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子午流注_第1页
浅谈子午流注_第2页
浅谈子午流注_第3页
浅谈子午流注_第4页
浅谈子午流注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说子午流注( 041699)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子午流注法是中医学的一大宝贝, 在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宝库中是最具有特色的宝贵理论。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天人相应的观点,认为“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的活动须顺时应势,以达到“阴平阳秘”的防病治病原则和“因天时而调气血”的因时调摄方法。在长期实践中,创立了时间病理学、时间治疗学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及帮助人“固本扶元”的时间养生学, 所有这些揭示了时间规律的变化对人体生理、 病理的影响和利用自然规律提高医疗效果的方法。何为子午?简单的说是“子午”就是

2、言时间,是一阴一阳两个物质对立的名词, 它们分别表示两种相反相成、 对立统一的范畴或概念, 是我国古代用来纪时、 标位以及记述事物生长化收藏等运动变化过程或状态的符号。 一方面子午代表十二个地支, 依次是子、 丑、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时,人们常把子午二字看作是代表十二地支的全数,古人计时,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十二地支作为代表符号, 十二地支代表一昼夜, 子午是第一数和第七数。如一日之中,子为夜半,为 23 时至凌晨 1 时;午为午中。就一年而言, 子为冬至, 午为夏至, 对气候而言, 子时寒, 午时热。 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古人用地支配

3、合天干来记述年、月、日、时,所以子午也就成了一种记事号。 “干支”相配,如今日为甲子日,明日即为乙丑日,依次类推。紫金山天文台新编万年历 (修订本) ,可以查明一百年内的年月日“干支” 。另一方面子午代表阴阳。子代表阳生、午代表阴生。它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 平衡圆道的运动规律。 阳始于子前、 末于午后; 阴始于午后,末于子前。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意思是白天阳气盛,机体的生理功能以兴奋为主。黑夜阴气盛, 机体的生理功能以抑制为主。机体通过阴阳消长的不断平衡, 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第三子午代表人体气血流行规律。 子午与五脏六腑相配:

4、 子胆、 丑肝、 寅肺、 卯大肠、 辰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膀胧、酉肾、戌心包、亥三焦。天干与五脏六腑相配: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人体气血每一个时辰流经一条经脉。流行次序是:子19 点至 21 点)心包经时(23点至1点)胆经最旺,胆汁推陈出新 一丑时(1点至3点)肝 经最旺,肝血推陈出新一寅时(3点至5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的 新鲜血液输送于百脉,迎接新一天的到来一卯时(5点一7点)大肠 经最旺,此时起床利于排泄一辰时(7点至9点)胃经最旺,此时吃 早饭,有利消化一巳时(9点至11点)脾经最旺,有利于吸收早饭 的营养,生血一午时(11点至13点

5、)心经最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 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午饭一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最 旺,有利于吸收午饭营养一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最旺,有利 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一酉时(17点至19点)肾 经最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精华一戌时(最旺,清理心脏周围的病邪,以利人进入睡眠一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通百脉,人应进入睡眠,修养百脉生息,最后再流入肺经。首尾相接,如环无端。从亥时初( 21 点)开始到寅时末( 5点)结束。 “人身小天地”是组成自然的一部分,只有顺应天时、顺应自然才能健康长寿,若逆天人就容易过早衰老,容易生病!由此可见子午流注对人的重要性。

6、何为流注?流是流动、水流,注是转注、灌流,简单的讲“流注”乃表示运动变化的概念, “流注”从狭义来说,是形容自然界水的流动转注。 诗经 : “如川之流,丰水东注”即为此意。这里借用“流注” 是指人体经络中气血的流行灌注。 中医学将人体经脉气血流注用江河水流来比拟,将出水之发出为“井” ,渐成为细流为“荥” ,所注为“输(原) ” ,所行为“经” ,然后汇“合”入出于泽海用以阐明十二经脉气血运行流注的过程。 流注是以子午定名, 用以表示人体阴阳盛衰、营卫运行、经脉流注、时穴开阖,析与自然界同样具有节律变化。子午流注简单的说就是以子午言时间, 以流注喻气血, 将人体气血运行比拟为水流,从子时到午时

7、,随着时间先后不同,人体阴阳盛衰,营卫运行,经脉流注,时穴开阖,都与自然界同样具有节律变化。阴阳各经气血的盛衰也有固定的时间。气血盈时而至为盛,过时而去为衰,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定时开穴,方可有效地调和阴阳、纠正机体偏盛偏衰。子午流注理论源于 内经、 难经, 发展成熟于金元时期。 内经中有关天人相应、经脉气血流注、针刺须候气逢时等学说,为子 午流注的按时开穴奠定了理论基础。 揭示了人体受季节更替、月亏月 盈、日光强弱等外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多种有关节律性的变化,提出“因时制宜”、“择时而治”等措施,基本上形成了中医领域中颇具特色的 时间医学。晋代皇甫谧是“子午流注针法”的倡导者。在其编著的针 灸甲

8、乙经一书中着重指出针灸学中辨证择时选穴治疗的重要性。对经脉气血运行应合天度以及四时五脏脉象、在阴在阳作了进一步阐 发,提出五输穴分属五行合五脏应四时,根据不同季节选穴治疗,时 间不同针刺深度不同,对天干运用中提出迎随子母补泻,为子午流注 择时取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金元时期中医针灸疗法进入一个大的飞 跃阶段,受到当时盛行的干支象数学说的影响, 汉代京房易学的纳甲 说和纳支说被引入到针灸施治的过程中, 从而逐渐产生了按照日时干 支来推算针灸的经脉和穴位的方法。以官方组织编纂的圣济总录 首先记载。于是运气学说大兴,并提出了医学治疗疾病“必先岁气”, 即干支、运气作为诊断治疗疾病的首要考虑因素,使年、月、日、时 的节律对人体有很大影响,这一观点得到极大的重视和发展。 何若愚 所撰流注指微针赋发挥了内经中有关气血流注、天人相应、 针刺需候气逢时等理论,首次提出了子午流注纳甲法的开穴和具体方 法。“子午流注”的名称由闫明广撰写的子午流注针经三卷(现 存最早的一部子午流注专著)而来。他总结了前人对气血流注、暗示 针灸的认识,全面讨论了子午流注纳甲法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从而确立了其理论体系。子午流注可以说就是中国传统时间医学, 有外国学者称其为 “中国钟” 。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