林总总。酷暑烈日,蝉是特定时期的特定景物,不少诗就
35、借蝉表示节令的更替。像唐代王维的“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韩翃 的“蝉声驿路秋山里,草色河桥落明中”(送王光辅归青州兼寄储侍部 ) , 白居易的 “残暑蝉催尽, 新秋雁带来” ( 宴 散),杜牧的“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题扬州禅智寺)等。这些诗句再现了时令,同时也借写蝉为画面的描绘添上了传神的一笔。其他如脍炙人口的南朝梁代王籍的“蝉噪林愈静,乌鸣山更幽”(入若耶溪) ,宋代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雨霖铃 )等,都用蝉来渲染某种气氛,描绘某种画面。清代袁枚的诗所见这样写道: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
36、闭口立。 ”作者描写了牧童意欲捉蝉而闭口屏息的细节,创造了令人神住的艺术境界。以描写蝉为目的的咏蝉诗, 在古代也不少。 宋代杨万里的初秋行圃云: “落日无情最有情,偏催万树暮蝉呜。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诗人写落日催暮蝉,暮蝉声起伏的情景,也写了诗人闻蝉寻声,蝉儿闭口的情形,真切传神、趣味横生。南朝梁有两首咏蝉诗写得很细致,形象塑造得也很感人。一首是褚云的赋得蝉:“避雀乔枝里,飞空华殿曲。天寒响屡嘶,日暮声愈促。繁吟如故尽,长韵还相续。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 ”这首诗开头两句写蝉为了避害全身, 或藏身枝叶, 或避匿殿曲, 反映它处境维艰。中间四句写天寒日暮时蝉的鸣声,或悲切幽咽感
37、人,或悠长和谐悦耳。最后两句写蝉餐风饮露,无所厚求,这并非故作清高,而是易知满足。全诗对蝉的描写,层层深入,情景交融,自然和谐。另一首是萧子范的后堂听蝉 : “试逐微风远,聊随夏叶繁。轻飞避楚雀,饮露入吴园。流音绕丛藿,余响切高轩。借问边城客,伤情宁可言?”诗中, “吴园”指吴王的花园。说苑正谏载吴王后园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的故事, 此处暗用其典。 这首诗写了蝉生活的环境,再现了其“避楚雀” 、 “入吴园”的艰辛,作者绘形绘声,多角度刻画,使蝉的形象栩栩如生。这两首诗写蝉,可以说是精雕细刻,而字里行间,也蕴藏着诗人难以明说或不一定要说得很明白的幽幽情愫。平心而论,蝉儿本是无情物。但其生活
38、习性、生活环境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所以诗人们往往或以之自况,或以之喻事,留下了一首首令人动容的咏蝉名作。 “初唐四杰”之的骆宾王做侍御使时,屡屡上书,触怒武则天,被诬以贪污公款之罪而入狱,写下了咏蝉诗: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人身陷囹圄,感物伤情,以蝉举步维艰、处境恶劣喻自己正直而无人理解,欲有所为而阻力重重,抒发了郁积在内心的悲愤。其中,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更是有口皆碑的千古名句。唐代虞世南也写过一首咏蝉诗,“垂区委饮清露,流响生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蝉)诗人歌蝉颂蝉,实是表白自己的襟
39、怀:人的懿名不靠他人吹嘘,而靠自己争取, “居高声自远”的警句,充满了诗情哲理。唐代李商隐的蝉咏物而“传神空际,超超玄著” 。诗云: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 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 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鸣蝉之身,以蝉的清高、清贫喻自己的郁郁不得志, “体物为妙,功在密附” 。清代冯煦的剑州闻蝉则以一波三折的笔调抒发自己的情怀: “列柏西台寂不鸣,九天风露特凄清。剑南雨过延新爽,始得疏林第一声。 ”诗人咏物寓意,不发一己之悲,而对封建末世人杰遭抑、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发出了苍凉而深沉的慨叹, 对野无其贤、 士得其用的美好境界,作出了
40、热切的期待与呼唤。顺便提一下,古代也有一些诗在提到蝉时,是借蝉来警告某些人。像唐代陆龟蒙的“莫倚高树纵繁响,也应回首顾螳螂”(咏蝉),“小黠大痴螳捕蝉,有余不足夔伶 蚊”(书酺 池寺书堂 )等。古诗声里听蝉鸣中国古诗,浩如烟海,蝉作为其中的一个审美对象,曾经博得众多文人骚客的厚爱,于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无数次出现在古诗中,和月亮、杨柳等,被赋予了极为丰富的美学意蕴。在平常人眼中,蝉不过是一种普通的小昆虫,蝉鸣甚至给人烦躁的感觉。但在才情出众的诗人笔下,蝉却被赋予多种意象,寄托了诗人的无限情怀。今天,把味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我们至少可以“听”出三种不同的蝉鸣之音。昂扬清高之音。 唐诗别裁说: “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多功能实木储物床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坚果与酸奶干酪搭配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宴会服装定制品牌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风电运维高级工程师绩效考核方案
- 无人机影像数据采集及分析考核方案
- 施工管理质量措施方案试卷教案
- 中学教学楼施工项目技术标书范例
- 2025奶奶广西柳州市轨道集团招聘法务专员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题库附带答案详解试卷2套
- 2025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软件研发岗(嵌入式软件工程师)(校招)等岗位测试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卷带答案解析2卷
- 2025云南华怡道桥技术工程公司招聘拟聘用人员笔试历年常考点试题专练附带答案详解2套试卷
- 产程中产妇的饮食管理
- 机械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清单
- 2025年陕西邮政校招笔试题及答案
-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课件》课件
- 2024-2025北师大版(三起)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共5套)
- 砂石料场租赁协议
- 第15届全国海洋知识竞赛参考试指导题库(含答案)
- 收养申请书模板
- 干部人才培养与医院管理
-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梳理版
- 《SEM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