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1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2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3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4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三单元教案9.古诗三首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 石所作;通过对春节放鞭炮、 喝屠苏酒、贴对联等场景描 述;表达了辞旧迎新的喜悦心 情。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 写的;诗的前两句写清明时节 路人在家蒙春雨中孤身上路的 愁闷;后两句通过一问一答; 把路人的愁思转化为继续前行 的奋斗心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是唐代诗人王维写卜的一篇流 传千古的思乡佳作;诗人借重 阳化节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 的思念之情。教学古诗;首先是熟读古 诗;再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 意;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 感。学前准备1.自读占诗;认读生子词。(学生)2 .收集诗人的相关资料和

2、中 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师 生)3 .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学过程一课时学习目标1 .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 .止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古诗。3 .了解过年的风俗习惯。学习重点1 .认读生字;正确、启节奏地 朗读占诗。2 .理解元日的诗意;感受 春节的热闹、喜庆的氛围。学前准备1 .预习生字;自读占诗。(学 生)2 .收集关于春节的风俗习惯的 资料。(师生)3.元日相关课件。(教 师)教学环节一、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1 .你们知道 中国有哪些传统 节日吗?每个节 日有哪些风俗习 惯呢?2 .板书诗1.学生讨 论交流 中国传 统节日 的风俗1.写出卜向传 统

3、节日的 时间。中秋 节题:元日。习惯。()2.清明重点说节说春节()的风俗元宵习惯。节()春节()1.先跟随老师读2.给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用时:15分钟)1 .教师范 读;引导学生自 读三首古诗;读 准字音。2 .引导学生 学习本课生字。3 .检查学生 对生字词的掌握 情况。4 .引导学生 采用多种形式朗 读占诗。古诗; 圈出诗 中的生 字;读 准 字音。2.学习生 字;正 确读写 生字。3.读写字下列字注音。屠( )苏()欲()魂()牧()异词;同( )桌互相U止。4.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可以采取同桌互读、齐读等方式 来读。1.教师简单1.3.先介绍作者。了解作解释带点2.课件出示

4、者王安的字词;前两句诗;思石。再说说诗考:2.句的意(1) “除”自读前思。是什么意思?两 句千门(2)这两句诗;想万户N童晡感悟诗情。诗描绘了什么景象诗中日;总把象?描绘的新桃换旧3.齐读后两热闹景符。句诗;思考:这象。小N童首诗描写了春节组交流N童:的哪些习俗?抒讨论问发了诗人怎样的题。感情?3.4.课件出示春节齐读后符:的图片;引导学两 句三、精读古诗;(用时:15分钟)生理解诗意。诗;思 考并回 答 问 题。4.结合图 片理解 诗意; 用自己 的话概 括 诗 意;进 行全班 交流。诗息:四、诵读感悟。(用时:5分钟)1 .组织学生 交流:现在春节 的习俗与古代春 节的习俗有什么 异同?

5、2 .有感情地 朗读占诗。3 .背诵古 诗。1.学生自 由讨论 问题; 全班进 行 交 流。2.学生有 感情地 朗读古 诗;并 尝试背 诵。46 / 43板书设计在这首诗的, I下蒙更新,/品!1教学反思教学中;我认为 教学重点是让学 生读懂诗句;体 会诗人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同 学;我希望在学 习古诗的过程中 让学生明确学习 的目的;从学诗 题、理解诗意使 教学进行得更加 顺利。第二课时1 .理解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诗的意学习目标思。2 .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想 象诗中描绘的意境。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 情感。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1 .学生自读 古诗;互相交流 清明节

6、的习俗。2 .课件出示 第一、二句诗;1.学生交 流清明 节的相 关风 俗。2.小组交4.发挥想象;写出路人和牧童的对话。路人:思考:路上行人流讨论为什么“欲断问题;一、细读清明。(用时:魂”?他们的心再进行15分钟)情如何?全班交3.课件出示流;教第三、四句诗;想象路人和牧童师订正。牧的对话;理解3.里:“遥”的妙用。抓住重4.用自己的点字词说说整首诗的意理解诗思。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诂急。1.自读占1.5.选诗;交流对作者学生自择“异”二、细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的了解。由读的不同意弟。(用时:15分钟)2.课件出示、4诗;父思。重阳节的相关图流作不片;说说重阳节者。同的;的习俗。3.逐句理解

