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全球气候变化 1.关于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地质时期温度变化是冰期、间冰期互相交替B 地质时期总体来说温暖期与寒冷期相当C 与冰期比较,间冰期持续时间短D 冰期一般持续2亿3亿年2.以下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地质时期地球上曾经发生过延续时间长达千万年的大冰期人类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不明显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是气温波动上升当前地球气候正处于间冰期之后的小冰期A B C D 3.关于气候变化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全球气温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B 过去一万年的人类历史时期处在地质历史时期最后一次寒冷期的后期C 该图反映了小尺度气候变化D 这
2、一时期的气温变化对现代气温没有影响4.以下图为全新世开场于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部分沿海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假如仅考虑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的影响,那么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A 逐步变暖B 逐步变冷C 先冷后暖D 先暖后冷5.距今4 000年左右的一次寒冷气候,使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衰亡;秦汉王朝统一期间,希腊和罗马两大文明正散发着勃勃活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代文明灭亡和经济衰退的气候变化主要是气候变干气候变湿气候变暖气候变冷A B C D 读“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答复以下两题。6.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根本特点是A 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 降水量总的趋势在增加C 冷暖、干湿交替
3、D 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一致7.图中时段A 气候由暖湿转为干冷B 冰川面积减小C 雪线高度不变D 海平面在上升以下图为“距今2万1.5万年前属新生代亚洲东部海岸线位置示意图。完成以下两题。8.图示时期,全球气候正处于 A 地质时期的冰期B 历史时期的温暖期C 地质时期的间冰期D 历史时期的寒冷期9.该时期为 A 哺乳动物时代B 海生藻类时代C 爬行动物时代D 裸子植物时代“仙女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出如今北欧的寒冷事件,“新仙女木表示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新仙女木事件之后气候变暖,进入温暖的全新世纪。图甲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乙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
4、平面模拟变化图。完成以下两题。10.图乙中表示“新仙女木事件的是A B C D 11.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一致B 近7 000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C 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持续上升D 50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读以下图,答复以下两题。12.20世纪60年代后A 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减少B 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C 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D 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程度13.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A 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B 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气温升高与二氧化碳含量多少无关C 近5 000年来,我
5、国气温波动值在2 以内D 1970201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变化趋势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似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将会使泥沙的侵蚀动态、输送过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沉积带中泥沙的沉积速率。以下图为“黄河中游地区气候潮湿指标计算公式:某一时期大水次数2/同一时期大水次数大旱次数和下游河道沉积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读图答复以下两题。14.19世纪以前,最能反映黄河中游地区植被严重退化的时间段是A 公元100300年B 公元6001100年C 公元11001300年D 公元13001800年15.关于该图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的关系,描绘正确的选项是A 气候变化越剧烈,沉积速率的变
6、化也越剧烈B 下游河道沉积速率的波动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后果C 中游地区气候潮湿指标在公元1100年后的波动上升是植树造林导致的D 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根本呈现负相关读图,答复以下两题。16.与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近5 000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 以内19世纪60年代后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A B C D 17.近年来,与甲图所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大气层频发强磁暴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A B C D 以下图为北半球和全球平均气温距平相对于1971-2019年平均值变化图。完
7、成以下两题。18.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A 1900-1910年B 1910-1940年C 1940-1975年D 1975-2019年19.北半球气温变化显著大于全球,主要是因为北半球 A 纬度较高B 海拔较低C 陆地面积比例较大D 森林覆盖面积较大20.以下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 地质时期全球气候一直没有明显变化B 气候变化主要指冷暖变化,不包括干湿变化C 距今两亿年以来全球气候一直在变暖D 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21.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曾有过象、水牛和竹等。据此推断,当时的气候状况可能是A 气温比如今低,降水比如今多B 气温比如今高,降水比