7、诗意;想象诗中 描写的场景。4.说说整首 诗的诂急。2.交流重 阳节的 风俗。3.理解第 二句诗 中的“异”和“倍”04.小组讨 论:如 果你是 诗人的 兄弟; 登上山 顶后你 会说什 么?5.自由发 言说整 首诗的 诂急。奇异;特 别;另 外的; 奇怪。惊异()异口 同声()异乡()异香()三、再读悟情。(用时:8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再读两首占1.自读占6.默与占诗诗;想象诗中描 写的场景;体会 诗人的情感。2.指导学生 有感情地朗读占 诗;背诵占诗。诗;回 顾两首 古诗表 达的情 感。2.有感情 地朗 读;读 出诗的 节奏和 韵律。3. 背诵古 诗。清明。?0?0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8、(用时:2分钟)收集关于节 日的古诗;了解 传统节日。课 后收集 古诗; 了解我 国其他 的传统 节日。板书设计弘山东兄弟,£为彖聚Q%履弃乡道住节他皋品单ft捷现,f ft : Jk-j C-1k. u -懑家? 物譬交部/ “教学反思作作者一读 诗句一理诗意一 悟诗情;本次教 学思路非常清 晰;就是要结合 生活实际让学生 理解诗意;在 读、悟、品中与 诗人的情感产生 共鸣;体会作者 要表达的情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片段品读诗句;了解诗意。(教学重点)师:请大家认真读一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说说这首诗中哪 些字用得好。(学生读古诗)生1:我认为“独”字用得好;表现了诗人独

9、自一人离开家乡和亲人的孤 独心情。生2:我认为“异”字用得好;表达出了诗人在他乡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生3: “倍”字用得好;中国人有节日团聚的习俗;在重阳节;诗人的这 种思念之情比平时更加强烈。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那么;诗中哪一句最能表达诗人的这种思乡之情 呢?生:每逢佳节倍思亲。师:是的;这句诗流传千古;成了思乡的佳句;现在有许多的海外游子也 借这句诗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呢?生:这句话是说每到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10 .纸的发明课题纸的发明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纸 的发明过程;赞扬了古人的聪 明才智。教学时;我先按课文 的叙述顺序理清纸的发明过

10、程 及每个过程的缺点;最后展示 了纸的发明对全世界文明发展 的重要意义。学前准备1 .预习课文;认读生字。(学生)2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 个生字。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词;熟读课 文;感知课文人意。学前准备1 .预习课文;认读生字。(学生)2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一、谈话导入;揭示课文。(用时:5分钟)1 .教师拿出 课本和各种作业 本;提问:这是 用什么做的?2 .小结;揭 题。这一张张纸 是谁发明的?是 怎样发明的?今 天我们就来了解 一下。3 .板书课 题。1.学生交 流回

11、答:课 本、作 业本是 用纸做 的。2. 小组讨 论交流 对纸的 了解。3.齐读课 题。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用时:15分钟)1 .要求学生 自读课文;按要 求自学生字词。2 .课件出示 本课词语;引导 学生认读词语。3 .再读课 文;了解文章大 后、。1.学生自 读课 文;自 学生字 词。注息“携、 累”的坟日。2.掌樨多 音字“累”和“鲜”03.认读词 语。4.再读课 文;概 括义早 的主要 内容。1.读拼音写词 语。w百daj 1 l U()()b ao cuno u zh o()()j mgy a nsh e hu()()1.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出人类记录文字1.引导学生的方式自读课

12、文第2、3的演义自然段;了解人过程。2.按类记录文字的方纸课文顺序式的演义。发明以列举祖先2.再读第2、前;我记录文字3自然段;说说这们的祖的方式的些文子记录方式先把文浦义。三、自主探究2、3自然段。的缺点。字刻在龟甲(用时:15分钟)3.与我们现龟甲、和兽骨一在用的纸张进行兽骨上()比较。或铸刻一板书:竹在青铜()片、木头笨重器上;一(帛一价钱太后来;)贵又把文麻一粗糙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并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 册书; 再后 来;把 字写在 蚕丝织 成的帛 上。西 汉时 代;用 麻造 纸。2. 小组讨 论交流 这些 书、纸 的缺 点。四、总结巩固。(用时:5分钟)1 .课件出示 书和纸的发

13、展演 变过程;引导学 生复述。2 .布置课堂 作业。1.通过课 件直观 感受祖 先记录 文字的 艰难和 纸的发 展过 程;并3.读拼音;写 同音字组 词。zh u广()欧()b ao复述这 一演义 过程。2.书写生 字、词 语。()护()贝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将课文读通顺;并学习生字;同时通过让学生自主探教学究课文内容;了反思解纸不断演变的过程;再通过课件直观感受;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 义。2 .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培 养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学前准备教学环节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时:20分钟)2.引导学生(用简述蔡伦造纸

14、的过程。3.根据原文;思考交流:、品读第 4自然段。1.自由读第4自然段;J解禁伦发明纸的过程及其发明的4.为纸的优什么只有点;小蔡伦改进组交流的造纸方讨论。法传承下材来了?料:树皮、麻头、稻草、破布过程:剪碎(切断)、浸、捣舌L、捞、晒优1.要求学生 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读第4自然 段;概括这段话 的主要内容。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为什么能传承下来?点:原料易得、价格便宜、轻便好用2.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3.抓住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的优点回答问题。1.1.齐读取后纸的发一个自然段;概明意义括其主要内谷。重大:二、了解发明意义。(用时:2.联系第一传到朝10分钟)自然段;感受纸鲜、日的发明对世界文本;传明

15、的影响和贝献到阿拉之大。伯和欧洲;影5.造纸术的发 明与传播 有什么重 大意义?响了全 世界。2.自读第 一自然 段和最 后一个 自然 段;感 受纸的 发明的 伟大思 义。三、拓展延伸。(用时:10分钟)1 .结合生活 实际;说说纸的 发明给我们带来 了哪些便利。2 .再读课 文;完成课后习 题第一题。3 .作业:收 集资料了解中国 古代其他的三大 发明。1.交流纸 给我们 带来的 便利。2.再读课 文;完 成课后 第一 题;深 入了解 纸的发 明过 程。3.6.选 取一个古 代发明; 说说它的 发明过 程。板书设计纸的发明收集资 料了解 指南 针、火 药、印 刷术的 发明过 程。ti*发蜩勒

16、露一麻包与普小点料器帚雳感(,躅I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按 时间的先后顺 序;先帮助学生 理顺纸的发展过 程;冉了解发明 的意义。教学思 路清晰;最后的 拓展延伸;不仅 扩展学生的思 维;还激发了学 生的民族自豪 感。纸的发明教学片段自主探究;了解纸的发明过程。(教学重点)师: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伟大的发明 是怎样诞生的呢?请同学们自读第 24自然段;画出相关内容。(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推荐代表发言)生1: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祖先创造了文字后;把文字记载在龟甲和兽骨 上或铸在青铜器上。生2:后来;人们把文字记载在竹片或木片上;用绳子穿起来;成为一

17、册 书;很笨重。生3:再后来;人们在蚕丝织成的帛上写字;虽然轻便;但价钱太贵不能 普及。生4:两千多年前西汉时代;人们用麻造纸;但这种纸粗糙;不好写字。生5: 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用树 皮、破布、麻头等为原料;造出了既轻便又好用;价格又便宜的纸。师:同学们学得认真;总结得较好;我们一起读读蔡伦造纸的过程;说说 为什么蔡伦的造纸术能传承下来呢?(生齐读)生1:蔡伦造纸的原料容易得到。生2:蔡伦造的纸轻便好用;而且价格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师:古人的智慧和创造让我们赞叹不已;更值得我们学习。如果没有纸的 发明;也就不会有我们今天读书学习的便利。11 . 赵州桥

18、课题赵州桥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生活在现代的三年级学 生;关于古桥的认识后限。因 止匕;在导入部分;我让学生观 看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各样 的桥;激发学生对“桥”的兴 趣;然后再通过对赵州桥的特 点、外观、历史地位的学习来 充分认识赵州桥。最后通过读 文本感悟文本内容;做纸桥明 白建座桥的不易;特别是 在识记生字时;更让学生体会 到坚固的含义。学前准备1 .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2 .收集赵州桥的资料。(师生)3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止确读写文中词语。2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 内容。3 .自学第一自

19、然段;初步了 解赵州桥。学习重点识字、读词;了解课文主要 内容。学前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语。(学生)2.收集赵州桥的资料。(教师)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一、谈话导入。(用时:5分钟)1 .你见过哪 些桥?说说这些桥 给你留卜r怎样 的印象。2 .播放图 片;展示从古代 到今天的桥。3 .板书课题。4 .介绍赵州 桥的相关资料。1.学生交 流自己 印象深 刻的 桥。2.学生谈 对桥的 认识。3.了解赵 州桥的 相关资 料。1.你 知道的世 界闻名的 桥梁有哪 些?二、读义识字。(用时:15分钟)1.自读课 文。要求:(1)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2)交流义 中不理解的词