8、如今少C 气温比如今低,降水比如今少D 气温比如今高,降水比如今多以下图为19世纪中叶以来每10年全球外表气温距平变化统计,读图答复以下两题。22.以下选项与图中信息相吻合的是A 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下降B 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直线上升C 20世纪50年代,全球气温较19611990年平均气温高D 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每十年都比前十年明显变暖23.近几十年,全球气温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亲密,是因为温室气体A 强烈吸收太阳辐射B 强烈吸收地面辐射C 强烈反射地面辐射D 强烈反射太阳辐射读“我国北方某地区1960年2019年气温和降水距平累积曲线图,答复以下两题。
9、24.图中反映近50年该地区A 降水年际变化大B 气温逐年增高C 降水季节变化大D 气温逐年降低25.该地区农业消费旱情最严重的时期可能是A 1960年1969年B 1980年1989年C 1990年2019年D 2019年2020年北极冰融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现象之一。白色冰面融化变成颜色相对较暗的海水,被称为“北极变暗现象。21世纪以来,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程度的2倍,被称为“北极放大现象。读图,完成以下两题。26.图示期间A 北极年海冰面积逐年减少B 北极年海冰面积减少速度不断加快C 北极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CO2浓度大体成负相关D 北极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CO2浓度大体成正相关
10、27.“北极放大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海冰的减少导致北极地区A 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B 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加D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读“全球气温变化资料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答复以下两题。28.左图反映的大气环境问题是A 酸雨问题B 臭氧层被破坏C 全球气候变暖D 水旱灾害频繁29.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右图中的哪个部分出现相对明显的变化A 增强B 增强C 减弱D 减弱30.阅读以下材料及图,答复以下问题。1对图中海平面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_。2图中海平面的变化特点是_,在近代时期表现出的明显特点是_。3从气候变化来看,图中代号可以表示现代间冰
11、期的是_,末次冰期的是_。31.读“元古代以来的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完成以下问题。1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总的特点是_。2元古代以来的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是以_时期和被称为冰期的_时期交替出现。3图示的地质时期曾出现过_次大冰期气候。4仙女木是分布在北半球温带高山及寒带地区的植物,在北欧的地层中先后发现仙女木的残骸。新仙女木事件是指末次冰期的最后一次寒冷事件,该事件之后气候变暖。图甲是“地球50万年前至今的气温变化模拟曲线图,图乙是“地球2万年前至今的海平面模拟变化图。读图,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气温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趋势不一致B.近2万年来气温相对保持平稳C.近2万年来气温与海平面始终保持上升D
12、.50万年前至今气候呈冷暖交替变化32.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全球大气人为产生CO2的排放量与平均气温变化图甲和世界主要排放CO2国家的人均CO2排放量图乙。材料二煤、石油、天然气燃烧后的CO2排放量差异很大,燃煤的CO2排放量最大,天然气在作为汽车燃料时,尾气中排放的CO2比燃油汽车少90%,还可降低噪声40%,而且不会产生苯、铅等致癌物质。材料三?京都议定书?是2019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结合国气候大会上通过的。该议定书规定,在2019年至2019年期间,兴隆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根底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7%、欧盟8%、日本6%。1图甲中两条曲线之间的总体趋势
13、关系是_,其原因是_。2大气中CO2含量增加除与_消费的增加有关外,还与_面积的减少有关。3 CO2排放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_国家兴隆或开展中所致。目前和今后CO2排放量可能将要迅速增加的是_国家兴隆或开展中。4结合图乙可以看出,世界上人均CO2排放量最多的国家是_,排放CO2总量最多的兴隆国家是_。33.读“15万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图,完成以下问题。1漫长的地质时期,气候总体状况表现为冰川广布的_期和相对温暖的_期的交替。2最近几十万年以来,每当冰期出现,冰川从_纬度向_纬度,从高山向_推进,气候明显变_;间冰期冰川后退,气候变_。3最近一次冰期发生距今_万年到距今_万年之间。当前地球气候正处
14、在温暖的_中。答案解析1.A【解析】地质时期温度变化是冰期、间冰期互相交替,大间冰期一般持续是2亿3亿年。总体来看,地质时期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冷暖干湿互相交替,周期长短不一致。2.C【解析】地质时期地球上曾出现过三次大冰期,延续时间有的长达千万年。人类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也较显著,19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波动上升,全球有变暖趋势。当前地球气候正处于温暖的间冰期中。3.B【解析】图中反映了过去一万年的气温变化,属于大尺度气候变化,该时期处于地质历史时期最后一次寒冷期的后期,这一时期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4.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全新世古海岸线先向陆地推进,然后又向海洋推进,说明气候先暖后
15、冷,所以D正确。5.B【解析】古代文明和经济的兴衰与气候变迁有关。而制约古代文明兴衰的往往是“冷、干两个因素。因为气候变干会影响古代的农业消费,使粮食减产;而气候寒冷也会增加人们对粮食、衣服的需求量,给粮食、棉花等作物的消费带来宏大的压力。6.C【解析】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本特点是冷暖、干湿交替,气候变化周期长短不一。7.A【解析】从图中曲线变化可以看出,由气温降低,降水量减少。8.A【解析】图中海岸线深化大海,说明此时地球温度低,海面大大下降,时间为1万年以前,属于第四集冰期末,应为地质时期的冰期,A正确。间冰期是两次冰期之间相对温暖时期,海岸线靠近大陆一侧,C错。图中海岸线距今2万1.5万年前