20、语。(3) 了解课1.自读课 文;圈 出本课 牛字。音与词。横2.多工组F2.注意多 音字h爪FIj) )文大意。2.教师指导 学生学习生字 词;理解文章大 后、。“爪” 的读 音。3.说说自 己不理 解的词 语;共 同探 究。4. 说说课 文的主 要内 容。三、初步了解赵州桥。(用 时:10分钟)1 .指名分段 读课文;纠正字 音。2 .认真读第 一自然段;了解 第一自然段交代 了哪些内容。1.分段朗 读课 文;要 读得正 确、流 利。2.学生汇 报交 流。位 置:河 北省赵3.按照原文内 容填空。赵州桥在我国()县的()河上。它是隋朝的()设计和参加建造县的汶 河上建 造人: 李春建 造时

21、 问:一 千四白 多年前的。这篇 课文从()()()这三个 方面介绍 了赵州 桥。四、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1 .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2 .书写生 字、词语。(师 范写;生仿写)1.练习后 感情地 朗读课 文。2.学生认 真仿 写;把 字写规 范、写 漂亮。用自读课文的方法能使学生教熟悉文章;分段学 反朗读能够帮助学思生理清层次;为 深入学习课文打好基础。我在教 学过程中根据学 生的情况给予有 效指导;针对学 生易出现的字词 问题;进行重点 教学;教学效果 令人满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2 .深入了解赵州桥的特点;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和才干

22、;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了解赵州桥的特点;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一、复习引入。(用时:5分钟)1 .课件出示 本课词语;引导 复习本课的词 语。2 .点名学生 介绍赵州桥的位 置及建造者。1.学生复 习、认 读词语。2.学生自 读第一 自然 段;简 介赵州4.看拼音;写 词语。Jiesh e n gsh iji & ng()(桥。)sh e j 1chu a n cj u()()zh i hu il i sh i()()自然段。(用1.自读第二 自然段。思考:(1)赵州桥 闻名于世;它在 设计上有什么特 点?(2)课文中 哪些句子描写r 赵州桥的

23、雄伟?(3)哪些句 子写出了赵州桥 的坚固?(4)理解“创1.自读课 文第二 自然 段。2.观察课 件中的 图片。3.交流赵 州桥设 计上的5. ”桥长五十 多米;有 九米多 宽;中间 行马车; 曲旁走人。”这 句话使用 了的说明方法。二、学习第 时:15分钟)举” 一词的意 义。2.整体观 察;从桥长、桥 宽等方面观察。特点: 没有桥 墩、小 桥洞。4.品读描 写赵州 桥雄伟 和坚固 的句 子;全 班交 流。5.交流 “创举”的 意思。三、品读第三自然段。(用 时:15分钟)1 .自读第三 自然段;思考: 这段话是围绕哪 句话来写的?主 要写了什么?2 .第一句话 在义中起什么作 用?3 .

24、画出体现 赵州桥美观的句 子。1.自读课 文;交 流回答 问题。2.课件出 示“有 的 有的6.用“有的 有的还有的”写句子。4.有感情地 朗读这段话。还启 的 ”句 子。图 义对 照;欣 赏图案 的精 美。3. 对照图 片;有 感情地 朗读第 三自然 段。四、总结拓展。(用时:5分钟)1 .齐读取后 一个自然段;思 考:这一段告诉 了我们什么?2 .你还知道 我国有哪些闻名 世界的建筑?1.读取后 一段; 感受古 代劳动 人民的 智慧和 才干。2.学生相 互交流 我国闻 名世界7.假如你是导 游;你会 怎样向游 客介绍赵 州桥呢?的建板书设计融世界闻名雄* k t述(基固:石头副成美观喻美的

25、图案 X 绘玄贵的历史文化建产/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重 在引导学生理解 赵州桥设计的精 巧;从两个方面 入手:一是数字 说明的感受;二 是图文对照使其 形象更直观;欣 赏赵州桥的美 观;主要是利用 多媒体做最后的 拓展;以激发学 生的民族自豪 感。赵州桥教学片段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突出重点、难点。师:赵州桥的设计是一个创举;这是桥的内在体现一一坚固。请大家读一 读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想一想这句话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生: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表明这一段 是要说桥的另一个特点一一美观。师:请大家默读这一段;写桥的美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生:整段是围绕着“栏板上雕刻着精

26、美的图案”写的。师: 课文中主要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生 1: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生 2: 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生 3: 有的刻着双龙戏珠。(课件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图文结合;体会赵州桥上图案的精美)师:请同学们看这一段内容。(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的第2、 3 句)师:精美图案后面的冒号是什么意思?和后面的内容有什么关系?生 1: 这里的冒号起引出下文的作用。生2:冒号后面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一句式列举出来的 龙都属于精美的图案。师: 说得很好!现在我们来做个练习;边看投影边朗读。当读到“有的”“有的”“还有的”时;看老师翻出的是什么内容就读

27、这一内容;思考标点符号的作用。(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朗读相应的描绘龙的句子)师:同学们;这样读了以后;你们明白了用分号的道理吗?生:这里“有的刻着”“有的刻着”“还有的刻着”是不分先后的;可以先说中间一幅精美图案;也可以先说后面一幅精美图案;中间用分号;最后用句号。师:请大家齐读这一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生齐读)生:是按照总起、分述、小结的顺序写的。师:作者在文章中着重介绍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是为了什么?生 1: 是为了歌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生 2: 是在赞美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因为这座桥是在隋朝建成的;距今已有 1400 多年了。这样古老的设计精妙的石拱桥;在当

28、今世界上也是少有的。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介绍了被誉为我国宋 代小百科全书的清明上河 图这一古画的年代、作者、 大小、回向内容及历史价值。 教学中;我以学生自读探究为 主;在初步感知古画内容的基 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第24自然段;补充省略部 分内容;借助多媒体;发现古 画的价值。学前准备1 .预习课文;认读生字。(学生)2 .查找、收集清明上河 图的相关资料。(师生)3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 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 作时间、作者及内容。2 .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 灿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 感。

29、学习重点1.了解清明上网图日勺内 容和艺术价值。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揭题解题。(用时:5分钟)2.体会作者有序而生 绍;体会作者的感情1 .H课我 们了解了世界闻 名的赵州桥;今 天我们再来欣赏 一幅回。(课件 出示图片)2 .板书课 题:一幅名扬中 外的画。3 .理解“名 扬中外”的意 思。4 .这幅回的 名字是什么?谈 谈你对这幅回的 了解。:动的介0欣赏图 片;说 说回向 上的内 容。2.理解 “名扬中外” 的意 思。3.交流收 集的资 料。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用时:10分钟)1 .引导学生 自读课文;了解 课文的主要内 容。2 .分段朗 读;划分段落层 次。1.自读课 文;读

30、准多音 字:作、 乘、笼。2.说说课1.多音字组词。作了:(chIshe喘(ng( ng(3()文介绍 了清 明上河 图的 哪些内 容。3. 分段朗 读;根 据内容 划分段 落。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用时:20分钟)1.自主学习 第24自然段。(1)课件出 示突出人多的画 面;学生观察图 中肩哪些人;补 充第2自然段省 略的内容。(2)课件出 小体现街巾热闹 的回而;图文对 照;理解”形态 各异”。(3)自由诵 读第4自然段; 用“''画出体现“最后意1.自读第 2自然 段;体 会人多 的场 景;同 桌互相 交流补 充省略 的内 容。2.自读第 3自然 段;图 文结合2 .

31、连线。撑船的生总人摆小摊的农民做买卖的道士乡卜来的船工走江湖的医生留长胡子的摊贩3 .课文第3自思”的句子。2.再读课 文;感受画家的 技艺高超之处。理解“形态 各 异”。3.读一读 第4自 然段中 体现回 面后意 思的句 子;体 会张择 端的画 的传神 之处。然段的中心旬是:四、总结全文;了解古画价值。(用时:5分钟)1 .齐读取后 一个自然段。2 .课件展示清明上河 图;回顾课文 内容。1.读义; 体会画 的价 值;感 受这幅 画名扬 中外的 原因。2.利用课 件;欣4.清明上 河图有 什么历史 价值?画。板书设计一幅名扬中外的阐1单晶獭郃福.勃配角氟瘴魏蜃/螭(荔/以蛔输用史俗施3遑古而