16、属新生代,不属于历史时期,故B和D错。9.A【解析】新生代是哺乳动物占统治地位的时代,A正确。海生藻类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和裸子植物时代均在此前,BCD答案均错。10.C【解析】根据海平面的变化可推知为“新仙女木事件,之前海平面呈波状变化,而之后那么持续上升。11.C【解析】近2万年来海平面呈波状变化,近7 000年来保持平稳。12.C【解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上升,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13.D【解析】1970201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大体一致。14.B【解析】此时段气候潮湿指数急剧下降,而泥沙沉积速率急剧上升,说明中游地区植被退化严重,导
17、致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沉积速率上升。15.B【解析】据图可知,气候变化与沉积速率并不呈正相关关系;中游地区气候潮湿指标在公元1100年后的波动上升是全球气候变潮湿造成的;下游河道沉积速率的波动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后果;气候变化往往是冷暖、干湿交替进展,与沉积速率并不完全呈负相关,人类活动易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河道泥沙沉积速率增加,二者呈正相关关系。16.D【解析】考察气候变化,解题关键是准确读图。图甲显示19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图乙显示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近5 000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4 以内。17.C【解析】考察气候变暖的影响。气候变暖会使华北地区
18、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春季旱情加重;由于全球变暖,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从而导致格陵兰岛冰盖面积减小;由于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黄河三角洲后退。18.D【解析】读图,根据图例,结合图中一样的时间气温距平数值判断,北半球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1975-2019年,D对。A、B、C错。19.C【解析】北半球气温变化显著大于全球,主要是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比例较大,夏季升温快,冬季降温快,C对。纬度没有差异,A错。海拔、森林覆盖率不是主要原因,B、D错。20.D【解析】地质时期气候变化也较明显,只不过周期长、跨度大。气候变化既包括冷暖变化也包括干湿变化。距今两亿年以来,全球气候冷暖、干湿交替
19、变化。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21.D【解析】从当前状况看,象、水牛和竹等动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而黄河流域在历史上有过这些动植物,说明当时气温和降水的数值都比如今高。22.D【解析】读图可知,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上升;20世纪50年代,全球气温较19611990年平均气温低;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每十年都比前十年明显变暖。23.B【解析】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升温,导致全球气温升高。24.A【解析】降水、气温的距平值是指降水、气温的年平均值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假如为正值说明气温、降水比平均值高,累积值应当是逐渐增大的,反之应当是降低的。分析图
20、中气温距平累积值变化曲线,在1986年前,气温累积曲线呈下降趋势,说明该地气温一直低于平均值,1986年以后,累积曲线呈上升趋势,说明该地该时段的气温比平均值高,BD错。降水的累积距平曲线波动较大,说明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值变化大,曲线数值增大时,说明该年降水大于平均值,曲线下降说明该年的降水量小于平均值,曲线的波动大,说明降水年际变化大,A对。图中反映的是降水年际变化,反映不出季节变化,C错。应选A。25.D【解析】农业旱情严重时期应当是降水少,气温高,蒸发强烈的时间段。由图示曲线可知,1986年以后,该地气温累积曲线一直呈上升趋势,说明气温一直升高。同时,从2019年以后,降水累积曲线一直呈下降趋势,说明降水逐渐减少,将两者叠加,即可判断20192020年处于高温期并少雨期,应选D。26.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期间北极年海冰面积以减少趋势为主,但并不是逐年减少,所以A错误;北极年海冰面积减少速度减慢,所以B错误;北极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CO2浓度大体呈负相关,所以C正确,D错误。27.A【解析】由材料可知,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程度的 2 倍,被称为“北极放大 现象,也就是北极气温升高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随着气候变暖,白色冰面融化变成颜色相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级审计师复习要点试题及答案
- 消防工程实践中的常见错误试题及答案
- 火灾现场科学分析与判断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级会计理论重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护师疾病预防与护理策略试题及答案
- 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监测与改善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入团考试历年总结试题及答案
- 中级审计师考前准备的试题及答案建议
- 消防安全培训与教育试题及答案
- 消防工作成效评估试题及答案
- GB/T 19510.213-2023光源控制装置第2-13部分:LED模块用直流或交流电子控制装置的特殊要求
- 2024年桥式起重机司机(中级)职业技能考试题库(职校培训)
- 工程建设公司QC小组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裂缝的控制成果汇报书
-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训
- 文创产品设计-第四章-文创产品设计的基本流程
- 道路绿化养护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承诺书】危险化学品承诺书
- C语言程序设计说课(共34张PPT)
- (完整版)初二地理会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 骨盆骨折的护理查房课件
- 爆破安全规程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