32、乱粗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先 让学生自学交 流;抓住主要内 容;重点引导学 生学习课文第2 4自然段;找一找 课文描写图回 中的哪些内容; 通过多媒体的真 实再现;让学生 感受到画家张择 端的画技高超、 传神;画中内容 丰富;极富趣 昧。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片段抓住中心句;把内容表述清楚。(教学重点)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5自然段;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这幅 画的?(学生默读课文;做记号)生1:介绍了画中的人物多。生2:介绍了画中的街市很热闹。生3:介绍了画中最有意思的桥北头的情景。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找到了这三个自然段的中心旬。请大家再逐段读 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一个意思表述清楚的?(学

33、生再读课文)生1:写画中的人多采用的是排比的句式;课文用了 “有有 有有”的句式来列举画中的人物。师:你能从画中找出这些不同职业的人吗?(课件出示;学生指认)生2:写街市的热闹也是采用的排比;用上了 “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生3:写桥北头的情景是作者根据画面想象的情景;把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得很丰富。师:不愧是有名的画家;画技真是高超;这大概就是这幅画名扬中外的原 因吧!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学习目标】1 .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课堂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传统节日习俗。2 .通过活动初步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中华民族的 美好情感。3 .了解

34、传统节日以及有关的故事;完成习作;展示成果。4 .通过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5 . 通过词句段的运用;介绍手工制作过程以及学会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 话。6 . 积累日积月累中的相关知识。【学习重点】1. 通过活动;了解一些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了解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人物故事并完成习作。2. 学会在生活中识字。3. 学会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生字词卡片。(教师)【课时安排】 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一、播放视频;激发兴趣。1. (播放过春节的视频)到处张灯结彩;真热闹呀!这是什么节日呢?2. 你们喜欢过节吗?3. 过春节是我们大家最

35、喜欢的节日;看;有的同学眉飞色舞;原来是收到了红包;难怪那么高兴。其实每个节日都蕴含着大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板书:传统节日)二、谈谈对传统节日的理解。1. 大家知道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2.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补充。3. 你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吗?4. 学生谈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5. 教师进行小结。三、进行实践性活动。1. 你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 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了解传统节日?3. 学生交流了解的内容及方式。( 1)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的人物故事。( 2)了解传统节日的美食佳肴的制作方法。( 3)了解当地的庆祝活动

36、。( 4)上网或查找书籍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和图片;询问长辈。4. 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交流展示活动方案。在小组讨论交流后;各小组派组长汇报本组的活动方案。5. 教师评价指导。四、课堂小结。祖国的传统文化多么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啊!愿同学们能在这座宝库里继续探索;愉快地遨游。第二课时(展示成果完成习作)一、交流评价活动。1. 回顾前期活动;引入交流评价活动。对本小组自开展本课题以来的做法和感想进行总结;并对整个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2. 展开交流活动。( 1)自主交流;谈谈收获。( 2)集体汇报;总结评价。3. 展示成果。( 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形式可以多样;例如:展示自己做的月饼;表演写春

37、联等。( 2)展示成果时;本小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3)评选优秀活动小组。二、写一写过节的过程。1. 明确本次习作要求。2. 指名反馈;教师小结。( 1)可以写过节的过程。( 2)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3. 指导选材。( 1)从开展综合性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许多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有饮食文化;有风俗习惯;有传说故事等。( 2)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自己亲身经历的;或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事。4. 小组内交流自己准备写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写。5. 全班交流;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写清楚过节的经过;要有一定的顺序;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材料;写

38、一写自己的感受。6. 学生独立习作。三、展示作品;修改习作。1. 出示习作范文。端午节“五月五;是端阳”小巷传来了孩子们快乐的歌声;一年一度的端午 节又到了。说起端午节;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呢。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大臣;名叫屈原;他一向受楚王的信任。可后来楚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疏远了屈原;最后还把屈原流放到了南方。后来;楚国灭亡了;屈原伤心欲绝;投汨罗江自尽。人们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驾着船捕捞屈原的遗体;可是一无所获。人们又怕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就往河里扔粽子;从此便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每年端午节;大街小巷都飘着粽子的清香。粽子的品种有许多;有红枣馅的;有肉馅的我最爱吃的是红枣馅的;剥开粽叶;雪白的糯米中夹着一颗 红红的枣;咬一口;甜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端午节最快乐的要数我们小朋友了。端午节这天;我们小孩的胸前都挂着个香喷喷的挂件;它叫香袋;是用花布织成的;还用五颜六色的线绣上了各种祝福的话。香袋形状各异;有心形的;有星星形状的个个香气扑鼻。端午节真是个有意义的节日!点评: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读了小作者的这篇习作后;你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